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过自讼的意思计过自讼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计过自讼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计过自讼
- 拼音: jì guò zì sòng
- 频率: 生僻
- 年代: 古代
- 词性: 中性词
- 结构: 连动式
- 解释: 过:过错,过失;自讼:责备自己。检讨自己的过错而内心自责。
- 语法: 作谓语;指检讨自己的过错而内心自责。
- 典故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公冶长》:“吾未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 成语示例:《明史·舒芬传》:“芬丰神玉立,负气峻厉,端居竟日无倦容,夜则~。"
- 英文翻译:
计过自讼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关于讼卦的成语典故有哪些?
上天下水为天水讼卦:有孚窒惕,象征争论、诉讼。
战国时,赵国蔺相如、廉颇将相不和,但二人不是斗气诉讼,而是中途和解使国家得保平安的典故正应此爻。
人与人发生矛盾是难免的,但如何解决问题是关键。最好的办法就是克制自己,消解矛盾,达成和解,千万不要对簿公堂。
心有余悸和据理力争是什么意思?
心有余悸-释义:悸:因害怕而心跳得厉害。意思就是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心里还害怕。
出处孙犁《奋勇地前进、战斗—在一次座谈会上的发言》:“如果他第一次在路上遇到的只是井绳,他就不会心有余悸了。”
据理力争-释义:依据道理,竭力维护自己方面的权益、观点等。
出处《魏书·阳固传》:“初;硖石之役;固有先登之功;而朝赏未及;至是与尚书令李崇讼勋更表。崇虽贵盛;固据理不挠;谈者欣焉。”
什么止于礼?
发乎于情,止乎于礼,谈谈情说说爱是可以的 但是不能逾越礼法的界限,就是不能苟合,这里的止并不是停止感情,而是说到了礼法所允许的范围就要停下来,不能因为情爱就做出逾越礼法的事情。
原文出处:《诗经》中的《毛诗序》
汉代人为《诗经》所作的序,著名的诗歌理论,分为大序和小序。大序为《关雎》题解之后作者所作的全部《诗经》的总的序言,小序是诗经三百零五篇中每一篇的序言。一般而言《毛诗序》是指大序。而关于《毛诗序》究竟出于何时、何人之手,这是自汉代以来一直聚讼纷纭的一段公案,一直未能圆满解决。
传说由孔子删定的《诗经》首篇“关雎”,描写一位青年男子因思慕一位女子而睡不着觉的情状,孔子的学生子复作传曰“发乎情止乎礼义”,也就是孔子主张的"乐而不淫"。
原句应该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始于情止于礼。意思为:君子有高尚的情操,所以他们的交情淡的像水一样。
这里的“淡若水”不是 说君子之间的感情淡的像水一样,而是指君子之间的交往不含任何功利之心,他们的交往纯属友谊,却长久而亲切
发乎情,止于礼
意思是说谈谈情说说爱是可以的,但是不能逾越礼法的界限,就是不能苟合,这里的止并不是停止感情,而是说到了礼法所允许的范围就要停下来,不能因为情爱就做出逾越礼法的事情。
发乎情,止乎礼”,也作:“发乎情,止乎于礼”,是古代形容男女关系的。发乎情,即人的情感在男女之间产生;止乎礼,就是受礼节的约束。
止乎礼,就是受礼节的约束
郑伯道弃子救侄的故事?
邓伯道弃子救侄的故事:
《晋书·列传·第六十良吏传·邓攸传》:“邓攸,字伯道,平阳襄陵人(今山西襄汾县襄陵镇邓庄村人)也。”邓攸是两晋著名大臣,以清廉著称。其祖父邓殷亮直强正,曾为伐蜀大将钟会(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主簿,西晋开国元勋贾充(平阳襄陵人)伐吴为长史,历任淮南太守、汝阴太守、中庶子之职。
邓攸七岁丧父,再历丧母及祖母,居丧九年,以孝著称,为人清心寡欲,平易俭朴,袭祖父职,被举孝廉不就。曾经拜访同乡镇军将军贾混(贾充之弟),贾混让其判决诉讼,邓攸不看,说道:“孔子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意思是我和参与诉讼的人一样(都想获胜),(最好的为政措施)是让人们不发生纠纷。于是贾混非常欣赏他,就把女儿嫁给了邓攸,并举荐其为灼然二品(九品中正制的考评科目)。
邓攸在西晋历官太子洗马、东海王越参军、长史、河东太守等职,官至两千石。永嘉之乱,被后赵皇帝石勒俘获,原本要将其杀害,邓攸以笔赋辞,在故人替他劝言下,为石勒敬重,任命为参军,给车马,并随时带其行军。
石勒军令很严,夜禁火,违之处斩。有一次邓攸和另一胡官邻车,胡官夜晚失火烧车,并诬陷邓攸。邓攸考虑无法争辩,便说是自己的弟妇有病,温酒失火导致,石勒予以赦免,这让胡人感动,便自缚到石勒那里还邓攸清白,从此邓攸深得胡人尊敬。
在石勒进军泗水之际,邓攸乘间砍坏车子,用牛马驮着妻、子、侄子逃跑,路上遇到劫贼,抢去牛马,只能步行,若被石勒兵马追上,全家皆难活。于是对妻子说:“吾弟早亡,唯有一息,理不可绝,止应自弃我儿尔。幸而得存,我后当有子。”,妻子哭泣着同意了,于是邓攸因义断恩,割情忍痛,弃子存侄,成为后世道德典范。
本来故事到此就打住了,可是在《晋书》中,紧接着叙述“其子朝弃而暮及。明日,攸系之于树而去。”,意思是,在邓攸夫妻早上弃子后,晚上儿子又跟了上来,第二天,邓攸便把儿子拴在树上走了。这一记载引起了后世诟病。
比如房玄龄在《晋书》邓攸传记最后评价“而攸弃子存侄,以义断恩,若力所不能,自可割情忍痛,何至预加徽纆,绝其奔走者乎!斯岂慈父仁人之所用心也?卒以绝嗣,宜哉!勿谓天道无知,此乃有知矣。”大意是,邓攸弃子存侄是大义之举,可是把儿子绑在树上不让其逃命是错的,这不是慈父应该做的,后来邓攸没有儿子,是老天的惩罚!宋代王楙《野客丛书》评价“如此则攸灭天性其矣,恶得为贤?”,认为邓攸称不上贤良。
那么,邓攸缚儿是对还是错呢?这是不是真的历史呢?我们先看《晋书》,《晋书》是二十四史之一,为房玄龄、褚遂良、许敬宗等以南齐臧荣绪的《旧晋书》为蓝本编撰,然而和《旧晋书》等有差异的在于,对于当时尚存的各家晋史及其它晋代史料没有充分利用和选择考核,又好采小说和神怪故事入史,对一些重要史实都有所删削,可惜的是其他版本的晋史全部佚失,无法对证,因而真实性值得怀疑。
我们想说,邓攸做出弃子存侄的决定,应该肯定是大义之举!因为在生死关头,在儿子和侄子只能活其一的前提下,选择了侄子,这点无论古今,都是值得彪炳史册的,正如“赵氏孤儿”程婴舍子存孤千秋扬名。然而缚子于树能不能做到?以笔者拙见,弃子为真,缚子未必真,在当时兵荒马乱,倘若其子能够跟随而至,那么何必绑缚?
而在《晋书》同文中还有一句话人没注意,那就是“又遇贼,掠其牛马,步走,担其儿及其弟子绥。”,意思是被强盗抢劫以后,只能步行,邓攸用担子挑着儿子和侄子邓绥,可见两小儿非常幼小,即便是能走也体力很弱,那么又何来的跟随而至?因而前后矛盾。再加上弃子也就罢了,把儿子绑在树上不让其逃命更是令人心碎,试问邓攸于心何忍?!还有前文记述邓攸祖父事迹时,加入了传说占卜,可见此文是经过演绎的历史,因而真实性值得怀疑。
而这些也是后代历史学家们质疑《晋书》有很多不靠谱的史料原因所在,正如鲁迅评价此事:“邓伯道弃子救侄,想来也不过‘弃’而已矣,昏妄人也必须说他将儿子捆在树上,使他追不上来才肯歇手。正如将‘肉麻当作有趣’一般,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计过自讼其他应用
组词
计组词过组词自组词讼组词笔顺笔画
计笔顺笔画过笔顺笔画自笔顺笔画讼笔顺笔画近义词
计近义词过近义词自近义词讼近义词反义词
计反义词过反义词自反义词讼反义词计过自讼成语接龙
正接
没有可接的成语
反接
不可胜计不可以道里计百谋千计百年大计楚歌之计成家立计长久之计持久之计东窗计多方百计当家立计斗量筲计反间之计国家大计工于心计缓兵之计骄兵之计将机就计将计就计锦囊妙计兼权尚计兼权熟计金石之计减灶之计空城计叩阍无计廓开大计苦肉计六出奇计略施小计临危自计美人计民生国计目语心计铺谋定计铺谋设计千方百计千方万计黔驴之计权宜之计说家克计施谋用计施谋设计随人作计三十六策,走是上计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神术妙计神算妙计束手无计数以万计深猷远计韬晦之计菟裘归计枉费心计万全之计想方设计谢家活计一步一计曳兵之计一家一计远虑深计阴谋诡计研桑心计一心一计诈谋奇计朝思夕计走投无计走为上计自以为得计自以为计烛照数计知足之计成语词典最新查询成语
挨肩擦膀安室利处不茶不饭卑辞厚币不夺农时背恩忘义伯歌季舞兵贵神速不入虎穴,不得虎子不忍卒读此发彼应吹灰之力摧枯拉腐出气筒措手不及出头露脸持危扶颠翠消红减喘月吴牛断珪缺璧大开大合颠衣到裳恩同再生耳闻不如眼见反掌之易攻城夺地膏唇贩舌官仓老鼠狗党狐群鼓腹含哺归根究柢骨瘦形销高天厚地高文雅典干云蔽日和璧隋珠黄耳传书含宫咀徵赫赫之功豁然开悟画沙聚米濠上之乐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慌做一堆急不择途将功补过金革之患酒虎诗龙积日累岁家徒壁立计无所施节外生枝匡乱反正快人快事论甘忌辛两脚书橱临渴穿井渺不足道满车而归媚外求荣暮夜无知明烛天南批鳞请剑攀云追月去本就末穷鸟入怀青堂瓦舍潜形匿影迁莺出谷潜移暗化强中更有强中手人急智生人弃我取人如潮涌日中则移上不属天,下不着地使绊子深情故剑三求四告神情自若食日万钱十日之饮神输鬼运束手就死束手无计丧天害理树欲静而风不止鼠牙雀角事与心违挑拨离间脱口而出堂上一呼,阶下百诺滔滔不断投隙抵罅跳在黄河洗也不清堂哉皇哉畏威怀德萧斧之诛瞎马临池行所无事衒玉贾石勇夫悍卒越扶越醉雨过天青言简义丰云开日出与世靡争逾沙轶漠应天顺人遥相呼应亿辛万苦眼腰黄赤言语妙天下运拙时艰治兵以信杖策窥园自产自销踵接肩摩肘见踵决镞砺括羽指南打北珠槃玉敦直入公堂张三吕四走为上计专心一意自以为是竹杖芒鞵成语词典大全 网址链接:https://chengyu.122cha.com/jiguozisong13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