歃血为盟的意思解释及典故(故事)

关键字:
成语接龙

歃血为盟的意思歃血为盟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歃血为盟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歃血为盟
拼音: shà xuè wéi méng
频率: 常用
年代: 古代
词性: 中性词
结构: 偏正式
解释: 歃血:口含血。古代会盟者在嘴旁涂牲畜的血,表示立盟的诚意。

语法: 作谓语、定语;指结盟。
典故出处: 唐·苏安恒《请则天皇后复位于皇子》:“歃血为盟,指河为誓,非李氏不王,非功臣不封。"
成语示例:张长弓《漠南魂》:“他有着很多很多同心同德的朋友,而其中最亲近的就是~的八个异姓兄弟。"
英文翻译: lick blood and swear

歃血为盟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勾指起誓背景故事?

推敲勾手指的来历,可能与手指的作用有关。

指,具有“旨”的含义,代表着个人的内心想法和意旨,手指相勾就有交流内心想法的意味。

再加上国人有指天为誓的发誓形式,所以“指”便在盟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盟誓中,手指既要郑重其事的签名画押,有时还要割破手指,歃血为盟。

有鉴于此,人们便简单地以勾手指表示约誓,同时借手指沟通表达互相心意的印可,有时延将两人的大相指相摩击当作盖章签名并以此为证。

红海结盟故事?

1935年5月,长征途中红军渡过金沙江进入四川凉山地区。这一带是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

蒋介石为了剿灭红军,调动了几十万大军妄图把红军围堵在大渡河以南。为了能顺利前进,中共党中央委派刘伯承、聂荣臻带领红军先遣队为大部队开路。一路上先遣队英勇作战,同时沿途宣传党的民族政策。

凉山地区,由于国民党反动派长期对彝族人民实行残酷压迫,民族隔阂较深。红军进入彝族区后,彝族群众受到蒙蔽,不明真相,对红军实行处处阻挡的政策。

红军坚持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无论受到何种困难和刁难,都坚持不向受苦的彝族同胞开枪。

这一切,彝族同胞都看在眼里,头人小叶丹深受感动。他们申明大义,决心军民结盟一起抗击国民党反动派。当时的红军参谋长刘伯承和小叶丹在彝海歃血为盟,先遣队胜利地完成了任务,彝族人民送红军踏上新的征途。

牛耳在古代说的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故事?

在古代牛耳象征着高贵的领头人或者第一的意思,其实古代一般是说执牛耳者一词的"执牛耳"是指"冠军"、"第一"的意思。到底,牛的耳朵和第一名有什么关系呢?

据《左传》记载,当时各国诸侯订立盟约,必须举行"歃血为盟"的仪式。先将牛耳割下取血,并将牛耳放在珠盘上,由主盟者执盘,当时便称主盟者为"执牛耳"。

主盟者率先将祭拜过天地神灵的牛血涂在口上,与盟者接着相继歃血,表示彼此之间有天地神灵为鉴,要坚守盟约,要言而有信。倘若有违约者,必将造受神灵的惩罚,最终将像牛一样死亡。这种"歃血为盟"的仪式在古代是很隆重的。

因此,"执牛耳"原本是一种仪式,后来泛指在某方面居于领导地位之人,也用当作"第一"的代名词。

含血的成语带拼音为xue?

血海深仇 血海:形容杀人流血很多。

形容仇恨极大、极深。

多指人被杀而引起的仇恨。

血迹斑斑 形容留下的血迹很多。

血口喷人 比喻用恶毒的话污蔑或辱骂别人。

血泪盈襟 血泪:悲痛的眼泪;盈:满。

眼泪流湿了衣襟。

形容非常悲痛。

血流成河 形容被杀的人极多。

血流漂杵 杵:捣物的棒槌。

血流成河,舂米的木棰都漂了起来。

形容战死的人很多。

也泛指流血很多。

血流如注 形容血流得又多又急。

血气方刚 血气:精力;方:正;刚:强劲。

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

血肉横飞 形容发生爆炸等灾祸时,死伤者血肉四溅的惨状。

血肉相连 象血和肉一样相互联系着。

比喻关系十分密切,不可分离。

血雨腥风 风里夹着腥味,雨点带着鲜血。

形容疯狂杀戮的凶险气氛或环境。

血债累累 血债:未报的杀人深仇;累累:形容很多。

指杀人很多,罪恶极大。

血风肉雨 形容剧烈残酷的屠杀或性格刚强。

血光之灾 迷信指有被杀的灾祸, 血泪斑斑 血与泪俱在实证物。

血流成渠 鲜血流成了河。

形容死伤的人极多。

血盆大口 指野兽凶残吞噬的大嘴。

也比喻剥削者、侵略者蚕食鲸吞的巨大胃口。

血气之勇 指凭一时感情冲动产生的勇气。

血染沙场 沙场:战场。

鲜血染红了战场。

指在战场上牺牲。

血肉模糊 血流肉烂,无法辨认器官肢体。

形容死亡或受伤的惨状。

碧血丹心 满腔正义的热血,一颗赤诚的红心。

形容十分忠诚坚定。

狗血淋头 旧时迷信说法,谓狗血淋在妖人头上,就可使其妖法失灵。

后形容骂得很凶,使被骂者如淋了狗血的妖人一样,无... 狗血喷头 言辞刻毒,大肆辱骂。

形容骂得痛快淋漓。

含血喷人 比喻捏造事实陷害别人。

口血未干 古时订立盟约,要在嘴上涂上牲口的血。

指订约不久就毁约。

龙血玄黄 比喻战争激烈,血流成河。

热血沸腾 比喻激情高涨。

歃血为盟 歃血:古代会盟,把牲畜的血涂在嘴唇上,表示诚意;盟:宣誓缔约。

泛指发誓订盟。

心血来潮 来潮:潮水上涨。

指心里突然或偶然起了一个念头。

以血洗血 洗:洗雪。

用仇敌的血来洗雪血仇。

指杀敌报仇。

饮血茹毛 茹:吃。

用来描绘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的生活。

有血有肉 比喻富有生命的活力和内容。

多用来形容文艺作品中人物形象生动。

浴血奋战 形容顽强地拼死战斗。

裹血力战 犹言浴血奋战。

形容顽强地拼死战斗。

含血潠人 比喻捏造事实陷害别人。

同“含血喷人”。

含血噀人 噀,喷。

比喻捏造事实陷害别人。

汗血盐车 骏马拉运盐的车子。

“汗血”,骏马。

后以之比喻人才埋没受屈。

冷血动物 体温随环境温度的改变而变化的动物。

比喻缺乏感情、对人对事冷漠的人。

沥血叩心 剖露心胸。

比喻竭尽忠诚、恳挚的心意。

沥血披肝 比喻竭尽忠诚、恳挚的心意。

同“沥血叩心”。

兵不血刃 兵:武器;刃:刀剑等的锋利部分。

兵器上没有沾上血。

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

头破血流 头打破了,血流满面。

多用来形容惨败。

腥风血雨 风里夹着腥味,雨点带着鲜血。

兵未血刃 犹兵不血刃。

指战事顺利,未经交锋或激战而取得胜利。

兵无血刃 指战事顺利,未经交锋或激战而取得胜利。

刀光血影 形容血腥的杀戮。

军不血刃 兵器上没有血。

谓未交锋就取得胜利。

尸山血海 形容杀人之多。

头破血出 多用来形容惨败。

同“头破血流”。

头破血淋 头被打破,流出了血。

形容受到严重打击或遭到惨败的样子。

苍蝇见血 苍蝇一见到血,就拼命吮吸。

比喻十分贪婪。

椎心泣血 椎心:捶胸脯;泣血:哭得眼中流血。

捶拍胸膛,哭泣出血。

丹心碧血 丹心:红心、忠心。

碧血:血化为碧玉。

碧:青绿色的宝石,表示血的珍贵。

赤诚的忠心,宝贵的鲜血。

用以赞扬... 杜鹃啼血 传说杜鹃昼夜悲鸣,啼至血出乃止。

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极。

呕心沥血 呕:吐;沥:一滴一滴。

比喻用尽心思。

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

剖肝泣血 形容非常悲伤。

茹毛饮血 茹:吃。

一针见血 比喻说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

抱璞泣血 比喻怀才不遇,伤心悲痛。

苌弘碧血 形容为正义事业而流的血。

苌弘:春秋时周大夫,又称苌叔。

碧:青绿色的玉石。

椎牛歃血 古时聚众盟誓,杀牛取其血含于口中或以血涂嘴唇,表示诚意。

椎心呕血 犹言椎心泣血。

蹈锋饮血 形容勇敢,不怕牺牲。

拊心泣血 形容内心悲痛之极。

金针见血 犹言一针见血。

比喻说话简短,切中要害。

嚼穿龈血 形容十分仇恨。

抠心挖血 犹言抠心挖肚。

形容费心思索。

叩心泣血 形容悲痛之极。

刳精呕血 极言用心劳苦。

同“刳精鉥心”。

6个成语故事编一个春秋小故事?

1、完璧归赵--战国

战国时候,赵王得到了一块楚国原先丢失的一块名贵宝玉——“和氏璧”。这件事情让秦王知道了,他就派使者对赵王说,自己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璧"。

赵王看了信,心里想:秦王一向是只想占便宜,不肯吃亏的人。这一次怎么这么大方?要是不答应他的请求吧,怕秦国兴兵来进攻;要是答应吧,又怕上当。他想来想去,拿不定主意,就和大臣们商量,但大臣们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蔺相如知道了这件事,便对赵王说:“大王,让我带着'和氏璧'去见秦王吧。到那里我见机行事。如果秦王不肯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我一定把'和氏璧'完整地带回来。”赵王知道蔺相如是个既勇敢又机智的人,就同意他去了。

蔺相如到了秦国,秦王在王宫里接见了他。蔺相如双手把“和氏璧”献给秦王。秦王接过来左看右看,非常喜爱。他看完了,又传给大臣们一个一个地看,然后又交给后宫的妃子们去看。

蔺相如一个人站在旁边,等了很久,也不见秦王提起割让十五座城的事情,他便知道秦王根本没有用十五座城池换取宝玉的诚意。可是宝玉已经到了秦王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他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计策。只见蔺相如走上前去,对秦王说:“这块‘和氏璧’虽然看着挺好,可是有一点小瑕疵,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一听"和氏璧"有瑕疵,赶紧叫人把宝玉从后宫拿来交给蔺相如,让他指出来。

蔺相如拿着“和氏璧”往后退了几步,身体靠在柱子上,气冲冲地对秦王说:“当初大王差人送信给赵王,说情愿拿十五座城来换赵国的'和氏璧'。赵国大臣都说,千万别相信秦国骗人的话,我可不这么想,我说老百姓还讲信义呐,何况秦国的大王哩!赵王听了我的劝告,这才派我把"和氏璧"送来。没想到方才大王把宝玉接了过去,随便交给下面的人传看,却不提起换十五座城的事情来。这样看来,大王确实没有用城换璧的诚心。现在宝玉在我的手里,如果大王硬要逼迫我,我情愿把自己的脑袋和这块宝玉一块儿撞碎在这根柱子上!”说着,蔺相如举起“和氏璧”,面对柱子,就要摔过去。

秦王本来想叫武士去抢,可是又怕蔺相如真的把宝玉撞碎,连忙向蔺相如赔不是,说:“大夫不要着急,我说的话怎么能不算数哩!”说着叫人把地图拿来,假惺惺地指着地图说:“从这儿到那儿,一共十五座城,都划给赵国。”蔺相如心想,秦王常常会耍鬼把戏,可别再上他的当!他就跟秦王说:“这块‘和氏璧’是天下有名的宝贝。赵王送它到秦国来的时候,斋戒了五天,还在朝廷上举行了隆重的赠送宝玉的仪式。现在大王要接受这块宝玉,也应该斋戒五天,在朝廷上举行接受宝玉的仪式,我这才能把宝玉献上。”秦王本不想这样做,但见蔺相如态度坚决,只得无奈地说:“好!就这么办吧!”说完,他就派人送蔺相如到旅店去休息。

蔺相如拿着那块宝玉到了公馆里。叫一个手下人打扮成一个买卖人的样儿,把那块宝玉包着,藏在身上,偷偷地从小道跑回到赵国去了。至于秦王会把他怎么样,他一点也没有考虑。

后来秦王发觉这件事,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想发兵攻打赵国吧,赵国在军事上作了准备,恐怕打不赢。最后,秦王十分恼怒,可又见蔺相如机智勇敢,是位难得的人才,也没有为难他,便放他回到赵国去了。

这件事情在历史上就叫作“完璧归赵”。

2、围魏救赵--战国

公元前354年,赵国进攻卫国,迫使卫国屈服于它。魏惠王十分恼火(因卫国原来是魏国的属国),于是拨五百战车以庞涓为将,直奔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本就小国,根本抵挡不利啊魏国的进攻,只得向齐国求救。

齐国大臣邹忌主张不救,因为这样会消耗本国的实力。但大臣段干纶认为,如果魏国打败赵国,魏国的势力会更加强大,进而对齐国造成威胁,因此极力主张支援赵国。齐王采纳了段干纶的建议,以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出兵八万救赵。

孙膑在分析形势后,认为魏国军队很强大,如果与魏军正面交锋会造成齐国的较大损失,所以应该避实就虚,趁着魏国精锐部队在外,魏国国都大梁防务空虚的机会,攻打它的国都,迫使魏军回救大梁,赵国的危险就会自然消解。

田忌采纳了军师孙膑的建议,为给敌军制造齐国部队弱小的假象,故意派无能的军官带兵进攻魏国的军事重镇平陵,结果齐军大败。魏国大将庞涓以为齐军不堪一击,于是加紧对赵国的进攻,丝毫没有想到齐军会攻打魏国的国都大梁。

与此同时,孙膑亲自率领精锐部队进逼魏国国都大梁。庞涓闻讯,迅猛从攻打赵国的前线往回撤军,长途跋涉去保卫国都。因为兵困马乏,又陷入孙膑的包围圈中,结果魏军被打得落花流水。

成语“围魏救赵”由此而来,亦是《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一。

3、毛遂自荐--战国

战国时,秦国出兵攻打赵国,包围了赵都邯郸,情况十分危急,于是赵王派平原君前往楚国,请求援救。平原君打算在其门下食客挑选出二十个文武人才一同前往,但只挑选出十九个,剩下的都不符合条件。

这时,有一个名叫毛遂的人,主动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请求加入前往楚国的行列。平原君问:"你在我门下多久了?"毛遂回答:“三年了。”平原君说:“一个真正有才能的人,就好像一把放在袋子里的锥子一样,立刻就会显露出锋利的锥尖。而你在我门下三年了,我却没听说过你有什么表现,你还是留下吧!”毛遂说:“我现在自我推荐,就是请求你把我放进袋子里,如果早点有这样的机会,那我就不只是露出锥尖而已,而是早就显露出才能,锋芒毕露了!”平原君觉得毛遂说得有道理,就答应让他一同前往。

到了楚国,平原君和楚王会谈,从早上到中午,都还没有结果。毛遂于是持剑走到楚王面前,极力说明赵、楚联合抗秦的利害关系。楚王终于被说服,答应赵国愿意出兵援救。于是两国当场歃血为盟,誓守联合抗秦的盟约。毛遂这次不仅帮平原君完成任务,也为国家立下了功劳,让大家对他刮目相看,平原君因此待他为上宾。

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毛遂自荐”这个成语,比喻自告奋勇,自我推荐。

4、退避三舍--春秋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几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5、渑池之会--战国

“完璧归赵”让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

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赵王和大臣们商议说∶“去吧,怕有危险;不去吧,又显得太胆怯。”蔺相如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赵王才决定动身,让蔺相如随行。大将军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界上,做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

赵王到了渑池,会见了秦王。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为秦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秦王没占到便宜。他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

蔺相如随处弱国,但不惧强国,机敏过人,是一个很好的外交人才。

6、负荆请罪--战国

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这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怕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负荆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给自己严厉责罚。

彝海故事的背景?

“结盟新寨”这个名字,就源于“彝海结盟”的故事。

1935年5月,中央红军先遣队司令员刘伯承在彝海同彝族果基部落首领果基约旦(小叶丹)歃血为盟,结为兄弟。

红军部队因此顺利通过彝区,留下一段民族团结佳话。

割须断袍故事的背景?

三国演义第五十八回 马孟起兴兵雪耻,曹阿蛮割须弃袍

在曹洪被马超战败,丢失潼关之后,曹操率领后续部队赶至潼关关前。在曹操与马超的首次交锋中,曹军溃败。马超统领庞德、马岱等,直入曹军,要亲自捉拿曹操。马超的凌厉攻势,迫使曹操“割须弃袍”,曹狼狈而逃。操混在乱军中,只听得西凉军大叫:“穿红袍的是曹操!”操就马上急脱下红袍。又听得大叫:“长髯者是曹操!”操惊慌,掣所佩刀断其髯。军中有人将曹操割髯之事,告知马超,超遂令人叫拿:“短髯者是曹操!”操闻知,即扯旗角包颈而逃。

东汉末年,曹操篡权,献帝的位子如同虚设。后来由于曹操欺君太甚,献帝忍无可忍,于是就用血在一张绵帛上写了一份诏书,被称为“血诏”,由于怕曹操发现,就把这诏书藏在衣服里,所以也叫“衣带诏”。

皇帝把这份“血诏”交给国舅董承,要他密谋奸臣曹操,可是董国舅一个人孤掌难鸣,就想多找几个人共同谋事。于是就找来了侍中王子朋、太医吉平、皇叔刘备和西凉刺史马腾等共八个人歃血为盟,对天发誓要为国除暴、誓杀曹贼。但是后来谋事不密,被曹操知道了要杀他们,汉左将军刘备知道后就率兵逃到徐州,马腾、董承他们几人全部被斩首,无一幸免。

后来,这事让马腾的儿子知道了,就要起兵为父报仇。马腾共有三个儿子,二儿子和三儿子都被曹操所害,只有大儿子替父亲镇守西凉。这大儿子可不是一般的人物,他姓马名超字孟起,从小精通武艺,并且天生神力从来都没打过败仗,西凉的老百姓和他的军队都称他为“神威天将军”。

马超知道父弟被害,气得他满口吐血,晕倒在地。当天就和镇西将军韩遂起西凉兵二十万直奔潼关,由于西凉兵骁勇善战,再加上马超英勇无敌,不到10天的时间,潼关就被夺下了。曹操知道后,立刻统帅30万精兵前来迎敌,双方就在长安恶战起来。马超急着为父报仇,不等曹操发话,就骑马提矛直刺曹操。

曹操中有一员战将出来迎敌,可是一眨眼的工夫,那员战将就被马超杀了。只见马超把大手一挥,西凉兵像一窝蜂似的拥了过来,一个个凶神恶煞,把曹操吓得回头就跑,曹操见此情景,也顾不得许多了,骑马往回就撤。马超随后赶了过来,马超对手下将士们说:“前面那个长胡子的是曹操,大家快追,抓住有赏。”众将士听到后都奋力赶了过来。曹操听到后就用身上带的匕首把胡子给割了下来。后来有人把曹操割须的事报告给了马超,马超又喊道:“短胡子的是曹操。”曹操听到后,就用战旗的一角扯下来包住下颌,又有人报告给马超。马超又喊道:“前面那个穿红袍的是曹操。”曹操听到后又慌忙把袍子脱了下来,可是还是被马超发现了,于是,马超舍命追赶。

眼看就快被马超追上了,曹操心里非常害怕,正在发愁的时候,只见曹操对面来了一员战将把马超敌住,因此曹操才得以脱难。这一仗打得曹操心惊胆战。

歃血为盟其他应用

组词

歃组词血组词为组词盟组词

笔顺笔画

歃笔顺笔画血笔顺笔画为笔顺笔画盟笔顺笔画

近义词

歃近义词血近义词为近义词盟近义词

反义词

歃反义词血反义词为反义词盟反义词

歃血为盟成语接龙

正接

盟山誓海

反接

没有可接的成语

参考资料:成语接龙查询歃血为盟成语接龙

成语词典最新查询成语

步步生莲花不茶不饭被泽蒙庥不知天高地厚车马骈阗穿凿附会刀耕火种箪瓢陋巷点手划脚好景不常后进领袖洪炉燎发机会主义嚼舌头精细入微瞒在鼓里普度群生浅斟低酌食不充饥硕果仅存岁寒松柏上求下告世世生生痛心疾首脱颖而出为所欲为移风革俗意气相得夜以接日罪恶如山自鸣得意作威作福

成语词典大全 网址链接:https://chengyu.122cha.com/9_xueweimeng27303.html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