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去冬来的意思解释及典故(故事)

关键字:
成语接龙

秋去冬来的意思秋去冬来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秋去冬来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秋去冬来
拼音: qiū qù dōng lái
频率: 常用
年代: 现代
词性: 中性词
结构: 联合式
解释: 秋天过去,冬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语法: 作状语、分句;指时光流逝。
典故出处: 刘玉民《骚动之秋》第七章:“秋去冬来,新年一过春节眨眼就到。"
成语示例:金玉舟《赵匡胤》第40章:“不觉已到~,已近岁尾。"
英文翻译: Autumn gives way to winter.

秋去冬来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秋去冬来指的是什么动物?

秋去冬来指动物大雁。

大雁每年春分后飞回北方繁殖,秋分后飞往南方越冬。

大雁是出色的空中旅行家。每当秋冬季节,它们就从老家西伯利亚一带,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飞到我国的南方过冬。第二年春天,它们经过长途旅行,回到西伯利亚产蛋繁殖。大雁的飞行速度很快,每小时能飞68~90公里,几千公里的漫长旅途得飞上一两个月。

在长途旅行中,雁群的队伍组织得十分严密,它们常常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它们一边飞着,还不断发出“嘎、嘎”的叫声。大雁的这种叫声起到互相照顾、呼唤、起飞和停歇等的信号作用。

这种秋去冬来行为叫做节律行为,是指生物随着地球、太阳、月亮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节律的行为就是节律行为。如昼夜节律、月月节律、季节节律等。随着昼夜交替、季节变化、潮汐涨落产生有规律的昼夜节律行为、季节节律行为、潮汐节律行为

秋去冬来,指的是小燕子

雨后的伞秋后的扇什么意思?

回答雨后的伞秋后的扇什么意思?答雨过天晴送伞来了,秋去冬来扇子送来了,意思马屁股做辑,需要关心的时候不及时出现,不要的时候出现,让人感觉到很不可靠,很不靠谱。过期的关心好比夏天的棉袄棉鞋,冬天的蒲扇,迟到的关心比什么都多余。

雨后的伞秋后的扇的意思是:大雨已经停了,你才把雨伞给我送来。秋天都已经过去了,你才把扇子送给我。其意思是说明:这种做法都是马后炮。在别人已经不需要的时候送给他没有意义的东西。这既不是锦上添花,更不叫雪中送炭。做这些毫无意义的事情。别人并不会因此而感谢你。

下雨时才能用到伞,不下雨了也就用不着了,意思就是已经晚了!意思就是用的时候没有,不用了才给,什么都晚了!

汉 班婕妤《怨歌行》:“新裂 齐 紈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弃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絶。”后因以“秋扇”比喻妇女年老色衰而见弃。南朝 梁 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妾身似秋扇,。

雨后的伞,秋后的扇的意思就是说时间迟了,什么都是马后炮,你想想下雨之后你再送伞来,有什么用呢?而秋天之后,天气已经很凉了,要扇子干什么呢?上次是夏天用的,所以这两句合起来就是说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马后炮没用的东西中的不及时不没用的东西中的不及时不及。

冬去秋来怎么接?

秋去冬来又一年,春回大地百木新。

一副标准的楹联,它最本质的特征是“对仗”。

当它用口头表达时,是语言对仗,当它写出来时,是文字对仗。

通常我们提到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拗、句法相同这四项,四项中最关键的是字数相等和平仄相拗,这里的字数相等,不同于英语的“单词数”相等,其实质上是“音节”相等。

即一个音节对应一个音节。

冬来秋去文言文?

《晚晴》

年代:唐 作者:李商隐

深居府夹城,

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

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

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後,

归飞体更轻....

新秋

杜甫

火云犹未敛奇峰,欹枕初惊一叶风.

几处园林萧瑟里,谁家砧杵寂寥中.

蝉声断续悲残月,萤焰高低照暮空.

诉衷情

事多扰扰,秋去冬来无计.

关河满目萧索,落日一帆迢递.

忍把归鸿忘了,两处愁思,又被风吹起.

孤烟细.聚散浮生曾几?

蓦觉独坐,莫道凭栏意.

浑如洗.暮云指问,西楼醉饮,梦回千.

【游春辞三首】

唐 令狐楚

阊阖春风起,蓬莱雪水消.

相将折杨柳,争取最长条.

【钦州守岁】

唐 张说

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旦来.

愁心随斗柄,东北望春回.

唐 王维 【杂诗三首】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阶前生.

【送王翁信还剡中旧居】

唐 皇甫冉

海岸耕残雪,溪沙钓夕阳.

客中何所有,春草渐看长.

【岭外守岁】

唐 李德裕

冬逐更筹尽,春随斗柄回.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

秋过什么意思?

这个词语的意思是指秋天的季节已经过去了,就是秋天已经过去冬天就要到来了。描述的是秋去冬来的天气和季节以及大自然的景象,也体现了一个人对人生的感悟和内心的无奈。其实一年一年很快过,时间就像流水一样悄然而逝,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宝贵的时间,好好去珍爱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不要等到失去以后再来后悔,这样才不会让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

秋过是秋天过去了。!

就是已经过了秋天了,冬天还会远吗?

秋风吹过或者秋天已过去

秋过什么意思?――秋天过去了

秋过的意思是秋天过去,冬天到来

是指一个人好的时候已经过去

秋已至冬又来下一句?

“秋已至冬又来”下一句是“孤独夜里空徘徊”。

秋已至冬又来,孤独夜里空徘徊,这是一个空寂无声的景象。孤独其实也是一种生活,一种悲与喜的折磨!孤独中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回忆往事,在细细品味回忆里,我们会对生活产生更深刻的理解。

孤独的时候,我们可以从记忆里得到温暖,也可以从对自己越来越清楚地认识中得到温暖,独处了这些日子后,就发现自己内心再进行过无数次对话——要折腾的是我,要踏实的是我,肯定的我和否定的我,曾经热爱过的我和因为太伤心而摒弃爱的我之间的对话。我们不是一向知道我们都是由成熟与幼稚的,聪明与肤浅的自我结合而成?我们不是一向知道这些互相交战的自我之间的对话正等待我们去追续?孑然一身的人更应该积极的回答这些问题并迎接新的人生。

下一句恶语伤人六月寒。

秋去冬来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指秋天过去,冬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对四季轮回,秋去冬来;寒风飞雪,万物收藏感慨万分。又到冬季了,尽管寒冷。

秋去冬来,映入眼帘的依旧是你的色彩。

2. 秋去冬来早,霜寒惊飞鸟,银装万景消,飞雪任飘摇。

3. 凌冬将至,秋去冬来,纵使大雪三尺,也不枉我花样年华。

4. 满地的红黄交错,秋去冬来,叶落归根。

5. 秋去冬来的悲伤从不在于落叶与白雪,而在于我们都在无可奈何中长大了。

三只小蚂蚁搬家故事?

秋去冬来,天气一天比一天冷。小动物们都忙着准备日常用品,要去暖房里过冬啦!因此,蚂蚁搬家队也一天比一天忙碌起来。

路上车辆很多,蚂蚁搬家队的车子很大,开得很慢很慢。想开得快一点儿,就得按喇叭(lǎb)。可是,按喇叭是违反市区交通规则的,蚂蚁们哪敢按呢!他们总是慢慢地开,把每一家的日用品、家具、杂货安全地送达。因此,蚂蚁搬家队的声誉很好,生意也特别兴隆。

这天夜里,蚂蚁们聚在一起开会,它们在讨论一个话题:把每一笔生意做好的同时,如何能让客户更早地搬进新家呢?邻居小鸟说话了:“你们把大车子改成几辆小车子,车子开得快了,每天就可以多搬几户人家了。”

蚂蚁们听得目瞪口呆:改成几辆小车子,需要一大笔钱,我们现在还没有这笔钱呢!一直到深夜,他们还没有想出一个好办法来。

第二天,蚂蚁们给青蛙搬家。一路上,青蛙“呱呱呱”地大声叫着:“让一让!让一让!”前面的小车让道了。

车子开得快了,蚂蚁们一个个都笑了。他们把青蛙的叫声录下来,留着备用。

第二年春天,青蛙从冬眠中醒来,刚走到池塘边,忽然听见马路上传来自己的声音,而且声音很大:“让一让!让一让!”这是怎么回事呀?

青蛙想起去年搬家时的情景:一路上我就是这样叫的。他心想:小蚂蚁真坏!为了多做生意,竟敢盗用我的声音,也不经过我的同意。

青蛙越想越气愤,便匆匆地跑到狮王殿上去告状。

狮王调查之后发现情况属实。最后,判定蚂蚁搬家队免费搬家两个季节,才可以照常营业。

无知的蚂蚁们非常后悔,他们一个个低着头,嘟囔(dūnng)着说:“早知道这是侵权行为,我们是绝对不会这样做的!”

秋去冬来万物休意思?

秋天过去了,冬天来临了,万物都开始休养生息

三字经三季人原话?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故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原文】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不使人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布机上的布来教子。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五个孩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原文】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译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原文】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

【译文】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原文】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译文】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效仿和实行的。汉代的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原文】首孝弟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

【译文】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友爱兄弟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章。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原文】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

【译文】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如什么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什么叫“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什么是“三纲”呢?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原文】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

【译文】再让我们看一看四周环境,春、夏、秋、冬叫做四季。这四时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说到东、南、西、北,这叫做“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

【原文】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数曰仁义 礼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

【译文】至于说到“五行”,那就是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据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而产生的。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法则做为处事做人的标准,社会就会永保祥和,所以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原文】稻梁菽 麦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马牛羊 鸡犬豕 此六畜 人所饲

【译文】人类生活中的主食有的来自植物,像稻子、小麦、豆类、玉米和高粱,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在动物中有马、牛、羊、鸡、狗和猪,这叫六畜。这些动物和六谷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后来渐渐被人们驯化。

【原文】曰喜怒 曰哀惧 爱恶欲 七情俱匏土革 木石金 丝与竹 乃八音

【译文】高兴叫做喜,生气叫做哀,害怕叫做惧,心里喜欢叫爱,讨厌叫恶,内心很贪恋叫做欲,合起来叫七情,这是人生下来就有的七种感情。我国古代人把制造乐器的材料,分为八种,即匏瓜、粘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与竹子,称为“八音”。

【原文】高曾祖 父而身 身而子 子而孙自子孙 至玄曾 乃九族 人之伦

【译文】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祖父,祖父生父亲,父亲生我,我生儿子,儿子再生孙子,由自己的儿子、孙子再接下去,就是玄孙和曾孙,从高祖父到曾孙称为“九族”。这“九族”代表着人的长幼尊卑秩序和家族血统的承续关系。

父子恩 夫妇从 兄则友 弟则恭

长幼序 友与朋 君则敬 臣则忠

此十义 人所同

【译文】父亲与儿子之间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间的感情要和顺,哥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哥哥则要尊敬。年长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长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处应该互相讲信用。如果君主能尊重他的臣子,官吏们就会对他忠心耿耿了。前面提到的十义: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这是人人都应遵守的。

【原文】凡训蒙 须讲究 详训诂 明句读为学者 必有初 小学终 至四书

【译文】凡是教导刚入学的儿童的老师,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要解释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断句。作为一个学者,求学的初期打好基础,把小学知识学透了,才可以读“四书”。

论语者 二十篇 群弟子 记善言

孟子者 七篇止 讲道德 说仁义

【译文】《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门人和弟子,记载的有关孔子言论的一部书。《孟子》这本书是孟轲所作,共分七篇,也是有关品行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的言论。

作中庸 子思笔 中不偏 庸不易

作大学 乃曾子 自修齐 至平治

【译文】作《中庸》这本书的是子思,“中”是不偏的意思,“庸”是不变的意思。作《大学》这本书的是曾参,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原文】孝经通 四书熟 如六经 始可读 诗书易 礼春秋 号六经 当讲求

【译文】把四书读熟了,《孝经》的道理弄明白了,才可以去读六经这样深奥的书。《诗》、《书》、《易》、《礼》、《春秋》,再加上《乐》称六经,这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应当仔细阅读。

【原文】有连山 有归藏 有周易 三易详有典谟 有训诰 有誓命 书之奥

【译文】《连山》、《归藏》、《周易》,是我国古代的三部书,这三部书合称“三易”, “三易”是用“卦”的形式来说明宇宙间万事万物循环变化道理的书籍。《书经》的内容分六个部分:一典,是立国的基本原则;二谟,即治国计划;三训,即大臣的态度;四诰,即国君的通告;五誓,起兵文告;六命,国君的命令。

【原文】我周公 作周礼 著六官 存治体大小戴 注礼记 述圣言 礼乐备

【译文】周公著作了《周礼》,其中记载着《天官》、《春官》、《秋官》等官制以及国家的组成情况。戴德和戴圣整理并且注释《礼记》,传述和阐扬了圣贤的著作,这使后代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关礼乐的情形。

【原文】曰国风 曰雅颂 号四诗 当讽咏诗既亡 春秋作 寓褒贬 别善恶

【译文】《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为四诗,它是一部内容丰富、感情深切的诗歌,实在是值得我们去吟唱朗诵的。后来由于周朝的衰落,《诗经》也就跟着被冷落了,所以孔子就作《春秋》,在这本书中隐含着对现实政治的褒贬以及对各国善恶行为的分辨。

三传者 有公羊 有左氏 有谷梁

经既明 方读子 撮其要 记其事

【译文】三传就是羊高所著的《公羊传》,左丘明所著的《左传》和谷梁赤所著的《谷梁传》,它们都是解释《春秋》的书。经传都读熟了然后读子书。子书繁杂,必须选择比较重要的来读,并且要记住每件事的本末因果。

五子者 有荀扬 文中子 及老庄

经子通 读诸史 考世系 知终始

【译文】五子是指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和庄子。他们所写的书,便称为子书。经书和子书读熟了以后,再读史书、读史时必须要考究各朝各代的世系,明白他们盛衰的原因,才能从历史中记取教训。

自羲农 至黄帝 号三皇 居上世

唐有虞 号二帝 相揖逊 称盛世

【译文】自伏羲氏、神农氏到黄帝,这三位上古时代的帝王都能勤政爱民、非常伟大,因此后人尊称他们为“三皇”。黄帝之后,有唐尧和虞舜二位帝王,尧认为自己的儿子不肖,而把帝位传给了才德兼备的舜,在两位帝王治理下,天下太平,人人称颂。

【原文】夏有禹 商有汤 周文武 称三王夏传子 家天下 四百载 迁夏社

【译文】夏朝的开国君主是禹,商朝的开国君主是汤,周朝的开国君主是文王和武王。这几个德才兼备的君王被后人称为三王。禹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从此天下就成为一个家族所有的了。经过四百多年,夏被汤灭掉,从而结束了它的统治。

汤伐夏 国号商 六百载 至纣亡

周武王 始诛纣 八百载 最长久

【译文】夏桀在位时因为暴虐无道,成汤起而讨伐,建立了新王朝国号商。传了六百多年,到纣王时就灭亡了。周武王起兵杀死纣王,灭掉商朝,建立周朝,周朝的历史最长,前后延续了八百多年。

【原文】周辙东 王纲坠 逞干戈 尚游说始春秋 终战国 五霸强 七雄出

【译文】自从周平王东迁国都后,对诸侯的控制力就越来越弱了。诸侯国之间时常发生战争,而游说之士也开始大行其道。东周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春秋时期,一是战国时期。春秋时的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号称五霸,战国的七雄分别为齐楚燕韩赵魏秦。

【原文】嬴秦氏 始兼并 传二世 楚汉争高祖兴 汉业建 至孝平 王莽篡

【译文】战国末年,秦国的势力日渐强大,把其他诸侯国都灭掉了,建立了统一的秦朝。秦传到二世胡亥,天下又开始大乱,最后,形成楚汉相争的局面。汉高祖打败了项羽,建立汉朝。汉朝的帝位传了两百多年,到了孝平帝时,就被王莽篡夺了。

光武兴 为东汉 四百年 终于献

魏蜀吴 争汉鼎 号三国 迄两晋

【译文】王莽改国号为新,后刘秀推翻更始帝,恢复国号为汉,史称东汉光武帝,东汉延续四百年,到汉献帝的时候灭亡。东汉末年,魏国、蜀国、吴国争夺天下,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后来魏灭了蜀国和吴国,但被司马懿篡夺了帝位,建立了晋朝,晋又分为东晋和西晋两个时期。

【原文】宋齐继 梁陈承 为南朝 都金陵 北元魏 分东西 宇文周 与高齐

【译文】晋朝王室南迁以后,不久就衰亡了,继之而起的是南北朝时代。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国都建在金陵。北朝则指的是元魏。元魏后来也分裂成东魏和西魏,西魏被宇文觉篡了位,建立了北周;东魏被高洋篡了位,建立了北齐。

迨至隋 一土宇 不再传 失统绪

唐高祖 起义师 除隋乱 创国基

【译文】杨坚重新统一了中国,建立了隋朝,历史上称为隋文帝。他的儿子隋炀帝杨广即位后,荒淫无道,隋朝很快就灭亡了。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最后隋朝灭亡,他战胜了各路的反隋义军,取得了天下,建立起唐朝。

【原文】二十传 三百载 梁灭之 国乃改 梁唐晋 及汉周 称五代 皆有由

【译文】唐朝的统治近三百年,总共传了二十位皇帝。到唐哀帝被朱全忠篡位,建立了梁朝,唐朝从此灭亡。为和南北朝时期的梁相区别,历史上称为后梁。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的更替时期,历史上称作五代,这五个朝代的更替都有着一定的原因。

【原文】炎宋兴 受周禅 十八传 南北混辽与金 帝号纷 迨灭辽 宋犹存

【译文】赵匡胤接受了后周“禅让”的帝位,建立宋朝。宋朝相传了十八个皇帝之后,北方的少数民族南下侵扰,结果又成了南北混战的局面。北方的辽国和金国先后称帝,还常常侵略宋朝。辽国灭亡时,宋朝还没有灭亡。

【原文】至元兴 金绪歇 有宋世 一同灭并中国 兼戎狄 明太祖 久亲师

【译文】元朝兴起时,金国的命运也就终止了。金国被元朝灭亡后,宋朝同样被元朝消灭了。蒙古人入主中原,兼并了少数民族地区,传国九十一年后,明太祖朱元璋长期亲自督师血战,消灭了元朝,建立了明朝。

【原文】传建文 方四祀 迁北京永乐嗣 迨崇祯 煤山逝

【译文】朱元璋死后传位给孙子朱允文,朱允文只作了四年皇帝。朱元璋第九子登上皇位,改年号为永乐,并由南京迁都到北京。到崇祯皇帝时,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朱由检在煤山上吊自尽,明朝从此灭亡。

【原文】清太祖 膺景命 靖四方 克大定 至世祖 乃大同 十二世 清祚终

【译文】清军入关后,清世祖顺治皇帝在北京登上帝座,平定了各地的混乱局面,使得老百姓可以重新安定地生活。至顺治帝时统一中国。清朝传位十二世至宣统帝,清朝亡。

【原文】读史者 考实录 通古今 若亲目口而诵 心而惟 朝于斯 夕于斯

【译文】读历史的人应该更进一步地去翻阅历史资料,了解古往今来事情的前因后果,就好像是自己亲眼所见一样。我们读书学习,要有恒心,要一边读,一边用心去思考。只有早晚都把心思用到学习上,才能真正学好。

【原文】昔仲尼 师项橐 古圣贤 尚勤学 赵中令 读鲁论 彼既仕 学且勤

【译文】从前,孔子是个十分好学的人,当时鲁国有一位神童名叫项橐,孔子就曾向他学习。像孔子这样伟大的圣贤,尚不忘勤学,何况我们普通人呢?宋朝时的赵普,官已经做到了中书令了,天天还手不释卷地阅读《论语》,不因为自己已经当了高官,而忘记勤奋学习。

【原文】披蒲编 削竹简 彼无书 且知勉头悬梁 锥刺股 彼不教 自勤苦

【译文】西汉时路温舒把文字抄在蒲草上阅读。公孙弘将《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他们两人都很穷,买不起书,但还不忘勤奋学习。晋朝的孙敬读书时把自己的头发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战国时苏秦读书每到疲倦时就用锥子刺大腿,他们不用别人督促而自觉勤奋苦读。

如囊萤 如映雪 家虽贫 学不辍

如负薪 如挂角 身虽劳 犹苦卓

【译文】晋朝人车胤,把萤火虫放在纱袋里当照明读书。孙康则利用积雪的反光来读书。他们两人家境贫苦,却都能在艰苦条件下继续求学。汉朝的朱买臣,以砍柴维持生活,每天边担柴边读书。隋朝李密放牛时把书挂在牛角上,有时间就读,他们在艰苦的环境里仍坚持读书。

【原文】苏老泉 二十七 始发愤 读书籍彼既老 犹悔迟 尔小生 宜早思

【译文】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号大泉,小时候不想念书,到了二十七岁的时候,才开始下决心努力学习,后来成了大学问家。象苏老泉上了年纪,才后悔当初没好好读书,而我们年纪轻轻,更应该把握大好时光,发奋读书,才不至于将来后悔。

若梁灏 八十二 对大廷 魁多士

彼既成 众称异 尔小生 宜立志

【译文】宋朝有个梁灏,在八十二岁时才考中状元,在金殿上对皇帝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所有参加考试的人都不如他。梁灏这么大年纪,尚能获得成功,不能不使大家感到惊异,钦佩他的好学不倦。而我们应该趁着年轻的时候,立定志向,努力用功,就一定前途无量。

莹八岁 能咏诗 泌七岁 能赋棋

彼颖悟 人称奇 尔幼学 当效之

【译文】北齐有个叫祖莹的人,八岁就能呤诗,后来当了秘书监著作郎。另外唐朝有个叫李泌的人,七岁时就能以下棋为题而作出诗赋。他们两个人的聪明和才智,在当时很受人们的赞赏和称奇,现在我们正是求学的开始,应该效法他们,努力用功读书。

【原文】蔡文姬 能辨琴 谢道韫 能咏吟彼女子 且聪敏 尔男子 当自警

【译文】在古代有许多出色的女能人,象东汉末年的蔡文姬能分辨琴声好坏,晋朝的才女谢道韫则能出口成诗。象这样的两个女孩子,一个懂音乐,一个会作诗,天资如此聪慧,身为一个男子汉,更要时时提醒自己,充实自己才对。

【原文】唐刘晏 方七岁 举神童 作正字 彼虽幼 身已仕 尔幼学 勉而致 有为者 亦若是

【译文】唐玄宗时,有一个名叫刘晏的小孩子,才只有七岁,就被推举为神童,并且做了负责刊正文字的官。刘晏虽然年纪这么小,但却已经做官了,担当国家给他的重任,你们这些小孩子,要想成为有用的人,只要勤奋好学,也可以和刘晏一样名扬后世。

【原文】犬守夜 鸡司晨 苟不学 曷为人蚕吐丝 蜂酿蜜 人不学 不如物

【译文】狗在夜间会替人看守家门,鸡在每天早晨天亮时报晓,人如果不能用心学习、迷迷糊糊过日子,有什么资格称为人呢?蚕吐丝以供我们做衣料,蜜蜂酿蜜供人们食用。而人要是不懂得学习,以自己的知识、技能来实现自己的价值,真不如小动物。

【原文】幼而学 壮而行 上致君 下泽民扬名声 显父母 光于前 裕于后

【译文】我们要在幼年时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长大后能够学以致用,替国家效力,为人民谋福利。如果你为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人民就会赞扬你,而且父母也可以因你得到荣耀,给祖先增添光彩,也给后代留下好的榜样。

【原文】人遗子 金满赢 我教子 唯一经 勤有功 戏无益 戒之哉 宜勉力

【译文】有的人留给子孙后代的是金银钱财,而我并不这样,我只希望他们能精于读书学习,长大后做个有所作为的人。反复讲了许多道理,只是告诉孩子们,凡是勤奋上进的人,都会有好的收获,而只顾贪玩,浪费了大好时光是一定要后悔的。

历史背景

关于《三字经》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历代说法不一,大多数后代学者倾向的观点意见是“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经》,以课家塾”,即王应麟为了更好的教育本族子弟读书,于是编写了融会经史子集的三字歌诀。

王应麟是南宋人,《三字经》原著中的历史部分只截至到宋朝为止。随着历史的发展,为了体现时代变迁,各朝代都有人对《三字经》不断地加以补充,例如清道光年间贺兴思增补了关于元、明、清三代的历史,共计二十四句话。

原文鉴赏

《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分,每一部分有一个中心。

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从“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这部分列举的书籍有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分先秦诸子的著作;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讲述的是从三皇至清代的朝代变革,一部中国史的基本面貌尽在其中;从“口而诵,心而维”至“戒之哉,宜勉力”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才能有所作为,“上致君,下泽民”。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三字经》最后强调学习的态度和目的。可以说,《三字经》既是一部儿童识字课本,同时也是作者论述启蒙教育的著作,这在阅读时需加注意。《三字经》用典多,知识性强,是一部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编成的读物,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秋去冬来其他应用

组词

秋组词去组词冬组词来组词

笔顺笔画

秋笔顺笔画去笔顺笔画冬笔顺笔画来笔顺笔画

近义词

秋近义词去近义词冬近义词来近义词

反义词

秋反义词去反义词冬反义词来反义词

秋去冬来成语接龙

正接

来处不易来而不往非礼也来回来去来鸿去燕来历不明来路不明来龙去脉来来去去来来往往来去匆匆来去分明来情去意来去无踪来日大难来日方长来日正长来世不可待来是是非人,去是是非者来势汹汹来无影,去无踪来因去果来迎去送来者不拒来者不善来者不善,善者不来来之不易来轸方遒来者勿拒来踪去迹来踪去路来者居上来者可追

反接

百岁千秋不知春秋存亡危急之秋多故之秋多事之秋独有千秋富于春秋各有千秋黑不溜秋老气横秋落叶知秋皮里春秋皮里阳秋人生一世,草生一秋酸不溜秋万代千秋万古千秋万岁千秋万载千秋遗臭千秋月旦春秋月过中秋叶落归秋叶落知秋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一日三秋有事之秋贻笑千秋一叶报秋一叶落知天下秋一叶知秋一字千秋

参考资料:成语接龙查询秋去冬来成语接龙

成语词典最新查询成语

傲慢无礼鼻青脸肿炳烛夜游尺蠖之屈缠绵床第出人望外东床择对得心应手毒药苦口付东流返璞归真花花达达毫末之差结舌钳口吉网罗钳陆离光怪目擩耳染弄玉吹箫濮上之音寝食俱废趋炎慕势人模狗样人中骐骥无动于衷心照情交鹬蚌相持,渔人得利一顾之荣逸趣横生异姓骨肉以刑致刑油油腻腻志士仁人

成语词典大全 网址链接:https://chengyu.122cha.com/qiuqudonglai22644.html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