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托孤的意思解释及典故(故事)

关键字:
成语接龙

汉武托孤的意思汉武托孤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汉武托孤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汉武托孤
拼音: hàn wǔ tuō gū
频率: 常用
年代: 现代
词性: 中性词
结构: 主谓式
解释: 汉武:汉武帝;孤:遗孤。汉武帝把8岁的儿子托霍光辅佐。

语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交往。
典故出处: 
成语示例:~的故事就这样得以流传。
英文翻译: 

汉武托孤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汉武托孤形容什么动物?

狗,霍光用一生完成了主人托孤的托负,并且至死不渝,当为忠臣。

形容君主的成语?

1.【耳目股肱】:股:大腿;肱: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起到耳朵、眼睛、手臂的作用。比喻辅佐帝王的重臣。也比喻十分亲近且办事得力的人。

【耳目心腹】:耳目:指侦探消息的人。指辅佐帝王的重臣。比喻得力助手与亲信。

【耳目之司】:耳目:视听;司:主持,掌管。掌管视听的官员。指辅佐或亲近的人。

【飞鸿羽翼】:羽翼:翅膀,引申为辅佐。象飞翔的大雁有翅膀。比喻得力的辅佐之人。

【非熊非罴】:圣主将得贤臣的征兆。也指辅佐帝王的重臣。

【辅世长民】:辅世:辅佐当世的国君。长民:统治人民。辅佐当世的国君统治人民。

【黼黻皇猷】:犹言辅佐朝廷。

【负鼎之愿】:希图担负辅佐君王大任的愿望。

【负图之托】:承受辅佐幼君的嘱托。

【贡禹弹冠】:指贡禹与王吉(字子阳)友善,见其在位,亦愿为官。比喻乐意辅佐志向相同的人。

【股肱耳目】:股:大腿;肱:手臂。旧时指鼎力辅佐帝王的大臣。现比喻十分亲近的办事得力的人。

【股肱腹心】:股:大腿;肱: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指辅佐帝王的重臣。比喻得力助手与亲信。

【股肱心腹】:股:大腿;肱: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心腹:亲信。指辅佐帝王的重臣。比喻得力助手与亲信。

【股肱心膂】:股:大腿;肱: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心膂:亲信。指辅佐帝王的重臣。比喻得力助手与亲信。

【股肱之臣】:股:大腿;肱: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指辅佐帝王的重臣。比喻得力助手与亲信。

【官不威,爪牙威】:爪牙:比喻辅佐的人。指官员未必威风凶悍,手下人则仗势逞威耍狂。

【龟玉毁椟】:龟甲和宝玉在匣中被毁坏。比喻辅佐之臣失职而使国运毁败。

【汉武托孤】:汉武:汉武帝;孤:遗孤。汉武帝把8岁的儿子托霍光辅佐。

【夹辅之勋】:辅:辅佐;勋:功勋。辅佐天子的功勋。

【将明之材】:将:执行;明:辩明。旧指有辅佐帝王,执掌政事的才能。

【秦智虞愚】:春秋时期虞国大夫百里奚无所作为,虞亡后入秦,辅佐穆公建立霸业。指一个人的才能只有在适当的环境中才能发挥。

【圣君贤相】:圣明的君主与贤良的辅佐大臣。有君臣相契意。相,辅弼之臣,后专指宰相。

【四近之臣】:四近:四辅,古代天子身边的四个辅臣。旧指辅佐天子的四位大臣。喻指皇帝身边的近臣。

【万乘公相】:乘:四匹马拉的车;万乘:指帝王。指辅佐帝王的公卿宰相。

【王佐之才】:佐:辅佐。辅佐帝王成就大业的才干。

【王佐之材】:佐:辅助。指有辅佐帝王创业治国的才能。

【相夫教子】:相:辅佐,扶助。辅佐丈夫,教育孩子。

【燮理阴阳】:燮:调和;理:治理。指大臣辅佐天子治理国事。

【心腹爪牙】:心腹:比喻亲信;爪牙:比喻辅佐的人。指亲信羽翼。

【盐梅舟楫】:盐和梅调和,舟和楫配合。比喻辅佐的贤臣。

汉武帝子嗣?

汉武帝——刘彻是西汉的第五位皇帝,是扩大了汉朝的国土面积和繁荣了汉朝文化的伟大皇帝。他一共有6个儿子,长子刘据是卫子夫的儿子因谋反自杀。次子刘宏英早逝,三子刘旦性情狡诈。四子刘胥头脑简单,五子刘敷因舅舅投降匈奴没有继承权资格。最后幼子刘弗8岁继位历史上称汉昭帝。

汉武帝子嗣?

答:

汉武帝生有六子五女:

长子戾太子刘据:公元前128——前91年。母皇后卫子夫。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立为太子。元鼎四年娶史良娣,生子刘进(即史皇孙)。武帝末年,江充用事。江充因事与太子有怨,害怕太子即位后被杀,即借当时有人为巫蛊诅咒汉武帝之事,诬陷太子为巫蛊。刘据怒而矫诏斩江充,与丞相刘屈氂战于长安。后战败,逃至湖县。被捕役发现围捕,自杀。后谥为“戾”。

次子齐怀王刘闳:?——前110年。母为王夫人。元狩六年封为齐王。死后无子,国除。

三子燕刺王刘旦:?——前80年。母为李姬。元狩六年封为燕王。为人辩略,博学经书杂说,好星历数术、倡优射猎,招致游士。戾太子死后,上书求入京,谋求立为太子,被削三县。汉武帝死后,昭帝即位,他与宗室刘长、刘泽及大臣上官桀、桑弘羊等谋夺帝位,失败,自杀。其子刘建,汉昭帝元凤元年(公元前80年)因其父燕王刘旦以谋反罪被迫自杀,他被废为庶人,六年后,汉宣帝即位,立他为广阳王,在位二十九年,死于公元前44年。刘建曾孙刘嘉于哀帝建平四年(公元前3年)嗣封为广阳王,王莽执政后废黜汉所立的诸侯王,而刘嘉因向王莽献符命,被封为扶美侯,赐姓王氏,为人所不耻。

第四子广陵王刘胥:?——前54年。母为李姬。元狩六年封为广陵王。刘胥力大,能找鼎,空手搏熊彘猛兽,好倡乐游逸。汉昭帝即位后,觊觎帝位,使女巫祝诅。宣帝即位后,又与楚王刘延寿私通书信。后谋叛之事被发觉,又药杀当事人二十余人灭口,被朝廷追穷治罪,自杀,国除。其子刘霸,汉宣帝五凤四年(公元前54年)因其父谋反牵连被废为庶人。汉元帝初元二年(公元前47年)立他为广陵王,元于公元前34年。刘胥其他几子刘圣、刘曾、刘宝、刘昌在汉宣帝即位后均封为列侯,幼子刘弘封高密王。

第五子刘髆:?——前88年。母为李夫人。天汉四年(公元前97年)封昌邑王。后元元年病死。子刘贺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嗣封昌邑王。在位十三年后,汉昭帝病死无子,大将军霍光迎立刘贺为帝,即位二十七日,以行淫乱故,被霍光及群臣废黜,驱归故国,赐汤沐邑二千户,国除,昌邑国改置为山阳郡。汉宣帝元康三年(公元前63年),复封刘贺为海昏侯,封国豫章。后因与故太守卒史勾结往来,被削户三千,死后国除。刘贺子刘代宗,在其父被废后十年,封为海昏侯,后因豫章太守奏请不应立嗣,国除。汉元帝即位后,复封其子孙为海昏侯,并传爵至子孙,至东汉初仍为侯。

长女鄂邑公主(盖长公主):?——前80年。嫁给盖侯王充。后因谋反被杀。

次女卫长公主:母为皇后卫子夫。公元前113年嫁给五利将军栾大。栾大于公元前112年被腰斩。

三女阳石公主:?——前91年。母为皇后卫子夫。在巫蛊案中被牵连为汉武帝所杀。

四女诸邑公主:?——前91年。母为皇后卫子夫。在巫蛊案中被牵连为汉武帝所杀。

五女夷安公主:嫁给昭平君。

汉武帝子嗣:

1、戾太子刘据,汉武帝的嫡长子,生母为卫皇后,生于元朔元年(前128年),于元狩元年(前122年)被立为太子。刘据性格仁慈宽厚、温和谨慎,深为朝野瞩望,在武帝巡游天下之际,经常承担监国重任。

2、齐怀王刘闳,汉武帝次子,生母为王夫人,元狩六年(前117年)被册封为赵王。由于王夫人极度受宠,所以刘闳也深为武帝所喜。封王六年后,刘闳因病早夭,享寿不详,谥号为怀。因刘闳无子嗣,死后封国被废除。

3、燕刺王刘旦,汉武帝三子,生母为李姬,元狩六年(前117年)被册封为燕王。刘旦能言善辩、广有谋略,喜好招揽游侠武士,屡有不法之行,逐渐引起武帝的疑忌。刘据自杀后,刘旦自以为按次序当被立为太子,遂上书武帝请求宿卫京师,结果遭武帝严斥并被削去三个县邑,以示惩戒。

4、广陵厉王刘胥,汉武帝四子,生母为李姬,元狩六年(前117年)被册封为广陵王。刘胥膂力惊人、喜好游乐,力能扛鼎,空手能与熊、野猪等猛兽搏斗,但所行多不法,故在太子刘据自杀后,不被立为储君。

5、昌邑哀王刘髆,汉武帝第五子,生母为李夫人,天汉四年(前97年)被册封为昌邑王。太子刘据自杀后,左丞相刘屈氂暗中勾结贰师将军李广利(刘髆的舅父),准备立刘髆为帝,事泄被杀,刘髆也因此失宠。

6、昭帝刘弗陵,汉武帝第六子,生母为钩弋夫人赵婕妤。刘弗陵自幼体格健壮、聪明伶俐,武帝以为跟他少年时期很像,极度喜爱之余,便在临终前册立他为太子,并由霍光、金日磾、车千秋等人辅佐。

后元二年(前87年),武帝驾崩,刘弗陵继位,是为昭帝,时年才7岁。昭帝在位期间,国政一委大将军霍光,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纠正武帝晚年的错误,扭转帝国颓运,重现“百姓充实,四夷宾服”的盛况。

汉武帝刘彻子嗣并不多,只有六个儿子。

汉武帝的儿子分别是,皇后卫子夫所生的刘据,王夫人所生的刘闳,李姬所生的刘旦和刘胥,李夫人所生的刘髆,钩弋夫人所生的刘弗陵。

刘据算是汉武帝六个儿子中命运最悲惨的一个,最终被逼自杀。最后汉武帝只是在临终之际让八岁的幼子刘弗陵做了太子。刘弗陵年龄太小,汉武帝又即将去世,为了不让皇权外移,汉武帝处死了刘弗陵的生母钩弋夫人,而托孤霍光,还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等一起辅佐刘弗陵。

汉武大帝的儿子有六个,太子刘据因“巫蛊事件”受到诬陷而造反,失败自杀,齐王刘闳则早死,剩下的武帝诸子中以燕王刘旦为最长,但最后少子弗陵被立为太子。

1、长子戾太子刘据: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立为太子,刘据怒而矫诏斩江充,与丞相刘屈氂战于长安。后战败,逃至湖县。被捕役发现围捕,自杀。

2、次子齐怀王刘闳:元狩六年封为齐王,死后无子,国除。

3、三子燕刺王刘旦:元狩六年封为燕王,戾太子死后,上书求入京,谋求立为太子,被削三县。

4、第四子广陵王刘胥:汉昭帝即位后,使女巫祝诅。宣帝即位后,又与楚王刘延寿私通书信。

5、第五子刘髆:天汉四年(公元前97年)封昌邑王。后元元年病死。

6、第六子刘贺:即位二十七日,以行淫乱故,被霍光及群臣废黜。

汉武帝的儿子有六个,太子刘据因“巫蛊事件”受到诬陷而造反,失败自杀,齐王刘闳则早死,剩下的武帝诸子中以燕王刘旦为最长,但最后少子弗陵被立为太子。

戾太子刘据

齐怀王刘闳

燕刺王刘旦

广陵厉王刘胥

昌邑哀王刘髆

汉昭帝刘弗陵

刘据(前128年—前91年),汉武帝和卫皇后之子,获立为太子,在巫蛊之乱中被奸臣迫害,举兵反抗,兵败逃亡,后来自杀。武帝知道太子冤情后,悔恨不已。

刘闳,王夫人是刘闳的母亲,刘闳大约出生在公元前127年,是刘彻的二儿子。齐王刘闳年纪小小就夭折了。

刘胥(?-前54)即广陵厉王。武帝子。母李姬。元狩六年立为广陵王。力能扛鼎,空手搏熊彘猛兽,好倡乐逸游。昭帝时,觊觎帝位,使女巫祝诅。宣帝即位,复与楚王延寿私通书信,后谋叛事发觉,又药杀当事人二十余人以灭口,为汉中央追穷治罪,自杀,国除。

刘旦(?-前80)即燕刺王。汉武帝子。其母为李姬。元狩六年(前117)立为燕王。为人辩略,博学经书杂说,好星历数术倡优射猎,招致游士。戾太子(刘据)死,上书求入京师,欲立为太子,被削三县。武帝死,汉昭帝即位,他与宗室刘长、刘泽及大臣上官桀、桑弘羊等谋夺取帝位,失败,自杀。

刘髆,汉武帝李夫人之子,李广利外甥。刘髆于公元前100年受封为昌邑王,建都昌邑(今山东金乡县北),此即昌邑哀王。刘髆在位11年去世,他的儿子刘贺承嗣王位。

刘弗陵(前95年—前74年),西汉第八位皇帝(前86年—前74年在位),汉武帝幼子,谥号孝昭皇帝,昭帝的母亲钩弋夫人。昭帝登基时才8岁,却聪明伶俐、十分果断,对匈奴的政策十分得当。面对汉武帝时代的连年征战、增加徭役,昭帝听取重臣的建言,减少赋税,足足减少了3倍,进一步深化了武帝晚年重新施行汉初与民休息的政策。在首辅大臣霍光的主持下,昭帝朝的百姓生活比以前富裕,四夷来朝,使汉朝出现了中兴稳定的局面。可惜,前74年,昭帝暴病而死,这位有望为中兴之主、十分有作为的皇帝英年早逝,享年仅21岁,在位13年,可谓天妒英才。

汉武帝总共有六子六女:长子戾太子刘据、次子齐怀王刘闳、三子燕剌王刘旦、四子广陵厉王刘胥、五子昌邑哀王刘髆、六子汉昭帝刘弗、长女卫长公主、鄂邑长公主、诸邑公主、石邑公主、阳石公主、夷安公主。

刘据(前128年—前91年),西汉宗室,汉武帝刘彻嫡长子,汉宣帝刘询祖父,母为皇后卫子夫。

元狩元年(前122年)立为皇太子,时年七岁。深得武帝喜爱,为其建博望苑,得以交结宾客,从其所好,故多有以异端进者。武帝末,卫后宠衰。时江充用事,与太子及卫氏有隙,遂借巫蛊事至太子宫掘蛊,声称得桐木人。太子无以自明,乃于征和二年(前91年)七月矫节捕杀江充,又发宾客士卒与丞相刘屈氂等战长安市内。兵败亡匿,为吏发觉围捕,被迫自杀。后车千秋为其讼冤,武帝乃族灭江充家,作思子宫、归来望思之台。其孙汉宣帝刘询继位,追谥曰“戾”。

汉武帝为什么临死才肯立太子刘弗陵?

个人觉得没有什么隐情,他之所以要立刘弗陵为太子,一个原因是因为他比较喜欢刘弗陵,觉得刘弗陵像自己。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当时他也没有什么人可立了,不立刘弗陵立谁啊,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有霍光啊,他安排霍光来辅助刘弗陵,而且他也认为霍光是靠得住的人,所以他就立年仅8岁的刘弗陵为太子了。 要说这汉武帝啊,年轻的时候那可真的是一代霸主啊,不仅有手段,有计谋,而且还打的匈奴直哭,但是晚年的汉武帝却完全颠覆了这个形象。晚年的他又自私,又多疑,为了自己的心中的一点疑虑,不惜杀儿杀女,而且还把那么敦厚诚恳的刘据给逼死了,真的是有点难以接受,这样昏庸的老头竟然是英明神武的汉武大帝。 不过,即便如此,我还是认为,他立刘弗陵为太子,还算是做得比较正确的一件事。真的,那个时候,除了刘弗陵以外,其他的人还真的没办法确保会对大汉王朝做出什么事情来。其他几个儿子都已经长大了,都有自己的私心,如果说传位给他们的话,那么大汉王朝的走向还真的难说。 但是刘弗陵还小啊,什么都不懂,三观也没形成,让他当太子继承皇位,不是最好的选择吗?而且还有一个万能的霍光呢,有他在,其他人也没辙,所以说汉武帝虽然说稍微有点自私多疑吧,但是对于大汉王朝的走势还是很清醒的。

汉武帝为什么临死才肯立太子刘弗陵?

这个问题,咱们心里其实都隐约明白,那就是汉武帝到临死时才立太子刘弗陵,真的是因为没得选了!题主也说了,是才肯立,一个肯字,猜透了汉武帝的用心,儿子们都差不多了,没得选了,必须立,他快薨了,躲不过去了,没办法,只能立。

在汉武帝所有的儿子里面,卫太子刘据,其实是最合适的人选,刘据为人宽厚,深得民心(当时主要还是臣心),他接触政事多年,知朝廷弊端,完全可以把汉武留的烂摊子收拾好,可惜汉武自己作怪,属下作妖,生生地把个继承人给作死了,顺带着几万人都做了炮灰。

人死不能复生,就算汉武再虔诚,又下罪己诏的,又建思子宫的,但也不能把刘据给弄回来,汉武帝选择接班人面临的困境就是:卫太子败,而燕王旦、广陵王胥多过失,宠姬王夫人男齐怀王、李夫人男昌邑哀王皆蚤薨,钩弋子年五六岁……(剧照图)

刘弗陵的哥哥们不是早死就是找死,只有他年纪不大,还没有什么明显犯错误的机会,汉武帝也不想冒险,所以才选了刘弗陵。

汉武帝很想立刘弗陵吗?个人觉得也不是啊,是没办法了,他没有活一万岁的技能,只能立继承人。他直到死前两天才下诏立太子,此时刘弗陵才八岁,死前一天,汉武帝任命几位顾命大臣。当时是个什么情况呢?霍光接受任命时,都不知道自己要辅佐谁,汉武帝此时才说是少子,明眼人都清楚,这是汉武帝实在是拖到没办法了,才肯松口——权力真的是个好东西,汉武帝临死都不想放手。

当然了,此前其实汉武帝也是做了一些铺垫工作的,说什么刘弗陵“类我”,感叹他生的与众不同,很喜欢他,想立他为太子啊什么的,都是为了刘弗陵以后好掌控群臣。他也给刘弗陵配备了一套托孤的班子,霍光,金日磾、桑弘羊,上官桀等,这些人有什么特别呢?咱们看啊,有能决策的中枢大臣,有掌兵权的御林军,有负责监督的内臣等,有兵有权有钱,而且他们可以相互制衡。为了杜绝外戚——这个是汉武帝一生最怕的事情之一,他直接下令留子去母,杀掉钩弋夫人,这就更保险了。

就这样,虽然汉武帝犯了错,选人的时候也不得不矮子里拔将军,但好在算是选对了人,配齐了班子,刘弗陵成功地接过了帝国指挥棒,交了一份令百姓较满意的答案,虽然他本人的人生经历,是有点惨。但生而为人,又有谁一生平顺喜乐呢?做汉武帝这样人物的儿子,是要付出代价的。

抛砖引玉了,期待朋友们的关注哈。

汉武帝到死才肯定立刘弗陵为太子,有汉武帝个人私欲,也有权衡利弊的考虑,综合看来,有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戾太子刘据的惨剧,让汉武帝悔青了肠子,他算是彻底看明白了,太子之位既尊贵又险恶,如果过早立刘弗陵为太子,难保不重蹈覆辙,为了避免不在出现下一个巫蛊之祸,太子还是到死才立得好;

第二,出于对继承者的考量,说难听点,没得选。汉武帝除了刘弗陵之外,尚有四子齐王刘闳、燕王刘旦、广陵王刘胥、昌邑王刘髆(bó),太子刘据死后,汉武帝并非一开始属意刘弗陵,而是经过一段时间考察,发现剩下这几个实在不成器,比如次子刘旦,太子刘据尸骨未寒,史书记载“而燕王旦上书,原归国入宿卫。武帝怒,立斩其使者於北阙”,这赤裸裸的野心,搁谁都受不了,何况汉武帝。到头来,最后发现刘弗陵这小儿子倒像自己,于是有了立储之意,但念头仍未定,直至临终才下定主意;

第三,大概就是强权君主的权力欲吧,不到闭眼不撒手。

汉武帝为什么立非亲生的刘弗陵为太子?

汉昭帝刘弗陵,是汉武帝刘彻的继承者,但总是有人怀疑刘弗陵的出身,并认为刘弗陵不是汉武帝的亲生儿子,那下面我就给大家分析一下,为什么会造成刘弗陵不是汉武帝刘彻亲生的原因吧?

第一点:汉武帝高龄有子

汉武帝去世时,是七十岁高龄的人,要知道西汉皇帝的平均寿命才38岁,而西汉人平均寿命才二十多岁(说法不一),汉武帝能活到古稀实属不易。

在西汉颁布了“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的规定,致使很多女子十五之前就将自己嫁出去,虽然对于男子无任何要求,但男子适婚年龄应该也在十五岁之前,汉文帝十五岁有了自己长子汉景帝刘启,而汉武帝刘彻在七岁被立为太子,就被配婚陈氏,而娶陈氏的年纪也应该在7岁至15岁之间,可见汉武帝结婚比较早。

汉武帝有儿子的年龄比较晚,长子刘据出生的时候,自己已经29岁高龄,五子刘髆出生的时候,汉武帝应该就已经54岁左右了,在古代这已经是高龄得子了,却不想刘弗陵出生时,汉武帝已经63岁,在现在人眼中,六十多岁得子还算能接受,可是在古代,这简直就是特大新闻,导致很多人怀疑,刘弗陵是不是汉武帝的亲生儿子。

第二点:怀孕时间长

刘弗陵的母亲是赵婕妤,也就是著名的钩弋夫人,在汉武帝经过河间时,有人言“望气者言,此有奇女”,因此得到召见,并被汉武帝带回宫中,得汉武帝的宠幸。

太始三年(公元前94年),赵婕妤怀孕长达十四个月后,终于生下了刘弗陵,高兴的汉武帝称其所生之门为“尧母门”,因为尧帝就是尧母怀孕十四个月所生。

现代科学比较发达,如果真的是赵婕妤怀孕十四个月生下刘弗陵,那基本上就不太科学,我所知出生超过预产期的也不过二十多天,即便算成一个月,那刘弗陵比常人还要多出去三个月,这根本就没有办法解释。

如果赵婕妤怀孕正常的话,那必然会被人猜想为汉武帝并非是刘弗陵的亲生父亲,毕竟秦始皇也有这样的烦恼,再者说古代皇帝后宫偷汉子的现象多的是,自然逃不过被人质疑。

第三点:哥哥的污蔑

汉武帝时期的“巫蛊之祸”,让卫太子刘据被逼自杀,汉武帝暂没有立太子,此时,汉武帝的次子英年早逝,剩下的皇位竞争者还有三子刘旦、四子刘胥、五子刘髆和年仅三岁的刘弗陵,没有想过太子之位的燕王刘旦,突然意识到,自己成为了汉武帝最年长的皇子,于是开始窥视起皇位。

只不过自己实在沉不住气,趁着汉武帝年迈病重的时候,向汉武帝上书,请求戍卫长安,以备不虞,汉武帝看到之后书信之后,大怒,将信使斩首,并以“藏匿亡命之徒、违反汉律”的罪名,削掉其封国三个县邑,来惩罚燕王刘旦,汉武帝为此感叹道:

“生子应置于齐鲁之地,以感化其礼义;放在燕赵之地,果生争权之心。”

经过燕王刘旦之事后,四子刘胥不在汉武帝考察之内,五子刘髆刚刚去世,此时的汉武帝才决定将刘弗陵立为太子。

等汉武帝去世之后,太子刘弗陵登基为帝,新皇帝继位之后,赐给各国诸侯王玺书,来昭告先皇丧事和皇位交替,但玺书到达燕国时,刘旦认为玺书上的玉玺封要比以往的小,感觉长安有变动,于是让亲信去打探,最终才知道是刘弗陵当上了皇帝,刘旦便怀疑刘弗陵能当上皇帝是朝中有人操作的结果,甚至在新皇帝封赏自己的时候,刘旦说出:“我本来应当称帝,还需要别人的什么赏赐!”

刘旦暗中勾结中山哀王之子刘长、齐孝王之孙刘泽等,密谋造反,并说道:“从前吕后在位之时,弄虚作假把惠帝之子刘弘立为皇帝,诸侯王们拱手侍奉了八年。后来吕太后驾崩,大臣们诛灭了吕氏各王,迎立汉孝文帝,天下之人才知道刘弘不是孝惠帝的真儿子。我身为武帝的长子,反倒没能立为皇帝,我上书建议为武帝立庙,也不被采纳。现在立的这个皇帝,我怀疑他不是刘家的人。”

从这之后,刘旦与刘泽等人声称:昭帝不是武帝的儿子,而是奸佞之臣所立的“伪帝”,天下之人要起来一致讨伐。并开始在各郡县传播,动摇百姓的视听。

皇室之人散布“汉昭帝并非汉武帝亲生”的谣言,自然会得到很多人的信服,不过在多次谋反之后,汉昭帝不再宽恕,下旨斥责他,燕王得旨会意,最后自缢而死。

总结:刘弗陵确实是汉武帝亲生之子,只不过多种质疑之下,让很多人信以为真了。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刘弗陵不是汉武帝的亲儿子?这哪跟哪呀!也不知道题主跟那得出的结论。

你不能认为人家汉武帝六十二岁生的刘弗陵,就感觉人家就不是亲生父子了,您这结论也太草率了,你架不住人家刘弗陵的娘钩弋夫人年轻啊,生育这事男人可没多大限制的。

当然您也别和俺提,什么刘弗陵怀胎十四个月才生养下来的,这超过了预期,这也没毛病呀,你要是不足月少了四个月,六个月就出生了,这中间还能打个疑问,很可能汉武帝不在的时候,就出现了问题,但这是超时啊。

汉武帝是啥人?他要一瞪眼那就是一大片的人头要落地的,你这在当中间耍鬼脸,这都长多少个脑袋才能把这事给办了?信不得!就这事历史学家也没有多少争议,咱别架秧子起哄的胡闹。

那么咱就把汉武帝为嘛选择刘弗陵呢?

很简单,汉武帝没得选!

咋说呢?汉武帝在咱大华夏历史上四百多个皇帝当中,也算是超长待机了,足足活了七十岁,执政就有五十四年。

按照这岁数,儿孙应该是满堂才对,毕竟康熙执政六十年,可岁数没有汉武帝大啊。

康熙有多少儿子?

足足三十五个,活到成年的就有24个,可汉武帝在这方面就比康熙差了点就六个儿子,弄个九子夺嫡还少三。

但您别忘了,康熙的老婆足足五十五个,汉武帝也就八个而已,比不得!

那么咱就把汉武帝这六个儿子捋一捋,大家伙就明白了。

老大太子刘据,哎!这儿子死的有点冤,江充整的一个巫蛊之祸,死了一大票人,刘据被逼的谋反,最终自杀身亡。

后来汉武帝回过味来了,这江充就是个坑啊!六个儿子中最有才能的,就这么被坑死了。而江充嘚瑟劲还没过呢?感觉这朝堂上他就是老大,回头就被汉武帝砍了三族,那个拼命嘶吼太子造反的苏文也被活活烧死了,而用刀子伤了太子的家伙也被满门抄斩,您瞅瞅这事弄的。

老古人为嘛一直说要远小人呢?小人这东西,他干事没别的,就是凭借喜好办事,至于后果如何他才不管呢?你亲近这么个东西,早早晚晚是要倒霉的,这就是教训,家破人亡也在旦夕之间,而这小人估计还得蹲在一边乐呵呵的笑:“这傻帽!俺说啥都信!活该你倒霉!接着坑下一个!”

这天下汉武帝可就这么一位,他还能夷三族,别人呢?可就算是夷三族,建个思子宫又能如何呢?人都死了!

老二刘闳死的早,这没啥可说的。

老三刘旦,按理说前俩哥哥没了,他就是最有可能继位的。但这家伙是个心急的货,一听说刘据自杀了,那叫个高兴,一家伙就要蹦到汉武帝跟前显摆自己。

这就像在那喊:“父皇!父皇!俺!俺!俺!俺是你现在的大儿子,太子这位置这回轮到俺了吧!哈哈!”

“啪!”的一个大耳光子汉武帝就甩到这位的脸蛋上了:“滚!”

这种行为在咱大华夏那就是不忠不孝啊!汉武帝的儿子没了,还伤心呢?你就跑这里来要好处,就没这么缺心眼的,就这种货色能带领一个国家吗?喜形于色啥都写脸上了,一瞅这就不是个为国家着想的家伙。

所以汉武帝回头就把他的封地削掉三个县,得咧,刘旦算是彻底没戏了,唱着凉凉回去喝冷水去了。

其实这家伙心有不甘,后来刘弗陵登基之后,就是这家伙造谣说刘弗陵不是汉武帝的亲儿子,前后造反了两次,第一次刘弗陵忍了,谁让自己有这么个傻瓜哥哥呢?第二次刘弗陵怒了申斥了一下下,可刘旦脸蛋挂不住自杀,这事才画了个句号。

老四刘胥,别提了,在汉武帝的眼里,这就是个糟践的玩意,瞅见他就恨不得拿大耳瓜子糊死他,太子?这位就别想了,想多了,那是嫌弃自己脑壳和脖子之间没有裂缝,想来一条。

老五刘髆,他那舅舅贰师将军想要谋立他为太子,就为这事还诅咒过汉武帝。您说吧汉武帝的心理阴影这有多大?别想了,而且这刘髆在汉武帝驾崩的前一年就去世了。

这么算下来就只剩下刘弗陵了,而汉武帝知道自己一生征伐,对国力是一个极大的损耗,所以接下来的汉朝需要一个稳,不能再出什么差池了。

于是刘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被赐死了,而且给刘弗陵配了一个霍光做搭档。事实证明汉武帝的眼光极其准确,汉朝在霍光的辅助下还就是一个稳字。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汉武帝于公元前141年即位,在位时间长达54年,只有六子六女,大概是在位期间,累计40年的用兵所致。横向比较,其上面那位哥哥(九哥)中山靖王刘胜,单单儿子,便“号称”120个。可见,汉武帝的“产量”并不高。直到公元前128年,其迎来了第一个儿子刘据的出生。汉武帝欣喜异常,不仅将刘据立为太子,而且还册封卫子夫为皇后。

西汉开国以来,一直奉行黄老之术,主张无为而治,轻徭薄赋。与当时社会经济遭受破坏,主要以恢复生产有关;到了文景时期,有了转向的迹象,特别是汉景帝,开始允许儒家学派的发展,且“以儒者为太子(即刘彻)师”。

少年时期,受到儒家思想影响的刘彻,为自己的嫡长子,挑选了以恭敬谨慎著称的,沛郡太守石庆作为太子太傅。石庆是谁?是石奋之子,其为文帝时期太子太傅,太中大夫,开创了石家孝谨恭实的家风,而闻名于世,这个连孔孟故乡的儒士,也自愧不如。石庆之后,还先后有严青翟、石德等人,出任太子少傅。

受此影响,刘据性格仁慈宽厚、温和谨慎,主张为政宽厚;与表面上推行儒家,实则崇尚法家的汉武帝,大相径庭,久而久之,父子之间在政见有了一定的冲突。而年纪增长,一方面刘据生母卫子夫,年老色衰,逐渐失去宠爱,汉武帝转而宠幸年轻的王夫人等人;另一方面汉武帝开始追求长生,宠信方士,搞得宫内乌烟瘴气。

随着卫青、霍去病的相继离世,太子刘据也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支点。受到汉武帝宠信的江充,与太子有隙,担心汉武帝不久于人世,一旦刘据即位,后果不堪设想,便肆无忌惮地构陷了太子,行巫蛊之术诅咒汉武帝,刘据被迫起兵。最终,刘据兵败自杀。

按照古代“立嫡立长”的原则,排在第二的齐王刘闳,应该是最有机会成为太子的:

一则是刘闳生母,王夫人受到汉武帝宠爱。因为这个原因,王夫人临终之前,汉武帝将刘闳分封在齐国。这块区域人口繁盛,经济发达,完全可与西汉中央直辖的关中地区,相媲美。

其次,刘闳谥号为“怀”,根据《逸周书·谥法解》:执义扬善曰怀;慈仁短折曰怀。可见,刘闳是仁德之人,经常主持正义、赞扬善事。但刘闳没有这个福分,其早已于公元前110年离世,即是说在刘据自杀前19年,刘闳已经离世。

汉武帝剩下四个儿子分别是:李姬生燕王刘旦和广陵王刘胥、李夫人昌邑王刘髆以及钩弋夫人生刘弗陵。那么,选择谁为太子呢?

首先出局的是昌邑王刘髆。倒不是刘髆的原因,给力挖坑的是其舅舅李广利。李广利妹妹是汉武帝宠妃李夫人,是个很有智慧的人,临终之前,说出了“夫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爱弛则恩绝。”意思是以美色事人者,色衰则爱意松懈,爱懈则恩义断绝。蒙着被子,坚持不让汉武帝,见到容颜不再的自己。

但是哥哥李广利却利令智昏,太子自尽后,与亲家,也是丞相,同时还是汉武帝的侄子刘屈氂,密谋扶植昌邑王刘髆做太子。不久,事情败露,刘屈氂遭到汉武帝族灭。正与匈奴作战的李广利,听到消息后,唯有将功赎罪,才能换来一线生机,贸然进攻,结果兵败。自知在劫难逃的李广利,选择了投降匈奴。由此,昌邑王刘髆与太子无缘。

至于李姬所生的两个儿子。燕王刘旦是自作聪明,认为老大、老二不在了,自己很有机会成为太子,派出使者,请求入宿卫。所谓的宿卫,是指入宫担任警卫。看似孝顺,实则是一旦宫中有变,自己可以占得先机。

燕王这点花花肠子,汉武帝还看不透?引起了反感不说,汉武帝还将使者杀了,明白告诉刘旦,趁早死了这条心。祸不单行,刘旦此后还被告发,藏匿通缉犯。太子没当成,还削去了三个县的封地,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也彻底凉凉了。

而刘旦的弟弟广陵王刘胥,整天吃喝玩乐,时不时还纠集一帮狐朋狗友,为非作歹,十足一个纨绔子弟,汉武帝向来是看不上的。

于是,汉武帝选择了,钩弋夫人所生的刘弗陵,成为太子。理由嘛,一则钩弋夫人是汉武帝晚年,最宠爱的夫人。其次,老来得子,汉武帝格外疼爱这个幼子,越看越觉得像自己。

这个刘弗陵,为钩弋夫人怀胎十四月所生,加之汉武帝晚年寻求长生,服用丹药。由此,有种看法认为刘弗陵非汉武帝亲生。怀胎十四月所生的记载,确实有违常理,但就此说刘弗陵非亲生,理由似乎不充分,毕竟皇宫仍在汉武帝掌握之中,钩弋夫人要在宫中,行苟且之事,可能性很小。

汉武帝晚年曾经昏庸,为追求长生,一度迷信过 “长生不老之药”,但自巫蛊之祸后,便认真的反思,幡然醒悟,转而寻求真正的养生之道。

(汉武帝)

至此,汉武帝倡导“预防在先,自我珍贵”的“慎微”原则,认为在衣、食、住、行的一举一动,对于健康都有着影响。按照《黄帝内经》中的《上古天真论》,岐伯所说:夫道者,能却老而全形,身年虽寿,能生子也。也即是说,62岁的汉武帝,还是很有可能生育刘弗陵的。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么看?

捧个人场,点个赞呗^_^

想必我们现在的很多父母,都在为培养教育孩子而感觉到十分烦恼,其实不仅是现在,在古代的时候,尤其是皇室之中,对接班人的选择与培养方面,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要是处理不好,则很可能导致一个国家灭亡。

比如秦始皇废除太子扶苏而立胡亥之后,秦朝在胡亥手中二世而亡,还有隋朝的隋文帝杨坚,废除长子杨勇而立杨广为太子接班之后,隋朝也是二世而亡,这些都是活生生的历史教训,要是接班人没有选好,国家灭亡会很早。

在我们的历史上,同样还有一个皇帝,在为选择太子人选而着急,最终想来想去选择了年龄最小的儿子继承皇位,有人觉得他是不是疯了?实际上他很聪明,这个人就是我们熟知的汉武帝,而他选择的太子就是当时年仅8岁的刘弗陵。至于为何汉武帝要这样做呢?我继续为你分析。

没有合适人选

汉武帝总共有6个儿子,老大刘据是皇后卫夫子所生,按理来说最有资格继承皇位,而且文韬武略都不错,汉武帝也喜欢。可是因为巫蛊之祸的影响,刘据最终遭到诬陷,与皇位彻底绝缘了。

老二刘闳早死,根本不在考虑范围之内。老三燕刺王刘旦过于自信,老大老二都不行了,他觉得皇位肯定给他,结果对汉武帝说要去保护他,以至于汉武帝以为老三想要造反,并且认为他不可大用,最后没有考虑。

老四广陵厉王刘胥是个大老粗,一直表现出一种粗俗的感觉,汉武帝不喜欢没有文化的人,从始至终,一直不看好老五,选他做继承人,就更加不可能了。

老五刘髆因为一些事情最后抑郁而终,失去继承机会。这样一来,就只剩下小儿子刘弗陵了,这个孩子虽然仅有8岁,但是聪明伶俐,文韬武略一点不差,汉武帝看着他是可造之材,所以就把继承大汉江山的大任交给了他。

刘弗陵更像汉武帝

第二个原因就是汉武帝觉得刘弗陵更像自己,不管是文韬武略还是一些行为性格,都像极了汉武帝年轻的时候。也许我们在研究皇帝选继承人的问题时,就会发现一个很明显的现象,所有皇帝都喜欢选择与自己比较性格相像的人,因为他觉得那样的人今后才可能像自己一样治理好江山大业。

所以汉武帝看着年幼的刘弗陵,总想起自己年少模样,这恰似一种心有灵犀的感觉,一下子对刘弗陵的亲切感就增加了,一旦汉武帝心中喜欢刘弗陵这个孩子,其余的皇子想要改变汉武帝的主意,似乎就已经不太可能了。

汉武帝想进行文治

第三个原因就是汉武帝晚年反思自己,觉得一生过于穷兵黩武,一直以来都在与周边国家打战,比如对匈奴的战争,汉武帝一直以来都没有断过,眼看现在国家比较和平繁荣,也没有那么多战争了,汉武帝心想是时候对国家内部的一些问题进行治理一下,这样才能让国家延续更加长久。

从而他想要找一个文治之帝,刘弗陵年纪尚小,性格思想等等都是可以逐渐培养的,只要汉武帝平时多操心一点,刘弗陵一定可以培养成汉武帝需要的治国之才,而其余的那些皇子性格基本已经定型,想要再去改造他们,基本是不可能的。

结语

汉武帝选择刘弗陵做太子,虽然看起来觉得有点匪夷所思,毕竟当时刘弗陵仅仅只有8岁,可是汉武帝的选择,从后来发生的历史来看,并没有什么错误,刘弗陵在位期间,一切还是做得中规中矩,没有让汉武帝失望。

不过这一切的功劳,与汉武帝那么长时间的培养教育是离不开关系的,要是当初汉武帝不好好重点培养刘弗陵,让他自生自灭,想必最后肯定不会拥有那样的才能。从这个角度来看,实际上也是汉武帝成就了刘弗陵,足以见得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重要啊!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刘弗陵是否为汉武帝亲生的儿子,这其实是个历史谜团。

因为按照史书记载,此子是其生母钩弋夫人怀孕14个月诞下的,而且曾被人质疑过血统。

在汉武帝的一生中,共有6个儿子:

1、戾太子刘据:

母卫子夫。刘据死于巫蛊之祸,他的三子一女也被株连,只剩襁褓中的汉宣帝刘病己。

2、次子齐怀王刘闳:母王夫人。早薨、无子。

3、三子燕剌王刘旦:

母李姬。刘旦由于过早地暴露出对皇位的野心,所以被父亲汉武帝厌恶。

4、四子广陵厉王刘胥:

母李姬。刘胥身强力壮,能够空手搏猛兽。但就是礼法无度,所以也被汉武帝排除在外。

5、五子昌邑哀王刘髆:

母李夫人。刘髆是李广利的外甥,李广利最后的下场使得他也无缘皇位。

6、六子汉昭帝刘弗陵:母钩弋夫人。

由此可见,可供汉武帝选择的余地并不大。

汉武帝糊涂地搞出了巫蛊之祸,枉杀了太子刘据及孙辈,最后的继承人选择范围并不大。

根据《汉书》的记载:

太始三年生昭帝,号钩弋子。妊身十四月乃生,上曰:“闻昔尧十四月而生,今钩弋亦然。”

刘弗陵是钩弋夫人怀胎十四个月生下的儿子,汉武帝认为他是尧舜转世。可惜啊,我们都知道怀孕的常识,这确实是个谎言。

刘弗陵到底是不是汉武帝的亲儿子,现在已经不得而知了。

但是,在汉武帝死后,确实有人打着刘弗陵血统有问题的旗号发动叛乱,想必怀疑这件事的人有很多吧。

【书文小品】回答:汉武帝为什么立非亲生的刘弗陵为太子?

首先,刘弗陵是汉武帝的亲生儿子,刘弗陵的母亲是汉武帝的宠姬钩弋夫人,历史上传说刘弗陵非武帝亲生,大概是讹传。至于汉武帝为什么要立幼子刘弗陵为太子,我想原因有五点:

一、吕氏外戚专权对西汉前期君臣的影响

吕雉吕太后在汉王朝专权长达十五年,吕家人趁机封王封侯,权势熏天,几乎危及到刘家天下。吕后专权对汉朝初期的君臣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此,汉景帝、汉武帝一直小心防范外戚专权。

吕后薨逝,周勃、陈平诛灭了大部分吕家势力。在讨论立嗣问题上,防范新的外戚专政又成为重要问题。

汉文帝就是因为母亲薄姬家族势力单薄被立为皇帝的。周勃、灌婴等大臣对吕氏专权的印象特别深刻,他们连窦太后失散多年的兄弟都防范起来。汉景帝也因太子刘荣母族势力过大而废除刘荣。

所以,西汉皇帝十分忌惮外戚专政的事情。

二、汉武帝对外戚专政的防范有增无减

汉武帝刚刚当上皇帝时,想要大兴儒学,推动立明堂、草巡狩、行封禅等事,但却受到窦太后的牵制和阻挠,因为窦太后信奉黄老之学。

汉武帝想要实行他的政策,只能等窦太后死后才行。

对于一个雄心勃勃的皇帝来讲,雄心被遏制,这是令他最恼火的事情,所以受制于窦太后的这段经历,让刘彻十分讨厌外戚专权。

另外,当初刘彻能成为太子,主要是与馆陶公主的女儿陈阿娇的婚姻关系。在刘彻登基后,馆陶公主常常仗着自己帮助刘彻有功,居功自傲,频繁干政,这让汉武帝刘彻十分生气。

关于陈阿娇皇后被废一事,表面上是因为陈皇后无子,而实际上是因为陈皇后的母亲馆陶公主势力过大,汉武帝想要抑制外戚势力而废后,并不是喜新厌旧的缘故。因为据史书记载,陈皇后被废后,还花费巨资求医药,希望能怀上孩子。

虽然皇后名号没了,但是陈阿娇享受的富贵荣华一点都没有改变,而且还有机会亲近汉武帝。所以被废不过是抑制皇后一族的办法而已。

可见,吕后、窦太后专政的历史对汉武帝来说是影响很大的。

三、成也卫氏,败也卫氏

卫子夫原来只是一名侍女,后来受到汉武帝的宠幸,成为一国之母,卫家也因此飞黄腾达,成为当朝显贵。

卫青反击匈奴,战功赫赫,被封为大将军,卫君孺是丞相公孙贺的妻子,卫少儿与陈平

的曾孙陈掌通、霍去病一起被封为骠骑将军。公孙贺既是卫青的姐夫,也跟随卫青北击匈奴,有功封侯。

“先是,卫长君死,乃以青为将军,击匈奴有功,封长平侯。青三子在襁褓中,皆为列侯。及皇后姊子霍去病亦以军功为冠军侯,至大司骠骑将军。青为大司马大将军。卫氏支属侯者五人。青还,尚平阳主。”

卫氏一族的权势,几乎是炙手可热。如此强大的外戚在汉武帝看来,就是眼中钉,心头刺,他一定会想办法遏制卫氏的发展。

卫青是霍去病的舅舅,在反击匈奴时,汉武帝先对卫青大加赏赐,元朔五年春,在反击匈奴战役后,汉武帝封卫青为大将军,加封六千户,卫青的三个儿子也因此封侯。

后来霍去病出现,汉武帝看中霍去病,对卫青变冷淡下来。

最显而易见的是元狩四年,卫青、霍去病各带五万骑兵出击匈奴,汉武帝用五千八百户益封赏骠骑将军霍去病,霍去病手下的官吏也多得封赏,但是卫青却没有得到封赏,手下的兵也没有赏赐。

汉武帝会对卫青冷淡,一方面是汉武帝对卫子夫的宠爱转到了王夫人身上,一方面是他开始忌惮卫氏一族,心中渐渐对他们防范起来。

让卫士集团彻底覆灭的是“巫蛊事件。”

公孙父子的巫蛊之事由京师大侠朱安世告发,朱安世在狱中上书汉武帝,告发公孙敬和阳石公主私通,公孙敬让人在人偶上写下恶毒的话咒骂皇帝,埋在上甘泉的路上。

皇帝立即派人查证,证据确凿,公孙父子被抓,最后死在狱中,全家被炒。后来这件事又被江充利用,诬陷卫皇后、公主、太子等,卫氏一族身败名裂。

也许巫蛊之事只是汉武帝诛灭卫皇后一族的借口,真正的原因是卫氏家族势力强盛,引发汉武帝的防范和猜疑,双方矛盾激化。

汉武帝忌惮卫青的地位,不会直接夺走卫青的兵权,相反他表面上会安慰卫家、稳定卫家。但是,在汉武帝心里,他没有真正信任卫家,而处于惊弓之鸟状态下的卫家,当然不会相信汉武帝给他们的安慰。

两方互相猜疑,使矛盾深入发展,朝中居心不良的大臣趁虚而入,产生了争夺储君之位的想法,这才是巫蛊之祸的深层原因。

总之,卫氏家族势力的壮大,让汉武帝担心去世后,卫家可能出现吕后专权的局面,那么汉朝的万世基业便会毁于一旦。

四、废太子刘据

汉武帝16岁登基,但有儿子时已经29岁了,对于古人来说,这个年龄得子确实有点晚,所以汉武帝对长子刘据是非常喜爱的。

他先举行了祭祀大典,让大文学家枚乘和东方朔为长子作祝,不久又封卫子夫为皇后,大赦天下。刘据7岁时,被封为太子,20岁入主东宫,汉武帝对他的培养源源不断,竭心尽力。

可以说,在汉武帝心中,刘据就是皇太子的最佳人选,理想的接班人。

但是,汉武帝后来发现,太子刘据秉性懦弱,礼让恭谦,性格与自己相差太远,他既没有自己的雄才大略,也没有自己的野心勃勃,更没有框定天下、征服四方的能力,无论是政务、军事还是谋略,太子刘据都差太远了。渐渐地,他对刘据产生了不满之情。

五、偏爱幼子刘弗陵

随着卫家失势,卫皇后年老色衰,卫太子的优势渐渐消失。这时幼子刘弗陵出生了,太子的地位变得微妙起来。

刘弗陵的生母钩弋夫人此时正得宠,再加上刘弗陵是怀胎十四月才生的,这让汉武帝联想到十四个月才出生的明君尧,所以汉武帝认为刘弗陵将来必定是尧舜之才。

刘弗陵7岁时,身材魁梧高大,聪颖过人,汉武帝常常当众夸奖他,说他像自己。像不像自己是汉武帝挑选继承人的重要标准,至此,汉武帝的立嗣倾向是非常明显的啦。

虽然武帝喜欢幼子,但太子刘据并没有大过错,所以,不能轻易废除。而此时如果立刘弗陵为太子,子幼母壮,那么吕后专权的历史又会重演,充分考虑之下,汉武帝是不会在此时立刘弗陵为太子的。

然而,汉武帝喜爱幼子的表现,给了朝中大臣不良的信号,他们开始陷害太子,使太子和武帝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最终爆发了“巫蛊之祸”,太子集团彻底覆灭。

六、处死钩弋夫人,托孤易嗣

太子死后,汉武帝虽然后悔过,但并没有改变他易嗣的决心。为了让刘弗陵顺利登上皇位,以后没有外戚专政的隐患,汉武帝狠心处死了自己的爱姬钩弋夫人。

后元二年,汉武帝在甘泉宫召见诸王,让刘弗陵带着诸王祭拜钩弋夫人的墓,意在让诸王拥护刘弗陵。

接着,汉武帝精心挑选了霍光、田千秋、上官桀、金日磾、桑弘羊五位大臣作为辅政大臣,辅佐刘弗陵。

在立刘弗陵为太子后的第二天,汉武帝在五柞宫中安然去世。

总的来说,汉武帝立刘弗陵为太子,一方面是刘弗陵自身优势明显,深得汉武帝喜爱,一方面是历史上外戚专权乱政让他十分忌惮,而刘弗陵刚好没有强大的母族作为支撑。历史上成王败寇,有时真的不是一锤定音,而是有很多不可控因素存在的。

谢谢阅读,喜欢的话点赞并关注,我们一起讨论历史上那些成王败寇的事!

汉武帝有六个儿子,他在临终前却选择了年仅八岁的小儿子刘弗陵为继承人。

当消息传到另外三个尚在人世的儿子那里时,皇三子刘旦声称“刘弗陵并不是汉武帝亲生儿子”,他“疑非刘氏”,是大臣霍光等人谋朝篡位操纵朝政的结果。

《汉书·武五子传》:旦曰:“前高后时,伪立子弘为皇帝,诸侯交手事之八年。吕太后崩,大臣诛诸吕,迎立文帝,天下乃知非孝惠子也。我亲武帝长子,反不得立,上书请立庙,又不听。立者疑非刘氏。”

刘旦的话,成了左将军上官桀父子与霍光争权失利后举兵谋反的“理由”。

不过,由于上官桀准备不充分,谋反的事情提前暴露,一干人等也先后被问罪。刘旦死后,他所说的汉昭帝刘弗陵非汉武帝亲生儿子的说法却并未就此消失,反而成了坊间杂谈。

在这场闹剧背后,刘旦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点:为何汉武帝不立三位年长的儿子为帝,反倒选择了八岁的小儿子?

换言之,刘弗陵和皇三子刘旦、皇四子刘胥、皇五子刘髆相比,有何突出的地方,值得汉武帝欣赏?

一、刘弗陵年龄虽小,却出生显异象,年少聪颖讨汉武帝喜

刘弗陵是赵婕妤的孩子,他出生的时候如尧帝一般,母亲怀胎十四月才出生,汉武帝很高兴,“命其所生门曰尧母门”:“闻昔尧十四月而生,今钩弋亦然。”

刘弗陵出生的时候,汉武帝已经61岁,他这算是老年得子,心里对于这个小儿子喜爱得紧。

在此期间,又恰好发生了巫蛊之祸,太子刘据牵扯进此事,最后兵败自杀,因为这件事汉武帝的心中对于其他几位儿子也颇有些意见,始终未立几位年长的孩子为太子。

汉武帝将对儿子的爱放到了还是孩童的刘弗陵身上,等他长到五岁的时候,外表强壮高大,又聪明机灵,汉武帝竟然公开说:真像我年轻的时候啊!

言语之间,是汉武帝毫不掩饰的喜爱之情,汉武帝“又感其生与众异”,心中竟然存了立刘弗陵为太子的想法。

二、竞争对手不争气,兄弟一衬托满是优点

如果说,一开始汉武帝只是想想的话,刘弗陵不争气的兄长,就彻底让汉武帝下定了决心。

皇三子刘旦,这位也是奇葩,他眼见父亲病重,国家又发生了地震,他找手下对汉武帝说:请求守卫长安,以防不测。

汉武帝瞧着他想趁自己病危,没立太子的空档,竟然生了“自荐太子”的想法,那真是勃然大怒:“生子当置之齐鲁礼义之乡,乃置之燕赵,果有争心,不让之端见矣。”

《资治通鉴》:上怒,斩其使于北阙;又坐藏匿亡命,削良乡、安次、文安三县。

皇四子刘胥,“好倡乐逸游,力扛鼎,空手搏熊彘猛兽”,他沉迷享乐,心中不遵守法度,汉武帝对他失望到,提起选继承人一事都不会考虑他的程度。

这也让皇四子刘胥心存不满,汉昭帝刘弗陵继位时,他还找巫女诅咒过汉昭帝,显然这样的人是那种从外在行为就能看出不靠谱的类型。

曾经深受汉武帝宠爱的皇五子刘髆,也在这争夺太子的关键时刻出了问题,他的舅舅贰师将军与与宰相刘屈氂私下商量,打算谋立刘髆为帝,此事被汉武帝知晓后,当即下令诛杀相干人等。

汉昭帝刘弗陵,便这样在三位兄长的争夺中,成为了最后的胜利者……

只是当汉昭帝即位后,刘旦心中却并不认可,以至于后面还谋划了两次造反行动。

文/脑洞趣味历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你真有才哎!谁告诉刘弗陵不是汉武帝的亲生儿子。

为什么要立刘弗陵为太子?因为他没有第二选择,不得不立。

一、太子因巫蛊之祸惨遭毒手,英年早逝

太子刘据属于卫子夫卫皇后亲生,卫青是他的舅父,霍去病也是他的外戚,但是这两位最为强大的大将军冠军侯都在巫蛊之祸前,去世了。属于刘据的外戚势力没有了。

汉武帝在晚年时期,玩起来真的很嗨,求仙拜佛,炼仙丹,一切都不见不朝旧人,只留下了丞相刘屈氂,江充等人物把持朝政,最后因巫蛊事件,厉太子刘据违规调动军队进行火拼,但失败了,造成卫皇后上吊自杀以证,厉太子刘据带着他的兄弟逃亡于他的奶妈过程中被捕,最后自杀身亡。厉太子刘据最先出局,大汉王朝没储君了。

二、丞相与大将军合伙搞个骗局,想不到李夫人的昌邑王刘髆提前出局,最后双杀结局

晚年时期,丞相刘屈氂与贰师将军李广利文武一把手凑一起,搞个骗局,就是看到汉武帝年老了, 太子刘据也死了,应该要早立自己的妹妹李夫人的儿子昌邑王刘髆为太子,这样就可以架空,甚至可以逼宫退位的骗局。不过最终巫蛊之祸曝光,丞相刘屈氂被屠三族,贰师将军李广利兵败逃亡匈奴,不过最终被汉武帝的姐姐,当时已经是匈奴的阏氏所杀。昌邑王刘髆出局,在找第三位。

三、自己生的两个败家子,成色不足,败事有余,不堪大用

蠢货燕王刘旦认为大哥死了,太子之位该到我了吧,既然安排狗腿子去长安城造谣宣传理论,最后狗腿子被汉武帝杖杀,刘旦被削了几个县食邑,被汉武帝派人申斥,更加萎靡不振。刘旦出局。

富二代广陵王刘胥,在认为自己都没有机会坐上皇位了,直接在自己的封国享乐,纸醉金迷,醉生梦死的状态。这样的皇子当帝国的继承人,也是一个坏事,说不定汉朝早亡百年。

燕王刘旦与广陵王刘胥出局。

四、老来得子,钩弋夫人生了个刘弗陵,搞个周公辅成王的仪式

老年的汉武帝还想去功绩祠的村里看看,最后在半路上听说,村里有个年方十八的姑娘手指从出生到现在,都没有办法打开过。最后汉武帝听着上心了,就去瞧瞧,自己一掰开了,手心呈现“钩弋”图案,被带回宫,封为钩弋夫人。

这简直是最高明的炒作手法。晚年汉武帝身体换行,钩弋夫人怀了14个月,终于生下了刘弗陵。注意,这刘弗陵是钩弋夫人所生,还是汉武帝的种。那时候还没有所谓“賍唐”的时期,故肯定认为是汉武帝亲生。

在刘弗陵五六岁的时候,汉武帝开始谋划刘弗陵太子之位了,最后请来了霍光,金日磾,桑弘羊、上官桀四位辅政大臣,搞了个“周公辅成王”仪式。正式确立刘弗陵为太子。

但汉武帝一生,前半生一直被皇祖母窦太后、母亲王太后两位女人给吓着了,女人擅权的危害一直是汉武帝一生所防范。也为了防止子幼母壮,祸乱朝政的吕太后的事情在发生。

就临死之前,把钩弋夫人处死给自己陪葬去了。最后刘弗陵八岁登基称帝,在位十三年,二十一岁驾崩,在位十三年,史称汉昭帝。

为什么会有刘弗陵并不是汉武帝亲儿子的说法呢?这个说法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这个其实是来自于汉武帝另外一个儿子刘旦的说法。

为什么刘旦要这样说呢?

原因很简单,刘旦想要争这个帝位。刘旦是燕王,是汉武帝的第三子,但是当时的卫子夫的儿子,也就是戾太子刘据已经自尽,而汉武帝的次子早年就夭折了,所以刘旦是汉武帝临死前的长子。

按道理说,应该是由长子来继承,可是刘旦这个就是太过聪明,当戾太子死的时候,刘旦做为燕王自请入长安城,要保卫皇宫,可是刘旦这个小心思,汉武帝哪里不知道,反而削了刘旦的封地。

刘弗陵做为幼子,当上皇帝,刘旦内心不满,那要找什么理由呢?那显然得说刘弗陵得位不正,那如何得位不正呢?刘弗陵不是汉武帝亲生的。我们来看看刘旦是怎么说的。

他说,吕后的时候,就立汉盈帝之子刘弘为皇帝,当了八年,而到吕后死后,列侯与大臣还有诸侯们平吕的时候,迎汉文帝刘恒为帝,这个时候说,刘弘其实不是汉盈帝之子。

我呢,是汉武帝的长子,反而不得立。然后他与宗室刘泽发布消息说,刘弗陵并不是汉武帝亲儿子,而是众大臣所立的,天下应该共同讨伐他。

刘旦的说法有没有问题呢?

当然有问题,汉惠帝之子,其实不仅刘弘,还有另外几个,都被说不是汉惠帝的儿子,在迎汉文帝的时候,也一起被杀了,原因也简单,他们都是吕后的亲孙子,像朱虚侯刘章之妻,因为是吕氏,也同样被杀,而且汉文帝来了,汉惠帝的后代就不能存在了。

而刘旦显然是为了抹黑刘弗陵的,所以他这个说法并不可信。

但是在年纪上面,刘弗陵与汉武帝,确实差得比较大,刘弗陵出生的时候,汉武帝已经六十二岁了,但是汉武帝也说过,刘弗陵像他。

但我觉得,汉武帝总不会选一个不是他亲生儿子来继承皇位吧。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是何等的霸气,时至今日仍历历在目,他给了一个民族挺立千秋的自信,这个人就是汉武帝,他破匈奴,平西域,文治武功达到顶峰,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振长策而御宇内,成王霸之伟业,成就千古一帝,光耀历史长河。可是就是这样一位千古一帝似乎在自己的继承人身份上犯了一个低级错误,那就是立非亲生而且年龄最小的刘弗陵为太子,那么非亲生年纪又最小的刘弗陵为何会被立为太子呢?

起初,汉武帝立长子刘据为太子,但是巫蛊之乱后,太子被人诬陷,由于不能辩明,刘据只好起兵造反,失败后自杀,从此汉武帝便一直没有立太子。汉武帝的二儿子刘闳早逝,三子刘旦见父亲迟迟不立太子,于是自作聪明来了个毛遂自荐,派使者去告诉刘彻自己可以胜任太子。

刘彻一听,立马杀了使者,并削了刘旦三个县。四子刘胥,无大志,贪图享乐,直接pass。五子刘髆是李夫人所生,是李广利的外甥,本来有希望成为太子,但李广利后来投靠了匈奴,刘髆皇储之位也不了了之,最后郁郁而终。最后就只剩下年幼的刘弗陵,刘弗陵天生聪明伶俐,深得刘彻喜欢,于是最后就把皇位传给了年仅八岁的刘弗陵。

汉武托孤其他应用

组词

汉组词武组词托组词孤组词

笔顺笔画

汉笔顺笔画武笔顺笔画托笔顺笔画孤笔顺笔画

近义词

汉近义词武近义词托近义词孤近义词

反义词

汉反义词武反义词托反义词孤反义词

汉武托孤成语接龙

正接

孤傲不群孤标傲世孤标独步孤雏腐鼠孤雌寡鹤孤俦寡匹孤臣孽子孤犊触乳孤独鳏寡孤恩负德孤恩负义孤儿寡母孤芳自赏孤孤单单孤寡鳏独孤孤零零孤高自许孤鸿寡鹄孤魂野鬼孤军薄旅孤军独战孤军奋战孤家寡人孤军深入孤军作战孤苦仃俜孤苦伶仃孤苦零丁孤履危行孤立无援孤立无助孤陋寡闻孤立寡与孤鸾寡鹄孤鸾照镜孤男寡女孤衾独枕孤秦陋宋孤儿寡妇孤身只影孤豚腐鼠孤文断句孤形单影孤形吊影孤悬浮寄孤文只义孤行己见孤行己意孤悬客寄孤行一意孤学坠绪孤形只影孤阴不长,独阳不生孤雁出群孤云野鹤孤阴则不生,独阳则不长孤舟独桨孤子寡妇孤掌难鸣孤注一掷

反接

不到长城非好汉彪形大汉拔赵易汉痴心妇人负心汉痴心女子负心汉好汉惜好汉江淮河汉绿林好汉邈若河汉门外汉披霄决汉气冲霄汉气凌霄汉墙外汉气逾霄汉身在曹营心在汉惺惺惜惺惺,好汉惜好汉一文钱逼死英雄汉一文钱难倒英雄汉英雄好汉

参考资料:成语接龙查询汉武托孤成语接龙

成语词典最新查询成语

爱不忍释百战百胜尘埃落定长娇美人大酒大肉雕楹碧槛凤狂龙躁风树悲拂袖而去后会有期借客报仇击排冒没积思广益匡正纲纪滥官污吏柳陌花丛冷眼旁观逆风恶浪擎天驾海弱不禁风恃才矜己水满金山撕心裂肺外简内明刎颈之交唯心主义因风吹火油然而生仰首伸眉株连蔓引责人以详,待己以廉朝生夕死

成语词典大全 网址链接:https://chengyu.122cha.com/hanwutuogu12698.html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