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节砺行的意思砥节砺行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砥节砺行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砥节砺行
- 拼音: dǐ jié lì xíng
- 频率: 生僻
- 年代: 古代
- 词性: 中性词
- 结构: 联合式
- 解释: 砥:磨刀石;砺:磨炼。磨炼节操和品德。
- 语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典故出处: 明·洪应明《菜根谭》:“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砥节砺行而不觉。"
- 成语示例:王闿运《曾孝子碑文》:“惟先生姿度朴坚,~,颖敏足以成学,迂诚足以矫行。"
- 英文翻译:
砥节砺行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一忧勤即砥节砺行而不觉?
富贵如刀兵戈矛,稍放纵便销膏靡骨而不知;
贫贱如针砭药石,一忧勤即砥节砺行而不觉。
富贵像刀兵戈矛这些武器一样很危险,富贵的人稍微放纵自己就会伤害自己很严重,原文的意思大概就是粉身碎骨,很可怕,
贫穷就像针就用的针和吃病用的药一样对人有帮助,贫穷产生的忧虑勤奋可以锻炼人人使人不绝。
求“砥节厉行”的解释?
砥兵砺伍 砥节奉公 砥节厉行 砥节励行 砥节砺行 砥厉廉隅 砥厉名号 砥砺风节 砥砺廉隅 砥砺名号 砥砺名节 砥砺琢磨 砥廉峻隅 砥身砺行 砥行立名 砥行磨名 砥志研思 砥柱中流 磨砥刻厉 磨砻砥砺缮甲砥兵 中流砥柱
厉什么节的成语?
厉行节约:严格地实行节约。
比如说有砥节砺行
厉行节约
轻身殉义的意思是什么,出处是哪里?
成语标题 成语解释 傲霜枝 傲:傲慢,蔑视。
形容菊花凌霜傲雪,不为严寒所屈 出处:宋·苏轼《赠刘景文》诗:“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 碧血丹心 满腔正义的热血,一颗赤诚的红心。
形容十分忠诚坚定。
出处:《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 秉节持重 保持节操,谨慎稳重。
出处:《后汉书·伏湛传》:“[伏湛]遭时反覆,不离兵凶,秉节持重,有不可夺之志。
” 秉正无私 主持正义,没有私念。
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十二回:“闻得包公秉正无私,不畏权势。
” 不挠不折 不弯曲,不屈服。
形容节操刚正,意志坚强。
出处:宋·刘炎《迩言》:“夫观钱塘江潮,犹猛士之肝胆决裂,义士之怒发冲冠。
观仙都天柱,犹直臣之气,不挠不折,社稷之佐,拓地擎天。
” 不忘沟壑 沟壑:山沟。
念念不忘为正义而死,弃尸山沟。
形容有为正义献身的思想准备。
也比喻人发迹之后不忘过去贫贱的日子。
出处:《孟子·万章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 才高行洁 才智高超,操行纯洁。
出处:汉·王充《论衡·逢遇》“才高行洁,不可保必尊贵,能薄操浊,不可保必卑贱。
” 苍松翠柏 苍:青色。
翠:青绿色。
指四季常青的松柏。
比喻具有高贵品质、坚定节操的人。
出处:清·萧执中《勉县定军山武侯墓楹联》:“古石幽香名士骨;苍松翠柏老臣心。
” 苌弘碧血 形容为正义事业而流的血。
苌弘:春秋时周大夫,又称苌叔。
碧:青绿色的玉石。
” 成仁取义 成仁:杀身以成仁德;取义:舍弃生命以取得正义。
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出尘不染 比喻身处污浊的环境而能保持纯洁的节操。
出处:宋·周敦颐《周濂溪集·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
” 从容就义 就义:为正义而死。
无所畏惧地为正义事业而牺牲。
出处:宋·朱熹《近思录》:“感慨杀身者易,从容就义者难。
” 大动公惯 形容公众愤然而出,主持正义。
大节不夺 大节:临难不苟的节操;夺:丧失。
指面临生死关头,仍不改变其原来志向。
出处:《论语·泰伯》:“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 大义凛然 大义:正义;凛然:严肃、或敬畏的样子。
由于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令人敬畏。
出处:宋·曹辅《唐颜文忠公新庙记》:“大义凛然,奋裙首倡。
” 大义灭亲 大义:正义,正道;亲:亲属。
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循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
出处:《左传·隐公四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 蹈节死义 蹈:履行,实行。
坚守节操,以身殉义。
出处:《晋书·元帝纪》:“惟有蹈节死义,以雪天下之耻,庶赎斧钺之诛。
” 道义之交 交:交情,友谊。
有道德有正义感的交往和友情。
指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的朋友。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三十八回:“道义之交,只此已足,何必更为介介。
” 德厚流光 德:道德,德行;厚:重;流:影响;光:通“广”。
指道德高,影响便深远。
出处:《谷梁传·僖公十五年》:“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二,故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
” 砥节奉公 磨砺名节,奉行公事。
出处:《明史·周延传》:“延颜面寒峭,砥节奉公。
权臣用事,政以贿成,延未尝有染。
”《明史·梁材传》:“砥节守公如一日,帝眷亦甚厚。
” 砥节厉行 指磨砺操守和品行。
同“砥节励行”。
出处:汉·蔡邕《郭有道碑文》:“若乃砥节厉行,直道正辞。
” 砥节砺行 指磨砺操守和品行。
出处:王闿运《曾孝子碑文》:“惟先生姿度朴坚,砥节砺行,颖敏足以成学,迂诚足以矫世。
” 砥砺风节 磨炼品格、节操。
出处:《元史·魏初传》:“请自今监察御史按察司官,在任一岁,各举一人自代。
所举不当,有罚。
不惟砥砺风节,亦可为国得人。
” 砥身砺行 犹言砥节砺行。
指磨砺操守和品行。
出处:《梁书·儒林传序》:“建国君民,立教为首,砥身砺行,由乎经术。
” 忿世嫉俗 有正义感的人对黑暗的现实社会和不合理的习俗表示愤恨、憎恶。
同“愤世嫉俗”。
出处:鲁迅《坟·摩罗诗力说》:“自尊至者,不平恒继之,忿世嫉俗,发为巨震,与对跖之徒争衡。
” 愤时疾俗 有正义感的人对黑暗的现实社会和不合理的习俗表示愤恨、憎恶。
出处:《明史·姜士昌传》:“居恒愤时疾俗,欲以身挽之。
” 愤世疾俗 有正义感的人对黑暗的现实社会和不合理的习俗表示愤恨、憎恶。
出处:鲁迅《热风·随感录三十八》:“他们必定自己觉得思想见识高出庸众之上,又为庸众所不懂,所以愤世疾俗,渐渐变成厌世家,或‘国民之敌’。
” 愤世嫉俗 愤:憎恶,痛恨;嫉:仇恨,痛恨;世、俗:当时的社会状况。
有正义感的人对黑暗的现实社会和不合理的习俗表示愤恨、憎恶。
出处:唐·韩愈《杂说》:“然吾观于人,其能尽其性而不类于禽兽异物者,希矣。
将愤世嫉邪长往而不来者之所为乎?” 风骨峭峻 峭峻:山又高又陡。
形容人很有骨气,刚直不阿。
也比喻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
出处:唐·韩愈《感春》诗:“孔丞别我适临汝,风骨峭峻遗尘埃。
” 负气仗义 凭借正气,主持正义。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十九卷:“小娥虽小,身体健壮如男子形。
父亲把他许了历阳一个侠士,姓段名居贞,那人负气仗义,交游豪俊,却也在江湖上做大贾。
” 高风亮节 高风:高尚的品格;亮节:坚贞的节操。
形容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
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从话后集》卷一:“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情也。
” 高节清风 高节:高尚的气节;清风:清廉的作风。
气节高尚,作风清廉。
比喻人品高洁。
出处:明·孙明儒《东郭记·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高节清风今已矣,英雄须识时宜。
” 光明磊落 磊落:心地光明坦白。
胸怀坦白,正大光明。
出处:《晋书·右勒载记下》:“大丈夫行事,当礌(磊)落落,如日月皎然。
”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七十四:“譬如人光明磊落底便是好人,昏昧迷暗底便不是好人。
” 积雪封霜 形容操守高洁坚贞。
出处:《南史·齐江夏王锋传》:“常忽忽不乐,著《修柏赋》以见志,曰:‘……冲风不能摧其枝,积雪不能改其性。
’” 箕山之节 箕山:古代传说唐尧时的隐士许由、巢父隐居的地方。
节:名节,节操。
指归隐以保全节操。
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
亦作“箕山之志”、“箕山之操”。
出处:《吕氏春秋·求人》:“昔尧朝许由于沛泽之中,曰:‘……请属天下于夫子。
’许由辞曰:‘为天下之不治与?而既已治矣。
自为与?啁噍巢于林,不过一枝;偃鼠饮于河,不过满腹。
归已君乎!
恶用天下?’遂之箕山之下,颖水之阳,耕而食,终身无经天下之色。
” 坚贞不屈 坚:坚定;贞:有节操;屈:屈服、低头。
意志坚定,决不屈服。
出处:《荀子·法行》:“坚强而不屈,义也。
”《后汉书·王龚传》:“王公束修厉节,敦乐爇文,不求苟得,不为苟行,但以坚贞之操,违俗失众,横为谗佞所构毁。
” 坚贞不渝 坚守节操,决不改变。
出处:徐迟《牡丹》:“她们不屈不挠、坚贞不渝,任何考验不足以动摇她们。
” 见义必为 指看到正义的事情就去做。
见义当为 指看到正义的事情就去做。
同“见义必为”。
见义敢为 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
同“见义勇为”。
出处:宋·曾巩《太子宾客致仕陈公神道碑铭》:“为吏明悟敏捷,见义敢为,不少屈以求合。
” 见义勇为 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
出处:《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 竭诚尽节 竭:尽。
诚:忠诚。
节:节操。
表现出最大限度的忠诚与节操。
金石不渝 像金石一样不可改变。
形容坚守盟约、节操等。
尽诚竭节 诚:忠诚。
节:气节,义节。
竭尽自己全部的忠诚和义节。
亦作“尽节竭诚”、“尽心竭诚”、“尽忠竭力”、“尽忠竭诚”、“尽忠竭节”、“竭忠尽节”。
捐身徇义 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慷慨赴义 慷慨:意气激昂,情绪激动;赴义:为正义而死。
指大义凛然地为正义献身。
出处:明·朱鼎《玉镜台记·王敦反》:“大丈夫当慷慨赴义,何用悲为!
” 慷慨就义 慷慨:情绪激昂;就义:为正义而死。
正气凛然,意气高昂地为正义而死。
出处:李六如《六十年代的变迁》:“现在是四更时分,彭、刘、杨三位,同在制台衙门前慷慨就义了。
” 慷慨捐生 慷慨:意气激昂。
捐生:舍弃生命。
正义凛然地献出生命。
乐善好义 指乐于行善,喜好正义。
磊落光明 襟怀坦白,光明正大。
出处:《明史·王恕马文升刘大夏传赞》:“绸缪庶务,数进谠言,迹其居心行已,磊落光明,刚言鲠亮,有古大臣节概。
” 利不亏义 有利在前,能够不亏损正义。
出处:《礼记·儒行》:“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义。
” 明公正义 犹言正式;公开;堂堂正正。
同“明公正气”。
宁死不辱 宁愿被处死也不肯受辱。
拍手称快 快:痛快。
拍掌叫好。
多指正义得到伸张或事情的结局使人感到满意。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五:“又见恶姑奸夫俱死,又无不拍手称快。
” 气贯长虹 贯:贯穿。
正义的精神直上高空,穿过彩虹。
形容精神极其崇高,气概极其豪壮。
出处:《礼记·聘义》:“气如白虹,天也。
” 前歌后舞 原指武王伐纣,军中士气旺盛,后用作对正义而战的军队的颂辞。
出处:《尚书大传·大誓》:“师乃慆,前歌后舞。
” 轻身殉义 指轻视生命而为正义事业牺牲。
轻身重义 指轻视生命而重视正义事业。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明本》:“攻守进趣之术,轻身重义之节。
” 轻生重义 指轻视生命而重视正义事业。
同“轻身重义”。
清风峻节 清廉正直的风尚,高尚峻伟的气节。
出处:唐·韩愈《朝奉大夫尚书度支郎中充天章阁待制王公行状》:“公雍容侍从之列,以清风峻节,为一时所畏。
” 清风亮节 比喻人品格高尚,节操坚贞。
清身洁己 指保持自身节操,身体力行。
取乱存亡 古代国家的一种自视正义的对外策略。
指夺取政治荒乱的国家,保全将亡的国家。
取乱侮亡 古代国家的一种自视正义的对外策略。
指夺取政治荒乱的国家,侵侮将亡的国家。
取义成仁 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出处:语出《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人欲横流 人欲:人的欲望嗜好;横流:泛滥的意思。
指社会风气败坏,人们放纵情欲,不顾道德正义。
出处:宋·陆九渊《语录》上:“后世人主不知学,人欲横流,安知天位非人君所可得而私?” 仁人志士 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
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仁义之兵 兵:军队。
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
同“仁义之师”。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丞相兴仁义之兵,吊民伐罪,官渡一战,破袁绍百万之众。
” 仁义之师 师:军队。
亦作“仁义之兵”。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一五回:“吾欲兴仁义之师,伐无道之主,汝安敢逆吾意!
”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十九回:“君候起仁义之师,吊民伐罪,四海引领而望,孰不归心?” 三户亡秦 三户:几户人家;亡:灭。
虽只几户人家,也能灭掉秦国。
比喻正义而暂时弱小的力量,对暴力的必胜信心。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 杀身成仁 成:成全;仁:仁爱,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
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 杀身成义 犹言杀身成仁。
舍生取义 舍:舍弃;生:生命;取:求取;义:正义。
舍弃生命以正义。
出处:《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失道寡助 道:道义;寡:少。
做事违反正义的人,一定得不到别人的支持和帮助。
出处:《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 师直为壮 师:军队;直:理由正当;壮:壮盛,有力量。
出兵有正当理由,军队就气壮,有战斗力。
现指为正义而战的军队斗志旺盛,所向无敌。
出处:《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师直为壮,曲为老,岂在久乎?” 守节不移 坚守节操,决不改变。
亦作“守节不回”。
松筠之节 松与竹材质坚韧,岁寒不凋,因以“松筠之节”比喻坚贞的节操。
筠,竹。
岁寒松柏 比喻在逆境艰难中能保持节操的人。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完名全节 指名节得以保全。
乡利倍义 趋向私利,违背正义。
乡,通“向”。
倍,通“背”。
义薄云天 义:正义;薄:迫近;云天:指高空。
正义之气直上高空。
形容为正义而斗争的精神极其崇高。
出处:南朝·宋·沈约《宋书·谢灵运传》:“高义薄云天。
” 义不取容 取容:讨好。
为追求正义而不取悦于人。
指人刚直不阿。
义不生财 主持正义者不苟取财物。
亦作“义不生财,慈不主兵。
” 义愤填膺 义愤:对违反正义的事情所产生的愤怒;膺:胸。
发于正义的愤懑充满胸中。
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五回:“珏斋不禁义愤填膺,自己办了个长电奏,力请宣战。
” 义正词严 义:道理。
词:言辞。
道理正当公允,严肃的措词。
亦作“义正辞严”、“辞严义正”、“辞严意正”、“词严理正”、“正义严辞”。
出处: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四》:“子玄之论,义正词严,圣人复起,弗能易矣。
” 议不反顾 指为了正义奋勇向前,不回头、后退。
议,通“义”。
出处:《文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触白刃,冒流矢,议不反顾,计不旋踵,人怀怒心,如报私雠。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作“义不反顾”。
饮泉清节 指廉正清白的节操。
出处:《晋书·良吏传·吴隐之》载:隆安中,吴为广州刺史,经石门,“有水名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吴“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抵任后,吴“清操逾厉”。
英风亮节 高尚的风格和节操。
出处:毛錡《悼念周恩来总理》诗:“可钦可敬的周总理,英风亮节堪师表。
” 斩头沥血 形容为匡扶正义而不顾生死。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七回:“我是斩头沥血的人,何肯戏弄良人!
” 湛湛青天 湛湛:厚重的样子。
比喻正义和公正。
出处:元·关汉卿《窦娥冤》:“若没些儿圣灵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
” 仗节死义 指坚守节操,为正义而死。
出处:宋·苏轼《上皇帝书》:“前山阳亡徒苏令,纵横史士,临难莫肯仗节死义者,以守相威权素夺故也。
” 仗义执言 执言:说公道话。
为了正义说公道话。
指能伸张正义。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二:“此人姓范名汝为,仗义执言,救民水火。
” 贞风亮节 犹言高风亮节。
出处:南朝宋傅亮《故安成太守傅府君铭》:“高明远德,系轨于时;贞风亮节,流声累叶。
” 贞高绝俗 高尚坚贞的节操超出普通人。
贞松劲柏 以松柏的坚贞劲直,比喻人的高尚节操。
出处:金元好问《题石裕卿郎中所居四咏·雪岩》:“贞松劲柏四时春,霁月光风一色新。
” 正言直谏 以正义之语,规劝皇帝、上级、长辈或朋友。
出处:三国·魏·桓范《谏争》:“今正言直谏,则近死辱而远荣宠,人情何好焉,此乃欲忠于主耳!
” 至诚高节 至:最。
最忠诚,最高尚的节操。
形容人品高尚。
出处:《魏书·儒林传·徐遵明传》:“至诚高节,堙没无闻,朝野人士,相与嗟悼。
” 志士仁人 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
” 忠驱义感 指为忠心所驱使,为正义所感召。
出处:唐·吕温《题阳人城》诗:“忠驱义感即风雷,谁道南方乏武才?天下起兵诛董卓,长沙子弟最先来。
” 纵曲枉直 指纵容有错误的人却冤枉正直的人。
形容不主持正义。
出处:《抱朴子·内篇·微旨》:“纵曲枉直,废公为私,刑加无辜。
” 春秋无义战 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
也泛指非正义战争。
出处:《孟子·尽心下》:“孟子曰:‘春秋无义战。
’” 不为五斗米折腰 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
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出处:《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道:道义;寡:少。
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正义,必陷于孤立。
” 佛高一尺,魔高一丈 原为佛家告诫修行者,要警惕外界诱惑。
佛,指佛法;魔,指魔法。
后用以比喻一方势力(多指正义的)增长,与之对立的另一方势力(多指非正义的)则加倍增长。
出处:明·李贽《与梅衡湘书》:“‘佛高一尺,魔高一丈。
’昔人此言,只要人知有佛即有魔,如形之有影,声之有响,必然不相离者。
”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魔:恶鬼;道:道行,道法。
比喻正义始终压倒邪恶。
出处:杨成武《层层火阵烧野牛》:“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在粉碎日寇‘驻屯清剿’的斗争中,冀中人民的天才创造——地道战,大显神威。
” 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陶器得保全。
比喻宁愿为正义而死,不愿苟全性命。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
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
出处:《北齐书·元景安传》:“岂得弃本宗,逐他姓,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
中国古代为人处世箴言集萃的原文注释?
1. 风不留声雁不留影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译文】
当风吹过稀疏的竹林时会发出沙沙的声响,当风过之后,竹林又依然归于寂静而不会将声响留下;当大雁飞过寒冷的潭水时,潭面映出大雁的身影,可是雁儿飞过之后,潭而依然晶莹一片不会留下大雁的身影。所以君子临事之时才会显现出本来的心性,可是事情处理完后心中也恢复了平静。
2. 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无论是光荣或者屈辱都不会在意,只是悠闲地欣赏庭院中花草的盛开和衰落;无论是晋升还是贬职,都不在意,只是随意观看天上浮云自如地舒卷。
3. 大智若愚,大巧似拙
真廉无廉名,立名者正所以为贪;大巧无巧术,用术者乃所以为拙。
一个真正廉洁的人不与人争名,反而建立不起廉洁之名,那些到处树立名望的人,正是为了贪图虚名才这样做。一个真正聪明的人不炫耀自己的才华,所以看上去反而很笨拙,那些卖弄自己聪明智慧的人,正是为了掩饰自己的愚蠢才这样做。
4. 谦虚受益,满盈招损
攲器以满覆,扑满以空全;故君子宁居无不居有,宁处缺不处完。
攲器因为装满了水才倾覆,扑满因空无一物才得以保全。所以一个品德高尚的君子,宁愿处于无争无为的地位,也不要站在有争有夺的场所,日常生活宁可感到缺欠一些,也不要过分美满。
5. 操履不可少变,锋芒不可太露
澹泊之士,必为浓艳者所疑;检饰之人,多为放肆者所忌。君子处此,固不可少变其操履,亦不可露其锋芒!
一个具有高深才德而又能淡泊明志的人,一定会遭受那些热衷名利的人所怀疑,一个言行谨慎处处检点的真君子,往往会遭受那些邪恶放纵无所忌惮的小人的嫉妒。所以一个有才学而又有修养的君子,万一不幸处在这种既被怀疑又遭忌恨的恶劣环境中,固然不可以略为改变自己的操守和志向,但也绝对不可以过分表现自己的才华和节操。
6. 顺境不足喜,逆境不足忧
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砥节砺行而不觉;处顺境中,眼前尽兵刃戈矛,销膏靡骨而不知。
一个人如果生活在艰苦贫困的环境中,那周围所接触到的全是有如医疗器材、药物般的事物,在不知不觉中会使你敦品励行,把一切毛病都治好;反之一个人如果生活在丰衣足食、无忧无虑的良好环境中,就等于在你的面前摆满了刀枪等杀人的利器,在不知不觉中使你的身心受到腐蚀而走向失败的路途。
7. 只畏伪君子,不怕真小人
君子而诈善,无异小人之肆恶;君子而改节,不及小人之自新。
一个伪装心地善良的正人君子,和无恶不作的邪僻小人并没有什么区别;一个正人君子如果改变自己所操守的名节,他的品格还不如一个毅然痛改前非而重新做人的小人。
8. 厚德以积福,逸心以补劳,修道以解厄
天薄我以福,吾厚吾德以迓之;天劳我以形,吾补吾心以逸之;天厄我以遇,吾亨吾道以通之;天且奈我何哉?
假如上天不给我许多福分,我就多作些善事来培养我的福分;假如上天用劳苦来困乏我,我就用安逸的心情来保养我疲惫的身体;假如上天用穷困来折磨我,我就开辟我的求生之路来打通困境。假如我能做到以上各点,上天又能对我如何呢?
9. 动中静是真静,苦中乐是真乐
静中静非真静,动处静得来,才是性天之真境;乐处乐非真乐,苦中乐得来,才是心体之真机。
在万籁俱寂的环境中所得到的宁静并非真宁静,只有在喧嚣环境中还能保持平静的心情,才算是合乎人类本然之性的真正宁静;在狂歌热舞环境中得到的快乐并非真快乐,只有在艰苦环境中仍能保持乐观的情趣,才算是合乎人类本然灵性的真正乐趣。
10. 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闲中不放过,忙处有受用;静中不落空,动处有受用;暗中不欺隐,明处有受用。
在闲暇的时候,不要轻易放过宝贵的时光,最好要利用这段时间为以后的事情作一些准备,等到忙碌起来就会有受用不尽之感;当平静的时候也不要忘记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以便为日后担任艰巨工作作些准备,等到艰巨工作一旦到来就会有应付自如之感;当你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没有任何人看见的地方时,也能保持你光明磊落的胸怀,既不产生任何邪念,也不作任何坏事,如此才能使你在众人面前受到人们的尊敬。
11. 临崖勒马,起死回生
念头起处,才觉向欲路上去,便挽从理路上来。一起便觉,一觉便走,此是转祸为福,起死回生的关头,切莫轻易放过。
当你心中刚一浮起邪念时,假如你能发觉这种邪念有走向物欲或情欲方向的可能,就应该立刻用理智把这种欲念拉回正路上去。坏的念头一产生立刻有所警觉,有所警觉后立刻设法来挽救,这是扭转灾祸为幸福、改变死亡为生机的重要关头,所以你绝对不可以轻轻放过这邪念产生的一刹那。
12. 宁静淡泊,观心之道
静中念虑澄澈,见心之真体;闲中气象从容,识心之真机;淡中意趣冲夷,得心之真味。观心证道,无如此三者。
一个人只有在宁静中心绪才会像秋水般清澈,这时才能发现人性的真正本源;一个人只有在闲暇中气概才像万里晴空一般舒畅悠闲,这时才能发现人性的真正灵魂;一个人只有在淡泊明志中内心才会像平静无波的湖水一般谦冲和蔼,这时才能获得人生的真正乐趣。大凡要想观察人生的真正道理,再也没有比这种观人之术更好的了。
13. 君子德行,其道中庸
清能有容,仁能善断,明不伤察,直不过矫,是谓蜜饯不甜,海味不咸,才是懿德。
清廉纯洁而又有能容忍不廉的雅量,心地仁慈而又有能当机立断的魄力,聪明睿智而又有不失于苟求的态度,性情刚直而又有不矫枉过正的胸襟,这就像蜜饯,虽然浸在糖里却不过分地甜,海产的鱼虾虽然淹在盐里却不过分地咸,一个人要能把持这种不偏不倚的尺度才算作美德。
14. 弄权一时,凄凉万古
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守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一个坚守道德规范的人,虽然有时会遭受短暂的冷落;可那些依附权势的人,却会遭受永久的凄凉。大凡一个胸襟开阔的聪明人,能重视物质以外的精神价值,并且又能顾及到死后的名誉问题。所以他们宁愿承受一时的冷落,也不愿遭受永久的凄凉。
15. 苦中有乐,乐中有苦
苦心中常得悦心之趣,得意时便生失意之悲。
在困苦时能坚持原则把握方向,当问题解决时自然能得到出发自内心的喜悦,只有这种喜悦才是人生真正的乐趣;反之,如果在得意时有过分狂妄的言行,往往会因此而跟他人结下冤仇,种下日后发生祸患的悲剧根苗。
16. 处世要方圆自在,待人要宽严得宜
处治世宜方,处乱世宜圆,处叔季之世当方圆并用;待善人宜宽,待恶人宜严,待庸众之人当宽严互存。
当政治清明天下太平时,待人接物应严正刚直;当政治黑暗天下纷乱时,待人接物应圆滑老练;当国家行将衰亡的末世时期,待人接物就应刚直与圆滑并用。对待善良的君子要宽厚,对待邪恶的小人要严厉,对待一般平民大众应宽严互用。
17. 攻人毋太严,教人毋过高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太高,当使其可从。
当责备别人的过错时,不可太严厉,要顾及到对方是否能接受,不要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当教诲别人行善时,不可以希望太高,要顾及到对方是否能做到。
18. 闲时吃紧,忙里悠闲
天地寂然不动,而气机无息稍停;日月尽夜奔驰,而贞明万古不易;故君子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忙处要有悠闲的趣味。
恰如我们每天所看到的,天地好像一动也不动,其实天地的活动一时一刻也没停止。早晨旭日东升,傍晚明月当空,可见日月昼夜都在奔驰,可在宇宙中,日月的光明却是永恒不变的。所以一个聪明睿智的君子,平日闲暇时胸中要有一番打算,以便应付意想不到的变化,忙碌时也要做到忙里偷闲,享受一点生活中的乐趣。
19.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修德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
一个人的耳朵假若能常听些不中听的话,心里经常想些不如意的事,这才是敦品励德的好教训。反之,若每句话都好听,每件事都很称心,那就等于把自己的一生葬送在剧毒之中了。
20. 一念之差失之千里
人人有个大慈悲,维摩屠刽无二心也;处处有种真趣味,金屋茅檐非两地也。只是欲闭情封,当面错过,便咫尺千里矣。
每个人都有一颗大慈悲的心,维摩居士和屠夫刽子手之间并没有什么不同;人间处处都有一种真正的情趣,金宅玉宇和草寮茅屋之间也没有什么两样。所差别的只是,人心往往被欲念和私情所蒙蔽,以致于错过了慈悲心与真情趣,虽然看起来只有咫尺的距离,实际上已经相差千万里了。
21. 路要让一步,味须减三分
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尝;此是涉世一极安乐法。
在狭窄的路上行走时,要留一点余地给别人走;遇到美味可口的好菜时,要留出三分让给别人吃;这就是一个人立身处世最安全的方法。
22. 谨言慎行,君子之道
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愆尤骈集;十谋九成未必归功,一谋不成则訾议业兴,君子所以宁默毋躁,守拙无巧。
即使十句话说对九句也未必有人称赞你,可你若说错一句话就会立刻受到指责;即使十次设计九次成功也未必有人会奖赏你,可只要有一次计划失败,埋怨责难之声就 会纷纷而至。所以一个有修养的君子,宁可保持沉默寡言,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话都不随便说;尤其在做事方面,宁可显得笨拙一些,也绝对不能自作聪明。
23. 多心招祸,少事为福
福莫福于少事,祸莫祸于多心。唯苦事者,方知少事之为福;唯平心者,始知多心之为祸。
一个人的幸福莫过于无事牵挂的了,一个人的灾祸没有比疑神疑鬼更可怕的了。只有那些整天忙忙碌碌的人,才知道没有事是最大的幸福,只有那些经常心如止水的人,才知道多心病是最大的灾祸。
24. 君子德行,其道中庸
25. 德在人先,利居人后
宠利毋居人前,德业毋落人后;受享毋逾分外,修为毋减分中。
追求名利时不要抢在他人之前,进修德业时不要落在他人之后;当享受物质生活时不要超过自己的身份地位;当修养品德时,不要达不到自己所能达到的标准。
26. 退即是进,与即是得
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为人处事以遇事都要让一步的态度才算是最高明的人,因为让一步就等于是为日后进一步留下了余地;而待人接物以抱宽厚态度的人为最快乐,因为给人家方便就是日后给自己留下方便的基础。
27.当念积累之难,常思倾覆之易
问祖宗之德泽,吾身所享者是,当念其积累之难;问子孙之福祉,吾身所贻者是,要思其倾覆之易。
假如要问我们的祖先是否给我们留下有恩德,就要看看我们现在生活所享受的程度是否高,假如确实高,那就算祖先累积下了恩德,我们就要感谢祖先当年留下这些德泽的不易;假如我们要问我们的子孙将来是否能生活幸福,就必须先看看自己给子孙留下的德泽究竟有多少,假如我们给子孙留下的恩惠很少,就要想到子孙势将无法守成而容易使家业衰败。
28.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气象要高旷,而不可疏狂;心思要缜密,而不可琐屑;趣味要冲淡,而不可偏枯;操字要严明,而不可激烈。
一个人的气质要恢宏广阔,但绝对不可以流于粗野的狂放;思想观念要缜密周详,但绝不可繁杂纷乱;生活情趣要清静恬淡,但绝不可过于枯燥单调;言行志节要光明磊落,但绝不可流于偏激刚烈。
29.春风解冻,和气消冰
家人有过,不宜暴怒,不宜轻弃;此事难言,借他事隐讽之;今日不悟,俟来日再警之。如春风解冻,如和气消冰,才是家庭的型范。
如果家里的人犯了什么过错,不可以随便大发脾气乱骂,更不可以用冷漠的态度进行冷战而不管他,如果他所犯的错你不好意思直接说,就要假借其他事情来暗示让他改正;如果没办法立刻使他悔悟,就要耐心等待时机再殷殷劝告。因为循循善诱,就好像春天温暖的和风一般,能消除冰天雪地的冬寒,同时也像温暖的气流一般能使冬天冻得如石块的冰完全融化,这样充满一团和气的家庭才算是模范家庭。
30.能彻见心性,则天下平隐
此心常看得圆满,天下自无缺陷之世界;此心常放得宽平,天下自然无险侧之人情。
一个天性善良、心地纯洁的乐观主义者,把人间的万事万物都看得很美好,而毫无缺陷;一个天性忠厚、心胸开朗的达观主义者,待人接物都抱着宽大为怀的态度,因此他把万事万物都看得很正常而毫无邪恶。
31.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人心一真,便霜可飞,城可陨,金石可镂;若伪妄之人,形骸徒具,真宰已亡,对人则面目可憎,独居则形影自愧。
一个人的精神修养功夫如果能达到至诚地步,就可感动上天变不可能为可能,就如邹衍受了委屈上天竟在盛夏之日下霜为他打抱不平,而杞植的妻子由于悲痛丈夫的战死竟然哭倒了城墙,甚至连最坚固的金石也由于真诚的精神力量而把它完全雕凿贯穿。反之,一个人如果心术不正也会令人觉得讨厌;更由于坏事做得太多,每当夜深人静一个人躺在床上时,就会忽然良心发现,这时不由得面对自己的影子看看,顿觉万分羞愧。
32.文章极处无奇巧,人品极处只本然
文章作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有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本然。
一个人写文章写到登峰造极的最高境界时,说来并没有什么特别奇妙的地方,只是把自己内心的感情和思想表达到恰到好处而已;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如果达到炉火纯青的最高境界时,其实和普通平凡人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是使自己的精神回到纯真朴实的本然之性而已。
33.凡事当留余地,五分便无殃悔
爽口之味皆烂肠腐骨之药,五分便无殃;快心之事悉败身丧德之媒,五分便无悔。
美味可口的山珍海味,其实都等于是伤害肠胃的毒药,所以我们一旦遇到这种大快朵颐的机会绝对不可多吃,只要控制住吃个半饱就不会伤害身体;世间所有称心如意、令你眉飞色舞的好事,其实都是一些引诱你走向身败名裂的媒介,所以凡事不可要求一切能心满意足,只要保持在差强人意的限度上就不至于造成事后悔恨的恶果。
34.忠恕待人,养德远害
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
做人基本原则,就是不要责难他人犯下的轻微小过,也不要随便揭发他人私生活中的秘密,更不可以对他人过去的坏处耿耿于怀,久久不肯忘掉。这三大做人的基本原则,不但可以培养自己的品德,也可以彻底避免意外灾祸。
35.持身不可轻,用心不可重
士君子持身不可轻,轻则物能扰我,而无悠闲镇定之趣;用意不可重,重则我为物泥,而无潇洒活泼之机。
一个才德兼备的士大夫型君子,平日待人接物绝对不可有轻浮的举动,尤其不可有急躁的个性,因为一旦轻浮急躁就会把事情弄糟而使自己受到困扰,这样自然就会丧失悠闲宁静的生活雅趣;同理,一个才德兼备的士大夫型君子,在处理任何事情时,都不可思前虑后想得太多,因为凡事如果想得太多,就会陷入外物约束的艰苦局面,这样自然会丧失潇洒、超然物外、无拘无束的蓬勃生机。
36.人生无常,不可虚度
天地有万古,此身不再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过。幸生其间者,不可不知有生之乐,亦不可不怀虚生之忧。
天地的运行是永恒不变的,可是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死了之后就不再复活;一个人最多也不会活过一百岁,可是百年的时间跟天地来比只不过是一刹那。我们人类能侥幸诞生在这永恒不变的天地之间,既不可不了解我们生活中所应享的乐趣,也不可不随时提醒自己不要蹉跎岁月、虚度一生。
37.德怨两忘,恩仇俱泯
怨因德彰,故使人德我,不若德怨之两忘;仇因恩立,故使人如恩,不若恩仇之俱泯。
一切怨恨都会由于行善而更加明显,所以行善与其要人赞美,还不如把赞美和埋怨两件事都忘掉;仇恨都是由于恩惠才产生,恩惠既然不能普遍施给他人,得到恩惠的人固然心生感激之情,得不到恩惠的人就会发出牢骚之声,可见与其施恩而希望人家感恩图报,还不如把恩惠与仇恨两者都彻底消除。
38.持盈履满,君子兢兢
老来疾病,都是壮时招的;衰后罪孽,都是盛时造的。故持盈履满,君子尤兢兢焉。
一个人如果到了晚年而体弱多病,那都是年轻不注意爱护身体所招来的痛苦;一个人失意以后还会有罪刑缠身,那都是在得志时贪赃枉法所造成的罪孽。因此一个有高深修养的人,即使生活在幸福环境中,也要凡事都抱着战战兢兢的谨慎态度,以免伤害到身体或得罪了人。
39.直躬不畏人忌,无恶不惧人毁
曲意而使人喜,不若直躬而使人忌;无善而致人誉,不若无恶而致人毁。
一个人与其委屈自己的意愿而千方百计博取他人的欢心,实在不如以刚正不阿、光明磊落的言行而遭受小人的忌恨;一个人与其根本没有善行而又无缘接受他人的赞美,实在不如由于没有恶行劣迹而遭受小人的毁谤。
40.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小处不渗漏,暗处不欺隐,末路不怠荒,才是个真正英雄。
一个人作人做事必须处处小心谨慎,就是细微的地方也不可粗心译文;即使是待在没人听见没人看见的地方,也绝对不可以做见不得人的事;尤其当你处于穷困潦倒不得意的时候,仍旧不要忘掉奋发上进的雄心壮志;这样的人才算得上是真正有作为的英雄好汉。
努力要求自己之类的文言文?
.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精神以及同全世界劳动者的团结一致,是取得最后胜利的保证。——列宁
2.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3.知之为知之,不知之为不知之,是知也。
4.颜子之不较,孟子之自反,是贤人处横逆之方;子贡之无谄,原思之坐弦,是贤人守贫穷之法。(围炉夜话)
5.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客,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6.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
7.一切使人团结的是善与美,一切使人*的是恶与丑。——列夫·托尔斯泰
8.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9.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时候的求学者是为了提高自身的修养,即出自内心的要求,而今天的求学者则往往是为了给别人看,即沽名钓誉。)
10.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11.“清”确实是指清廉的意思就是一个好的官员一个都可以搞那么多银子如果是坏的官员会怎么样啊!这句话的反讽意思就相当强了。
12.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
1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4.宇宙内事,要担当,又要善摆脱,不担当,则无经世之事业;不摆脱,则无出世之襟期。(小窗幽记)
15.大人不可不畏,畏大人则无放逸之心;小民亦不可不畏,畏小民则无豪横之名。事稍拂逆,便思不如我的人,则怨尤自消;心稍怠荒,便思胜似我的人,则精神自奋。(菜根谭)
1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17.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砥节砺行而不觉;处顺境内,眼前尽兵刃戈矛,销膏靡骨而不知。(菜根谭)
18.金银财宝不算真富,团结和睦才是幸福。
19.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2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21.清朝的人不会说“清朝的知府”一类云云
22.横逆困穷,是锻炼豪杰的一副炉锤,能受其锻炼,则身心交益,不受其锻炼,则身心交损。(菜根谭)
23.个人如果但靠自己,如果置身于集体的关系之外,置身于任何团结民众的伟大思想的范围之外,就会变成怠惰的保守的与生活发展相敌对的人。——高尔基
24.《儒林外史》一书中有以下段落:
25.若不团结,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拉封丹
26.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27.事穷势蹙之人,当原其初心;功成行满之士,要观其末路。(菜根谭)
2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
29.为了达到伟大的目标和团结,为此所必需的千百万大军应当时刻牢记主要的东西,不因那些无谓的吹毛求疵而迷失方向。——恩格斯
30.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眇兮。
31.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左传·僖公九年》
32.有志者,事竟成。——《汉书》
不断淬炼自己用哪个成语?
这个成语应该是砥名砺节。
名:名誉。
节是节操的意思。
成语意思是磨炼自己,以保持名誉和节操。
成语出自汉·蔡邕《郭泰碑》:“若乃砥节砺行,直道正辞,贞固足以干事,隐括足以矫时。
”例句如下:唐·高迈《济河焚舟赋》:“砥名砺节,易地改辙,冀桑榆之未晚,得雌雄之一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