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命之年的意思解释及典故(故事)

关键字:
成语接龙

知命之年的意思知命之年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知命之年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知命之年
拼音: zhī mìng zhī nián
频率: 常用
年代: 古代
词性: 中性词
结构: 偏正式
解释: 知命:知晓天命。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指50岁。

语法: 作宾语;指50岁,用于男性。
典故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成语示例:唐·白行简《李娃传》:“~,有一子,始弱冠矣。"
英文翻译: 

知命之年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几十岁知天命?

50岁是知天命人间的喜怒哀乐都经历过50岁还算是中年人,事业有成,孩子们都大了,自己还很年轻,所以50岁是知天命,很多事儿都看透了家庭也很稳定,有的人是事业有成,有的人也是老老实实的一步一步的往前走,也是非常幸福,所以这个年龄的人一般是非常幸福的

知命之年是五十岁:

知命即知天命,意思是懂得天命,源于孔子所说的“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论语》中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故“五十而知天命”其实也是“五十而畏天命”。

知命之年也被称为“天命之年”,知天命的意思即是懂得天命,也指学有所成,现今人们多用“知天命”或“知命之年”来指人到了五十岁。

二、知命之年的出处:

《论语·为政篇》中记载:“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故后人遂用“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等来作为年龄称谓。知命之年即五十岁。

三、知命之年的健康知识:

1.忌烟酒。不论什么年龄段的人都不宜饮酒过度,更不能吸烟,更别说知命之年的半百老者了。

2.忌劳累。知命之年的人抵抗力会明显下降,弱过度劳累,很容易积劳成疾。

3.忌忧愁。知命之年的人若常常沉浸在忧愁里,将会加速衰老。

4.忌懒惰。知命之年的人若不注意运动,健康状况将急剧恶化。

5.忌动怒。经常动怒的人会伤害心、肺、肝等重要部位,对知命之年的人来说尤为明显。

50岁知天命。古人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几岁知天命?

五十知天命。

这是古时候形容年龄的别称,从小到大分别为: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耄耋(mào dié):八九十岁。耄,音“冒”,耋,音“迭”。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老人

拓展资料:

耋dié

(形声。从老、至声。本义:年老。古指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同本义 [age over seventy or eighty]

年八十曰耊。字亦作耋。--东汉·许慎《说文》

则大耋之嗟。--《易·离》。马注:"七十曰耋。"

使率一二耋老而绥焉。--《公羊传·宣公十二年》

耆耋好礼。--《礼记·射义》

又如:耋老(年老;老年人);耋吏(老吏);耋耄(高寿);耋寿(指高寿的人;老人);耋耄之年。

耄mào

<形>

(形声。从老,毛声。本义:年老)

同本义。古称大约七十至九十岁的年纪

匪我言耄。--《诗·大雅·板》

亦聿既耄。--《诗·大雅·抑》

老夫耄矣,无能为也。--《左传·隐公四年》

又如:耄儿(老人和儿童);耄年(老年);耄老(老年、老年人);耄荒(年老);耄学(年耄硕学之士);耄聩(年老糊涂);耄勤(年老倦勤);耄期(高年);耄耋(八十岁的年龄;高龄、高寿);耄儒(老儒)。

年老昏乱

耄期倦于勤。--《书·大禹谟》

又如:耄思(思绪纷乱);耄耄(纷乱貌);耄乱(谓年老昏乱的人);耄夫(年老昏庸之人);耄昏(年老昏愦);耄聩(年老糊涂);耄朽(老朽;衰老);耄衰(衰老)。

形容五十岁的年纪 五十而知天命

五十岁。知天命是古人作为人到了五十岁的代称,含义并不是听天由命,而是指懂得诸多世事不由人力所掌控的真谛,因此心胸更为豁达,努力做事但不再拘泥于完美的结果。

“五十而知天命”,是说五十岁之后,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五十之前,全力以赴希望有所成就,而五十之后,虽然仍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但对个人荣辱已经淡然。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什么时候知天命?

1、知天命之年指的是在50岁到59岁这个年龄段。这个年龄段所有的人都属于知天命的年龄段。而如果到了60岁,则是进入耳顺之年,也被称之为花甲之年。知天命之年的意思是: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

2、“知天命”是出自孔子的自述,出自《论语·为政篇》。原文如下:“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故后人遂用“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等来作为年龄称谓。

50岁

知天命的意思是懂得天命,多指学有所成。今用知天命或知天命之年指人到了五十岁的年龄。语出自《论语·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矩。”上文可译作: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学有所成);四十岁时遇到事就不会迷惑;五十岁时懂得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清楚理解听到的话);到了七十岁能达到顺着心愿做事,而不会超越社会所认同的规矩

什么时候知天命,。五十而知天命,意思是50岁之后,知道想要实现理想非常艰难,所以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五十岁之前,做事情全力以赴,希望有所成就,这也是应了我们一句古语叫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你年轻的时候没有努力,等到知天命的时候,再努力很难了。

朝杖之年指的是什么年龄?

朝杖之年指的是80岁。

古时男女称呼年龄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男性称寿,而女性是不称寿的,一般称福。在云南罗平富乐有一块古匾“期颐人瑞”,说的是该村王姓一女老人曾经活到一百多岁,所以有这个称呼。整个的意思为期望父亲身体健康,永享高龄(寿),活到八九十岁。

在《礼记》中有言道“八十杖于朝”。意思是八十岁的时候都还拄着拐杖去上朝,这里描写的是姜子牙在八十岁垂钓渭水时遇到了周文王的典故。朝杖之年是一个成语,朝是朝廷,杖就是拄着拐杖,所以朝杖之年就是指拄着拐杖的老人,现在一般都是用来指八十岁左右年纪的老年人。

耄耋的意思是年纪非常大的老年人,在《对酒歌》中,曹操说“耄耋皆得以寿终”,所以耄耋之年到后来就多用于指八九十岁的老年人了。类似地还有鲐背,指的是九十岁,花甲(指的是60岁)。

杖朝之年,汉语成语,拼音是zhàng cháo zhī nián,意思是年过八十就可以允许撑着拐杖入朝。

出自《礼记·工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

可作宾语。

年龄,指一个人从出生时起到计算时止生存的时间长度,通常用年岁来表示。年龄是一种具有生物学基础的自然标志,一个人出生以后,随着日月流逝,年龄也随之增长,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朝杖之年指的是八十岁,最早典故起源于姜太公八十岁在渭水边上钓鱼偶遇周文王的故事。文王在姜太公帮助下建立了横跨八百年的大王朝‘周朝’,为了表达对于姜尚的尊崇,周朝礼制规定年满八十岁的老人可以拄着拐杖入朝拜谒。后世史书《礼记·工制》中也有明确记载:

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

朝杖之年指的是80岁到100岁年龄段的老人。和耄耋之年一个意思?朝杖之年意思是年过八十就可以允许拄着拐杖入朝了。古人在礼记工制中记载,五十杖于家,六十帐于乡,七十杖于果,八十杖于朝。这体现了中国礼仪之邦在古代就尊重老年人。

朝杖之年指男子80岁,耄耋之年是指80-90岁。杖朝之年意思是年过八十就可以允许撑着拐杖入朝。耄耋之年形容年纪十分大的时候。

其他年岁别称:婴儿:人初生襁褓:

周岁以下孩提:2至3岁垂髫:童年髫年:女孩7岁龆年:男孩8岁黄口:

10岁以下舞勺:

13岁至15岁舞象:15岁至20岁豆蔻:女子13岁及笄:女子15岁弱冠:男子20岁而立:男子30不惑:男子40知天命:50花甲,耳顺:60古稀:70杖朝:80耄耋:80-90鲐背:90期颐:100花甲重开:120岁古稀双庆:140岁扩展资料耄

耋之年相关故事:古时男女称呼年龄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男性称寿,而女性是不称寿的,一般称福。

在云南罗平富乐有一块古匾“期颐人瑞”,说的是该村王姓一女老人曾经活到一百多岁,所以有这个称呼。该村何姓有一匾“冀衍耄耋”,是女儿送的,其中冀是期望、希望的意思,衍在这儿有延长、达到的意思,耄耋的本意是八九十岁的人,在这儿引申为高寿。整个的意思为期望父亲身体健康,永享高龄(寿),活到八九十岁。

八十岁!起源是姜子牙八十岁才在渭水河边遇到周文王,才开始自己的事业。故后人就用朝杖之年指八十岁。按照古人的说法,二十岁叫加冠之年,意思是成年了。三十岁叫而立之年,四十岁叫不惑之年,五十叫半百又叫耳顺之年,六十岁叫花甲之年,七十岁叫古稀之年,八十叫朝杖之年!

杖朝之年是什么意思?首先,杖朝之年的意思是人到了可以拄着拐杖入朝的年纪了。人在到了一定的年纪之后,身体大不如前,需要借助外力才能自由活动。所以,对于一些不得不入朝的老臣子来说,唯有拄着拐杖。众所周知,后世的封建王朝在礼制上大都沿袭了周礼,《礼记·工制》中有提到:“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由此,杖朝之年是指人80岁的年纪。

朝杖之年是指80岁。

朝杖之年属于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

其他年龄称谓如下:

1、花甲(耳顺):指60岁。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2、古稀:指70岁。称70岁为古稀之年。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3、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答:杖朝之年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zhàng cháo zhi nian年龄的代称,指男子80岁,意思是年过八十就可以允许撑着拐杖入朝。

出自:《礼记·工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九十者,天子欲有问焉,则就其室,以珍从。”即年过五十可以在家拄拐杖,六十可以在乡拄拐杖,七十可以在国中柱拐杖,八十老人可以在朝上拄拐杖。年过九十,如果天子有时想问,天子要上门访问,还要带上珍品美味。

古人中年去世称?

古人中年去世会根据他的社会地位,对死亡有各种其名称,帝王之死为驾崩,诸候之死为薨,庶人则称死,现在按我们民间农村土话来讲,青壮人死了是称某人没了,走了,老人去世是称某老人家睡着了,过身了,去做客了。也可能各地方风俗习惯不一样吧,我们那不管中老年人,凡是白事,村里的人知道了,各家都会来一个人帮忙主家料里后事。

古人中年去世称。在古代,中年人去世一般称为英年早逝,这个英年就是代表中年的意思。英年就是一个人的黄金年龄,我正处于这个知识经历丰富最好的阶段。这是我们做事业,搞创新美好生活的开端。也是我们照顾家庭生活,工作学习的最好年龄。

古人中年去世称:卒、殁、疾终、溘逝、作古、弃世、下世、物故、厌世、弃养、损舍馆、弃堂帐、启手足、隐化、迁神、解驾、遁化、迁化、迁形、谢世。

现代常见的去世也可以称做:去世、过世、逝世、长眠、安息。

根据死亡原因称:

意外:遇难、丧身。

未成年而死:夭折。

为国为民:牺牲、捐躯、殉国、殉职。

对仇敌:见阎王、回老家、归西天、断气、完蛋、翘辫子、一命呜呼。

对中年去世形容为:

寰宇不眷、天妒英才、天不佑德、英年早逝,等等。

古人中年去世称?过去的人称成年的人去世了为英年早逝。成年人身体正当年,是人最佳状态。上有老父老母需要孝敬。下有儿女需要撫养。但是突然身体生了病,或者遭遇了意外而英年早逝。会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很多不幸,所以我们要注重身体健康。

1.天子死:崩,也叫“驾崩”、“山陵崩”、“归西”、“驾鹤归西”、“驭龙归西”、“殡天”。

2.诸侯或后妃死:薨(或薨逝、薨亡)。

3.大夫死:卒。

4.士死:不禄。

5.庶人:死。

6.未成年人死:夭、夭折、短折、夭亡、殇、夭殇、早逝(英年早逝)、夭逝、天逝、弃养、夙殒、天服之殇、早夭。

7.自然之死:寿终、登仙、百年、老了、谢世、长逝、长往、长辞、归室、归泉、走了、去了、故去、就木、寿终正寝、寿终内寝。

寿终正寝:称成年男子特别老年男子的正常死亡(古时男子将终,卧于正厅东首,安键死去)

成年人之死

逝世: 称一般成年人之死。

去世: 称一般成年人之死。

谢世: 对一般成年人之死的雅称。

没有特意对中年人死亡有形容词语,古时候的中年人也就是我们现在的成年人吧,古时候人都死亡比较早。

不惑(不惑之年):40岁为“不惑之年”。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50岁。六九年:即54岁。在古代中国的民间,对死亡的敬畏之意在用语之间可以看出,人们对死亡的称呼很谨慎,一般情况下,人死后可以称为“辞世”,“过世”,“逝世”,“作古”,“去世”,有些地区还借用道家的用语,主要有“返真”,“仙逝”,还有一些地区则是用阴阳家的“星陨”等。

古人在谈到别人“死”时,都不愿直说,采取一种婉转的说法,即讳“死”。自古以来,讳死有许多巧妙的表述方法。

病:孔子将要死时,他的弟子子不忍心说老师大概要死了,便说:“夫子殆将病也!”子贡话中的“病”,就是死的一种讳言。

就木:就木是进入棺材的意思,是“死”的讳言。春秋时期,晋公子

耳流亡国外,在国季为妻。后来,重耳要离国去齐国,告别季隗时说:“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季隗回答说:“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

见背:即背离而去,也就是死的意思。李密在《陈情丧》中,叙述自从小就死了父亲,说“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弃养:父母去世的婉称意思是子女泰养父母,若父母去世,则不奉养。

山陵崩:帝王“死”的委婉说法

千秋之后:帝王“死”的委婉说法。

大行无遗诏:讳言帝王“死”。所指“大行”,是说皇帝不回来了,当然就是死了。

宫车晏驾:讳言帝王的“死”。晏,迟的意思,宫车驾是指帝王的车驾晚出,图皇本该早起驾车临朝,现在车驾迟迟不出来,一定是有变故,所以用“官车晏驾”讳指帝去世。

捐馆舍:是说连住的房子也遗弃了,其意就是说人死了,一般是指有尊位的官员,也称“捐馆”

涅槃:佛家对死的言,也称“圆寂”

羽化:传说成的人,能够飞升。像长了翼一样,叫“羽化”所以“羽化”也作死的讳言,苏轼在《赤壁》中写道:“浩活冯虚御风,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之句,

丧葬对于农村人来说一直是个非常严肃的词,当家里有人去世,从闭眼咽气那一刻起,无数看不见摸不着的规矩就开始发挥其作用。

这些规矩都是不成文的,但人人都在遵守。

我们看到有人说某人去世时年龄时,最喜欢用的一个词是“享年”,比如享年多少岁。

我们初看这个词时感觉是个尊称,似乎用在什么年龄都可以。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这里面有大讲究。比如一个七八十岁的老人去世,如果说享年多少岁,这在懂行的人眼里就是闹笑话。

另一个特别容易弄错的地方是家里人去世时,别人怎么称呼自己或者自己怎么自称。这些都有讲究。比如年纪轻轻,父母双亡,自己写丧帖时,或者看到别人后如何自称?直接用儿子吗?那样会让人产生混淆。

所以,它这时面有一套说辞,也有一套专门的用语,并不是随便用的。更不能动不动就说别人享年多少岁,要看去世人的年龄是多大,再来决定用什么字。

那么,不同年龄的人去世,用什么来表达?家中不同人去世,用什么词来表达自己的身份?

咱们分别来说一下。

  Ⅰ:关于不同年龄的敬辞

我们的所有丧葬规矩来源于古代,在古代时,人去世时用什么字和他的身份有直接关系,比如:崩、薨、卒、不禄、死。

帝王去世叫崩,我们经常在电视剧里看到皇上驾崩了什么的。王去世称薨。大夫去世叫卒,《唐书》中说的是二品以上官员去世称薨,五品以上官员去世称卒。士去世称不禄,普通百姓去世称死。

我们可以看出来,在古代,人去世后用的字跟自己的身份有直接关系。那同样,不同年龄去世后,用的字词也是有巨大区别的。但一般都是三种,分别是:得年、享年、享寿。

先来说得年,得这个字本来无所指,有时候用于动词,有时候用于助词。在过去的农村,人如果没满三十岁就去世了,别人写敬辞时称得年。

比如某人二十五岁意外去世,写敬辞时说成是得年二十五岁。

所谓得,就是得到。

有人可能会疑惑,为什么是三十岁以前这样称呼。古人讲三十而立,三十岁对于过去的人来说非常重要,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有所成就。也就是说,拼搏的年龄在三十岁以前。

但尚处在拼搏的年龄时,人却意外去世了,只能称得年。

此外,以前的人寿命短,留全发,很多人到三十岁就自称老夫了,三十岁对于过去的人来说是个重要的分水岭。

再来说享年。

这是一个很多人会用到的词,也是在写敬辞时被广泛用到的词,但它真的并不适合所有年龄段。比如很多人写一个上岁数的人去世时也用享年多少岁,这并不适合。

享年适用的年龄段是三十岁以上,六十岁以下。

为什么是三十岁以上,六十岁以下?三十岁对于过去人的重要性我们上面已经说了,这里不再重复。

古人称六十年一个甲子,在寿命普遍较短的过去,活一个甲子的人占少数。过去人说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就是四十岁时不再有疑惑,泄心劲了。到了五十岁就该知天命了,命里有的已经有了,命里没得就不要强求了。

而这时候去世,也就可以用享年多少了,享就是享用,或者是享受。此外,享字在甲骨文里的样子就是宗庙,用到享年,有代去世人表达满意的意思。

最后来说享寿。

这个词在丧葬敬辞中非常重要,但却很少有人用到,因为它没有享年那么出名。

事实上,过了六十岁去世,统用的敬辞用词应该是享寿。

为什么是过了六十呢?我们知道,六十岁是一个甲子,而古人常说人活七十古来稀。

也就是说,能活过六十岁就了不得了,那就算得上是高寿了,毕竟平均寿命较短嘛。

在人均寿命普遍不高的过去,一个人能活过六十岁,就可以称得上是寿星了,也配用到寿这个字了。

故,享加寿,说明这个人是寿终正寝,是寿星去世,是不折不扣地敬称。

我们看这三种称呼,享年常用,第一个和第三个都不怎么常用。但在人均寿命七十多岁的现在,用享年显然并不符合这个词的意思,可还是有很多人用,这是一种错误的用法。

正确的应该是。

Ⅱ:父母去世,儿子如何称呼

与多大年龄去世用什么相对应的,就是父母去世时,他们的儿子如何称呼?有人说直接称父母名字加孩子,比如某某孩子。

这当然也是可以的,但仅限于口头用语,如果要写敬辞时,总不能也这样写吧?比如某人去世,留下某某孩子两名?这显然是胡来呢。

所以,这也是一件挺重要的事。

那么,到底都有什么称呼呢?在称呼上分别有四种:孤子、哀子、孤哀子、棘人。

我们分别来解释一下。

当家里父亲去世,而母亲健在时,称为儿子为“孤子”。古人说人生四苦,鳏寡孤独。中年丧妇说鳏,中年丧夫称寡,幼年丧父称孤,老年丧子称独。

所以,当父亲去世,家里母亲健在时,称儿子为孤子就非常容易理解了。这个字的单独解释是像是没有根的瓜,也引申为没有父亲的孩子。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这个字时说:孤,无父也。

当家里父亲健在,但母亲去世时,儿子称哀子。

哀的本义是悲伤,从春秋时开始,将失去母亲的孩子称为哀子,出自《仪礼·士丧礼》篇。

而当家中父母皆去世,只剩下儿子时,称其儿子为孤哀子。

这个比较容易理解,就是将上面的字给统一用了起来。丧父称孤子,丧母称哀子,父母皆丧称孤哀子也就一眼明了了。

棘人是个自称,而且是有特指的,它特指在居父母丧时的自称。

古代守孝时间长,甚至有三年之久,在为父母守丧期间,自称就是棘人。比如给别人写信或者谈话时,自称棘人,使对方一下就明白这是个为父母守孝之人。这是对父母的尊敬,同时也在表明自己现在的处境。

因为在以前,守孝的人有很多事不能去做,等于是亮明自己的身份。

Ⅲ:当然了,现代有人会说哪里有这么些讲究,讲究这些又有什么用?不过是迷信罢了。

其实这怎么能称得上是迷信呢?敬语到了什么时候也不是迷信,往往说别人迷信的人,连迷信的真正意思都不知道是什么。迷信就是对某种观点或者事物盲目迷恋和相信。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客观说别人迷信其实也是一种迷信。

在丧葬这种事上,的确存在不少的糟粕,但也有不少值得传承的精华,这些从古代流传下来的东西,早已经融入到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对于敬辞和敬称,粗暴说成迷信是最大的不客观。

驾鹤西去

骑着鹤飞往天堂。引申意思:对死亡的一种避讳的说法。含有对死者的尊敬、祝福之意。

2、出处:邓友梅《那五》:“过老太太言而有信,这事办完不久就驾鹤西去了,紫云正式把家管了起来。”

3、译文:过老太太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个处理完不久就骑着鹤飞往天堂,紫云正式把家管了起来。

古代知岁是几岁?

古代知命之年是指五十岁

古时知岁是指五十,五十而知天命嘛

已故人的年龄称呼?

人死亡时称呼年龄为

0~20岁的为夭折。

21岁到30岁的为短寿。

31岁到40岁的为强寿。

41岁到50岁的为艾寿。

51岁到60岁的为周寿。

61岁到70岁的为稀寿。

71岁到80岁的为耋寿。

81岁到90岁的为耄寿。

91岁到100岁为期颐。

古代的时候男女称呼年龄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男性称寿,而女性是不称寿的,一般称福。

在云南罗平富乐有一块古扁“期颐人瑞”说的就是该村王姓。一个女老人曾经活到一百多岁,所以有这个称呼的。

该村还有一个姓何的,有一个古扁。冀衍耄耋,也是女儿送的,其中是希望的意思。有延长的达到的意思。本意是八九十岁的人,在这引申为高数,整个意思为期望父母身体健康。

父亲死后先考,母亲是先妣。

先 含有怀念、哀痛之情,是对已死长者的尊称,如对已离世的父亲称先父、先人、先严、先考,对母尊称先母、先妣、先慈,对祖父称先祖,等等。

亡 用于对已死卑幼者的称呼,如亡妹、亡儿。对已故的丈夫、妻子、挚友,也可称亡夫、亡妻、亡友。

童年称为垂髫之年,10岁称为幼学之年,男子20岁称为弱冠,30岁称为而立之年, 40岁称为不惑之年, 50岁称为知命之年, 60岁称为花甲之年,

70岁称为古稀之年, 77岁称为喜寿之年, 88岁称为米寿之年, 99岁称为白寿之年, 80、90岁称为耄耋之年, 100岁称为期颐之年。

0--20岁为夭折

21--30岁为短寿

31--40岁为强寿

41--50岁为艾寿

51--60岁为周寿

61--70岁为稀寿

71--80岁为耋寿

81--90岁为耄寿

91--100岁为期颐

24岁是豆蔻年华?

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女孩7岁称髫年。

男孩岁称韶年。

24岁称花信年华;

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所以24称花信年华,豆冠年华是13岁

24岁是花蓓(信)年华;另外,20岁称为桃李年华;

16岁称为碧玉年华;

15岁的女孩及笄之年;

13—14岁的女孩豆蔻年华;12岁的女孩金钗之年;

10岁的女孩髻年;

10岁以下的孩子称为黄口。

而男子30岁称为而立之年;

40岁称为不惑之年;

50岁称为知命之年、半百;

60岁称为花甲,平头之年、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称为古稀、杖国之年;

77岁称为喜寿;

80岁称为杖朝之年;

88岁称为米寿;

80-90岁称为耄耋之年;

90岁称为鲐(台,骀)背之年;

99岁称为白寿。

24岁已是青年不是豆蔻年华!豆蔻年华指的是一个年龄段的少女!大概是12岁或者是13岁左右的少女年龄段

而立之年,知命之年,古稀之年,不惑之年,花甲之年,各代表多少岁?

而立之年是指30岁,知命之年是指50岁,古稀之年是指70岁,不惑之年是指40岁,花甲之年是指60岁。

意思是而立之年30岁就应该确立人生的目标,树立三观,肩挑大担,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之人。

不惑之年40岁就有了三观的执行力,无论遇到顺境逆境都能游刃有余面对。

知命之年50岁知道有可为,有可不为,有些事情不能违背天命。

花甲之年60岁不在刚愎自用,也叫耳顺之年,可以听进去各种不同意见。

古稀之年70岁,收放自如游刃有余的同时,还能遵守生命的法则社会的规矩。

总之,每个年龄段都很曼妙,每个年龄段都是人生最华丽的年华!好好活着吧!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不惑之年:指四十岁,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花甲之年:指六十岁,古稀之年:指七十岁,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期颐之年:一百岁。“花甲之年”是指60岁。花甲,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该词出自宋·计有功的《唐诗纪事》:“(赵牧)特大中、咸通中敩(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埒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1、幼学之年:10岁。

2、而立之年:30岁。

3、不惑之年:40岁。

4、花甲之年:60岁。

5、古稀之年:70岁。

知命之年其他应用

组词

知组词命组词之组词年组词

笔顺笔画

知笔顺笔画命笔顺笔画之笔顺笔画年笔顺笔画

近义词

知近义词命近义词之近义词年近义词

反义词

知反义词命反义词之反义词年反义词

知命之年成语接龙

正接

年富力强年丰时稔年丰岁稔年复一年年谷不登年高德韶年高德劭年高德邵年高望重年高有德年华垂暮年久日深年近岁逼年近岁除年久失修年华虚度年迈龙钟年老力衰年老龙钟年老色衰年老体弱年老体衰年轻力壮年轻气盛年深日久年深岁久年衰岁暮年少无知年事已高年深月久年头月尾年淹日久年谊世好年湮世远年幼无知年已蹉跎年湮代远年逾古稀年逾花甲年灾月厄年灾月晦

反接

不得而知半解一知不识不知白首相知博者不知聪明睿知妇孺皆知格物致知浑然无知尽人皆知举世皆知绝圣弃知旧雨新知可想而知冷暖自知路人皆知蒙昧无知懵然无知茫无所知暮夜无知暮夜无知年少无知年幼无知你知我知贫贱之知轻薄无知强不知以为知挈瓶之知前所未知人人皆知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人事不知人所共知如饮水者,冷热自知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三不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神人鉴知世人皆知他乡故知他乡遇故知天知地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童子何知未卜先知无人不知无所不知无一不知心到神知先觉先知鲜为人知愚昧无知一事不知一物不知一望而知愚妄无知一问三不知一无所知言者不知言者弗知哑子漫尝黄柏味,自家有苦自家知灼见真知众人周知众所共知众所周知尊闻行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参考资料:成语接龙查询知命之年成语接龙

成语词典最新查询成语

按部就班卑辞厚礼苞藏祸心百草权舆百二关山白费唇舌不假思索秉文经武春风化雨才高运蹇长戟高门乘龙佳婿成名成家穿云裂石电光石火丹黄甲乙东拉西扯东零西散达权知变大义凛然二龙戏珠耳聋眼黑饿殍枕藉梵册贝叶费力劳心肤皮潦草风起潮涌风恬月朗凤枭同巢腹中甲兵孤雌寡鹤光杆司令膏粱锦绣黑咕隆咚好好先生画沙印泥黑眼定心迥隔霄壤拒狼进虎据理力争精疲力竭夸强说会磊落跌荡流落风尘临难不屈龙盘虎踞立身处世老僧入定留尾巴离心离德礼先壹饭狼烟大话励志竭精名不正,言不顺猛虎扑食满脸春色孟诗韩笔年久日深内忧外患破镜重圆剽疾轻悍烹龙炰凤拼命三郎剖心泣血擗踊哭泣秋风扫叶七老八倒惓惓之意清水衙门祁奚举午跫响空谷千状万态入国问禁人老珠黄柔情绰态少安毋躁上和下睦声价倍增三绝韦编三亲四眷神术妙策三三五五束手坐视深恶痛恨宋玉东墙投壶电笑舞刀跃马为虎傅翼无亲无故王孙贵戚玩时贪日罔知所措贤才君子笑而不答训格之言闲花野草信口胡诌悬门抉目相灭相生相呴相济新学小生削职为民遗编坠简虞褚欧颜忧国如家愚民政策有气无力以身试法遗物忘形逸闻琐事玉箫金管一笑千金音稀信杳哑子得梦枝词蔓语枕戈坐甲知己知彼知情达理醉死梦生粥少僧多做神做鬼周听不蔽枕席还师肘行膝步智小言大朱弦玉磬龇牙咧嘴

成语词典大全 网址链接:https://chengyu.122cha.com/zoumazhiren39181.html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