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有饿莩的意思野有饿莩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野有饿莩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野有饿莩
- 拼音: yě yǒu è piǎo
- 频率: 生僻
- 年代: 古代
- 词性: 中性词
- 结构: 偏正式
- 解释: 饿莩:饿死的人。郊外有饿死的人。形容战乱或灾后的景象。
- 语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典故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民有饥色,野有饿莩。"
- 成语示例:
- 英文翻译:
野有饿莩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野有饿莩而不知发意思?
道路上有饿死的人,不知道开仓赈济。
路旁有长庚野上也有饿莩饿殍什么意思?
此句中的饿莩意思是,饿死者的尸体。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的莩的意思?
莩:同“殍”,尸体。
路上有饿死的人而不知道开仓赈济。
涂有饿莩的意思?
看到这个我怎么想起最近经常看到的电车问题?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这段就是:你只是正好拿着马桶搋子路过而已。
意思是不管任其自由发展,人死的多死的少也不是我造成的。
(手动狗头) “刺人而杀之”这段就是:管了扳了扳手,那你就可能面临谋杀起诉。
其实不太了解,思路也不清晰,强答一波,可能文不对题,请见谅。
周公驱猛兽的故事?
两千二百年前,中国有个哲学家孟轲,他说国家的历史,常是“一治一乱”的。他说第一次大乱,是四千二百年前的洪水,第二次大乱,是三千年前的猛兽,后来说到他那时候的大乱,是杨朱、墨翟的学说。他又把自己的距杨、墨,比较禹的抑洪水,周公的驱猛兽。所以崇奉他的人,就说杨、墨之害,甚于洪水猛兽。后来一个学者要是攻击别种学说,总袭用“甚于洪水猛兽”这句话。譬如唐、宋儒家攻击佛、老,用他;清朝、朱派攻击陆、王派,也用他;现在旧派攻击新派,也用他。
我以为用洪水来比喻新思潮,很有几分相像。他的来势很勇猛,把旧日的习惯冲破了,总有一部分的人感受苦痛,仿佛水源太旺,旧有的河槽,不能容受他,就泛滥岸上,把田庐
都扫荡了。对付洪水,要是如鲧用湮法,便愈湮愈决,不可收拾。所以禹改用导法,这些水归了江河,不但无害,反有灌溉之利了。对付新思潮,也要舍湮法用导法,让他自由发展,定是有利无害的。孟氏称“禹之治水,行其所无事”,这正是旧派对付新派的好方法。
至于猛兽,恰好作军阀的写照。孟氏引公明仪的话:“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现在军阀的要人,都有几百万几千万的家产,奢侈的了不得,别种好好做工的人,穷得饿死,这不是率兽食人的样子么?现在天津、北京的军人受了要人的指使,乱打爱国的青年,岂不明明是猛兽的派头么?
所以中国现在的状况,可算是洪水与猛兽竞争。要是有人能把猛兽驯服了,来帮同疏导洪水,那中国就立刻太平了。
民有饥色野有饿殍读音?
民有饥色野有饿殍,读音mín yǒu jī sè yě yǒu è piǎo
孔子成春秋乱臣贼子惧原文?
公都子曰:“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
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
“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坏宫室以为污池,民无所安息;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邪说暴行有作,园囿、污池、沛泽多而禽兽至。及纣之身,天下又大乱。周公相武王诛纣,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
“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公明仪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吾为此惧,闲①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邪说不得作。作于其心,害于其事;作于其事,害于其政。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
“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②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
途有饿殍而只知征?
意思是在逃亡的路途中遇到了很多饿死的人,但是国家只知道打仗从来不会考虑这些东西,在这个世界之中个人的力量是非常渺小的,他们没有办法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他们只想拥有一个更好的环境,能够让自己的心变得更踏实。
途有饿殍而只知征,对句:路无拾遗方晓回营。
路上到处是饿死的人,可是当局者只知道打仗,不顾百姓死活。
答是途中有饿死的人还只知道去打仗
一、原文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二、译文
(现在,富贵人家的)猪狗吃着人吃的粮食,却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尸体,却不知道开仓赈济;人饿死了,却说‘这不是我的责任,是收成不好’,这跟把人刺死了,却说‘不是我杀的人,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两样呢。大王请您不要怪罪于年成不好,(只要推行仁政)这样天下的百姓就会投奔到您这儿来了。”
应该是:途有饿殍(而不知发)
出自《寡人之于国也》
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全文解释是:狗,猪吃人吃的东西而不知道制止,路上有饿死的人而不知道开仓赈济 “检”:制止,节约 “涂”:通“途”,道路。 “发”:救济,开仓赈济
在征途里时有被饿死的尸体,但也无暇顾及只知道继续征途。
这句文言文是说,路上有遍地饿死的尸体,不知道赈济百姓,却仍然横征暴敛征收税赋或去打仗。生动的诠释了苛政猛于虎。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的以是什么意思?
以:用。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指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
这句话出自于《寡人愿安承教》。
原文
“以刃与政, 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 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译文
“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
野有饿莩其他应用
组词
野组词有组词饿组词莩组词笔顺笔画
野笔顺笔画有笔顺笔画饿笔顺笔画莩笔顺笔画近义词
野近义词有近义词饿近义词莩近义词反义词
野反义词有反义词饿反义词莩反义词野有饿莩成语接龙
正接
没有可接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