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须弃袍的意思割须弃袍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割须弃袍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割须弃袍
- 拼音: gē xū qì pào
- 频率: 生僻
- 年代: 古代
- 词性: 贬义词
- 结构: 联合式
- 解释: 割掉胡须,丢掉外袍。形容战败落魄的样子。
- 语法: 作谓语、定语;指战败。
- 典故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8回:“超遂令人叫拏短髯者是曹操。操闻之,即扯旗角包颈而逃。"
- 成语示例:曹操“~"的事迹广为流传。
- 英文翻译:
割须弃袍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成语割须弃袍讲的是?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8回:“操在乱军中,只听得西凉军大叫:“穿红袍的是曹操!
”操就马上急脱下红袍。
又听得大叫:“长髯者是曹操!”操惊慌,掣所佩刀断其髯。
超遂令人叫拏短髯者是曹操。
操闻之,即扯旗角包颈而逃。
”割须弃袍是一则成语故事,来源于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第58回,曹操率军与马超在潼关交兵,曹军被打败后马超追击曹操时,曹操为了不被认出来,把胡须割掉,把长袍丢弃之事。
描写了曹操狼狈逃窜的景象。
割须弃袍中的曹操是什么样的人?
马超和曹操的仇恨颇深,其原因是曹操杀害了马超的父亲和弟弟,为雪杀亲之仇,马超才与曹操血拼,由此才有了“割须弃袍”这样的故事。
但是,历史上,马超与曹操争斗的原因似乎并非如文学作品中所描述的那样。
曹操对马腾痛下杀心是直接原因是曹操意欲南征却恐马腾趁势袭击其后方,故而荀攸献计先诱杀马腾。
割须弃袍概括30字?
割须弃袍是发生在曹操与马超之间的战争。
当时曹操进攻马超,但是被马超打败,一路狂跑。
就听到马超的人大喊,长须者是曹操,曹操吓得赶紧把胡子割了,后来又有人喊穿红袍者是曹操,曹操听到后就把红袍扔了,继续跑。
这就是割须弃袍的典故。
割须弃袍是夷陵之战吗?
割须弃袍是一则成语故事,来源于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第五十八回。
马孟起兴兵雪耻,曹阿蛮割须弃袍:
曹操杀了马腾,黄奎之后,以为西凉无忧,便听从谋士陈群的意见再次讨伐东吴。东吴派鲁肃向荆州的刘备求助,于是诸葛亮修书给马腾之子马超,晓以大义。
马超便与马腾结义兄弟韩遂商议兴兵报杀父之仇。于是带领手下侯选、程银等八名武将,二十万士兵杀奔长安来。
曹操派曹洪、徐晃把守潼关,期限十日,结果曹洪性急,到第九日失去了潼关,曹操亲自带兵与马超韩遂对峙,结果马超英勇,杀得曹操割须弃袍。
曹操败退后坚守不出,马超则不断有羌族士兵加入,曹操反而高兴。曹操与谋士商议派兵偷渡渭水,绕道马超之后,截断其归路,韩遂献计说等曹操士兵渡到河中间的时候可以攻打。
结果曹操惨败,折了许多士兵,自己也受困,幸好有许褚保护,才安全渡河。曹操猜测第二天马超还会来,就挖了一些陷阱,马超中计,韩遂被困,幸亏有庞德救出。最后损失了两名武将,一些士兵。
关于割须弃袍的主要人物?
主要人物是马超和曹操。曹操设计杀害马超的父亲马腾后,马超,马岱和韩遂带领西凉人马来找曹操报仇。马超带领西凉人马最辉煌时,与曹操大军对抗,杀的曹操大军溃败。而曹操也落荒而逃,马超紧追不放,曹操只能丢盔弃甲,割须弃袍。瞒过追杀而来的马超,而逃走。
“割须弃袍”讲的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被马超追杀,曹操被迫脱掉外衣,割掉胡须来逃脱马超的追杀
割须弃袍的道理?
意思就是,割须(发)弃袍(衣),立下誓言。
三国名将传曹操割须弃袍什么时候开始?
曹操割须弃袍是因为被马超打败了为了逃命才不得已这样做的。当时我看过新版三国电视剧,曹操攻打马超失败马超在后面穷追不舍曹操因为披着红袍一眼就被锁定目标于是扔了袍子,但是他的长胡子又使他被锁定成目标于是拔剑割了胡须,于是有了割须弃袍典故。
割须弃袍是一则成语故事,来源于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第58回,曹操率军与马超在潼关交兵,曹军被打败后马超追击曹操时,曹操为了不被认出来,把胡须割掉,把长袍丢弃之事。描写了曹操狼狈逃窜的景象。
《割须弃袍》故事梗概
曹操与马超在潼关地区展开激战。马超在两军阵前先后打败了于禁、张部这两员曹军的大将,曹军将领李通也被马超刺于马下。马超把枪往后一招,西凉兵一齐冲杀过来。曹军大败。西凉兵来势凶猛,曹军将士都抵挡不住,只听得西凉军大叫:“穿红袍的是曹操!”曹操就马上急脱下红袍。
又听得大叫:“长胡子的是曹操!”曹操惊慌,拿着佩刀马上割了胡子。军中有人把曹操割胡子的事告诉了马超。马超又叫人大喊:“短胡子的是曹操!”曹操听见喊声,立即扯起衣角包着下巴逃跑。曹操正走之间,背后赶来一员战将,回头一看,正是马超。曹操惊恐万状。左右将校见马超追来,各自逃命,只撤下曹操。
马超厉声大叫:“曹操,你跑不了!”曹操吓得马鞭都扔了。眼看赶上,马超从背后使枪刺去。曹操绕树而走,马超一枪刺在树上,急拔下时,曹操已逃远了。马超催马追去,山坡边过来一员战将,大叫:“不要伤害我的主公,曹洪在此”抢刀上前,拦住马超。曹操才逃了性命。
三国演义之中马超杀的曹操割须弃袍的这场战役是发生在汉献帝建安十六年渭南之战,也叫潼关之战。曹操在经历几次南征都失利的情况之下,于是把一统天下的进军目标选在了西方的关中、凉州和巴蜀地区。
强悍的关中联军一直是曹操一个巨大威胁,曹操赤壁之战时候就担心西凉马超、韩遂存在是背后的危险,因此曹操决不会把自己的大军深入汉中和巴蜀险地的时候,背后关中还存一支强大的不稳定军事集团随时有可能切断自己后路,诸葛亮北伐采用的就是先取凉州,然后步步为营、逐步蚕食曹魏。
建安十六年曹操以假借讨伐张鲁,出兵关中,这个时候关中各将产生怀疑,马超、韩遂、为首的十数部军起兵反抗,集结了十万羌、胡、汉人混杂的军队,在潼关与曹操军对峙,当时曹操认为潼关虽险,却不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狭关,须以大军方才可守。
因此曹操用大军紧逼潼关,成功把马超等关中联军的注意力吸引在潼关的防守上。之后曹操派徐晃、朱灵率四千精兵从蒲坂津乘虚渡过黄河。
之后曹操曹操亲自率军从潼关东面的渡口北渡黄河,当时只有曹操和许褚等虎士百余人留在南岸负责断后。马超立即率万多人袭击,乱箭齐发,这时校尉丁斐命军队放走牛马,用以作饵引敌人,关中联军果然放弃追剿,赶紧追捕牛马,曹操最后才成功渡河。
等曹操大军全部从容渡过渭水,进驻渭南的营地。曹操已经完成了全面攻击的准备。 但关中联军在经过与三月就开始在潼关屯集十万大军,加之用于长途输送粮草的人力,关中各部,农业生产几乎全废。关中各部却征收不上来新粮,全军有断粮之忧。
因此关中联军为免作持久战,只好割地、送子质请和。曹操谋士贾诩认为可以假装答应他们,然后用离间计来以马超、韩遂主力的关中联军不和,之后曹操用以轻兵前往挑战,成功带动敌人全军,等敌军疲惫之时,在用重兵虎豹骑夹击联军,最终击败马超为首的关中联军。
曹阿瞒割须弃袍译文?
曹阿瞒割须弃袍译文:曹操割掉了胡须,丢脱下外衣,仓皇逃窜!
割须弃袍的主要内容?
马超直入中军来捉曹操。
曹操只听得西凉军大叫:“穿红袍的是曹操!
”急脱下红袍。
又听得大叫:“长髯者是曹操!
军中有人将曹操割髯之事,告知马超,超遂令人叫拿:“短髯者是曹操!
”操闻知,即扯旗角包颈而逃。
曹操曾在哪次战役中割须弃袍?
割须弃袍是一则成语故事,来源于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第58回,曹操率军与马超在潼关交兵,曹军被打败后马超追击曹操时,曹操为了不被认出来,把胡须割掉,把长袍丢弃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