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减腰围的意思解释及典故(故事)

关键字:
成语接龙

带减腰围的意思带减腰围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带减腰围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带减腰围
拼音: dài jiǎn yāo wéi
频率: 生僻
年代: 古代
词性: 中性词
结构: 紧缩式
解释: 带:衣带;腰围:腰身。形容病愁瘦损。

语法: 作宾语、定语;形容人病愁。
典故出处: 《梁书·昭明太子统传》:“体素壮,腰带十围,至是削减过半。"
成语示例:宋·辛弃疾《木兰花慢》词:“安得车轮四角,不堪~。"
英文翻译: 

带减腰围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楚灵王好细腰的故事?

楚王好细腰的寓言故事

从前,楚灵王喜欢在上朝时看到臣子们有个如杨柳般婀娜多姿的细腰身,他认为只有这样才叫赏心悦目,能使满堂生辉。有些生得苗条柔弱的大臣还因此受到了楚灵王的赞美、提拔和重用。

这样一来,满朝的文武大臣们为了赢得楚灵王的欢心和宠信,便千方百计地实行减肥,拼命使自己的腰围变小。他们不约而同地注意节制饮食,强迫自己一天只吃一餐饭,为此经常饿得头昏眼花也在所不惜;有的大臣更是摸索出了一套的绝招,那就是在每天早晨起床穿衣时,首先做几次深呼吸,挺胸收腹,然后将气憋住,再用宽带将腰部束紧。经过这样一番折腾之后,许多人便渐渐失去了独立支撑身体的能力,往往需要扶住墙壁才能勉强站立起来。

如此这般,经过整整一年的`折磨以后,楚国的满朝文武官员们全都变成了面黄肌瘦、形容枯槁、弱不禁风的废物,这又怎么能担当得起治理国家、保卫疆土的重任呢?

“楚王好细腰”的闹剧说明: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楚灵王以个人的好恶去规范臣下的行为,并以此决定亲疏,这就必然会引起下属臣僚的刻意逢迎和拼命邀宠。如此上下互动,渐成风气,势必会酿出大祸,危害国家,毁掉个人。应该说,这个历史故事,对于今天的人们如何安身立命,也不失为一个深刻的教训。

“沈郎腰瘦”说的是谁的故事?

李煜词中有“沈腰潘鬓消磨”的句子,“沈腰”指的是南朝齐梁时时的一位美男“沈约”,他“一时以风流见称,而肌腰清癯,时语沈郎腰瘦”,从此以后“沈腰”就被作为腰围瘦减的代称。

痛苦的束腰故事?

从前,楚灵王喜欢男子有纤细的腰身,所以朝中的一班大臣,惟恐自己腰肥体胖,失去宠信,因而不敢多吃,每天都是吃一顿饭用来节制自己的腰身。(每天起床后,整装时)先屏住呼吸,然后把腰带束紧,扶着墙壁站起来。等到第二年,满朝文武官员脸色都是黑黄黑黄的了。

束腰会改变人的肋骨骨骼,束腰过紧而致死人命。一位新娘曾因束腰,在她的婚礼当天,举行了她的葬礼,这是最极端也是最典型的例子。束腰比缠足还厉害,缠足是把脚趾头的骨头弄折了,再踩在脚底下,踩一辈子,痛是痛死了,可不会死人! 束腰却会致人于死地,即使不使用束腰的工具:一种铁骨架,光是节食瘦身,最后患营养不良症,患厌食症而死的人也为数不少,所以束腰对人权的侵犯更大,更应该极力声讨。

冷老师一边狠命往下按腰,一边严厉的说:“软下去,软下去,软一点,再软一点。。。。。”在我们外行人的眼里,老师们象是在对这个美丽柔弱的姑娘上酷刑一样,简直是在蹂躏。姑娘忍着剧痛苦苦呻吟,泪流满面。老师象是在揉面团一样的压她,弯她,一会象是要把她揉在一起手脚腰身完全不分,一会又象是要把她生生折断。这样的痛苦要这个如此美丽柔弱的小姑娘去承受,实在是太残忍了

剑指三秦一战东归,意思?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木兰花慢·席上呈张仲固帅兴元》,其古诗全文如下: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

【注释】

⑴汉中开汉业:指刘邦以汉中为基础,开创了汉王朝的帝业。

⑵剑指三秦:指刘邦占领关中事三秦I即雍、塞、翟三国地。《汉书·高帝纪》:(韩信)因陈羽可图、三秦易并之计,汉王大悦,遂听信策,部署诸将。……五月,汉王引兵从故道出袭雍。雍王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汉王遂定雍地。……秋八月,……塞王欣、翟王翳皆降汉。

⑶追亡事:指萧何追韩信。《史记·淮阴侯列传》: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

【翻译】

汉中是汉朝开创帝业的地方,问:这个地方是否就是当时的汉中?想当年攻占三秦土地,高祖刘邦乘胜东进,去争夺天下与项羽一决雌雄。追回逃跑的韩信拜他为大将这样尊重人才的事,现在难以见到,只有那满眼破碎的山河令人泪下沾衣。落日中,任凭西方金人侵扰不止,秋天朝廷边塞的战马白白地体壮膘肥。

您就像那得了书的张良可以成为帝王的老师,如今去西方兴元不过是小试身手。我备下这简单的饯行酒,你就要匆忙上路,仪仗队里的旌旗飘满了离愁。你想念我的时候回头看,秋江上天光水影征雁啁啾次第飞。怎么能够让车轮长出四只角把行人强留,禁不起相思别恨衣带渐宽人渐瘦。

这首词是孝宗淳熙八年(1181)秋天,作者在江西安抚使任上,为原江西路转运判官张仲固奉调兴元知府设宴饯行,有感而作此词。张仲固:张坚字仲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曾官御史中丞、户部郎中。

开篇词人即提到“汉中”,除了因为汉中是张仲固要去的地方之外,还因宋高宗即位之初,李纲等人就主张在此地建立行都,出击金军。作者满怀一腔报国之志,一生都渴望光复故土,洗去被金军侵略的耻辱,所以一提到汉中,他便自然地联想到汉朝基业的建立。“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追忆了刘邦当年从汉中率军出发,直指关中,把踞守关中的秦的三将章邯、司马欣和董翳相继击溃的往事。那是多么高明的战略决策,多么令人羡慕的战果,而那又全都是多谋善战的汉初三杰的贡献。

“追亡事,今不见”词人的笔锋由历史的回顾转向眼下的现实。这段历史趣事和刘邦帝业联系在一起,尽管时移世变,也没有冲淡人们美好的记忆。然而如今的雄豪意气何在?这里词人借用唐代李峤《汾阴行》的诗句:“世事回还不可测。昔时青楼对歌舞,今日黄埃聚荆棘。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借古是为了喻今,当时偏安的朝廷,屈辱求和,国势日衰,没有一点振奋作战的气象。词人面对着眼前的剩山残水,怎能不使他感伤落泪呢!“胡尘未断”和“塞马空肥”,既写出严重的民族危机,又抒发报国无路的悲愤。词人追忆刘邦充满荣光的战斗历程,无奈如今的朝堂却是一派文恬武嬉,国势衰微,萎靡不振。大好河山看似依旧,其实早已被金军的铁骑踏遍。看着敌骑在南宋的疆土上肆意驰骋,像词人这般怀有一腔报国之志的血性男儿,又岂能无动于衷。

什么腰什么什么?

不为五斗米折腰五斗米:指微薄的俸禄;折腰:下拜,弯腰行礼。

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低头哈腰指谦卑恭顺的样子楚腰纤细楚腰:称妇人的细腰。

形容美人的细腰,曲线玲珑。

摧眉折腰低眉弯腰。

形容没有骨气,巴结奉承。

低眉折腰形容在人面前显出卑躬屈膝的样子。

点头哈腰比喻虚假的恭敬或过分的客气。

虎背熊腰形容人身体魁梧健壮。

虎体熊腰形容身材魁梧,体格健壮。

沈腰潘鬓形容姿态、容貌美好(特指男子)。

五斗折腰五斗:五斗米,指微薄的官俸;折腰:弯腰行礼。

为微薄的俸禄而对上级卑躬屈膝。

腰鼓兄弟腰鼓:古乐器,两头粗,中间细。

比喻兄弟辈里居中的的那一个较差。

腰金衣紫腰中挂着金印,身上穿着紫袍。

指做了大官。

腰缠万贯腰缠:指随身携带的财物;贯:旧时用绳索穿钱,每一千文为一贯。

比喻钱财极多。

背曲腰躬腰背弯曲。

常指坐久或年老。

背曲腰弯见“背曲腰躬”。

楚腰蛴领谓腰肢纤细,颈项洁白如蝤蛴。

形容女子体态之美。

楚腰卫鬓谓细腰秀发。

借指美女。

带减腰围语本《梁书·昭明太子统传》:“体素壮,腰带十围,至是减削过半。

”常用以形容病愁瘦损。

鹤膝蜂腰①宋魏庆之《诗人玉屑·诗病·诗病有八》:“三曰蜂腰,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四曰鹤膝,第五字不得与第十五字同声。

”这是指诗歌声律八病的两种。

后来用“鹤膝蜂腰”泛指诗歌声律上所犯的毛病。

②书法中的两种病笔。

柳腰花态形容女子婀娜娇美的体态。

柳腰莲脸腰如柳,脸似莲。

形容女性之美。

亦代指美女。

折腰五斗折腰:弯腰。

五斗:五斗米。

为五斗米而弯腰。

比喻忍受屈辱。

亦作“折腰升斗”。

弯腰捧腹形容大笑的样子。

熊腰虎背腰粗壮如熊,背宽厚如虎。

形容人身体魁梧健壮。

腰金拖紫喻身居高官。

金,金印;紫,紫绶。

展脚伸腰①下拜。

②俗用以称人死。

蜂腰削背 〖解释〗细腰窄背。

形容轻盈俊俏。

同“蜂腰猿背”。

蜂腰猿背 〖解释〗细腰窄背。

为五斗米折腰 〖解释〗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

为了微薄的俸禄而弯腰行礼。

比喻没有骨气。

衣紫腰黄 〖解释〗身穿紫袍,腰佩金银鱼袋。

大官装束,亦指做大官。

衣紫腰金 〖解释〗身穿紫袍,腰佩金银鱼袋。

衣紫腰银 〖解释〗身穿紫袍,腰佩金银鱼袋。

膀大腰圆形容魁梧粗壮的人背紫腰金

减肥成语?

1、立竿见影:是一个汉语成语,读作lìgānjiànyǐng,是个形容词。词面指在阳光下竖起竹竿,立刻就看到了竹竿的影子。词意指喻行事能马上看到效果或付出能马上得到收获。多用于描述某种具体措施能立刻见效。

2、马到成功: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mǎdàochénggōng,形容事情顺利,刚开始就取得成功。出自元·郑廷为《楚昭公》。

3、旷日持久: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kuàngrìchíjiǔ,指耗费时日。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三》:"今取古之为万国者,分以为战国七,能具数十万之兵,旷日持久。"

4、劳而无功:是一个汉语成语,指花费了力气,却没有收到成效。

5、一无所获:是一个汉语成语,发音为yīwúsuǒhuò,指什么东西都没有得到。

香消玉减:比喻美女日渐消瘦。

带减腰围:语本《梁书·昭明太子统传》:“体素壮,腰带十围,至是减削过半。”常用以形容病愁瘦损。

酒杯千古思陶令,腰带三围恨沈郎""是什么意思?

“酒杯千古思陶令,腰带三围恨沈郎”的意思是:在饮酒时会在千年文化中会想到陶渊明,看到三圈的腰带会想到沈约。

此句出自明代诗人夏完淳之诗《杨柳怨和钱大揖石》,其中的”陶令“是指陶渊明,”沈郎“是指沈约这个细腰男子。

杨柳怨和钱大揖石【明】夏完淳东风初度春江曲,大堤花草参差绿。

昨宵烟雨尽伤心,今日莺花空满目。

有客扁舟回自伤,一江春水半垂杨。

始知啼鸟皆牵恨,不是征人亦断肠。

千条深锁垂芳甸,丝丝尽拂行人面。

晓气疑笼汴水堤,春光不散灵和殿。

独想当年全盛时,江南芳景驻游丝。

踏青宝马香车疾,载酒楼船画桨迟。

公子金鞭竞相送,五街七市游尘动。

争看飞絮荡春风,却惹落花迷晓梦。

到今罗绮古扬州,不辨秦灰十二楼。

枯柳不知亡国事,乘春偏发大江头。

江南江北愁如带,画船箫鼓知何在。

鳷鹊渡头微雨来,琵琶马上苍烟外。

斜阳深处草鳞鳞,作客孤帆送远人。

折尽南枝留去马,迥看北雁满离津。

当日艳阳今在否,独酌春塘一杯酒。

关情莺啭章台路,离恨乌啼白门柳。

偏逐清风上下狂,衔来春燕满空梁。

酒杯千古思陶令,腰带三围恨沈郎。

大道如掌春阳静,临流直挂垂鞭影。

黄鹂夜雨太液池,白马春泥景阳井。

横笛城头不忍听,那堪柳色更青青。

可怜徘徘伤情路,最是劳劳赠别亭。

昨夜春江净如洗,几片杨花落扬子。

惟有钟山松柏枝,春阴憔悴为君死。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竟陵八友”之一,南朝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县西)人,先后在宋、齐、梁三朝做官,旧史一般称他是梁朝人。

沈约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足见其家族社会地位的显赫。

沈约从少年时代起就很用功读书,白天读的书,夜间一定要温习。

他母亲担心他的身体支持不了这样刻苦的学习,常常减少他的灯油,早早撤去供他取暖的火。

青年时期的沈约,已经“博通群籍”,写得一手好文章,并且对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从二十几岁的时候起,用了整整二十年时间,终于写成一部晋史。

可惜,这部晋史没有能够流传下来。

沈约是诗文俱佳的大文豪,在当时文声名动天下,身为永明体的创立者之一,他的山水诗、离别诗和悼亡诗以“长于清怨”闻名。

”沈约瘦腰“出自《南史·沈约传》,亦见《梁书·沈约传》。

据传:沈约想告老辞职,于是借自已病老的事由,一次给徐勉写了封信,说自已年老多病,近百多天来皮带常紧,每月估计腰肢要缩小半分。

《南史·沈约传》:“初,约久处端揆,有志台司,论者咸谓为宜,而帝终不用。

乃求外出,又不见许。

与徐勉素善,遂以书陈情于勉,言已老病,‘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

欲谢事,求归老之秩”。

(其他瘦腰之事) 致于腰围减带之事,古籍中记载的亦多,就约之前之记,录二三例于此:(一)汉·刘向《列女传》:“魏芒慈母,前妻之子犯令当死,母忧感带围减尺”。

(二)《梁书·昭明太子统传》:“体素壮,腰带十围,至是减削过半”。

(三)梁·简文帝《赋得当垆》诗:“欲知心恨急,翻令衣带宽”。

将其和韩寿偷香、相如窃玉、张敞画眉合称古代四大风流韵事。

是其引申之意,在后来的艳情小说、戏曲文中,常用作男女因情思而引起的病瘦,凡此种种用意,均随引文而异。

细柳小蛮腰的典故?

史料中,细柳小蛮腰典出有二:

一说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家姬小蛮的腰像杨柳,后泛指女人的细腰。

二说则是“楚王好细腰”的故事。而当时楚国所处地理位置,被中原王朝视为荆蛮之地,故细腰便别称为“楚腰”或曰“蛮腰”。

提起小蛮腰,许多人都耳熟能详。但原始意义上的“小蛮腰”,究竟是指谁的腰呢?

翻检史料,发现“小蛮腰”典出有二:一说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家姬小蛮的腰像杨柳,后泛指女人的细腰。唐孟棨《本事诗·事感》:“白尚书(居易)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美姬樊素的嘴小巧鲜艳,如同樱桃;小蛮的腰柔弱纤细如同杨柳。现代人形容美眉们说什么樱桃嘴、小蛮腰或杨柳腰,就是从白居易那里学过来的。二说则是“楚王好细腰”的故事。而当时楚国所处的地理位置,被中原王朝视为荆蛮之地,故细腰便别称为“楚腰”或曰“蛮腰”。

其中尤以第二种说法似乎更具可信度。但是历史上楚王(楚灵王)所好的细腰,并非是女人之腰,而是“士人”之腰,是大男人们的腰。从前,楚灵王喜欢他的臣子有纤细的腰。所以朝中的大臣,都是每天只吃一顿饭来节制自己的腰围,每天上朝前整装时都抑制住呼吸收腰,然后把腰带束紧,弄得扶着墙壁才能站起来。到了第二年,满朝文武们的脸色都呈黑黄色了。

事实上,无论是《战国策》还是《兼爱》篇里,都明言“楚灵王好士细腰”。而“士”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介于卿大夫和庶民之间男性群体的专用称呼,女人是没有资格称士的。是故,楚灵王所好的是男人的细腰无疑。由此,有方家也猜度这楚灵王似乎有同性恋倾向,或者说也是一个双性恋者。否则,一个堂堂楚王怎么会有喜爱男士细腰的怪癖?

后来,我们在不少古籍看到的“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人”,则日渐演变为专指女性之细腰。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美丽而暧昧的千古误解。

其实,杨柳细腰和“小蛮腰”同源,是对女性腰肢美感标准的描述。最早源自“楚王好细腰”的典故,称为“小蛮腰”或“楚腰”。之所以称为“小蛮腰”或“楚腰”,是地理因素使然。周朝最初分封建国的时候,楚国所处地理位置,被中原王朝视为“荆蛮”之地,故有杨柳细腰最初被时人称为“楚腰”或曰“蛮腰”的现象。曾经如日中天的学术超男易中天教授时至今日还不无得意的声称自己是“荆蛮”,便是这个地理原因了。当然他这时候说的 “蛮”指的是某种精神,和古人华夏居中,周遭四夷的地域歧视没关系。

让我们还是回到杨柳细腰,即“小蛮腰”。时间到了唐代,孟棨《本事诗》记载了一则逸闻。大诗人白居易有姬人樊素和小蛮,这樊素善歌,小嘴长得艳若樱桃。小蛮善舞,细腰则纤纤似杨柳。白乐天此时虽然年事已高,但爱美之心不曾稍减,心中至爱此二女。曾写诗赞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此后,樱桃小口、杨柳细腰便逐渐演化为对女性审美的经典意象。

也许是诗人“杨柳”之喻过于传神,也许是本人的号召力,总之以后,这“小蛮腰”变身为“杨柳细腰”后日益风靡。要知道樱桃小口是天生的,当时没有整容手术,可是小蛮腰则是后天可望和可及的。以至于时至今日,各类减肥广告铺天盖地。广大女性不论婚否、不分年龄段、不管民族、地域难得的空前一致,坚决地和正常的口腹之欲作着惨烈的斗争。这样的结果恐怕是诗人生前预料不到的。其实,诗人所在的唐代并不一定以瘦为美,比如经典的美人杨玉环形象,便有“环肥燕瘦”的描述,可见诗人有感而发,却是无心插柳,苦了后来的万千女性。

当然这事不能全怪诗人,追根溯源还是要从“小蛮腰”那里去寻求历史源流,就是“楚王好细腰”的典故。“楚王好细腰”一事记载在众多古籍中。其中,《战国策》和《墨子》的描述得比较详细,也是目前最早的故事源流所出。《战国策.威王问於莫敖子华》篇中,莫敖子华曾描述“昔者先君灵王好小要,楚士约食,冯而能立,式而能起。食之可欲,忍而不入;死之可恶,然而不避”。《墨子.兼爱》说: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

值得注意的是:这时候楚王(楚灵王)所好的细腰,并非是女人之腰,而是“士人”之腰,是大男人们的腰。和广大女性朋友是没什么关系的,也不具备审美观念上的束缚。因为,无论是《战国策》还是《兼爱》篇里,都明言“楚灵王好士细腰”。“士”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介于卿大夫和庶民之间的一个重要群体,但是被男性垄断,和广大女性是绝缘的。所以,这楚灵王所好不管出于什么动机,所谓的小蛮腰指的是男人的细腰,这一点应该没有疑问。

但是从这两处最早的记载来看,不管男性还是女性,要争取“小蛮腰”的效果,那都是要付出相当的努力的。比如当时的楚国士大夫们就是受了不少委屈的。具体表现为“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说的是士大夫们腰带束的过紧,居然是扶着墙壁才能站起来,那是相当难受。锦衣玉食、公款吃喝就更不要想了。如此,刚满一年,满朝文武们都是脸色黑黄,一身病态,想来那是相当惨烈。

但是这惨烈的美感何时开始波及万千女性,演变为日后专指女性的细腰的呢?这和后来的裹足之癖有些共同点,有涉及心理学的部分,但是我不敢妄言。只是有一点是确实的,那就是对女性细腰的这一癖好,最初肇事者不是白居易,诗人顶多是个帮凶。因为在诗人之前,《墨子》、《战国策》之后,涉及小蛮腰的记载就不断发生着一些微妙的变化。

首先是在《晏子春秋》、《韩非子》、《尹文子》和《荀子》的记载中,“楚王好士细腰”中的“士”这个专指男性的关键字不知为何,开始慢慢消失了,即细腰的主体中性化了。其次,则是至关重要的由中性向女性专属“福利”的转化。从可供参考的史料中看,这个转化很可能是源于一个错误或者说是误会。东汉人马廖在《上长乐宫以劝成德政疏》中的描述:“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人”,这“宫中”自然让人联想到佳丽三千,不会是男人,所以这“小蛮腰”被意指女性就是十分确定的了。

其实,马廖也是无心插柳,就好比某位名人写了错别字,后来就被认为“通假字”一般。他的这封《疏》本来描述的也是“楚灵王好男人细腰”这件事。转化为《疏》中语境,应该是“朝中多饿人”或 “国中多饿人”。但是这样写很可能让人想到汉哀帝断袖的故事,马廖不得不有所避讳。

要知道这马廖虽是伏波将军马援之后,当时贵为国舅,但是他的亲妹妹马皇后却并不是当时汉章帝的亲生母亲。也许正是考虑到这种非常微妙的关系,马廖这封原本就是写给妹妹马皇后的《疏》才顺理成章的把事情限制在“宫中”,实为避讳。这件事情本来影响也不大,历朝历代大臣奏疏浩如烟海,多数都拿去垫桌脚了。但是,马廖这份《疏》命运比较特别,可能是《疏》中那句:“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人”太过让人印象深刻,居然被东汉范晔编入《后汉书》。后来,北宋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时,也将这句话原封不动的纳入书中。要知道这两本书是士子必读的书,所以那影响就大了去了,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小蛮腰和杨柳细腰最终成了一种公认的审美标准,成了今天万千女性追寻的一种美感和标准。

如今,看着众多女性为了一个杨柳细腰、弱柳扶风的倩影而忍受“食之可欲,忍而不入”的痛苦,不得不独自叹息一声!遥想当年,男人们还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美好时代。那个时候的“家有娇妻”不一定很瘦,但是也绝不会是“野蛮女友”。那一份文静与温柔,还真是一个回不去的美好时代啊!那段岁月那个年代的风情!

带减腰围其他应用

组词

带组词减组词腰组词围组词

笔顺笔画

带笔顺笔画减笔顺笔画腰笔顺笔画围笔顺笔画

近义词

带近义词减近义词腰近义词围近义词

反义词

带反义词减反义词腰反义词围反义词

带减腰围成语接龙

正接

围城打援围点打援围魏救赵围追堵截

反接

不断如带不解衣带不绝如带褒衣博带褒衣缓带布衣韦带蝉衫麟带峨冠博带分钗断带夫人裙带逢衣浅带缝衣浅带高冠博带蟒袍玉带披襟解带轻裘大带轻裘缓带桑枢韦带衣不解带紫袍玉带

参考资料:成语接龙查询带减腰围成语接龙

成语词典最新查询成语

按劳分配不赞一辞贩官鬻爵父母之邦飞蓬随风反水不收负薪救火范张鸡黍瓜葛相连金革之世金石丝竹景星凤皇雷打不动乐极哀来乐乐醄醄名垂青史莫逆之友平地生波被褐藏辉牵衣肘见如足如手三尺童子水穷山尽杀人如芥吐刚茹柔推心置腹凶年饥岁消息盈虚誉满杏林逐本舍末正复为奇争名夺利

成语词典大全 网址链接:https://chengyu.122cha.com/daijianyaowei6018.html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