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人利己的意思损人利己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损人利己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损人利己
- 拼音: sǔn rén lì jǐ
- 频率: 常用
- 年代: 古代
- 词性: 贬义词
- 结构: 联合式
- 解释: 损:伤害;利:得到好处。损害别人,使自己得到好处。
- 语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损害别人。
- 典故出处: 元·无名氏《陈州粜米》:“做的个上梁不正,只待要损人利己惹人憎。"
- 成语示例: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28章:“代表双水村大队党支部,向全公社人民检查他们村~的不法行为。"
- 英文翻译: seek satisfaction for oneself at the cost of others <enrich oneself to the detriment>
损人利己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苏秦和孙膑的故事?
苏秦与张仪,一场靠嘴皮子外交的争斗。
相比孙膑与庞涓,苏秦与张仪的故事似乎要温柔得多。虽然后世对苏秦与张仪在不在同一时期为官的事颇有微词,但他俩都是鬼谷子的徒弟却是口径一致的。即使张仪提出的连横术要早于苏秦提出的合纵,但并不影响人们对他俩在春秋战国时期外交工作上的成就看法
孙膑与庞涓,一场妒才雪耻的对决。
孙膑与庞涓本为亲如兄弟的哥俩,孙膑待庞涓为亲弟弟一样,处处维护照顾他。可庞涓却是个不甘寂寞的人,在学业还没完成的情况下,他看到魏王在张榜招人,就自己一个人跑下了山。
苏秦(?-前284年),字季子,雒阳(今河南洛阳)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苏秦师从鬼谷子,学成后,外出游历多年,潦倒而归。随后刻苦攻读《阴符》,一年后游说列国,被燕文公赏识,出使赵国。苏秦到赵国后,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并最终组建合纵联盟,任“从约长”,兼佩六国相印,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
孙膑(生卒年不详),本名不详(山东孙氏族谱称其为孙伯灵),出生于阿、鄄之间,华夏族,战国时期齐国军事家,是孙武的后代。
苏秦(前337至前284),字季子,东周洛阳轩里人。战国时期的韩国人。是与张仪齐名的纵横家。可谓“一怒而天下惧,安居而天下熄。”身农家,素有大志,曾随鬼谷子学习纵横捭阖之术多年,与张仪同出自鬼谷子门下。
孙膑(?至前316年),其本名孙伯灵,是国战国时期军事家,山东鄄城人,终于战国时期的齐国阿鄄之间。孙膑是孙武后代,与庞涓一同学习兵法。后被魏惠王将军庞涓骗到魏,用膑刑(古代削去膝盖骨的酷刑),著作有《孙膑兵法》。
孙膑的故事
孙膑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政治家,为齐国的稳定昌盛做出了很大贡献。大家对孙膑的了解一般都是通过围魏救赵的故事,而他与庞涓的故事也广为人知。传说他二人都师从鬼谷子,早些年关系甚好,但是后来却成为宿敌。
但是,庞涓比孙膑出师早,很快就在魏国谋取了一份差事,并且逐渐得到魏王的赏识,官位逐渐攀升。到了孙膑要下山的时候,庞涓害怕他足智多谋,将来某一天会取代自己,就用计将其坑来。并且向魏王告发他与齐国私通,企图将他置之死地。后来国君下令,孙膑的膝盖骨被挖去,因其装疯卖傻幸得保全性命。
之后孙膑真的想方设法去投奔齐王,得到了重用,被任命为军师并且他在魏国攻打赵国的时候,及时出手相助。但是,他采取的是不同寻常的战略。
在这次战役中,孙膑并没有直接出兵援助赵国,而是率兵攻打魏国的都城,这样一来敌方官兵慌乱往回撤退,怎奈何孙膑在中途路上设下重重埋伏。不幸中计的庞涓在走投无路的时候,选择自杀身亡,死前对孙膑发出诅咒。由此,孙膑大仇得报。
这个故事向我们说明一个道理,无端嫉妒、陷害他人终究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还是要低调做人,多团结朋友,不要做损人不利己的事情,防止惹上更大的灾祸。
苏秦的故事
苏秦早年师从有名的辩论家鬼谷子,学成之后,出游数载,希望靠自己的口才谋得一官半职。然而他在年轻的时候学问并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没有人关注,即使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重用,最后穷困潦倒地回到了家里。他的家人甚至家里的仆人都嘲笑他、看不起他,认为他想靠搬弄口舌谋生是不可能的事情。苏秦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于是他下定决心发愤图强努力读书,要做出一番成就。由于他经常读书读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时候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来,振作精神继续读书。我们现在所知的悬梁刺股的成语就源于此。
不以仁待人的名人故事?
不以仁待人的名人故事:不以仁待人出自八德之一。
还有“八德”,即孝(孝顺父母)、悌(尊敬兄长)、忠(对于自己的上级要忠心,包括对上级给予自己的职位)、信(对于朋友必须守信和信任)、礼(凡事讲规矩懂章法)、义(行事合理,不偏激)、廉(正直不贪)、耻(有羞耻心,不做不仁不义损人利己的事情),对于社会安定人民幸福,都不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春秋晋国有一名叫李离的狱官,他在审理一件案子时,由于听从了下属的一面之辞,致使一个人冤死。真相大白后,李离准备以死赎罪,晋文公说:官有贵贱,罚有轻重,况且这件案子主要错在下面的办事人员,又不是你的罪过…
雪孩子讲了一件什么事?
雪孩子讲述了一场美丽的大雪过后 ,小白兔和妈妈对一个可爱的雪孩子,雪孩子给小白兔也带来了快乐 ,但是后来,为了救大火中的小白兔 雪孩子却化了 ,他飞到空中 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 。文章 文质兼美 ,极有意境 ,极富童趣 ,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 ,激发学生的想象 ,陶冶学生的情操 ,有利于老师创造性的理解和便用教材 ,看图 读文 ,使学生获得了真情实感的体验 。
雪孩子讲了一件什么事,雪孩子救了一个小白兔,说明雪孩子是见义勇为,舍己救人,教育小朋友在一起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团结友爱,不能包藏祸心,现在生活中也是,工作中也是,有人做损人利己,这样不对的,人要大气,有风度的人才是做大事的人。
老鼠偷油的故事?
三只老鼠一同去偷油喝。
到了油缸边一看:油缸里的油只有底下一点点,并且缸身太高,谁也喝不到。
于是它们想出办法,一个咬着另一个的尾巴,吊下去喝。
第一只喝饱了,上来,再吊第二只下去喝……并且发誓,谁也不许存半点私心。
第一只老鼠最先吊下去喝,它在下面想:“油只有这么一点点,今天总算我幸运,可以喝一个饱。
”第二只老鼠在中间想:“下面的油是有限的,假如让它喝完了,我还有什么可喝的呢?还是放了它,自己跳下去喝吧!
”第三只老鼠在上面缸边想:“油很少,等它俩喝饱,还有我的份吗?不如早点放了它们,自己跳下去喝吧!
”于是,第二只放了第一只的尾巴,第三只放了第二只的尾巴,都只管自己地抢先跳下去。
结果它们都落在油缸里,永远逃不出来了。
扩展资料:《老鼠偷油》故事蕴含的道理:三只老鼠集思广益,没想出一个很好的喝油方法,如果它们协同一致,都能品尝到那缸油的香味,取得“双赢”的结果;但在“利益”面前都先想到自己,从一己私利出发决定自己的行动,不再信守“合作”的诺言,终于难逃失败的结局。
如果面对的是凭借一人之力根本无法完成的任务,那么就该知道,完成它的唯一办法就是——合作。
这一点,三只小老鼠想到了,但是却没能坚持到最后。
当通过协作完成了第一步任务,自私和贪婪瞬间蒙蔽了心灵,做出损人利己的事,最终破坏了协作关系,导致团体中的每个人都遭受严重的恶果。
这便是三只小老鼠的失败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