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路出家的意思半路出家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半路出家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半路出家
- 拼音: bàn lù chū jiā
- 频率: 常用
- 年代: 古代
- 词性: 贬义词
- 结构: 偏正式
- 解释: 半路:半途,中途,指成年以后;出家:离家当和尚或尼姑。指成年后才去做和尚或尼姑。比喻中途改业,不是科班出身。
- 语法: 作宾语、定语;形容中途开始干某事。
- 典故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2回:“这和尚是半路出家的。"
- 成语示例:鲁迅《花边文学·奇怪(二)》:“如果大众语既是~,新名词也还不很明白,这‘落伍’可真是‘彻底’了。"
- 英文翻译: adopt a profession (trade) rather late in one‘s life <become a monk or nun late in life>
半路出家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与办谐音的成语?
公事公办,事倍功半。
公事公办,汉语成语,拼音是gōng shì gōng bàn,意思是公事按公事的原则办,不讲私人情面。出自《奏外寇未静二相不咸旷天工而违明几》。句子中作谓语、宾语;表示秉公办理
事倍功半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shì bèi gōng bàn。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形容做事花费用或精神多而得到的效果小。
办事不力,乔装打扮,乔装改扮,扮猪吃虎,事半功倍,事倍功半,半真半假,与狐为伴,伴君如伴虎,深更半夜,行百里者半九十,半路夫妻,半路出家,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女扮男装,男扮女装,穿衣打扮,十天半月,公事公办,一生相伴,相伴一生,相伴到老,相伴永远,相伴余生
上坡如下坡的地方?
位于厦门文曾路通往半岭宫路上的怪坡,是个半路出家的半吊子景点。
它是一条长约70米,宽约10米的坡,没有惊艳的故事依然动人。
被誉为厦门一绝,不是因为它厉害,而是因为它怪!
大概在2003年的时候,一个踩单车的当地人,发现了这个怪咖。
本来车骑得好好的,可拐上这条坡,整个科学观都驾崩了。
上坡不用踩,下坡要用力,宝宝好方(好慌)!
后来这个事一传十、十传百,吃瓜群众扑面而来。
人们做了各种实验,发现:
汽车上坡时不用踩油门;
矿泉水瓶可以往上滚;
水还能往上流!
这不科学!怀疑人生!
牛顿爷爷,说好的重力永不改变呢?
奥斯特叔叔,你给我出来,用磁场解释解释!
然而,真相只有一个!
后来,厦门市公路局的测量人员终于坐不住了。
他们每隔5米一测,发现怪坡总长70米,所谓的“坡底”实际比“坡顶”高1.395米,坡度为2%。
所以,怪坡不怪,磁场没坏。
怪坡旁边作为参照物的大马路,是一条大坡度的下坡。
相对而言,怪坡只是一个小小的下坡。
但是,在大幅度下坡的马路参照下,怪坡看上去就成了一个上坡。
所以,都是参照物惹的祸。
卖油翁用成语表示是什么?
表示卖油翁的成语是(熟能生巧)。
熟能生巧 shú néng shēng qiǎo 【解释】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
【出处】《镜花缘》三十一回:“俗话说的‘熟能生巧’;舅兄昨日读了一夜。
不但他已嚼出此中意味;并且连寄女都听会;所以随问随答;毫不费事。
” 【结构】主谓式。
【用法】用作褒义。
可用在学习、工作方法、艺术、生产等方面。
一般作谓语、主语。
【正音】熟;不能读作“shóu”。
【辨形】熟;不能写作“孰”。
【近义词】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反义词】半路出家 【辨析】~和“游刃有余”;都有“熟练了就容易”的意思。
但~偏重于“生巧”;指具有了技巧性;“游刃有余”偏重在“有余”;指解决问题毫不费力。
【例句】任何事情开头难;但时间长了就会~;由难变易;由拙变巧。
【英译】Practice makes perfect。
【成语故事】从前有个叫陈康肃,号尧咨的人,箭术精良,举世无双。
他因此心里非常的骄傲,常常夸耀自己的本领。
“哈,哈,哈,我的箭术没人比得上。
你们有谁愿意跟我比比看啊?” “师父,您实在是太高明了,我们怎么比得上您呢!
”“是啊,我们还要多跟您学习,学习呢!
师父你再表演一下,让我们开开眼界嘛!
”这些想从陈尧咨那儿学得箭术的年轻人,每天都说些恭维他的话,让他开心。
有一天陈尧咨带着徒弟在院子里练习射箭,有一个卖油的老翁正好走过,便停下来看。
陈尧咨举起了弓,搭上箭,一连发出十枝箭,每支箭都正中红心。
徒弟们在旁边拍手叫好,陈尧咨也很神气的对老翁说:“你看怎么样?”那个老翁只是微微点头,并不叫好。
陈尧咨心里很不舒服,不客气的问他:“喂,你这个老头也会射箭吗?”“不会。
”“那么是我的箭射得不好吗?”“好是好,不过,这只是一平常的技术罢了,并没有什么了不起。
”“老头儿,你说的是什么话?竟然这样悔辱我们师父。
你知不知道我们师父的箭术,没人能比得上。
你简直太看不起人了。
” “年轻人,你先别生气,我说的是真话。
你的箭术的确平常的很,没什么值得夸赞的。
”“老头儿,听你这么说好象很内行,那你就露两手给我们瞧瞧。
不服气就比画比画。
光说不练你有个什么用!
”“小兄弟,这射箭的本领我可没有,不过让我倒油给你们看看。
”“倒油,这还用得着你这个老头来表演吗?倒油谁不会?别开玩笑啊!
”“你们还是看了再说吧。
” 老翁说完,就拿了一个葫芦放在地上,又在葫芦口上面放了一枚有孔的铜钱。
然后舀了一杓油,眼睛看准了,油杓轻轻一歪,那些油就像一条细细的黄线,笔直的从钱孔流入葫芦里。
倒完之后,油一点儿也没沾到铜钱。
老翁很谦虚的向陈尧咨说:“这也是一种平常的技术罢了,也就是熟能生巧的道理啊!
”陈尧咨听了十分惭愧,从此更加努力的练习射箭,再也不夸耀自己的箭术。
后来他的人品和箭术一样好。
一味地钻牛角尖 意志的什么品质?
1、
有一则脑筋急转弯这么说:“一个人要进屋子,但那扇门怎么也打不开,为什么?”答案是,因为那扇门是要推开的。
生活中,我们也会犯一些如只知拉门进屋、不知推门的错误。其中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我们有时遇事爱钻牛角尖,不会变通。有时候,周围的环境变了,我们却不知道变通,还在固执一端,认死理,结果会闹出不少笑话来。
我们身边有许多人,常常一方面抱怨人生的路越走越窄,看不到成功的希望,另一方面又因循守旧、不思改变,习惯在老路上继续走下去。虽然坚持是一种良好的品性,但在有些事情上,过分的坚持就是固执,会害了自己。可是,生活中,人们往往不懂得这个道理。
你是否曾经有过陷入某事中不能自拔的经历,或者总是不到黄河心不死?不少具有这种行为风格的人最后获得了成功,但更多的人一败涂地。那么,固执心理到底是由什么造成的?
美国心理学家莱昂·费斯汀格在解释人的执迷不悟的心理时,认为这是由认知失调导致的。他认为,人都会遇到信念与现实发生冲突的情况,这种情况就会导致认知平衡失调,此时,人们就会感觉难受从而想办法来恢复心理平衡。恢复平衡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承认事实,一是找到一个理由来维持平衡。后者就是我们所说的认知失调——当你做决定采取行动或者遇到跟你原先预想的不一样的信念、情感或价值观后,引起内心冲突,所体验到的一种心理状态。
但其实导致执迷不悟的原因有许多:首先是思维定式,以前认识事物的习惯可能会影响后来认知事物的方式,而不会因时因事而进行变化,这表现为人们的固执;其次,有的执迷不悟是由于心里的保护,有时人们未必认识不了事物的客观,只是由于自我防御机制,会使人坚持自己的看法。这就是说我们在劝解别人的时候语言要恰当,如果不恰当的话,两人会因为言辞争论,而不是因为事情本身;再者,有的是由认知失调引起的,比如说曾经有一个女孩深陷爱情骗局,别人一眼就看得出来是在骗她,但女孩子就坚持认为那个男人是爱她的。这就是另一种形式的固执。
2、
每个人都会产生过执迷不悟心理,这是很常见的。人在认知时会依赖于自己的经验,受主观影响,有时认知会偏离客观事实。我们总说“旁观者清”,是因为旁观的人没有先入为主的那种经验和情绪,能够比较客观地看待事情,故而在一定程度上“清”。如果你能够做到置身事外地客观评价,就不会再执迷不悟了。
但是,这种固执,或者说是执迷不悟的心理,也有其正面作用。执迷不悟对人的影响,要依赖于其主观的定义。如果你坚持的是对的,那么其正面的影响就要大些,有的时候成功与固执只有一步之隔。因为一旦个人选择了某一人生道路,就存在向这条路走下去的惯性并且不断自我强化的心理倾向。
正因为一旦个人选择了某一人生道路,就会习惯性地走下去并且不断自我强化。所以如果要转向其它的道路,就将付出更高的成本。这也告诫我们,在选择时应该慎重。
我们如果选择了某项职业,在从事了一段时间之后,就会慢慢积累起这项职业的专门技能,如果半路出家转行,必然经过一个艰苦的“换羽”过程,而且要付出相当大的成本(当然,人们是否转行的决定依然是权衡转行的成本与收益来决定的)。所以,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可以面临成千上万的雇主,因为他的可塑性大,而一个有十余年经验的技术员面临的雇主可能只有几千或者几百乃至几十甚至几个,因为(路径依赖和自相似性使)他们具备的能力越来越专业化,要重塑他们就需要花更大的成本。
我们也看到,频繁跳槽的人们的工作都不十分稳定,原因可能在于,他们跳槽的成本常常不大,也意味着他们的人生富于变化,路径依赖和自相似性相对就弱一些——然而他们也难以成为某一领域的有大成者。从成本—收益角度看,跳槽者需要用大量时间、精力去学习新的制度乃至工作知识,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等等,这些都是不小成本,而跳槽的收益常常需要机会,并且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才能体现出来。
3、
从前,有个想当官总当不上的人,年纪大了头发白了,在大路上哭泣。
路过的人就上前问他:“为什么哭啊?”
老人一边哭一边回答说:“我几次想当官都不被看中,自己可怜自己年老了没有机会了,所以就哭啊。”
路人奇怪地问:“你求官怎么就一次都没求到呢?”
回答说:“我少年的时候,学的是文,道德文章学好了,准备去当官,国王喜欢用年老的人。用老人的国王死了,后来的国王又用武将。等我兵法武功学好了,用武将的国王又死了。少年的国王刚刚登基,喜欢用年轻人,我又老了,就这样没求成一次官。”
由这个故事可见,跳槽虽然有它的好处,可以带来新的感觉、新的生活,但如果因为环境的变化而频繁跳槽行为并不可取。
作为人,在童年和少年时期形成的对世界、对人的看法可能影响人的一生,也即更易发生“选择”效应。一棵树在幼小时要扶正它是容易的,当它长大还想扶正它就很难了,因此注重儿童和少年时期的教育对一个人一生是最重要的。
因为固执心理的存在,所以选择效应对人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是一种选择,“破罐子破甩”也是一种选择。“浪子回头金不换”则说明了要改变选择效应的作用,是需要付出巨大成本的。
人们往往对自己已经做出的选择执迷、执迷不悔,所以我们在一开始做选择的时候必须慎重,必须选择和接触那些能够带来的好影响的人,选择那些能够更好地创造我们未来的工作。但是当你最终发现自己的选择并不正确的时候,也别忘了摆脱固执心理。
作者:刘思同,曾经的“北漂”一枚,苦逼的时候住过三年的地下室,现为资深媒体人,喜欢分享他的经历和感受,他的每一篇文章都很精彩。著有《就怕你碌碌无为,却还安慰自己的平凡可贵》。
一味地钻牛角是一种固执,也是一种坚持,忠贞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