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甲束兵的意思解释及典故(故事)

关键字:
成语接龙

按甲束兵的意思按甲束兵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按甲束兵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按甲束兵
拼音: àn jiǎ shù bīng
频率: 生僻
年代: 古代
词性: 中性词
结构: 联合式
解释: 甲:铠甲;兵:兵器。按捺约束兵卒,停止进攻。

语法: 作谓语、宾语;多用于军事。
典故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楔子:“将军若要做女婿呵,可按甲束兵,退一射之地。"
成语示例:
英文翻译: 

按甲束兵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西厢记中的典故?

出自西厢记的典故(西厢记里的成语):

[绵里针]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得了个纸条儿恁般绵里针,若见玉天仙怎生软厮禁?”

[金玉良言]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小姐金玉之言,小生一一铭之肺腑。”

[并头莲]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地生连理木,水出并头莲。”

[羞羞答答]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楔子:“羞羞答答的,怎生去!”

[按甲束兵]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楔子:“将军若要做女婿呵,可按甲束兵,退一射之地。”

[打个照面]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折:“刚刚的打个照面,风魔了张解元。”

[捣枕捶床]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睡不着如翻掌,少可有一万声长吁短叹,五千遍捣枕捶床。”

[压寨夫人]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如今孙飞虎将半万贼兵围住寺门,道你‘眉黛青颦,莲脸生春,似倾国倾城的太真’,要掳你做压寨夫人。”

[反吟复吟]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功名上早则不遂心,婚姻上更反吟复吟。”

[分浅缘悭] 出自明·崔时佩《西厢记·回春柬药》:“张君瑞,想是你分浅缘悭,雨打梨花深闭门。”

[豪门贵宅]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先生拣豪门贵宅之女,别为之求。”

[口没遮拦]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小孩儿家口没遮拦,一迷的将言语摧残。”

[卖俏倚门]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你看人似桃李春风墙外枝,卖俏倚门儿。”

[卖弄俊俏]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扭捏著身子百般做作,来往向人前卖弄俊俏。”

[眉眼传情]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则你那眉眼传情未了时,中心日夜藏之。”

[梦里南柯]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夫人停婚》:“他实在咽不下玉液金波,谁承望月底西厢,变做了梦里南柯。”

[闹中取静]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您会云雨闹中取静,我寄音书忙里偷闲。”

[泪眼愁眉]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留恋你,别无意,见据鞍上马,阁不住泪眼愁眉。”

[齐齐整整]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三折:“等待那齐齐整整,袅袅婷婷,姐姐莺莺。”

[盈盈秋水]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义海恩山]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将人的义海恩山,都做了远水遥岑。”

[摇嘴掉舌] 出自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二卷:“得莺莺后便退干戈,不得后目前生祸。不共你摇嘴掉舌,不共你斗争斗合。”

[衣宽带松]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四折:“一字字更长漏永,一声声衣宽带松。别恨离愁,变成一弄。”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赏罚若明,其计必成。”

[筑坛拜将] 出自《汉书·高帝纪上》:“汉王齐戒设坛场,拜信(韩信)为大将军,问以计策。”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计将安在?小生当筑坛拜将。”

[仗势欺人]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他凭师友,君子务本;你倚父兄,仗势欺人。”

[装聋作哑]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一个悄悄冥冥,一个絮絮答答。却早禁住隋何,迸住陆贾,叉手躬身,装聋做哑。”

[枕冷衾寒]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便枕冷衾寒,凤只鸾孤,月圆云遮,寻思来有甚伤嗟。”

[知恩报恩]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掩家里有信行,知恩报恩。”

[银样镴枪头]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你原来‘苗而不秀’,呸,一个银样镴枪头。”

[玉液金波]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他其实咽不下玉液金波。”

[眼花撩乱]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颠不刺的见了万千,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则着人眼花撩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

[义气相投] 出自明·崔时佩《西厢记·金兰判袂》:“同袍兄弟胜同袍,义气相投漆和胶。”

[一官半职]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都则为一官半职,阻隔千山万水。”

[心惊胆寒] 出自明·李日华《南西厢记·飞虎授首》:“心惊胆寒,浑身上淋漓雨汗。”

[一射之地]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将军若要做女婿呵,可按甲束兵,退一射之地。”

[意惹情牵]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便是铁石人也意惹情牵。”

[幽期密约]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焚名香暗中祷告:只愿得红娘休劣,夫人休焦,犬儿休恶!佛罗,早成就了幽期密约。”

[夜阑人静]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三折:“有一日柳遮花映,雾障云屏,夜阑人静,海誓山盟。”

[信口开河]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你那里休聒,不当一个信口开合知。”

[甜言美语]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别人行甜言美语三冬暖,我根前恶语伤人六月寒。”

[义断恩绝]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想人生最苦是离别,可怜是千里关山,独自跋涉。似这般割肚牵肠,倒不如义断恩绝。”

[宜嗔宜喜]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呀,谁想着寺里遇神仙!我见他宜嗔宜喜春风面,偏宜贴翠花钿。”

[息怒停瞋]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夫人休闪了手,且息怒停瞋,听红娘说。”

[倚翠偎红]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悔过了窃玉偷香胆,删抹了倚翠偎红话。”

[玉惨花愁] 出自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七:“玉惨花愁,追思傅粉,巾袖与枕头都是泪痕。”

[携云握雨]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因今宵传言送语,看明日携云握雨。”

[心痒难挠]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着小生迷留没乱,心痒难挠。”

[惺惺相惜]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他若是共小生,厮觑定,隔墙儿酬和到天明,方信道惺惺的自古惜惺惺。”

[羞人答答]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楔子:“这小贱人倒会放刁,羞人答答的,怎生去。”

[杏脸桃腮]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杏脸桃腮,乘着月色,娇滴滴越显得红白。”

[心急如火]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要看个十分饱。”金圣叹批:“心急如火,更不能待。”

[雪窗萤火]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投至得云路鹏程九万里,先受了雪窗萤火二十年。”

[无情无绪]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姐姐往常不曾如此无情无绪。”

[束杖理民] 出自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八:“有刑罚徒流绞斩,吊拷絣把。设而不用,束杖理民宽雅。”

[文章魁首]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秀才是文章魁首,姐姐是仕女班头;一个通彻三教九流,一个通晓描鸾刺绣。”

[无了无休]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一折:“忘了时依然还又,恶思量无了无休。”

[万里无云]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碧天万里无云,空劳倦客身心。”

[忘餐废寝]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忘餐废寝舒心害,若不是真心耐,志诚捱,怎能勾这相思苦尽甘来。”

[望穿秋水]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你若不去啊,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无毒不丈夫]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你不辩贤愚,无毒不丈夫。”

[殢雨尤云]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枉蠢了他梳云掠月,枉羞了他惜玉怜香,枉村了他殢雨尤云。”

[四分五落] 出自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蓦闻人道,森森地唬得魂离壳。全家眷爱,多应是四分五落。”

[提心在口]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不争你握雨携云,常使我提心在口。”

[偷香窃玉]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虽不能够窃玉偷香,且将盼行云眼睛儿打当。”

[忑忑忐忐]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我从来驳驳劣劣,世不曾忑忑忐忐,打熬成不厌天生敢。”

[身遥心迩] 出自元·王德信《西厢记·泥金报捷》:“小生身遥心迩,恨不得鹣鹣心翼,邛邛并躯。”

[梳云掠月]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枉蠹了他梳云掠月,枉羞了他惜玉怜香。”

[水月观音]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兰麝香仍在,佩环声渐远。东风摇曳垂杨线,游丝牵惹桃花片,珠帘掩映芙蓉面。你道是河中开府相公家,我道是南海水月观音现。”

[柳影花阴]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心不存学海文林,梦不离柳影花阴,则去那窃玉偷香上用心。”

[善文能武]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楔子:“则为那善文能武人千里。”

[睡卧不宁]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这几日睡卧不宁,饮食少进,给假在驿亭中将息。”

[三生有幸]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今能一见,是小生三生有幸矣。”

[似水如鱼]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若不是大恩人拔刀相助,怎能勾好夫妻似水如鱼。”明·张凤翼《红拂记·传奇大意》:“李靖人豪,张姬女侠,相逢似水如鱼。”

[送暖偷寒]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直待我拄着拐帮闲钻懒,缝合唇送暖偷寒。”

[石沉大海]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他若是不来,似石沉大海。”

[亲上做亲]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偏我不如他,我仁者能仁,身里出身的根脚,又是亲上做亲,况兼他父命。”

[仁者能仁]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卖弄你仁者能仁,倚仗你身里出身。”

[软玉温香]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人间天上,看莺莺强如做道场。软玉温香,休道是相亲傍。”

[七青八黄]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量着穷秀才人情只是纸半张,又没甚七青八黄。”

[痴心女子负心汉 ]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自古人云:痴心女子负心汉,今日反其反其事了。”

张生在普救寺相遇相国小姐崔莺莺,一见钟情,而无计亲近。恰遇叛将孙飞虎率兵围寺,要强索莺莺为压寨夫人;张生在崔母亲口许婚下,依靠友人白马将军的帮助,解除了危难。不料崔母却食言赖婚,张生相思成疾。莺莺心爱张生而不愿正面表白;几经波折,在红娘的帮助下,莺莺终于至张生住处私会。崔母觉察迹象,拷问红娘,反被红娘几句话点中要害,勉强答应了婚事,却又以门第为由,令张生立即上京应试。十里长亭送别之后,张生到京考中状元;而郑恒借机编造谎言,说张生已在京另娶,老夫人又一次赖婚,要莺莺嫁于郑恒。后张生赶来,郑恒撞死,崔、张完婚。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中面”如何解释?

北面而事之,古代君王坐北朝南,而臣子坐南朝北侍奉君王 意思就是收起兵器铠甲停止军事行动,把自己作为臣子侍奉君王,就是王司徒的“你若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仍不失封侯之位,岂不美哉?”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而的意思?

意思就是:为什么不放下武器、捆起铠甲,面向北方向他(曹操)朝拜称臣呢!

按兵:军队停止行进。甲:铠甲,泛指武器装备。止兵不前,捆起铠甲。

出自《赤壁之战》: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意思:为什么不放下武器收起铠甲,

面向北投降呢?

按兵束甲是什么意思?

解释:案:通“按”,手抚;兵:兵器;束:捆束;甲:盔甲。

放下兵器,捆束铠甲。

指停止作战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停止战事

櫜甲束兵的意思是什么,出处是哪里?

被甲持兵弃甲曳兵被甲载兵案甲休兵櫜甲束兵牢甲利兵按甲寝兵……

案兵束甲 束身自好 束马悬车 束手待毙 束装就道 束之高阁 束手无策 无拘无束 束身受命 按兵束甲 櫜甲束兵 绸缪束薪 久束湿薪 卷甲束兵 粒米束薪 束贝含犀 束兵秣马 束椽为柱 束带结发 束发封帛 束戈卷甲 束广就狭 束肩敛息 束教管闻 束马县车 束蒲为脯 束上起下 束身就缚 束身自爱 束身自修 束手待死 束手缚脚 束手就毙 束手就缚 束手就困 束手就禽 束手就擒 束手就殪 束手旁观 束手束脚 束手束足 束手听命 束手无措 束手无计 束手无术 束手自毙 束手坐视 束修自好 束缊还妇 束缊举火 束蕴乞火 束缊请火 束蕴请火 束在高阁 束杖理民 束置高阁 束之高屋 束装盗金 橐甲束兵 无束无拘 勾魂摄魄 形容事物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或威吓的力量。

勾心斗角 原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

后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里勾外连 内外勾结,串通一气。

一笔勾销 把账一笔抹掉。

比喻把一切全部取消。

一笔勾断 全部取消之意。

同“一笔勾消”。

一笔勾消 全部取消之意。

亦作“一笔勾销”。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受之中何的意思?

何:为什么。

句子的意思是:为什么不放下武器、捆起铠甲,面朝北向他(曹操)称臣呢!

出自《资治通鉴·赤壁之战》: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译文:如果能拿江东的兵力同中原的军队对抗,不如趁早同他断绝关系;如果不能,为什么不放下武器、捆起铠甲,面朝北向他(曹操)称臣呢!

与武器有关的成语?

按兵束甲 按兵:军队停止行进。

甲:铠甲,泛指武器装备。

止兵不前,捆起铠甲。

指解除武装,停战言降。

出处:《赤壁之战》:“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 按甲寝兵 收拾起铠甲武器。

比喻停止军事行动。

出处: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傅干》:“愚以为且按甲寝兵,息养军士,定土分封,论功行赏。

” 按甲休兵 收拾起铠甲武器。

出处:《汉书·韩信传》:“当今之计,不如按甲休兵,百里之内,牛洒日至,以飨士大夫,北首燕路,然而发一乘之使,奉咫尺之书以使燕,燕必不敢不听。

” 被甲持兵 身穿护身衣服,手握武器。

指全副武装。

出处:汉·荀悦《汉纪·文帝纪上》:“勃在国,常恐惧,每郡守使丞尉行县,勃常被甲持兵。

” 被甲执兵 甲:古代打仗时军人穿的护身衣服。

兵:兵器。

身穿护身衣服,手握武器。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诫兵》:“吾见今非昔比世士大夫,才有气干,便倚赖之,不能被甲执兵,以卫社稷,但微行险服,逞弄拳腕。

” 被坚执锐 穿坚固甲胄,握锐利武器。

谓上阵战斗或作好战斗准备。

出处:汉·班固《汉书·高帝纪》:“前日天下大乱,兵革并起,万民苦殃,朕亲被坚执锐,自帅士卒,犯危难,平暴乱,立诸侯,偃兵息民,天下大安,此皆太公之教训也。

” 兵不血刃 兵:武器;刃:刀剑等的锋利部分。

兵器上没有沾上血。

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

出处:《荀子·议兵》:“故近者亲其善,远方慕其德,兵不血刃,远迩来服。

” 兵戈扰攘 兵戈:武器,指战争;扰攘:纷乱。

形容战争时期社会秩序的动荡混乱。

出处:《后汉书·冯衍传下》:“遭扰攘之时,值兵革之际。

” 兵戎相见 兵戎:武器。

以武力相见。

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出处:吴晗《朱元璋传》第三章二:“从至正十六年起,张士诚和朱元璋兵戎相见,大小数百战,互有胜负。

” 大动干戈 干戈:古代的两种武器。

大规模地进行战争。

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出处:《论语·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业;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 倒打一耙 《西游记》故事:猪八戒以钉耙为武器,常用回身倒打一耙的绝技战胜对手。

自己做错了,不仅拒绝别人的指摘,反而指摘对方。

倒戈卸甲 比喻放下武器认输。

出处:《续传灯录》:“雪峰三上投子,九到洞山,为什么倒戈卸甲?” 倒戢干戈 把武器倒着放起来,比喻没有战争,天下太平。

同“倒载干戈”。

出处:汉·荀悦《汉纪·高祖纪二》:“偃革为轩,倒戢干戈,示不复用兵。

” 倒载干戈 倒:把锋刃向里倒插着;载:陈设,放置;干戈:古代的两种兵器,泛指武器。

把武器倒着放起来,比喻没有战争,天下太平。

出处:《礼记·乐记》:“倒载干戈,包之以虎皮……然后天下知武王之不得用兵也。

” 倒置干戈 把武器收藏起来,不再打仗。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复用兵。

” 反戈一击 掉转武器向自己原来所属的阵营进行攻击。

出处:《尚书·武成》:“前徙倒戈,攻于后以北。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七回:“吾与杨将军反戈击之。

但看火起为号,温侯以兵相应可也。

” 斧破斨缺 斨:古代一种斧子。

指武器破损残缺。

出处:《诗·豳风·破斧》:“既破我斧, 又缺我斨。

” 干戈载戢 干戈:古代的兵器。

指武器。

载:虚词。

戢:聚藏。

把武器收藏起来。

比喻不再进行战争动用武力了。

国之干城 干城:批御敌的武器和工具,这里比喻捍卫者。

国家主权的捍卫者。

出处:《诗经·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孔颖达疏:“言以武夫自固,为捍蔽如盾,为防守如城然。

” 横刀跃马 指手持武器,纵马驰骋。

指在沙场作战。

犹言横戈跃马。

出处:清·吴璿《飞龙全传》第四十八回:“上元帅白从辉横刀跃马,望南阵冲来。

樊爱能、何徽抵敌不住,弃战回马而走。

” 横枪跃马 指手持武器,纵马驰骋。

犹横戈跃马。

出处:元·陈以仁《雁门关存孝打虎》:“见一人雄赳赳披袍擐甲,嗔忿忿横枪跃马。

” 擐甲挥戈 擐:穿上。

甲:铠甲。

戈:武器。

身穿铠甲,手持武器。

形容全副武装,英勇顽强。

亦作“擐甲操戈”、“擐甲持戈”。

擐甲执兵 擐:穿;兵:武器。

身披铠甲,手拿武器。

指准备战斗。

出处:《左传·成公二年》:“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

” 坚甲厉兵 加固盔甲,磨砺武器。

指作好战斗准备。

蛟龙戏水 比喻刀枪棍棒等武器使得轻松自如,灵活多变。

形容武艺精湛纯熟。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一回:“饿虎扑食最伤人,蛟龙戏水能凶恶。

” 揭竿而起 揭:高举;竿:竹竿,代旗帜。

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

指人民起义。

出处: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 解甲投戈 卸下盔甲,放下武器。

比喻不再战斗。

出处:汉·扬雄《解嘲》:“叔孙通起于枹鼓之间,解甲投戈,遂作君臣之仪,得也。

” 卷甲韬戈 卷起铠甲,收起武器。

指停止战斗。

出处:《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九年》:“故卷甲韬戈,啖以金帛,彼既得所欲,理当自退。

” 牢甲利兵 犹坚甲利兵。

泛指精良的武器。

临阵磨枪 临:到,快要;阵:阵地、战场;枪:指梭镖、长矛一类的武器。

到了快要上阵打仗的时候才磨刀擦枪。

比喻事到临头才匆忙准备。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回:“‘临阵磨枪’,也不中用!

有这会子着急,天天写写念念,有多少完不了的?” 买犊卖刀 犹言卖剑买牛。

原指放下武器,从事耕种。

后比喻改业务农或坏人改恶从善。

买犁卖剑 原指放下武器,从事耕种。

同“买犁卖剑”。

买牛卖剑 原指放下武器,从事耕种。

买牛息戈 犹言卖剑买牛。

卖刀买犊 刀:武器;犊:牛犊。

指卖掉武器,从事农业生产。

出处:唐·武元衡《兵行褒斜谷作》诗:“三川顿使气象清,卖刀买犊消忧患。

” 卖犊买刀 指出卖耕牛,购买武器去从军。

卖剑买犊 原指放下武器,从事耕种。

同“卖剑买牛”。

卖剑买牛 原指放下武器,从事耕种。

出处:《汉书·龚遂传》:“民有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椟。

” 明火执仗 明:点明;执:拿着;仗:兵器。

点着火把,拿着武器。

形容公开抢劫或肆无忌惮地干坏事。

出处: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二折:“我在这瓦窑居住,做些本份生涯,何曾明火执仗 ,无非赤手求财。

” 明火执杖 点着火把,拿着武器。

原指公开抢劫。

后比喻公开地、毫不隐藏地干坏事。

” 抛戈弃甲 丢掉武器,扔掉铠甲。

形容军队被打得狼狈逃窜的情形。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五十三回:“部下听得,一齐抛戈弃甲跪倒。

” 披坚执锐 穿着铁甲,拿着武器。

形容全副武装。

出处:《战国策·楚策一》:“吾被坚执锐,赴强敌而死。

”《史记·项羽本纪》:“夫被(披)坚执锐,义不如公。

” 弃甲投戈 指放下武器。

表示投降。

弃甲曳兵 丢掉盔甲,拖着武器。

形容打败仗狼狈逃跑的样子。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 泣血枕戈 枕:枕着。

戈:兵器。

眼睛流血,睡时枕着武器。

形容因悲愤而自励,立志雪恨。

轻卒锐兵 轻卒:轻装的士兵。

锐兵:锐利的武器。

轻装勇猛的士兵,手拿锋利的武器。

形容部队战斗力很强。

入室操戈 操:拿;戈:古代象矛的武器。

到他的屋里去,拿起他的武器攻击他。

比喻引用对方的论点反驳对方。

出处:《后汉书·郑玄传》:“任城何休好《公羊》学,遂著《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废疾》。

玄乃‘发《墨守》、针《膏肓》、起《废疾》’。

休见而叹曰:‘康成入吾室,操吾戈以伐我乎?’” 身无寸铁 身边没有武器。

指赤手空拳。

矢石之难 矢石:箭和礧石,古代作战的武器。

难:不幸的遭遇。

指战争中的危难。

手无寸刃 指手里一点武器都没有。

手无寸铁 寸:形容细微短小;铁:指武器。

手里没有任何武器。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九回:“郭淮引兵赶来;见维手无寸铁,乃骤马挺枪追之。

” 韬戈卷甲 收藏起武器铠甲。

指息兵。

投袂荷戈 振起衣袖,拿起武器。

表示为国效命。

出处:《梁书·元帝纪》:“幕府据有上流,实惟分陕,投袂荷戈,志在毕命。

” 真枪实弹 战场上使用的武器弹药。

多比喻实战。

出处:柯灵《〈阿英散文选〉序》:“尽管有真枪实弹与纸上硝烟的不同,却同样要以活鲜鲜的生命相搏击的。

” 枕戈待旦 戈:古代的一种兵器;旦:早晨。

意思是立志杀敌,枕着武器睡觉等天亮。

形容时刻准备作战,。

出处:《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

” 枕戈待命 枕着武器等待命令。

形容时刻准备战斗。

出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张统制现带有可靠军队数营,在汉口刘家庙枕戈待命。

” 枕戈汗马 枕着武器,疾驰战马。

形容时刻准备杀敌立功。

出处:明·屠隆《昙花记·公子受封》:“念亲恩主德总来难报,须教,枕戈汗马,努力塞云边草,儿时得功成大漠,鹤归华表。

” 枕戈饮血 枕着武器,咽着血泪。

形容极度悲愤,矢志报仇杀敌。

出处: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五:“贼氛未殄,主上焦劳,凡为臣子,皆当枕戈饮血,共愤同仇。

” 执锐披坚 执:拿着;锐:锐利,锋利,指兵器;坚:指铠甲,古代军人护身的战衣。

形容投身战斗或作好战斗准备。

出处:明·无名氏《衣锦还乡》第一折:“执锐披坚领大兵,排兵布阵任非轻,身怀举鼎拔山力,独占东吴数百城。

” 铸剑为犁 销熔武器以制造务农器具。

结束战争,把用于战争的武器,铸造成用于耕田的犁,使人民过上和平安宁的生活。

出处:《孔子家语·致思》:“铸剑习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

” 自相矛盾 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

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出处:《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 足食足兵 食:粮食;兵:武器。

粮食充足,武备修整。

出处:《论语·颜渊》:“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 十八般兵器 本指刀枪剑戟等十八种古式兵器。

后泛指多种武器。

亦比喻多种技能。

出处:清·郭小亭《济公全传》第六十回:“马静一瞧,大殿前摆着家伙,十八般兵器,一应俱全。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八回:“若论十八般兵器,我[十三妹]都算拿得起。

”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子:对别人的称呼;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挡住敌人刀箭的牌。

比喻拿对方的观点、方法或言论来反驳对方。

出处:《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楯与矛者,誉之曰:‘吾楯之坚,莫能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按是什么意思?

“按”应该是“止住,使军队暂不行动”的意思。

和“按兵不动”的“按”意思相同。

橐甲束兵的意思是什么,出处是哪里?

【读音】bā miàn wēi fēng【出处】圣天子百灵相助,大将军八面威风。

 元·尚仲贤《单鞭夺槊》第四折【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人很有气势,威风十足【结构】主谓式【近义词】威风凛凛、英姿飒爽、气宇轩昂、草木知威【反义词】无精打采、萎靡不振、卑躬屈膝、威风扫地、失魂落魄【押韵词】平地起孤丁、素昧平生、人不聊生、橐甲束兵、半死半生、激浊扬清、多言繁称、云集响应、无德而称、燕蝠之争、......【年代】古代【灯谜】最威风的人

按甲束兵其他应用

组词

按组词甲组词束组词兵组词

笔顺笔画

按笔顺笔画甲笔顺笔画束笔顺笔画兵笔顺笔画

近义词

按近义词甲近义词束近义词兵近义词

反义词

按反义词甲反义词束反义词兵反义词

按甲束兵成语接龙

正接

兵不逼好兵不接刃兵败将亡兵败如山倒兵不血刃兵不由将兵不厌权兵不厌诈兵不污刃兵藏武库,马入华山兵出无名兵车之会兵多将广兵多者败兵革满道兵戈抢攘兵革之祸兵贵先声兵戈扰攘兵贵神速兵荒马乱兵慌马乱兵精粮足兵临城下兵连祸接兵连祸结兵连祸深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兵来将敌,水来土堰兵老将骄兵来将迎,水来土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兵强将猛兵强将勇兵强马壮兵强则灭兵戎相见兵无常势兵无常形兵无斗志兵微将寡兵未血刃兵无血刃兵行诡道兵销革偃兵闻拙速兵凶战危兵犹火也,不戢自焚兵勇将猛兵已在颈兵以诈立兵在精而不在多兵在其颈

反接

没有可接的成语

参考资料:成语接龙查询按甲束兵成语接龙

成语词典最新查询成语

抱令守律逞娇斗媚骋耆奔欲打狗看主果于自信虎穴得子毁于一旦居心莫测礼贤远佞莫逆之交名士风流莫见乎隐,莫显乎微烹犬藏弓人情恟恟视白成黑死诸葛能走生仲达少纵即逝退避三舍调三窝四退有后言文章宗匠响彻云际弦外有音妍蚩好恶远亲不如近邻一岁载赦游侠骑士以眼还眼一枝一节妍姿艳质哑子做梦朝盈夕虚

成语词典大全 网址链接:https://chengyu.122cha.com/anjiashubing147.html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