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振有辞的意思解释及典故(故事)

关键字:
成语接龙

振振有辞的意思振振有辞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振振有辞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振振有辞
拼音: zhèn zhèn yǒu cí
频率: 常用
年代: 现代
词性: 中性词
结构: 偏正式
解释: 振振:理直气壮的样子。形容自以为理由充分,说个没完。

语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说话。
典故出处: 巴金《探索集·究竟属于谁?》:“这些人振振有辞、洋洋得意,经常发号施令,在大小会上点名训人。"
成语示例: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三章:“她却~地说:‘爸爸不是说人是高级动物吗?’"
英文翻译: speak plausibly and at length

振振有辞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商汤伐纣故事?

公元前16世纪,统治了中原四百多年的夏王朝已到了末日。夏朝最后一个国君名桀,是个典型的暴君。他残酷剥削压迫人民,过着荒淫奢侈的生活。

当时黄河下游有个叫商的部落,畜牧业发展得很快。到了汤做首领的时候,这个部落已经十分强大了。

汤是个既有才干、又有德行的首领,很想做一番事业。他听说妻子娘家有莘氏部落的伊尹,道德高尚,又有才能,是个贤人,就派使者带着礼物去请他出来做官,但被谢绝了。汤很有耐心,接连三次聘请伊尹,终于使他答应出山。汤请来了伊尹后,觉得他是个难得的人才,自己不敢用他,把他推荐给国君夏桀。夏桀荒淫无道,重用奸臣,驱逐贤才,根本没有心思治理国家。

伊尹非常失望,就回到了商汤的身边。商汤对伊尹的回来表示热烈欢迎,当即请他做自己的助手,大大小小的事都找他商量。

夏桀手下有个忠臣叫关龙逄,他多次劝说夏桀不要一意孤行,否则会失去人心,丢掉江山。夏桀哪里听得进,有一次关龙逄又当众劝谏,他一怒之下,就把关龙逄给杀了。当时谁都不敢说一句话,而商汤知道后,却立即派人赶到京城哭祭关龙逄。夏桀非常震怒,下令把商汤抓来,关押在天牢里。

后来商汤被释放,在返回自己部落的途中,看到有人在张网捕捉禽鸟动物。那人一面张网,一面口中念念有词:“从天上飞来的,从地上跑来的,从四面八方冒出来的,都罩进我的网里去!”

商汤把那张网解开三面,只留下一面,也念诵道:“网里所有的生灵啊,你们想往左就往左,想往右就往右,想上天就上天,想入地就入地,不想出去的就留在网中。”

人们听说后,都赞颂道:“商汤的品行真是高尚啊!”

商汤看到夏桀越来越昏庸、暴虐,百姓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便下了推翻夏朝统治的决心。但在表面上,他还装作服从夏桀,暗中却加紧扩充势力。

夏桀迷信鬼神,十分重视祭祀天地祖宗,而紧邻商部落的葛部落(今河南宁陵北)却不这样做。

商汤派人去责问葛部落的首领葛伯:“你们为什么不按时祭祀?”

葛伯回答:“我们这里穷,拿不出能当祭品的牲口。”

商汤便派人送了一批牛羊给葛部落当祭品。葛伯收下牛羊后,还是不举行祭祀典礼。

商汤又派人去责问葛伯:“已经给了你们牛羊,为什么还不举行祭祀?”

葛伯振振有辞地说:“我们没有粮食,怎么来祭祀呢?”

商汤又派一些年轻力壮的人帮葛部落耕种,还派一些年老体弱的人给在农田里劳动的人送饭。不料他们走到半路上,饭菜被葛伯的手下抢去,其中一人还被杀害了。

葛伯的行为激起了人们的公愤,商汤乘机发兵把葛部落消灭了。接着,商汤又陆续把夏的联盟韦(今河南滑县东南)、顾(今河南范县东南)、昆吾(今河南许昌东)等部落消灭了。经过十一次出征,商事实上已成为当时最强大的一个部落,但昏庸的夏桀并没有引起重视。

商汤就和伊尹商量,是否可以马上去讨伐夏桀。伊尹认为:“目前夏桀还有一定的实力,我们不妨先停止朝贡,看看他有什么反应。”

商汤接受伊尹的建议,停止向夏桀进贡。夏桀大发雷霆,下令九夷发兵进攻商部落。

伊尹对商汤说:“现在夷族还听从夏桀的指挥,我们不能轻举妄动。”

于是,商汤赶快向夏桀请罪,并马上恢复进贡。一年后,九夷中一些部落不堪忍受夏桀的欺压,纷纷叛离夏朝。伊尹又及时提醒商汤:“讨伐夏桀的时机到了。”

夏朝毕竟已经相传了四百年,要推翻它也不容易。商汤在出征前召集将士开了个誓师大会,分析了形势,对大家说:“不是我想反叛,实在是因为夏桀作恶多端,上天的意旨要我消灭他,我不敢不听从天命啊!”

商汤以上帝的名义来动员将士,其实将士们都恨不得夏桀早点灭亡,因此士气高涨,作战勇敢,一下子就把夏桀的军队打败了。夏桀一看大势已去,连忙向南方出逃。商汤乘胜追击,把夏桀流放在南巢(今安徽巢县西南)。

夏朝就这样灭亡了,取而代之的是商朝。

孔子拜师讲了什么内容?

项橐(tuó),是中国古代的神童。

年仅7岁就当了孔子的老师。

《孔子项橐相问书》叙述的就是孔子拜项橐为师的有趣故事。

孔子周游列国,四处讲学,宣扬儒家思想。

一天,他正在坐车赶路,发现有三个小孩正在玩,其中一个小孩用沙土堆成了一座城。

这个小孩就是项橐。

车被城挡住了,走不了了。

可是这个小孩仍然在玩着,兴致勃勃,就象没有看见一样。

孔子下车,微笑着说“你怎么不知道车来了要让路呢”项橐这才抬起头来拿起大人的口气说:“从古至今,只听说车要绕城而过,那有城要避开车的道理?”孔子听了非常诧异,小孩如此能言善辩,而且象成年人一样镇定自若。

孔子对这个孩子产生了兴趣,决定要考考他,就问道:“你知道什么山上没有石头?什么水中没有鱼?什么门关不上?什么牛没法生牛犊?什么马不能生马驹?什么刀上没有环?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样的男人没有妻子?什么样的女人没有丈夫?什么时候白天短?什么时候白天长?什么树不长杈?什么样的城没有使者?什么人没有孩子?。

”孔子一口气提了40多个问题。

项橐认真听完,不慌不忙地回答:“土山,井水,空门,泥牛,木马,砍刀,萤火,仙人,仙女,冬天,夏天,枯树,空城,小孩。

”这些问题涉及天文地理,自然现象,家庭伦理道德等各个方面,内容广泛,项橐都能对答如流,滴水不漏。

孔子佩服,连说六个“善哉”!

项橐并不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人们所尊敬的孔子,就反问了几个问题,结果孔子一个也答不上来。

连叹到:“后生可畏也”。

孔子又说:“我车中有棋,咱们赌一盘吧。

”谁知项橐一本正经地拒绝,振振有辞地说:“我不赌博,天子好赌,天下就不能太平,天公也不作美,诸侯好赌,就无心思治理国家;官吏好赌,就会耽误处理文案;农民好赌,就会错过耕种庄稼的好时机,做学问的好赌,就会忘了诗书礼仪,小孩子好赌博,该挨揍。

赌博原来是无聊、无用的事,学它做什么?”孔子听了这些话,由赞赏变成了敬佩,他拜项橐为师。

七岁的孩子从此名声远扬,而孔子以圣人之身,不耻以孩童为师,其举动也为天下人称赞。

完璧归赵的复述?

完璧归赵:让完好无损的璧回归赵国。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原主。完:完整无损;璧:宝玉;赵:赵国。

典故:

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的秦赵两国。赵国有一块无价之宝,叫“何氏璧”。秦王听说后想得到它,就派使者说想用城池换璧。赵王不敢直接拒绝,以免惹起战端。正当他为难的时候,蔺相如主动请缨。

到了秦国,秦王只对璧感兴趣,对让出城池一事只字不提。在一次会面时想以武夺璧,蔺相如抓着何氏璧准备撞墙。威胁道:要么用出土地城池换璧;要么他就撞墙壁碎人亡,秦王什么都得不到还会因背信弃义而遭人唾骂!秦王理屈词穷,他虽爱美玉但并不昏庸,不愿用土地交换,就只得完璧归赵。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一、简介: 完璧归赵,发生于战国时期的汉族历史故事。本指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首都邯郸,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中文名 :完璧归赵 出 处 :史记 相关人物 :蔺相如、赵王、秦王 发生地点 :秦国 二、成语解释 【释义】完:完整无缺;璧:古代一种扁圆形的、中间有孔的玉器;赵:赵国;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国送回赵国邯郸。后来比喻把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本人。 三、成语典故 历史典故 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派使者带着国书去邯郸城(今河北省邯郸市)见赵惠文王,说秦王情愿让出十五座城来换邯郸城收藏的一块珍贵的“和氏璧”,希望赵王答应。 赵惠文王就跟大臣们商量,要不要答应。要想答应,怕上秦国的当,丢了和氏璧,拿不到城;要不答应,又怕得罪秦国。议论了半天,还不能决定该怎么办。 当时有人推荐蔺(音lìn)相如,说他是个挺有见识的人。 赵惠文王就把蔺相如召来,要他出个主意。 蔺相如说:“秦国强,赵国弱,不答应不行。” 赵惠文王说:“要是把和氏璧送了去,秦国取了璧,不给城,怎么办呢?” 蔺相如说:“秦国拿出十五座城来换一块璧玉,这个价值是够高的了。要是赵国不答应,错在赵国。大王把和氏璧送了去,要是秦国不交出城来,那么错在秦国。宁可答应,叫秦国担这个错儿。” 赵惠文王说:“那么就请先生上秦国去一趟吧。可是万一秦国不守信用,怎么办呢?” 蔺相如说:“秦国交了城,我就把和氏壁留在秦国;要不然,我一定把璧完好地带回邯郸。”(原文是 “完璧归赵”。) 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了咸阳。秦昭襄王得意地在别宫里接见他。蔺相如把和氏壁献上去。 秦昭襄王接过璧,看了看,挺高兴。他把璧递给美人和左右侍臣,让大伙儿传着看。大臣们都向秦昭襄王庆贺。 蔺相如站在朝堂上等了老半天,也不见秦王提换城的事。他知道秦昭襄王不是真心拿城来换璧。可是璧已落到别人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 他急中生智,上前对秦昭襄王说:“这块璧虽说挺名贵,可是也有点小毛病,不容易瞧出来,让我来指给大王看。” 秦昭襄王信以为真,就吩咐侍从把和氏璧递给蔺相如。 蔺相如一拿到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宫殿上的一根大柱子,瞪着眼睛,怒气冲冲地说:“大王派使者到邯郸来,说是情愿用十五座城来换赵国的璧。赵王诚心诚意派我把璧送来。可是,大王并没有交换的诚意。如今璧在我手里。大王要是逼我的话,我宁可把我的脑袋和这块璧在这柱子上一同砸碎!” 说着,他真的拿着和氏璧,对着柱子做出要砸的样子。 秦昭襄王怕他真的砸坏了璧,连忙向他赔不是,说:“先生别误会,我哪儿能说了不算呢?” 他就命令大臣拿上地图来,并且把准备换给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蔺相如看。 蔺相如想,可别再上他的当,就说:“赵王送璧到秦国来之前,斋戒了五天,还在朝堂上举行了一个很隆重的仪式。大王如果诚意换璧,也应当斋戒五天,然后再举行一个接受璧的仪式,我才敢把璧奉上。” 秦昭襄王想,反正你也跑不了,就说:“好,就这么办吧。” 他吩咐人把蔺相如送到宾馆去歇息。 蔺相如回到客栈,叫一个随从的人打扮成买卖人的模样,把璧贴身藏着,偷偷地从小道跑回邯郸去了。 过了五天,秦昭襄王召集大臣们和别国在咸阳的使臣,在朝堂举行接受和氏璧的仪式,叫蔺相如上朝。蔺相如不慌不忙地走上殿去,向秦昭襄王行了礼。 秦昭襄王说:“我已经斋戒五天,现在你把璧拿出来吧。” 蔺相如说:“秦国自秦穆公以来,前后二十几位君主,没有一个讲信义的。我怕受欺骗,丢了璧,对不起赵王,所以把璧送回邯郸去了。请大王治我的罪吧。” 秦昭襄王听到这里,大发雷霆。说:“是你欺骗了我,还是我欺骗你?” 蔺相如镇静地说:“请大王别发怒,让我把话说完。天下诸侯都知道秦是强国,赵是弱国。天下只有强国欺负弱国,决没有弱国欺压强国的道理。大王真要那块璧的话,请先把那十五座城割让给赵国,然后打发使者跟我一起到赵国去取壁。赵国得到了十五座城以后,决不敢不把璧交出来。” 秦昭襄王听蔺相如说得振振有辞,不好翻脸,只得说:“一块璧不过是一块璧,不应该为这件事伤了两家的和气。” 结果,还是让蔺相如回邯郸去了。 蔺相如回到赵国,赵惠文王认为他完成了使命,就提拔他为上大夫。秦昭襄王本来也不存心想用十五座城去换和氏璧,不过想借这件事试探一下赵国的态度和力量。蔺相如完璧归赵后,他也没再提交换的事。 现代翻译: 公元前283年,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邯郸给赵王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请求换取和氏璧。赵王跟大将军廉颇及许多大臣商量: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受欺骗;想不给吧,又担心秦兵打过来。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 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赵王问:“您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有罪过,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国去。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拦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您)?’我告诉他,我曾跟随大王与燕王在边境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交个朋友’,凭这个知道他,所以打算去他那里。蔺相如对我说:‘如今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现在您竟从赵国逃奔到燕国,燕王害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一定不敢收留您,反而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的。您不如袒胸露臂,趴在斧质上请罪,就能侥幸得到赵王赦免’。我听从了他的意见,幸而大王赦免了我。我私下认为蔺相如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是可以出使的。”   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问他:“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换我的璧,可不可以给他?”蔺相如说:“秦国强大,赵国弱小,不能不答应他的要求。”赵王说:“拿走我的璧,不给我城,怎么办?”蔺相如说:“秦王用城换璧而赵国不答应,理亏的是赵国;赵国给秦璧而它不给赵国城,理亏的是秦国。比较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让它负理亏的责任。”赵王问:“可以派谁去呢?”蔺相如回答说:“大王果真找不到人,我愿意捧着和氏璧出使秦国。城给了赵国,就把璧留在秦国;城池不给赵国,我保证完整无缺地把和氏璧带回赵国。”赵王就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向西进入秦国。 秦王坐在章台宫接见蔺相如。蔺相如捧着和氏璧呈献给秦王。秦王非常高兴,把和氏璧传给妃嫔及侍从人员看,群臣都欢呼“万岁”。蔺相如看出秦王没有把城酬报给赵国的意思,就上前说:“璧上有点毛病,请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于是,蔺相如捧着璧退了几步站住,背靠着柱子,怒发竖立,像要把帽子顶起来。他对秦王说:“大王想要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给邯郸赵王,赵王召集所有大臣商议,都说:‘秦国贪婪,依仗它强大,想用空话来求和氏璧,补偿给赵国的城恐怕得不到。’打算不给秦国和氏璧。但是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而且因为一块璧的缘故惹得强大的秦国不高兴,不应该。于是赵王斋戒了五天,派我捧着和氏璧,在朝堂上行过叩拜礼,亲自拜送了国书。这是为什么?为的是尊重大国的威望而表示敬意。现在我来到秦国,大王却在一般的宫殿里接见我,礼节显得十分傲慢;得到璧后又将它传给妃嫔们看,以此来戏弄我。我看大王无意补偿给赵国十五座城,所以又把它取回来。大王一定要逼迫我,我的头现在就与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   蔺相如拿着那和氏璧,斜视着柱子,快要撞击在柱子上。   秦王怕他撞碎和氏璧,就婉言道歉,坚决请求他不要把和氏璧撞碎,并召唤负责的官吏察看地图,指点着说要把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划归赵国。   蔺相如估计秦王只不过以欺诈的手段假装把城划给赵国,实际不能得到,就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贝,赵王敬畏大王,不敢不献出来。赵王送璧的时候,斋戒了五天。现在大王也应斋戒五天,在朝堂上安设“九宾”的礼节,我才敢献上和氏璧。”秦王估计这种情况,终究不能强夺,就答应斋戒五天,把蔺相如安置在广成宾馆里。 蔺相如估计秦王虽然答应斋戒,也必定违背信约,不把城补偿给赵国,就打发他的随从穿着粗布衣服,怀揣那块璧,从小道逃走,把它送回邯郸城。   秦王斋戒五天后,就在朝堂上设了“九宾”的礼仪,延请赵国使者蔺相如。蔺相如来到,对秦王说:“秦国自从秦穆公以来的二十多个国君,不曾有一个是坚守信约的。我实在怕受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拿着璧回去,已经从小路到达赵国了。再说秦国强大而赵国弱小,大王派一个小小的使臣到赵国,赵国会立刻捧着璧送来。现在凭借秦国的强大,先割十五座城给赵国,赵国怎么敢留着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骗大王的罪过应该处死,我请求受汤镬之刑。希望大王和大臣们仔细商议这件事。”   秦王和大臣们面面相觑,发出无可奈何的苦笑声。侍从中有的要拉蔺相如离开朝堂加以处治。秦王就说:“现在杀了蔺相如,终究不能得到和氏璧,反而断绝了秦、赵的友好关系。不如趁此好好招待他,让他回邯郸去。难道赵王会因为一块璧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吗?”终于在朝廷上接见蔺相如,完成接见的礼节,送他回邯郸去了。   蔺相如回国以后,赵王认为他是个贤能的大夫,出使到诸侯国家能不受辱,就任命他做上大夫。   此后秦国没有给赵国城池,赵国也到底没有把和氏璧给秦国。[3] 深层解读: “完璧归赵”的真正赢家是秦国 蔺相如智斗秦王,和氏璧有惊无伤。这段故事就是我们常说的“完璧归赵”。 很长时间以来,大家一直在赞扬蔺相如的外交成果,但对于秦昭王为什么要和氏璧这个问题却有所忽略。秦昭王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国王,在位半个多世纪,开疆拓土,锐意进取,一直致力于扩大秦国的版图,从来都是他占领别人的城池,从来没有过他将自己的城池拱手相送的先例。同时,秦昭王几乎没有声色犬马的爱好,对于所谓的玉器古玩也从来没有表现出多大的兴趣。这次他为什么一反常态,要用15座货真价实的城池来换取一块无用的和氏璧呢? 显然,这是秦王给赵王出的一道政治思考题,明眼人一看就应该知道这其实是在挑逗赵国,为的就是考验一下赵国对于秦国的政治态度。如果你赵国不予理睬,说明赵国底气比较足,实力比较强,领导人斗争意志比较坚定,那秦国就应该对赵国避让三分了。反之,如果我这道思考题给你赵国带来了困扰,那就说明赵国对于秦国心存畏惧,赵国的领导人已经未战先怯,这将成为秦国制订未来外交政策的重要参考。 那么,秦昭王测试的结果如何呢? 那就是,你赵国对于我秦国的要求,根本没有拒绝的勇气。我想要和氏璧,你赵国不是乖乖地送来了吗?并且,蔺相如所谓的一番痛斥,更是给秦王提供了明确的印证。 蔺相如在不经意中泄露了什么秘密呢? 蔺相如曾经义正词严地痛斥秦昭王,你的使者到了赵国,传达了你想以城池换和氏璧,这个信息在赵国引起了轩然大波。之后,赵国内部如何恐惧,赵王如何低姿态等,都被蔺相如一五一十地透露了出来。这些对于秦昭王来说已经足够,测试的目的也已达到。由此,他已能充分断定,赵国内心对于秦国充满了恐惧。没有了赵武灵王的赵国已经是纸老虎。 这番测试,表面上看秦昭王被蔺相如抢白了一番,特别没有面子,但事实上,秦昭王才是真正的赢家,因为他通过赵国的反应,已经巧妙地测试出赵国对于秦国的态度。与此相比,蔺相如所谓的怒发冲冠,所谓的慷慨激昂,简直不值一提。 所以,第二年,在赵国还陶醉在蔺相如完璧归赵的虚幻胜利之中时,秦国的军队就过来了。公元前281年,秦攻赵,拿下了石城(今河南林州东南);公元前280年,秦再攻赵,杀两万人,攻陷代郡(今河北张家口蔚县)。这些都是发生在完璧归赵之后不久的事情,而在完璧归赵之前,秦赵之间基本上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争,更不用说秦国攻取赵国城池的重大事件了。 四、原文 史记卷八十一 廉颇蔺相如列传 第二十一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 五、词语辨析 【用法】作谓语或宾语;指物归原主。 【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物归原主、物归旧主。 【反义词】久假不归、巧取豪夺、横征暴敛。 【押韵词】活蹦乱跳、枝叶硕茂、荒淫无道。 【造句】我借了别人的东西,如今完璧归赵了。 六、相关人物 蔺相如,战国时赵国大臣,赵惠文王时,秦向赵强要“和氏璧”,他奉命携璧入秦,当廷力争,最后终于原璧归赵。赵惠文王20年,蔺相如随赵王到渑池使赵王不受屈辱。因功任为上卿。对赵国大将廉颇容忍谦让,使廉颇惭愧醒悟,彼此成为刎颈之交。

传统幽默举例?

传统幽默举例:

从前,有个一字不识的酒店老板,人们送他个外号叫“瞎老板"。

有一天,有个酒鬼来到酒店对老板说:"老板,我今日无钱,你赊一壶酒喝如何?"老板先是不肯,后来经不住酒鬼再三缠磨,只好到别家店子借来笔墨纸砚,叫酒鬼自己记账。酒鬼晓得老板不识字,就在账本上胡乱写着:"我酒一壶,某年某月某日。”写完交给老板。老板倒拿着账本,摇晃着脑袋看了一阵,连声称赞:"好字,好字!"说完就打了一壶酒给了酒鬼。

从前,有个商人在镇上新开了一个店铺卖酒。为了标榜酒美,招揽顾客,他特奉厚礼请来几个秀才,准备写一个招牌,挂在酒店前。

甲秀才挥笔写出“此处有好酒出售”七个大字。店家见了,点头赞许。

乙秀才指出:“这七个字过于嗦,应该把‘此处’两字删去。”店家细想,觉得有理。

丙秀才又说:“‘有好酒出售’中的‘有’字多余,删去更为简约。”店家也觉干脆。

可是丁秀才又振振有词道:“酒好与坏,顾客尝后自有评价,‘好’字宜删。”

见店家依旧没有反对,而自己写的招牌已被删得七零八落,甲秀才生气地说:“删来删去,干脆留一‘酒’字,更为夺目。”店家一听,欣然接受。

没有想到,乙秀才又有意见:“其实卖酒嘛,不必写“酒”字招牌,路人见酒瓮自然知道。”店家点头称是。

于是,秀才们告退,商人白白送了厚礼。

民间幽默故事大全精选2:农夫分鹅

从前,有个老财主十分吝啬,农夫给他干了一年也不给工钱。要过年了,农夫找他讨要工钱,老财主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指着院里一只大肥鹅对农夫说:“你把这只鹅杀了,依次分给我的家人,分好了给你工钱,分错了一文不给。”

农夫拿刀杀了肥鹅,首先剁下鹅头递给老财主,说:“你为一家之主,鹅头应该分给你。”接着剁下鹅的脖子递给财主婆,说:“你是老财主的帮手,脖子往哪扭,老财主两眼往哪瞅。”

农夫剁下鹅的两只翅膀递给俩闺女,说:“你们俩都长大了,像凤凰一样展翅高飞吧。”农夫又剁下两条腿递给老财主的两个儿子,说:“你爹一年一年变老了,以后跑里跑外就靠你们了。”

剩下的鹅身农夫往怀里一抱,说:“这无用的归我了。”

老财主气得干瞪眼,但又挑不出刺儿来,只好乖乖地给了农夫工钱。

民间幽默故事大全精选3:吝啬鬼修门

从前,有个吝啬鬼家的门坏了,他请了几个工匠给他修门,并约定,只要按主人要求修,就可以得到全部款项,否则要扣一半的工钱。

工匠们很麻利,很快搞出个大模样。他们请吝啬鬼来看。吝啬鬼看了,非常满意,肚子里另外打着主意。吝啬鬼虽吝啬,但读书不少,尤其爱读《三国》,所以他就学曹操的样子在大门上写了一个“活”字,然后走开了。工匠们很奇怪,都猜不透吝啬鬼啥意思。有个年长的工匠说:“主家写个‘活’字,是否嫌这门修得还不算坚固?”大家听了,都十分赞同。于是他们就将门修得更坚固些。

大门修好了,工匠们找吝啬鬼要工钱。吝啬鬼却只给了一半工钱。工匠们愤而质问,吝啬鬼毫不怯阵,振振有辞辩解:“你们吵什么?咱们有约在先,如果没按我的要求修,就只能付一半的工钱!”工匠们大声嚷:“你倒说说看,我们哪点没按你的要求办了?”吝啬鬼说:“我在门上写了个‘活’字,门加活,乃‘阔’字,是嫌你们把门修太宽了。可现在门还是原来那样宽,难道不该扣你们工钱吗?”工匠们哑口无言。

只拿到一半工钱,工匠们都有些垂头丧气。年长的工匠灵机一动,提出个好主意,大家一听,连连称妙。

第二天,吝啬鬼怒气冲冲来找工匠们:“喂,你们怎么干活的?怎么大门没有门闩呢?”工匠们嘿嘿笑道:“麻烦您老瞧仔细了,我们在门上漆了个‘一’字,门加一,岂不是个‘闩’字?”吝啬鬼哑口无言,只得付了另一半工钱,让工匠们加上门闩。

狐不归的故事?

是个杯具,为了复仇,最后迷失本性……失去了亲人,爱人…可以说18个主角故事里,男狐狸是最杯具的,相比起来,比较好的故事有小易,红蔷,潇湘。都是杯具

荒草斜阳。西风古道。蜻蜓在空中游弋。梨花恣意盛开。花香中掺杂着一丝怪异的铁锈的气息。

“你们快走!”韩江航跃下马车,信手折下一根青藤,啪地击在马背上。马嘶鸣一声,向前狂奔起来。

公孙三娘已经追了上来。韩江航上前拦住她。公孙三娘的剑锋直指他的咽喉。

韩江航并不躲闪:“三娘,我已经等了你三年,又凭吊三年。我是真不知你还活在这世上。”

公孙三娘不接话。愤怒将她的脸激得通红。她的腕决绝一抖,剑锋划过。

韩江航重重倒下。眼中梨花的皎洁,瞬间浸染为鲜血的嫣红。

马车驶进大唐东。婉妍决定弃车躲避。

她抱着半岁的幼子狐不归跳下马车。罗婆婆牵着韩干紧随其后。四人慌乱地隐入了南方森林。

她们躲进一丛牵牛花的藤蔓后。四周阖静无声。

狐不归未从梦中惊醒,仍在酣睡。而韩干受了惊吓,扁扁嘴,要哭的样子。罗婆婆连忙用绸帕捂住他的嘴。

这时,他们听见藤蔓外传来脚步声。由远至近,踌躇地顿住了。

婉妍紧张地屏住呼吸。整个世界,只剩下心跳的声音。

立于牵牛花藤蔓外的正是尾随赶来的公孙三娘。

这位当年闻名江湖的女剑客已隐遁江湖七载。此次突然重现江湖,武学早已今非昔比。只是所有人都没有料到,她重出江湖,解决的第一桩恩怨,却是自己的感情。

八年,公孙三娘和韩江航是江湖上一对被人称道的剑侠情侣。公孙三娘产下爱子韩干一年后,便前往昆仑闭关修炼。昆仑山山高涧险,一入深山,生死茫茫。醉心武学的她没有足够的把握练成盖世剑法,便要丈夫韩江航在昆仑山外等她,如若三年不归,他可另行婚娶。

韩江航携幼子韩干在山外苦等,其间思念爱妻心切,独自去昆仑山寻找。不慎从山崖坠落,被狐妖婉妍发现。婉妍为救其性命,甘愿舍弃多年修行,从地藏王处改写生死簿。

婉妍悉心照顾韩江航父子。相处日久,二人渐生情愫。但二人恪守当年公孙三娘闭关前留下的话,克己慎独,不逾矩半步。

三年后公孙三娘不归。

二人皆以为公孙三娘已死。纵然如此,韩江航仍为公孙三娘凭吊追逝三年。六年后,方娶婉妍为妻。

不久,婉妍有了身孕,并产下一秀美男婴。谁知孩子狐不归方才半岁,公孙三娘却突然从昆仑山回来了。

当年公孙三娘闭关昆仑,却走火入魔,险些丧命。有幸被白鹤真人搭救,她跟随白鹤真人练功六年,终于修得鹤舞剑法。“岁峥嵘而愁暮,心惆怅而哀离。”公孙三娘日日思念爱人和幼子,满怀欣喜和憧憬出关返乡。回至家中,却发现家中女主人已换,自己的骨肉韩干见她不识,且振振有辞婉妍才是自己的娘亲。

公孙三娘心性大乱。她恨韩江航的违约,更恨婉妍夺走了儿子的爱。她不听韩江航解释,一心要杀二人。韩江航护送婉妍、两个孩子和家中的贴身保姆罗婆婆,乘坐一辆马车,一路逃至大唐南。

脚步声顿了片刻。又缓缓远去,直至再也听不见。

婉妍舒口气,抱着孩子走出来。

刚出得森林,惊见那女人的阴冷背影。原来公孙三娘并不曾走远,一直就在森林外等候。

公孙三娘转身,也不言语,只是将剑锋指向婉妍。不怒自威。其意自明。

婉妍苦苦哀求道:“三娘。我们是真的不知您还活在世上。如若知道,我定不会与江航结为连理。”

公孙三娘摇摇头。剑锋不动,寒光凛凛。

婉妍知是在劫难逃。她将酣睡中的狐不归递与罗婆婆。决然拔剑,往颈间一抹。

“三娘。自此再说无益。只求三娘能放过我儿不归。”淋漓鲜血自婉妍颈间淌落下来,“这孩儿取名不归,正是江航感念你所起。”

公孙三娘一下子怔住了。她终是退了一步。一把掳过韩干后,她命罗婆婆好生照料不归,让他们遁于三界,不要让她见到,否则下次定不留情。

罗婆婆本是孤苦老妪,曾被婉妍救过命,婉妍侍其为亲母。罗婆婆心地纯善,勤俭能干,被韩江航和婉妍夫妇敬待。

从此,她带着狐不归遁居长安,靠磨针变卖为生。 一

日月穿梭,时光荏苒。狐不归长成了十二岁的少年。他和罗婆婆在长安的贫苦民居相依为命。与邻家少女水盈弦青梅竹马、相交甚笃。水盈弦的母亲已去世多年,被父亲拉扯长大。她父亲本是大唐朝廷著名琴手,因看透朝中恩怨,自愿隐于民间。他悉心指导水盈弦和狐不归学琴,两少年天资聪颖,琴艺日见精湛。

而事实上,水盈弦那时已成为狐不归在受到欺负时唯一的安慰。

斯时的狐不归,已是民间乍现的惊艳。他的美,已经遮掩不住,如水银泻地般漫溢出来。

狐不归自小就受人欺负。个中缘由,幼小的他也曾细细思虑,想来也无非两样。一是因为他的悲苦身世,凡间多少势利小人,嫌贫羡富。二是因了他的异种血脉。十岁那年,狐不归在私塾一时疏忽,竟在学堂上露出藏于身后的狐尾。这是罗婆婆反复强调他不要泄露的。果然,狐不归母亲是狐妖一事,立刻传至外界,成为邻里乡间交口传诵的谈资。异族通婚历来都被凡世所不容,何况他是异种。

而他却不知,他的被排斥,也源于他的美。

谁以为世间男子不会妒忌——看见他的美,自惭形秽之余,其他男子多少有些愤懑。若狐不归只是一张臭皮囊,其他男子倒也心安,因心理有了退路。偏偏狐不归学识出众,琴棋书画,样样精湛。其他男子最后的心理退路也被无端堵住了。男人嫉妒起来,手腕比女人更狠。后者或许只是情绪的宣泄,而前者,往往会付诸毁灭性的行动。

甚至连女人也容不得他——如此美艳绝伦的男人,既然注定无法属于自己,难免是要眼红的。再者,哪个女人又能容忍一个男人的美甚至胜过自己?

所幸有水盈弦。这个冰肌雪肤的聪慧女孩,是狐不归内心疆域最严实的楚河汉界。纵然外界的伤害如冰霜雪雨,却奈何不了他内心的宁静丰沛。

狐不归原以为自己的一生可以这样安稳宁静地过下去,纵然有流言利箭,也只是回以淡然一笑。他却忘了自己的身世。他毕竟有狐的血统。及至十八岁那年,他身上的妖性,终是渐渐显露出来。

狐不归不知道仇恨的种子是何时在自己心间埋下的。但他知道一定和武才人征地一事有关。

十八岁那年,武才人征地,设计驱逐平民。罗婆婆也被驱赶,且被打伤。看见养母受伤,狐不归心里十分不好过。尽管后来宋雁书和皮影仙二人解决了问题。但狐不归那时算是第一次领教到了权势的厉害。

或许有这件事情作为铺垫,所以在科举考试时考官见是他,便不允许他报名时,他也只是笑笑,便离开了报名地。

他感觉有什么东西在自己的内心出现了。没有土壤,却莫名地发了芽。是天性也罢,是外界的渗入也罢。总之,那萌芽涨得他心头无比难受。他领略到了人性的可怕与不可揣测。 一

狐不归人生的目标也日见清晰了。为自己的父母复仇,算是一方面,让罗婆婆和水盈弦过得好,是另一方面。

锁一缕檀香,入故纸荒经——江湖传闻的锁檀琴谱,一本武学典著。行琴者,莫不梦想得到。狐不归也不例外。

据说得到锁檀琴谱唯一的线索是灵吉菩萨。

狐不归告家数日,行至小须弥山。灵吉菩萨先是惊讶于这个男孩的美。末了告诉他,“那锁檀琴谱给人间带来太多纷争,我已将其深锁。你若想获得它,要先领悟人间九宗情,方可悟透世间人性,届时我自会给你。”

狐不归回到长安,却发现家中一片狼籍。罗婆婆也被打伤。

原来,水盈弦在长安茶室演奏时,被当宠太监花总管看中。花总管意欲将水盈弦纳入宫中,取悦高官,水盈弦坚决不从,花总管竟强行将她抓进皇府。而水盈弦的父亲也在冲突中突发重疾,不幸去世。

狐不归大怒。半夜黑衣潜入皇府试图相救,却被堵杀。

他中了箭伤。躲进一家官府。无意间闯入贵妇郭夫人的内闺。他箭伤渗血,几乎晕厥。郭夫人初一见他,本想大呼来人,这时狐不归褪下面纱——莫叫!

郭夫人一下怔了——面前那少年面色苍白,却有无限的清丽绝美释放出来。

郭夫人沉溺于对他的欢喜,出手救了他。

红颜薄命——如果套用在男人身上,怕是更凛冽几分。狐不归这个甚至比大多数女人还美的男狐妖,狐性未褪,其人生不可能庸常地顺流而下。

出身卑微不是激发内心澎湃的飓风——而是,他意识到了自己的美,并从郭夫人的眼中揣摩到了这种美的价值与用途。心有不甘,必有挣扎。挣扎向来就是不堪入目的,带着扭曲的表情和压抑的喘息。于他而言,却是突然开了窍。

这世间,有人在墙角边以赤裸的肉身相暖,迫切地吸吮着对方的体液,仿佛在汲取生命的甘泉。醉生梦死是一桩多少好的事,梦里任生平。狐不归却是如此清醒明白,一路陷落——出污泥而不染是可能的,入污泥呢?

他当然不爱郭夫人。可他为了拯救自己所爱的人,就必须和她在一起。

他借助郭夫人的力量结识长安的名流权贵。他甚至进了皇府做客,得知水盈弦就被押在李府后院。

可他知道自己的力量还不够。他要寻找更好的机会。

一天,武才人来郭夫人家做客。

武才人是当时最深受皇帝恩宠的女子。

狐不归被邀约出场。

他只恒常低头,抬头间,眼中有黑色的水仙花。

他的美,无论放在哪里,都仿佛在向四周放射,又反弹回来,围绕着他。红尘三千,都是春色,统统恼人眠不得。他是诱惑,亦是受诱者。只是一段抚琴轻歌,却已是流光溢彩。武才人看得目眩神迷。

狐不归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不久,水盈弦被花总管放了出来。

两人重逢,抱头痛哭。

水盈弦坚决不从花总管,已自毁面容。

回到家中,发现罗婆婆的眼睛瞎了。原来是郭夫人赐酒所致。

妇人之妒,竟能堆积至此。

狐不归心中的幼芽终于长大,长成一棵茂盛得几乎畸形的大树。

“水盈弦,你等我两年。我定会为你复仇,定会让你过上好日子,定会娶你为妻。”

狐不归走出门。夕阳笼罩着整个长安。远处宫墙金碧辉煌,与身边残砖破瓦,赫然相恃。

人的不幸与梦想,在这个光怪陆离的尘世里,太过乏味雷同到不堪提起。见多了,心自然就硬了,泪水不过像泼一盆水在太阳底下,片刻蒸干,不留痕迹。

狐不归脑海中最后一丝坚守就此坍塌了。

是夜。月之全蚀。而他的出现,似乎照亮了整个黯淡的场景。烛光摇曳,金箔明艳,却也不敌他的明媚。

推窗即见澄蓝色的夜,扬手似可摘下星辰。隐隐传过来,是这繁华大城的喧嚣之声,车如水,马如龙。狐不归立于窗前,寂静地面对着这都城夜色,这苍凉的华丽。他一件件,穿起衣服,如茧一缕缕吐着丝,缠绕着自己。

身后的女人迷惘地小声问:“不归,怎么现在就走?”“哧”一下系紧腰索,是抽紧最后一段丝,封锁了整个茧。也不答话,只是轻轻推门而去。裸身与否,他都是人与狐的杂陈,孤零零地在尘世里游走。

他走上属于他的道路。不知是歧路,还是归途。然,他知道自己已不会回头。 一

半年后,狐不归已经是朝中显赫的人物了。借助的是别人的阶梯,收获的是自己的果实。流言四起,也不为所动。他早已修炼得波澜不兴。

这时,他开始着手寻找那个叫公孙三娘的女人。他很小就听罗婆婆说过,就是这个女人,杀了他的双亲。

他派人四处打听,得知一个叫天山雪的女子也曾找过公孙三娘。

他亲自带人寻觅,终于在天山山麓找到天山雪。

此时的天山雪依然黑纱蒙面。可狐不归还是敏锐地看出她已是一个中年女子。

人老先老哪里?眼神。

她的眼神承载了太多东西。她的眼神老了。

天山雪疲倦地告诉狐不归:“不要去找了,公孙三娘早已去世多年。”

狐不归奇怪地问天山雪:“公孙三娘为什么要杀你的父亲?”

“据说是受了刺激。她自己也被伤害过,最最无法容忍异族通婚。”

自古父债子偿。狐不归问天山雪是否知道公孙三娘子嗣的下落。

天山雪楞了一下,眼神顿时蒙起一层薄霜。“不知道。”她转过身,策马扬鞭,冷冷离去。

狐不归看着天山雪的背影,突然感到惘然。自己用尽一身力气砸下去,砸到的却只是空气。

狐不归回到长安。他找到最好的明目珠给罗婆婆。罗婆婆复明了。

可此时关于他平步青云的玄机也散播出来。日子太乏味,而丑闻那么刺激,是生活里的洋葱,一层层剥着,辣辣地在舌头上滚动,流传者眼中跳着喜悦辛辣的光。这些流言终于传到罗婆婆和水盈弦耳朵里。

水盈弦痛哭一场,知道他已不再是多年前的他。她走出家门,再未回来。

而罗婆婆当着他的面,用绣花针重新扎瞎自己的双眼:“我不要你这样的富足生活!你父母一生清贫,却自立自足,从不仰仗他人!”

他却只是漠然地冷笑了一声。

他意识到了自己欲念的失控。可他已经没有办法驾驭自己了。

有一种人生,有如第一笔就起错了的画,只好一路地潦草下去。

他回不到从前了。他回不去了。

狐不归一面开始寻找水盈弦的下落,一面开始报复那些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

不久,郭夫人全家因为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被满门抄斩。而这只是一个开始。

他甚至终于找到了公孙三娘的子嗣。原来公孙三娘的儿子就是阳关玉螭坊坊主韩干。

他派人将阳关玉螭坊围得水泄不通。

正欲亲手手刃韩干。

“住手!”是水盈弦。她身边是罗婆婆。

“你疯了吗?”罗婆婆说,“他可是你同父异母的哥哥啊。”

第一次,狐不归得知了自己的身世。

只感荒唐。

他放弃了。却也欣喜,因为再次见到了水盈弦。原来水盈弦一直隐姓埋名,生活在长安一个琴坊。

回到长安后,他多次去琴坊找水盈弦,她却隔着纱帘再也不愿见他。

似有锈,躲在暗处,侵入狐不归的意志与尊严,一步步蚕食掉他整个人。

花总管的势力太强大了。狐不归找不到下手的机会。

暗夜。

他巨资买通了容尚宫。无人知晓他付出了怎样的代价。而他已无所谓。既然美是可以供人把玩的,他便要让自己学会不介意。

两人达成了一杯酒的默契与秘密。 一

当夜,狐不归来到琴坊。此刻,他特别想见水盈弦。

他显然喝醉了:“你的仇,明天就可以报了。”

而水盈弦终于掀开纱帘见了他。

“我见你,不是因为你为我复仇。你步步行至今日,已然不是最初的你,亦是我无法承载的你。只是今天一位云游画师告诉我,如果今天再不见你,此生再难见你。”

“哈哈,不会的。一切万无一失。” 狐不归歇斯底里地笑了起来,“明日,明日我便可辞官,策马扬鞭,与你同隐江湖。”

夜色温柔。少年时,他曾梦想在仲夏夜里,与水盈弦相拥睡在蔷薇花架的芳香下,做一个繁星满天的梦。而此刻,竟是真的。

次日。武才人的生日大宴。歌舞喧哗。

武才人请他为众人弹奏一曲。

狐不归抚琴清唱。他的上衣竟是镂空的,隐露肌肤,如万蝶穿花,盈盈扬香。

一曲终了,他只默默地侧身而立,低了头,雪白衣衫隐在阴影里,盐柱一般沉白笔直。等余音散尽,他才终于转过身,向前一步——无意中,他运用了戏子出场的姿势。

太子治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幕。嘴角轻撇一下。到底是卑微出身。他终究是露出了底细,却逃不过太子的毒辣眼神。

这些从凡间贱民挣扎着爬上来的人,时刻提醒着自己,却永远永远可能不小心暴露自己的劣根性。就好比那些民间绝色,自以为嫁入皇宫,便得道升天,却不知她的贫民出身仍被下人们没齿难忘着。

有时看这些人的挣扎,是一种独特的观感。如蝼蚁之遇水溺,观者未尝不是一种乐趣。

容尚宫上前给花总管敬酒。

狐不归的心跳到了嗓子眼。

没想到花总管折身,将酒盏反敬于他。

他知道自己被联手给整了,却惊讶于武才人和容尚宫的镇定坦然。

他自以为洞悉人间万象,人性繁杂,殊不知人人心里都有一本帐。

他饮下酒,长笑三声。一个将死之人,无人搀扶,亦无人阻拦。他跌跌撞撞走出门来。

他行至水盈弦的帘前。

隔着纱帘对视片刻。二人皆无语。

心底砰然一声,如弦断帛裂。成人之后他便没有再流过一滴眼泪,而这次却收敛不住,扑簌扑簌地往下落。

诀别只如此简静苍凉。他转身离开,踉踉跄跄来到小须弥山。

及至此刻,狐不归算是明白了。世间九宗情。骄悦贪慢痴惑惘灭赏。

骄,骄矜。少年心事当拿云。谁都相信自己是自己最永恒的主宰,谁都相信一切皆可掌握。

悦,喜悦。为了人生有限的一点甜,再多的苦也愿意尝,再累的人生,都觉得,是化蝶前的短暂蛰伏。

贪,贪求。欲求总是得不到满足,贪念太盛,每每不够。就算杯子满溢,仍然伸出手。殊不知,讨来的,都不是应得的。

慢。人间情,令人变得恍惚迷醉,浑然不觉时间流逝,一回眸,已是百年身。

痴。情到深处人孤独,多少人深陷情字无以自拔。痴比贪更让人心碎,痴是看不破,带着无限哀怨,却只肯,葬身一处。世人总是痴痴地站在原地,做着守株待兔的事。但,情的事,往往是刻舟却无法求剑。过去了就是过去了,结束了就是结束了。

惑,生活这道难题,怎么说怎么做,都是错。它没有正确答案,它的存在,就是为了让人丢掉清醒。

惘,终于失去了短暂的拥有,终于尝到了怅惘的滋味。一切尘埃落定,只剩惘然。

灭。人总是要醒的。某一天,醍醐灌顶,有些人,有些事,不是你的就不是。承认与接受,需要勇气。要怎样才能想通,世间不是你所想象。你能走到哪一步,不取决于你怎样迎合这个世界,而是,世界需要怎样的你。清醒后接受,不易,但不接受,世界就将变成拒绝的墙壁,一一灭去。

赏,那么多人事都过去了,包括曾经的天翻地覆,可歌可泣。从昨天的哀愁里,能悟出多少冷清。执一朵芬芳,嗅世间情的悲伤。

见到灵吉菩萨时,狐不归已是面色铁青。毒渐渐发作了。

灵吉菩萨见他目光迷离却内里清晰,便叹口气,将锁檀琴谱给了他。

狐不归拿了琴谱,走出大道,渐渐流出鼻血。

天降骤雨。他跌倒,陷于淤泥之中。他想站起,寻个干净的场所完成人生最后的收梢,却已不能够。神思恍惚中,见一位云游画师朝他走来。

“画师,麻烦你将这本琴谱交给水盈弦吧。”他在企求的眼神中,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一

云游画师行至长安,亲手将琴谱给予水盈弦。

水盈弦在画师惊讶的目光中,烧毁了琴谱。

雨拍打着屋顶和树叶,夜雨声幽幽不绝。

半年后。

清晨,水盈弦醒来。她的身子越来越沉了。支撑着走到窗边,支起窗子。窗外的树木葱郁,几束枝叶就倚在窗棂上,触手可及。她看见枝叶上,几滴朝露在晨光的耀映下,发出璀璨晶莹的光芒。她不由得回想起她和不归在一起度过的,澄澈的少年时光。

她抚摩着肚子,看着自己狭窄的骨盆,隐隐有些担忧。

等会儿要告诉罗婆婆,她想,如果真的难产了,别管大人,

振振有辞其他应用

组词

振组词振组词有组词辞组词

笔顺笔画

振笔顺笔画振笔顺笔画有笔顺笔画辞笔顺笔画

近义词

振近义词振近义词有近义词辞近义词

反义词

振反义词振反义词有反义词辞反义词

振振有辞成语接龙

正接

辞不意逮辞不达义辞不达意辞不获命辞多受少辞富居贫辞丰意雄辞金蹈海辞简义赅辞简意赅辞简意足辞穷理极辞穷理尽辞穷理屈辞巧理拙辞微旨远辞喻横生辞严气正辞严义正辞有枝叶辞严谊正辞严意正辞尊居卑

反接

金声玉振金相玉振龙骧麟振声誉大振委靡不振萎靡不振一跌不振一蹶不振

参考资料:成语接龙查询振振有辞成语接龙

成语词典最新查询成语

变本加厉出榜安民从恶若崩度长絜大滴酒不沾风口浪尖亨嘉之会化为异物救难解危看风使舵龙飞凤翔怜贫惜弱累土至山离乡背土猫儿哭鼠弄璋之喜骈肩累足牵萝莫补如水赴壑山河表里生拼硬凑束蕴请火桃李之教贪蛇忘尾王法无情相逢恨晚越鸟巢南枝饮水知源御下蔽上栉比鳞差自愧弗如镞砺括羽

成语词典大全 网址链接:https://chengyu.122cha.com/zuozhiyou6_40857.html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