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意逆志的意思以意逆志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以意逆志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以意逆志
- 拼音: yǐ yì nì zhì
- 频率: 生僻
- 年代: 古代
- 词性: 中性词
- 结构: 偏正式
- 解释: 逆:揣度。用自己的心思去揣度别人的意图。
- 语法: 作谓语、定语;同“以己度人"。
- 典故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 成语示例:宋·叶梦得《石林诗话》:“盖常使人~,初不以叙事倾倒为工。"
- 英文翻译:
以意逆志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以意逆志"怎么解释?
成语 以意逆志 发音 yǐ yì nì zhì 解释 用自己的想法去揣度别人的心思。
出处 《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 以意逆志 战国中期孟子*提出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
《诗经·小雅·北山》中写道:“陟彼北山,言采其杞。
偕偕士子,朝夕从事。
王事靡盬,忧我父母。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
”咸丘蒙不从全诗的整体含义出发,而断章取义地提出:“《诗》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而舜既为天子矣,敢问瞽瞍之非臣,如何?”他认为舜既然已经做了皇帝,而他父亲瞽瞍又不是他的臣民,岂不是和《诗经》中这几句话的意思矛盾了吗?孟子批评他说:“是诗也,非是之谓也,劳于王事而不得养父母也。
”《北山》是写诗人对劳逸不均的不满情绪的,如果像咸丘蒙那样,只从字面上去理解,那么,《诗经·云汉》中的“周余黎民,靡有子遗,”岂不是要理解为“周无遗民”了吗?为此,孟子告诉他:“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孟子强调对诗歌的理解,不能只从字句的表面意思上去看,要从全诗的基本思想出发,去领会字句的含义。
“以意逆志”的“逆”是“迎合、揣摩”的意思,“志”是指诗人写诗的目的意图。
对“意”的理解,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认为“意”是指读诗人的意,如汉代赵岐注《孟子》中说:“志,诗人志所欲之事。
意,学者之心意也。
”“人情不远,以己之意,逆诗人之志,是为得其实矣。
”朱熹《四书集注》中说:“当以己意逆取作者之志,乃可得之。
”他们都强调读诗人必须全面地领会诗篇之含义,有了正确的认识方可得作者之志。
另一种认为“意”是指客观地存在于诗篇中的意,如清代吴淇在《六朝选诗定诗缘起》中说:“汉宋诸儒以一志字属古人,而意为自己之意。
夫我非古人,而以己意说之,其贤于蒙(指咸丘蒙)之见也几何矣。
不知志者古人之心事,以意为舆,载志而游,或有方,或无方,意之所到,即志之所在,故以古人之意求古人之志,乃就诗论诗,犹之以人治人也。
即以此诗论之,不得养父母,其志也;普天云云,文辞也。
‘莫非王事,我独贤劳’,其意也。
其辞有害,其意无害,故用此意以逆之,而得其志在养亲而已。
”吴淇的解释符合文学创作的特点,是比较科学的。
按他这样理解,则“以意逆志”确是一个客观地分析诗歌的好方法。
不过,孟子的本意可能还是以己意去逆诗人之志。
这可以从他自己的文学批评实践中看出来。
在《梁惠王》《公孙丑》等篇中他对《诗经》中《公刘》、《绵》、《灵台》、《鸱鸮》、《閟宫》等篇的解释中,都明显地表现了以己意去求诗人之志的特点。
实际上,读者对诗的理解总是带有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的,不可能完全和作者一致。
己意如果是建立在对作品的客观分析基础上形成的,就像孟子对《北山》的理解一样,那就可以和诗篇客观的意一致。
己意如果建立在偏见和主观猜测的基础上,那就会歪曲诗的本意,就像孟子对《公刘》等篇的解释一样。
因此,要正确理解“以意逆志”中“意”的含义,应当把历史上两种不同的理解中的科学方面结合起来,才能使之成为一种真正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
以意逆志的逆是何意?
意思是用自己的意志去改变自己的志向,我们在这个世界之中,有很多的东西是自己想去做的,但是到了最后的时候,才会发现,这一切的事物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的简单,但是无论做任何的事情的时候,只有自己非常的坚定,才能将一件事情完成。
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关系?
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缺一不可的。
知人论世,是说要先了解作者后再批评其作品。
以意逆志,是说凭自己的理解去认识作者的意图。
是片面的,有可能歪曲作者原意的。
知人之后才能论世,才不能发生以自己的理解去歪曲作者的原意的事情。
即,知人论世,方可不覆以意逆志之故辙。
什么叫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鉴赏方法?
以意逆志,是以己之意迎受诗人之志而加以钩考.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注:以,用;意,自己的切身体会;逆,推测;志,作者写作诗歌的本意)这也就是说,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常常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也就是把自己当作诗人,然后“将心比心”去领会、推测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从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以意逆志”的诗歌鉴赏方法。
知人论世,即知其人、论其世,即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以人论事的意思?
答:以人论事,说的是自己看到这个人所做的事情。都是比较让人感到十分不愉快的,所以行为也是比较不好的。之所以就人论事,那是因为这个人的性格和现实脾气,已经暴露出来了。自己也要好好的去做自己的事情,不需要理会太多的遗憾,一个人也需要好好的。
答题!孟子的"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都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孟子在《孟子·万章上》中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提出了"以意逆志"说。所谓"以意逆志",就是说说诗者(即读者)要根据自己的历练、思想意志,去体验、理解作者的作品,不要死扣字眼,也不要受拘束于词句,曲解甚至歪曲全篇的主旨。孟子以这种方法解说《诗》中的一些作品,比较接近于还了它们作为文学作品的本来面目,为中国文学提供了比较客观实在的批评原则。后世大量的诗话词话大抵是在此原则下展开文学批评和记录读后感想的。
以人论事的意思就是根据不同类型的人来判断事物的好坏的意思。
什么叫对文字敏感?
给你几种解答
1.文字敏感度,生理基础是感官敏感度,高级能力是同理心与想象力,(经过长期不懈练习具体文字表达)知道这个字出来,放在这个前后文中,读者八九不离十会有什么感受。敏感才有可能准确。
2.能感受到文字是活的,每一个文字有它独特的气质,温度、气味、颜色、重量……
将不同的文字组合在一起,会展示出不同的世界
3.对文字敏感指的是运用、解读文字的超常能力,善于运用文字营造意境或透过文字以意逆志之类。
应该是指能够透过文字的表面意思,了解文字里隐含的一些东西吧
文字敏感度可以概括为三点,即:文字书写的敏感度、文字认知的敏感度和文字表达的敏感度。
文字书写的敏感度提升,这说到底就是写的问题,还应从文字的间架结构入手,也就是把每个字的笔划摆布均匀,大致做到横平竖直。
以文害意的意思和出典?
《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 赵岐注:“文,《诗》之文章,所引以兴事也;辞,诗人所歌咏之辞;志,诗人志所欲之事;意,学者之心意也。”焦循《正义》:“辞谓篇章也。
”又以为:“《诗》之文章,即辞之文采也。
” 二句意谓解说《诗经》的人不要因为表面的文采修饰而妨害对整个辞句的理解,也不要因为某些辞句而妨害对作者用意的理解。
什么意为成语?
什么意为的成语没有。但什么意为什么(即意为在词中间而不是词尾)的成语有:刻意为之、以意为之等。
刻意为之,汉语成语,拼音是kè yì wei zhi,意思是用尽心思做某件事。
以意为之,汉语成语,拼音是yǐ yì wéi zhī,意思是只凭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出自西汉·戴圣《礼记·礼运》:“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
什么意什么成语 :
得意洋洋、
春意盎然、
一意孤行、
曲意逢迎、
得意之作、
恶意中伤、
得意门生、
情意绵绵、
如意算盘、
得意忘形、
诚意正心、
防意如城、
先意承旨、
瑰意琦行、
刻意求工、
雨意云情、
密意幽悰、
眼意心期、
假意撇清、
得意忘筌、
诛意之法、
执意不从、
阿意取容、
曲意承奉、
以意逆志、
美意延年、
精意覃思、
得意忘言、
意意似似、
得意自鸣、
秋意深浓、
两意三心、
好意难却、
寓意深远、
春意阑珊、
阿意苟合、
恣意妄为、
以意为之、
闳意妙指、
创意造言、
有意无意、
曲意迎合、
得意忘象、
蝶意莺情、
肆意妄行、
阿意顺旨、
生意盎然、
刻意为之、
肆意横行、
随意一瞥、
快意当前、
假意虚情、
刻意经营、
二意三心、
睡意朦胧、
非意相干、
迎意承旨、
言意相离、
放意肆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