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簪堕履的意思遗簪堕履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遗簪堕履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遗簪堕履
- 拼音: yí zān duò lǚ
- 频率: 生僻
- 年代: 古代
- 词性: 中性词
- 结构: 联合式
- 解释: 簪:针形首饰;履:鞋。掉落的簪和鞋子,比喻旧物或故情。指不忘旧友。
- 语法: 作宾语、定语;比喻旧物或故情。
- 典故出处: 唐·罗隐《得宣州窦尚书书因投寄》诗:“遗簪堕履应留念,门客如今只下僚。"
- 成语示例:
- 英文翻译:
遗簪堕履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遗簪坠履的意思是什么,出处是哪里?
动物是马。
遗簪坠屦,意思是遗失的簪,掉落的屦。
比喻旧物。
后指不忘旧友叫“不弃遗簪坠屦。
“出自《北史.韦敻传》......於是乃乖旧马以归。
成语典故。
出处。
宋.曾肇《陈州谢上表》:“笃遗簪坠屦之仁,推藏疾纳污之谊。
"笃:马行走缓慢。
求“遗簪坠履”的解释?
成语 遗簪坠屦 发音 yí zān zhuì jù 解释 遗:遗失;坠:掉落;屦:鞋子。
掉落的簪和鞋子,比喻旧物。
后指不忘旧友叫“不弃遗簪坠屦”。
出处 《北史·韦夐传》:“昔人不弃遗簪坠屦者,恶与之同出,不与同归。
吾之操行虽有不逮前烈,然舍旧录新,亦非吾志也。
”yí zān zhuì jù遗簪坠屦(遗簪坠屦)1.亦作"遗簪坠履"。
2.《韩诗外传》卷九:"孔子出游少源之野有妇人中泽而哭其音甚哀。
孔子怪之使弟子问焉曰:"夫人何哭之哀?"妇人曰:"乡者刈蓍薪而亡吾蓍簪吾是以哀也。
"弟子曰:"刈蓍薪而亡蓍簪有何悲焉?"妇人曰:"非伤亡簪也吾所以悲者盖不忘故也。
""汉贾谊《新书.谕诚》:"昔楚昭王与吴人战楚军败昭王走屦决眦而行失之行三十步复旋取屦。
及至于隋左右问曰:"王何曾惜一踦屦乎?"昭王曰:"楚国虽贫岂爱一踦屦哉?思与偕反也。
"自是之后楚国之俗无相弃者。
"后人合两事为"遗簪坠屦"比喻旧物或故情。
3.指遗弃的簪珥鞋袜。
【zdic.net 汉 典 网】
比喻“喜欢旧物”的成语有哪些?
鲁女泣荆——比喻留恋旧物,勾起对往事的缅怀。
泣荆之情——比喻人留恋旧物,缅怀往事。
遗簪败履——遗:遗失;履:鞋子。
比喻能勾起人们怀旧之情的故物。
遗簪弊屦——比喻旧物或故情。
同“遗簪坠屦”。
遗簪弊履——比喻旧物或故情。
遗簪堕屦——遗:遗失;堕:掉落;屦:鞋子。
遗簪堕履——比喻旧物或故情。
遗簪坠履——比喻旧物或故情。
坠屦遗簪——坠:掉落;屦:鞋子;遗:遗失。
东西从上面掉下来的形容词?
东西从上面掉下来的形容词:喜从天降 xǐ cóng tiān jiàng
成语解释:喜事从天上掉下来。形容突然遇到意想不到的好事;也指为此特别高兴。
成语出处:元 马致远《青衫泪》:“贵脚踏贱地,使下官喜从天降。”
成语造句:张顺见了宋江,喜从天降。(明 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回)
成语辨析:见“喜出望外”(1034页)。
成语使用:主谓式;作谓语;含褒义
发音技巧:降,不能读作“xiánɡ”。
书写技巧:从,不能写作“重”。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近义词:喜出望外、大喜过望
反义词:大祸临头、天灾人祸
成语草木黄落秋天以到,因草木的叶子呈枯黄而掉落。
成语金瓶落井金瓶掉落井底。比喻一去再无音讯。
成语遗簪坠屦遗:遗失;坠:掉落;屦:鞋子。掉落的簪和鞋子,比喻旧物。后指不忘旧友叫“不弃遗簪坠屦”。
成语遗簪堕屦遗:遗失;堕:掉落;屦:鞋子。掉落的簪和鞋子,比喻旧物。比喻能勾起人们怀旧之情的故物。
成语坠屦遗簪坠:掉落;屦:鞋子;遗:遗失。掉落的簪和鞋子,比喻旧物。比喻能勾起人们怀旧之情的故物。
成语发蒙振落蒙:遮盖,指物品上的罩物;振:摇动。把蒙在物体上的东西揭掉,把将要落的树叶摘下来。比喻事情很容易做到。
成语落叶归根飘落的枯叶,掉在树木根部。比喻事物有一定的归宿。多指客居他乡的人,终要回到本乡。
成语遗簪败履遗:遗失;履:鞋子。掉落的簪和鞋子,比喻旧物。比喻能勾起人们怀旧之情的故物。
成语避坑落井躲过了坑,又掉进井里。比喻躲过一害,又受一害。
成语齿落舌钝指年老掉齿,说话不清楚。
成语龙山落帽在龙山上被风吹掉了帽子。形容人气度恢宏,临乱不惊。
成语不见棺材不落泪古代滑稽清才安鸿渐特别幽默与滑稽,他十分害怕老婆,他岳父病故,两人前去吊唁,在路上他们就开始大哭。他老婆为人特别严格,见老公光哭而没有眼泪,觉得奇怪问为什么?安鸿渐回答说用帕子擦了,其妻特别嘱咐见了棺材一定要掉泪 ...
成语堕坑落堑堑:壕沟。掉进泥坑里,跌入壕沟中。比喻陷入错误境地。
成语打落牙齿和血吞和:混合,拌。牙齿被人打掉,和着血一块吞下肚去。比喻吃了亏不让别人知道。也比喻失败了还要坚持做好汉。
成语秤锤落井秤锤掉进井里。比喻不见踪影,不知消息。
成语落井下石看见人要掉进陷井里,不伸手救他,反而推他下去,又扔下石头。比喻乘人有危难时加以陷害。
成语落井投石看见别人掉进陷井里,不伸手救他,还往井下丢石头。比喻乘人之危加以打击、陷害。
成语割须弃袍割掉胡须,丢掉外袍。形容战败落魄的样子。
成语见利忘义西汉时期,刘邦死后,大权落在吕后手里,吕氏安排吕产、吕禄掌握国家大权,不得人心。吕后死后,老臣周勃、陈平想办法铲除吕家势力,就请老丞相郦商的儿子郦寄出面约他的好朋友吕禄外出打猎,借机杀掉吕禄,郦寄被封为大将军 ...
成语闻雷失箸东汉末年,刘备因为失势落魄到去投奔曹操,曹操招待他,刘备为掩饰自己的野心,装做种菜,不闻政事。曹操设宴款待刘备,席间与刘备祝酒论英雄,认为他们俩才是真正的英雄。刘备吓得惊慌失措筷子都掉了,刚好雷声掩盖了这一切 ...
什么及什么履打一成语?
遗簪(及)堕履,汉语成语,拼音是yí zān duò lǚ,意思是旧物或故情。出自唐·张说《让右丞相第二表》。
词不及意,如履薄冰,丝丝履履
这个成语是遥不可及,如履薄冰
写出两个带“履”字的成语?
履薄临深比喻身处险境,必须十分谨慎。
出处:《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履穿踵决鞋子破了,露出脚后跟。
形容很贫苦。
出处:《庄子·让王》:“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
”履机乘变犹随机应变。
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
履仁蹈义履、蹈:执行。
指履行仁义之道。
履霜坚冰履:踩,踏。
踩着霜,就想到结冰的日子就要到来。
比喻看到事物的苗头,就对它的发展有所警戒。
出处:《易·坤》:“履霜坚冰至。
”履霜之戒走在霜上知道结冰的时候快要到来。
比喻看到眼前的迹象而对未来提高警惕。
”履霜知冰比喻见事物的征兆可预知其严重后果。
履丝曳缟穿丝履,着缟衣。
形容奢侈。
履汤蹈火身入汤火。
比喻处苦难之境。
履舄交错履舄:泛指鞋子。
鞋子杂乱地放在一起。
形容宾客很多。
出处:《史记·滑稽列传》:“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灭。
”履险蹈危指经历危险。
履险如夷履:踩踏;夷:平坦。
走在危险的地方就象走在平地一样。
比喻平安地渡过困境。
出处:汉·刘协《喻郭汜诏》:“今得东移,望远若近,视险如夷。
”《晋书·姚苌载记》:“董率大众,履险若夷,上下咸允,人尽死力。
”履险若夷走险路如行平地。
比喻不畏困难或本领高强。
同“履险如夷”。
出处:《晋书·姚苌载记》:“董率大众,履险若夷,上下咸允,人尽死力。
”履信思顺笃守信用,思念和顺。
履盈蹈满指荣显至极。
履足差肩足与足,肩与肩相接近,形容极亲近。
跋履山川形容远道奔波之苦。
参见“跋山涉水”。
出处:《左传·成公十三年》:“文公躬擐甲胄,,逾越险阻,征东之诸之侯。
”步履蹒跚蹒跚: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
形容走路腿脚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样了。
出处:唐·皮日休《上真观》:“天禄行蹒跚。
”步履维艰指行走困难行动不方便。
出处:《宋史·章宗经三》:“年高艰于步履者,并听策杖,仍令舍人护卫扶之。
”明·邵景瞻《觅灯因话·桂迁梦感录》:“念见刘,颈荷欠徽,手交木叶,颜色枯槁,步履艰难。
”孤履危行指行为孤高独特。
出处:明·李东阳《冰玉斋记》:“若明仲者,雄谈博辩而人不以为狂,志高远虑而人不以为迂,孤履危行而人不以为异。
”冠履倒易比喻上下位置颠倒,尊卑不分。
出处:《后汉书·杨赐传》:“冠履倒易,陵谷代处。
”冠履倒置比喻上下位置颠倒,尊卑不分。
”卖履分香旧时比喻人临死念念不忘妻儿。
出处:汉·曹操《遗令》:“余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
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组履卖也。
”纳履决踵纳:穿;履:鞋;决:破裂;踵:脚后跟。
穿鞋而后跟即破。
比喻穷困、窘迫。
出处:明·程登吉《幼学琼林·贫富》:“曾子捉襟见肘,纳履决踵,贫不胜言。
”纳履踵决纳:穿;履:鞋;踵:脚后跟;决:破裂。
提上鞋,鞋的脚后跟处却破裂。
形容处境困难。
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一:“[原宪]楮冠黎杖而应门,正冠则缨绝,振襟则肘见,纳履则踵决。
”如履薄冰履:践、踩在上面。
象走在薄冰上一样。
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
”如履平地履:踩。
像走在平地上一样。
比喻从事某项活动十分顺利。
出处:唐·裴铏《周邯》:“因夷人卖奴,年十四五,视其貌甚慧黠。
言善入水,如履平地。
”如履如临形容做事极为小心谨慎。
”席履丰厚比喻祖上遗产丰富。
也形容生活优裕。
同“席丰履厚”。
杖履相从指追随左右。
出处:宋苏轼《和(贫士)》之七:“门生与儿子,杖履聊相从。
”杖履纵横形容游人来往不绝。
安常履顺习惯于平稳的日子,处于顺利的境遇中。
同“安常处顺”。
出处:清·方苞《方任二贞妇传》:“凡士之安常履顺而自检其身,与所以施于家者,其事未若二妇人之艰难也,而乃苟于自恕,非所谓失其本心者与?”。
步雪履穿形容人穷困潦倒。
出处:唐·王维《送郑五赴任新都序》:“牵衣肘见,步雪履穿,获戾由中,是贫非病。
”承星履草头戴星光,脚踏草地。
形容早出晚归辛勤劳作。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自叙》:“饥寒困瘁,躬执耕穑,承星履草,密勿畴袭。
”戴清履浊犹戴天履地。
清指天,浊指地。
出处:前蜀·杜光庭《都监将军周天醮词》:“伏念戴清履浊,寓世立身,事主奉亲,自家刑国,虽忠贞励节,勤瘁在公,而休祉难臻,愆违易集。
”戴霜履冰形容不怕严寒,奔波于外。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勖学》:“于是莫不蒙尘触雨,戴霜履冰,怀黄握白,提清絜肥,以赴邪径之近易,规朝种而暮获矣!
”戴天履地戴:顶着天;履:踏,踩着。
头顶着天,脚踩着地。
形容人活在天地之间。
比喻恩德深广,如天高地厚。
出处:《左传·僖公十五年》“晋大夫三拜稽首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为君之言。
群臣敢在下风。
’”戴玄履黄犹戴天履地。
玄指天,黄指地。
出处:《易·坤》有“天玄而地黄”之语。
明·刘基《海宁应氏墓庵记》:“乃耆乃康,戴玄履黄,七十有八年。
”戴圆履方履:踩着;圆、方:古人以为天圆地方。
指生活在人间。
出处:《淮南子·本经训》:“戴圆履方,抱表怀绳。
”蹈仁履义遵循仁义之道。
出处:《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论安老爷这个人蹈仁履义,折矩周规,不得不谓之醇儒。
”登锋履刃踩踏刀剑的锋刃。
比喻冲锋陷阵在最前头。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又臣所上将校,率皆清英宿德,令名显达,登锋履刃,死者过半。
”登高履危比喻诚惶诚恐。
出处:《淮南子·原道训》:“登高临下,无失所秉,履危行险,无忘玄伏,能存之此,其德不亏。
”葛屦履霜冬天穿著夏天的鞋子。
比喻过分节俭吝啬。
出处:《诗经·魏风·葛屦》:“纠纠葛屦,可以履霜?”《幼学琼林·卷二·衣服类》:“葛屦履霜,诮俭啬之过甚。
”贵冠履轻头足比喻主次或轻重颠倒。
出处:《淮南子·泰族训》:“今重法而弃义,是贵其冠而忘其头足也。
”冠上履下比喻上下分明,尊卑有别。
出处:《史记·儒林列传》:“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
何者,上下之分也。
”含霜履雪比喻品行高洁。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汉过》:“含霜履雪,义不苟合;据道推方,嶷然不群。
”监市履狶比喻善于体察事物。
出处:《庄子·知北游》:“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
”王先谦集解引李颐曰:‘市魁履豕,履其股脚狶难肥处,故知豕肥耳。
”剑及履及形容行动坚决迅速。
同“剑及屦及”。
进退履绳前进后退均合规矩。
同“进退中绳”。
据义履方根据正道立身行事。
临深履薄深:深渊;履:踩踏;薄:薄冰。
面临深渊,脚踩薄冰。
比喻小心谨慎,惟恐有失。
出处:《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曝骨履肠暴露尸骨,踩踏肠子。
极言所酿战祸之惨烈。
席丰履厚席:席子;指坐具;丰:多;履:鞋子,指踩在脚下的东西;厚:丰厚。
比喻祖上遗产丰富。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你看他们带上几年兵船,就都一个个的席丰履厚起来,那里还肯去打仗。
”行不履危不走有危险的地方。
足不履影比喻循规蹈矩。
出处:《孔子家语·弟子行》:“自见孔子,出入于户,未尝越礼,往来过之,足不履影。
”不衫不履衫:上衣;履:鞋子。
不穿长衫,不穿鞋子。
形容不修边幅的样子。
出处:唐·杜光庭《虬髯客传》:“既而太宗至,不衫不履,裼裘而来,神气扬扬,貌与常异。
”分香卖履旧时比喻人临死念念不忘妻儿。
”冠袍带履帽子、袍子、带子、鞋子。
泛指随身的必须用品。
黄冠草履粗劣的衣着。
借指平民百姓。
有时指草野高逸。
同“黄冠草服”。
截趾适履脚大鞋小,切断脚趾去适应鞋子的大小。
比喻勉强凑合或无原则的迁就。
出处:刘师培《(古书疑义举例)补》:“若强为之解,徒见其截趾适履耳。
”截趾适履犹削足适履。
比喻本末倒置或勉强凑合。
鸣玉曳履佩玉饰曳丝履。
指获高官厚禄。
西装革履身穿西装,脚穿皮鞋。
形容衣着入时。
出处:孙犁《澹定集(善闇室纪年)摘抄》:“这位‘管乐’西服革履,趾高气扬。
后来忽然低头丧气起来。
”削足适履适:适应;履:鞋。
因为鞋小脚大,就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和鞋的大小。
比喻不合理的牵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
出处:《淮南子·说林训》:“夫所以养而害所养,譬犹削足而适履,杀头而便冠。
”遗簪弊履比喻旧物或故情。
出处:《魏书·孝静帝纪》:“帝曰:‘古人念遗簪弊履,欲与六宫别,可乎?’”遗簪堕履比喻旧物或故情。
出处:唐·张说《让右丞相第二表》:“臣幸沐遗簪堕履之恩,好生养志之德。
”唐·罗隐《得宣州窦尚书书因投寄》诗之二:“遗簪堕履应留念,门客如今只下僚。
”遗簪坠履比喻旧物或故情。
出处:《北史·韦夐传》:“昔人不弃遗簪坠屦者,恶与之同出,不与同归。
吾之操行,虽不逮前烈,然舍旧录新,亦非吾志也。
”以冠补履冠:帽子;履:鞋子。
用帽子补鞋。
比喻以贵重物品配贱物。
出处:《汉书·贾谊论》:“履虽鲜不如于枕,冠虽敝不以苴履。
”刖趾适履鞋小脚大,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和鞋的大小。
比喻不合实际,勉强迁就,生搬硬套。
出处:三国·魏·鱼豢《魏略》:“刖趾适履,刻肌伤骨,反更称说,自以为能。
”章甫荐履冠被垫在鞋子下。
比喻上下颠倒。
出处:《文选·贾谊(吊屈原文)》:“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
”整冠纳履比喻易招惹嫌疑的行动。
出处:语本《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七·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正冠纳履端正帽子,穿好鞋子。
古时讲李树下不要弄帽子,瓜田里不要弄鞋子,以避免有偷李摸瓜的嫌疑。
亦作“正冠李下”。
郑人买履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实履郑人:春秋时期郑国人。
履:鞋。
郑国人买鞋。
比喻只相信书本,不相信客观实际。
多用以讽刺教条主义者。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走过瓜田,不要弯下身子提鞋;经过李树下面,不要举起手来整理帽子。
比喻避嫌疑。
出处:《乐府诗集·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比喻避嫌疑。
同“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出处:《艺文类聚》卷四一引三国·魏·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
不弃遗簪坠屦?
遗簪坠屦 [yí zān zhuì jù] 释义遗:遗失;坠:掉落;屦:鞋子。
出处《北史·韦夐传》:“昔人不弃遗簪坠屦者,恶与之同出,不与同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