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高下的意思解释及典故(故事)

关键字:
成语接龙

不知高下的意思不知高下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不知高下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不知高下
拼音: bù zhī gāo xià
频率: 一般
年代: 古代
词性: 贬义词
结构: 动宾式
解释: 知:知道,晓得。指说话或做事不知轻重。

语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说话做事。
典故出处: 明·康海《中山狼》第三折:“先生,谢得您救俺也,只俺有句不知高下的话儿敢说么?"
成语示例:清·荻岸山人《平山冷燕》第16回:“实出孤陋,每有所作,往往~。"
英文翻译: 

不知高下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一较高下是成语吗?

不是 高下在心 高下:比喻伸和屈。

原意是做事要斟酌情况,采取适当办法。

后形容能胸有成竹地处理事情。

不知高下 指说话做事不知轻重。

错落高下 犹言长短高低。

高下其手 犹言上下其手。

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

高下任心 形容能胸有成竹地处理事情。

同“高下在心”。

高下在口 犹言信口雌黄。

高下在手 犹言上下其手。

同“高下其手”。

贵贱高下 指人的社会地位高低不同。

与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意思相同的名言?

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王充

凡学问之法,不为[畏]无才,难于距师。——王充

圣人之言,不能尽解,说道陈义,.不能辄行。不能辄行,宜问以发之。不能尽解,宜难以极之。——王充

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故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王充

夫学者所以反情治性,尽材成德也。——王充

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的意思?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史记·刺客列传》翻译: 荆轲曾经游历经过榆次,和盖聂讨论剑术。

盖聂发了脾气,眼睛瞪着他,荆轲便走开了。有人提议再把荆轲叫回来,盖聂说:“刚才我跟他讨论剑术,有不同的意见,我眼睛瞪了他;去看看也好,不过在这种情形下他是该走了,不敢再停留的。

”派人到荆轲住的居停主人那里看看,荆轲果然已经乘车离开榆次了。使者回来报告,盖聂说:“他当然要走

的,——我刚才用眼睛吓了他。 ”故事情节:尚在 燕国的荆轲听武林中人说:“榆次县聂村(今山西境内),有一神剑大师,叫盖聂,剑术十分了的。

” 年轻气盛的荆轲,怀着极大的好奇心与挑战的心态,千里迢迢,慕名来到榆次县聂村,欲与盖聂一比高下。 而盖聂并不喜介入武林中的恩怨,只是出于礼节,把荆轲请到上房。 荆轲乃一性急之人。

茶还未沾唇边,便振四壁地讲起剑道来。又把他的剑,捧到盖聂面前夸耀。“此剑天下真宝剑也。”说完,便迫不急待地邀盖聂院中一比高下。 看着气势嚣张的荆轲,盖聂始终未还他一句。只是用白眼斜视着他。

荆轲实感尴尬,并觉浑身刺痛心中一颤,抬眼细觑,盖聂满身傲气,荆轲从那眼神中看出,盖聂决不是一般的剑客。 荆轲未动一剑,便败下阵来,很知趣地收起剑,双手一揖,低头而去。 荆轲走后,盖聂对他的几个徒弟说:“这个荆轲,不知天高地厚,他所论的剑术,只是一般的见识,不堪入耳。

别说比武,我只用眼瞪他,他就走了,还算知趣。他真感羞愧的话,不敢再停留于榆次了。” 果然盖聂的徒弟去荆轲住过的地方打听,荆轲当日就走了,而且离开了榆次。 盖聂的徒弟报给盖聂,盖聂十分惋惜地叹道:“荆轲这个人,性情直率倒可取,但惜他心高气傲不谦虚。

我想用眼瞪他,是想让他规矩些,要他拜我为师,苦练剑术以可成名。可是他自尊心太强。就他那点剑术,一般的事还可以。安邦救国的大事,志大而才疏,是他致命的弱点。”徒弟们点头称是。

人所可能有低境界谁说的?

人类是否就是地球上的本源生物,我们无法断定。

因为同样是生物,只有人类进化到了高等思维,创造出了新的物质财富。别的生物最多也就是简单地借助自然界的物品,但从未创造过。你看所有的生物热了只能钻进水里,冷了只能躲进洞里冬眠,它们都没有创造出衣服和空调这样可以御寒降温的东西。而人类在创造力方面跟这些生物相比,完全就不是一个级别,所以人到底是不是地球本源的生物,可能还是一个谜。

除了创造力之外,人类在精神世界上也与其他生物不同,其他生物是大自然赋予的美,而人类自己创造了美,体现在建筑、绘画、文学、雕塑等艺术作品上,这一切都是人类精神世界的反映。

那么,人的精神世界到底是怎样的呢?

有人对人精神世界划分了四个层次,从低到高分别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道德境界。

简单解释一下这四种境界,它代表了人性本质的东西。

自然境界:让自己一个人好过。

功利境界:让一部分人好过。

道德境界:让所有人都好过。

天地境界:让天地万物都好过。

什么是自然境界,说得直白一点就是人的生物属性,自然赋予的本能的东西,而这本能却是自私,就像那句话里说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种人图财害命,损害他人利益,毫无人性可言,只让自己一个人好过。这种人就是自然境界的人,在狱中这样的人比比皆是。

另外三种境界又该如何理解呢?我们可以用中国古代的四大家来解释。

功利境界就是我付出就要有回报,别人伤害了我,我就要伤害别人,一切都要用利益来衡量,很像商品交易的感觉,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韩非和儒家孔子所代表的就是这种境界。或许有人觉得韩非代表的这个境界可以理解,但是孔子代表的不应该是道德的境界吗?实际上孔子推行的儒家学说,依然只是让一部分人好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纲四德,其实都只是对一部分人有利,而不是对所有人有利。

道德境界的代表则是墨家的墨翟,墨家所宣扬的兼爱非攻思想就是让所有人都好过,没有欺凌压迫,没有杀戮侵害,人人平等,有尊严地生活,这就是道德境界。

那么天地境界是怎样的呢?

老子的思想就是天地境界,遗憾的是,老子的思想一度被课本视为消极,岂不知这是真正的大彻大悟。

老子认为:

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 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老子的理论跟今天宇宙的形成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老子所认为的天地万物自然而然,不就是现在宇宙之中已经形成的万有引力吗?

天地之行有它自己的规律,不要轻易去违背自然规律,而应该遵循。你看今天人类发展以牺牲大自然为代价,最终遭到大自然的疯狂报复。

不树立标杆,就没有利益驱使,就不会扭曲人性。你看今天很多人所追求的功名背后,其实都是丑恶的嘴脸。

我们所生活的时代决定我们几乎处于同一个境界,很难超不出这个境界,因为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只是为了让我们自己或自己身边的人好过,而无法做到让所有人都好过。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实有目的性和和功利性,无论谁都很难超越这个境界,因为不平等性让人无法摆脱这个境界,这个境界就是功利境界。

大多数人都是碌碌无为的小人物,都是一群功利的人,别以为自己是道德高尚者,你所自以为是的道德与我所说的道德可能根本就是两回事,两者不是同一个层次。

安心做好自己功利的事情就好,尽管都是功利的人,但也有高下和卑劣之分。

每个人的人生不同,境界也不一样,当你不再抱怨这个世界时,这个世界也不再激怒你。

人生不在于你有一手好牌,而在于手里的一把烂牌,也能被你打得很好。

《将相和》是由哪三个小故事组成的?

《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

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壁归赵;又培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会,使赵王免受暗算。为奖励蔺相如的汗马之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丞相。老将廉颇居功自傲,对此不服,而屡次故意挑衅,蔺相如以国家大事为重,始终忍让。后廉颇终于醒悟,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将相和好,共同辅国,国家无恙 。

该故事也被编为同名京剧和影视剧等,广为流传。

《将相和》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

《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好”(或“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

原文: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

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馀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盆缻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

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缻。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译文:

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担任赵国的大将,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任命为上卿。于是廉颇以他的勇猛善战而闻名于诸侯各国。蔺相如是赵国人,做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请求换取和氏璧。赵王跟大将军廉颇及许多大臣商量: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受欺骗;想不给吧,又担心秦兵打过来。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

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赵王问:“您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有罪过,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国去。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拦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您)?

我告诉他,我曾跟随大王与燕王在边境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交个朋友’,凭这个知道他,所以打算去他那里。蔺相如对我说:‘如今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

现在您竟从赵国逃奔到燕国,燕王害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一定不敢收留您,反而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的。您不如袒胸露臂,趴在斧质上请罪,就能侥幸得到赵王赦免’。我听从了他的意见,幸而大王赦免了我。我私下认为蔺相如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是可以出使的。”

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问他:“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换我的璧,可不可以给他?”蔺相如说:“秦国强大,赵国弱小,不能不答应他的要求。”赵王说:“拿走我的璧,不给我城,怎么办?”蔺相如说:“秦王用城换璧而赵国不答应,理亏的是赵国;赵国给秦璧而它不给赵国城,理亏的是秦国。

比较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让它负理亏的责任。”赵王问:“可以派谁去呢?”蔺相如回答说:“大王果真找不到人,我愿意捧着和氏璧出使秦国。城给了赵国,就把璧留在秦国;城池不给赵国,我保证完整无缺地把和氏璧带回赵国。”

赵王就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向西进入秦国。秦王坐在章台宫接见蔺相如。蔺相如捧着和氏璧呈献给秦王。秦王非常高兴,把和氏璧传给妃嫔及侍从人员看,群臣都欢呼“万岁”。蔺相如看出秦王没有把城酬报给赵国的意思,就上前说:“璧上有点毛病,请让我指给大王看。”

秦王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蔺相如于是捧着璧退了几步站住,背靠着柱子,怒发竖立,像要把帽子顶起来。他对秦王说:“大王想要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召集所有大臣商议,都说:‘秦国贪婪,依仗它强大,想用空话来求和氏璧,补偿给赵国的城恐怕得不到。’

打算不给秦国和氏璧。但是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而且因为一块璧的缘故惹得强大的秦国不高兴,不应该。于是赵王斋戒了五天,派我捧着和氏璧,在朝堂上行过叩拜礼,亲自拜送了国书。这是为什么?为的是尊重大国的威望而表示敬意。

现在我来到秦国,大王却在一般的宫殿里接见我,礼节显得十分傲慢;得到璧后又将它传给妃嫔们看,以此来戏弄我。我看大王无意补偿给赵国十五座城,所以又把它取回来。大王一定要逼迫我,我的头现在就与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

蔺相如拿着那和氏璧,斜视着柱子,就要撞击在柱子上。秦王怕他撞碎和氏璧,就婉言道歉,坚决请求他不要把和氏璧撞碎,并召唤负责的官吏察看地图,指点着说要把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划归赵国。

蔺相如估计秦王只不过以欺诈的手段假装把城划给赵国,实际不能得到,就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贝,赵王敬畏大王,不敢不献出来。赵王送璧的时候,斋戒了五天。现在大王也应斋戒五天,在朝堂上安设“九宾”的礼节,我才敢献上和氏璧。”

秦王估计这种情况,终究不能强夺,就答应斋戒五天,把蔺相如安置在广成宾馆里。蔺相如估计秦王虽然答应斋戒,也必定违背信约,不把城补偿给赵国,就打发他的随从穿着粗布衣服,怀揣那块璧,从小道逃走,把它送回赵国。

秦王斋戒五天后,就在朝堂上设了“九宾”的礼仪,延请赵国使者蔺相如。蔺相如来到,对秦王说:“秦国自从秦穆公以来的二十多个国君,不曾有一个是坚守信约的。我实在怕受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拿着璧回去,已经从小路到达赵国了。

再说秦国强大而赵国弱小,大王派一个小小的使臣到赵国,赵国会立刻捧着璧送来。现在凭借秦国的强大,先割十五座城给赵国,赵国怎么敢留着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骗大王的罪过应该处死,我请求受汤镬之刑。希望大王和大臣们仔细商议这件事。”

秦王和大臣们面面相觑,发出无可奈何的苦笑声。侍从中有的要拉蔺相如离开朝堂加以处治。秦王就说:“现在杀了蔺相如,终究不能得到和氏璧,反而断绝了秦、赵的友好关系。不如趁此好好招待他,让他回赵国去。难道赵王会因为一块璧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吗?”

终于在朝廷上接见蔺相如,完成接见的礼节,送他回赵国去了。蔺相如回国以后,赵王认为他是个贤能的大夫,出使到诸侯国家能不受辱,就任命他做上大夫。此后秦国没有给赵国城池,赵国也到底没有把和氏璧给秦国。后来,秦军攻打赵国,攻下石城。

第二年秦军又攻打赵国,杀了赵国两万人。秦王派使臣告诉赵王,打算与赵王和好,在西河外渑池相会。赵王害怕秦国,想不去。廉颇、蔺相如商量说:“大王不去,显得赵国既软弱又怯懦。”赵王于是动身赴会,蔺相如随行。

廉颇送到边境,跟赵王辞别时说:“大王这次出行,估计一路行程和会见的礼节完毕,直到回国,不会超过三十天。如果大王三十天没有回来,就请允许我立太子为王,以便断绝秦国要挟赵国的念头。”赵王同意廉颇的建议,就和秦王在渑池会见。

秦王喝酒喝得高兴时说:“我私下听说赵王喜好音乐,请赵王弹弹瑟吧!”赵王就弹起瑟来。秦国的史官走上前来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会盟饮酒,命令赵王弹瑟。”蔺相如走向前去说:“

赵王私下听说秦王善于演奏秦地的乐曲,请允许我献盆缶给秦王,(请秦王敲一敲),借此互相娱乐吧!”秦王发怒,不肯敲缶。在这时蔺相如走上前去献上一个瓦缶,趁势跪下请求秦王敲击。秦王不肯敲击瓦缶。

蔺相如说:“(如大王不肯敲缶),在五步距离内,我能够把自己颈项里的血溅在大王身上!”秦王身边的侍从要用刀杀蔺相如,蔺相如瞪着眼睛呵斥他们,他们都被吓退了。于是秦王很不高兴,为赵王敲了一下瓦缶。

蔺相如回头召唤赵国史官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国的众大臣说:“请赵王用赵国的十五座城为秦王祝寿。”蔺相如也说:“请把秦国的都城咸阳送给赵王祝寿。”直到酒宴结束,秦王始终未能占赵国的上风。赵国又大量陈兵边境以防备秦国入侵,秦军也不敢轻举妄动。

渑池会结束后,回到赵国,因为蔺相如功劳大,赵王任命他做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说:“我做赵国的大将,有攻城野战的大功劳,而蔺相如只不过凭着几句言辞立了些功劳,他的职位却在我之上。再说蔺相如本来是卑贱的人,我感到羞耻,不甘心位居他之下!”扬言说:“我碰见蔺相如,一定要侮辱他。”

蔺相如听到这些话后,不肯和他会面,每逢上朝时常常托辞有病,不愿跟廉颇争位次的高下。过了些时候,蔺相如出门,远远看见廉颇,就掉转车子避开他。

在这种情况下,门客一齐规劝他说:“我们离开父母兄弟而来侍奉您,不过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现在您与廉颇职位相同,廉将军散布一些恶言恶语,您却怕他,躲着他,怕得太过分了。平庸的人对这种情况尚且感到羞耻,更何况是将相呢!我们实在没有才能,请允许我们告辞离开吧!”

蔺相如坚决挽留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门客回答说:“(廉将军)不如秦王厉害。”蔺相如说:“凭秦王那样的威风,我蔺相如敢在秦的朝廷上呵斥他,侮辱他的臣子们。

相如虽然才能低下,难道偏偏害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侵犯赵国,只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存在啊!现在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不能都活下来。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啊!”

廉颇听到这话,解衣赤背,背着荆条,通过门客引导到蔺相如家门请罪,说:“我这个粗陋卑贱的人,不知道将军宽容我到这样的地步啊!”两人终于和好,成为誓同生死的朋友。

不知高下其他应用

组词

不组词知组词高组词下组词

笔顺笔画

不笔顺笔画知笔顺笔画高笔顺笔画下笔顺笔画

近义词

不近义词知近义词高近义词下近义词

反义词

不反义词知反义词高反义词下反义词

不知高下成语接龙

正接

下不了台下不来台下笔千言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下笔如神下笔如有神下不为例下笔成篇下笔成文下笔成章下笔便就下笔有神下坂走丸下车泣罪下车伊始下车之始下车作威下井投石下落不明下里巴人下里巴音下陵上替下临无地下临无际下马冯妇下马看花下马威下乔迁谷下乔入幽下情上达下马作威下气怡色下气怡声下塞上聋下榻留宾下帷攻读下学上达下愚不移下眼相看下逐客令

反接

进可替不献可替不

参考资料:成语接龙查询不知高下成语接龙

成语词典最新查询成语

剥床及肤百代过客拔地倚天帮狗吃食比肩继踵宾客如云补漏订讹冰清水冷不疼不痒不越雷池不知所云重重叠叠冲冠怒发出乎预料簇锦团花吹糠见米策驽砺钝长年累月乘时乘势春色满园草率将事阐幽抉微超以象外诚至金开得道多助笃而论之东翻西倒大节不夺东挪西借得失相半断无此理丹楹刻桷东游西逛二缶钟惑丰城剑气冯驩弹铗返视内照法外施恩归全返真光阴荏苒,日月如流贵壮贱弱祸不旋踵狐藉虎威洪乔捎书毁瓦画墁虎卧龙跳话言话语虎掷龙拿惊惶万状惊恐失色见哭兴悲抉目东门鸡鸣狗吠金瓯无缺金瓶落井矫情干誉计无由出口耳之学狂花病叶口快心直慷慨激昂坑蒙拐骗揆情审势柳户花门流落天涯龙蟠凤翥龙神马壮蛮不讲理满腔悲愤你唱我和弄巧反拙逆子贰臣弃本求末曲突移薪弃之可惜如坐云雾事败垂成生财之道舍短取长室迩人遐赏罚分明深耕易耨十浆五馈拭面容言随随便便四体百骸世态炎凉事往日迁使贤任能舍正从邪身在曹营心在汉十转九空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蜕故孳新谈情说爱通时达变贪赃坏法无坚不摧问心无愧瑕不掩玉絮果兰因衔恨蒙枉显赫一时献可替不夏炉冬扇心手相应星行电征悉心戮力孝子慈孙养儿防老应付裕如与虎谋皮一门同气有女怀春一切众生遗俗绝尘有条有理鱼跃龙门遗簪堕屦指不胜偻栉比鳞次招权纳贿终日终夜招贤礼士珍馐美馔造谣生事置之不问足智多谋

成语词典大全 网址链接:https://chengyu.122cha.com/buzhigaoxia2653.html

展开全部内容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