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掌之易的意思解释及典故(故事)

关键字:
成语接龙

反掌之易的意思反掌之易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反掌之易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反掌之易
拼音: fǎn zhǎng zhī yì
频率: 一般
年代: 古代
词性: 中性词
结构: 偏正式
解释: 反掌:反手。比喻事情十分容易办到。

语法: 作宾语;指容易。
典故出处: 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六卷:“得了两州,心中大喜,不胜矜夸,谓取宋天下如反掌之易耳。"
成语示例:
英文翻译: be a piece of cake <be duck soup>

反掌之易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易同反掌的意思是什么,出处是哪里?

是 易如反掌 yì rú fǎn zhǎng [释义] 像翻转手掌一样;比喻做事很容易。

[语出]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天;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 [正音] 掌;不能读作“chēnɡ”。

[辨形] 反;不能写作“返”。

[近义] 一挥而就 轻而易举 信手拈来 [反义] 来之不易 难于登天 [用法] 常跟“不费吹灰之力”通用。

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结构] 偏正式。

[辨析] ~和“轻而易举”;都表示“事情容易办”;但~一般用于一些确实容易办到的事;用“反掌”的比喻;强调极其容易;它的容易程度超于“轻而易举”。

在否定句中;强调事情很难办时。

一般用“轻而易举”而不大用~。

[例句] 你精通德文;要把这段文字译成汉语;那当然是~的事啰!

[英译] as easy as turning over the plam

什么词可以形容完成训练任务?

1、不费吹灰之力

拼音

bù fèi chuī huī zhī lì

成语意思

形容事情做起来非常容易,不花一点力气。

2、吹灰之力

chuī huī zhī lì

吹灰尘的力气。比喻极轻微的力量。也比喻做事容易。

3、从头到尾

cóng tóu dào wěi

从开头到结尾。指某件事物的全过程或全部内容。

4、反掌之易

fǎn zhǎng zhī yì

反掌:反手。比喻事情十分容易办到。

5、俯拾地芥

fǔ shí dì jiè

象低头拾一根小草那样。比喻容易得到或容易成功。

6、功德圆满

gōng dé yuán mǎn

功德:佛教用语,指诵经、布施等。多指诵经等佛事结束。比喻举办事情圆满结束。

7、滚汤浇雪

gǔn tāng jiāo xuě

滚:液体沸腾;汤:开水。沸水倒在冰雪上,雪很快就溶化。形容极为容易,必然成功。

8、彗泛画涂

huì fàn huà tú

彗:扫帚;汜:以水洒地。涂:泥。谓以帚扫秽,以刀划泥。比喻极其容易。

9、彗汜画涂

huì sì huà tú

彗:扫帚;汜:水洒地;涂:泥土。用帚扫洒水在地上,用刀划泥土。比喻极容易做的事。

10、全始全终

quán shǐ quán zhōng

全:完备,齐全;终:结束。从头到尾都很完善。形容办事认真,有头有尾。

11、收锣罢鼓

shōu luó bà gǔ

停止敲击锣鼓。比喻结束,结尾。

12、有头有尾

yǒu tóu yuǒ wěi

既有形状,又有结尾。形容结构很完整或办事有始有终。

13、自始至终

zì shǐ zhì zhōng

从开始到末了。表示一贯到底。

14、半途而废

bàn tú ér fèi

废:停止。指做事不能坚持到底,中途停顿,有始无终。

15、大功告成

dà gōng gào chéng

功:事业;告:宣告。指巨大工程或重要任务宣告完成。

泰山之溜穿石全文?

原文:

臣闻得全者昌,失全者亡。舜无立锥之地,以有天下;禹无十户之聚,以王诸侯。汤武之土不过百里,上不绝三光之明,下不伤百姓之心者,有王术也。故父子之道,天性也。忠臣不避重诛以直谏,则事无遗策,功流万世。臣乘原披腹心而效愚忠,惟大王少加意念恻怛之心於臣乘言。

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之无极之高,下垂之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马方骇鼓而惊之,系方绝,又重镇之。系绝于天,不可复结;坠入深渊,难以复出。其出不出,间不容发。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脱。

必若所欲为,危於累卵,难於上天;变所欲为,易於反掌,安於泰山。今欲极天命之上寿,弊无穷之极乐,究万乘之势,不出反掌之易,居泰山之安,而欲乘累卵之危,走上天之难,此愚臣之所大惑也。

人性有畏其影而恶其迹者,却背而走,迹逾多,影逾疾;不如就阴而止,影灭迹绝。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欲汤之凔,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不绝之於彼,而救之於此,譬由抱薪而救火也。

养由基,楚之善射者也,去杨叶百步,百发百中。杨叶之大,加百中焉,可谓善射矣。然其所止,百步之内耳,比於臣乘,未知操弓持矢也。福生有基,祸生有胎;纳其基,绝其胎,祸何自来?

泰山之霤穿石,殚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夫铢铢而称之,至石必差;寸寸而度之,至丈必过;石称丈量,径而寡失。夫十围之木,始生如蘖,足可搔而绝,手可擢而抓,据其未生,先其未形。

砻蹐底厉,不见其损,有时而尽。种树畜养,不见其益,有时而大。积德累行,不知其善,有时而用;弃义背理,不知其恶,有时而亡。臣原大王熟计而身行之,此百世不易之道也。

则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也怎么翻译?

就是说你相信这个事情是可行的,那么移山填海那样难的事情也有成功的时候;反之,你认为这个事情是不可能完成的,那么反手折断树枝这样简单的事情也没有收到成效的时期。

简单说:做事情要有信心,没有信心就什么事情也做不了。

信手拈来意思?

信手拈来的意思是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拿到,一个人想要得到一件东西不用买,不用花钱,自己想要的东西就到手了,这是一件多么让人高兴的事,这是一件让人意想不到事,这样的事放在谁的身上都是一件十分高兴的事,真可谓得来全不费工夫。

释义:信手:随手;拈:用手指捏取东西。随手拿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

出处:宋·苏轼《次韵孔毅甫集古人句见赠》:“前身子美只君是;信手拈得俱天成。”

例句:信手拈来的素材使他写作文时如鱼得水,方便快捷。

基本释义

加入生词本

随手拿来,多形容词汇或材料丰富,不假思索,就能写出文章来。

近义词:近反义词解析

垂手可得七步之才唾手可得易如反掌探囊取物轻车熟路

反义词:

心有余而力不足来之不易大海捞针踏破铁鞋高不可攀

成语接龙:

信手拈来、来处不易、易同反掌、掌上观纹、纹丝不动、动之以情、情理难容、容膝之地

1.随手拿来,多形容词汇或材料丰富,不假思索,就能写出文章来。

2.信手:随手;拈:用手指捏取东西。随手拿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

3.信手拈来出自于宋·苏轼《次韵孔毅甫集古人句见赠》:“前生子美只君是;信手拈得俱天成。”信手拈来是连动词,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写作等,后不可加宾语。

信手拈来:随手取来。形容写文章等时词汇或素材丰富,能熟练运用

【解释】:信手:随手;拈:用手指捏取东西。随手拿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

【出自】:宋·苏轼《次韵孔毅甫集古人句见赠》诗:“前身子美只君是,信手拈来俱天成。”

【示例】:惹一番~斧痕。

◎元·无名氏《度柳翠》第一折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写作等

次韵孔毅甫集古人句见赠

苏轼

羡君戏集他人诗,指呼市人如使儿。

天边鸿鹄不易得,便令作对随家鸡。

退之惊笑子美泣,问君久假何时归。

世间好句世人共,明月自满千家墀。

紫驼之峰人莫识,杂以鸡豚真可惜。

今君坐致五侯鲭,尽是猩蜃与熊白。

路傍拾得半段枪,何必开炉铸矛戟。

用之如何在我耳,入手当令君丧魄。

天下几人学杜甫,谁得其皮与其骨。

划如太华当我前,跛牂欲上惊崷崒。

名章俊语纷交衡,无人巧会当时情。

前生子美只君是,信手拈得俱天成。

诗人雕刻闲草木,搜抉肝肾神应哭。

不如默诵千万首,左抽右取谈笑足。

夜吟石鼎声悲秋,可怜好事刘与侯。

何当一醉百不问,我欲眠矣君归休。

膏明兰臭俱自焚,象牙翠羽戕其身。

多言自古为数穷,微中有时堪解纷。

痴人但数羊羔儿,不知何者是左慈。

千章万句卒非我,急走捉君应已迟

信手拈来[xìn shǒu niān lái]: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写作等

随手拿来。形容写文章时,善于运用词汇和组织材料。宋苏轼《次韵孔毅甫集古人句见赠》诗:“前生子美只君是,信手拈得俱天成。” 拈(niān):用手指拿东西。

随手拿来,多形容词汇或材料丰富,不假思索,就能写出文章来

带易的成语有哪些?

显而易见、 轻而易举、 谈何容易、 易如反掌、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来之不易、 平易近人、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单则易折,众则难摧、 明枪容易躲,暗箭最难防、 拔帜易帜、 运移时易、 知易行难、 反掌之易、 俗易风移、 贤贤易色、 易口以食、 器小易盈、 拔赵易汉、 明枪容易躲,暗剑最难防、 安危相易,祸福相生、 临敌易将

汉书枚乘传原文?

汉书枚乘传原文如下:

汉陵空长石苔纹

书上千重万重恨

枚数人才难倒指

乘风却下人间世

传道天波万里通

汉室犹关造化心

书来梅子定尝新

枚马先归不相待

乘兴无嫌日日来

传家产业遗书富

汉家宫殿含云烟

书眠共藉床敷暖

乘出千人万人爱

传闻贼弃两京走

《汉书》·枚乘传

枚乘,字叔,淮阴人,曾为吴王刘濞郎中。

吴王因怨恨朝廷而开始策划谋反时,他上书劝谏说:“臣听说得到保全者便全都昌盛,失去保全者便全部灭亡。

舜无立锥之地,却得到了天下;禹的部落不满十户,却称王于诸侯。

商汤、周武的土地起初都不过百里,但上感天象,不绝日月星辰之光;下抚黎民,不伤百姓之心,之所以如此,是因有为王的道术。

君臣父子之道,皆出于天性;忠臣不避重诛以直谏,则遇事不会失策,功业可流传万世。

臣枚乘愿诚心诚意为您效忠,请大王予以同情,对臣所说稍加留意。

“用一缕细丝系着千钧的重物,上面悬挂在无限的高处,下面垂于不见底的深渊,就是再蠢的人也知道哀怜它即将断绝。

惊魂未定之马又用鼓声惊吓,丝线快要断了还要施以重压;丝线一断,上面高于天不可复结,下坠入深渊难以再出。

所以改弦易辙正在今日,可谓千钧一发刻不容缓。

能听忠臣之言,则百般举措可免灾祸。

若一定要随心所欲,则危于累卵,难于上天;而改变心之所欲,则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今天如想穷极天命之寿,尽享无穷之乐,追求天子之尊、万乘之势,就是不想易如反掌般地处于泰山之安,而是甘愿危若累卵一样地走上天之难,这正是愚臣之所以为大王迷惑不解的。

“有人害怕自己的影子讨厌自己的脚印就倒退着走路,结果脚印更多,影子更急,却不知道停在阴处,影子就会消失,足迹就会灭绝。

要想人不闻,除非己不言,要想人不知,除非己不为。

要想让热水变凉,而用一人烧火,用百人荡扬,是毫无用处的。

不如退柴停火就罢了。

烧火不停,却用扬汤去救,就好比抱着柴草去救火。

养由基,是楚国一个善于射箭的人,距离杨树叶一百步,可百发百中。

以杨树叶之小,加上百发百中,可谓善射了。

但他最远也只能在百步之内,和臣枚乘所见之远相比,可说还只是一个不知操弓持箭的人。

“福的产生有其基础,祸的到来有其根源;培养福的基础,断绝祸的根源,祸怎么会来呢?泰山上的滴水可以穿石,紧绷的绳索可以切断井栏。

水不是穿石的钻子,绳子不是锯木的锯子,是因日积月累使之然。

一两一两地称秤,称到一担必定要差;一寸一寸地量,量到一丈必定超过。

以担来称用丈来量,不仅快捷而且误差小。

十人合抱的大树,开始只是小芽,用脚可以踢断,用手可以拔起,要不让它生长,只有在它未成形之前。

磨子和磨刀石,看不见它的磨损,到时候就磨光了;种树养牲畜,看不见它的生长,到时就长大了;积累德行,不知道有什么好处,到时自然有用;背弃理义,不知道有何坏处,到时就会灭亡。

臣希望大王慎重考虑并身体力行,这是百世不易的道理。”吴王没有采纳。

枚乘等人便离开吴到梁去投靠孝王。

景帝即位后,御史大夫晁错为汉室定下制度。

不断削弱诸侯王。

吴王于是与六国谋反,以诛晁错为名,举兵向西进攻。

汉室听说后,便斩了晁错向诸侯谢罪。

枚乘便又对吴王进谏说:“昔日,秦在西面与匈奴、西戎作战,北边修筑榆关防守,南边防范羌人、..人,东边面临六国的合纵之军。

六国凭借信陵君的资望,经由苏秦游说结盟,又以荆轲之勇相激励,齐心合力以对付秦国。

但秦却终于打败了六国,灭掉了他们的社稷,而统一了天下。

原因何在呢?在于地利不同,和民力轻重不等。

如今汉朝据有全秦之地,兼有六国之众,对戎狄以恩义相抚。

南边的羌人、..人,其地十倍于秦,其民百倍于秦,却向汉朝朝贡,这是大王所明知的。

现在有些谗谀之臣为大王谋划,不论骨肉之义,不管民力之轻重,国家之大小,专门把吴推向祸坑,这正是臣之所以为大王忧虑的。

“以吴国的兵力同汉相敌,就好比蝇蚊飞进牛群,以腐肉去咬缺利剑,一旦交锋必败无疑。

天子听到吴率领各被削黜的诸侯,要来责问违背先帝遗约之事,便亲自诛杀了朝廷的御史大夫,以检讨以前的过错。

这样,大王之威已显于天下,而功劳则超过了汤武。

吴虽只有诸侯之位,而实际上富于天子;虽然偏僻在东南,而地方实际上比中原好。

汉朝尽管有二十四郡,十七个诸侯国,各种贡赋转运数千里不绝于道,其珍奇古怪之物还不如大王的东山之府;向西转运的粮食,陆路车不断,水运船满河,但还不如大王的海陵之仓。

修筑上林苑,离宫散在其中,积聚玩好之物,圈养珍禽异兽,但不如大王的长洲之苑。

虽有曲台可游,登临远眺,也不如大王以东海为朝夕之池。

虽有壁垒高深,城墙关隘,也不如大王的江淮之险。

这正是臣认为大王之所以应该快活满足的地方。

“大王现在退兵速归,十分之祸还只有五分。

不然的话,汉室知道吴有吞并天下之心,赫然震怒,调遣羽林水军顺江而下,袭击大王之都;鲁王、东海王断绝吴军的饷道;梁王命令车兵骑兵,只训练不出战,囤积粮食固守,以逸待劳,等候吴军断粮。

到那时大王虽想返回,也都不可能了。

三个淮南王计议,相约不出兵相从,齐王已自杀身亡,胶东、胶西、济南、淄川四国之兵不能出其境,赵王则被围困在邯郸,这些都是掩盖不住,已经明白的事实。

大王远离本国千里之外,号令不出十里之内。

张羽、韩安国率兵从北面攻来,弓高侯则屯兵于吴军左右。

吴军不敢离开营垒,日夜不得休息,臣不禁为之哀伤,愿大王明察。”吴王不用他的方策,终于被消灭了。

汉平定了七国之乱,枚乘也由此闻名。

景帝召他进京拜为弘农都尉。

他长期来被大诸侯国奉为上宾,与英俊之士同游成了他的爱好,因而不乐意做郡县官吏,便称病免官而去。

他再次来到梁国,梁国的宾客都善于作赋,以他写得最好。

孝王死后,他回到淮阴。

武帝当太子时即听说枚乘之名,即位后,枚乘已年老,但仍用蒲草裹住轮子的安车接他进京,结果死在途中。

又下诏询问枚乘的儿子,却没有善于为文者,后来才得到了他的庶子枚皋。

枚皋字少孺。

枚乘在梁时,娶的小妾所生。

他东归之时,枚皋之母不肯随他同去,他一怒之下,便分给枚皋数千钱,留他与母亲一起居住。

长到十七岁,枚皋上书梁共王,得以召为郎官。

三年后,派为使者,因与其他侍从争宠,遭谗言陷害获罪,家室被抄。

枚皋流亡到长安,遇上大赦,便上书皇上,自称是枚乘的儿子。

武帝大喜,召入宫中待诏,枚皋从此在宫中作赋。

曾诏令他以平乐馆为赋,认为他写得很好。

后拜他为郎,曾出使匈奴。

枚皋不通经术,诙谐调笑类似于俳倡,所作赋颂,好为轻女曼戏语,也正因如此而被狎昵宠贵,跟东方朔、郭舍人差不多,但却不能像严助等人得为高官。

枚皋曾随武帝到甘泉宫、雍地、河东等地,到东边巡狩,泰山封禅,到宣房堵塞黄河决口,游览三辅离宫等,凡登临山泽以及射猎、狗马、蹴鞠、刻石,只要皇上有所感触,就要他作赋。

他为文快疾,接受诏命转眼就成,所以作品很多。

司马相如善于为文但写得慢,因而作品少,但比枚皋写得好。

枚皋在赋中也自认为不如相如,又说作赋就是俳戏,别人视如倡优,自己很后悔跟倡优为伍。

所以他在赋中诋毁丑化过东方朔,也诋毁丑化自己。

他的文笔委婉,曲尽其事,以尽其意,颇为诙谐逗笑,不太闲雅。

其中可读的共一百二十篇,过于轻浮嘻戏而不可读的还有数十篇。

路温舒传

路温舒,字长君,钜鹿东里人。

其父是里的监门。

温舒小时牧羊,他把湖泽中的蒲草取来,做成简牒,编起来写字。

写得稍好一点时,当上了狱中的小吏,由此开始学习律令,不久提为狱史,县里面有疑惑的事都来问他。

太守来到县里,看到后感到很惊异,便让他代理曹史。

他又钻研《春秋》,弄懂了其中的大义。

后被举为孝廉,任为山邑县丞,因犯法免去官职,又回去担任郡吏。

元凤年间,廷尉解光治理诏狱,请温舒代理曹掾之事,官守为廷尉史。

恰逢昭帝驾崩,昌邑王刘贺被废,宣帝刚继位,温舒上书,建议应该崇尚德治减缓刑罚,其内容如下:“臣听说齐曾有公孙无知作乱,而齐桓公却因而兴起;晋曾有骊姬为害,而晋文公却成了霸主。

本朝以来曾有赵王谋逆,诸吕作乱,而文帝则实现了大治。

由此看来,祸乱的结果,必将导致圣人的出世。

齐桓公、晋文公扶持势微的周室复兴崩坏的礼乐,尊崇周文王、武王的基业,恩泽施予百姓,功德遍及诸侯,虽然比不上三王,毕竟使天下复归仁义。

文帝深切期望以至德之治奉承上天之心,而崇尚仁义,减省刑罚,除关隘通津梁,对诸侯王不分亲疏一视同仁,敬重贤良如贵宾,爱护百姓如赤子,对亲近之人奉行恕道以情相安,并推及海内,因此牢狱为之一空,天下太平无事。

在紧接着动乱之后,必须施以不同于以往的恩惠,这就是贤圣之君之所以诏示天命的原因。

以前,昭帝即位没有子嗣,大臣们忧心忡忡,焦虑合谋,都认为昌邑王为最尊最亲,便提出立他为嗣君。

然而上天不授其命,让淫乱迷住了他的心窍,于是他自取灭亡了。

深入考察祸变的原因,却是上天为了引出至圣之人的方法。

所以,大将军霍光受武帝之命,股肱汉室,披肝沥胆,以定大计,废黜无义之人,拥立有德之君,按天意行事,然后宗庙才得以安定,天下才归于太平。

“臣听说《春秋》有言,王者即位应改定正月以统天下,表示慎始有终。

陛下初登至尊之位,应与天意相合,纠正前朝的失误,定出始受天命的大统,清理苛烦的法令,解除民间的疾苦,存亡继绝,以顺应天意。

“臣听说秦有十大过失,其中有一条至今尚存,就是专治刑狱的吏员。

秦时,贬低文学,提倡武勇,以仁义之臣为贱,以治狱之吏为贵;直言进谏谓之诽谤,劝阻过错谓之妖言。

注重礼仪的正人君子不为世所用,忠良恳切之言都郁闷在胸,赞颂阿谀之声每日不绝于耳;一心只听虚假的赞美,现实的灾祸便视而不见。

这就是秦之所失掉天下的原因。

方今天下幸赖陛下深厚的恩德,没有战乱之危、饥寒之患,老百姓父子夫妻合力兴家,但还未实现太平盛世。

其原因就在于刑狱之乱。

刑狱是天下最重要的事情,因为死者不可复生,断者不能再接。

《尚书》上说:‘与其杀无辜,宁可失之于不治。’而今天治理刑狱的官吏则不然,上下相驱使,以刻薄为明察;苛严者名闻朝野,公平者却后患无穷。

所以治理刑狱的官吏都想把犯人整死,并非是他憎恨罪犯,而是他自己安身立命就在于致人于死。

因此死人之血流遍了街市,受刑的罪徒比肩而立,以大辟处死的每年数以万计,这就是仁爱圣德之所以被伤害的缘故。

太平之世不能实现,总的来说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按人之常情,安乐则愿生,痛苦则想死。

重刑之下,要他说什么不说呢?所以犯人不胜痛苦,就胡乱招供;办案者正好利用,就设好圈套进行诱供;恐怕上奏皇上被驳回,又千方百计深文周纳、罗织罪名。

因此当准奏而罪名成立,即使给善于断狱的咎鲧去看,也会认为是死有余辜。

为什么呢?因为经层层狱吏罗织,按律令条文该当何罪早已不言自明了。

如此,狱吏专为深文刻薄,残酷无比,为苟且于一时,不顾国家之患,实为今世之大敌。

所以俗语说:‘画地为狱,议不能入;刻木为吏,必不与对。’这都是痛恨狱吏所发出的悲痛呼声。

所以说天下之患,没有比冤狱更深的了;败坏法令挑乱政事,离间亲戚阻塞言路,没有比治狱之吏更厉害的了。

这就是所谓秦之弊政至今尚存的一条。

“臣听说乌鸢鸟的卵不去毁坏,然后凤凰就会飞来;诽谤之罪不予诛杀,然后良言才能进呈。

古人有言:‘山薮藏疾,川泽纳氵于,瑾瑜匿恶,国君含垢。’陛下只有解除诽谤之罪以招纳恳切之言,广开天下之口,拓宽谏诤之路,扫除秦朝的暴政,尊崇文王武王的圣德,省法制,宽刑罚,废黜治狱之吏,太平之风才可兴起于当世,永远走向祥和康乐,与天同在,无穷无尽,天下百姓幸甚。”宣帝认为他说得很对,调他任广陵王府库的官长。

后内史荐举温舒文学为第一,升迁为右扶风丞。

当时,皇上诏令公卿大臣推举可出使匈奴的人,温舒上书,表示愿为使者随从,去暴尸塞外,以尽臣下之节。

皇上将此书下发给度辽将军范明友、太仆杜延年问询,认为其言不妥,将他罢归原官。

不久,又升迁他为临淮太守,治绩十分突出,后死在任上。

温舒跟其祖父学过历数天文,曾断言汉朝只有二百一十年,并秘密上奏预为戒备。

成帝时,谷永也曾说过同样的话。

到王莽篡位时,想宣扬其取汉而代之的理由,才把他的上书公开出来。

温舒的儿子及孙子都曾做到了太守一级的大官。

河间献王刘德传

景帝有十四个儿子,王皇后生了武帝。

栗姬生临江闵王荣、河间献王德、临江哀王阏。

程姬生鲁共王余、江都易王非、胶西于王端。

贾夫人生赵敬肃王彭祖、中山靖王胜。

唐姬生长沙定王发。

王夫人生广川惠王越、胶东康王寄、清河哀王乘、常山宪王舜。

河间献王刘德在景帝前二年(前155)立为王。

他喜爱钻研古书,总是寻根问底非要弄清史事的真相。

如果从民间得到了一本好书,他一定要工整地抄写一本,自己将真本留下,用写本还给人家,还要给予金银缯帛的赏赐以招徕更多的人来献书。

由此四面八方有学问的人不远千里而来,有的还将祖先留下来的旧书带来进献给他,所以他得到了很多书,可与朝廷的书库相比。

当时,淮南王刘安也嗜好藏书,但他所收罗的大多是一些浮言虚词的无实用的书。

献王所得到的书则都是古文,是秦朝焚书以前的旧书,如《周官》、《尚书》、《礼》、《礼记》、《孟子》、《老子》等等,都是些经典、史传以及学者的解说论述,如孔夫子师徒的著述。

他将六经都设了学官,还立了《毛氏诗》、《左氏春秋》等博士。

他大修礼乐,崇尚儒术,一举一动都要按儒家的学说办。

武帝时,献王进京朝贺,进献雅乐,对答三雍宫和皇上诏策所问的三十多件事。

他的策对以推崇儒术为主旨,所论中肯得体,文字简约而意甚明确。

献王在位二十六年后去世。

中尉常丽禀报朝廷说“:河间王以其身端正来治理其国,温良仁爱、恭谦节俭,笃厚孝敬、爱怜下人,明智深察,鳏寡之人无不受其恩惠。”大行令上奏说:“谥法说‘聪明睿智为献’,河间王应谥为献王。”其子刘不害继嗣为共王,四年就死去了。

共王之子刘堪继位,在位十二年,为刚王。

子刘授嗣,在位十七年,为顷王。

子刘庆嗣,在位四十三年,为孝王。

孝王之子刘元继嗣。

刘元曾将已故的广陵厉王、厉王太子以及中山怀王以前的姬廉等娶来做姬。

甘露年间,冀州刺史上奏弹劾刘元,事情发落到廷尉,要将廉姬等捉拿审问,刘元强迫她们自杀,共死了七个人。

执事官员奏请将刘元诛斩,皇上下诏只削去了他二个县,一万一千户。

后来刘元对少史留贵发怒,留贵翻墙逃出,想去告发刘元,刘元就派人杀了留贵的母亲。

执事官又上奏刘元残暴之性不改,不能做诸侯国君。

便废去了王号,迁往汉中房陵,过了几年,他又犯法,其妻与他共乘朱轮车,他大怒,用鞭子抽打不算,还逼其妻自己剪光头发。

汉中太守奏请治罪,刘元却病死了。

他在位十七年,死后国除。

过了五年,成帝建始元年(前32),又将担任上郡库令的刘元的弟弟刘良立为王,这就是河间惠王。

刘良继承了献王的德行,其母太后死后,他按照礼仪服丧。

哀帝下诏褒扬说:“河间王刘良,为太后服丧三年,可为宗室仪表,加封他一万户。”惠王在位二十七年,儿子刘尚嗣位,王莽时绝国。

汉书·梅乘传》

枚乘字叔,淮阳人也,为吴王濞郎中。吴王之初怨望谋为逆也,乘奏书谏曰:

臣闻得全者全昌,失全者全亡。舜无立锥之地,以有天下;禹无十户之聚,以王诸侯。汤、武之士不过百里,上不绝三光之明,下不伤百姓之心者,有王术也。故父子之道,天性也;忠臣不避重诛以直谏,则事无遗策,功流万世。臣乘愿披心腹而效愚忠,唯大王少加意念恻怛之心于臣乘言。

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县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马方骇鼓而惊之,系方绝又重镇之;系绝于天下不可复结,队入深渊难以复出。其出不出,间不容发。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脱。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天;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今欲极天命之寿,敝无穷之乐,究万乘之势,不出反掌之易,以居泰山之安,而欲乘累卵之危,走上天之难,此愚臣之所大惑也。

人性有畏其景而恶其迹者,却背而走,迹愈多,景愈疾,不知就阴而止,景灭迹绝。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欲汤之凔,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不绝之于彼,而救之于此,譬犹抱薪而救火也。养由基,楚之善射者也,去杨叶百步,百发百中。杨叶之大,加百中焉,可谓善射矣。然其所止,乃百步之内耳,比于臣乘,未知操弓持矢也。

福生有基,祸生有胎;纳其基,绝其胎,祸何自来?泰山之霤穿石,单极之纟亢断幹。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夫铢铢而称之,至石必差;寸寸而度之,至丈必过。石称丈量,径而寡失。夫十围之木,始生如蘖,足可搔而绝,手可擢而拔,据其未生,先其未形也。磨砻底厉,不见其损,有时而尽;种树畜养,不见其益,有时而大;积德累行,不知其善,有时而用;弃义背理,不知其恶,有时而亡。臣愿大王孰计而身行之,此百世不易之道也。

吴王不纳。乘等去而之梁,从孝王游。

景帝即位,御史大夫晃错为汉定制度,损削诸侯,吴王遂与六国谋反,举兵西乡,以诛错为名。汉闻之,斩错以谢诸侯。枚乘复说吴王曰:

昔者,秦西举胡戎之难,北备榆中之关,南距羌筰之塞,东当六国之从。六国乘信陵之籍,明苏秦之约,厉荆轲之威,并力一心以备秦。然秦卒禽六国,灭其社稷,而并天下,是何也?则地利不同,而民轻重不等也。今汉据全秦之地,兼六国之众,修戎狄之义,而南朝羌筰,此其与秦,地 相什而民相百,大王之所明知也。今夫谗谀之臣为大王计者,不论骨肉之义,民之轻重,国之大小,以为吴祸,此臣所以为大王患也。

夫举吴兵以訾于汉,璧犹蝇蚋之附群牛,腐肉之齿利剑,锋接必无事矣。天子闻吴率失职诸侯,愿责先帝之遗约,今汉亲诛其三公,以谢前过,是大王之威加于天下,而功越于汤、武也。夫吴有诸侯之位,而实富于天子;有隐匿之名,而居过于中国。夫汉并二十四郡,十七诸侯,方输错出,运行数千里不绝于道,其珍怪不如东山之府。转粟西乡,陆行不绝,水行满河,不如海陵之仓。修治上林,杂以离宫,积聚玩好,圈守禽兽,不如长洲之苑。游曲台,临上路,不如朝夕之池。深壁高垒,副以关城,不如江淮之险。此臣之所为大王乐也。

今大王还兵疾归,尚得十半。不然,汉知吴之有吞天下之心也,赫然加怒,遣羽林黄头循江而下,龚大王之都;鲁东海绝吴之饷道;梁王饬车骑,习战射,积粟固守,以备荥阳,待吴之饥。大王虽欲反都,亦不得已。夫三淮南之计不负其约,齐王杀身以灭其迹,四国不得出兵其郡,赵囚邯郸,此不可掩,亦已明矣。大王已去千里之国,而制于十里之内矣。张、韩将此地,弓高宿左右,兵不得下壁,军不得太息,臣窃哀之。愿大王孰察焉。

吴王不用乘策,卒见禽灭。

汉既平七国,乘由是知名。景帝召拜乘为弘农都尉。乘久为大国上宾,与英俊并游,得其所好,不乐郡吏,以病去官。复游梁,梁客皆善属辞赋,乘尤高。孝王薨,乘归淮阴。

武帝自为太子闻乘名,及即位,乘年老,乃以安车蒲轮征乘,道死。诏问乘子,无能为文者,后乃得其薛子皋。

皋字少孺,乘在梁时,取皋母为小妻。乘之东归也,皋母不肯随乘,乘怒,分皋数千钱,留与母居。年十七,上书梁共王,得召为郎。三年,为王使,与冗从争,见谗恶遇罪,家室没入。皋亡至长安。会赦,上书北阙,自陈枚乘之子。上得大喜,召入见待诏,皋因赋殿中。诏使赋平乐馆,善之。拜为郎,使匈奴。皋不通经术,诙笑类俳倡,为赋颂好嫚戏,以故得媟默贵幸,比东方朔、郭舍人等,而不得比严助等得尊官。

武帝春秋二十九乃得皇子,群臣喜,故皋与东方朔作《皇太子生赋》及《立皇子禖祝》,受诏所为,皆不从故事,重皇子也。

初,卫皇后立,皋奏赋以戒终。皋为赋善于朔也。

从行至甘泉、雍、河东,东巡狩,封泰山,塞决河宣房,游观三辅离宫馆,临山泽,弋猎射驭狗马蹴鞠刻镂,上有所感,辄使赋之。为文疾,受诏辄成,故所赋者多。司马相如善为文而迟,故所作少而善于皋。皋赋辞中自言为赋不如相如,又言为赋乃俳,见视如倡,自悔类倡也。故其赋有诋娸东方朔,又自诋娸。其文骫骳,曲随其事,皆得其意,颇诙笑,不甚闲靡。凡可读者百二十篇,其尤女曼戏不可读者尚数十篇。

反掌之易其他应用

组词

反组词掌组词之组词易组词

笔顺笔画

反笔顺笔画掌笔顺笔画之笔顺笔画易笔顺笔画

近义词

反近义词掌近义词之近义词易近义词

反义词

反反义词掌反义词之反义词易反义词

反掌之易成语接龙

正接

易地而处易地皆然易地则皆然易放难收易口以食易如翻掌易如反掌易如破竹易如拾芥易俗移风易同反掌易衣而出,并日而食易于反手易于反掌易于拾遗易辙改弦易子而食易子析骸

反接

从流忘反废然而反官逼民反积重不反极则必反极重不反积重难反流宕忘反流荡忘反流连忘反流溺忘反迷而知反迷而不反迷途知反适得其反适居其反遂迷忘反物极必反物极则反窝里反汶阳田反物至则反秀才造反一举三反一隅三反只轮不反只轮无反执迷不反只骑不反自崖而反指奏相反

参考资料:成语接龙查询反掌之易成语接龙

成语词典最新查询成语

拨雨撩云村歌社舞此恨绵绵痴心妇人负心汉电掣星驰得意自鸣根正苗红践规踏矩进退维艰积薪厝火鹿皮苍璧铭肌镂骨怒目相向鸥鹭忘机群雌粥粥穷通得失清源正本如胶如漆随波逐尘数东瓜,道茄子胜任愉快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摄威擅势疏慵愚钝唯物主义移风革俗因果不爽要好成歉颖悟绝人眼中有铁走笔成文子为父隐

成语词典大全 网址链接:https://chengyu.122cha.com/fanzhangzhiyi9306.html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