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小失大的意思解释及典故(故事)

关键字:
成语接龙

贪小失大的意思贪小失大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贪小失大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贪小失大
拼音: tān xiǎo shī dà
频率: 常用
年代: 古代
词性: 贬义词
结构: 联合式
解释: 贪:贪图;失:丧失。因为贪图小便宜而失掉大的利益。

语法: 作谓语、定语;指人不懂算计。
典故出处: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权勋》:“齐王怒曰:‘若残竖子之类,恶能给若金?’与燕人战,大败,达子死,齐王走莒。……相与争金于美唐甚多。此贪于小利以失大利者也。"
成语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灯火楼台》:“这样好的买卖做不成,真正~,不智之甚。"
英文翻译: convet a little and lose a lot <seek small gains but incur big losses>

贪小失大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因小失大成语故事?

因小失大

春秋时期,有个仇由国,是个山区小国。国内只有几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和国外通连,交通十分不便。

它的邻国晋国是个大国,晋国的掌权人智伯早就想吞并它,已准备好人马随时踏平仇由国,但是因为仇由国的道路狭窄进不去,于是便想出来一个办法:

智伯花费了好多钱铸了一口大钟,这钟比仇由国的道路还宽大好几倍。智伯让人告诉仇由国国君说,不久就要送去,让仇由国准备迎接。

仇由国君听了这个消息非常高兴。为了迎接这口大钟,他下令让大家赶快砍树凿石准备修路,把道路修得又平又宽,好迎接智伯送来的大钟。

仇由国有个非常聪明的人,名字叫赤章蔓枝,他是仇由国的第一谋士,也是国君的军师。当他知道这件事后,立刻去见国君。

他对国君说:“这条路千万修不得!之所以现在许多小的国家都灭了,而我们的国家还存在,周边的一些大的国家也不侵犯我们,并不是因为他们怕我们,而是因为我们是个山区小国,道路狭窄,交通不便,紧要关隘,只需要用几百名兵士就足以守住,所以我们才得以太平。如果把路修平加宽,就等于给侵略者的军队铺平了道路。一口钟事小,失国事大,请大王千万不要因小失大。”

仇由国君听了哈哈大笑说:“真是少见多怪,我们不花一个钱,得到这么大一口钟,怎么是个小事呢晋国是一个大国,人家能送给我们一口大钟是看得起我们,是要和我们友好往来,建立亲密的邦交关系,怎么说人家要侵略呢”

赤章蔓枝说:“国君有所不知,晋国的智伯是个阴谋家,他对我们国家早就垂涎欲滴了,一直虎视着我们国家,不是他不想消灭我们,而是因为我们国家的路使他们进不来,以臣之见,他要送给我们大钟是假,想吞并我们的国家是真。等您把道路修好,他前脚送来大钟,大队人马随后就会跟进来。那时他们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得到我们的国家。这实在是个大阴谋,千万不能上他们的当呀!”

仇由国君非常生气,不由分说让人把赤章蔓枝赶了出去,然后继续修路。路修好之后,悬灯结彩,鼓乐喧天地准备迎接大钟的到来。

不久,智伯前脚把大钟送来,随后就灭了仇由国。

人生哲理:当权者在推行新的制度或要举行活动时,应该从善如流,勇于接纳别人的正确意见。

有一只小猴子,离开山顶一路往山下走去,看什么都很新鲜。到了山脚,小猴子看到地上有一粒芝麻,从没见过,觉得是个好东西,就带走了没多久,又看到一个玉米棒,小猴子想,玉米棒比芝麻大多了,岂不是玉米棒更好,于是便丢掉了芝麻,捡起了玉米棒。一路继续往前走,又经过一个西瓜地,小猴子立马丢掉了玉米,捧回了西瓜。不过西瓜真的很重,小猴子抱着赶路非常辛苦,不远处突然跳出了只小兔子,小猴子改变主意了,还是觉得小兔子好,于是丢了西瓜开始去追小兔子。怎么追得过小兔子呢?结果小猴子两手空空,到最后什么都没捡到。

中国历史上因小失大的故事有哪些?

[宋国大臣华元和车夫羊斟的故事]

华元的灿烂人生

宋国华元是宋戴公五世孙,华督曾孙,华生御事之子,出生于宋国都城商丘,春秋时期宋国大臣,官至大夫,成为宋国六卿之一,真是兼皇亲贵族和重臣于一身。

华元经历过昭公、文公、共公、平公四君,堪称“四朝元老”,他长期任右师,掌握国政。集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战将于一身。可不得了呀,华元当时在宋国可是非同凡响的人物,地位崇高,而且他辅佐过四代君王,自然是老谋深算。

可是这艘航空母舰却在阴沟里翻了船,被一个小小的车夫弄得打败被俘,这可是华元灿烂无比的一生中,一个奇耻大辱呀。

车夫为羊肉怒发冲冠

宋文公四年(公元前606年)春天,郑国公子归生接受楚国命令攻打宋国。宋文公派华元、乐吕率兵抵御。

华元在开战前为了鼓舞士气,杀羊犒赏全军,他的车夫羊斟正好有事,所以错过了享受美食,没有吃到鲜美无比的羊肉羹汁,等他回来时只看到大伙儿享受着美味佳肴,本来还期望着华元看在自己天天给他赶车的份上,会特意给他留着一份,然而这只是自己的想象罢了,华元怎么会把一个小小的车夫放在心上呢。

车夫羊斟可是一个小肚鸡肠之人,心中非常怨恨华元。所以等到开战那天,车夫羊斟一边驾车一边说:“前天的羊,是你作主;今天的打仗,是我作主。”

于是他驾着马车头也不回,直接冲进郑军大本营,华元被瓮中捉鳖,乐吕力不敌战死,被郑军缴获战车四百六十辆,俘虏二百五十人,割下一百名宋军阵亡士兵的耳朵,宋军大败。

无言的结局

宋文公用兵车一百辆、毛色漂亮的马四百匹,想从郑国赎取华元,马车仅送去一半,华元就逃回来了。华元狼狈不堪回到宋国,进城后一见到羊斟,就质问他:“是因为你的马不受驾御才会这样吧?”

羊斟梗着脖子说:“不是马,是人。”说完后,知道不能留在此地了,不然小命不保,于是一溜烟地逃到了鲁国。 

从此留下了这个传颂几千年的故事,元帅华元和车夫羊斟的故事。

当时君子都讥讽车夫太过自私狭隘,我倒是有一个问题想不明白,特么那个顶顶厉害的华元当时打瞌睡了吗?怎么会任由车夫把他拉入敌营之中呢?还有那么多部下呢?

真是个千古难题哦......

吴楚争桑:因两个女子争夺一颗桑树,最后导致吴、楚两个国家兵戎相见。

公元前518年,是吴王僚九年,楚平王十一年,吴国边境有一个小城邑,名为卑梁;楚国边境同样有一个小城邑,名为钟离。卑梁和钟离挨在一起,相隔不远,都在今天的安徽境内。他们世世代代都以种桑养蚕为生。

在两个城邑中间,生有一颗桑树,属于无主之物。如果桑树长在楚国或者吴国,倒也就罢了,毕竟明摆着归谁。偏偏这颗桑树长在了一片说不清道不明的混乱地带。

有一天,楚国有个女子发现了这颗桑树,高兴的合不拢嘴,正准备跑去采摘,偏偏一个吴国女人路过,也走了过来。于是,吴楚两国的两个女子就争吵、厮打了起来。

史记吴世家记载,吴国的是一个女人,而楚国的是个女子;史记楚世家记载,是吴国卑梁的女人和楚国钟离的女童在争桑叶。

由此不难看出,吴国的女子是成年女人,楚国的女子还是个小女孩。结果很明显,楚国的小女孩自然打不过吴国的成年女子,而且吴国的成年女人还会趁机教训这个楚国的小女孩,然后自己装满桑叶、得胜而归。

楚国的小女孩哭哭啼啼回了家,家里人问她哭什么,小女孩就把事情的原委全讲了,楚国人一听,顿时火冒三丈,私自召集他们全家族的人手,直接来到吴国卑梁,找到了那名吴国女人,然后把他们全家都给杀了。

“卑梁大夫怒,发邑兵攻锺离。”

吴国卑梁的大夫听说楚国人跑到他们的地盘杀人撒野,还杀了他辖区的一家人,顿时勃然大怒,作为卑梁的最高长官,卑梁大夫调集小县城里所有兵马,直接杀到了楚国钟离的那一家人。卑梁训练有素的士兵,对付钟离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其结局可想而知。

卑梁大夫特有血性,秉持着你杀我一家,我灭你全县的原则,灭完楚国钟离小女孩所在的家族后,卑梁大夫继续带着他的胜利之师大开杀戒,最后直接拿下了钟离。

钟离被卑梁大夫占领后,原来钟离的守将立即逃到了楚国郢都,将此事告诉给楚平王。

那么,楚平王是如何处理的呢?《史记》上记载:“楚王闻之怒,发国兵灭卑梁。”意思很明显,就是楚平王御驾出征,亲自率领楚国的精锐之师来到吴国边境,踏平卑梁。

而吴王僚自然不会坐视不管,《史记》中记载:“吴王闻之大怒,亦发兵。”

自此,楚王和吴王都怒了,他们都认为错在对方,都将自己的大军开赴到前线。吴楚两国因两个女人争夺一颗桑树而兵戎相见。

有啊。长平之战,就是典型的因小失大。

长平之战爆发的原因。

公元前262年,秦国攻打韩国,占领了野王地区,切断了上党郡与韩国其他地区的联系。成了孤零零的一块飞地。相守肯定是守不住的。

韩国国君一看事已至此,干脆把上党郡送给秦国算了,希望以此换取秦国罢兵。结果上党郡的郡守冯亭还是个暴脾气,不愿意投降秦国,直接带着上当十七座城池,投降了赵国。

赵国君臣为此争论不休,平阳君赵豹主张不接受上党郡,认为接受它带来的灾祸比利益大得多。平原君赵胜则主张接受上党郡,他说,动用百万大军,经年累月攻打,也攻不下一座城池,现在白白获得十七座城池,这是大利,不能错过有机会。

赵豹的话有道理吗?有。因为赵国接受上党郡,秦国肯定不肯罢休,一定会攻打赵国。到时候兵连祸结,结果难以预料。

赵胜的话有道理吗?有。因为十七座城池确实太宝贵了。错过机会,再想夺取,势比登天。赵胜也考虑到秦国的进攻,他推荐廉颇来防御秦国。

秦国果然大怒,发兵攻打上党郡和赵国。长平之战爆发。

到这里,一切都没有问题。

问题是,长平之战中,赵王一系列昏招,导致45万赵军被坑杀,赵国差点亡国。

从结果看,赵国接受上党郡,确实是因小失大。

中国历史上因小失大的故事并不少见,很多小人物无意间参与历史进程的改写,完全可以进入历史繁星传,例如貂婵和陈圆圆。

一个娼妓主导东汉末年的局势

如果说没有东汉末年董卓败坏朝纲,司徒王允巧用连环计,后人根本不可能知道“貂婵”是何许人。历朝历代娼妓倡优实在太多,有才有色的比比皆是,唯独貂婵进入四大美女之列,从一个小人物变成历史进程的参与者,实在是形势所迫、历史使然。

史书记载,董卓挟持汉献帝入主中原以后,诛杀与自己意见不合的大臣,夜宿龙床、淫乱后宫嫔妃。人人皆有好色之心,董卓的好色可不单单是人类原始的欲望,而是一种极尽所能的发泄。翻看董卓历史,董卓入驻长安以后好像除了纵欲再无其他追求其他追求和建树。

恰巧董卓最为得意纵欲的时候,王允巧用连环计把自己的艺伎献出来,在董卓和吕布之间来回挑唆,董卓和吕布本来就是狼狈为奸、沆瀣一气。为了满足自己色欲肯定不会彼此善罢甘休。在吕不看来,自己把董卓扶上位,区区一个女人都不舍得赠与自己。董卓恰巧也是这种心态,觉得天底下自己说了算,吕布还敢和自己争女人。于是,双方兵刃相见,就上演了吕布刺杀董卓一幕,从此貂婵的名字载入史册。

冲冠一怒为圆圆,满清从此入中原

明末起义军领袖闯王李自成的大名如雷贯耳于历史,原本可以坐享天下,却因为约束不住手下,丢了江山不说,连自己的命都搭进去,更是成功地让女真人第二次入主中原文明。

闯王李自成带兵攻入明朝紫金城,闯王手底下这帮人原本就是些乌合之众,乱七八糟的山贼土匪。一进紫金城,两只眼睛直冒金星,将士们黑眼珠子全都盯着白银子,这些人根本没有任何政治操守,更别提政治远见。

刘宗敏是闯王李自成手下部将,到紫金城后第一时间闯到吴三桂的家里,烧杀掠夺。把吴三桂家的扫荡一空。

吴三桂的家人赶紧跑到山海关汇报说,吴老太爷被绑了。

吴三桂说,这是误会,我跟闯王说一下就好了。

没几天,家人们再来汇报说,所有家当被李自成部下霸占。

吴三桂继续安慰自己说,肯定是误会,都别慌。

又过几天,家人们来报说,狗贼刘宗敏把陈圆圆抢走了。

吴三桂一听怒了,直接投靠满清,带领三十万山海关大军与李自成决一死战。

所以,后人写诗说道“三军缟素具痛哭,冲冠一怒为红颜”来形容吴三桂和李自成之间因为陈圆圆被霸占而反目成仇。但是,客观地说,吴三桂反叛李自成是正确的,跟一群毫无远见的乌合之众实在没什么前途。

历史不仅仅是伟大人物的历史,历史应该是广大劳动人民共同的历史。正是有无数的貂婵和陈圆圆才让历史在关键时刻发生了导向,有时候很多男人,甚至大人物做不到的事情却因为一些小人物发生改变,从而有了因小失大的诸多事例。

它的邻国晋国是个大国,晋国的掌权人智伯早就想吞并它,已准备好人马随时踏平仇由国,但是因为仇由国的道路狭窄进不去,于是便想出来一个办法:智伯花费了好多钱铸了一口大钟,这钟比仇由国的道路还宽大好几倍。智伯让人告诉仇由国国君说,不久就要送去,让仇由国准备迎接。

他对国君说:“这条路千万修不得!之所以现在许多小的国家都灭了,而我们的国家还存在,周边的一些大的国家也不侵犯我们,并不是因为他们怕我们,而是因为我们是个山区小国,道路狭窄,交通不便,紧要关隘,只需要用几百名兵士就足以守住,所以我们才得以太平。如果把路修平加宽,就等于给侵略者的军队铺平了道路。一口钟事小,失国事大,请大王千万不要因小失大。”

仇由国君听了哈哈大笑说:“真是少见多怪,我们不花一个钱,得到这么大一口钟,怎么是个小事呢?晋国是一个大国,人家能送给我们一口大钟是看得起我们,是要和我们友好往来,建立亲密的邦交关系,怎么说人家要侵略呢。”

仇由国君非常生气,不由分说让人把赤章蔓枝赶了出去,然后继续修路。路修好之后,张灯结彩,鼓乐喧天地准备迎接大钟的到来。不久,智伯前脚把大钟送来,随后就灭了仇由国。

所有失败的经历都有因小失大的原因在其中,这对我们今后的做人做事是有警示作用的。
朱元璋剧照

朱元璋赶走了元朝军队以后,面临陈友谅和张士诚的联合进攻,可是陈友谅兵多将广没有把朱元璋和张士诚放在眼里,与张士诚的联合也只是通知一声,根本没有认识到合围的重要性。
陈友谅剧照

而张士诚这边更扯淡,大局未稳就想着当皇帝,搞登基加冕,这时候他的谋士里有个姓罗的就坚决反对这个时候固步自封,一来断了与陈友谅的联合,二来坐山观虎斗错失消灭对方、壮大自己的大好机会,今后无论朱陈哪一方胜利,最后肯定要讨伐张士诚,到那时连回旋的余地都没有了。

张士诚想当皇帝想疯了根本不听姓罗的建议,不过没有因为生气取了姓罗的性命,将他辞退了事,结果果不出所料朱元璋打败陈友谅以后,修养生息的第二年就南下把张士诚这个因小失大的家伙一锅端,这时候那个姓罗的跑到北边又做了几年幕僚,后来回到家里搞写作,书名叫《三国演义》,其实里面很多故事是虚构的,诸葛亮也有作者自己的影子,但是都很有道理,符合兵法对战局的发生和发展的判断。
因小失大的张士诚剧照

卫懿公好鹤

古人言:“玩物丧志”,过于沉迷所玩赏的事物就会丧失积极进取的壮志.春秋时期卫懿公好鹤而亡国,可说是玩物丧志的典型.

卫懿公是卫惠公的儿子,名赤,世称公子赤.他爱好养鹤,如痴如迷,不恤国政.不论是苑囿还是宫庭,到处有丹顶白胸的仙鹤昂首阔步.许多人投其所好,纷纷进献仙鹤,以求重赏.

卫懿公把鹤编队起名,由专人训练它们鸣叫,训练和乐舞蹈.他还把鹤封有品位,供给俸禄,上等的供给与大夫一样的俸粮,养鹤训鹤的人也均加官进爵.每逢出游,其鹤也分班随从,前呼后拥,有的鹤还乘有豪华的轿车.为了养鹤,每年耗费大量的资财,为此向老百姓加派粮款,民众饥寒交迫,怨声载道.

鹤色洁形清,能鸣善舞,确实是一种高雅的禽类,浮邱伯《相鹤经》这样描述它:“体尚洁,故其色白.声闻天,故其头赤.食于水,故其啄长.栖于陆,故其足高.翔于云,故毛丰而肉疏.大喉以吐故,修颈以纳新,故寿不可量.行必依州渚,止不集林木.盖羽族之宗长,仙家之骐骥也.”

卫懿公喜欢高贵典雅的仙鹤,本来无可厚非,但因此而荒废朝政,不问民情,横征暴敛,就难免要遭来灾祸.周惠王十七年(前660)冬,北狄(今大同一带)人聚两万骑兵向南进犯,直逼朝歌.

卫懿公正欲载鹤出游,听到敌军压境的消息,惊恐万状,急忙下令招兵抵抗.老百姓纷纷躲藏起来,不肯充军.众大臣说:“君主启用一种东西,就足以抵御狄兵了,那里用得着我们!”懿公问“什么东西?”众人齐声说:“鹤”.懿公说:“鹤怎么能打仗御敌呢?”众人说:“鹤既然不能打仗,没有什么用处,为什么君主给鹤加封供俸,而不顾老百姓死活呢?”

懿公悔恨交加,落下眼泪,说:“我知道自己的错了.”命令把鹤都赶散,朝中大臣们都亲自分头到老百姓中间讲述懿公悔过之意,才有一些人聚集到招兵旗下.懿公把玉块交给大夫石祁子,委托他与大夫宁速守城,懿公亲自披挂带领将士北上迎战,发誓不战胜狄人,决不回朝歌城.但毕竟军心不齐,缺乏战斗力,到了荧泽(朝歌北)又中了北狄的埋伏,很快就全军覆没,卫懿公被砍成肉泥.狄人攻占了朝歌城,石祁子等人护着公子申向东逃到漕邑,立公子申为卫戴公.

朝歌沦陷后,卫大夫弘演前往荧泽为卫侯收尸,但见血肉模糊,尸体零落不全,只有一只肝尚完好.弘演大哭,对肝叩拜,说:“主公一世风光,如今无人收葬,连个棺木也没,臣仅且以身为棺吧!”说着拨刀剖开自己的肚子,手取懿公之肝纳入腹中,从者只好把弘演的尸体当作懿公的棺材,草草掩埋.

朝歌自武王伐纣封其弟康叔为卫公时起,一直是卫国国都,至卫懿公共经历14代君主、403年,这期间在各诸侯国中,卫国属于实力较强疆土较广的大国.这样一个国家,终因懿公好鹤而毁于一旦.从此,卫国国都先后迁往漕邑(今滑县)、楚丘(滑县东70里)、帝丘(今濮阳),但国势衰微,成为靠仰人鼻息而生存的小国.古人有诗评论卫懿公:

曾闻古训戒禽荒,

一鹤谁知便丧邦.

荧泽当时遍磷火,

可能骑鹤返仙乡?

西汉末年出现过一个朝代,名唤“新朝”,是王莽篡夺汉朝皇位而建立的朝代,在历史里,它成就了历史最短命朝代之一,为何寿命如此短?源于王莽从弟王邑恃众骄狂白丢四十万大军,仅被3000敢死队击溃信心,导致新朝灭亡。

窃取来的王朝终究不义

公元9年王莽代汉建新,建元“始建国”,这场变革称为“王莽改制”;新朝的建立因汉哀帝早亡让王莽有机可趁,但窃取的王朝嫣能服众?

新朝建立后农民起义造反比比皆是,但因缺乏良好的孕育环境,偶尔能打些胜仗,却不能对王莽的根基产生巨大影响。

直到刘演、刘秀兄弟起事,才让王莽慌了手脚,地皇三年,作为汉朝宗室的刘演、刘秀以恢复汉朝为旗号,在南方发动号召,由于新朝让百姓极度失望,这场号召正顺民意,因此旌旗所向,势如破竹。

更始元年正月,刘氏兄弟打败新朝南方地区的军政长官甄阜、九卿梁丘赐率领的军队,为此王莽还祈求鬼神,择令长安城各官署和百姓聚居之地全部挂上刘演的画像,以示祈求刘演不得好死能灵验,这还不算,王莽每天还向该画像射箭表彰不满。

但不管作何之功,南方被侵占的坏消息依旧声声入耳,后续刘氏兄弟更是以占南阳郡宛城为起点扶立汉朝宗室刘玄为帝,改元更始。

这一改元,彻底让王莽慌了心神,随急令司徒王邑、司空王寻前往洛阳征伐刘氏兄弟,同年,在征天下军后,新朝共计征有42万大军,并浩浩荡荡开往刘氏兄弟占领的昆阳城,开启了历史著名的“昆阳之战”。

起始,义军面对这42万大军当即就害怕想要弃城而逃,只有刘秀等人不以为然,还对诸将分析:现在我军主力正在围攻宛城,大敌当前如果我们不能集合所有力量拼死一搏,即便死里逃生也会被对方逐个抓住。

随后刘秀就指起了地图,开始分析如何部署昆阳城中的几千军队,原本在起义之初很多将士还看不起刘秀,经他这大军压境而不慌乱还井井有条的部署,个个心悦诚服,均表示愿意听从他安排,部署完毕,这位刘秀还去颍川郡调集援军以备不测。

昆阳之战因小失大丢王朝

王邑作为王莽从弟,不说自小性格跋扈,在王莽称帝后,他被任为大司马之后,这位人物就开始骄狂了,四十万大军在包围昆阳城后,这位王邑可谓是声势浩大,先声夺人,杀气震天,箭矢如雨,压得城中守军都抬不起头来,连王凤请降都拒绝接受,可谓是志得意满,人生巅峰。

殊不知,一场让新朝覆灭的危机却悄然到来,六月初一,雷电夹杂着暴雨倾盆而下,刘秀调集的援军部队拔营向昆阳城下出发,双方在军队四五里处各相布阵,王邑一看是援军,还骄横满满的派出了数千人去会会刘秀,结果,大败。

刘秀深知我方士气正高昂,且寡不敌众,不能打持久战,于是孤注一掷,亲率敢死队3000人突击新朝军队的中军,而王邑面对这3000敢死队竟然甚觉是来送死的,还命令全军不得轻举妄动,就让中军的万余人独自击溃这场众寡悬殊的战役,方可解恨。

可世事难料,刘秀带领的勇士远远超出了王邑的想象,在3000勇士反复的冲击下,这支中军很快就溃败,王邑由于没陷阵,当即狼狈逃走,而王寻命就没如此好,当场被围杀。

王寻的死,王邑的逃走,留下了40多万部队成了刘秀义军的俎上鱼肉,于是刘秀下令全军突击,配合昆阳守军里应外合,自此,新朝军队全军崩溃,自相践踏,死伤无数,有幸存者试图逃走,奈何昆阳城因天降骤雨滍河大涨,挡住了逃跑路径,最终这一战新朝军队伤亡40余万,伏尸百里。

集征天下的42万大军在昆阳一经瓦解,新朝的命运瞬间岌岌可危,此时王莽知道大势已去,还想愚弄百姓苟富贵,还命人在长安城安排了一起“刘演、刘秀斩首行动”,声称囚车里的就是刘演、刘秀两兄弟。

但百姓怎么可能还会相信,毕竟,南方四十多万战死,同年八月,王莽被逼无奈,无军可编,打算释放长安城中的囚徒编成军队,效仿前人打算迎战,只是这群亡命之徒还没上战场,于渭桥处就四散而空。

同年九月,长安宣平门告破,城中大乱,居民早已被王莽压得积怨已久,纷纷受刘秀等人号召放火焚烧未央宫门逼迫王莽,王莽利用周围水池熬了两天后,被长安商人杜吴杀于渐台上,自此新朝灭亡。

参考文献《汉书·元后传》《王莽·皇帝不是好当的》《大名县志》

文/探索历史奇闻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第一次伐魏大战,诸葛亮派马谡守街亭,马谡在山上驻守,司马懿派兵包围街亭,街亭失守,导致蜀军陷入被全歼的危险,诸葛亮不得已,举兵归蜀,第一次伐魏战争以诸葛亮的失败告终!

当逃兵就逃兵,找那么多理由你还能变成抗日英雄

推三落四是什么意思?

推三落四是什么意思?

推三落四:“推三落四”被口头借用延展,意思与所谓的口头用语“拖三拉四”一样,是指一个人做事拖沓,今天的事情总是推到明天,明日复明日。也可以自由组字成词,可以解释为“得不偿失”或者“丢下西瓜捡芝麻”或者“因小失大”。具体的意思,要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解读。没毛病,语言是灵活运用的,是人民创造的。

拖三拉四:比喻办事拖沓不爽快或语言不简明扼要。重在拖、拉两个字,不积极、不主动、无重点,效率低、不能一目了然!丢三落四,读音 diū sān là sì,是一个成语,意思是 形容做事马虎粗心,不是丢了这个,就是忘了那个;重在“丢、落”,是指有主动性、积极性,但不够仔细。长因个人失误,而影响整个事物的进度。

推三挨四 (tuī sān āi sì)解释:找各种借口推托。出处:茅盾《第一阶段的故事》:“几次叫你做个手脚,你总是推三挨四,还打官话。”示例:你开头就~,不肯接受命令,现在又说材料不够,亏你说得出口来! ★茅盾《腐蚀·十月二十三日》常用:一般成语。年代:当代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词性:中性成语。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成语造句:你开头就推三挨四,不肯接受命令,现在又说材料不够,亏你说得出口来! ★茅盾《腐蚀·十月二十三日》 常用:一般成语。 年代:当代成语。 结构:联合式成语。 词性:中性成语。近义词:推三宕四

表示不接受别人的意见或建议,不想执行。

办事不牢靠,拿东忘西。

就是做事情的时候乱了顺序。办事拖沓不爽快或语言不简明扼要。也形容做事马虎粗心,不是丢了这个,就是忘了那个。

丢三落四是正确的。说丢三拉四是不对的。丟三落四是成语,形容一个人做事不用心马马虎虎,不是忘了这个,就是忘了那个。

推三落四意思拿三忘四

推三落四说的上办事不牢靠

顺手牵羊的故事概括二十字?

顺手牵羊是看准敌方在移动中出现的漏洞,抓住薄弱点,乘虚而入获取胜利的谋略。古人云:“善战者,见利不失,遇时不疑。”意思是要捕捉战机,乘隙争利。当然,小利是否应该必得,这要考虑全局,只要不会“因小失大”,小胜的机会也不应该放过。公元383年前,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地区,势力强大。前秦王苻坚坐镇项城,调集九十万大军,打算一举歼灭东晋。他派其弟苻融为先锋攻下寿阳,初战告捷,苻融判断东晋兵力不多并且严重缺粮,建议苻坚迅速进攻东晋。苻坚闻讯,不等大军齐集,立即率精

顺手牵羊

兵五万,强渡洛涧,杀了前秦守将梁成。刘牢之乘胜追击,重创前秦军。谢石率师渡过洛涧,顺淮河而上,抵达淝水一线,驻扎在八公山边,与驻扎在寿阳的前秦军隔岸对峙。苻坚见东晋阵势严整,立即命令坚守河岸,等待后续部队。谢石看到敌众我寡,只能速战速决。于是,他决定用激将法激怒骄狂的苻坚。他派人送去一封信,说道,我要与你决一雌雄,如果你不敢决战,还是趁早投降为好。如果你有胆量与我决战,你就暂退一箭之地,让我渡河与你比个输赢。苻坚大怒,决定暂退一箭之地,等东晋部队渡到河中间,再回兵击兵,将晋兵全歼水中。他哪里料到此时秦军士气低落,撤军令下,顿时大乱。秦军争先恐后,人马冲撞,乱成一团,怨声四起。这时指挥已经失灵,几次下令停止退却,但如潮水般撤退的人马已成溃败之势。这时谢石指挥东晋兵马,迅速渡河,乘敌人大乱,奋力追杀。前秦先锋苻融被东晋军在乱军中杀死,苻坚也中箭受伤,慌忙逃回洛阳。前秦大败。淝水之战,东晋军抓住战机,乘虚而入,是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弱的著名战例

猴子捡芝麻丢西瓜故事说明?

指抓住了小的,却把大的给丢了;重视了次要的,却把主要的给忽视了。

比喻做事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贪小失大其他应用

组词

贪组词小组词失组词大组词

笔顺笔画

贪笔顺笔画小笔顺笔画失笔顺笔画大笔顺笔画

近义词

贪近义词小近义词失近义词大近义词

反义词

贪反义词小反义词失反义词大反义词

贪小失大成语接龙

正接

大笔一挥大辩不言大包大揽大本大宗大败而逃大败亏输大步流星大笔如椽大辩若讷大白于天下大慈大悲大吹大打大吃大喝大吹大擂大吵大闹大彻大悟大澈大悟大吹法螺大出风头大才槃槃大错特错大车无輗大醇小疵大处落墨大秤小斗大车以载大处着墨大处着眼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大德不酬大度包容大胆包身大地春回大打出手大才小用大材小用大吃一惊大敌当前大大方方大动干戈大动肝火大地回春大度豁达大胆海口大刀阔斧大大咧咧大得人心大度汪洋大斗小秤大大落落大盗窃国大恩大德大而化之大而无当大放悲声大福不再大发慈悲大富大贵大风大浪大大小小大放厥词大放厥辞大发雷霆大腹便便大法小廉大发议论大风之歌大方之家大费周折大功毕成大锅饭大工告成大功告成大公无私大干物议大公至正大惑不解大喊大吼大喊大叫大吼大叫大红大绿大行大市大哄大嗡大红大紫大好河山大祸临门大祸临头大海捞针大获全胜大好山河大寒索裘大旱望云大旱望云霓大呼小喝大呼小叫大含细入大旱云霓大喝一声大海一针大节不夺大节不可夺大匠不斫大经大法大吉大利大江东去大酒大肉大家风范大举进攻大家闺秀大奸极恶大渐弥留大江南北大匠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大惊失色大奸似忠大惊小怪大家小户大桀小桀大街小巷大计小用大可不必大开大合大快朵颐大开方便之门大快人心大匠运斤大块文章大开眼界大锣大鼓大露头角大浪淘沙大捞一把大来小往大辂椎轮大门不出,二门不过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大谋不谋大谬不然大缪不然大梦初醒大名鼎鼎大模大样大明法度大名难居大马金刀大命将泛大男小女大璞不完大逆不道大难不死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大难不死,必有后禄大男大女大难临头大逆无道大破大立大酺三日大烹五鼎大衾长枕大起大落大权独揽大请大受大气磅礴大权旁落大巧若拙大千世界大仁大义大人虎变大人君子大器晚成大权在握大人不记小人过大人不见小人怪大人先生大手笔大事不糊涂大水冲了龙王庙大是大非大手大脚大厦栋梁大树底下好乘凉大杀风景大煞风景大煞风趣大肆攻击大肆挥霍大事化小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大肆厥辞大厦将颠大声疾呼大树将军大厦将倾大肆咆哮大肆铺张大事去矣大势所趋大失所望大书特书大事完毕大肆宣传大天白日大山小山大事已成大水淹了龙王庙大势已去大廷广众大庭广众大慝巨奸大同境域大头小尾大同小异大题小作大王好见,小鬼难当大雪纷飞大喜过望大贤虎变大卸八块大信不约大相径庭大显身手大显神通大兴土木大言不惭大愚不灵大有裨益大隐朝市大鱼吃小鱼大摇大摆大鱼大肉大眼瞪小眼大雅宏达大有见地大有径庭大雅君子大有可观大有可为大义凛然大义灭亲大夜弥天大雨滂沱大雨倾盆大言欺人大有起色大勇若怯大有人在大雨如注大院深宅大有文章大言相骇大音希声大有希望大衍之数大禹治水大智大勇大雅之堂大有作为大政方针大展宏图大展经纶大直若诎大直若屈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智如愚大智若愚大张旗鼓大杖则走大中至正大张声势大张挞伐大做文章

反接

羊很狼贪羊狠狼贪

参考资料:成语接龙查询贪小失大成语接龙

成语词典最新查询成语

辞富居贫杵臼之交澄清天下吹弹歌舞富埒天子告贷无门高山峻岭韩康卖药葭莩之亲金革之世急景雕年金马碧鸡将门出将进退无措枯杨生稊来去匆匆渺无音信殴公骂婆亲不敌贵树功扬名杀回马枪素口骂人随声附和天夺其魄吞风饮雨谈言微中万事不求人行思坐想鹰视狼顾油头滑脑濯缨洗耳仗义执言

成语词典大全 网址链接:https://chengyu.122cha.com/tanxuanshuomiao29169.html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