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受奉行的意思解释及典故(故事)

关键字:
成语接龙

信受奉行的意思信受奉行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信受奉行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信受奉行
拼音: xìn shòu fèng xíng
频率: 生僻
年代: 古代
词性: 中性词
结构: 紧缩式
解释: 信:信仰;奉:执行。接受教诲,虔敬奉行。比喻坚信不移,奉行不悖。

语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典故出处: 《仁王经·末》:“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成语示例:
英文翻译: 

信受奉行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信受奉行的意思是什么,出处是哪里?

xìn shòu fèng xíng

成语释义 信:信仰;奉:执行。接受教诲,虔敬奉行。比喻坚信不移,奉行不悖

成语出处 《仁王经·末》:“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感情色彩 中性

成语结构 紧缩式成语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信奉受行的意思?

信受奉行的意思是相信接受并能遵命行事

两人内心都不难受的成语?

形容两个人内心都不难受的成语有:皆大欢喜,两厢情愿。皆大欢喜的意思是大家都很满意,高兴。常常用来形容圆满的结局。出自【金刚经】:“皆大欢喜,信受奉行”。两厢情愿的意思是:两厢指双方。指两方面都很满意!多指婚姻和交易!出自施耐庵的【水浒全传】!

心心相印,心心相映,心心念念,心心相通,心安理得,心不在焉,心潮澎湃,心胆俱裂心腹大患,心腹之患,心甘情愿,心广体胖,心狠手辣,心花怒放心,心平气和,心领神会,心口不一,心口如一,心明眼亮,心向往之,心有灵犀一点通,心有余而力不足,心照不宣,心中有数。

1、八拜之交——称结拜为异姓兄弟姊妹的朋友。古时因为对父执辈需行八拜礼,所以朋友若相交亲密如同手足,经过约定,互视对方父母如同自己的亲人,即可称为“八拜之交”。

【出处】: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文彦博听说李稷待人傲慢,心中非常不快。他说:李稷的父亲曾是我的门人,按辈分他应该是我的晚辈,他如此傲慢,我得教训他。文彦博任北京守备,李稷拜谒。文彦博故意让李稷久等才出来见他,文彦博说:“你的父亲是我的朋友,你就对我拜八拜吧。” 李稷辈分低不敢造次,只得向文彦博拜了八拜。文彦博以长辈的身份挫了李稷的傲气。成语“八拜之交”就由此出典。

2、布衣之交——贫贱时所交往的朋友,或比喻患难知己的朋友。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三》:“卫君与文布衣交,请具车马皮币,愿君以此从卫君游。鲍彪注:“言交于未贵时。

3、刎颈之交——比喻可同生共死的至交好友。

【出处】:《史记·廉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4、舍命之交——目前认为最早出自西汉《烈士传》(也称《列士传》故事,《烈士传》已散失,在之后历代文史资料中有节选)。春秋时有左伯桃与羊角哀两人相识,结伴去楚国求见楚庄王,途中遇到了大雪天气,而当时他们穿的衣服都很单薄,带的粮食也不够吃。左伯桃为了成全朋友,把衣服和粮食全部交给了羊角哀,自己则躲进枯树中自杀。后世于是将友谊深厚的知心朋友叫做“羊左”。

5、管鲍之交——春秋时代齐国管仲和鲍叔牙相交至深。后用来比喻友情深厚。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管仲传》:“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6、杵臼之交——汉人公沙穆,为人好学,因家贫无法进太学读书,乃为富翁吴祐赁舂,后祐 与之交谈,知其为饱学之士,遂共定交于杵臼之间。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吴祐传》

7、莫逆之交——心意相投、至好无嫌的朋友。

【出处】:《庄子·大宗师》。原文记述:“子祀、子兴、子梨、子来四人相语曰:‘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孰知生死存亡一体者,吾与之友矣。’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为友。”

8、点头之交——交情只止于相见时点头招呼而已。

9、忘年之交——不拘年岁行辈而结交为友。

【出处】:《后汉书·祢衡传》:“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

10、金石之交——比喻交情深厚,如金石般坚固。

【出处】:《汉书》卷三十四〈韩彭英卢吴列传·韩信〉“今足下虽自以为与汉王为金石交。”

11、金兰之交——友谊坚固,情意相投的朋友。

【出处】:《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嗅如兰”。

12、知音之友——比喻了解自己的知心朋友。

【出处】:《列子·汤问》。春秋时,操琴大师俞伯牙虽然声誉天下,但很少有人能听懂他的曲子内涵。偶然他在山间弹奏,樵夫锺子期无意间听到。当伯牙弹琴志在高山时,子期便从琴音感到峨峨若泰山,赞叹:巍巍乎志在高山;当伯牙志在流水时,子期又感到洋洋若江河,赞叹: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感到意外一个樵夫如何能知道他的心曲,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两人终成朋友。子期死后,伯牙便绝弦不弹,因为再也没有人能像子期那样懂得他的音乐了。

13、竹马之友——比喻幼年时结交的好朋友,小儿女天真无邪玩耍接下的儿时友谊。

【出处】:《晋书·殷浩传》:“扞桓温呴语人曰:‘少时吾与浩共骑竹马,我弃去,浩辄取之。’”。

14、患难之交——共同经历困苦艰难而互相扶持的好朋友。

【出处】: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十回:“浦肫夫患难之交,今日年兄为我们看他,异日我们也代年兄看他。”

15、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志同道合,不求私利,其交情看起来像水一样淡。

16、小人之交甘若醴——小人交朋友往往以利为先,亲密狎昵,虽像醇酒一样甘爽,却容易断绝。

17、酒肉朋友——只知聚在一起吃喝玩乐,而不能相互砥砺、患难与共的朋友。

【出处】: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二折:“关云长是我酒肉朋友,我交他两只手送与你荆州来。”

18、三朋四友——现指各种类型、阶层的朋友。原意:“三朋”本来是指云游八方,四海为家,临时搭篷居住的“三篷”,即放牧的“鸭篷”,打猎的“弓篷”、烧陶(或炭)的“窑篷”。善于结交不同行业的人,说明朋友众多。时日一长,“篷”谐音为“朋”。“四友”原指最可靠的4种朋友,即“江湖义友”、“同窗学友”、“知音好友”、“困境难友”。这4种朋友,大都肝胆相照,休戚相关,志趣相投,心灵相通。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五:“常言‘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自有一班无赖子弟,三朋四友,和他擎鹰放鹞,驾犬驰马,射猎打生为乐。”

19、鸡黍之约——汉人范式与张劭相约,于二年后将拜访张劭家乡。到了约定的日期,张劭请他的母亲准备鸡黍,以待范式的来访,但张母认为相约已久,范式不一定会到,然而范式果然守信,远从山阳来到汝南。后用以指朋友之间互守诚信的邀约。

20、势利之交——势:权势;利:利益。为权势和利益进行的交往。指趋炎附势的朋友。

【出处】:《汉书·张耳陈余传赞》:“势利之交,古人羞之,盖谓是矣。”

21、总角之交——总角:古代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扎成髻。借指童年时期,幼年。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指儿时就结交的朋友。

【出处】:《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注引《江表传》(孙)策令曰:“周公瑾英俊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

22、一面之交——只有见过一次面的交情。比喻交情很浅。

【出处】:汉·崔寔《本论》:“且观世人之相论也,徒以一面之交,定臧否之决。”

23、忘形之交——指彼此以心相许,不拘形迹的朋友。

【出处】:《新唐书·孟郊传》:“少隐嵩山,性介,少谐合,韩愈一见,为忘形交。”

相信的信可以组什么词语呢?

半信半疑、信誓旦旦、难以置信、信口开河、善男信女、通风报信、信口雌黄、深信不疑、言而不信、将信将疑、信以为真、背信弃义、笃信好学、去食存信、言信行果、讷直守信、意忌信谗、贞信之行、弃信忘义、信及豚鱼、信嘴胡说、姑妄信之、言而无信、弃信违义、徙木为信、信受奉行、疑信参半、偏听偏信、鱼书雁信、信而有征

信任,写信,信封,信纸,信以为真,

相信的信可组的词语为:相信,信封,信手拈来等。

信息,信任,信用,可信,书信

相信的信可以组词语:信以为真 信誓旦旦

相信的信可以组成的词语:信息,信心,迷信。

什么奉阳的成语?

洗手奉公、 守法奉公、 奉令唯谨、 口体之奉、 奉为神明、 进奉门户、 曲意奉迎、 奉为圭臬、 等因奉此、 忧国奉公、 奉天承运、 洗手奉职、 信受奉行、 奉若神明、 奉三无私、 啬己奉公、 曲意承奉、 砥节奉公、 无可奉告、 趋时奉势、 奉命惟谨、 奉令承教、 奉行故事、 奉为至宝、 奉公守法、 奉公克己、 奉扬仁风、 奉为楷模、 奉如神明、 百般奉承 奉为圭璧、 奉道斋僧、 阳奉阴违、 奉申贺敬、 赤心奉国、 诸善奉行、 奉公如法、 奉公正己、 奉辞伐罪、 克己奉公、 奉公不阿、 以一奉百、 阿谀奉承、 奉头鼠窜、 奉命唯谨、 洁己奉公、 趋炎奉势、 廉洁奉公、 奉法者弱则国弱

带受字的成语有哪些成语有哪些?

带受字的成语有哪些成语有哪些:自作自受、腹背受敌、受益匪浅、临危受命、受制于人、逆来顺受、受宠若惊、挨冻受饿、担惊受怕、感同身受、引颈受戮、束身受命、应箓受图、表里受敌、耳听心受、忍饥受冻、挨饿受冻、受怕担惊、受夹板气、末学肤受、辞多受少、伏阁受读、信受奉行、急脉缓受、

文殊菩萨十大愿全文多少字?

文殊菩萨十大愿全文连同标点和分格符号一共1850个字符。

全文:

文殊菩萨十大愿

佛告大众、诸大菩萨摩诃萨∶若有初发意菩萨及一切四部众善男子、善女人等,若发菩提心者,曼殊室利菩萨当有誓言∶"我有十种诸佛无尽甚深大愿,所有一切菩萨及一切有情众生,入我愿者,则是世尊诸佛之子,亦是我父母。于意云何?我有先誓大愿,依我十种大愿者,先为父母、兄弟姐妹、妻子眷属,得令富贵,果报圆满,兄友弟恭,慈心不杀,听学大乘,读诵尊经,转教群品,愿至菩提。我亦作师僧子弟、和尚阿阇黎、同学、伴侣,受我法教、学我威仪、取我礼节,令发胜愿,回向大乘,学习菩提,渐成佛道。于是我作他作、大臣官长、理务世俗、一一清正、于国忠孝,悉共有缘,归向菩提,得值三宝,令发菩提之心。 

云何名为十种无尽甚深大愿?

文殊菩萨十大愿 极具悲心,怜悯执着造业 众生皆苦,令我等凡夫何其惭愧。随喜、顶礼、效法文殊菩萨之大愿。

一者大愿∶若有一切众生,所生三界,或我作他作,随缘受化,四空五净之主、八定四禅之主、梵王六欲之主、帝释诸天之主、四天四轮之主、诸神龙王之主、八部鬼神之主、守护佛法之主、伽蓝宫殿之主、四大持世之主、金刚坚牢之主、护国善神之主、大国小国之主、粟散四王之主、统领诸军主、都摄所守主,所有水陆四生、胎卵湿化、九类蠢动、一切含灵,同生三世,愿佛知见,或未闻我名,令愿得闻;及闻我名,于我法中,令一切有情,尽发菩提,回向大乘,修无上道。若有众生,以法药世医救疗诸疾,历数算计、工巧博易、世典文笔、歌咏赞叹、讲论戏处,导以度人,随类同事,接引世俗,令发菩提,正见正授,共我有缘,得入佛道。 

二者大愿∶若有众生,毁谤于我、嗔恚于我、刑害杀我,是人于我、自他,常生怨恨,不能得解,愿共我有缘,令发菩提之心。

三者大愿∶若有众生,爱念我身、欲心见我、求得于我、于我身上、于他身上,盛行谄曲,邪见颠倒,及生净行、不净行,诸恶不善;愿共有缘,令发菩提之心。

四者大愿∶若有众生,轻慢于我、疑虑于我、枉压于我、诳妄于我、毁谤三宝、憎嫉贤良、欺凌一切,常生不善,共我有缘,令发菩提之心。 

五者大愿∶若有众生,贱我、薄我、惭我、愧我、敬重于我、不敬于我、妨我不妨我、用我不用我、取我不取我、求我不求我、要我不要我、从我不从我、见我不见我,悉愿共我有缘,令发菩提之心。

六者大愿∶若有众生,常生杀命,作屠儿魁脍、畋猎渔捕,怨命现前,更相杀害,无有断绝,世世相报,杀生炽盛,不生悔过,卖肉取财,自养性命,如此之心者,永失人身,不相舍离报对。如是令发菩提之心。若有他人,取我财物,我与财物;或施我财物,我施财物,所得财物及不得者,于我有缘,令发菩提之心。 

七者大愿∶若有众生,供养我者,我供养他者;或我造、他造寺舍僧房、伽蓝佛塔、禅房兰若、独静之处;或我造他造,一切功德,及造菩萨诸佛形象,令他布施,修立福佑,遍于法界,回向一切诸佛菩提,令一切有情,同沾此福。及有他人自己、朋友同伴、师长弟子,修行苦行,节身断食;持戒、破戒;有行、无行;和尚阿阇黎教导称说,听受我教、我受他教,同行同业,共我有缘,令发菩提之心。

八者大愿∶若有众生,广造诸恶,堕于地狱,无有出期,经无量劫,受诸苦恼;从地狱出,生于五趣,先作畜生,将命还于前生;负物作驼驴猪狗、牛羊象马、奴婢仆从,偿他宿债,累劫赔命,还他偷盗,无有休息。我于五道,从形受化,常生同世,教化于人,或作贫穷困苦,盲聋喑哑,最下乞人,于一切众生众中,同类同缘,同事同行,导引得入佛道;共我有缘,令发菩提之心。 

九者大愿∶若有众生,纵恣身心,我慢贡高,故于我法中,污埿佛法。师长弟子,无惭无愧,用僧佛钱、菩萨财物,杀生偷盗、邪行妄语、绮语恶口、两舌斗乱、纵恣贪嗔、不拣良善、劫夺他财、拒讳谩人、不识善恶、广造十恶,一切诸罪,死堕阿鼻,入诸地狱。从地狱出,轮还六处,入生死海,诸趣恶道。愿共有缘,同业同道,随缘化变,当以救之,令得出离;共我有缘,发菩提心,求无上道。

十者大愿∶若有众生,当于我法,若我有缘,若我无缘,同我大愿,则是我身,共我无别。行四无量心,心等虚空;广度有情,无有休歇,愿达菩提,登正觉路。大圣曼殊,以圣性愿力,不入三界,亦不出三界;心如虚空,常在如来清净性海、真如藏中。安住法界,遍在众生,心识体性。

曼殊室利言∶"我有大愿,以圣性力,加持有情,令罪垢消灭,得入菩提、诸佛圣果。则是名菩萨十种大愿。"

如是曼殊,发广大愿已,我某甲亦发如是大愿,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天雨曼陀罗花,遍满虚空。其时大会诸众,尽见其花,同时赞叹∶曼殊大士,圣力自在,不可思议,不可言说!尔时诸大会众咸皆欢喜,信受奉行。

三皈依的故事是什么?

皈依:个人身口意完全投靠依止佛法僧三宝,并得到三宝的救护。

《大乘义章》卷十:言三归者。

归投依伏。

故曰归依。

归投之相如子归父。

依伏之义如民依王如。

性依勇。

归依不同随境说三。

所谓归佛归法归僧。

依佛为师。

故曰归佛。

凭法为药。

故称归法。

依僧为友。

故名归僧。

问曰。

何故偏归此三。

以此三种毕竟归处能令众生出离生死称涅槃故。

皈依三宝,是成为佛弟子的基本手续,也是对于佛陀言教信受奉行的必要前提,只有皈依了三宝才能受到皈依戒体的传承,拥有佛子的身份,才谈得上佛法修习的开始。

唯有皈依三宝,才能得到究竟解脱。

如要信佛,应从皈依三宝着手,皈依三宝虽为进入佛门的第一步,但如不走第一步,岂能走出第二、第三步来﹖皈依三宝既是入佛信佛的第一步。

信佛而不皈依三宝的人,就等同一个爱好中国风土文物的外国人,跑到中国居住下来,并不申请变更其原有国籍的登记,便自称他是中国的国民。

他或可能受到中国人的欢迎,但他终究不是中国人;他可以尽其中国国民的义务,但终不能享受中国国民的权益。

同样的,一个不受皈依而又自称是佛教徒的人,他虽或可得到一些佛法的好处,但终不能获得身分上的印证。

这不是多余的执着,乃是必需的手续。

故在佛经中说,世人虽然行善,终不能破坏先世的恶业,若能受了三皈依戒,便能破坏先世的恶业。

三归戒体是由已先受了归戒的人,师师相传,这是法统的传承,在凡夫而言,不能无师自证,所以三归依,不得在佛菩萨像前自誓自受。

由此可知,求受三归依的庄严性和重要性了。

如法的皈依,在显教里就是三皈依。

对于皈依佛、皈依法,经典中讲得很清楚。

首先要认识到佛是无上的导师,认识到法是无上的真理。

区分清楚它跟外道、跟世间的哲学、科学不一样的地方,明白它真正高明的地方在哪里。

认知到这些以后的皈依,才是发自内心的皈依。

现在主要的问题就出在皈依僧宝上。

什么是僧宝,经论里面讲了很多,而且讲得非常清楚。

僧分为四种或三种,能够作为皈依对象的僧只是“贤圣僧”或者叫做“第一义僧”。

“第一义僧”的最低标准是《优婆塞戒经》里所说的暖位,也就是说,修行至少达到四加行的暖位以上,才有资格做大众的皈依对象。

而其他的佛经中也曾强调,小乘须陀洹向以上,包括四向四果;大乘初地以上,包括三贤——十住、十行、十回向,都算作“贤圣僧”。

关于“贤圣僧”的标准,大小乘实际上是一样的。

如果按照法相唯识学、中观的标准,在断烦恼方面,十地的初地欢喜地,也就相当于小乘的须陀洹向,这才是真正“皈依僧”的皈依对象,并且包括了出家人和在家人。

在家人如果证到圣果的话,也属于“第一义僧”。

此外,皈依僧指的是皈依贤圣僧的全体,而不是仅皈依某一个人,这点弘一大师讲得非常清楚。

仪式上的皈依僧宝,作为佛教徒来说,必须要有一个清净的比丘或比丘尼为之证明,证明你皈依了三宝,但不是皈依具体的某个人。

但现在,很多信众不明白这个道理,好多寺庙的皈依都是皈依个人,皈依某一位师父。

弘一大师当时讲过,这是非常错误的。

如果这样讲的话,就等于自己宣布自己是贤圣僧了。

第二种僧是“福田僧”,即具有正信和正见,持守戒律,没有犯四根本戒,没有被驱逐出僧团。

这样的出家人也很宝贵,堪做大众供养的对象,因此称为福田僧。

假如从外表看是出家的僧人,但不具备正信和正见的话,严格意义讲属于佛教中的外道,是不应该供养的。

经典里面都讲得很清楚。

还有一种僧人,出家的动机是因为贫穷、饥饿,《涅槃经》里面讲这种人“名为秃人,不名为僧”,是不应该供养的。

总而言之,作为一个出家人,如果不具备正信和正见,而只具备出家人的形迹,则或者属于外道,或者属于魔子魔孙,专门钻到僧侣队伍中来破坏佛教。

对这种僧人,既不应该恭敬,也不应该供养。

真正皈依的对象是贤圣僧的全体。

如果不皈依贤圣僧的全体,即使皈依的是出家人,是著名的法师、活佛,皈依僧宝这一点也是不具备的。

更进一步讲,皈依贤圣僧,是要皈依贤圣僧的正见,而不是一定要拜他为师。

贤圣僧讲的佛法是很准确的。

但是如果没有证道,讲的佛法不可能百分之百准确。

假如所讲的法中有百分之一的偏激,或者根本是错误的,就会误导他人,甚至置人于死地。

但是,佛经里面讲得很清楚,在家人即使证到圣果,也不具备做佛教仪式、法会的资格。

在家人不能给别人授三皈依戒,但是可以给别人授菩萨戒和密宗的戒。

密宗的戒和菩萨戒是所有的在家人都可以传授的。

《菩萨本业璎珞经》说:夫妻、父子、兄弟可以互相授受。

在家人即使证得圣果,也不能在佛教的寺庙里,到讲坛或戒坛传戒。

在家人不适合主持显教的法事,但是可以主持密教的。

作为在家人,在这种场合,一定要对出家人非常尊敬,坐的时候或者讲法的时候一定要把出家人请在上面,对出家人要非常尊重,因为他们在事相上代表僧宝。

如今藏密在“三皈依”之上另立“四皈依”(又作四归依。

西藏佛教于佛、法、僧三宝之上,更置一喇嘛(上师),归依此四宝称为四归依)实属画蛇添足,这种不如法的皈依,不但会使未受三皈依的学佛人得不到三归戒体的传承,而且还会导致已受三皈依的佛弟子戒体破失,一定要警惕。

如果受了四皈依的佛弟子,一定要重受三皈依,恢复戒体。

尤其是对于修学净土法门的佛弟子,如果受了四皈依,却没有重受三皈依恢复戒体,要想往生净土,基本是不可能的。

对于如何看待藏传佛教的四皈依,可以参考这个回答:藏传佛教的四皈依如法吗?本文中的大部分内容整理自圣严法师和陈兵居士的开示。

信受奉行其他应用

组词

信组词受组词奉组词行组词

笔顺笔画

信笔顺笔画受笔顺笔画奉笔顺笔画行笔顺笔画

近义词

信近义词受近义词奉近义词行近义词

反义词

信反义词受反义词奉反义词行反义词

信受奉行成语接龙

正接

行行出状元行号巷哭行家里手行间字里行伍出身行兵列阵行百里者半九十行不履危行百里者半于九十行不苟合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行不苟容行不顾言行不及言行不愧影,寝不愧衾行步如飞行步如风行不胜衣行不从径行不得也哥哥行不贰过行不副言行比伯夷行兵布阵行不逾方行不由径行不由西州路行不知往行常带经行成功满行财买免行藏用舍行成于思行短才高行短才乔行动坐卧行而世为天下法行而未成行过乎恭行古志今行乎富贵行好积德行合趋同行化如神行或使之行号卧泣行军动众行将就木行奸卖俏行疾如飞行己有耻行峻言厉行监坐守行亏名缺行令猜拳行乐及时行流散徙行满功成行满功圆行眠立盹行迈靡靡,中心摇摇行若狗彘行若无事行色匆匆行师动众行随事迁行所无事行思坐筹行尸走骨行尸走肉行思坐想行思坐忆行同狗豨行同狗彘行同能偶行无越思行下春风望夏雨行行重行行行险侥幸行凶撒泼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行云流水行远升高行易知难行言自为行有余力行针步线行则连舆,止则接席行注目礼行走如飞行者让路行则思义行踪无定行之惟艰行浊言清行之有效行住坐卧

反接

不令而信半信不信半疑半信背义负信不言而信抱柱之信达诚申信果于自信胡为乱信硁硁之信陇头音信鸾音鹤信民保于信渺无音信美言不信难以置信纳忠效信破除迷信偏听偏信轻诺寡信去食存信弃义倍信轻言寡信赏罚不信十室之邑,必有忠信推诚布信推诚相信贪而无信通风报信通风讨信尾生之信无征不信徙木为信孝悌忠信小忠小信言而不信言而无信言而有信云期雨信鱼书雁信杳无音信治兵以信忠款诚信杖莫如信

参考资料:成语接龙查询信受奉行成语接龙

成语词典最新查询成语

阿姑阿翁爱日惜力碧波荡漾澈底澄清断缣零璧断头将军倒因为果方桃譬李浮文巧语刚愎自用寒耕热耘虎口残生救焚益薪夹枪带棒击石弹丝侃侃而言快快活活拦路虎抹一鼻子灰拿腔做样蹑影追风品头论足鹊返鸾回青黄不接全身远祸如臂使指魏鹊无枝一家眷属运计铺谋用武之地一心一力遭际时会

成语词典大全 网址链接:https://chengyu.122cha.com/xishoufengzhi32430.html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