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行昼伏的意思解释及典故(故事)

关键字:
成语接龙

夜行昼伏的意思夜行昼伏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夜行昼伏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夜行昼伏
拼音: yè xíng zhòu fú
频率: 一般
年代: 古代
词性: 中性词
结构: 联合式
解释: 伏:藏匿。夜间行走,白天隐藏。

语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旅途。
典故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伍子胥櫜载而出昭关,夜行而昼伏,至于蓤夫。"
成语示例:
英文翻译: 

夜行昼伏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昼伏夜出的成语故事?

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而昼伏,至于蓤水百,无以糊其口,膝(坐)行蒲伏,乞食于吴市,卒兴吴国,阖闾为霸。”

伍子胥背着行李出了昭关度,夜里赶路,白天隐藏,到了蓤水。没有东西吃,只能吴地回的集市上跪倒甚至趴在地上乞求食物,(却能)迅速振兴吴国,使阖闾称霸答一方。

有人早上不出来,可是晚上出去被车撞了

什么昼什么日成语?

解答:谜面什么昼什么日成语,谜底是:通宵彻昼、拨云见日。

资料延伸 拨云见日

基本释义

拨开乌云见到太阳。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疑团消除,心里顿时明白。

相关例句

1.这次政策的出台,如拨云见日让光伏行业看到了希望。

2.晚生得蒙老先生指教,如拨云见日,感激不尽。

3.别这麽说,拨云见日,所有的不幸一定会有转机的!

含昼 成语 :

昼夜不舍、

昼日三接、

昼伏夜行、

昼警暮巡、

呼昼作夜、

昼想夜梦、

昼思夜想、

不舍昼夜、

昼吟宵哭、

昼度夜思、

昼夜不息、

衣锦昼行、

夜行昼伏、

无昼无夜、

夜月昼星、

卜昼卜夜、

昼锦之荣、

昼阴夜阳、

昼耕夜诵、

昼日昼夜、

昼锦荣归、

炫昼缟夜、

俾昼作夜、

还乡昼锦、

昼消积雪,夜涌狂澜

夜晚走动的成语?

夜色苍茫,灯火阑珊,月明凤清,火树银花,万家灯火,黑更半夜,漆黑一片,夜色朦胧,月黑风高,月白风清,月落星沉,月明千里,月明星稀,夜色柔美,夜色迷人,夜深人静,鸦默雀静,万籁无声,星移斗转,星霜荏苒,悄无人声,月光如水,月朗星稀,月色撩人,长夜漫漫。

夜不观色

过去,在没有电灯的年代,夜间走路主要靠月光,但是有时候没有月光,就得想办法了,有用火把,有用马灯照明的,后来发明了手电就方便多了,但是用干电池成本比较高。现在进步了,可以有充电手电当然更方便了。

披霜带露,成语解释:身披寒霜,头顶寒露。形容星夜兼程赶路

星夜兼路,成语解释,星夜:有星光的夜路;兼路:走双倍的路程。形容连夜加倍地赶路昼伏夜行 zhòu fú yè xíng

成语解释:白天躲藏;夜间赶路。指为避免被人发现所采取的秘密行动。伏:藏躲;行:赶路。成语造句:风吹雨打露沾衣,昼伏夜行人迹稀。 ★陈毅《寄友》

成语使用: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秘密赶路

发音技巧:行,不能读作“háng”。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近义词:昼伏夜动、昼伏夜游

反义词:日夜兼程

夜晚走动的成语:缓步代车

缓步代车,缓:舒缓不急切。慢步 行走以代乘车。出处唐·魏徴《隋书·刘炫传自赞》。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缓步代车

拼音 发音 huǎn bù dài chē

出处 唐·魏徴《隋书·刘炫传自赞》

释义

缓:舒缓不急切。 慢步 行走以代乘车。

用法

褒义,谓语

结构

联合式

例句

:“玩文史以恰神,阅鱼鸟以散虑,观省野物,登临园沼,缓步代车,无事为责。”

锦衣夜行:穿着华美的衣服在黑暗的夜晚走路,表示虽然事业上有所成就,却没有回乡接受亲友的称誉。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传》原文: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释义:财物充裕又有身分地位却不回家乡,就如同穿着华美的衣服在黑暗的夜晚走路,谁会知道呢?

【成语】: 夜行昼伏

【拼音】: yè xíng zhòu fú

【解释】: 伏:躲藏。白天躲藏起来,夜间出来行动。

【出处】: 《后汉书·刘翊传》:“是时寇贼兴起,道路隔绝,使驿稀有达者。翊夜行昼伏,乃到长安。”

【举例造句】: 斜谷若有魏兵守把,汝二人引本部军越山岭,夜行昼伏,速出祈山之左,举火为号。

【成语】: 夜去明来

【拼音】: yè qù míng lái

【解释】: 形容关系密切,往来频繁。

【出处】: 火宅牵缠,夜去明来,早晚担忧。

【举例造句】: 那张三和这阎婆惜如胶似漆,夜去明来,街坊上人也都知了,却有些风声吹在宋江耳朵里。

锦衣夜行

:穿着华美的衣服在黑暗的夜晚走路,表示虽然事业上有所成就,却没有回乡接受亲友的称誉。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传》原文: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释义:财物充裕又有身分地位却不回家乡,就如同穿着华美的衣服在黑暗的夜晚走路,谁会知道呢?

神出鬼没,来无影去无踪

形容起五更睡半夜的成语?

起早贪黑,昼伏夜出,早出晚归,半夜三更,深更半夜,黑灯瞎火,夜深人静,半夜三更,夜长梦多,夜黑风高,夜黑雨紧,夜凉如水,夜阑人静,夜阑秉烛,夜寐夙兴,万籁无声,万籁俱寂,月明星稀,漆黑一片,月落星沉,半夜鸡叫,月明风清,月明千里,夜深人静,夜行昼伏,夜色茫茫。

成语:起早贪黑可以用来形容起五更睡半夜。

乞食而萧打一成语?

这个成语是吹箫乞食 [chuī xiāo qǐ shí][解释]原指伍春秋时子胥于吴市吹箫向人乞讨。

后指沿街乞讨。

[出自]《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昼伏,至于陵水,无以糊其口,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篪,乞食于吴市

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橐活用?

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意思是:伍子胥用袋子装用车拉着家就出昭关离开了,

语出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昼伏,至于陵水 。无以糊其口,膝(坐)行蒲伏,乞食于吴市,卒兴吴国,阖闾为霸。”伍子胥背着行李出了昭关,夜里赶路,白天隐藏,到了蓤水.没有东西吃,只能吴地的集市上跪倒甚至趴在地上乞求食物,(却能)迅速振兴吴国,使阖闾称霸一方。

橐:袋子。这里是名词活用作状语,用袋子。

典故是典型的故事吗?

不是,

典故原指旧制、旧例,也是汉代掌管礼乐制度等史实者的官名。

后来一种常见的意义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

其含义为

1、典制和掌故;

2、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

3、泛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汉朝,《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

典故

典制和掌故

典故原指旧制、旧例,也是汉代掌管礼乐制度等史实者的官名。后来一种常见的意义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汉朝,《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

中文名 典故

拼音 diǎn gù

出处 《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

典制和掌故;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

外文名

literary quotation

古义

典章制度、旧事旧例

注音

ㄉㄧㄢˇ ㄍㄨˋ

汉语词语

拼音:diǎn gù

注音:ㄉㄧㄢˇ ㄍㄨˋ

英译:[Literary quotation;Classical allusion]

示例:引用典故。

基本解释

出处与详解

1、典制和成例。故,故事,成例。

①《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讌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

②《北史·高隆之传》:“隆之性好小巧,至於公家羽仪,百戏服制,时有改易,不循典故,时论非之。”

③宋王谠《唐语林·补遗四》:“压角之来莫究其始,开元礼及累朝典故并无其文。”

④宋高承《事物纪原·嫔御命归·修容》:“魏文帝始置修容,隋炀帝参祥典故,复置之也。”

⑤清·田兰芳《蓬莱(袁可立别业)纪胜杂体小引》:“则是编也,亦可备蓬瀛之典故,以资取信。”

2、诗文等作品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

①清昭梿《啸亭续录·大戏节戏》:“其时典故如屈子竞渡,子安题阁诸事,无不谱入,谓之月令承应。”

②清赵翼《瓯北诗话·查初白诗一》:“语杂诙谐皆典故,老传著述岂初心。”

③老舍《茶馆》第三幕:“‘青是山,绿是水,花花世界’,又有典故,出自《武家坡》!”

文学鉴赏名词

概念

典故指典制和掌故。《辞海》、《辞源》为“典故”一词立了两个义项:一是典故一词的古义,与现代汉语所说的“故实”有些相当,指古代的典章制度、旧事旧例。我们今天所讲的典故当然用的是典故的今义。典故的今义,《现代汉语词典》释作“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辞海》、《辞源》的释法与此有类,说是“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

典故研究大家、著名语言学家王光汉《词典问题研究--为典故正名》指出:以上说法都失之笼统。首先是“引用”一词即用的不甚确当。引用就是援引,考据中的引证,小说笔记中的引文等都是引用,难道这种引证、引用都是用典?考据、小说笔记难道不算“文”?至于其他能称之为“文”的注明出处的引语与考据、小说笔记的大段原文直录就其本质讲应该说是属于同一类型的,这类显然都应与典故划开。其次是“有来历出处”的说法更失科学。“有来历出处”只能作为典故的先决条件之一,但并非“有来历出处”的词、包括暗引的语句都可以视作典故。古人为诗著文,颇强调“无一字无来历”,一部《辞源》所收的词有多少没有不同时代的用例呢?如果说前人用过,后人再用即是“有来历出处”,那么《辞源》岂非成了典故辞典?现出的典故之书之所以划不清成语、引语、普通语词与典故之间的界限,其中很大一部分责任在上述辞书对典故的这个释义上。

现出的典故之书存在上述问题最主要是对语典缺乏认识。划清语典与成语、引语、普通语词之间的界限是至关重要的。辞书关于语典的释文即“引用”“有来历出处的词语”必须再加上一层限定,这个限定就是“离开源出语言环境即无法理解”。有这层限定,语典的范围即可明晰。所谓“离开源出语言环境即无法理解”有两层含义:一是从词义角度上讲,用典的词语必须具有源出的语言环境义,因而不了解源出语言环境便无法了解该词语何以具有那样一个并非词语字面所具有的词义。这类词语多由源出语言环境高度概括、缩略而成,如“河洲”用写男女爱恋或称美后妃之德,源于《诗经·关雎》之意;成语中的“三人成虎”用写流言惑众,容易误假为真,源于《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他如名句“人生七十古来稀”缩略而成的“古稀”等均属此类;二是从构词角度讲,词语形成与源出语言环境的关系密不可分,如果不了解源出语言环境,即没法理解其何以为词。成语中的“逃之夭夭”之用“夭夭”来言“逃”等即属此类。语典有了上面这样的界定,显然就能把它和一般成语及引语,普通语词等划分了开来。

当然,典故还有一类是事典,事典的概念比较清晰,指由古代故事所构制的词语,如“刻舟求剑”、“完璧归赵”等等。

至于典制典故,应是指那些使用时代已不存在这些典制,用这些典制词语有借代、喻指等义的。这一类数量并不是很多。它与掌故的区别是:它只是掌故中的有借代、喻指等义的那一部分。

分类

成语典故,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按图索骥等

历史典故,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等

文学典故,如晓风残月,大江东去等

文化典故,如牛郎织女等

掌故和典故虽然有区别,但它们又同宗同脉,同根同源。一般来说,适合于掌故的分类,典故也适合。譬如,我们把掌故按内容分为文学掌故(如:《西游记》掌故)、文化掌故(如:饮食掌故、佛教掌故、民族掌故、服饰掌故等)、人物掌故(如:《中国十大名曲》掌故)、历史掌故(如:三国掌故)、地方景点掌故(如:中国十大风景名胜的掌故)等等。因此典故也可以分为上述类型,但无论掌故和典故都是为文学创作服务的,它们的使用都具有局限性。此外,掌故和典故还可以按国别分类,外国文学中也有典故,由于国外不像中国古代重文不重理,因此典故涵盖的范围更广,分类也更多,如数学典故、物理典故、科技典故等等。

运用

适当运用典故可以增大诗词表现力,在有限的词语中展现更为丰富的内涵,可以增加韵味和情趣,也可以使诗词委婉含蓄,避免平直。诗词史上,用典故多的尤以李商隐、苏东坡为甚。有人说李商隐“好积故实”,如《喜雪诗》,一篇中用了18个典故。事实上,似乎用典就是相伴诗而来的,诗与典故是密不可分的。外国也不例外,就是反对用典的人,其诗作中也往往自觉不自觉用起典故来。其主要原因还在于典故的凝缩委婉和诗歌的简练生动有关。在创作诗词中如何能运用好典故呢?

(一)要熟悉掌握大量典故,这样在需要时才能用得上,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厚,社会生活中各种现象一般都可以找到相关典故。要避免创作时头脑空空联想不到有关典故。如:“将立夏,叹春晚花泣,四月梅子催写词。一骑青衫穿烟雨,沐雾早上,悠然过天池。天池水初沸,乳燕翻飞,剪云乱径,纷纷柳絮可入诗。黄昏去楼榭,凭栏拍遍,周围渺人烟。正是一年绝好处,我独赏,最乐事。往年此时,红男绿女渐渐来,嬉笑别谷雨,清明寒食伤亲怨,总有淡淡思。观料峭突岩,草长莺飞啼,人在图画中,画在人眼里,两般竞相趣。常言劝君不惜光阴旧,到老恐悔环腰瘦,翻云又覆雨,哪日得闲看:天池之上竞船渡,横往纵来总是直!我自带清茶,水自惠泉汲,逍遥备得陈年柴,三五刻后茶香起。不邀友,不宴宾,闲庭孤独身,一杯茗苦天地泣。雨中天池别有景,涓涓滴打散不尽,人生亦如斯,喜怒哀乐总无穷,何必悲叹息?一任雨打风吹去,平生终归止。日已从中,雾散虹熠云淡却,长空一片清净。不见蓑衣钓,浮萍游鱼闹。此番自然能几时,明年归来难再持!不由恨。倘若席上多素色,入耳便捕鸟鸣栖。手无金描笔,只能喃喃语。心乱绪,披发归闹市,人唤犹沉痴。”(选自改梧桐落雨《归家》)

(二)要准确理解有关典故的正确含义和使用方法,避免用错,用偏,产生笑话,影响意思表达,比如“琴心”之典故源于汉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运用在男女相爱中贴切,运用到其他亲情,友情,交情上就会不当或牵强;比如“望帝”这个典故渲染的是一种悲哀的气扮,如果用于喜庆就不当了。

(三)写诗词要特别掌握典故的活用,可以根据句子声韵文字的需要变换调整,如:“高山流水”的典故,在古人诗词中就有各种各样提法:“子期”、“知音”、“弦断”、“高山一弄”、“子期耳”、“钟期听”、“流水引”、“断弦人”、“伯牙高山”、“钟殁废琴”、“流水高山”、“琴曲流水”、“流水心”、“断弦人”、“弄琴牙”等等多种用法。其实还可以更多,但是要注意关键字是不能改变的,如:“伯牙”、“钟期”、“琴”、“弦”、“断”等字就不好换为别的字。

(四)要注意典故的生命力。诗词写出来是要给别人看的,典故运用是为了传达思想,因此,不可把过于冷僻生涩的典故写进诗词,需要指出近体诗是唐以后形成的,大量典故是唐以前的故事,特别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多,人们学唐宋诗词,也熟悉了这些典故,如果自己根据典籍另选其他典故写进诗词就须十分谨慎,特别是唐宋以后的事件,如果不广为人知,就难以作为典故在诗词中运用。如:“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五)典故在传达表现事物事理中毕竟是隔了一层,是一种由彼而产生的联想,所以诗词创作不宜多用,宋朝江西诗派被人贬低的一个口实就是“掉书袋”,满篇是别人的话语,缺少自家新鲜活泼的语言,难免使诗词艺术性减色。据说当代钟敬文先生就不提倡用典,他说:“靠着典故表现情思的作家,正像靠着拐杖走路的老人。”(《兰窗诗论集》)

(六)既然典故是历史的故事,其运用是为更好传达思想情感的,根据阅读对象和时事纳入新典故也就是很正常的了,当今,社会传播媒介很发达,新闻事件众所周知,比如“水门事件”、“乒乓外交”、“文化大革命”、“四五事件”、“百慕大三角”、“大庆人”等都可形成新典故的。至于亲友间诗词往来,双方把彼此间知道的“故事”作为典故用,也很有趣,是可使诗词具有更多表现力的手段。

来源

典故的来源大致有三个。第一,来源于民间故事、传说、民间习俗、神话、历史上的著名事件,或是某个地名等。如传说古时候有个叫嫦娥的女士偷吃了长生不老的药,但她吃的多了点,就不由自主地飞到月亮上去了。这就是典故“嫦娥奔月”的由来;第二,来源于一些历史书上或文学作品中的故事和人物。如古代有个叫谢灵运的诗人,说世界上所有人的才华加起来要有十斗的话,曹植一个人就占了八斗。他自己一斗,天下人共分一斗。后来人们就称才华超出普通人很多的人为“才高八斗”;第三,来源于佛经、圣经等宗教书上的故事、人物、礼仪等,如“天女散花”这个典故来源于佛经,后来常用来形容下雪、落花地的情形。“替罪羊”这个典故来源于圣经,喻指为代替别人承担过错的人。

典故举例

山公启事

晋代山涛任吏部尚书,擅于擢拔人才,每有官缺,均先亲自选题数人,写成奏章,密启皇帝选录,然后公奏,故举无失才,时称为“山公启事”。见《晋书.卷四十三.山涛传》。后用以称扬荐贤举能,知人明鉴。唐.张九龄.《奉和吏部崔尚书雨后大明朝堂望南山诗》:“山公启事罢,吉甫颂声传。”唐.李商隐.《赠宇文中丞诗》:“人间只有嵇延祖,

最望山公启事来。”后遂用“山公启事、名贤启事、山公启、山涛启、山公鉴、山涛鉴、山公识”等称扬荐贤举能,知人明鉴。

龙阳泣鱼

《战国策.魏策四》:“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龙阳君得十馀鱼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对曰:‘臣无敢不安也。’王曰:‘然则何为出涕?’曰:‘臣为王之所得鱼也。’王曰:‘何谓也?’对曰:‘臣之始得鱼也,臣甚喜,後得又益大,今臣直欲弃臣前之所得矣。今以臣凶恶,而得为王拂枕席。今臣爵至人君,走人於庭,辟人於途。四海之内,美人亦甚多矣,闻臣之得幸於王也,必褰裳而趋王。臣亦犹曩臣之前所得之鱼也,臣亦将弃矣,臣安能无涕出乎?’”后遂以“龙阳泣鱼”为失宠之典。

仙山楼阁

《史记.封禅书》:“自威(齐威王)、宣(齐宣王)、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至云。”唐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后因称仙人所居住的仙境为“仙山楼阁”。多用于形容奇异不凡或美妙空幻的境界或景象等。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於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后因以“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形容统治者为所欲为,却限制人民自由。亦泛指自己任意而行,反而严格要求别人。

千金买骨

花费千金,买千里马的骨头。比喻招揽人才的迫切。战国时郭隗以马作喻,劝说燕昭王招揽贤士,说古代君王悬赏千金买千里马,三年后得一死马,用五百金买下马骨,于是不到一年,得到三匹千里马。比喻若能真心求贤,贤士将闻风而至。见《战国策.燕策一》。

骂坐灌夫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灌夫为人刚直使酒,不好面谀。与丞相田蚡有隙。在一次列侯宗室为田蚡贺喜的酒宴上,使酒大骂临汝侯(灌贤)和程不识以泄怒。后遂用“灌夫骂座、使酒骂座、骂座”指酗酒任性而骂人,亦表示刚直不屈,不谀权势;用“骂座灌夫”指刚直不屈的人。

漱石枕流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孙子荆(孙楚)年少时欲隐,语王武子(王济),当‘枕石漱流’,误曰‘漱石枕流’。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孙楚认为归隐一定要做到枕流洗耳,一去俗尘;漱石砺齿,远离人间烟火。后用“枕流漱石、枕流、漱石、枕石、枕石漱流”等借写隐居或闲逸生活,或称品质的高洁无尘。

曾母投杼

指曾参的母亲听到“曾参杀人”的传闻接连三次,便信以为真,投杼而走,谓流言可畏。《战国策.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后遂用“曾母投杼、三告投杼、投杼、曾参杀人”等比喻流言可畏,使人迷惑、相信;用“谗言三及、三至之谗”等比喻受诬枉。

骑鹤上扬州

唐无名氏《商芸小说》:“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扬州刺史或愿多赀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几个人在一起各言其志,有的想做高官,有的想发财,有的想骑鹤上天成仙,其中一人则想三者兼而有之。后遂用“骑鹤扬州、扬州骑鹤、扬州跨鹤、扬州鹤、腰金骑鹤、缠腰骑鹤、腰缠万贯、十万缠腰”等指做官、发财、成仙三者兼而有之,或形容贪婪、妄想,或写得意之事及得意之态。

望帝啼鹃

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为蜀治水有功,后禅位臣子,退隐西山,死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凄切。后常指悲哀凄惨的啼哭。元.关汉卿《窦娥冤》:“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清天。我不要半星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后遂用“望帝、望帝魂、杜宇、杜宇魂、杜魄、杜宇魄、蜀王魄、蜀帝魄、古帝魄、蜀鸟”等指杜鹃鸟;用“子规啼血、杜鹃啼血”等指杜鹃鸟的哀鸣。常用以描写哀怨、凄凉或思归的心情。

断送老头皮

宋苏轼《东坡志林》卷六:“昔年过洛,见李公简,言真宗既东封,访天下隐者,得杞人杨朴,能为诗。召对,自言不能。上问:‘临行有人作诗送卿否?’朴曰:‘唯臣妻有一首云:更休落魄躭杯酒,且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上大笑,放还山。”隐士杨朴被召,在回答宋真宗问话时,他以佯狂之态,诡称妻子作诗说他应召是被官府捉去,把老头儿断送了。后遂用“断送老头皮”指被官事所羁,不能自由自在;以“老头皮”称老人。

焦尾琴

《后汉书.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爨(烧火做饭)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于是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吴人用桐木烧火做饭,蔡邕听见木在火中的爆裂之声,知道是上好的木材,便请制成琴,果然琴声优美。因琴尾已焦,人称“焦尾琴”。后遂用“焦尾琴、焦尾、焦琴、焦桐”等指美琴或比喻历尽磨难的良才、未被赏识的宝器;用“桐尾焦、桐爨、爨桐、爨下桐、爨下琴、爨下残、爨下余、爨下焦、良材入爨”等写良才不得其用,或喻遭受摧残,幸免于难。

鲁女忧葵

汉刘向《列女传.鲁漆室女》:鲁国漆室地方有个女子,过了出嫁的年龄还没有出嫁。“当穆公时,君老太子幼,女倚柱而啸。”邻女以为她想嫁人,问知是“忧鲁君老太子幼”,便笑话她。漆室女说:“昔晋客舍吾家,系马园中,马佚驰走,践吾葵(冬葵,古代的一种蔬菜),使我终岁不食葵……今鲁君老悖,太子少愚,愚伪日起,夫鲁国有患者,君臣父子皆被其辱,祸及众庶,妇人独安所避乎?吾其忧之。”后三年,鲁果乱。漆室女过了出嫁的年龄没有嫁人,但她所忧虑的不是个人的事,而是鲁国的国家大事。后遂用“鲁女忧葵、倚楹啸歌、倚柱长叹、漆叹”等表示对国家政事的关注、忧虑,亦或表示女大需嫁的意思。

墨子悲素丝

《墨子.所染》:“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墨子见染丝而兴发伤感,认为白丝可以染黑,可以染黄,染上五色,即成为五色之丝。后遂用“悲染丝、悲丝染、染丝悲、悲素丝、哭练丝、翟子悲、素丝变”等表示受习俗影响,慨叹不可自拔。

智差三十里

晋裴启《语林》:“曹操至江南,读曹娥碑文,背上别有八字,其辞云:‘黄绢幼妇,外孙蒜臼。’曹公见之不解,而谓德祖(杨修):‘卿知之否?’德祖曰:‘知之。’曹公曰:‘卿且勿言,待我思之。’行卅里,曹公始得,令祖先说。祖曰:‘黄绢色丝,“绝”字也;幼妇少女,“妙”字也;外孙女子,“好”字也;蒜臼受辛,“辞”字也。谓“绝妙好辞”。’曹公笑曰:‘实如孤意。’”曹娥碑上的八字暗语,杨修见之立即能解,曹操行了三十里才悟出,后遂用“智差三十里”谓才智相差很大。

以上这些典故在浩如烟瀚的典故大家庭中,只能算是几朵小小的浪花。很多典故,虽然大家用惯熟习了,但往往有些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我们平时在阅读、写作等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典故的典源和释义,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让我们活学活用,边学边用,学以致用,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掌握典故和掌故吧。

吴市吹箫

指因生活困顿而流浪飘泊,有为而未遇。《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昼伏,至于陵水,无以糊其口,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篪《一作“箫”》,乞食于吴市,卒兴吴国,阖闾为伯。”清康有为《泛海至天津入京复还上海》:‘方朔长安徒索米,子胥吴市又吹箫。”

掌故举例

季方巧答

东汉末,有人问陈谌(字季方):“您的父亲为太丘长,到底有什么功德而获天下人赞扬的重名呢?”季方回答说:“我父亲就譬如桂树生在泰山之坡,向上有万仞之高崖,向下有难测的深渊;上面受甘露沾溉,下面被渊泉滋润。当此之时,桂树本身怎能知道泰山之高和渊泉之深呢?我父亲自身也并不知自己有无功德啊!”(摘编自《世说新语.德行》)【议论】陈谌对其父的评论是要说明,人之功德高低并不在有意为之,重名的获得自己也不知所以然,这才是真正的君子。另外,季方的话用的是比喻,魏晋之后,常用这种比喻来说明人的风度容止,如时人评魏明帝之内弟毛曾与名士夏侯玄共坐,曰:“蒹葭依玉树。”又评夏侯玄曰:“朗朗如日月之入怀。”评李丰曰:“颓唐如玉山之将崩。”评嵇康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倾。”等等。这种对人的风神容止的比喻性评价,反映了当时人的一种特有的带有玄学意味的审美取向。这种现象起于汉末,盛行于魏晋六朝。

难兄难弟

三国时魏国的陈纪(字元方)的儿子陈群(字长文),很有才能。陈谌的儿子陈忠(字孝先),也很有辩才。有一天,长文和孝先争论各自父亲的才德,各不相让。就去问祖父陈寔。祖父告诉两个孙子说:“你们也不要争长论短了,群儿的父亲不容易为兄,忠儿的父亲不容易为弟。”(摘编自《世说新语.德行》)【议论】陈寔本来的意思是说:陈群和陈忠才德相当,难分伯仲。但是后来“难兄难弟”作为贬义词,用来称两个差不多的货色。又,“难兄难弟”也可以称彼此曾经共过患难的人,或出于同样困难处境的人,只是“难”字要读第四声。

割席分坐

三国时的管宁和华歆年轻时是好朋友。有一次两人在菜园里锄草,锄出了一块金子,管宁照样继续锄草,视金子与泥土;华歆却捡起金块看了看,又扔掉它。又有一次,两人共在一间书房里读书,并且同坐在一张草席上。这时候,正好有一位有权势的高官乘着漂亮的车子,车声隆隆地从门前经过,管宁听到就像没听到似的,照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看热闹。华歆回来后,管宁把草席分割成两半,对华歆说:“您不是我的朋友!”(摘编自《世说新语.德行》)【议论】管宁之所以要“割席分坐”是因为他从华歆的举动中看出了华歆热衷权势和钱财的内心活动,“割席”以示决裂。“割席”或“割席分坐”这个典故被后人经常引用,表示朋友之间因志趣和人格的高下而决裂。

华歆救人急难

三国时华歆与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也要求依附他们一道避难,华歆表示为难。王朗说:“现在形势幸好还不太紧张,带着他有何不可呢?”华歆也就只得同意了。不一会儿,贼兵追到,王朗要把那个依附的人丢弃。华歆说:“先前我不太愿意带着他,就是怕贼兵追来,连累我们。现在既然我们已经带着他了,怎么可以因为急难就抛弃人家呢?”于是坚持照旧带着那个人。舆论就以此来论定华歆与王朗两人品质的优劣。(摘编自《世说新语.德行》)【议论】王朗在形势还不太紧急的时候想的是要做好人以获虚誉,一旦事急就不顾别人的死活,前后对照,虚伪的嘴脸昭然若揭;华歆先前考虑到危险,有所犹豫,这是人之常情,但一旦做了,就要承担责任,这正是君子的作为。前一则中的华歆与这则中的华歆看似抵牾矛盾,实则反映人性的复杂性。

王祥感动后母

三国时,魏国的王祥侍奉后母朱夫人很谨慎小心,有孝行。家中院子里有一棵李子树,结的李子味道特好,后母总是支使王祥看护李树。有一天,突然刮起大风下起大雨,王祥担心李树被风雨毁坏而受到责罚,就抱着李树大哭。又有一次,王祥在另一张床上睡觉,继母夜里起来,在黑暗中用刀向他床上砍去,正好王祥起身小便去了,刀空砍在被子上。王祥小便回来,知道继母非常恨自己,就跪到后母跟前请死。后母于是受感动而觉悟,从此以后,爱王祥如亲生之子。(摘编自《世说新语.德行》)【议论】王祥其人在魏晋之际也是风云人物,在魏朝就做着司空、太尉的高官,但却为晋武帝司马炎夺取曹魏的政权效犬马之劳,立下汗马功劳。晋受禅后,更官至太保,被当时的正直人士所不齿,被认为是目无君父的所谓“乡愿之徒”,可见其品行之恶劣。但就是这样一个目无君父的“乡愿”却留下许多孝行的故事,除本则的“为母护李”、“跪母前请死”外还有所谓“卧冰求鲤”等等。两相对照,他所谓“护李”、“请死”等都只不过是为了获宠、为了保命的假动作,透过现象,可以看出他虚伪的本来面目还是昭然若揭的。

伍子胥过昭关是哪一年?

伍子胥过昭关:伍子胥因追杀到昭关,昭关在两山对峙之间,前面便是大江,形势险要,并有重兵把守,为了过昭关伍子胥一夜愁白了头,后来由东皋公的巧妙安排,更衣换装,伍子胥便混过了昭关,到了吴国。

今天就给大家具体分享一下伍子胥过昭关的历史典故,希望读者喜欢。

  伍子胥过昭关的历史典故

  相传,春秋楚平王七年(前521),楚国太子建娶秦国绝色美女孟嬴为妻。

他的父亲楚平王贪恋孟嬴的美貌,将她转纳为妃。

当时,伍子胥的父亲伍奢是楚太子之傅,性格刚强耿直,直言进谏,批评楚平王不该纳儿子之妻为妃。

  周景王二十三年(前522),楚平王听信奸臣费无极谗言,废除了太子建,残杀了太师伍奢及其儿子伍尚,并派人画了伍奢二儿子伍员的画像,挂在各关口,悬赏捉拿。

  伍员,字子胥,生得十分魁伟,有扛鼎拔山气概,能文能武,很有才气。

当他获悉父亲和兄长遇难的消息后,知道楚平王决不会放过自己,于是便毅然逃往国外。

他本想投奔吴国,向吴国借兵伐楚,可是在途中,听说太子建已经逃到宋国,便也往宋国而去。

  伍子胥见到了太子建,两人不由得抱头痛哭,各人都诉说了自己的冤屈。

这时,宋国起了内乱,乱党向楚国借兵。

伍子胥知道宋国不是久留之地,便与太子建偷偷地到了郑国。

  郑定公收留了太子建和伍子胥。

尽管郑国脱离楚国,归顺了晋国,但郑国毕竟是小国,郑定公对太子建和伍子胥的遭遇只能报以同情,至于为他们伐楚复仇之事,只能劝他俩去跟晋侯商量。

  太子建觉得郑定公说得在理,就让伍子胥留在郑国,自己上晋国去见晋顷公。

晋顷公听太子建哭诉了冤屈,便召集大臣们商量办法。

大臣荀寅献计道:“郑国反复无常,一会儿归附楚国,一会儿又归附晋国,说不定哪天又会离开咱们,不如趁早把郑国灭掉。

现在郑国收留着楚太子,我们可以与太子建约好,让他私下里去收买一帮勇士,在攻打郑国时,由他作为内应。

  如果攻下了郑国,就把郑国的国土封给太子建,然后再跟他一起去消灭楚国,这是以敌攻敌的好方法!”晋顷公和大臣们全都赞成荀寅的计策,并告诉了太子建。

当下,太子建高兴地答应了。

  太子建回到郑国,便把晋国的计谋告诉了伍子胥。

伍子胥一听,当即表示反对说:“这不行!郑国好心好意收留我们,我们怎么可以恩将仇报呢?我看你还是彻底打消这个念头吧!”仅管伍子胥坚决反对,但是太子建急着想要得到君位,哪里肯听伍子胥的话。

背地里就干起了收买勇士的勾当。

他串通了一帮郑定公左右的人,叫他们再去勾结别人。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太子建的所作所为还是被郑定公发现了。

一天,郑定公邀请太子建去后花园喝酒。

太子建兴致勃勃,应约前往。

可是到了那儿,却见一溜排20多个人被绑在那儿,仔细一看,都是那些自己收买的勇士。

太子建知道大事不妙,刚想拔腿逃跑,早给守卫在两旁的武士们拿住。

  郑定公怒不可遏,指着太子建大声斥责说:“我好心好意收留了你,你却恩将仇报,跟晋国勾结起来要谋害我,我岂能容你!”说罢,不容太子建分辩,便吩咐左右武士将他连同勾结的一帮人,统统杀了。

  伍子胥听到太子建被杀的消息,急忙带着太子建的儿子公子胜逃出郑国。

  在伍子胥带着太子建的儿子公子胜逃跑的一路上,他们白天躲起来,晚上赶路,历尽千辛万苦,才走到陈国。

陈国是楚国的属国,他们只得继续东躲西藏,向东逃去,一直到临近昭关时才停下来。

昭关是一个险要的关口。

出了昭关,就能够照直上吴国去了。

昭关本来就有重兵把守,楚平王和费无极料定伍子胥准上吴国搬兵,早就派了大将薳越带着军队守候在那儿。

  一天,伍子胥和公子胜来到离昭关不远的地方。

他们正在林间小道上走着,刚想坐下来歇一会儿,前方拐弯处来了一个老头儿,突然走到近前开口问道:“伍将军,你上哪儿去?”伍子胥吃了一惊,连忙问答说:“老先生,你看错人了吧?我根本不姓伍!”老头儿笑着说:“我是东皋公,一辈子给人治病,在这儿多少有点小名望。

前几天薳越将军身体不舒服,叫我去给他看病,我在昭关关口看见挂着缉拿伍子胥的告示和画像。

今天一见你,就认出来了。

你这样跑过去,不等于自投罗网吗?我家就在山背后,你还是跟我来吧!”

  伍子胥看出这位老头儿不是普通人,便跟着他到了家。

东皋公请伍子胥坐上首,伍子胥指着公子胜说:“这是我的小主人,楚王的孙子,该由他坐上位。

”于是东皋公和伍子胥坐在下首。

伍子胥把楚平王杀害伍奢、伍尚,赶走太子建,太子建死在郑国的情况一一说了。

东皋公劝慰道:“这儿没有人来往,将军只管放心住下,待我有了万全之策,再送你们君臣过关去。

”伍子胥听了,十分激动,连忙跪下拜谢。

  东皋公每天以好酒好菜款待伍子胥,可是七天过去了,却不提过昭关的事。

伍子胥再也忍耐不住了,便向东皋公央求道:“我大仇未报,天天这样混日子,心里似滚油煎熬一般,还是请老先生想办法早日送我出关才好!”东皋公说:“办法已经有了,但是必须有个帮手,待他一到,我就送你们过关。

”伍子胥只得再住下去。

可是他为难极了,害怕天长日久,也许会走漏风声。

自己想闯过关去,却又怕被薳越拿住。

他进退两难,愁得一连几夜睡不着觉。

  过了几天,东皋公带了一位朋友回家来,见了伍子胥,他大吃一惊说:“伍将军,你的胡子和两鬓怎么全白了?大概是发愁的缘故吧!”伍子胥还不敢相信,但取来铜镜一照,就失声大哭起来:“天哪,我大仇还未报,怎么已经衰老成这个样子了!”东皋公却拱手称贺道:“恭喜恭贺伍将军,你是交了好运了!”

  伍子胥不明白老先生的意思,擦擦眼泪问道:“怎么能说这是交了好运呢?”东皋公说:“你头发、胡子全白了,人家就不容易认出你来了,这不正好可以蒙混过关去吗?。

”说着,他就把带来的老朋友皇甫讷介绍给伍子胥说:“他身材高大,容貌也与你相仿,我让他扮成你的摸样,你扮成他的家人出关去。

倘若昭关的守兵将他误认出来,你趁此机会就可以夹在人群里混出关去。

”伍子胥说:“办法倒是不错,只是连累朋友,我心里很是不安。

”东皋公说:“请你放心,我们已经商量好了对策,即使他被抓住,我也有办法搭救。

  接着,东皋公用汤药给伍子胥洗了脸,使脸色变了样。

到了黄昏时分,让伍子胥脱下衣服给皇甫讷穿上,再给伍子胥换上仆人的衣服。

一切准备停当,伍子胥向东皋公拜了四拜,便带着公子胜跟随皇甫讷连夜赶路。

黎明时分,伍子胥一行到达了昭关,等待开关放行。

楚将薳越严把着关门,早就下了命令:“凡是从北边来的人往东,一定要盘查明白,才能放行!”关门上高高挂着伍子胥的画像,守兵如临大敌,气氛十分紧张。

  不一会,关门打开了,守关的士兵们细细盘问着每一个过关的人。

皇甫讷走到关口时,显得有点儿紧张,士兵们见了顿生疑心,仔细一瞧,见来人跟画像上的`伍子胥相似,就把他逮住了,押到薳越跟前。

薳越一见,认为十拿九稳是伍子胥,随即命令士兵们将他绑了起来,准备押解到郢都去。

官兵们见拿住了伍子胥,立了大功,乱哄哄的非常高兴。

  关前关后的老百姓,听说捉住了那个久闻大名的逃犯,都跑上前来观看。

这时候,扮着家人的伍子胥,却趁着关口大乱之机,混在老百姓中间,悄悄溜出关去。

过了一会儿,东皋公故意来到了关下求见薳越说:“我老头儿想出关东游,听说将军把伍子胥逮住了,特来向你道喜祝贺。

”薳越说:“士兵们拿住了一个人,外貌很象伍子胥,可是细听口音,觉得似乎不对!”

  东皋公说:“那人在哪里?让我对对画像,就看出来了!”薳越命令部下将那人拉出来。

那人见了东皋公就嚷了起来说:“哼,你倒好,这时候才来,害得我莫名其妙地被抓了起来!”东皋公笑着对薳越说:“将军,你误会了,他是我的同乡好友皇甫讷,跟我约好在关前见面,一块儿出去游玩。

怎么倒把他当成伍子胥逮捕了?”

  薳越连忙赔礼说:“这都是士兵们认错了,请别见怪!”东皋公说:“将军为朝廷捉拿逃犯,我怎么能怪您呢!”薳越当场命士兵放了皇甫讷,并取出一些银钱,资助他们东游去了。

伍子胥逃出关后一路上要饭,投奔到了吴国。

吴王很是欣赏伍子胥的才干,拜为相国,同时又担任军中主将。

由于伍子胥对吴国水、陆各种战法及兵器使用技术都进行了改革,使吴国逐渐强大,最后终于打败了楚国,报了杀父兄之仇。

  当年,伍子胥所过的昭关在哪里?史学界有种种说法。

一说昭关在安徽省含山县北约7.5公里的小岘山西。

但也有另一说:伍子胥所过的昭关即是现在的镇江西津渡。

  明代万历十年,镇江官府在修缮西津渡过街石塔时,特意在过街石塔上镌刻了“昭关”两个大字。

明代小说家丁耀亢(笔名梦笔生)曾在所著《金屋梦》(又名《续金瓶梅》)中作词描写金山和西津渡的美丽风景:“江间隐现,遥听两岸钟声;石势参差,依稀中流树影,郭璞墓前碑不没,伍胥关上月常圆。

”丁耀亢说的“伍胥关”就是西津渡的“昭关”。

  另据《焦东阁日记补》记载:“昭关旧有小石,镌‘谗铦孝血’四字,为崇祯八年吴尔辰吊伍帅书。

”清人王商霖也写有《昭关》诗道:

  “群山万壑合成围,仗剑东来愿已违。

  驱马关门悲故国,回头此垒隔斜晖。

  已看江上千帆过,莫讶芦中一叶飞。

  亦有鸡鸣方得度,秦关虽险竟能归。

  这首诗被丹徒诗人、学者解为干收在《润州事迹诗抄》中。

解为干还在王商霖《昭关》诗前特意加注云:昭关“在县(丹徒)西江口,内有子胥血泪石。

《史记》云:‘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昼伏,至于陵水。

’陵水即溧(溧阳)之平陵城,今之旧县也”。

可见,古代有许多文人和学者都认为,镇江为古代吴头楚尾,西津渡为吴楚通津,伍子胥所过的昭关,就在今天的镇江西津渡。

充实的一晚上词语?

旰食宵衣

拼音

gàn shí xiāo yī

成语意思

天色很晚才吃饭,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形容勤于

、通宵达旦

tōng xiāo dá dàn

通宵:通夜,整夜;达:到;旦:天亮。整整一夜,从天黑到天亮。

食不暇饱

shí bù xiá bǎo

没空好好吃饭。形容终日操劳忙碌

月姑娘来晚了,害羞的扯上一块头巾,把自己的脸庞蒙上。星星和月亮好像是夜空的守护神。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表示晚上的词语,欢迎大家阅读!

表示晚上的词语1

安谧的夜、安宁静谧、半夜三更、卜昼卜夜、不舍昼夜、参横斗移、

长夜漫漫、长夜冥冥、长夜难明、彻夜不眠、晨兴夜寐

大地沉睡、灯火阑珊、灯火通明、斗转参横、繁星满天、繁星闪烁、

风清月皎、风清月朗、风月无边、更阑人静、更深人静

表示晚上的词语2

更深夜静、更深夜阑、寒夜阴森、好天良夜、华灯初上、寂寞长夜、

皎月当空、连日连夜、漫漫长夜、茫茫黑夜、没日没夜

明月芦花、明月清风、漆黑一片、日行夜泊、日夜兼程、若隐若现、

三更半夜、深更半夜、笙歌彻夜、夙兴夜宿、恬静优雅

表示晚上的词语3

恬静幽雅、通宵达旦、晚风猎猎、晚风送爽、晚风习习、晚风徐来、

万家灯火、万籁俱寂、万籁无声、万物沉睡、污漆抹黑

宵寐晨兴、小楼昨夜、晓行夜宿、星光灿烂、星空明月、星星点点、

星移斗转、星月交辉、遥夜沉沉、夜半闻鸡、夜不闭户

表示晚上的词语4

夜长梦多、夜风习习、夜黑风高、夜黑雨紧、夜空浩渺、夜空灰蓝、

夜阑秉烛、夜阑更深、夜阑人静、夜凉如水、夜寐夙兴

夜幕低垂、夜幕降临、夜幕笼垂、夜幕笼罩、夜幕已降、夜色苍茫、

夜色昏暗、夜色朦胧、夜色弥漫、夜色迷人、夜色清朗

表示晚上的词语5

夜色柔美、夜色阴沉、夜色幽美、夜深人静、夜雾茫茫、夜行昼伏、

夜雨绵绵、夜雨敲窗、夜雨浙沥、夜月花朝、夜住晓行

移星换斗、悠悠长夜、月白风清、月光如水、月黑风高、月黑人静

月朗风清、月朗星稀、月满如盘、月明风清、月明星稀

月色朦胧、月色清明、月色如水、月上柳梢、月照高楼、

月照中天、掌灯时分、整天整夜、昼伏夜出、昼伏夜游

夜行昼伏其他应用

组词

夜组词行组词昼组词伏组词

笔顺笔画

夜笔顺笔画行笔顺笔画昼笔顺笔画伏笔顺笔画

近义词

夜近义词行近义词昼近义词伏近义词

反义词

夜反义词行反义词昼反义词伏反义词

夜行昼伏成语接龙

正接

伏低做小伏而咶天伏法受诛伏龙凤雏伏虎降龙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伏尸流血伏首贴耳伏首帖耳伏维尚飨

反接

熬更守夜不舍昼夜卜昼卜夜俾昼作夜成日成夜黑更半夜黑天半夜好天良夜花朝月夜尽日穷夜连更彻夜连更晓夜连更星夜连明彻夜连明达夜连明连夜连日带夜连日继夜连日连夜弥日累夜没日没夜扪心清夜却金暮夜日日夜夜日以继夜三更半夜深更半夜生死长夜通宵彻夜无明无夜无昼无夜炫昼缟夜移日卜夜以日继夜镇日镇夜终日终夜昼日昼夜

参考资料:成语接龙查询夜行昼伏成语接龙

成语词典最新查询成语

暗度陈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别树一旗北叟失马串通一气恶事行千里丰丰满满篝灯呵冻瓜熟蒂落构怨连兵各执己见刚正无私旱魃为虐矜功负气机难轻失见所未见及时行乐葵藿倾阳略见一斑日暖风恬荏苒代谢死而不朽赏劳罚罪饰情矫行食少事烦誓天断发铁嘴钢牙洗劫一空朽木生花虚中乐善冤冤相报郑人买履

成语词典大全 网址链接:https://chengyu.122cha.com/yixuezifeng36853.html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