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制自为的意思帝制自为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帝制自为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帝制自为
- 拼音: dì zhì zì wéi
- 频率: 生僻
- 年代: 近代
- 词性: 中性词
- 结构: 紧缩式
- 解释: 帝制:君主专制政体;为:充当。自封为皇帝实行君主专制。
- 语法: 作谓语、定语;指自封为王。
- 典故出处: 孙中山《同盟会宣言》:“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 成语示例: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55回:“今若~则是背弃誓词,此于信义无可自解者也。"
- 英文翻译:
帝制自为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刘公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1911年9月, 湖北共进会与武汉的另一重要革命团体文学社实行了联合。这一联合对革命的开展作用重大。对此刘公积极支持,两派联合会议即在他的寓所召开,。会上他提出, “现在是我们同满洲胡虏搏斗的时候,首先要把我们的战斗阵线统一起来。我们都是湖北的革命党人,都是以一定要推翻清政府为目的。有敌无我,有我无敌, “因此应抛弃各个团体名义”,使“革命战线实现完全统一。”他还提议,不仅要化除团体的界限。即从前预拟的个人名义,也要重新改选, 自己的湖北都督职务甘愿放弃,推举有能力的同志担任。①刘公的言行对两个团体化除畛域之见,联合一致,共同对敌起了积极作用。在两团体联合后组成的统一领导起义的机构中,他被推为总理。
二次革命爆发,刘公离京赴沪。1915年袁世凯帝制自为,他通电反对。袁世凯死后,刘公又至北京复职。在京期间,他与丙辰俱乐部诸人往来密切。1917年7月,孙中山发起护法运动,刘公潜回襄阳,号召旧部组织护法军响应,并策动襄郧镇守使黎天才宣布独立。因众寡不敌失败,仅余数百人退至巴东、巫山一带、虽无粮无械、困厄万状,仍拚力支持。
袁世凯称帝称作什么时代?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接受帝位,推翻共和,复辟帝制,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并下令废除民国纪元,改民国5年(1916年)为“洪宪元年”,史称“洪宪帝制”。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第二届临时大总统。
袁帝制自为的行径,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反帝制运动在深入发展。
12月25日,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讨伐袁世凯背叛共和,护国战争爆发。
辛亥革命的意义和新旧社会制度变革的过程?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这一时期,亚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很难说有完全彻底的。所谓彻底,只能说是基本彻底。自沉阶级革命成功的结果足以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即以新的剥削制度代替旧的剥削制度,而剥削制度的更替,并不需要新旧完全彻底决裂,他们可以在很多方面妥协、融合、并存。许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至今尚保存君主制和贵族头衔,此即革命不彻底的明显例子。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其成就远逊于西欧、北美的资产阶级革命,但在彻底铲除封建帝制这一点上,远胜于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各国。辛亥革命一声炮响,不仅赶跑了清朝皇帝,还是中国绵延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从此永绝。从民元到民六,其间虽经袁世凯帝制自为、张勋复辟,但只不过是两场短暂的闹剧,并没有使民国中断,更没有像法兰西那样出现两次帝国、三次共和国的波折。所以说,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
当时的社会制度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亥革命是不完全意义上的成功它推翻了君主专制,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没有被推翻,建立起了北洋军阀统治所以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共和制度在中国的实践?
辛亥革命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如毛泽东指出的:“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开始的。”辛亥革命的领袖们,则认识到要救国必须革命,要想救亡图存,只能是推翻封建皇权 。
随着封建帝制的废除,依附于封建帝制的种种丑恶制度也被次第扫除,例如世袭制度、太监制度、包衣制度等等。民族平等、民权自由、民生幸福的呼声在中华大地回荡。空前的民主气象,竞办实业的浪潮,形成了生机勃勃的局面。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正因为如此,当袁世凯、张勋先后复辟帝制时,均受到了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和人民群众的坚决反抗 。
民主共和意识的积聚,大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空前高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加速了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扫除了最初的政治障碍。
辛亥革命电影最后面的台词?
革命是替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我以为, 革命 是让社会进步的理念,从此深入人心,人们懂得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革命 是我们将有中国人自己的工厂,银行 铁路 矿山 有了可以追寻的民生幸福 革命 是让我们这个即将强盛起来的民族 不再受列强的侵略和掠夺 不再做任何人的奴隶 在任何人的心里 永远 永远 都不再惧怕列强 都不再有封建皇权 使全国之人无一贫苦 是中华之民族 屹立世界之东方 这就是革命的意义
保路运动为什么是辛亥革命的导火索?
因为辛亥革命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而在四川爆发了以“破约保路”为目的的爱国保川运动则是这场革命的导火索。这是一次在全川各个阶层人民充分参与、气势如虹、波澜壮阔的反帝爱国运动,不但打击了清政府所谓的“铁路国有”、贩卖中国路权的卖国图谋,还推进了湖北的新军在武昌发动的起义,为辛亥革命的胜利作出了自身应有的作用。
众所周知,四川的保路运动是辛亥革命的导火索,主要的原因是在四川保路运动的过程中,因为四川当地的军队无法镇压,所以,清政府把湖北的新军调过去镇压起义反而导致了武昌的守备空虚,使得湖北的新军在起义的过程中异常的顺利,所以说宝路运动在无形的过程中,把清军调动走,把空当留给了湖北新军
清政府的“铁路国有”政策一公布,立即引起湘、鄂、川、粤四省各阶层人民的反对,出现了广泛的保路运动。保路运动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的是四川。1911年6月,四川成立保路同志会,宣布“以保路、废约为宗旨”。
9月,全省60余县成立保路公会,数千万人卷入运动。清政府一面调湖北新军入川,一面命“实力弹压”保路运动,四川保路运动成为武昌起义的直接导火线。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
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广义上辛亥革命指自十九世纪末(一般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开始,但也有学者认为从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算起)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正如毛泽东指出的:“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开始的。”辛亥革命的领袖们,则认识到要救国必须革命,要想救亡图存,只能是推翻封建皇权 。
随着封建帝制的废除,依附于封建帝制的种种丑恶制度也被次第扫除,例如世袭制度、太监制度、包衣制度等等。民族平等、民权自由、民生幸福的呼声在中华大地回荡。空前的民主气象,竞办实业的浪潮,形成了生机勃勃的局面。
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正因为如此,当袁世凯、张勋先后复辟帝制时,均受到了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和人民群众的坚决反抗。
民主共和意识的积聚,大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空前高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加速了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扫除了最初的政治障碍
清政府把湖北等地的新军调到四川镇压群众,结果革命党人趁着湖北防务力量空虚就在武昌发动了起义,所以四川的保路运动成为了辛亥革命的导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