缘木求鱼的意思缘木求鱼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缘木求鱼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缘木求鱼
- 拼音: yuán mù qiú yú
- 频率: 常用
- 年代: 古代
- 词性: 贬义词
- 结构: 连动式
- 解释: 缘:顺着;木:树。沿着树干爬上树去捉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劳而无功。
- 语法: 作谓语、宾语;指方法不对头。
- 典故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 成语示例:叶圣陶《言论自由》:“孟子说,~,《圣经》说,骆驼钻针孔。"
- 英文翻译: fish in the air <a fruitless approach; Do the impossible as one who climb a tree to catch fish--a fruitless approach>
缘木求鱼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缘木求鱼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以及它的意思?
缘木求鱼这个成语讲的是爬到树上去捉鱼。比喻方法不对,达不到目的。
战国时,齐宣王想称霸天下,孟子劝他放弃武力,用仁政征服天下。孟子说:“爬树捉鱼,最多是捉不到,不至于有什么祸害。如果以武力满足自己独霸天下的欲望,不但达不到目的,其后果不堪设想!”
但是,孟子也没想到,这世界上居然有会爬树的鱼!
弹涂鱼的大半生都在陆地上度过。它可真是鱼中的另类。弹涂鱼用前鳍爬行,鳍的末端有吸盘,可以紧紧吸住树皮,所以爬起树来毫不困难。弹涂鱼上岸前,先用鳃吸满水和空气,就像背上了一个氧气筒和一台饮水机。这样,它在陆地就能逗留好几个钟头。看看弹涂鱼矫健的身影,你有没有觉得世界真的很奇妙?
缘木求鱼寓言故事?
缘木求鱼的故事讲的是战国时候,齐国国君齐宣王想动员军队去攻打其他国家,用武力一统天下。
孟子听后就劝他放弃武力,采用仁慈的政治措施。
孟子对齐恒王说:“大王如果想用武力征服天下,就好比‘缘木求鱼’,结果肯定是徒劳无功,不但达不到目的,还可能造成祸害”。
缘木求鱼出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上》,原文是"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缘:沿着;木:树干、树木,意思爬到没有鱼的树上去找鱼。
用来比喻做事情方式或者方法不对,后果就是徒劳无功。
谁能告诉我,缘木求鱼,的来历,还有意思?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孟子·梁惠王上》现在的缘木求鱼意思是:爬到没有鱼的树上去找鱼。
用来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不过其实你硬要求,其实也能求来~只是这种鱼比较特殊,叫做“弹涂鱼”头部像鳝鱼,全身灰褐色,背部两个鱼鳍,腹部两个鱼鳍,张开像是翅膀。
就长下面这样:缘木可以求的“弹涂鱼”他们能爬上树,或者沙滩觅食,还能用嘴呼吸,如果你能到这种鱼的栖息地,说不定能求一个过来。
所以缘木可以求鱼,只是只能求弹涂鱼,哈哈
《缘木求鱼》的原文,和,译文?
孟子问:“大王的最大心愿可以说给我听听吗?”宣王笑而不答。
孟子说:“那么,大王的最大心愿可以知道了,就是想扩张疆土,使秦国楚国来朝拜,君临中原、安抚四周的民族。
(不过,)凭您的做法去追求实现您的心愿,真好比是爬上树去捉鱼一样。
”宣王说:“像这么严重吗?”孟子说:“只怕比这还严重呢!
上树捉鱼,虽然捉不到鱼,不会有后患。
按您的做法去实现您的心愿,费尽心力去做了,到头来必定有灾祸。
”宣王问:“(道理)能说给我听听吗?”孟子说:“邹国跟楚国打仗,大王认为谁会获胜?”宣王说:“楚国胜。
”孟子说:“是这样,小的一方本来不可以同大的一方敌对,人少的本来不可以同人多的敌对,势力弱的本来不可以同势力强的敌对。
天下千里见方的地方有九块,齐国的土地截长补短凑集在一起,占有其中的一块。
靠这一块地方去征服其他八块地方,这同邹国跟楚国打仗有什么两样呢?(大王)何不回到(行仁政)这根本上来呢?
缘木求鱼的寓言故事?
缘木求鱼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战国时期齐宣王仰慕春秋时齐恒公和晋文公的霸业,想通过战争来扩张领土树立威信,使自己称霸天下。
孟子就去见齐宣王劝告他放弃武力而用仁慈的政治措施。
孟子对齐宣王说“大王想用武力征服天下,就好比缘木求鱼,结果肯定是徒劳无功,不但达不到目的,还可能造成伤害”。
缘木求鱼的故事全集?
缘木求鱼”这个成语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战国时的齐宣王因为仰慕春期时齐桓公和晋文公的霸业,想通过发动战争来扩张领土,树立威信,使自己称霸于天下。孟子就去见齐宣王,对齐宣王说:“听说你想用战争征服天下,这是绝对办不到的。
你想使天下都归顺自己,就必须先好好地治理自己的国家,施行仁政,使天下的官员、农民、商人,甚至旅行者都愿意到你这儿来。如果用武力去征服,就好比是爬到树上去抓鱼(‘缘木而求鱼’),是根本达不到目的的。”
缘,攀援。“缘木求鱼”指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方法错误,不可能达到目的,劳而无功。
缘木求鱼出自哪篇文言文?
缘 木 求 鱼
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近义词:刻舟求剑、竹篮打水、海底捞针、水中捞月、守株待兔
反义词:顺藤摸瓜、探囊取物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译文:
《孟子·梁惠王上》:“不过,以您现在的做法来实现您现在的愿望,就好像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
缘木求鱼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战国·孟轲的《孟子·梁惠王上》。
“缘木求鱼”的原义是爬上树去找鱼;比喻行事的方向、方法不对,必将劳而无功;在句子中可充当作谓语、宾语;含有贬义。
类似的成语还有:刻舟求剑、水中捞月、竹篮打水等。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用那样的办法来追求那样的目的,就像爬到树上去找鱼一样。比喻方向、方法不对,一定达不到目的。
【示例】:若想善出此关,大王乃缘木求鱼,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也。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三回。
缘木求鱼一一出自《孟子·梁惠王章上·第八节》。字面解读为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不可能达到目的。
原文是: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曰:“若是其甚与?”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缘木求鱼”出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原文:
译文:
孟子说:“那么,您的最大愿望便可以知道了,您是想要扩张国土,使秦、楚这些大国都来朝贡您,自己君临中国,安抚四方落后的民族。不过,以您现在的做法来实现您现在的愿望,就好像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
宣王说:“竟然有这样严重吗?”
孟子说:“恐怕比这还要严重哩。爬上树去捉鱼,虽然捉不到鱼,却也没有什么后患。以您现在的做法来实现您现在的愿望,费劲心力去干,一定会有灾祸在后头。”
"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什么意思?
意思:(就像)爬上树去捉鱼一样,狼本来想吃肉,结果遭遇了祸患,这真是可笑啊!
出自:清代·蒲松龄《狼三则》节选:狼乃止。
屠归。
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
大骇,逡巡近视之,则死狼也。
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
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
翻译:狼才停下来(不再跟着屠夫了)。
屠夫就(安全地)回家了。
第二天拂晓,屠夫前去(昨天挂肉的地方)取肉,远远地就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好像一个吊死在树上的人,(屠夫)大吃一惊。
(他)小心地(在四周)徘徊着向树靠近,原来(树上悬挂着的)是一条死狼。
(屠夫)抬起头来仔细观察发现,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已经刺穿了狼的上颚,那个情形就好像鱼儿咬住了鱼饵。
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这张狼皮)能值十几两银子,屠夫就把它背回去了。
就像爬上树去捉鱼一样,狼本来想吃肉,结果遭遇了祸患,真是可笑啊!
扩展资料《狼》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文章描写的是屠夫遇狼杀狼的故事,着重表现狼的贪婪本性,但最终却落得个被杀死的下场,作者借此肯定屠户杀狼的正义行为和巧妙高明的策略。
作品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绘了贪婪、凶狠、狡诈的狼的形象。
故事既富有深意,又有生动曲折的情节,根据不同内容各自成篇,然而又紧密相关,构成一个完整统一体,从不同侧面阐发了主题思想。
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