诘曲聱牙的意思诘曲聱牙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诘曲聱牙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诘曲聱牙
- 拼音: jié qǔ áo yá
- 频率: 生僻
- 年代: 古代
- 词性: 贬义词
- 结构: 联合式
- 解释: 诘曲:同“佶屈",曲折;聱牙:读起来拗口、别扭。形容文句晦涩艰深,不通畅。
- 语法: 作宾语、定语;指文章与说话。
- 典故出处: 明·宋濂《文原》:“变更庸常,甚至不可句读,且曰:不诘曲聱牙非古文也。"
- 成语示例:清·魏源《章教谕<强恕斋书>序》:“审其往来踪迹,以察知周召二公陈诘纳诲心事,于~中而如闻其告语。"
- 英文翻译:
诘曲聱牙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卜卜斋的意思?
广东人把过去一种学校——私塾,叫做“卜卜斋”。
为什么叫“卜卜斋”呢?“卜卜”,广东话像敲打声的词;“斋”,读书的地方。
当时的私塾教法,常常打。
原因大半不是学生顽皮,而是书背不熟;背不熟,老师就操起一块长形木板或竹片打学生。
打得最多的是手心,有的老师喜欢打头,最严重的是打屁股。
读书的地方不时响起木板或竹片敲打皮肉的“卜卜”声,所以,广东人就幽默地把私塾称之为“卜卜斋”。
当时的“卜卜斋”教法有一个特点,就是囫囵吞枣地背诵。
老师上课只要求学生死背课文而不讲解课文。
开始读的《三字经》《千字文》还好背些,因为它们有韵律,句子短,加上儿童记忆力本来就强,所以背诵起来并不困难。
但到了背四书五经,就渐渐进入苦境了。
这些超乎儿童理解力的圣贤经书,佶屈聱牙,大人也不容易读懂,却要求小孩子一字不差地背下来,其手心、脑壳或屁股挨板子就免不了了。
当年之卜卜斋,早已不复存在,这里是我们学习成语故事、对联、文字猜谜的网络空间。
贝多芬逆境的例子50字?
贝多芬快到50岁时已经完全耳聋。
结果他不再登台演出,甚至变得更加孤独怪癖。
他并不象先前那样多产,而且作品也给人以诘屈聱牙之感。
那时他主要是为自己和一些理想的未来观众而作曲。
据说,他曾对一位批评家说,他的作品“不是为你而是为未来的一代而创作的”。
半山亭的传说故事?
话说吴王夫差,在讨伐齐国之前他做了一个怪梦。夫差醒了以后有点闷闷不乐,就找太宰伯嚭给解梦,这太宰摇唇鼓舌,好一通阿谀奉承。伯嚭一番花言巧语把夫差忽悠的心理美滋滋,当下赏赐了他40匹上等的绸缎。
可是夫差听了太宰的一番恭维心里却总感到一丝不安,又把另一个佞臣王孙骆招来给自己解梦,这位左司马大人似乎没有太宰吹嘘拍马的口才,就把闻名吴国的易术高手公孙圣推荐给吴王,这下可把公孙圣害惨了。
当公孙圣听到王孙骆所传吴王口旨时,伏地大哭起来,搞得他老婆都很没面子——人家听说大王召见都喜出望外,恨不得是祖上八辈子积德才有的福气,你看看你怎么就如丧考妣一样呢
公孙圣过了一会止住悲声对他老婆说:“女人家头发长见识短啊,今日壬午日,时在南方,正应了命属上天,不得逃亡之兆,我不光是为自己的命运哭泣更是为吴国和大王的命运悲哀阿,我今天一去不复返,身死无功,你日后好自为之,夫妻一场你可别忘了我啊”说罢与老婆洒泪而别。
公孙圣来到夫差面前,一番陈词:臣要是不说的话,可保全身名,一旦说了一定会死于王面前,但是忠臣不会怕死。随后,公孙圣解析了大王的梦,表示此梦有预示吴国将要灭亡之意,并劝解吴王。
同样一个梦,由不同的人解说出来却是大相径庭,旁边的太宰嚭和王孙骆一听这小子是活得不耐烦了,居然敢当着咱爷们的面上眼药,不整死他哪行啊!
还没等两个家伙煽风点火下刀子呢,夫差听到公孙圣所言已经勃然大怒,命武士石番用铁杖击杀了公孙圣。
公孙圣临死前仰天长叹说:老天知道我冤啊,我直言相劝反而招来杀身之祸。这样,我死之后你们不要安葬我,把我的尸体运到深山里头。我将来会变做空中的回音,来验证我所讲的话。
夫差狠狠的命人将公孙圣的尸身扔到了秦余杭山里,也就是现在的阳山半山亭旁南侧的山涧里。
不久,越国兵马杀将过来,夫差对左右说:“我没有道理杀公孙圣啊,你们快唤他出来吧!”众人三呼公孙圣,公孙圣果然答应了三声。最后,吴国终于被越国灭掉了。
当地老百姓对这位敢于说实话的公孙先生十分同情,偷偷的将他的尸身移到了箭阙峰南边的凤凰峰,葬在了凤凰峰下的凤凰台上。
为了纪念这位直言劝谏的公孙先生,老百姓特意在他被夫差扔尸身的半山腰建了一个亭子。这就是半山亭的由来。而在埋公孙圣忠骨的凤凰台,后世建起了一座寺庙,也取了一个名字叫半山寺。
关于半山亭,民间有一段有趣的传闻。据说很早以前此地为半云庵所在,为上下山必经之路,麓山寺的僧人下山买物,挑担回寺,常在此歇息。当时,有一烧火僧以“半’字为题,赋诗一首。曰:“半山半庵号半云,半亩半地半崎嵌,半山茅块半山石,半壁晴天半壁阴;半酒半诗堪避俗,半仙半佛好修心,半间房舍半分云,半听松声半听琴。”诗传到主持方丈耳里,大为赞叹,不再令其烧火,而授以佛经,日夜持诵。此诗对仗颇工,句句用半字,用法自然流畅,气韵贯通,毫无佶屈聱牙之弊。半云庵虽已久圯,而“半”字诗却流传至今,给人们增添游兴。
中华成语故事七步之才简写?
七步之才 【读音】qī bù zhī cái 【拼音代码】qbzc 【释义】形容才思敏捷。
【近义词】 七步奇才、信手拈来、倚马可待、文不加点、燃萁之敏 【反义词】江郎才尽、呆头呆脑、佶屈聱牙、胸无点墨 【感情色彩】褒义词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陈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帝有愧色。
” 【故事】三国时期,曹操的小儿子曹植才思敏捷,文笔隽美,深受曹操的喜欢。
他的哥哥曹丕废掉汉献帝建立魏朝做了皇帝,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曹植作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举例】她文思敏捷,被同学们称为七步之才。
【用法】作谓语
《尚书》之中的《盘庚》讲述了什么样的故事?
《盘庚》三篇,是《尚书》中史料价值较高的作品。三篇的内容都是有关殷王盘庚迁都的事情,记叙了迁都前后盘庚对贵戚近臣、庶民百姓所发布的谈话和命令,一般认为,它是盘庚当时的演讲辞。
作品原文
盘庚上
盘庚五迁,将治亳殷,民咨胥怨。作《盘庚》三篇。
盘庚迁于殷,民不适有居,率吁众戚,出矢言曰:“我王来,即爰宅于兹,重我民,无尽刘。不能胥匡以生,卜稽,曰其如台?先王有服,恪谨天命,兹犹不常宁;不常厥邑,于今五邦。今不承于古,罔知天之断命,矧曰其克从先王之烈?若颠木之有由蘖,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绍复先王之大业,厎绥四方。”
盘庚学于民,由乃在位以常旧服,正法度。曰:“无或敢伏小人之攸箴!”王命众,悉至于庭。
王若曰:“格,汝众!予告汝,训汝猷,黜乃心,无傲从康。
古我先王,亦惟图任旧人共政。王播告之修,不匿厥指。王用丕钦;罔有逸言,民用丕变。今汝聒聒,起信险肤,予弗知乃所讼。非予自荒兹德,惟汝含德,不惕予一人。予若观火,予亦拙谋作,乃逸。
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汝克黜乃心,施实德于民,至于婚友,丕乃敢大言汝有积德。乃不畏戎毒于远迩,惰农自安,不昏作劳,不服田亩,越其罔有黍稷。
汝不和吉言于百姓,惟汝自生毒,乃败祸奸宄,以自灾于厥身。乃既先恶于民,乃奉其恫,汝悔身何及!相时憸民,犹胥顾于箴言,其发有逸口,矧予制乃短长之命!汝曷弗告朕,而胥动以浮言,恐沈于众?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则惟汝众自作弗靖,非予有咎。
迟任有言曰:‘人惟求旧,器非求旧,惟新。’古我先王暨乃祖乃父胥及逸勤,予敢动用非罚?世选尔劳,予不掩尔善。兹予大享于先王,尔祖其从与享之。作福作灾,予亦不敢动用非德。
予告汝于难,若射之有志。汝无侮老成人,无弱孤有幼。各长于厥居。勉出乃力,听予一人之作猷。
无有远迩,用罪伐厥死,用德彰厥善。邦之臧,惟汝众;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凡尔众, 其惟致告:自今至于后日,各恭尔事,齐乃位,度乃口。 罚及尔身,弗可悔。”
盘庚中
盘庚作,惟涉河以民迁。乃话民之弗率,诞告用亶。其有众咸造,勿亵在王庭,盘庚乃登进厥民。曰:“明听朕言,无荒失朕命!呜呼!古我前后,罔不惟民之承保。后胥戚鲜,以不浮于天时。殷降大虐,先王不怀厥攸作,视民利用迁。汝曷弗念我古后之闻?承汝俾汝惟喜康共,非汝有咎比于罚。予若吁怀兹新邑,亦惟汝故,以丕从厥志。
今予将试以汝迁,安定厥邦。汝不忧朕心之攸困,乃咸大不宣乃心,钦念以忱动予一人。尔惟自鞠自苦,若乘舟,汝弗济,臭厥载。尔忱不属,惟胥以沈。不其或稽,自怒曷瘳?汝不谋长以思乃灾,汝诞劝忧。今其有今罔后,汝何生在上?
今予命汝,一无起秽以自臭,恐人倚乃身,迂乃心。予迓续乃命于天,予岂汝威,用奉畜汝众。
予念我先神后之劳尔先,予丕克羞尔,用怀尔,然。失于政,陈于兹,高后丕乃崇降罪疾,曰‘曷虐朕民?’汝万民乃不生生,暨予一人猷同心,先后丕降与汝罪疾,曰:‘曷不暨朕幼孙有比?’故有爽德,自上其罚汝,汝罔能迪。古我先后既劳乃祖乃父,汝共作我畜民,汝有戕则在乃心!我先后绥乃祖乃父,乃祖乃父乃断弃汝,不救乃死。
兹予有乱政同位,具乃贝玉。乃祖乃父丕乃告我高后曰:‘作丕刑于朕孙!’迪高后丕乃崇降弗祥。
呜呼!今予告汝:不易!永敬大恤,无胥绝远!汝分猷念以相从,各设中于乃心。乃有不吉不迪,颠越不恭,暂遇奸宄,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无俾易种于兹新邑。
往哉!生生!今予将试以汝迁,永建乃家。”
盘庚下
盘庚既迁,奠厥攸居,乃正厥位,绥爰有众。曰:“无戏怠,懋建大命!今予其敷心腹肾肠,历告尔百姓于朕志。罔罪尔众,尔无共怒,协比谗言予一人。古我先王将多于前功,适于山。用降我凶,德嘉绩于朕邦。今我民用荡析离居,罔有定极,尔谓朕曷震动万民以迁?肆上帝将复我高祖之德,乱越我家。朕及笃敬,恭承民命,用永地于新邑。肆予冲人,非废厥谋,吊由灵各;非敢违卜,用宏兹贲。
呜呼!邦伯师长百执事之人,尚皆隐哉!予其懋简相尔念敬我众。朕不肩好货,敢恭生生。鞠人谋人之保居,叙钦。今我既羞告尔于朕志若否,罔有弗钦!无总于货宝,生生自庸。式敷民德,永肩一心。”
作品评析
其中的上篇,是盘庚对贵戚近臣的谈话。他在谈话中严厉训斥了他们贪图安逸不愿迁徙的行为。文章一开始就说“盘庚迁于殷,民不适有居”,表明是盘庚在初迁未定时的讲话。人民初到新都,一切都不习惯,所以产生不满情绪,盘庚讲话,予以安抚。
盘庚在恳挚的讲话中突出了天命的不可违抗,他反复征引“古我先王”“恪谨天命”来训诫百姓,以证明迁都的合乎天命,平息不满情绪。这样的说法在神权与君权相结合的奴隶社会是极为有效的。讲话中严厉地批评了大臣们庸于职守,没有把自己的深远用意传达给百姓,以至于造成人心浮动的局面。并且严肃地指出,如果继续这样不负责任,就会耽误耕种,导致粮食无收,这在农耕社会是很严重的后果。盘庚很生气地说:而这样的后果完全是你们咎由自取,和我盘庚毫无关系。之后,盘庚引用迟任的话:“人惟求旧;器非求旧,惟新。”并称引旧臣和先王之间的相互信任以及取得的好的政绩,语气明显缓和下来。鼓励臣子和自己团结一心,同甘共苦,谨遵职守,努力工作。还慷慨陈词:“邦之臧,惟汝众,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体现了一个有远见、有魄力的古代政治家的风貌。总之,讲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很强的说服力。
《盘庚》三篇
商朝在迁殷之前曾经十三次迁居,但自从盘庚迁殷之后就安居下来,不再另迁别处,可见盘庚力排众议,主张迁都此地的决策之英明。而盘庚之所以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实现迁都大计,《盘庚》三篇的号召力显然也是不容忽视的。盘庚迁都之后,殷商王朝走出了政治上萎靡不振的局面,走上了中兴的道路。
《盘庚》是先秦散文的名篇,文辞古奥,不易通读。韩愈曾经慨叹:“周《诰》殷《盘》,佶屈聱牙!”(《进学解》)但借助前人的注解,再三阅读之后,我们尚可领略它特有的不假修饰的质朴之美。如:“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比喻质朴贴切,含义深沉,语言也很优美,富于音乐的美感,至今还以“有条不紊”、“星火燎原”等成语的形式在人们的口头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