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较锱铢的意思解释及典故(故事)

关键字:
成语接龙

计较锱铢的意思计较锱铢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计较锱铢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计较锱铢
拼音: jì jiào zī zhū
频率: 一般
年代: 古代
词性: 贬义词
结构: 动宾式
解释: 计较:较量,争辩;锱铢: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比喻极微小的数量。形容为人处世斤斤计较。

语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典故出处: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近世嫁娶,遂有卖女纳财,买妇输绢,比量父祖,计较锱铢,责多还少,市井无异。"
成语示例:清·郏谈《卖花船》诗:“游船妓馆尤得利,略无~意。"
英文翻译: 

计较锱铢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表示大小的成语?

【半丝半缕】:缕:线。

半根丝,半缕线。

形容数量少,价值极其微小的东西。

【褒采一介】:褒:褒奖;采:采用;一介:微小。

有细小的长处也可以褒奖、采用。

【薄技在身】:薄:微小。

指自己掌握了微小的技能。

【薄物细故】:薄:微小;物:事物;故:事故。

指微小的事情。

【杯水舆薪】:比喻力量微小,无济于事。

同“杯水车薪”。

【鄙薄之志】:鄙薄:浅陋、微薄;志:志向。

指微小的志向。

多用作谦词。

【不失黍絫】:犹言丝毫不差。

絫、黍,微小的重量。

【不爽累黍】:犹言丝毫不差。

【不遗寸长】:寸长:微小的长处。

不遗漏一点点长处。

形容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并给予称赞。

【不遗毫发】:遗:疏漏;毫发:细毛和头发,指极微小的数量。

一点遗漏都没有。

形容非常细致周密。

【差若毫厘,谬以千里】: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差:相差;毫厘:很小的计量单位;谬:同“缪”。

开始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差以毫厘,失之千里】: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尺兵寸铁】:比喻微小的武力。

【尺寸之柄】:柄:权力。

指尺寸长大小的权力。

比喻微小的权力。

【尺缕斗粟】:粟:谷子。

比喻兄弟不和或形容数量微小。

【尺枉寻直】:枉:弯曲;寻:古长度单位,1寻=8尺;直:伸。

弯曲一尺而使得一寻伸直。

比喻微小的让步换来较大的利益。

【虫臂鼠肝】:比喻极微小而无价值的东西。

【寸兵尺铁】:比喻微小的武力。

【寸利必得】:寸利:微小的利益。

微小的利益也必须得到,不能放弃。

形容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

【寸善片长】:形容微小的优点和长处。

同“寸长片善”。

【寸丝半粟】:比喻极微小的东西。

【寸长片善】:寸长:一点儿长处。

片:零碎的。

形容微小的长处和优点。

【大含细入】:原指文章的内容,既包涵天地的元气,又概括了极微小的事物。

形容文章博大精深。

【雕虫小技】:指刻意雕琢词章的微小技能。

【杜渐防微】:杜:堵住;渐:指事物的开端;微:微小。

错误或坏事刚冒头就及时制止,不让它发展。

【蠹啄剖梁柱】:虫蛀鸟啄能使梁柱毁坏。

比喻微小的有害因素,可以酿成大祸。

【蠹啄剖梁柱,蚊虻走牛羊】:虫蛀鸟啄能使梁柱毁坏,蚊虻的叮咬可使牛羊奔跑。

【分寸之功】:分寸:比喻微小。

指微小的功劳。

【风吹草动】:风稍一吹,草就摇晃。

比喻微小的变动。

【福生于微】:福:福分;生:产生;微:古代长度单位,为一寸的百万分之一。

福分产生于极微小因素的积累。

【负暄之献】:暄:温暖。

原指冬天晒太阳取暖当成一种好方法献给国君。

后用来谦称自己的贡献很微小。

也比喻所献出的东西并不贵重难得。

【贯微动密】:贯、洞:贯通,通达;微、密:事物最微小、最细密之处。

能看到事物的最小最隐密之处。

形容对事物观察认识得非常透彻深入。

【毫发丝粟】:形容极其微小。

【毫厘千里】:毫、厘:两种极小的长度单位。

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毫厘丝忽】:古代“分”以下四个微小长度单位的并称。

喻指极微细的事物。

【毫毛斧柯】:毫:细毛;柯:斧柄。

很小很细的杂木如果不被拔除,那么它就会长成像斧柄那样粗的树木。

比喻微小的隐患不除,将有可能酿成大祸。

【毫末之差】:指由于微小的失误而造成巨大的差错。

【毫末之利】:毫:细毛;末:不重要的,轻微不足道的事物。

极微小的利益。

【豪厘之差,将致千里】:豪:通“毫”;厘:很小的计量单位;差:差异;致:招引。

指极其微小的差错,最终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祸起细微】:祸患常由微小的事酿成。

【祸生纤纤】:纤纤:细微的样子。

指祸患起自细微小事。

【鸡虫得丧】:比喻微小的得失,无关紧要。

同“鸡虫得失”。

【鸡虫得失】:象鸡啄虫,人缚鸡那样的得失。

比喻微小的得失,无关紧要。

【鸡豚之息】:比喻微小的收益。

【计较锱铢】:指为争取财利而斤斤较量,连极微小的数量也不放过。

【见微知萌】:微:细微;萌:发生。

看到事物微小的迹象,就知道其发展的程度。

【剑首一吷】:吷:象声词,形容声音微小。

比喻言论无足轻重。

同“剑头一吷”。

【剑头一吷】:剑头:指剑环头小孔;吷:象声词,形容声音微小。

【芥子须弥】:芥子:芥菜子;须弥:古代印度传说中的大山。

佛家语,指微小的芥子中能容纳巨大的须弥山。

比喻小中也有大。

【九牛一毫】: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

比喻极大数量中极微小的数量,微不足道。

【九牛一毛】: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

【救命稻草】:借以活命的稻草。

指人在困境时希望抓住借以活命的微小的东西。

【具体而微】:具体:各部分已大体具备;微:微小。

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大体都有了,不过形状和规模比较小些。

【涓埃之力】:比喻微小的力量。

【涓滴微利】:涓:细流;滴:水珠。

象小水珠一样微小的利益。

【劳而少功】:少:不多。

花了力气却只收到微小的效果。

【蝼蚁之诚】:蝼蚁:蝼蛄和蚂蚁,比喻力量微小或地位低微的人。

自谦微诚之辞。

【毛发之功】:形容极微小的功劳。

【眉睫之利】:眼前微小的利益。

【绵绵不绝,缦缦奈何】:缦:通“蔓”。

事端在微小的时候如不杜绝,蔓延起来怎么办?形容错误或坏事在其萌芽状态时就要根除,不让其发展下去,赞成祸患。

【眇乎其小】:眇:微小。

形容非常微小。

【眇乎小哉】:眇:微小;乎、哉:感叹语气词。

感叹十分微小。

【眇眇之身】:眇眇:微小。

指一个人的身躯和力量是微不足道的。

【眇小丈夫】:眇:微小。

指身材矮小瘦弱的男人。

也指见识短浅的男人。

【渺不足道】:非常微小,不值得一谈。

【渺然一身】:渺然:微小的样子。

孤孤单单一个人。

形容力量微小。

【藐兹一身】:藐:微小。

【片善小才】:片善:微小的优点。

指小有才能的人。

【片长薄技】:微小的特长,浅薄的技能。

【片长末技】:微小的特长,浅薄的技能。

同“片长薄技”。

【秋毫之末】:秋毫:秋天鸟兽新生的绒毛。

鸟兽在秋天新长的细毛的尖端。

比喻极微小的东西或极细微的地方。

【秋豪之末】:比喻极微小的东西或极细微的地方。

同“秋毫之末”。

【区区此心】:区区:微小,微薄。

常作用谦词。

用来形容微不足道的一点心意或想法。

亦作“区区之心”。

【区区之见】:区区:微小。

狭隘的见识。

【区区之心】:区区;微小。

微不足道的一点看法或观点。

【濡沫涸辙】:濡:沾湿。

本指泉水干竭,鱼儿相互吐沫湿润。

后比喻在困难的处境中以微小的力量竭力互相帮助。

【杀鸡取蛋】:比喻贪图眼前微小的好处而损害长久的利益。

亦作“杀鸡取卵”。

【慎小事微】:谨慎对待微小的事情。

【虱胫虮肝】:虱子的小腿,虮子的肝脏。

比喻非常微小的东西。

【鼠肝虫臂】:庄子原意为人世间事物变化无定则,像人那样大的形体也能变成微小的东西。

比喻极微小而无价值的东西。

【丝发之功】:微小的功劳。

【丝毫不差】:丝毫:都是微小的计量单位,用来形容极小或很小。

形容一点也不欠缺。

【丝毫不爽】:丝毫:都是微小的计量单位,用来形容极小或很小。

【斯须之报】:斯须:短暂;报:报答。

短暂的报答。

指报答很微小。

【算尽锱铢】:极微小的数量也要算。

指苛敛钱财。

【微不足道】:微:细,小;足:值得;道:谈起。

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

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微故细过】:细过:小的过失。

指微小的过失和事故。

【微过细故】:微小的过失和事故。

【蜗角斗争】:蜗:蜗牛;蜗角:比喻极微小的境地。

比喻为极小的事而引起大的争执。

【蜗角虚名】:蜗角:蜗牛的角,比喻细微。

微小而没有作用的名声。

【蜗名微利】:蜗名:像蜗牛角那样极微小的名声。

虚名小利。

亦作“蜗利蝇名”、“蜗名蝇利”。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不要;为:做。

不要以为是微小的坏事就可以做,不要以为是不大的好事就不去做。

【嗛嗛之德】:嗛嗛:微小。

指小小的美德,或微小的恩德。

【嗛嗛之食】:嗛嗛:微小。

指很少的一点食物。

【相呴以湿】:彼此以呼出的气湿润对方。

后比喻在困难时以微小的力量,竭力互相帮助。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点点小火星可以烧掉大片原野。

比喻开始时微小,但有远大发展前途的新事物。

【星星之火,遂成燎原】:一点点小火星可以烧掉大片原野。

【幺麽小丑】:幺麽:微小。

指起不了什么作用的坏人。

【幺麽小卒】:幺麽:微小。

【一草一木】:比喻极微小的东西。

【一得之功】:一得:一点心得,一点收获;功:成绩。

一点微小的成绩。

【一点半点】:指微小而不定的数量。

【一点一滴】:形容微小零星。

【一丁至微】:一丁:一个钉子;至微:极其微小。

一个极其微小的钉子。

比喻极微小的东西。

【一饭之德】:比喻微小的恩德。

【一毫不取】:一毫:一根毫毛,比喻极其微小的东西。

连一根毫毛那样微不足道的小东西也不拿人家的。

形容为人廉洁,不占他人或公家的便宜。

【一毫莫取】:一毫:一根毫毛,比喻极其微小的东西。

【一介不取】:一介:一粒芥菜子,形容微小。

一点儿小东西也不拿。

形容廉洁、守法,不是自己应该得到的一点都不要。

【一介之才】:指微小的才能。

【一介之善】:微小的善行。

【一芹之微】:一棵芹菜那样微小的东西。

常自谦礼物微薄之词。

【一丝半粟】:比喻极微小的东西。

【一丝不走】:丝:蚕丝,引申为微小。

一点也不走样。

形容十分精确,与原样完全相合。

【一飧之德】:飧:简单的饮食。

一顿饭的恩德。

比喻微小的恩惠。

【一微尘】:一小粒尘土。

比喻极其微小的数量。

【一针一线】:比喻极微小的东西。

【以大恶细】:用大的罪名来责备人微小的过失。

【蝇头微利】:如同苍蝇头那样的小利。

比喻非常微小的利润。

【蝇头蜗角】:苍蝇头,蜗牛角。

比喻微小的名利。

【蝇头小利】:比喻非常微小的利润。

【咫尺之功】:咫尺:比喻微小。

微小的功劳。

【擿抉细微】:擿抉:挑剔。

挑剔细微小事,专指小毛病,【锥刀之利】:比喻微小的利益。

也比喻极小的事情。

同“锥刀之末”。

【锥刀之末】:末:梢,尖端。

比喻微小的利益。

【锥刀之用】:指微小的功用。

围城内容概括50字?

围城内容概括:抗战初期,江南某县大绅士之子方鸿渐在国外混了几年回国。因在情场上失意,不得已赴湖南三闾大学任教。三闾大学派系对立,明争暗斗,方终被解聘。后与女教师孙柔嘉匆匆结婚。回沪后两人虽都找到职业,但为了生活琐事又闹翻。书名象征着方鸿渐等人无法突破生活困境。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品,是反映上世纪3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讽刺性小说,小说以方鸿渐为主线,建成了一位留学归来的学生,在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不问时事,在职业和婚姻的围城中辗转,最后是职业一塌糊涂,婚姻走向了崩溃的边缘。

《围城》是钱锺书所著长篇小说。第一版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

内容概括为:

1937年夏,抗战初期方鸿渐到欧洲游学四年回到上海,住在已亡未婚妻的家中,与女博士苏文纨及其表妹唐晓芙小姐发生了情爱纠葛,因此受到丈人家的冷淡。

《围城》内容概述:一个游学几国的留学生方鸿渐在回国的船上空虚、无聊,恰又邂逅香港的鲍小姐——一个漂亮迷人、放荡不羁、耐不住寂寞的女性。两个人打得火热,船到香港后,一切化为乌有。鲍小姐只不过逢场作戏,原来她已有未婚夫,方鸿渐感到这不是爱情的挫折,简直是被人玩弄,痛苦万分。满腔热情本想有所作为的方鸿渐一踏上死气沉沉、乌烟瘴气的上海,便产生了对希望的恐惧。求职不成,低就于挂名岳父的“点金银矿”(未婚妻已死,所以是挂名岳父)。

在上海混了一段时间后,无聊中和船上相遇的国内大学同学、留法文学博士、官宦千金苏文纨恢复了交往,并由她介绍认识了她的表妹唐晓芙——一个很甜美、纯真的少女。方鸿渐虽然暗中追求后者,却没有勇气和苏小姐分手。而苏小姐朝夕期待着他向自己表白、求婚。待他最后摊牌,时已太迟,盛怒的苏小姐恶意向表妹说方鸿渐是个骗子和恶棍。当方鸿渐去看唐晓芙时,唐晓芙还为苏文纨的恶意攻击而生方鸿渐的气。他默默地听着唐晓芙的责骂和讽刺没有辩白,唐晓芙在他离去以后立即后悔,设法补救过失,但却被一连串的巧合误会所拨弄,二人都很伤心,终于分手了。

爱情受到挫折、和岳父闹翻、和家庭疏远,方鸿渐怀着创伤和朋友一道到内地偏僻的三闾大学教书。然而,希望又落空了,学校远不是自己想像的那样,从校长到系主任,从教授到助教,无一不在欺骗中生活。一学期后,方鸿渐又被解聘了。

在事业不顺利的情况下,方鸿渐糊里糊涂地和同校助教、还算合得来的孙柔嘉结了婚。而后怀着对明天的希望,携妻回到了上海。在上海没有靠山,求职又困难,妻子靠姑母找到了一份清闲而且薪水丰厚的工作,从此各种矛盾不断激化。方鸿渐与本来就不很满意的妻子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从口角直至动手打了一场,和妻子不欢而散地分手了。

丢下了昨天的失望,怀着对明天莫名其妙的希望,主人公又回到了内地。

《围城》内容概述:一个游学几国的留学生方鸿渐在回国的船上空虚、无聊,恰又邂逅香港的鲍小姐——一个漂亮迷人、放荡不羁、耐不住寂寞的女性。两个人打得火热,船到香港后,一切化为乌有。鲍小姐只不过逢场作戏,原来她已有未婚夫,方鸿渐感到这不是爱情的挫折,简直是被人玩弄,痛苦万分。满腔热情本想有所作为的方鸿渐一踏上死气沉沉、乌烟瘴气的上海,便产生了对希望的恐惧。求职不成,低就于挂名岳父的“点金银矿”(未婚妻已死,所以是挂名岳父)。

《围城》是一部以讽刺知识分子、婚姻以及人情世故为主题的小说,目的是力求刻画出当时某一空间某一群体的一部分人的人生面貌。理解“围城”这两个字,不能空泛地把他看作是婚姻的代名词,在某种层面上,它与西方现代主义所描写的人类的尴尬困境所采取的一些象征手法不谋而合。书中充满苦涩的笑,无奈的自我欺骗,这都是这部小说的成功所在。

进到城里面的人想出来没进到城里面的人想进去,婚姻是两个人的婚姻,婚姻需要两个人共同去维持才能进行下去,才能成为一个有意义的一个家庭,否则婚姻就会变得索然无味,甚至是束缚人的一个集体,没有那样的婚姻只索取而不去奉献。

围城内容概括:全书以讽刺为基调,以主人公方鸿渐的生活道路为主线,表现了人们在婚姻恋爱、教育、生活、事业等种种“围城”中的困境,作者在小说中淋漓精致的分析了知识分子,刻画了一大批三四十年代知识分子的形象。深刻的反映了人性中的欺诈、虚伪与懦弱,揭示了一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展示了知识分子最为丰富的众生相。“围城中的人想突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

《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有趣、也是含意最丰富的一部小说之一。第一版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小说的故事发生在抗战时期,讲述了男主人公方鸿渐留学回国后,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中遭受到的人生挫折,揭示了人生如围城这个深刻的哲学命题。

《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是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是说方鸿渐留学回国,满腔热情本想有所作为踏上死气沉沉、乌烟瘴气的旧上海后,因为没有靠山,生活杂乱,工作不顺,爱情受挫,婚姻不幸,整个生活陷入痛苦的又走不出怪圈。

杨绛和钱钟书的小故事?

这个是杨绛为钱钟书的围城写的序文的一部分,里边有很多他们夫妻之间以及钱钟书的亲人之间的故事,一直觉得这个序文很好,可惜网上很难找到完整版,对付看吧!

一 钱钟书写《围城》 钱钟书在《围城》的序里说,这本书是他“锱铢积累”写成的。我是“锱铢积累” 读完的。每天晚上,他把写成的稿子给我看,急切地瞧我怎样反应。我笑,他也笑;我大笑,他也大笑。有时我放下稿子,和他相对大笑,因为笑的不仅是书上的事,还有书外的事。我不用说明笑什么,反正彼此心照不宣。然后他就告诉我下一段打算写什么,我就急切地等着看他怎么写。他平均每天写五百字左右。他给我看的是定稿,不再改动。后来他对这部小说以及其它“少作”都不满意,恨不得大改特改,不过这是后话了。 钟书选注宋诗,我曾自告奋勇,愿充白居易的“老妪”——也就是最低标准;如果我读不懂,他得补充注释。可是在《围城》的读者里,我却成了最高标准。好比学士通人熟悉古诗文里词句的来历,我熟悉故事里人物和情节的来历。除了作者本人,最有资格为《围城》做注释的,该是我了。 钟书和我一九三二年春在清华初识,一九三三年订婚,一九三五年结婚,同船到英国(我是自费留学),一九三七年秋同到法国,一九三八年秋同船回国。我母亲一年前去世,我苏州的家已被日寇抢劫一空,父亲避难上海,寄居我姐夫家。我急要省视老父,钟书在香港下船到昆明,我乘原船直接到上海。当时我中学母校的校长留我在“孤岛” 的上海建立“分校”。二年后上海沦陷,“分校”停办,我暂当家庭教师,又在小学代课,业余创作话剧。钟书陷落上海没有工作,我父亲把自己在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授课的钟点让给他,我们就在上海艰苦度日。 有一次,我们同看我编写的话剧上演,回家后他说:“我想写一部长篇小说!”我非常高兴,催他快写。那时他正偷空写短篇小说,怕没有时间写长篇。我说不要紧,他可以减少授课的时间,我们的生活很省俭,还可以更省俭。恰好我们的女佣因家乡生活好转要回去。我不勉强她,也不另觅女佣,只把她的工作自己兼任了。劈柴生火烧饭洗衣等等我是外行,经常给煤烟染成花脸,或熏得满眼是泪,或给滚油烫出泡来,或切破手指。钟书一出世就由他伯父抱去抚养,因为伯父没有儿子。据钱家的“坟上风文”,不旺长房旺小房;长房往往没有子息,便有,也没出息,伯父就是“没出息”的长子。他比钟书的父亲大十四岁,二伯父早亡,他父亲行二,叔父行四,两人是同胞双生,钟书是长孙,出嗣给长房。伯父为钟书连夜冒雨到乡间物色得一个壮健的农妇;她是寡妇,遗腹子下地就死了,是现成的好奶妈(钟书称为“姆妈”)。姆妈一辈于帮在钱家,中年以后,每年要呆呆的发一阵子呆,家里人背后称为“痴姆妈”。她在钟书结婚前特地买了一只翡翠镶金戒指,准备送我做见面礼。有人哄她那是假货,把戒指骗去,姆妈气得大发疯,不久就去世了,我始终没见到她。 钟书自小在大家庭长大,和堂兄弟的感情不输亲兄弟。亲兄弟、堂兄弟共十人,钟书居长。众兄弟间,他比较稚钝,孜孜读书的时候,对什么都没个计较,放下书本,又全没正经,好像有大量多余的兴致没处寄放,专爱胡说乱道。钱家人爱说他吃了痴姆妈的奶,有“痴气”。我们无锡人所谓“痴”,包括很多意义:疯、傻、憨、稚气、呆气、淘气等等。他父母有时说他“痴颠不拉”、“痴舞作法”、“呒著呒落”(“著三不著两”的意思——我不知正确的文字,只按乡音写)。他确也不像他母亲那样沉默寡言、严肃谨慎,也不像他父亲那样一本正经。他母亲常抱怨他父亲“憨”。也许钟书的“痴气”和他父亲的憨厚正是一脉相承的。我曾看过他们家的旧照片。他的弟弟都精精壮壮,唯他瘦弱,善眉善眼的一副忠厚可怜相。想来那时候的“痴气”只是稚气、呆气,还不会淘气呢。 钟书周岁“抓周”,抓了一本书,因此取名“钟书”。他出世那天,恰有人送来一部《常州先哲丛书》,伯父已为他取名“仰先”,字“哲良”。可是周岁有了“钟书” 这个学名,“仰先”就成为小名,叫作“阿先”。但“先儿”、“先哥”好像“亡儿”、 “亡兄”,“先”字又改为“宣”,他父亲仍叫他“阿先”。(他父亲把钟书写的家信一张张帖在本子上,有厚厚许多本,亲手帖上题签“先儿家书(一)(二)(三)……”;我还看到过那些本子和上面贴的信。)伯父去世后,他父亲因钟书爱胡说乱道,为他改字“默存”,叫他少说话的意思。钟书对我说:“其实我喜欢‘哲良’,又哲又良——我闭上眼睛,还能看到伯伯给我写在练习簿上的‘哲良’。”这也许因为他思念伯父的缘故。我觉得他确是又哲又良,不过他“痴气”盎然的胡说乱道,常使他不哲不良——假如淘气也可算不良。“默存”这个号显然没有起克制作用。 伯父“没出息”,不得父母欢心,原因一半也在伯母。伯母娘家是江阴富户,做颜料商发财的,有七八只运货的大船。钟书的祖母娘家是石塘湾孙家,官僚地主,一方之霸。婆媳彼此看不起,也影响了父子的感情。伯父中了秀才回家,进门就挨他父亲一顿打,说是“杀杀他的势气”;因为钟书的祖父虽然有两个中举的哥哥,他自己也不过是个秀才。钟书不到一岁,祖母就去世了。祖父始终不喜欢大儿子,钟书也是不得宠的孙子。 钟书四岁(我纪年都用虚岁,因为钟书只记得虚岁,而钟书是阳历十一月下旬生的,所以周岁当减一岁或二岁)由伯父教他识字。伯父是慈母一般,钟书成天跟着他。伯父上茶馆,听说书,钟书都跟去。他父亲不便干涉,又怕惯坏了孩子,只好建议及早把孩子送入小学。钟书六岁入秦氏小学。现在他看到人家大讲“比较文学”,就记起小学里造句:“狗比猫大,牛比羊大”;有个同学比来比去,只是“狗比狗大,狗比狗小”,挨了老师一顿骂。他上学不到半年,生了一场病,伯父舍不得他上学,借此让他停学在家。他七岁,和比他小半岁的常弟钟韩同在亲戚家的私塾附学,他念《毛诗》,钟韩念《尔雅》。但附学不便,一年后他和钟韩都在家由伯父教。伯父对钟书的父亲和叔父说: “你们两兄弟都是我启蒙的,我还教不了他们?”父亲和叔父当然不敢反对。 其实钟书的父亲是由一位族兄启蒙的。祖父认为钟书的父亲笨,叔父聪明,而伯父的文笔不顶好。叔父反正聪明,由伯父教也无妨;父亲笨,得请一位文理较好的族兄来教。那位族兄严厉得很,钟书的父亲挨了不知多少顿痛打。伯父心疼自己的弟弟,求了祖父,让两个弟弟都由他教。钟书的父亲挨了族兄的痛打一点不抱怨,却别有领会。他告诉钟书:“不知怎么的,有一天忽然给打得豁然开通了。” 钟书和钟韩跟伯父读书,只在下午上课。他父亲和叔父都有职业,家务由伯父经管。每天早上,伯父上茶馆喝茶,料理杂务,或和熟人聊天。钟书总跟着去。伯父化一个铜板给他买一个大酥饼吃(据钟书比给我看,那个酥饼有饭碗口大小,不知是真有那么大,还是小儿心目中的饼大);又化两个铜板,向小书铺子或书摊租一本小说给他看。家里的小说只有《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等正经小说。钟书在家里已开始囫囵吞枣地阅读这类小说,把“同呆 子”读如“岂子”,也不知《西游记》里的“呆子” 就是猪八戒。钟书小时候,中药房卖的草药每一味都有两层纸包裹;一张白纸,一张印着药名和药性。每服一付药可攒下一叠包药的纸。这种纸干净、吸水,钟书大约八、九岁左右常用包药纸来临摹他伯父藏的《芥子园画谱》,或印在《唐诗三百首》里的“诗中之画”。他为自己想出一个别号叫“项昂之”——因为他佩服项羽,“昂之”是他想象中项羽的气概。他在每幅画上挥笔署上“项昂之”的大名,得意非凡。他大约常有“项昂之”的兴趣,只恨不善画。他曾央求当时在中学读书的女儿为他临摹过几幅有名的西洋淘气画,其中一幅是《魔鬼临去遗臭图》(图名是我杜撰),魔鬼像吹喇叭似的后部撒着气逃跑,画很妙。上课画《许眼变化图》,央女儿代摹《魔鬼遗臭图》,想来也都是“痴气”的表现。 钟书在他父亲的教导下“发愤用功”,其实他读书还是出于喜好,只似馋嘴佬贪吃美食:食肠很大,不择精粗,甜咸杂进。极俗的书他也能看得哈哈大笑。戏曲里的插科打诨,他不仅且看且笑,还一再搬演,笑得打跌。精微深奥的哲学、美学、文艺理论等大部著作,他像小儿吃零食那样吃了又吃,厚厚的书一本本渐次吃完,诗歌更是他喜好的读物。重得拿不动的大字典、辞典、百科全书等,他不仅挨着字母逐条细读,见了新版本,还不嫌其烦地把新条目增补在旧书上。他看书常做些笔记。 我只有一次见到他苦学。那是在牛津,论文预试得考“版本和校勘”那一门课,要能辨认十五世纪以来的手稿。他毫无兴趣,因此每天读一本侦探小说“休养脑筋”, “休养”得睡梦中手舞脚踢,不知是捉拿凶手,还是自己做了凶手和警察打架。结果考试不及格,只好暑假后补考。这件补考的事,《围城》英译本《导言》里也提到。钟书一九七九年访美,该译本出版家把译本的《导言》给他过目,他读到这一段又惊又笑,想不到调查这么精密。后来胡志德(Theodore Huters)君来见,才知道是他向钟书在牛津时的同窗好友Donald Stuart打听来的。胡志德一九八二年出版的《钱钟书》里把这件事却删去了。 钟书的“痴气”书本里灌注不下,还洋溢出来。我们在牛津时,他午睡,我临贴,可是一个人写写字困上来,便睡着了。他醒来见我睡了,就饱醮浓墨,想给我画个花脸。可是他刚落笔我就醒了。他没想到我的脸皮比宣纸还吃墨,洗净墨痕,脸皮像纸一样快洗破了,以后他不再恶作剧,只给我画了一幅肖像,上面再添上眼镜和胡子,聊以过瘾。回国后他暑假回上海,大热天女儿熟睡(女儿还是娃娃呢),他在她肚子上画一个大脸,挨他母亲一顿训斥,他不敢再画。沦陷在上海的时候,他多余的“痴气”往往发泄在叔父的小儿小女、孙儿孙女和自己的女儿阿圆身上。这一串孩子挨肩儿都相差两岁,常在一起玩。有些语言在“不文明”或“臭”的边缘上,他们很懂事似的注意避忌。钟书变着法儿,或作手势,或用切口,诱他们说出来,就赖他们说“坏话”。于是一群孩子围着他吵呀,打呀,闹个没完。他虽然挨了围攻,还俨然以胜利者自居。他逗女儿玩,每天临睡在她被窝里埋置“地雷”,埋得一层深入一层,把大大小小的各种玩具、镜子、刷子,甚至砚台或大把的毛笔都埋进去,等女儿惊叫,他就得意大乐。女儿临睡必定小心搜查一遍,把被里的东西一一取出。钟书恨不得把扫帚、畚箕都塞入女儿被窝,博取一遭意外的胜利。这种玩意儿天天玩也没多大意思,可是钟书百玩不厌。 他又对女儿说,《围城》里有个丑孩子,就是她。阿圆信以为真,却也并不计较。他写了一个开头的《百合心》里,有个女孩子穿一件紫红毛衣,钟书告诉阿圆那是个最讨厌的孩子,也就是她。阿圆大上心事,怕爸爸冤枉她,每天找他的稿子偷看,钟书就把稿子每天换个地方藏起来。一个藏,一个找,成了捉迷藏式的游戏。后来连我都不知道稿子藏到那里去了。 钟书的“痴气”也怪别致的。他很认真地跟我说:“假如我们再生一个孩子,说不定比阿圆好,我们就要喜欢那个孩子了,那我们怎么对得起阿圆呢。”提倡一对父母生一个孩子的理论,还从未讲到父母为了用情专一而只生一个。 解放后,我们在清华养过一只很聪明的猫。小猫初次上树,不敢下来,钟书设法把它救下。小猫下来后,用爪子轻轻软软地在钟书腕上一搭,表示感谢。我们常爱引用西方谚语:“地狱里尽是不知感激的人。”小猫知感,钟书说它有灵性,特别宝贝。猫儿长大了,半夜和别的猫儿打架。钟书特备长竹竿一枝,倚在门口,不管多冷的天,听见猫儿叫闹,就急忙从热被窝里出来,拿了竹竿,赶出去帮自己的猫儿打架。和我们家那猫儿争风打架的情敌之一是紧邻林徽因女士的宝贝猫,她称为她一家人的“爱的焦点”。我常怕钟书为猫而伤了两家和气,引用他自己的话说:“打狗要看主人面,那么,打猫要看主妇面了!”(《猫》的第一句),他笑说:“理论总是不实践的人制定的。” 钱家人常说钟书“痴人有痴福”。他作为书痴,倒真是有点痴福。供他阅读的书,好比富人“命中的禄食”那样丰足,会从各方面源源供应(除了下放期间,他只好“反刍”似的读读自己的笔记,和携带的字典?/

钟书上了四年高小,居然也毕业了。钟韩成绩斐然,名列前茅;他只是个痴头傻脑、没正经的孩子。伯父在世时,自愧没出息,深怕“坟上风水”连累了嗣给长房的钟书。原来他家祖坟下首的一排排树高大茂盛,上首的细小萎弱。上首的树当然就代表长房了。伯父一次私下化钱向理发店买了好几斤头发,叫一个佃户陪着,悄悄带着钟书同上祖坟去,把头发埋在上首几排树的根旁。他对钟书说,要叫上首的树荣盛,“将来你做大总统。”那时候钟书才七八岁,还不懂事,不过多少也感觉到那是伯父背着人干的私心事,所以始终没向家里任何别人讲过。他讲给我听的时候,语气中还感念伯父对他的爱护,也惊奇自己居然有心眼为伯父保密。钟书十四岁和钟韩同考上苏州桃坞中学(美国圣公会办的学校)。父母为他置备了行装,学费书费之外,还有零用钱。他就和钟韩同往苏州上学,他功课都还不错,只算术不行。

那年他父亲到北京清华大学任教,寒假没回家。钟书寒假回家没有严父管束,更是快活。他借了大批的《华网书库》、《红玫瑰》、《紫萝兰》等刊物姿意阅读。暑假他父亲归途阻塞,到天津改乘轮船,转辗回家,假期已过了一半。他父亲回家第一事是命钟书钟韩各做一篇文章;钟韩的一篇颇受夸赞,钟书的一篇不文不白,用字庸俗,他父亲气得把他痛打一顿,钟书忍笑向我形容他当时的窘况:家人都在院子里乘凉,他一人还在大厅上,挨了打又痛又羞,呜呜地哭。这顿打虽然没有起“豁然开通”的作用,却也激起了发奋读书的志气。钟书从此用功读书,作文大有进步。他有时不按父亲教导的方法作古文,嵌些骈骊,倒也受到父亲赞许。他也开始学着作诗,只是并不请教父亲。一九二七年桃坞中学停办,他和钟韩同考入美国圣公会办的无锡铺仁中学,钟书就经常有父亲管教,常为父亲代笔写信,由口授而代写,由代写信而代作文章。钟书考入清华之前,已不复挨打而是父亲得意的儿子了。一次他代父亲为乡下某大户作了一篇墓志铭。那天午饭时,钟书的姆妈听见他父亲对他母亲称赞那篇文章,快活得按捺不住,立即去通风报信,当着他伯母对他说:“阿大啊,爹爹称赞你呢!说你文章做得好!”钟书是第一次听到父亲称赞,也和姆妈一样高兴,所以至今还记得清清楚楚。那时商务印书馆出版钱穆的一本书,上有钟书父亲的序文。据钟书告诉我,那是他代写的,一字没有改动。

我常见钟书写客套信从不起草,提笔就写,八行笺上,几次抬头,写来恰好八行,一行不多,一行不少。钟书说,那都是他父亲训练出来的,他额角上挨了不少“爆栗子”呢。钟书二十岁伯母去世。那年他考上清华大学,秋季就到北京上学。他父亲收藏的“先儿家书”是那时候开始的。他父亲身后,钟书才知道父亲把他的每一封信都贴在本子上珍藏。信写得非常有趣,对老师、同学都有生动的描写。可惜钟书所有的家书(包括写给我的),都由“回禄君”收集去了。

钟书在清华的同班同学饶余威一九六八年在新加坡或台湾写了一篇《清华的回忆》①,有一节提到钟书:“同学中我们受钱钟书的影响最大。他的中英文造诣很深,又精于哲学及心理学,终日博览中西新旧书籍,最怪的是上课时从不记笔记,只带一本和课堂无关的闲书,一面听讲一面看自己的书,但是考试时总是第一,他自己喜欢读书,也鼓励别人读书。……”据钟书告诉我,他上课也带笔记本,只是不作笔记,却在本子上乱画。现在美国的许振德君和钟书是同系同班,他最初因钟书夺去了班上的第一名,曾想揍他一顿出气,因为他和钟书同学之前,经常是名列第一的。一次偶有个个能解决的问题,钟书向他讲解了,他很感激,两人成了朋友,上课常同坐在最后一排。许君上课时注意一女同学,钟书就在笔记本上画了一系列的《许眼变化图》,在同班同学里颇为流传,钟书曾得意地面给我看。一年前许君由美国回来,听钟书说起《许眼变化图》还忍个住大笑。 ①《清华大学第五级毕业五十周年纪念册》(一九八四年出版)转载此门,饶君已故。

钟书小时候,中药房卖的草药每一味都有两层纸包裹;一张白纸,一张印着药名和药性。每服一付药可攒下一叠包药的纸。这种纸干净、吸水,钟书大约八、九岁左右常用包药纸来临摹他伯父藏的《芥子园画谱》,或印在《唐诗三百首》里的“诗中之画”。他为自己想出一个别号叫“项昂之”——因为他佩服项羽,“昂之”是他想象中项羽的气概。他在每幅画上挥笔署上“项昂之”的大名,得意非凡。他大约常有“项昂之”的兴趣,只恨不善画。他曾央求当时在中学读书的女儿为他临摹过几幅有名的西洋淘气画,其中一幅是《魔鬼临去遗臭图》(图名是我杜撰),魔鬼像吹喇叭似的后部撒着气逃跑,画很妙。上课画《许眼变化图》,央女儿代摹《魔鬼遗臭图》,想来也都是“痴气”的表现。

钟书在他父亲的教导下“发愤用功”,其实他读书还是出于喜好,只似馋嘴佬贪吃美食:食肠很大,不择精粗,甜咸杂进。极俗的书他也能看得哈哈大笑。戏曲里的插科打诨,他不仅且看且笑,还一再搬演,笑得打跌。精微深奥的哲学、美学、文艺理论等大部著作,他像小儿吃零食那样吃了又吃,厚厚的书一本本渐次吃完,诗歌更是他喜好的读物。重得拿不动的大字典、辞典、百科全书等,他不仅挨着字母逐条细读,见了新版本,还不嫌其烦地把新条目增补在旧书上。他看书常做些笔记。

我只有一次见到他苦学。那是在牛津,论文预试得考“版本和校勘”那一门课,要能辨认十五世纪以来的手稿。他毫无兴趣,因此每天读一本侦探小说“休养脑筋”,“休养”得睡梦中手舞脚踢,不知是捉拿凶手,还是自己做了凶手和警察打架。结果考试不及格,只好暑假后补考。这件补考的事,《围城》英译本《导言》里也提到。钟书一九七九年访美,该译本出版家把译本的《导言》给他过目,他读到这一段又惊又笑,想不到调查这么精密。后来胡志德(Theodore Huters)君来见,才知道是他向钟书在牛津时的同窗好友Donald Stuart打听来的。胡志德一九八二年出版的《钱钟书》里把这件事却删去了。

钟书的“痴气”书本里灌注不下,还洋溢出来。我们在牛津时,他午睡,我临贴,可是一个人写写字困上来,便睡着了。他醒来见我睡了,就饱醮浓墨,想给我画个花脸。可是他刚落笔我就醒了。他没想到我的脸皮比宣纸还吃墨,洗净墨痕,脸皮像纸一样快洗破了,以后他不再恶作剧,只给我画了一幅肖像,上面再添上眼镜和胡子,聊以过瘾。回国后他暑假回上海,大热天女儿熟睡(女儿还是娃娃呢),他在她肚子上画一个大脸,挨他母亲一顿训斥,他不敢再画。沦陷在上海的时候,他多余的“痴气”往往发泄在叔父的小儿小女、孙儿孙女和自己的女儿阿圆身上。这一串孩子挨肩儿都相差两岁,常在一起玩。有些语言在“不文明”或“臭”的边缘上,他们很懂事似的注意避忌。钟书变着法儿,或作手势,或用切口,诱他们说出来,就赖他们说“坏话”。于是一群孩子围着他吵呀,打呀,闹个没完。他虽然挨了围攻,还俨然以胜利者自居。他逗女儿玩,每天临睡在她被窝里埋置“地雷”,埋得一层深入一层,把大大小小的各种玩具、镜子、刷子,甚至砚台或大把的毛笔都埋进去,等女儿惊叫,他就得意大乐。女儿临睡必定小心搜查一遍,把被里的东西一一取出。钟书恨不得把扫帚、畚箕都塞入女儿被窝,博取一遭意外的胜利。这种玩意儿天天玩也没多大意思,可是钟书百玩不厌。

他又对女儿说,《围城》里有个丑孩子,就是她。阿圆信以为真,却也并不计较。他写了一个开头的《百合心》里,有个女孩子穿一件紫红毛衣,钟书告诉阿圆那是个最讨厌的孩子,也就是她。阿圆大上心事,怕爸爸冤枉她,每天找他的稿子偷看,钟书就把稿子每天换个地方藏起来。一个藏,一个找,成了捉迷藏式的游戏。后来连我都不知道稿子藏到那里去了。钟书的“痴气”也怪别致的。他很认真地跟我说:“假如我们再生一个孩子,说不定比阿圆好,我们就要喜欢那个孩子了,那我们怎么对得起阿圆呢。”提倡一对父母生一个孩子的理论,还从未讲到父母为了用情专一而只生一个。

解放后,我们在清华养过一只很聪明的猫。小猫初次上树,不敢下来,钟书设法把它救下。小猫下来后,用爪子轻轻软软地在钟书腕上一搭,表示感谢。我们常爱引用西方谚语:“地狱里尽是不知感激的人。”小猫知感,钟书说它有灵性,特别宝贝。猫儿长大了,半夜和别的猫儿打架。钟书特备长竹竿一枝,倚在门口,不管多冷的天,听见猫儿叫闹,就急忙从热被窝里出来,拿了竹竿,赶出去帮自己的猫儿打架。和我们家那猫儿争风打架的情敌之一是紧邻林徽因女士的宝贝猫,她称为她一家人的“爱的焦点”。我常怕钟书为猫而伤了两家和气,引用他自己的话说:“打狗要看主人面,那么,打猫要看主妇面了!”(《猫》的第一句),他笑说:“理论总是不实践的人制定的。”

钱家人常说钟书“痴人有痴福”。他作为书痴,倒真是有点痴福。供他阅读的书,好比富人“命中的禄食”那样丰足,会从各方面源源供应(除了下放期间,他只好“反刍”似的读读自己的笔记,和携带的字典)。新书总会从意外的途径到他手里。他只要有书可读,别无营求。这又是家人所谓“痴气”的另一表现。钟书和我父亲诗文上有同好,有许多共同的语言。钟书常和我父亲说些精致典雅的淘气话,相与笑乐_一次我父亲问我:“钟书常那么高兴吗?”“高兴”也正是钱家所谓“痴气”的表现。

我认为《管锥编》、《谈艺录》的作者是个好学深思的钟书,《槐聚诗存》的作者是个“忧世伤生”的钟书,《围城》的作者呢,就是个“痴气”旺盛的钟书。我们俩日常相处,他常爱说些痴话,说些傻话,然后再加上创造,加上联想,加上夸张,我常能从中体味到《围城》的笔法。我觉得《围城》里的人物和情节,都凭他那股子痴气,呵成了真人实事。可是他毕竟不是个不知世事的痴人,也毕竟不是对社会现象漠不关心,所以小说里各个细节虽然令人捧腹大笑,全书的气氛,正如小说结尾所说:“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伤感,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令人回肠荡气。

钟书写完了《围城》,“痴气”依然旺盛,但是没有体现为第二部小说。一九五七年春,“大鸣大放”正值高潮,他的《宋诗选注》刚脱稿,因父病到湖北省亲,路上写了《赴鄂道中》五首绝句,现在引录三首:“晨书瞑写细评论,诗律伤严敢市恩。碧海掣鲸闲此手,祗教疏凿别清浑。”“奕棋转烛事多端,饮水差知等暖寒。如膜妄心应褪净,夜来无梦过邯郸。”“驻车清旷小徘徊,隐隐遥空蹍薄雷。脱叶犹飞风不定,啼鸠忽噤雨将来。”后两首寄寓他对当时情形的感受,前一首专指《宋诗选注》而说,点化杜甫和元好问的名句(“或看悲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据我了解,他自信还有写作之才,却只能从事研究或评论工作,从此不但口“噤”,而且不兴此念了。《围城》重印后,我问他想不想再写小说。他说:“兴致也许还有,才气已与年俱减。要想写作而没有可能,那只会有遗恨;有条件写作而写出来的不成东西,那就只有后悔了。遗恨里还有哄骗自己的余地,后悔是你所学的西班牙语里所谓‘面对真理的时刻’,使不得一点儿自我哄骗、开脱、或宽容的,味道不好受。我宁恨毋悔。”这几句话也许可作《围城》《重印前记》的笺注吧。

我自己觉得年纪老了;有些事,除了我们俩,没有别人知道。我要乘我们夫妇都健在,一一记下。如有错误,他可以指出,我可以改正。《围城》里写的全是捏造,我所记的却全是事实。

关于自强不息的故事古代,文言文?

关于自强不息的古文名言

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尚书·旅獒》

鸟兽不厌高,鱼鳖不厌深。 ——《庄子·庚桑楚》

太(泰)山之高,非一石也,累卑然后高。 ——《晏子春秋·内篇》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战国策·秦策五》

涓流虽寡,浸成江河,烛火虽微,卒能燎原。 ——《后汉书·周纺传》

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 ——《三国志·吴书·陆逊传》

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 ——《晋书·虞溥传》

无绵绵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大戴礼记·劝学》

任重则道远者,不择地而息。 ——汉·韩婴

图难于易,为大于细。 ——三国(蜀)·诸葛亮

盈手万钧,必起于锱铢;竦秀凌霄,必始于分毫。 ——晋·葛洪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唐·魏征

老人粘蝉这个故事里绝招的意思是?

你说的老人粘蝉出自《庄子》,原文是: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技。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庄子·达生》)

表达的就是“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的意思,也就是我们说的“专心致志,熟能生巧”的意思。

这个老人粘蝉的技术很高超,孔子问他有什么绝招吗?他说没有,只是我只专注粘蝉这一件事,所以从来不失手。

计较锱铢其他应用

组词

计组词较组词锱组词铢组词

笔顺笔画

计笔顺笔画较笔顺笔画锱笔顺笔画铢笔顺笔画

近义词

计近义词较近义词锱近义词铢近义词

反义词

计反义词较反义词锱反义词铢反义词

计较锱铢成语接龙

正接

铢称寸量铢寸累积铢分毫析铢积寸累铢积丝累铢积锱累铢量寸度铢累寸积铢两分寸铢两悉称铢两相称铢两之奸铢施两较铢铢较量铢铢校量

反接

不可胜计不可以道里计百谋千计百年大计楚歌之计成家立计长久之计持久之计东窗计多方百计当家立计斗量筲计反间之计国家大计工于心计缓兵之计骄兵之计将机就计将计就计锦囊妙计兼权尚计兼权熟计金石之计减灶之计空城计叩阍无计廓开大计苦肉计六出奇计略施小计临危自计美人计民生国计目语心计铺谋定计铺谋设计千方百计千方万计黔驴之计权宜之计说家克计施谋用计施谋设计随人作计三十六策,走是上计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神术妙计神算妙计束手无计数以万计深猷远计韬晦之计菟裘归计枉费心计万全之计想方设计谢家活计一步一计曳兵之计一家一计远虑深计阴谋诡计研桑心计一心一计诈谋奇计朝思夕计走投无计走为上计自以为得计自以为计烛照数计知足之计

参考资料:成语接龙查询计较锱铢成语接龙

成语词典最新查询成语

除暴安良此发彼应慈乌返哺翠羽明珠耽惊受怕多谋善断妒能害贤待人接物负任蒙劳老大徒伤露马脚难分难解囊括无遗卿卿我我情人眼里出西施千条万绪人强马壮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三街六市师老兵疲顺时而动天步艰难探竿影草无容身之地畏之如虎星罗云布心摩意揣雁断鱼沉饮恨吞声运开时泰以日为岁正本溯源

成语词典大全 网址链接:https://chengyu.122cha.com/jijiao7_2_14167.html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