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须拍马的意思溜须拍马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溜须拍马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溜须拍马
- 拼音: liū xū pāi mǎ
- 频率: 常用
- 年代: 现代
- 词性: 中性词
- 结构: 联合式
- 解释: 拍马:拍马屁。比喻讨好奉承。
- 语法: 作谓语、宾语;比喻讨好奉承。
- 典故出处: 浩然《艳阳天》第128章:“跟在李乡长的屁股后边,溜须拍马,可神气啦。"
- 成语示例:熊召政《张居正》第三卷第21回:“~、投机钻营的事,邵某虽不会,但官场之尔虞我诈、胜残去杀的现象,我邵某还是略知一二。"
- 英文翻译: fawn on <bow and scrape>
溜须拍马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写不干事实,专门溜须拍马的诗?
《嘲竹》
竹似伪君子, 外坚中却空。 成群能蔽日, 独立不禁风。
根细善钻穴, 腰柔贯鞠躬。 文人多爱此, 生气息相同。
(此诗的作者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社会活动家丁文江先生。)
“溜须”的典故来自北宋政治家寇准。
据说寇准做宰相时,有一个副宰相叫丁谓,特别善于逢迎。有一天朝廷召开会议,会后一起吃工作餐,寇准的胡须上不慎沾了汤水,丁谓讨好地起身给寇准擦拭。寇准当即讽刺道:“参政,国之大臣,乃为长官拂须耶?”,这事一传十、十传百,后来人们就把某人对别人的奉迎讨好称作“溜须”。
“拍马”的典故来源于蒙古文化。
蒙古人善于骑马和养马,就连一般百姓也会拥有几匹马,人们牵着马相遇时,常要拍拍对方马的屁股,摸摸马膘如何,并附带随口夸上几声“好马”,以博得马主人的欢心。后来下级遇见上司后,也讨好地拍拍他的马、夸他的马好,逐渐人们就把对上司的奉承称为“拍马”。
成语“溜须拍马”就是由“溜须”和“拍马”两个故事演绎而成,显然是一个贬义词。
侍郎是狼与尚书是狗的故事?
乾隆47年,纪晓岚任内阁学士兼兵部侍郎,和珅为礼部尚书。
一日,两个人应邀赴宴,很巧坐在同一席上。
在上菜的时候,下人一不小心脚下一滑,身子一歪就把一盘子肉摔在地上。
这时,在花丛中突然窜出一条大黄狗,叼起一大块肉就跑了。
和珅平时和纪晓岚就不对眼。和珅哪能错过这个机会贬低纪晓岚,于是就语带双关地问道:
“是狼(侍郎)是狗?”
纪晓岚是谁呀:大学士,早就听出什么意思,紧接着微微一笑答道:
“尾下垂是狼,上竖(尚书)是狗。”
众人不禁大笑不已。和珅张口结舌,尴尬至极。
这时座上有一个御史,想在和珅面前显摆显摆自己,就插话:
“常言道,狗到天边吃屎,狼到天边吃肉,既然这畜生刚才吃了肉,是狼(侍郎)是狗,不问也就知道了。”
纪晓岚厌恶这种溜须拍马,哪能放过,就不紧不慢地说:
“不过狗这东西,也没个准性,遇肉吃肉,遇屎(御史)吃屎。”
他接着斜着眼看了一下那御史,又说:
“吃屎不够还舔屁股呢!”
逗的满屋人前仰后合,笑得直不起腰来。
和珅和那御史十分难堪,不再言语。
小七爷下天津卫是个什么故事?
小七爷其实是清王室隆裕太后得宠的太监小德张,下天津卫其实是小德张去天津时一些溜须拍马的人对他的奉承。
俗世奇人一阵风的主要内容概括?
俗世奇人主要内容(一)
《俗世奇人》是著名作家冯骥才创作的同名小说集。全书由19个短篇小说连缀构成,各篇文字极精短,半文半白,带有"三言两拍"笔意,作品的风格也接近古典传奇色彩,取话本文学旨趣。书中所讲之事,又多以清末民初天津卫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津门的民间传说,人物之奇特闻所未闻,故事之精妙叹为观止。
俗世奇人主要内容(二)
天津卫是天津的古称,当年,它既是水陆交通要道,也是世人瞩目的开放城市。所以,在天津生活的人,“不强活不成,一强就生出各样空前绝后的人物”。他们有的现身于上流社会,有的混迹在市井民间,都是“俗世”中人;然而他们又不是普通人,他们所做的事情令人匪夷所思,是“俗世”中的“奇人”。(m.lz13.cn)他们中间既有凭着一把钓竿把鱼钓绝的大回,也有只认七个银元不认人的骨科医生苏大夫;既有专会溜须拍马的“死鸟”贺道台,也有抠团鞋泥就能捏出人像的“泥人张”。这些“俗世奇人”,在作家冯骥才独到的眼里、幽默的笔下,个个生动有趣,活灵活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