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闻轶事的意思遗闻轶事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遗闻轶事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遗闻轶事
- 拼音: yí wén yì shì
- 频率: 常用
- 年代: 古代
- 词性: 中性词
- 结构: 联合式
- 解释: 散失,遗留下来的事迹。
- 语法: 作宾语;指史书未记载的事。
- 典故出处: 宋·周密《武林旧事》:“此十卷之本,乃从毛氏汲古阁之版传抄。首尾完其,其间遗闻轶事,皆可备考稽。"
- 成语示例:章炳麟《訄书·哀焚书》:“其他~,皆前代俌臣所录。"
- 英文翻译:
遗闻轶事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世说新语中的阳什么意思?
世说新语中的阳是佯装,假装的意思。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
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通假字,通“佯”,意为假装。
七彩课堂七年级上册咏雪意思?
七彩课堂七年级上册咏雪意思:
《咏雪》选自《世说新语·言语》,它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
南朝宋(420-581年)时期,临江王刘义庆(403-444年)带领一大批文人编写,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初二第五课的字词解释?
第五课 《藤野先生》
1.挟【xié】:本意为用胳膊夹着。倚仗势力或抓住人的弱点强迫人服从。
2.樱花【yīng huā】
3.绯红【fēi hóng】:深红色。
4.宛如【wǎn rú】:好像;仿佛。委曲顺从的样子。
5.掌故【zhǎng gù】:原指旧制、旧例,后来一种常见的意义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遗闻轶事。
6.落第【luò dì】:科举考试未中。又指输掉。
7.畸形【jī xíng】:生物体某部分在发育中形成的不正常的形状。泛指事物发展不正常
8.不逊【bú xùn】:不恭敬,没有礼貌;骄横。
9.匿名【nì míng】:是指的是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即指隐瞒身份、个人特征或不说明是什么人物。
10.诘责【jié zé】:诘问谴责
11.呜呼【wū hū】:对不幸的事表示叹息、悲痛等。指人丧命。
12.凄然【qī rán】:凄凉悲伤。
13.教诲【jiào huì】:教导训戒。
14.油光可鉴【yóu guāng kějiàn】: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15.杳无消息【yǎo wú xiāo xī】:没有一点儿音信。杳:无影无踪。
16.抑扬顿挫【yì yáng dùn cuò】: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
17.正人君子【zhèng rén jūn zǐ】:旧时指品行端正的人。现多作讽刺的用法,指假装正经的人。
18,深恶痛绝【shēn wù tòng jí】:恶:厌恶;痛:痛恨。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为太丘长的为是什么意思?
“陈仲弓为太丘长”这句话的解释是陈仲弓在当太丘县的县长的时候。
1.
出处
这句话出自《世说新语·政事第三》。
2.
作品简介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
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可以理解为做或者变成,成或者是。
王戎不取道旁李简短话语概括?
王戎,魏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一,自幼聪颖,神采秀美。据说能直视太阳而不目眩。裴楷称赞他说:“戎眼烂烂,如岩下电。”王戎六七岁时,在宣武场看表演,当时猛兽在栅槛中咆哮,众人都被吓跑,只有王戎站立不动,神色自如。魏明帝曹甑在阁上看见后,称赞王戎是奇童。
《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主旨概括
本文讲述的是王戎不尝李子而知其苦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看问题不要光看表面现象,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主要内容
王戎在7岁的时候,曾与很多同龄小朋友一起游玩。他们看到路边李子树上结的果实把树枝压弯了,就都争先恐后的去摘李子,但唯独王戎没有参与。
这时候有人问王戎为什么不一起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棵树在路边,而且结满了李子没人摘取,可以肯定这些是苦李子。”结果摘下来尝完,确实如此。
2、《王戎不取道旁李》原文: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回答问题:道旁李必苦,所以无人摘。
凿壁偷光出自哪本书?
凿壁偷光出自《西京杂记》
匡衡勤学,选自《西京杂记》、《西京杂记》是古代汉族历史笔记小说集,其中的“西京”指的是西汉的首都长安。原二卷,今本作六卷。该书写的是西汉的杂史。既有历史也有西汉的许多遗闻轶事。
凿壁偷光是记录(主人公匡衡好学)。这个成语表面上的意思是借邻舍的烛光读书。而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在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勤奋学习。
西京杂记
“凿壁偷光”出自《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讲的是西汉大文学家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终成一代文学家的故事。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
“凿壁偷光”现在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
出自由汉代人刘歆的东晋葛洪辑抄古代历史笔记小说集《西京杂记》卷二。
原文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屣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邑人曰穷矣。遂去不返。
凿壁偷光出自西汉历史笔记小说集《西京杂记》,而故事的主人公匡衡,他的一生可以概括为一部诗经得高位,一丝贪念离庙堂。
一部《诗经》得高位
匡衡是东海郡承县(今山东兰陵县匡王村)人,家境贫寒,靠给他人做帮工获得读书的机会,凿壁偷光的事情就发生在这一时期。根据当时汉朝规定,博士弟子掌握“六经”中的一经,即可通过考试获得官职,考试得甲科者,可为郎中,得乙科者为太子舍人,得丙科者只能补文学掌故。匡衡有才但不擅长考试,考了九次才中了丙科,被补为太原郡的文学卒史。
作为西汉斜杠青年的匡衡有一个特长,讲《诗经》,“匡说诗,解人颐”这是时人对匡衡的赞语,意为“匡衡来讲《诗》,使人开心大笑不已。”
匡衡得到众人举荐,入长安讲《诗》,虽然当时的汉宣帝对此并不感冒,但是却成功引起了太子即后来的汉元帝刘奭(shì)的注意。汉元帝以“柔仁好儒”而著于史策,匡衡这样的明经儒士正合汉元帝的心意,而匡衡在向汉元帝上陈奏疏之时,也多引用《诗经》等儒学经义,言谈多符合法则义理,深得上心。
最终,在汉元帝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匡衡接替病故的韦玄成担任丞相,并受封乐安侯,享有食邑六百户。
不过在他所授的食邑中,却埋藏有一颗不为人知的“定时炸弹”,最终迫使其去职归家。
一丝贪念离庙堂
当时的第一权臣为中书令石显,匡衡虽身为丞相也需低调行事,后汉成帝即位后,匡衡联合御史大夫等朝臣一同上奏,最终使得石显及其党羽罢官受惩。这是匡衡所做的最后一件铲除奸佞,为汉廷尽忠的事情了,之后却因一丝贪念,而难以为自己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建始元年(公元前32年),重新划分郡国地界,办事官员发现匡衡的食邑有问题。匡衡的封地在临淮郡僮县乐安乡(今安徽省宿州市泗县东北),全乡总共有田地三千一百顷,南边以闽佰为界。初元元年时(公元前48年),临淮郡的郡图把闽佰误作了平陵佰。长达十多年,匡衡封地临淮郡,实际上便以原来的平陵佰作为封地的边界,这比以真正的闽佰为封界多出了400顷。
办事官员报知相府,此时石显已除,匡衡已是一个真正握有权柄的丞相了,在明知是自己多占了四万亩食邑的情况下,最先考虑的不是如何及时的加以改正过来,却在想着怎样才能归为己有。临淮郡官员为讨好匡衡,马上把这四百顷土地划给了乐安国,匡衡贪墨了这部分的田租,派人多收取了约有一千石的谷子。
建始三年(公元前30年十二月)事发,遭到廷尉的弹劾,匡衡被削职为民,后死于其家。
从一个家贫无以读书的寒门士子,到位极人臣的帝国丞相,匡衡有恒心毅力,为后世学习之楷模,但一念之差,却使得数十年的奋斗成果付之东流,悔之晚矣。
凿壁偷光是出自于汉代刘歆的创作小说《西京杂记》中《匡衡勤学》。《西京杂记》是古代汉族历史笔记小说集;其中的“西京”指的是西汉的首都长安,该书写的是西汉的杂史,既有历史也有西汉的许多民间趣闻轶事。此书一直流传至今,给予世人很多借鉴和激励。
匡衡勤学之凿壁偷光的故事讲的是:西汉大文学家匡衡幼时因家贫买不起灯烛,而凿穿墙壁借引邻舍的烛光读书,晚晚如是勤读到天亮,最终成为一代大文学家。于是“凿壁偷光”这成语故事就被后人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由此成语故事就可以激发现代人:古人在如此艰难困苦的环境下都能勤奋好学,而生于现代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拼搏呢!
世说新语里有没有曹刿论战?
南北朝时刘义庆主持编著的《世说新语》里没有“曹刿论战”的故事,《世说新语》记述的是汉未魏晋时期人物的言谈风尚和遗闻轶事。
“曹刿论战”故事写的是关于春秋时齐国与鲁国的长勺之战,记载春秋时期左丘明的《左传》里。
世说新语里没有曹刿论战,世说新语记述东汉至东晋事。
掌故的由来?
原指旧制、旧例,也是汉代掌管礼乐制度等官员的官名。
后来一种常见的意义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遗闻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