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胼胝的意思解释及典故(故事)

关键字:
成语接龙

手足胼胝的意思手足胼胝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手足胼胝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手足胼胝
拼音: shǒu zú pián zhī
频率: 生僻
年代: 古代
词性: 中性词
结构: 主谓式
解释: 胼胝:老茧。手足生茧。形容辛勤劳动。

语法: 作谓语;形容辛勤劳动。
典故出处: 战国·宋·墨翟《墨子·备梯》:“禽滑厘子事子墨子,三年,手足胼胝,面目黧黑。"
成语示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夏禹勤王,~;文王旰食,日不暇给。"
英文翻译: work one‘s fingers to the bone

手足胼胝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重耳胼胝的故事?

重耳拜土的故事: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公子重耳曾经流亡各国;重耳流亡到卫国时,无人接待重耳一行人;重耳饿得厉害,正好看到庄稼人在田边吃饭,便向他们讨吃的,结果农民拿了块泥巴给重耳;重耳大怒,其臣子安慰重耳说,土象征着土地,这表示是农民对他的臣服;于是重耳拜谢村民并把土块装在车上去往齐国了。

墨子的四大弟子?

墨子的四大弟子分别是禽子,邓陵子,高石子和耕柱子。

禽子:禽滑厘,字慎子,慎姓始祖。墨子首席弟子(文墨),事墨子三年,手足胼胝,役身给使,不敢问欲。又曾受教子夏。

邓陵子:楚国渔人子弟,剑术高超。认为商鞅变法是暴政。主张扶楚抗秦,而相里勤与苦获却支持秦统一,墨家遂分为相里氏、相夫氏、邓陵氏三派。

高石子:墨子弟子,被墨子推荐到卫国做官,却去卫就齐,被墨子赞为“倍禄而向义”。

耕柱子:墨子弟子,被墨子推荐到楚做官,只用三升米款待同门,却赠黄金十锐给墨子,墨子说“不能预料”。“墨子怒责耕柱子”故事很出名。

魏国禽滑厘师从墨子学墨学,尽得墨子学说的精髓,也因为禽滑厘精通攻守战术,在墨子阻止楚国攻打宋国的事件中也担任了重要的角色,他率领了三百墨家子弟守卫宋城

曾任职于卫国的高石子

公尚过以墨子学说游说越王

墨子非常器重的弟子耕柱子。

墨子的弟子很多,比较有名的有:禽滑厘、高石子、公尚过、耕柱子、魏越、曹公子、胜绰、随巢子、胡非子。

但没有哪四个人在一块被合称为四大弟子。

大禹治水中的人物和背景介绍?

夏朝开国国君大禹治水,夏禹简介

禹,夏后氏、姒姓,名文命或禹,字(高)密。史称大禹、帝禹、神禹,为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历史治水名人。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但也有说法认为禹应为颛顼六世孙)。其父名鲧,被帝尧封于崇,为伯爵,世称“崇伯鲧”或“崇伯”,其母为有莘氏之女脩己。

相传,禹治理洪水有功,受舜禅让而继承帝位。在诸侯的拥戴下,禹王正式即位,以阳城为都城,一说以平阳为都城(或在安邑或在晋阳),国号夏。并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

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他是中国古代传说时代与伏羲、黄帝比肩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九州、奠定夏朝。后人称他为大禹。禹死后安葬于会稽山上(今浙江绍兴),仍存禹庙、禹陵、禹祠。从夏启开始历代帝王大都来禹陵祭祀他。

人物生平

早期

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但也有说法认为禹应为颛顼六世孙)。出生地有争议(一说在汶山石纽地区;一说在石坳。母亲是有辛氏之女,名叫女志,也叫脩己。禹幼年随父亲鲧东迁,来到中原。其父鲧被帝尧封于崇。帝尧时,中原洪水泛滥造成水患灾祸,百姓愁苦不堪。帝尧命令鲧治水,鲧受命治理洪水水患,鲧用障水法,也就是在岸边设置河堤,但水却越淹越高,历时九年未能平息洪水灾祸。接着禹被任命为司空,继任治水之事。

他带领治水的民工,走遍各地,根据标杆,逢山开山,遇洼筑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禹为了治水,费尽脑筋,不怕劳苦,也不敢休息。他亲自率领老百姓风餐露宿,过家门而不入,整天在泥水里疏通河道,把平地的积水导入江河,再引入海洋。经过13年治理,终于取得成功,消除了中原洪水泛滥的灾祸。因为治洪水有功,人们为表达对禹的感激之情,尊称他为“大禹”,即“伟大的禹”。

即位

《孟子·万章上》载“禹避舜之子于阳城”,《古本竹书纪年》载“禹居阳城”,《世本·居篇》载“夏禹都阳城,避商均也,又都平阳,或在安邑,或在晋阳”,《史记·夏本记》则说“禹辞避舜之子商均于阳城”。从有关文献看,夏禹与阳城、平阳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帝舜在位三十三年时,正式把天子位禅让给禹。十七年以后,舜在南巡中逝世。三年治丧结束,禹避居夏地的一个小邑阳城,将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但天下的诸侯都离开商均去朝见禹王。在诸侯的拥戴下,禹正式即王位,居住在阳城,国号夏。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改定历日称为夏历,以建寅之月为正月。《说苑》记载大禹“卑小宫室,损薄饮食,土阶三等,衣裳细布。”

逝世

禹在位的第十年东行,到了会稽后去世(竹书纪年载为四十五年),皇甫谧认为禹享年一百岁左右。禹去世后,其子启继夏朝天子位。

人物评价

夏禹是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伟大历史人物。他的重大功绩不仅在于治理洪水,发展国家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更重要的是结束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社会组织形态,创造了“国家”这一新型的社会政治形态。夏禹完成了国家的建立,用阶级代替原始社会,以文明社会代替野蛮社会,推动了中国帝王历史沿革发展。

司马迁:尧遭鸿水,黎人阻饥。禹勤沟洫,手足胼胝。言乘四载,动履四时。娶妻有日,过门不私

表示耕耘的成语有哪些?

1、象耕鸟耘

【拼音】: xiàng gēng niǎo yún

【解释】: 传说舜死苍梧,象为之耕;禹葬会稽,鸟为之耘。后用以形容民俗古朴,有舜禹时代的遗风。

【出处】: 《文选·左思〈吴都赋〉》:“象耕鸟耘,此之自与。”李善注引《越绝书》:“舜死苍梧,象为之耕;禹葬会稽,鸟为之耘。”一说,耕者以象行为法,耘者如鸟之啄食。

【造句】: 恒水又东迳蓝莫塔,塔边有池……此中空荒无人,群象以鼻取水洒地,若苍梧、会稽象耕鸟耘矣。

2、 寒耕暑耘

【拼音】: hán gēng shǔ yùn

【解释】: 冬耕地,夏锄草。泛指做各种农活。

【出处】: 《管子·乘马数》:“使农夫寒耕暑耘,力归于上,女勤于纤微,而织归于府。”

【造句】:农夫寒耕暑耘,早作夜息,蚕妇缲丝缉麻,缕积寸成,劳苦不堪,及登场下机,公私交相勒索,收入大半不能己有。

3、 耕耘树艺

【拼音】: gēng yún shù yì

【解释】: 耘:锄草,树:栽植;艺:播种。耕田、锄草、植树、播种。泛指各种农业生产劳动。

【出处】: 《荀子·子道》:“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以养其身。”

【造句】:灾前预防,有“治堤防、耕耘树艺,正津梁、修沟渎”,“端险阻、修封疆、正千伯”等措施。

4、 朝耕暮耘

【拼音】: zhāo gēng mù yún

【解释】: 耘:锄草。早上耕种晚上锄草。形容非常勤劳。

【出处】: 明·陶宗仪《辍耕录·检田吏》:“初卖衣买得犁与锄,朝耕暮耘受辛苦,还要私债输官租。”

【造句】:凡人懵懂,朝耕暮耘,辛勤劳作,为了三餐温饱奔波。

5、火耕水耨

【拼音】: huǒ gēng shuǐ nòu

【解释】: 耨:除草。用火来耕种,用水来除草。古代一种原始耕种方式。

【出处】: 《史记·平准书》:“江南火耕水耨,令饥民得流就食江淮间,欲留,留处。”

【造句】: 诸欲修水田者,皆以火耕水耨为便。

手足胼胝其他应用

组词

手组词足组词胼组词胝组词

笔顺笔画

手笔顺笔画足笔顺笔画胼笔顺笔画胝笔顺笔画

近义词

手近义词足近义词胼近义词胝近义词

反义词

手反义词足反义词胼反义词胝反义词

手足胼胝成语接龙

正接

胝肩茧足

反接

爱不释手碍足碍手吹鼓手寸铁在手长缨在手刀笔老手读不舍手打成平手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大打出手跌脚拌手跌脚绊手多面手丹青妙手大显身手得心应手得于心应于手顿足搓手革面敛手高抬贵手高下其手各显身手高下在手回春妙手行家里手河梁携手狠心辣手枷脰械手括囊拱手空拳赤手鹿死谁手留一手露一手良质美手拿不出手捻脚捻手捏脚捏手蹑脚蹑手旁观袖手霹雳手拳不离手棋逢敌手棋逢对手七脚八手轻脚轻手七足八手强中更有强中手跷足抗手强中自有强中手热可炙手如左右手如足如手书不释手三拳不敌四手双拳不敌四手神枪手上下其手遂心应手三只手弹丸脱手无所措手揎拳裸手雄文大手悬崖撒手一把手易于反手援之以手贼不空手斫轮老手左右手

参考资料:成语接龙查询手足胼胝成语接龙

成语词典最新查询成语

捱风缉缝不茶不饭匕鬯不惊不登大雅百花生日拨乱反正波流茅靡薄暮冥冥背义负恩比翼双飞宾至如归触机落阱吃苦耐劳鸱目虎吻粲然可观乘胜逐北辞严意正都鄙有章打家劫舍大酺三日短寿促命抵死瞒生东徙西迁耳鸣目眩逢场竿木奋发蹈厉翻手是雨,合手是云方土异同功成业就膏火自煎归老林泉高明远见感深肺腑干霄蔽日更弦改辙海沸河翻黄冠草履后进领袖火热水深胡诌乱道急不暇择捐忿弃瑕据高临下经纶天下家贫如洗兼收并采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居心不良继踵而至口角春风老掉牙龙胡之痛沦肌浃髓雷厉风飞冷若冰霜力所不及立身行道庐山真面龙腾虎踞丽藻春葩目不交睫名标青史靡然从风美如冠玉难舍难离彷徨歧途攀龙附凤排沙见金群而不党权衡利弊千里姻缘一线牵穷日之力秦失其鹿谦虚敬慎情见力屈人情世故柔茹寡断如运诸掌食不兼肉驷不及舌师出有名随车致雨食肉寝皮声嘶力竭伸头缩颈事无二成四至八道投鞭断流调理阴阳投石超距同心毕力贪心不足恫心疾首推贤任人无风三尺浪枉费心力无官一身轻外宽内忌五内俱崩无形之罪笑傲风月啸侣命俦西邻责言邪门歪道惜衣有衣,惜食有食一反既往怨府祸梯爷羹娘饭衣冠优孟运斤成风言简义丰予末小子一犬吠影,百犬吠声一岁三迁言谈举止一卧不起宜喜宜嗔运之掌上尊卑有序自备资斧枝大于本锥刀之用止戈兴仁斩将夺旗自轻自贱知人善察知我罪我支叶硕茂

成语词典大全 网址链接:https://chengyu.122cha.com/shuazuipizi27751.html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