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谏如流的意思从谏如流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从谏如流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从谏如流
- 拼音: cóng jiàn rú liú
- 频率: 常用
- 年代: 古代
- 词性: 中性词
- 结构: 偏正式
- 解释: 从:听从;谏:直言规劝。听从直言规劝,像水从高处流下一样顺畅。形容乐意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
- 语法: 作谓语、宾语;形容乐于接受批评意见。
- 典故出处: 汉·班彪《王命论》:“见善如不及,用人如由己,从谏如顺流,趣时如响起。"
- 成语示例: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23章:“咱们既然要齐心打江山,我就应该做到~,你们就应该做到知无不言。"
- 英文翻译: readily accept somebody‘s correct opinion or advice
从谏如流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邹忌讽齐王进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
文章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又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和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告诉读者居上者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
吾与城北徐公孰丑什么意思?
“吾与城北徐公孰丑”这句是错的,正确的是“吾与城北徐公孰美”,意思是我和徐公哪一个美。该句出自西汉刘向的文章《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
赏析:文章以“孰美”的问答开篇,继写邹忌暮寝自思,寻找妻、妾、客人赞美自己的原因,并因小悟大,将生活小事与国大事有机地联系起来。由自己的“敝”,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婉讽“王之敝甚”,充分显示了邹忌巧妙的讽谏艺术与娴熟的从政谋略。邹忌正是以自身的生活体悟,委婉地劝谏齐威王广开言路,改革弊政,整顿吏治,从而收到很好的效果。
意思就是: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呢?
出自《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译文:邹忌身长五十四·寸左右,而且形象外貌光艳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呢?”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齐王纳谏兼听则明?
"齐王纳谏兼听则明"意思是,齐王纳谏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听取多方面信息,才帮助自己(国君)明辨是非。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出自《战国策·齐策一》的说理性记叙文,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又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以及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表现出作者对善于劝谏者和开明君主的肯定和赞赏。文章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汉武帝善于纳谏的故事?
汉武帝从善如流,因此朝中人才济济,但又刚愎自用,唯我独尊
汉武帝一朝人才济济是毋庸置疑的,班固写道:“儒雅则公孙弘,董仲舒、兒宽,笃行则石建,石庆,质直则汲黯、卜式,推贤则韩安国、郑当时,定令则赵禹、张汤,文章则司马迁、相如,滑稽则东方朔、枚皋,应对则严助、朱贾臣,历数则唐都、洛下闳,协律则李延年,运筹则桑弘羊,奉使则张骞、苏武,将率则卫青、霍去病,受遗则霍光、金日磾,其余不可胜纪”。从上面可以看出,汉武帝一朝的人物的确星光璀璨,任何一个人拉出来都能独当一面,青史留名。这与其知人善任,择善纳谏是分不开的
皆以美于徐公皆的意思?
翻译是: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
出自:西汉刘向《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齐策一》),原文选段: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出自:西汉刘向《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齐策一》),原文选段: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
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厉害了。”
齐威王说:“说得真好。”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
政令刚一下达,所有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宫门庭院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了敌国。
扩展资料
《邹忌讽齐王纳谏》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
皆以美于徐公皆的意思:“皆”释义 - 都。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几年级的课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的课文。
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
文章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
又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和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
武术与徐公美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这句话正常语序为:吾与徐公孰美?我比徐公谁更美?文言文凡是用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大都会将疑问代词提前,放在谓语中心词前面。这种文言现象叫“宾语前置”。
吴孰与徐公美出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告诉我们的道理?
邹忌讽齐王纳谏告诉我们的道理:居上者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容貌光艳美丽。
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呢?”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丽,于是又问他的小妾说:“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和他坐着谈话。
邹忌问客人道:“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啊。
”又过了一天,徐公前来拜访,(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他美丽;再照着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比不上人家。
晚上,他躺在床上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小妾认为我美,是惧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要有求于我。
”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
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
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
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厉害了。
” 齐威王说:“说得真好。
”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
”政令刚一下达,所有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宫门庭院就像集市一样喧闹。
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进谏。
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了敌国。
能谤讥于市朝的意思?
能谤讥于市朝的意思?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文章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又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和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告诉读者居上者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意思是能够在集市上、街巷间议论时事,让寡人(古时君主自称)听见的,可以获得下等赏赐。
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
这个句子有四个关键点:谤讥,批评议论。市朝,公共场所。于市朝,构成介词结构后置,在公共场所,翻译时提到动词“谤讥"前。根据上下文,省略了批评议论的宾语(我的过失)。
能谤讥于市朝,这是个倒装句、省略句,不能直接把每个字译出来拼凑。
“能谤讥于市朝"的意思是: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此句出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原文:
……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能谤讥于市朝的翻译
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