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去矣的意思大事去矣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大事去矣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大事去矣
- 拼音: dà shì qù yǐ
- 频率: 常用
- 年代: 古代
- 词性: 贬义词
- 结构: 动宾式
- 解释: 去:失去。形容事情无法挽回。多指政权丧失,国家灭亡等大事。
- 语法: 作谓语、定语;指失败。
- 典故出处: 汉·荀悦《汉纪·高祖纪》:“诚用此计,大事去矣。"
- 成语示例:北周·庾信《哀江南赋》:“~,人之云亡。"
- 英文翻译:
大事去矣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寇准传翻译?
宋史·列传四十(寇准传) 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也。
父相,晋开运中,应辟为魏王府记室参军。
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
年十九,举进士。
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
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
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
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
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
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
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
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
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 淳化二年春,大旱,太宗延近臣问时政得失,众以天数对。
准对曰:“《洪范》天人之际,应若影响,大旱之证,盖刑有所不平也。
”太宗怒,起入禁中。
顷之,召准问所以不平状,准曰:“愿召二府至,臣即言之。
”有诏召二府入,准乃言曰:“顷者祖吉、王淮皆侮法受赇,吉赃少乃伏诛;淮以参政沔之弟,盗主守财至千万,止杖,仍复其官,非不平而何?”太宗以问沔,沔顿首谢,于是切责沔,而知淮为可用矣。
即拜准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院事。
准与知院张逊数争事上前。
他日,与温仲舒偕行,道逢狂人迎马呼万岁,判左金吾王宾与逊雅相善,逊嗾上其事。
准引仲舒为证,逊令宾独奏,其辞颇厉,且互斥其短。
帝怒,谪逊,准亦罢知青州。
帝顾准厚,既行,念之,常不乐。
语左右曰:“寇准在青州乐乎?”对曰:“准得善藩,当不苦也”数日,辄复问。
左右揣帝意且复召用准,因对曰:“陛下思准不少忘,闻准日纵酒,未知亦念陛下乎?”帝默然。
明年,召拜参知政事。
自唐末,蕃户有居渭南者。
温仲舒知秦州,驱之渭北,立堡栅以限其往来。
太宗览奏不怿,曰:“古羌戎尚杂处伊、洛,彼蕃夷易动难安,一有调发,将重困吾关中矣。
”准言:“唐宋璟不赏边功,卒致开元太平。
疆埸之臣邀功以稔祸,深可戒也。
”帝因命准使渭北,安抚族帐,而徙仲舒凤翔。
至道元年,加给事中。
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贰,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
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且曰:“卿来何缓耶?”准对曰:“臣非召不得至京师。
”帝曰:“朕诸子孰可以付神器者?”准曰:“陛下为天下择君,谋及妇人、中官,不可也;谋及近臣,不可也;唯陛下择所以副天下望者。
”帝俯首久之,屏左右曰:“襄王可乎?”准曰:“知子莫若父,圣虑既以为可,愿即决定。
”帝遂以襄王为开封尹,改封寿王,于是立为皇太子。
庙见还,京师之人拥道喜跃,曰:“少年天子也。
”帝闻之不怿,召准谓曰:“人心遽属太子,欲置我何地?”准再拜贺曰:“此社稷之福也。
”帝入语后嫔,宫中皆前贺。
复出,延准饮,极醉而罢。
二年,祠南郊,中外官皆进秩。
准素所喜者多得台省清要官,所恶不及知者退序进之。
彭惟节位素居冯拯下,拯转虞部员外郎,惟节转屯田员外郎,章奏列衔,惟节犹处其下。
准怒,堂帖戒拯毋乱朝制。
拯愤极,陈准擅权,又条上岭南官吏除拜不平数事。
广东转运使康戬亦言:吕端、张洎、李昌龄皆准所引,端德之,洎能曲奉准,而昌龄畏忄耎,不敢与准抗,故得以任胸臆,乱经制。
太宗怒,准适祀太庙摄事,召责端等。
端曰:“准性刚自任,臣等不欲数争,虑伤国体。
”因再拜请罪。
及准入对,帝语及冯拯事,自辩。
帝曰:“若廷辩,失执政体。
”准犹力争不已,又持中书簿论曲直于帝前,帝益不悦,因叹曰:“鼠雀尚知人意,况人乎?”遂罢准知邓州。
真宗即位,迁尚书工部侍郎。
咸平初,徙河阳,改同州。
三年,朝京师,行次阌乡,又徙凤翔府。
帝幸大名,诏赴行在所,迁刑部,权知开封府。
六年,迁兵部,为三司使。
时合盐铁、度支、户部为一使,真宗命准裁定,遂以六判官分掌之,繁简始适中。
帝久欲相准,患其刚直难独任。
景德元年,以毕士安参知政事,逾月,并命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准以集贤殿大学士位士安下。
是时,契丹内寇,纵游骑掠深、祁间,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意。
准曰:“是狃我也。
请练师命将,简骁锐据要害以备之。
”是冬,契丹果大入。
急书一夕凡五至,准不发,饮笑自如。
明日,同列以闻,帝大骇,以问准。
准曰:“陛下欲了此,不过五日尔。
”因请帝幸澶州。
同列惧,欲退,准止之,令候驾起。
帝难之,欲还内,准曰:“陛下入则臣不得见,大事去矣,请毋还而行。
”帝乃议亲征,召群臣问方略。
既而契丹围瀛州,直犯贝、魏,中外震骇。
参知政事王钦若,江南人也,请幸金陵。
陈尧叟,蜀人也,请幸成都。
帝问准,准心知二人谋,乃阳若不知,曰:“谁为陛下画此策者,罪可诛也。
今陛下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贼自当遁去。
不然,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劳佚之势,我得胜算矣。
奈何弃庙社欲幸楚、蜀远地,所在人心崩溃,贼乘势深入,天下可复保邪?”遂请帝幸澶州。
及至南城,契丹兵方盛,众请驻跸以觇军势。
准固请曰:“陛下不过河,则人心益危,敌气未慑,非所以取威决胜也。
且王超领劲兵屯中山以扼其亢,李继隆、石保吉分大阵以扼其左右肘,四方征镇赴援者日至,何疑而不进?”众议毕惧,准力争之,不决。
出遇高琼于屏间,谓曰:“太尉受国恩,今日有以报乎?”对曰:“琼武人,愿效死。
”准复入对,琼随立庭下,准厉声曰:“陛下不以臣言为然,盍试问琼等?”琼即仰奏曰:“寇准言是。
”准曰:“机不可失,宜趣驾。
”琼即麾卫士进辇,帝遂渡河,御北城门楼,远近望见御盖,踊跃欢呼,声闻数十里。
契丹相视惊愕,不能成列。
帝尽以军事委准,准承制专决,号令明肃,士卒喜悦。
敌数千骑乘胜薄城下,诏士卒迎击,斩获大半,乃引去。
上还行宫,留准居城上,徐使人视准何为。
准方与杨亿饮博,歌谑欢呼。
帝喜曰:“准如此,吾复何忧?”相持十余日,其统军挞览出督战。
时威虎军头张瑰守床子弩,弩撼机发,矢中挞览额,挞览死,乃密奉书请盟。
准不从,而使者来请益坚,帝将许之。
准欲邀使称臣,且献幽州地。
帝厌兵,欲羁縻不绝而已。
有谮准幸兵以自取重者,准不得已,许之。
帝遣曹利用如军中议岁币,曰:“百万以下皆可许也。
”准召利用至幄,语曰:“虽有敕,汝所许毋过三十万,过三十万,吾斩汝矣。
”利用至军,果以三十万成约而还。
河北罢兵,准之力也。
准在相位,用人不以次,同列颇不悦。
它日,又除官,同列因吏持例簿以进。
准曰:“宰相所以进贤退不肖也,若用例,一吏职尔。
”二年,加中书侍郎兼工部尚书。
准颇自矜澶渊之功,虽帝亦以此待准甚厚。
王钦若深嫉之。
一日会朝,准先退,帝目送之,钦若因进曰:“陛下敬寇准,为其有社稷功邪?”帝曰:“然。
”钦若曰:“澶渊之役,陛下不以为耻,而谓准有社稷功,何也?”帝愕然曰:“何故?”钦若曰:“城下之盟,《春秋》耻之。
澶渊之举,是城下之盟也。
以万乘之贵而为城下之盟,其何耻如之!
”帝愀然为之不悦。
钦若曰:“陛下闻博乎?博者输钱欲尽,乃罄所有出之,谓之孤注。
陛下,寇准之孤注也,斯亦危矣。
” 由是帝顾准浸衰。
明年,罢为刑部尚书、知陕州,遂用王旦为相。
帝谓旦曰:“寇准多许人官,以为己恩。
俟行,当深戒之。
”从封泰山,迁户部尚书、知天雄军。
祀汾阴,命提举贝、德、博、洺、滨、棣巡检捉贼公事,迁兵部尚书,入判都省。
幸亳州,权东京留守,为枢密院使、同平章事。
林特为三司使,以河北岁输绢阙,督之甚急。
而准素恶特,颇助转运使李士衡而沮特,且言在魏时尝进河北绢五万而三司不纳,以至阙供,请劾主吏以下。
然京师岁费绢百万,准所助才五万。
帝不悦,谓王旦曰:“准刚忿如昔。
”旦曰:“准好人怀惠,又欲人畏威,皆大臣所避。
而准乃为己任,此其短也。
”未几,罢为武胜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河南府,徙永兴军。
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时巡检朱能挟内侍都知周怀政诈为天书,上以问王旦。
旦曰:“始不信天书者准也。
今天书降,须令准上之。
”准从上其书,中外皆以为非。
遂拜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
三年,祀南郊,进尚书右仆射、集贤殿大学士。
时真宗得风疾,刘太后预政于内,准请间曰:“皇太子人所属望,愿陛下思宗庙之重,传以神器,择方正大臣为羽翼。
丁谓、钱惟演,佞人也,不可以辅少主。
”帝然之。
准密令翰林学士杨亿草表,请太子监国,且欲援亿辅政。
已而谋泄,罢为太子太傅,封莱国公。
时怀政反侧不自安,且忧得罪,乃谋杀大臣,请罢皇后预政,奉帝为太上皇,而传位太子,复相准。
客省使杨崇勋等以告丁谓,谓微服夜乘犊车诣曹利用计事,明日以闻。
乃诛怀政,降准为太常卿、知相州,徙安州,贬道州司马。
帝初不知也,他日,问左右曰:“吾目中久不见寇准,何也?”左右莫敢对。
帝崩时亦信惟准与李迪可托,其见重如此。
乾兴元年,再贬雷州司户参军。
初,丁谓出准门至参政,事准甚谨。
尝会食中书,羹污准须,谓起,徐拂之。
准笑曰:“参政国之大臣,乃为官长拂须邪?”谓甚愧之,由是倾构日深。
及准贬未几,谓亦南窜,道雷州,准遣人以一蒸羊逆境上。
谓欲见准,准拒绝之。
闻家僮谋欲报仇者,乃杜门使纵博,毋得出,伺谓行远,乃罢。
天圣元年,徙衡州司马。
初,太宗尝得通天犀,命工为二带,一以赐准。
及是,准遣人取自洛中,既至数日,沐浴,具朝服束带,北面再拜,呼左右趣设卧具,就榻而卒。
初,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
”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
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
”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 准少年富贵,性豪侈,喜剧饮,每宴宾客,多阖扉脱骖。
家未尝爇油灯,虽庖匽所在,必然炬烛。
在雷州逾年。
既卒,衡州之命乃至,遂归葬西京。
道出荆南公安,县人皆设祭哭于路,折竹植地,挂纸钱,逾月视之,枯竹尽生笋。
众因为立庙,岁时享之。
无子,以从子随为嗣。
准殁后十一年,复太子太傅,赠中书令、莱国公,后又赐谥曰忠愍。
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
论曰:吕端谏秦王居留,表表已见大器,与寇准同相而常让之,留李继迁之母不诛。
真宗之立,闭王继恩于室,以折李后异谋,而定大计;既立,犹请去帘,升殿审视,然后下拜,太宗谓之“大事不糊涂”者,知臣莫过君矣。
宰相不和,不足以定大计。
毕士安荐寇准,又为之辨诬。
契丹大举而入,合辞以劝真宗,遂幸澶渊,终却钜敌。
及议岁币,因请重贿,要其久盟;由是西夏失牵制之谋,随亦内附。
景德、咸平以来,天下乂安,二相协和之所致也。
准于太宗朝论建太子,谓神器不可谋及妇人、谋及中官、谋及近臣。
此三言者,可为万世龟鉴。
澶渊之幸,力沮众议,竟成隽功,古所谓大臣者,于斯见之。
然挽衣留谏,面诋同列,虽有直言之风,而少包荒之量。
定策禁中,不慎所与,致启怀政邪谋,坐窜南裔。
勋业如是而不令厥终,所谓“臣不密则失身”,岂不信哉!
孔明就文几上拆开视之中的文几是什么意思?
失街亭,空城计话说孔明自令马谡等守街亭去后,犹豫不定。
忽报王平使人送图本至。
孔明唤入,左右呈上图本。
孔明就文几上拆开视之,拍案大惊曰:“马谡无知,坑陷吾军矣!
”左右问曰:“丞相何故失惊?”孔明曰:“吾观此图本,失却要路,占山为寨。
倘魏兵大至,四面围合,断汲水道路,不须二日,军自乱矣。
若街亭有失,吾等安归?”长史杨仪进曰:“某虽不才,愿替马幼常回。
”孔明将安营之法,一一分付与杨仪。
正待要行,忽报马到来,说:“街亭、列柳城,尽皆失了!
”孔明跌足长叹曰:“大事去矣!
此吾之过也!
”急唤关兴、张苞分付曰:“汝二人各引三千精兵,投武功山小路而行。
如遇魏兵,不可大击,只鼓噪呐喊,为疑兵惊之。
彼当自走,亦不可追。
待军退尽,便投阳平关去。
”又令张冀先引军去修理剑阁,以备归路。
又密传号令,教大军暗暗收拾行装,以备起程。
又令马岱、姜维断后,先伏于山谷中,待诸军退尽,方始收兵。
又差心腹人,分路报与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官吏军民,皆入汉中。
又遣心腹人到冀县搬取姜维老母,送入汉中。
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
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
”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兵,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
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
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
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
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
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
”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
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
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
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傍若无人,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
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
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
我兵若进,中其计也。
汝辈岂知?宜速退。
”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
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
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
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
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
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
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
”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
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后人有诗赞曰:“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
十五万人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
”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
”遂下令,教西城百姓,随军入汉中;司马懿必将复来。
于是孔明离西城望汉中而走。
天水、安定、南安三郡官吏军民,陆续而来。
却说司马懿望武功山小路而走。
忽然山坡后喊杀连天,鼓声震地。
懿回顾二子曰:“吾若不走,必中诸葛亮之计矣。
”只见大路上一军杀来,旗上大书“右护卫使虎冀将军张苞”。
魏兵皆弃甲抛戈而走。
行不到一程,山谷中喊声震地,鼓角喧天,前面一杆大旗,上书“左护卫使龙骧将军关兴”。
山谷应声,不知蜀兵多少;更兼魏军心疑,不敢久停,只得尽弃辎重而去。
兴、苞二人皆遵将令,不敢追袭,多得军器粮草而归。
司马懿见山谷中皆有蜀兵,不敢出大路,遂回街亭。
三国演义第八回主要内容?
董卓进入长安后,司徒王允施连环计,分别把貂蝉许配给董卓和吕布,使董卓和吕布二人父子不和。吕布有一天在后花园和貂蝉私会,正好被董卓看到,于是要提剑杀吕布,吕布赶紧逃走,心里对董卓充满怨恨,二人反目成仇。这个就是第八回合的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第八回:王司徒巧使连环计,董太师大闹凤仪亭
故事梗概:
董卓听说孙坚已死,认为心腹大患已除,骄奢淫逸,横暴日炽。司徒王允痛恨其祸国殃民,残害百官,欲除之而后快却苦无良策,于是收歌姬貂蝉为义女,商议定下连环计:先将貂蝉许与吕布,后献于董卓,诱使董、吕父子反目。
王允将金冠密送给吕布,吕布亲到司徒府致谢。王允殷勤设宴款待,唤貂蝉陪酒。吕布对貂蝉一见钟情,王允当场将貂蝉许与吕布。
几日后,王允请董卓到府上宴饮,又将貂蝉送与董卓,命人用马车送到相府。吕布闻讯,前来质问,王允反说是董卓霸占了貂蝉,吕布愤恨,二人嫌隙顿生。
吕布乘董卓上朝议事的机会,在相府后花园凤仪亭和貂蝉私会,互相倾诉爱慕之情。貂蝉泣云,奴家久闻吕将军大名,乃当世之英雄!想不到堂堂七尺男儿,竟听奸贼驱使,受制于人!吕布羞惭满面,搂住貂蝉安慰她。
董卓赶回相府,见此情景勃然大怒,手掷画戟刺向吕布,吕布身手敏捷,闪避躲过。
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连环计 董太师大闹凤仪亭
孙坚暴毙,蒯良献策,宜火速进军,趁虚直入,江东可得。刘表仁慈,放虎归山。长子孙策,厚葬孙坚,自此屈己待人,招贤纳士,四方云集。各诸侯以孙策年幼,不以为意。
董卓怪癖,日日奸淫掳掠,酷刑杀人,肆意寻欢,官民苦不堪言,又无敢异动。
司徒王允,望卓哀叹。一日见美姬貂蝉,思及董卓吕布皆好色之徒,心生一计。再拜说与貂蝉,蝉深明大义,不惧污浊,立时应允,以身试美人计。
司徒先请吕布吃酒,席间貂蝉挑逗,并趁势许予吕布,布筋骨酥倒。再将貂蝉密赠董卓。吕布不爽,兼貂蝉挑拨,父子嫌隙渐生,以至凤仪亭大闹,布丢盔弃甲,落荒而逃,卓持戟追砍,摔作一摊肉泥。至此,二人隔阂不可平。
●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连环计 董太师大闹凤仪亭
董卓在长安任意杀戳。 王允与歌妓貂蝉暗设连环之计,要借吕布杀董卓。 王允分别把貂蝉许与董卓和吕布,使二人猜疑。 吕布趁卓与帝共谈,与貂婵私会相府后园凤仪亭,卓赶来,大怒。
王司徒巧设连环计,董卓大闹凤仪亭。
第八回:王司徒巧使连环计 董太师大闹凤仪亭
王允将金冠密送给吕布,吕布亲到司徒府致谢。王允殷勤设宴款待,唤貂蝉陪酒。吕布对貂蝉一见钟情,王允当场将貂蝉许与吕布。几日后,王允请董卓到府上宴饮,又将貂蝉送与董卓,命人用马车送到相府。
吕布闻讯,前来质问,王允反说是董卓霸占了貂蝉,吕布愤恨,二人嫌隙顿生。吕布乘董卓上朝议事的机会,在相府后花园凤仪亭和貂蝉私会,互相倾诉爱慕之情。
貂蝉泣云,奴家久闻吕将军大名,乃当世之英雄!想不到堂堂七尺男儿,竟听奸贼驱使,受制于人!
吕布羞惭满面,搂住貂蝉安慰她。董卓赶回相府,见此情景勃然大怒,手掷画戟刺向吕布,吕布身手敏捷,闪避躲过。
《三国演义》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连环计 董太师大闹凤仪亭
却说蒯良曰:“今孙坚已丧,其子皆幼。乘此虚弱之时,火速进军,江东一鼓可得。若
还尸罢兵,容其养成气力,荆州之患也。”表曰:“吾有黄祖在彼营中
却说董卓在长安,闻孙坚已死,乃曰:“吾除却一心腹之患也!”问:“其子年几岁
矣?”或答曰十七岁,卓遂不以为意。自此愈加骄横,自号为“尚父”,出入僭天子仪仗;
封弟董晃为左将军、鄠侯,侄董璜为侍中,总领禁军。董氏宗族,不问长幼,皆封列侯。离
长安城二百五十里,别筑郿坞,役民夫二十五万人筑之:其城郭高下厚薄一如长安,内盖宫
室,仓库屯积二十年粮食;选民间少年美女八百人实其中,金玉、彩帛、珍珠堆积不知其
数;家属都住在内。卓往来长安,或半月一回,或一月一回,公卿皆候送于横门外;卓常设
帐于路,与公卿聚饮。一日,卓出横门,百官皆送,卓留宴,适北地招安降卒数百人到。卓
即命于座前,或断其手足,或凿其眼睛,或割其舌,或以大锅煮之。哀号之声震天,百官战
栗失箸,卓饮食谈笑自若。又一日,卓于省台大会百官,列坐两行。酒至数巡,吕布径
入,向卓耳边言不数句,卓笑曰:“原来如此。”命吕布于筵上揪司空张温下堂。百官失
色。不多时,侍从将一红盘,托张温头入献。百官魂不附体。卓笑曰:“诸公勿惊。张温结
连袁术,欲图害我,因使人寄书来,错下在吾儿奉先处。故斩之。公等无故,不必惊畏。”
众官唯唯而散。
司徒王允归到府中,寻思今日席间之事,坐不安席。至夜深月明,策杖步入后园,立于
荼蘼架侧,仰天垂泪。忽闻有人在牡丹亭畔,长吁短叹。允潜步窥之,乃府中歌伎貂蝉也。
其女自幼选入府中,教以歌舞,年方二八,色伎俱佳,允以亲女待之。是夜允听良久,喝
曰:“贱人将有私情耶?”貂蝉惊跪答曰:“贱妾安敢有私!”允曰:“汝无所私,何夜深
于此长叹?”蝉曰:“容妾伸肺腑之言。”允曰:“汝勿隐匿,当实告我。”蝉曰:“妾蒙
大人恩养,训习歌舞,优礼相待,妾虽粉身碎骨,莫报万一。近见大人两眉愁锁,必有国家
大事,又不敢问。今晚又见行坐不安,因此长叹。不想为大人窥见。倘有用妾之处,万死不
辞!”允以杖击地曰:“谁想汉天下却在汝手中耶!随我到画阁中来。”貂蝉跟允到阁中,
允尽叱出妇妾,纳貂蝉于坐,叩头便拜。貂蝉惊伏于地曰:“大人何故如此?”允曰:“汝
可怜汉天下生灵!”言讫,泪如泉涌。貂蝉曰:“适间贱妾曾言:但有使令,万死不辞。”
允跪而言曰:“百姓有倒悬之危,君臣有累卵之急,非汝不能救也。贼臣董卓,将欲篡位;
朝中文武,无计可施。董卓有一义儿,姓吕,名布,骁勇异常。我观二人皆好色之徒,今欲
用连环计,先将汝许嫁吕布,后献与董卓;汝于中取便,谍间他父子反颜,令布杀卓,以绝
大恶。重扶社稷,再立江山,皆汝之力也。不知汝意若何?”貂蝉曰:“妾许大人万死不
辞,望即献妾与彼。妾自有道理。”允曰:“事若泄漏,我灭门矣。”貂蝉曰:“大人勿
忧。妾若不报大义,死于万刃之下!”允拜谢。
次日,便将家藏明珠数颗,令良匠嵌造金冠一顶,使人密送吕布。布大喜,亲到王允宅
致谢。允预备嘉肴美馔;候吕布至,允出门迎迓,接入后堂,延之上坐。布曰:“吕布乃相
府一将,司徒是朝廷大臣,何故错敬?”允曰:“方今天下别无英雄,惟有将军耳。允非敬
将军之职,敬将军之才也。”布大喜。允殷勤敬酒,口称董太师并布之德不绝。布大笑畅
饮。允叱退左右,只留侍妾数人劝酒。酒至半酣,允曰:“唤孩儿来。”少顷,二青衣引貂
蝉艳妆而出。布惊问何人。允曰:“小女貂蝉也。允蒙将军错爱,不异至亲,故令其与将军
相见。”便命貂蝉与吕布把盏。貂蝉送酒与布。两下眉来眼去。允佯醉曰:“孩儿央及将军
痛饮几杯。吾一家全靠着将军哩。”布请貂蝉坐,貂蝉假意欲入。允曰:“将军吾之至友,
孩儿便坐何妨。”貂蝉便坐于允侧。吕布目不转睛的看。又饮数杯,允指蝉谓布曰:“吾欲
将此女送与将军为妾,还肯纳否?”布出席谢曰:“若得如此,布当效犬马之报!”允曰:
“早晚选一良辰,送至府中。”布欣喜无限,频以目视貂蝉。貂蝉亦以秋波送情。少顷席
散,允曰:“本欲留将军止宿,恐太师见疑。”布再三拜谢而去。过了数日,允在朝堂,见
了董卓,趁吕布不在侧,伏地拜请曰:“允欲屈太师车骑,到草舍赴宴,未审钧意若何?”
卓曰:“司徒见招,即当趋赴。”允拜谢归家,水陆毕陈,于前厅正中设座,锦绣铺地,内
外各设帏幔。次日晌午,董卓来到。允具朝服出迎,再拜起居。卓下车,左右持戟甲士百
余,簇拥入堂,分列两傍。允于堂下再拜,卓命扶上,赐坐于侧。允曰:“太师盛德巍巍,
伊、周不能及也。”卓大喜。进酒作乐,允极其致敬。天晚酒酣,允请卓入后堂。卓叱退甲
士。允捧觞称贺曰:“允自幼颇习天文,夜观乾象,汉家气数已尽。太师功德振于天下,若
舜之受尧,禹之继舜,正合天心人意。”卓曰:“安敢望此!”允曰:“自古有道伐无道,
无德让有德,岂过分乎!”卓笑曰:“若果天命归我,司徒当为元勋。”允拜谢。堂中点上
画烛,止留女使进酒供食。允曰:“教坊之乐,不足供奉;偶有家伎,敢使承应。”卓曰:
“甚妙。”允教放下帘栊,笙簧缭绕,簇捧貂蝉舞于帘外。有词赞之曰:“原是昭阳宫里
人,惊鸿宛转掌中身,只疑飞过洞庭春。按彻《梁州》莲步稳,好花风袅一枝新,画堂香暖
不胜春。”又诗曰:“红牙催拍燕飞忙,一片行云到画堂。眉黛促成游子恨,脸容初断故人
肠。榆钱不买千金笑,柳带何须百宝妆。舞罢隔帘偷目送,不知谁是楚襄王。”舞罢,卓命
近前。貂蝉转入帘内,深深再拜。卓见貂蝉颜色美丽,便问:“此女何人?”允曰:“歌伎
貂蝉也。”卓曰:“能唱否?”允命貂蝉执檀板低讴一曲。正是:“一点樱桃启绛唇,两行
碎玉喷阳春。丁香舌吐衠钢剑,要斩奸邪乱国臣。”卓称赏不已。允命貂蝉把盏。卓擎杯问
曰:“青春几何?”貂蝉曰:“贱妾年方二八。”卓笑曰:“真神仙中人也!”允起曰:
“允欲将此女献上太师,未审肯容纳否?”卓曰:“如此见惠,何以报德?”允曰:“此女
得侍太师,其福不浅。”卓再三称谢。允即命备毡车,先将貂蝉送到相府。卓亦起身告辞。
允亲送董卓直到相府,然后辞回。
乘马而行,不到半路,只见两行红灯照道,吕布骑马执戟而来,正与王允撞见,便勒住
马,一把揪住衣襟,厉声问曰:“司徒既以貂蝉许我,今又送与太师,何相戏耶?”允急止
之曰:“此非说话处,且请到草舍去。”布同允到家,下马入后堂。叙礼毕,允曰:“将军
何故怪老夫?”布曰:“有人报我,说你把毡车送貂蝉入相府,是何意故?”允曰:“将军
原来不知!昨日太师在朝堂中,对老夫说:‘我有一事,明日要到你家。’允因此准备小宴
等候。太师饮酒中间,说:‘我闻你有一女,名唤貂蝉,已许吾儿奉先。我恐你言未准,特
来相求,并请一见。’老夫不敢有违,随引貂蝉出拜公公。太师曰:‘今日良辰,吾即当取
此女回去,配与奉先。’将军试思:太师亲临,老夫焉敢推阻?”布曰:“司徒少罪。布一
时错见,来日自当负荆。”允曰:“小女颇有妆奁,待过将军府下,便当送至。”布谢去。
次日,吕布在府中打听,绝不闻音耗。径入堂中,寻问诸侍妾。侍妾对曰:“夜来太师与新
人共寝,至今未起。”布大怒,潜入卓卧房后窥探。时貂蝉起于窗下梳头,忽见窗外池中照
一人影,极长大,头戴束发冠;偷眼视之,正是吕布。貂蝉故蹙双眉,做忧愁不乐之态,复
以香罗频拭眼泪。吕布窥视良久,乃出;少顷,又入。卓己坐于中堂,见布来,问曰:“外
面无事乎?”布曰:“无事。”侍立卓侧。卓方食,布偷目窃望,见绣帘内一女子往来观
觑,微露半面,以目送情。布知是貂蝉,神魂飘荡。卓见布如此光景,心中疑忌,曰:“奉
先无事且退。”布怏怏而出。
董卓自纳貂蝉后,为色所迷,月余不出理事。卓偶染小疾,貂蝉衣不解带,曲意逢迎,
卓心意喜。吕布入内问安,正值卓睡。貂蝉于床后探半身望布,以手指心,又以手指董卓,
挥泪不止。布心如碎。卓朦胧双目,见布注视床后,目不转睛;回身一看,见貂蝉立于床
后。卓大怒,叱布曰:“汝敢戏吾爱姬耶!”唤左右逐出,今后不许入堂。吕布怒恨而归,
路遇李儒,告知其故。儒急入见卓曰:“太师欲取天下,何故以小过见责温侯?倘彼心变,
大事去矣。”卓曰:“奈何?”儒曰:“来朝唤入,赐以金帛,好言慰之,自然无事。”卓
依言。次日,使人唤布入堂,慰之曰:“吾前日病中,心神恍惚,误言伤汝,汝勿记心。”
随赐金十斤,锦二十匹。布谢归,然身虽在卓左右,心实系念貂蝉。
卓疾既愈,入朝议事。布执戟相随,见卓与献帝共谈,便乘间提戟出内门,上马径投相
府来;系马府前,提戟入后堂,寻见貂蝉。蝉曰:“汝可去后园中凤仪亭边等我。”布提戟
径往,立于亭下曲栏之傍。良久,见貂蝉分花拂柳而来,果然如月宫仙子,——泣谓布曰:
“我虽非王司徒亲女,然待之如已出。自见将军,许侍箕帚。妾已生平愿足。谁想太师起不
良之心,将妾淫污,妾恨不即死;止因未与将军一诀,故且忍辱偷生。今幸得见,妾愿毕
矣!此身已污,不得复事英雄;愿死于君前,以明妾志!”言讫,手攀曲栏,望荷花池便
跳。吕布慌忙抱住,泣曰:“我知汝心久矣!只恨不能共语!”貂蝉手扯布曰:“妾今生不
能与君为妻,愿相期于来世。”布曰:“我今生不能以汝为妻,非英雄也!”蝉曰:“妾度
日如年,愿君怜而救之。”布曰:“我今愉空而来,恐老贼见疑,必当速去。”蝉牵其衣
曰:“君如此惧怕老贼,妾身无见天日之期矣!”布立住曰:“容我徐图良策。”语罢,提
戟欲去。貂蝉曰:“妾在深闺,闻将军之名,如雷灌耳,以为当世一人而已;谁想反受他人
之制乎!”言讫,泪下如雨。布羞惭满面,重复倚戟,回身搂抱貂蝉,用好言安慰。两个偎
偎倚倚,不忍相离。
却说董卓在殿上,回头不见吕布,心中怀疑,连忙辞了献帝,登车回府;见布马系于府
前;问门吏,吏答曰:“温侯入后堂去了。”卓叱退左右,径入后堂中,寻觅不见;唤貂
蝉,蝉亦不见。急问侍妾,侍妾曰:“貂蝉在后园看花。”卓寻入后园,正见吕布和貂蝉在
凤仪亭下共语,画戟倚在一边。卓怒,大喝一声。布见卓至,大惊,回身便走。卓抢了画
戟,挺着赶来。吕布走得快,卓肥胖赶不上,掷戟刺布。布打戟落地。卓拾戟再赶,布已走
远。卓赶出园门,一人飞奔前来,与卓胸膛相撞,卓倒于地。正是:冲天怒气高千丈,仆地
矣字头成语?
没找到
无噍类矣: 比喻没有一个人生存。
死而死矣:
翩其反矣:
耗矣哀哉:
瞠乎后矣: 瞠:瞪眼。在别人后面干瞪眼,追赶不上
至矣尽矣: 至:到。矣:语气助词。尽:极点。到了极点,无以复加。
阅人多矣: 形容人阅历多,跟各种各样的人打过交道,一眼就能看出人的好坏以至于他的前程。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嘤:鸟鸣声。鸟儿在嘤嘤地鸣叫,寻求同伴的应声。比喻寻求志同道合的朋友。
叹观止矣: 用来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探观止矣: 用来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墓木拱矣: 坟墓上的树木已有两手合抱那么粗了。意思是你快要死了。这是骂人的话。后指人死了很久。
大事去矣: 去:失去。形容事情无法挽回了。多指政权丧失,国家灭亡等大事。
朝闻道,夕死可矣: 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悔之晚矣: 后悔已经晚了。
于谦传,每段概括?
)王世贞
①于谦,字廷益,其先河南人。谦生而颀晳,美容止。七岁,僧兰古春善相,见而大奇之,曰:“所相人,无若此儿者,异日救时宰相也。”二十三岁举进士,拜江西道监察御史。谦风骨秀俊,音吐鸿鬯,每奏对宣庙前,上必为倾听。
②久之,议增补各部右侍郎,治诸镇粮税,兼练卒抚民。上手书谦姓名付吏部,遂超拜兵部右侍郎,兼治河南、山西。奉玺书以往,年仅三十三,时人荣之。谦感上知遇,夙夜拊循郡邑,延访父老,以便益病苦。岁饶则多出官镪,籴民粟归庾;俭则吐庾粟,减直以粜。公私得相赡,而于下尤利。
③谦既在官久,威惠流闻。尝轻骑自河内历太行而盗有窥者谦厉声叱之皆大惊散走。曰:“不知为我公,死罪,幸赦我。”谦异。
④数当入朝议事,人谓即不橐金往,宁无一二土物,如合芗、干菌、裹头之类,足以充内交际耶?谦笑而两举其袖,曰: “吾惟有清风而已。且交际物之几何,而闾阎短长可畏也。”因赋诗见志。
⑤郕王①既即大位,益贤谦,虚己委焉。入对,慷慨泣奏曰:“虏得志,挟我大驾,势必长驱而南。今六军实力、武库、兵器尽矣。凡兵皆出营郭外,毋令避而示弱。通州仓欲守之或不能,委以与敌则可惜,宜令官军皆给一岁禄奉,听其自运。”上皆嘉纳之。
⑥虏报益急,诸中贵人之鼠窜者、恋土者相轧未定,而搢绅士人多遣其私重归。谦乃恸哭,廷诤曰:“京师,天下本。宗庙、社稷、山陵,宁此百官万姓帑藏庾廪萃此?此而不守,去欲安之?今日足一动,明日大事去矣。且虏乘胜骄,实不足畏也。”上闻之曰:“善。”其一听谦处分。(选自《弇州山人四部稿》,
大事去矣其他应用
组词
大组词事组词去组词矣组词笔顺笔画
大笔顺笔画事笔顺笔画去笔顺笔画矣笔顺笔画近义词
大近义词事近义词去近义词矣近义词反义词
大反义词事反义词去反义词矣反义词大事去矣成语接龙
正接
没有可接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