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论世的意思知人论世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知人论世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知人论世
- 拼音: zhī rén lùn shì
- 频率: 常用
- 年代: 古代
- 词性: 中性词
- 结构: 联合式
- 解释: 指了解历史人物而论述其有关时代背景。也指鉴别人物的好坏和议论世事的得失。
- 语法: 作谓语;指鉴别人物的好坏。
- 典故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 成语示例:秦牧《长河浪花集·巡堤者的眼睛》:“就是对于~,恐怕也不无好处。"
- 英文翻译:
知人论世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观沧海大意50字?
观沧海是曹操的一首借景抒怀诗,首先作者描写了沧海的实景,从沧海的山水整体景到沧海的一树一草的部分景物,以及海面的景象,然后虚写沧海吞吐日月的景象来抒怀,挣发自己像沧海一样宽阔胸襟,以及自己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观沧海》是曹操《步出夏门行》的首章。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歌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赏析中华古典诗歌理当知人论世。曹操踌躇满志,意气昂扬,挥笔即书,便有了《观沧海》一诗。
观沧海大意50字?观沧海描写了曹操所看到的景象,抒发了曹操这个政治家的对人生的感悟,也抒发了曹操这个政治家的豪情壮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交代观沧海的地址,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是写景,最后两句是作者的感慨。
观沧海大意如下: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奇景。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周围是葱茂的树木,丰茂的花草,萧瑟风声传来,在海上掀起巨浪,似要将宇宙呑没。日月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中涌现出来,让我们尽情歌唱,抒发心中的情怀。这首诗借景抒情,意境开阔,气势雄浑,把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融合在了一起。
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
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
出自:《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
《观沧海》大意是: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幸运,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在东方登临大碣石山,可以展眼眺望苍茫的大海.水波动荡是何等活跃,高山海岛相峙耸立.丛生的树木挺拔苍翠,各样的绿草繁盛丰茂.萧瑟秋风起,大海洪波涌起.太阳,月亮的动静,好像在宽阔的海洋中进行.灿烂的星斗,银河仿佛从深邃的大海中升起.无比的庆幸啊!让我用诗歌来咏唱我的志向和心情.
《观沧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四言写景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先秦文学的三大形态?
先秦文学大致可分为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三个时期。
一、 夏商文化。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说:“夏商二代文化略同。”即贯通夏商文化某些相同的制度及其背后的意识形态,都以原始宗教为主。夏商文化与此时的宗教文化密切相关。
(一)诗歌。
传说南音起于涂山氏所咏《候人歌》; 东音起于夏孔甲的《破斧歌》,
夏商时代已有较完整的诗歌出现。
如夏启时的《九歌》,与祭天活动有关,应该是祭祀歌谣;商代如《诗经·商颂》五篇,歌颂咏祖先,歌舞娱神,都用于祭祀;商代韵文还包括《周易》中某些卦爻辞。
诗歌内容或怨上刺世、申诉痛苦,或抒发爱情、歌咏劳动,运用象征、比兴、白描、叠咏等手法,用韵参差多样,显示了古代诗歌萌芽状态特点。
(二)散文。
巫史文化昌盛促进散文发展。
商代出现了完整的散文作品,其代表为《商书》;《商书》中《盘庚》是记录盘康迁都于殷时发表的训辞,文字古奥,是商人作品。
二、周公“制礼作乐”到孔子“克己复礼”,巫术宗教文化被礼乐文化取代,自西周始中国进入以礼乐为标志的新文明(理性文明)阶段。
(一)“礼乐”精神实质是对社会秩序自觉地认同,目的在于维护等级制度,它的核心是“德”、“仁”等一些政治伦理观念。周代文化改革家们通过“神道设教”法,完成理性文化对原始文化突破。
(二)周代文学更加关注历史、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史官文化”因此成熟,也随即出现了历史散文。
1.《周书》“诰”、“誓”以文献形式,记录周初征服商人历史,反映周初社会关系和政治理想;
2.鲁《春秋》经孔子修订,基本精神是“道名分”(《庄子·天下》),即讲社会伦理秩序,并通过对历史事实选择以寓褒贬,寄托社会理想;
3.《左传》和《国语》继承发扬了《春秋》现实精神和表现手法,倡导儒家敬德崇礼、尊王攘夷、固本保民等思想。
4.《左传》是先秦史传散文顶峰之作,把中国叙事文推向成熟,开《战国策》、《史记》等史传散文之先河。
5.《国语》记言为主,言辞典雅、精练,并通过人物语言描绘情节和人物形象。
(三)说理散文出现《论语》、《墨子》和韵散结合的《老子》。
1.《论语》是对孔子言行记录,是先秦礼乐德治思想最集中的体现,表达了孔子对现实关怀,它所昭示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
2.《墨子》站在小生产者立场,倡导一种平等简朴、和平、宗教型的社会生活方式,发展了文章逻辑性,文风朴实无华;
3.《老子》见于社会混乱和罪恶,提出“无为而治”社会政治理想,表达对现实的反省和批判,直接导致道家成立。
(四)文学精神和风格体现为和谐、典雅,婉而多讽特征。
1.《春秋》、《左传》等“书法”,即体现了作者的良苦用心;
2.《诗经》以“比兴”为主要艺术手段,加以复沓叠唱的结构形式,造成含而不露、回环往复效果。
三、 战国时“百家争鸣”局面。
1.西汉初,司马谈曾把“诸子百家”总括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
2.西汉末,刘歆于六家之外,又增加了农、纵横、杂、小说四家。
这些学派从不同出发点,探讨了自然、社会、人生、政治、学理等问题。就其影响言,以道家庄周、儒家孟轲与荀卿、法家韩非及纵横家最为重要。
特点:
(一)立足现实,着眼现实,对社会现实深刻认识与尖锐批判。
(二)自觉创作精神,突破了春秋时温文尔雅风尚,表现出强烈个性和激情。最有代表性的是孟子“吾善养浩然正气”和庄子“讽刺、批判入木三分”。
(三)文学风格百花齐放。
1、原因:诸子生活经历、文化教养、所处具体环境、政治观点、文学观念不同。
(1)庄子运用“寓言”、“重言”、“卮言”等文学手法,使其文章充满奇思逸想,以“不言之言”、“不言之辩”,让人们“得意忘言”,自觉运用言在此而意在彼,心神交汇的表现手法,从而达到“求之于言意之表,而入乎无言与意之域”(《庄子·秋水》郭象注)的境界;
(2)孟子道义感和使命感使他具有强大人格力量,极具气势。《孟子》之文纵横捭阖,凌厉逼人,比喻生动,文风至大至刚,饶有韵味;
(3)《荀子》有辩才,述理密,善譬喻,长铺排,郭沫若以“浑厚”二字概括其风格,
(4)纵横家充分运用夸张、排比、寓言、用韵等各种文学手法,务使其语言具煽动性。《战国策》奇谲恣肆、雄隽华赡、姿态万方;
(5)韩非子蔑视传统的礼乐德治思想,对现实政治有深刻认识,所论“势”、 “法”、“术”,显示功利主义倾向。文章无所顾忌,峻峭犀利,入木三分,淋漓酣畅;
(6)屈赋以参差错落句式,奇伟瑰丽词藻,丰富奔放想象,表现屈原美好政治理想和高尚人格情操。
清·章学诚,评论“盖至战 国而文章之变尽,至战国而着述之事专,至战国而后世之文体备。故论文于战国, 而升降盛衰之故可知也。”(《文史通义》内篇《诗教上》)”
第四节 先秦时期的文学思想
一、文学的目的和功用
先秦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诗文作品上,也体现在作品中的文学观念和思想上。这些观念和思想,虽然没有形成逻辑严谨、结构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是能展现出对文学的深刻体察和思考,对后世的文学活动产生了深远的思想。
文学的目的和功用问题,是文学的基本问题。《尚书·尧典》提出了“诗言志”说,认为诗歌刻意表达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二、墨家尚质的文学倾向
战国时期,各家学派都提出了自己的社会助长和人生理想,也提出了各自的艺术思想和审美观,并对如何表达情感和思想有着不同的主张:
在文学方面推崇简约、实用的表达方式。墨子反对华丽的言辞,是因为担心在游说君王过程中,君王只陶醉于文辞,忽略游说人的真正意图。这一观点对后世的尚质之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墨子谈到文章的“三表法”,关乎论述的可信性和有效性;还首次对“征引”进行了理论探讨;对逻辑学也有深入的研究。
三、儒家文学主张
儒家将文艺看作一种道德实践。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认为诗和礼乐一样,可以成全一个人的品德,也就是说,文艺可以节制和疏导人的性情,可以感化人。
1.“兴观群怨”说:
“兴、观、群、怨说”是孔子在《论语·阳货》里提出来的,文中说:“子日: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兴”,就足说诗歌有感发人的精神的作用,可以引起人的联想;
“观”—“观风俗之盛衰”(郑玄注),就是说诗歌可以起到观察社会现实的作用,能看到世风的盛衰得失;
“群”,就是说诗歌可以使人们交流感情,达到和谐,起到团结人的作用;
“怨”—“刺上政也(孔国安注)”,就是说诗歌可以干预现实,批判黑暗的社会和不良的政治。
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对后世影响极大,更加强调感悟功用、认识功用、教育功用和批判功用成为后世文学批评的一个标准,影响我国文学中现实主义传统的形成。
2.儒家认为文学的内容和形式应当并重。在文学风格上,提倡“温柔敦厚”,强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讲究“中和之美
3.孟子强调人格与人格之间的紧密联系,认为解读作品之前首先应该“知人论世”
“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万章下》)
“以意逆志”,“说诗这,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万章上》”)认为读者应该通过对作品本身的准确解读,推求作者在创作时的真正意图。
四、道家的文学追求:自然朴素
(一) 道家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审美倾向。
道家推崇人的自然性情,认为只有真情才有价值;道家讲“平淡”看作是自然性情的极致,并不主张放纵自己的情感和意志,而是主张泯灭自己的感情。
1、文字产生之前的歌谣和神话传说。
远古时期民族的歌谣和神话传说,在古籍中时有记载。神话是远古时代的先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
2、文字产生之后的书面文学的萌芽(《诗经》)。
文字产生以后,中国文学才脱离了传说时期。甲骨文字和部分青铜器上的铭文,是现在所知最古的文字。甲骨文和金文的产生为口耳相传的文学发展成为书面文学提供了条件,标志着中国书面文学的萌芽。
3、历史散文。
历史散文是史官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渐进产生并成熟起来的。历史散文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
(2)第二阶段以《左传》和《国语》为代表。
(3)第三阶段以《战国策》为代表。
4、诸子散文。
诸子散文是在先秦理性精神觉醒的背景下和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中形成并繁荣起来的。诸子散文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1)春秋战国之交:以《论语》、《墨子》、《老子》为代表。
(2)战国中期:以《孟子》、《庄子》为代表。
(3)战国末期:以《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为代表。
5、楚辞。
战国时期出现的楚辞,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楚辞”是指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
6、口耳相传。
原始社会至夏代的歌谣和神话传说都是口耳相传,属于口头文学,被保存在后世的著述之中。
虽然在流传的过程中多有篡改,或加上了流传时代的烙印,但就其内容的本质而言,与原始社会的其他文化艺术有惊人的相似相通之处,是中国文学的萌芽。
7、六艺。
西周至春秋文献增多,最重要的是儒家的原始经典“六艺”。
8、周代文学。
先秦文学主要是周代文学,尤其是东周即春秋战国时代的文学,《诗经》、史传散文、诸子散文和楚辞是周代文学的主体。
9、史传和诸子。
先秦时代的散文主要有史传和诸子两大类别。史传散文也就是历史散文,先秦两汉时代史书的概念还不够明确,《汉书·艺文志》中尚未设立“史部”,史书只是作为儒家经典或经典的附庸而存在。
10、左传。
《左传》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也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叙事文学名著,一般认为是左丘明为解释《春秋》而作。
知人论世其他应用
组词
知组词人组词论组词世组词笔顺笔画
知笔顺笔画人笔顺笔画论笔顺笔画世笔顺笔画近义词
知近义词人近义词论近义词世近义词反义词
知反义词人反义词论反义词世反义词知人论世成语接龙
正接
世道人情世道人心世代书香世道浇漓世代簪缨世风日下世济其美世路荣枯世情如纸世人皆知世扰俗乱世世代代世事纷扰世上无难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世世生生世俗之见世态人情世态炎凉世外桃源世异时移反接
不得而知半解一知不识不知白首相知博者不知聪明睿知妇孺皆知格物致知浑然无知尽人皆知举世皆知绝圣弃知旧雨新知可想而知冷暖自知路人皆知蒙昧无知懵然无知茫无所知暮夜无知暮夜无知年少无知年幼无知你知我知贫贱之知轻薄无知强不知以为知挈瓶之知前所未知人人皆知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人事不知人所共知如饮水者,冷热自知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三不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神人鉴知世人皆知他乡故知他乡遇故知天知地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童子何知未卜先知无人不知无所不知无一不知心到神知先觉先知鲜为人知愚昧无知一事不知一物不知一望而知愚妄无知一问三不知一无所知言者不知言者弗知哑子漫尝黄柏味,自家有苦自家知灼见真知众人周知众所共知众所周知尊闻行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成语词典最新查询成语
剥床以肤波光粼粼不经一事,不长一智笔墨横姿不期修古摈欲绝缘长歌当哭出林乳虎触目伤心才疏学浅纯一不杂搽油抹粉定国安邦钓名欺世冬扇夏炉道头会尾大有文章斗转星移断杼择邻方寸万重反老还童风月无边风韵犹存高出云表龟鹤遐寿规矩钩绳瓜剖豆分寡人之疾寒蝉僵鸟毫发丝粟鹤骨松姿荒郊旷野鸿渐之仪和气生财活神活现虎咽狼餐横征苛敛见德思齐久惯老诚激将法解粘去缚鸡皮疙瘩将取固予尽日穷夜坚执不从举直厝枉刻鹄不成尚类鹜狂花病叶科头赤足落井投石老生常谭老朽无能力争上游目不妄视明德慎罚偭规错矩忙里偷闲茫无边际能工巧匠匹夫有责披毛求瑕铺天盖地片言折狱勤工俭学器满意得前仆后踣七首八脚七张八嘴燃膏继晷神不附体势不容缓随大流树功立业蜀贾卖药水光山色岁寒三友诗酒风流三年之艾噬脐莫及三人行,必有我师酸甜苦辣送往事居实心实意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说嘴打嘴贪夫徇利屠龙之伎挑挑拣拣头撞南墙亡戟得矛闻鸡起舞雾集云合万箭钻心吴头楚尾无心恋战信步而行消极怠工杏脸桃腮相类相从削木为吏熊罴之祥显亲扬名下帷攻读一佛出世,二佛生天一反既往玉洁冰清研幾析理远亲近友冶容诲淫音容凄断郢人运斧移山造海眼中钉,肉中刺刖足适屦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言之有物正本澄源追奔逐北忠臣烈士足蹈手舞自甘落后知命之年助人为乐朝生暮死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真相毕露恣心所欲壮志凌云成语词典大全 网址链接:https://chengyu.122cha.com/zrl9_8_bzsq39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