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高帽儿的意思戴高帽儿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戴高帽儿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戴高帽儿
- 拼音: dài gāo mào ér
- 频率: 常用
- 年代: 近代
- 词性: 中性词
- 结构: 动宾式
- 解释: 吹捧、恭维别人。比喻过高的赞誉。
- 语法: 作谓语、宾语;指恭维人。
- 典故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八回:“我这个人虽是个多事的人,但是凡那下坡走马、顺风使船,以至买好名儿、戴高帽儿的那些营生我都不会作。"
- 成语示例:
- 英文翻译: make compliment
戴高帽儿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戴高帽》原文及翻译?
原文
俗以喜人面谀者曰“戴高帽”。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师曰:“外官不易为,宜慎之。”其人曰:“某备有高帽一百,逢人送其一,当不至有所龃龉也.。”师怒曰:“吾辈直道事人,何须如此!”其人曰:“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师颔其首曰:“汝言亦不为无见。”其人出语人曰:“吾高帽一百,今止九十九矣。”
译文
通常把当面奉承让人高兴的话叫做“戴高帽”。有个京官要到外地去任职,离京前去和他的老师告别。他的老师说:“外面的官不容易做,应当谨慎些。”那人说:“我准备了一百顶高帽,逢人就送他一顶,应当不至于有关系不融洽的人。”老师生气的说:“我们以正直的原则侍奉上级,给别人做事,为什么需要这样呢?”那人说:“天下像老师您这样不喜欢戴高帽的人,能有几个呢?”老师点了点头表示赞同他说:“你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那个人出来后对别人说:“我原有一百顶高帽子,现在只剩九十九顶了。” 这个故事说明当局者迷。后用以比喻对人说恭维的话。
戴高帽子有什么典故?
唐代李延寿所著的《北史·熊安生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北齐有一位名叫宗道晖的人,平时喜欢头戴一顶很高的帽子,脚上穿一双很大的木屐。
每当有州将等级官员到来,他都要以这身打扮去谒见。
见到官员时,又总是向上仰着头,举着双手,然后跪拜,一直把头叩到木屐上,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
从这以后人们便把吹捧、恭维别人的行为叫做“给人戴高帽”,如果喜欢别人对自己吹牛拍马,夸赞自己,就叫做“喜欢戴高帽”。
有这样一个关于“戴高帽”的笑话:清朝有一个人要去外地为官了,临行前去与老师道别。
老师说:“异地作官不容易,你可要谨慎从事啊!” 这个人说:“老师,没关系,我准备了一百顶‘高帽’,逢人就送,就不会出什么意外了。
”老师听了他这番话生气地说:“待人应真诚,作人要正直,怎么能这样做呢?” 这个人说:“听听,天下能有几个人像老师这样不喜欢‘戴高帽’的呢?” 老师听了很高兴,说:“是啊,你说的不是没道理。
”告别了老师,这人出来对别人说:“我那一百顶‘高帽’,现在还剩九十九顶了!”
高帽子揭示了怎样的道理?
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不知不觉中就已经带上高帽的人 这个故事说明当局者迷。
后用以比喻对人说恭维的话。
人们把当面恭维别人叫“戴高帽”,它究竟有什么来历呢?
从这以后人们便把吹捧、恭维别人的行为叫做“给人戴高帽”,如果喜欢别人对自己吹牛拍马,夸赞自己,就叫做“喜欢戴高帽”。
有这样一个关于“戴高帽”的笑话:清朝有一个人要去外地为官了,临行前去与老师道别。
老师说:“异地作官不容易,你可要谨慎从事啊!”这个人说:“老师,没关系,我准备了一百顶‘高帽’,逢人就送,就不会出什么意外了。
”老师听了他这番话生气地说:“待人应真诚,作人要正直,怎么能这样做呢?”这个人说:“听听,天下能有几个人像老师这样不喜欢‘戴高帽’的呢?”老师听了很高兴,说:“是啊,你说的不是没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