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豕渡河的意思三豕渡河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三豕渡河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三豕渡河
- 拼音: sān shǐ dù hé
- 频率: 生僻
- 年代: 古代
- 词性: 贬义词
- 结构: 主谓式
- 解释: 比喻文字传写或刊印讹误。
- 语法: 作宾语、定语;指文字刊印讹误。
- 典故出处: 汉·蔡邕《月令问答》:“书有转误,三豕渡河之类也。"
- 成语示例: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练字》:“晋之史记,~,文变之谬也。"
- 英文翻译: printer‘s error
三豕渡河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三豕过河的道理?
《三豕过河》的道理: 1、读书识字要认真细致,对于形似字更要留心辨别,切不可粗枝大叶,囫囵吞枣,否则十之八九会犯“三豕涉河”的错误。 2、若子夏不熟悉编年史体例,没有丰富的年代知识,便很难迅速作出“三豕”为“己亥”之误的准确判断,因此,我们要广泛涉猎各种知识。
三豕涉河,汉语成语,意思是比喻文字传写或刊印讹误。
这个成语出自《吕氏春秋·察传》——
“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
译文:
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夏到晋国去,路经卫国时,听到一个人正在读史书:“晋国的军队三豕涉河。”子夏就去纠正他:“你读错了,不是三豕是已亥,因为已与三、亥与豕字形相象。”后来那人到晋国核对,晋国军队果然是已亥年过的河。
1、读书识字要认真细致,对于形似字更要留心辨别,切不可粗枝大叶,囫囵吞枣,否则十之八九会犯“三豕涉河”的错误。
2、若子夏不熟悉编年史体例,没有丰富的年代知识,便很难迅速作出“三豕”为“己亥”之误的准确判断,因此,我们要广泛涉猎各种知识。
以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人们就往往用“三豕涉河”或“三豕渡河”,来形容文字上出现错别字而且错得很可笑的情况。 比喻文字传写或刊印讹误。
“三豕涉河”中“子夏之晋”的“之”是什么意思?
到,去往的意思。
出处: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传》 解释:比喻文字传写或刊印讹误。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文字刊印讹误 相近词:三豕渡河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夏到晋国去,路经卫国时,听到一个人正在读史书:“晋国的军队三豕涉河。”子夏就去纠正他:“你读错了,不是三豕是已亥,因为已与三、亥与豕字形相象。”后来那人到晋国核对,晋国军队果然是已亥年过的河 成语示例:请不要犯三豕涉河的错误。
三豕涉河,什么意思?
涉河,就是过河、渡河之意。
语出《孔子家语》和《吕氏春秋》,原文: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
”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
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
”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意思是指: 象这样听信传闻,不如不听。
子夏到晋国去,经过卫国,有个读史书的人说:“晋军三豕过黄河。
”子夏说:“不对,是己亥日过黄河。
古文‘己’字与‘三’字字形相近,‘豕’字和‘亥’字相似。
”到了晋国探问此事,果然是说,晋国军队在己亥那天渡过黄河。
至于典故的缘由,是因为在甲骨文中,“三”字和“己”字的字形和现在一样,后来人们就往往用“三豕涉河”或“三豕渡河”,来形容文字上出现错别字而且错得很可笑的情况。
文三写,鲁成鱼,帝成虎是什么意思?
鲁鱼帝虎”,出于南北朝《颜氏家训》、唐·马总《意林》、唐·虞世南《北堂书钞》等书中:“书三写,鱼成鲁,帝成虎。
”但当我们阅读晋·葛洪《抱朴子》时就会发现,在原本的《抱朴子·遐览》原文中却是:“谚曰:‘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 究竟是“帝成虎”还是“虚成虎”?是应该归结于形近而误,还是音近而讹呢?我经过考察有三个结果:其一,根据三个字的草书写法相比较,“帝”的书写方法更接近于“虎”字的书写方法,所以“帝成虎”正确。
其二,根据篆书比较,“虚”与“虎”的字形似乎更接近;其三,如果说“虚成虎”正确,为什么在《意林》、《颜氏家训》和《北堂书钞》这些书的引用中,会把“虚”变成了“帝”字呢?为此,我查阅了《康熙字典》中“虎”字,则发现其义项的最后注有:《干禄字书》“虎”通作“‘虍’字头下加‘巾’”这个字。
此字同“帝”字何其相似啊!
综合上述“其一”和“其三”的情况,我认为:“帝成虎”正确。
但无论是“帝成虎”还是“虚成虎”,二者毕竟都是形近而误,只不过是小巫大巫而已。
“三豕涉河”,出于《吕氏春秋·察传》。
说的是:子夏想到晋国去,途经卫国时,听到有人在琅琅地读史书声:“晋国军队,三豕渡河。
”子夏遂停下来对他说:“你读错了,应该是己亥渡河。
那‘己’与‘三’形体相近,‘豕’与‘亥’写法相似。
”但这位读书人却有点生气地说:“书上就是这么写的,我怎么读错啦?”于是,子夏同他一起找来一本专门记载晋国历史的书来核实,结果发现这本书上写的竟是“己亥渡河”。
为慎重起见,再核之别本,亦如此。
此读书人乃认识到自己所读的书有误。
子夏到晋国后,再询问晋国人,果然说是“晋国军队在己亥这天渡过黄河”。
于此,梁·刘勰在《文心雕龙·练字》中指出:“晋之史记,‘三豕渡河’,文变之谬也。
”,意思是说,晋国的史记,把“己亥渡河”写成“三豕渡河”,是形近而误。
这也是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