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处世的意思解释及典故(故事)

关键字:
成语接龙

立身处世的意思立身处世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立身处世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立身处世
拼音: lì shēn chǔ shì
频率: 常用
年代: 古代
词性: 中性词
结构: 联合式
解释: 立身:做人;处世:与人交往。指人在社会上待人接物的态度。

语法: 作主语、宾语;指人待人接物的态度。
典故出处: 晋·无名氏《沙弥十戒法并威仪序》:“夫乾坤覆载,以人为贵,立身处世,以礼仪为本。"
成语示例:朱自清《论气节》:“主要的是所谓读书人或士人的~之道。"
英文翻译: establish oneself and manage to get along in the world <ways of conducting oneself in society>

立身处世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光明磊落的书?

《正经》是一部讲述中国人立身处世方法和技巧的谋略书,全书共收录了500多个历史故事,阐述了从政技巧、理乱之术、用兵之道、驭人之术、用人之道、言辞应对以及断案、救荒、理则、进谏、平叛、诡智、奇谋等等,几乎涵盖了人生的各种境遇及每个不同阶段的主要问题。

《正经》不以阴谋诡诈蛊惑人心,注重“正心术”的奇谋奇智,提倡光明磊落的为人处世风尚,是一部光明正大地反映中国传统政治智慧与人生智慧的必读书。

传统文化诚信的故事?

天佑善心

徐少渔是钱塘人,光绪庚寅八月初,他向彝斋借了一百圆银币,没有立借据,只口头约定一年以后如数偿还。第二年八月初,徐少渔病倒了,危在旦夕之际,躺在病榻上的他一直喃喃自语:“还钱的时间快到了,我如果死了怎么办啊?”

其妻听后对他说:“你借的钱没有借据,没有履行约定的必要,你就不要愁了。”徐少渔说:“他因为相信我,所以才没要借据,我怎么能自己不守信用呢?”于是让妻子将家中的一柄玉如意和两件狐裘拿去卖了,共卖了九十银圆,又从别人那里借了十圆,最终在约定的日期如数偿还给了彝斋。没过几天,徐少渔的病痊愈了。

答应别人的事,就应秉持“真”的原则,无论如何都一定要做到,这是为人处世之本,是一种传统美德。看一看这些不惜身家性命而谨守守信重诺做人准则的古人,真是令人由衷的钦佩,神迹也可能在这些人生活里出现。

晏殊诚实守信

古往今来,凡是品德高尚的人,都是诚实守信的。

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晏殊,14岁被地方官作为“神童”推荐给朝廷。他本来可以不参加科举考试便能得到官职,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毅然参加了考试。事情十分凑巧,那次的考试题目是他曾经做过的,得到过好几位名 师的指点。这样,他不费力气就从千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并得到了皇帝的赞赏。但晏殊并没有因此而洋洋自得,相反他在接受皇帝的复试时,把情况如实地告诉了皇帝,并要求另出题目,当堂考他。皇帝与大臣们商议后出了一道难度更大的题目,让晏殊当堂作文。结果,他的文章又得到了皇帝的夸奖。

晏殊当官后,每日办完公事,总是回到家里闭门读书。后来皇帝了解到这个情况,十分高兴,就点名让他做了太子手下的官员。当晏殊去向皇帝谢恩时,皇帝又称赞他能够闭门苦读。晏殊却说:“我不是不想去宴饮游乐,只是因为家贫无钱,才不去参加。我是有愧于皇上的夸奖的。”皇帝又称赞他既有真实才学,又质朴诚实,是个难得的人才,过了几年便把他提拔上来,让他当了宰相。

晏殊受到皇帝的赏识和重用的故事说明,一个人为人的诚实,表里如一,不弄虚作假,对于取得别人的信任是多么的重要啊!

曾子杀猪曾子的妻子到市场上去,她的儿子要跟着一起去,一边走,一边哭。妈妈对他说:“你回去,等我回来以后,杀猪给你吃。”妻子从市场回来了,曾子要捉猪来杀,他的妻子拦住他说:“那不过是跟小孩子说着玩的。”曾子说:“决不可以跟小孩子说着玩。小孩本来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样子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做妈妈的骗孩子,孩子不相信妈妈的话,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于是曾子把猪给杀了。

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指出了人应思诚而与天道相通,做到真实无妄、诚实无欺,因此古人常用“至诚”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处理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汉字的“信”从造字结构看,“人言为信”,关于信的论述有“一诺千金”、“言必信,行必果”等等。孔子就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不知道他怎样可以立身处世。诚实守信是古人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而这方面杰出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

太史慈守信的故事?

太史慈,青州(今山东临淄)人,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名将。

一次,他在神亭(今江苏金坛西北)战败,被孙权的兄长孙策俘获了。

孙策以前就听说过太史慈的大名,于是就立即为他松绑,并以礼相待,还向他询问下一步进军的策略。太史慈见孙策如此对待自己,倒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了,只是一味地说:“我乃败军之将,不配共论大事。”孙策则说:“从前,韩信定计于广武君李左车,现在,我想请教将军,您又何必推辞呢?”

太史慈见孙策如此恳切,就说:“刘繇所部刚被打败,士卒离心,如果分散了,就很难再聚拢起来;考虑到这种情况,想请您采取布施仁惠的措施加以安抚,又恐怕不符合您的心意。”孙策听了太史慈的话,长跪施礼回答说:“这实在是我内心所希望的。明天中午,希望您再回到这里来。”

诸将都很怀疑,认为让太史慈走了,他明天就不会再来了。孙策则不这样认为,他说:“太史子义,乃青州名士,以信用和道义为立身处世的首要原则,他一定不会欺骗我的。”

第二天,孙策下令大摆宴席,宴请各路将领,摆设酒食,立竿视影。正午时分,太史慈果然到了。孙策非常高兴,后来常常与他商议军事。

为什么说诚信是个人立身之本?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

“立身之本”即处世之根基。

  中华民族历来把诚实守信作为立身处世之本。

在许多经典著作中都谈到“信”的重要性。

《论语》中有“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礼记》中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这些珍贵的论点都说明为人处世必须守诺言、讲诚信。

  孔子曾经对信义做过精辟的论述。

一次,他的学生子贡向他请教治国方法。

他说:“确保粮食充足、军队充实以及对人民的信义,就可以治理好一个国家。

”子贡又问:“三者如果要舍其一,应该舍哪个?”“军备。

”“不得已再舍一个,怎么办?”“舍粮食。

”“为什么不能舍信义?”子贡又问。

孔子说:“人难免一死,没有粮食可以,如果没有了信义,根本与禽兽无异,这时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  在这方面,古人给我们做出了好榜样。

传说周朝时期,周武王死后,由他的幼子周成王即位,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叔周公辅佐幼帝。

有一天,周成王和弟弟唐叔虞在树下玩耍。

周成王捡了一片树叶递给叔虞,说:“我用这个封你为侯。

”周公听了就说:“选个黄道吉日,给叔虞举行封侯典礼吧!

”成王一听急了,辩解道:“我只是和弟弟开个玩笑罢了。

”可是周公却严肃地说:“陛下,君无戏言,天子一说话,史官就会记录下来,并按照天子的话去做。

所以,陛下要想在今后说话有威力,就应遵守诺言。

”周成王只好照周公的话去做,唐叔虞因此被封为晋侯。

  改革家商鞅“城门立信”的故事尽人皆知。

这一举动轰动了整个秦国,老百姓们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相信商鞅是个说话算数的人。

后来,商鞅颁布变法条例,获得秦国人民都很拥护和遵守。

可以说,商鞅变法的成功,得益于“诚信”二字。

  古人尚且懂得以信为本,我们更应该将信用作为为人处世的一条准则。

如果你言而无信,朋友们上了一次当,就绝不会上第二次当!

  明代有一本书,名叫《郁离子》,书中讲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其中有一则故事说的是一位商人因不守信用而丧生,很能给人启发。

这位商人在过河时船被礁石撞破,他大呼救命,并向围观的人许诺:“谁能救我,我将付他100两金子。

”一个渔人救了他。

商人上岸后,只给了渔人80两金子。

渔人很愤怒,责怪商人不讲信用。

商人则训斥渔人太贪婪。

渔人只好作罢。

后来,这个商人在乘船时又遇上险情,他还像上一次那样呼救、许诺。

这时,那位渔人就在附近,但他没有去救商人,反而告诉周围的人:“这个人言而无信。

”人们听了渔人的话,谁也不肯去救商人。

结果,商人淹死在河中。

我们姑且不去深究渔人的是与非,仅从这故事中得到一点启发:不遵守诺言,失信于人,有时甚至有可能性命也难保。

所以,诚信既是我们自身修养的根本,也是我们取信他人的必由之道。

  当然,信守诺言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我们的先人孔子曾遇到过被迫承诺的事情。

那时,孔子和他的学生住在陈国。

由于陈国不断受到战争的侵袭,孔子决定带领他的学生们到卫国去。

在途中,不幸被卫国的叛贼抓住了。

一番交涉后,叛贼对孔子说:“只要你们不去卫国我就放了你们。

”孔子一口答应,并和叛贼对天发誓。

被放出来后孔子带着学生继续向卫国走去。

他的学生子贡不解地问老师:“您不是一直教育我们要遵守诺言吗?难道您想违背自己的誓言?”孔子说:“被人胁迫之下发出的盟誓,天神是根本不听的,因而也不存在什么背盟不背盟的。

”天神当然是不存在的,但孔子却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有些被逼无奈情况下承诺的事情可以另当别论。

世故开头的四字成语?

世外桃源、世代相传、世人皆知、世态炎凉、世风日下、世世代代、世代相承、世道人心、世事纷扰、世俗之见、世人瞩目、世事炎凉、世风不古、世事如棋、故土难离、故伎重演、故作高深、故态复萌、故人之意、故作玄虚、故作镇静、故态复作、故人之情、故旧不弃、故人之情。

世界各地,世界末日,世界第一,世家子弟,世纪大道,世纪广场,世纪联华,世纪华联,世纪花园,世纪佳缘,世纪金源,世纪公园,世纪难题,世纪金榜,世纪新城,世纪家园,故意伤害,故意伤害罪,故乡的云,故事情节,故事与他,故事与她,故事大王,故事的角色,故地重游。

世故的成语是:人情世故。

人情世故的意思:为人处世的道理。

拼音:[rén qíng shì gù]

出处:宋·文天祥《送僧了敬序》:“姑与之委曲于人情世故之内。”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一卷:“可惜你满腹文章,看不出人情世故。”

近义词:人情冷暖、人之常情、立身处世。

例句:老人们常常抱怨,现在的年轻人不懂人情世故。

没有世故开头的四字成语,含有世故结尾成语如下:

人情世故

rén qíng shì gù

为人处世的道理。

老于世故

lǎo yú shì gù

老:老练,富有经验;世故:处世经验。指对社会上的一切有很深的阅历。

不经世故

bù jīng shì gù

经:经历;世故:人情世事的变故。形容缺乏为人处世的经验。

饱练世故

bǎo liàn shì gù

指对世态人情有深刻感受或有丰富的处世经验。同“饱谙世故”。

饱经世故

bǎo jīng shì gù

指阅历多,积累了丰富的处世经验。

饱谙世故

bǎo ān shì gù

指对世态人情有深刻感受或有丰富的处世经验。

不经世故[bù jīng shì gù]

不经世故,汉语成语,拼音是bù jīng shì gù,意思是缺乏为人处世的经验。出自鲁迅《花边文学·序言》。

中文名

拼音

注音

ㄅㄨˋ ㄐㄧㄥ ㄕㄧˋ ㄍㄨˋ[1]

出处

鲁迅《花边文学·序言》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没见过世面[2]

成语辨析

反义词:饱经世故[2]

成语出处

鲁迅《花边文学·序言》:“然而他们不经世故,偶尔忘其所以也就大碰其钉子。”[2]

成语解释

立身处世其他应用

组词

立组词身组词处组词世组词

笔顺笔画

立笔顺笔画身笔顺笔画处笔顺笔画世笔顺笔画

近义词

立近义词身近义词处近义词世近义词

反义词

立反义词身反义词处反义词世反义词

立身处世成语接龙

正接

世道人情世道人心世代书香世道浇漓世代簪缨世风日下世济其美世路荣枯世情如纸世人皆知世扰俗乱世世代代世事纷扰世上无难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世世生生世俗之见世态人情世态炎凉世外桃源世异时移

反接

哀毁骨立哀毁瘠立傲然挺立傲然屹立比肩而立不破不立兵以诈立柴毁骨立持枪鹄立超然独立长身鹤立垂手恭立垂手侍立长身玉立侧足而立重足而立大破大立鼎足而立功成名立功成事立鸿鶱凤立汉贼不两立家道壁立矜功不立金鸡独立绝世独立家徒壁立名不虚立毛发悚立面墙而立墙面而立茕茕孤立茕茕孑立势不并立山奔海立势不两立誓不两立三分鼎立三十而立事预则立三足鼎立亭亭玉立顽廉懦立巍然耸立巍然挺立巍然屹立销毁骨立形销骨立云垂海立屹然挺立遗世独立渊停山立云屯森立渊渟岳立阳煦山立英英玉立

参考资料:成语接龙查询立身处世成语接龙

成语词典最新查询成语

博古通今残忍不仁蚕头燕尾吹叶嚼蕊疯疯癫癫饭糗茹草反正拨乱高风亮节各如其意改行从善改弦易张画策设谋鹤发童颜急起直追夸诞大言狂三诈四老弱病残面目可憎面朋口友亲不敌贵束手缚脚十室容贤烁玉流金通工易事偷闲躲静文过饰非亡国之声唯利是图学无常师蝇攒蚁聚云开雾散尊酒论文

成语词典大全 网址链接:https://chengyu.122cha.com/lishenchushi17756.html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