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无常师的意思解释及典故(故事)

关键字:
成语接龙

学无常师的意思学无常师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学无常师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学无常师
拼音: xué wú cháng shī
频率: 生僻
年代: 古代
词性: 中性词
结构: 偏正式
解释: 常:永久的。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指善于学习的人能够向各种有专长的人学习。

语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典故出处: 晋·皇甫谧《髙士传·申屠蟠》:“三业先通,因博贯五经,兼明图纬,学无常师。"
成语示例:三国·魏·卡兰《赞述太子赋》:“~,惟德所在;恩无所私,惟德所亲。"
英文翻译: 

学无常师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为什么说孔子“学无常师”?

何止是孔子,只要想学习,必然“学无常师”。因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哪个老师也不可能是全材。自然科学理工科,你要遇上牛顿、爱因斯坦,那跟他们一个人学就够了,但文科类的东西,只跟一个老师学,是肯定有局限性的。

颜回真想学习的话,光孔子那点东西根本不够学的。孔子那时,还没有四书五经、高等数学,就那点文科类的书,一辈子学不完?那你还学个什么劲,这智商,死去!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提出一个问题,大家可曾听到老子师从何处?

所以,这个问题的关键点在于弄清楚什么是“师”。我们不妨从自身工作、学习和经历的角度来解开这个问题,从而获得答案。

我们在学校时,有英语老师、数学老师、语文老师,他们都在教授我们相应的知识,我们也都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很多的知识。

在我们踏上社会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没有了老师。我们开始了个人的打拼生涯,找工作、应聘、面试,失败了再重复的做着相同的事情。于是,我们发现自己懂了很多东西,学会找工作了,我们没有专门和谁学习,我们却掌握了一项生存的技能。

我们成功的进入了一家公司,办理了入职手续,接触到和我们一样的年轻人,和我们做着一样工作的年轻人,我们相互称呼为同事。这一切我们都感觉到很新鲜,我们也并没有觉得这是学习,但我们的头脑中确实多出了很多新的内容,似乎比书本中学到的还要亲近和实用。

在工作岗位上,很多工作上的事情不懂,我们在网上查资料,去书店买书,自己开始了独自的摸索之路。我们没有老师、没有同学,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请教身边的同事,同样也解决了我们心中的困惑。

后来,我们从中也悟出了很多东西,我们就不总开口去问了,学会了观察,这个时候我们似乎真正理解了,什么是学艺不如偷艺的概念了。

随着工作时间越加的长久,经验也越来越多,我们即便不懂,也很少开口问了,观察别人、在网上查找答案,这是经常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

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我们也对社会多了些了解,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个人的培训机构、一些网络教学课程,于是我们又开始找老师了,学习一些与工作与性情有关的知识。在课程中我们是学生,当我们学有所成,给别人传授知识的时候,我们也转变成了老师的身份。

可能在一天当中,我们的身份在快速频繁的转换着,是什么样的身份完全取决于我们当下在做着什么。

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的话对我们走出学校大门到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的精辟概括,我之所以加上一个时间段,是因为在这段时间里我们用亲身经历印证孔子说的这段话。

我们追溯到中国上古时期,炎帝,号神农氏,他是上古大能,尝百草、试药性,发展用草药治病。炎帝所做之事与上边我们所做之事比较起来如何呢,不同之处在于我们做的事情不一样、所拥有的智慧不一样、人生的志向和目标不一样,但有一样是相同的,我们都在靠着自己在摸索、学习完善着自身的能力。

什么是师,师即是名词,它也是动词;师即是别人,也是我们自己。当玻璃杯子掉到了地上,摔碎了,我们看到了整个过程,我们似乎从中悟到了什么,杯子那个时候就是我们的师;当一辆汽车飞驰而过,我似乎知道了点什么,车子那个时候就是我们的师。只要我们从中听到、看到、嗅到了任何东西的时候,只要我们从中得了悟,它们就是我们的师。

学无常师,这话太精辟了。我们没有这样的学问,不具那样的智慧,说出这样的话。但我们用自己的生命和经历,在诠释着这句话的含义。

不得不承认,我们虽然也具备一些个人的学习能力,但是和那些优秀的人们有太大的差距了。眼光、志向、思想深度等等,都差得很远。所以,在自己不具备学习更高层次的学问和知识的时候,选择一位好的老师是一个明知之举。

总结来说,人其实是可以不需要老师的。如我文章的开头的提问,老子师从何处?他们已经到了不需要老师的程度,正所谓,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他们看到一个现象,就会明白很多的事情和道理,还有谁能做他们的老师呢,寥寥无几。

那么,对于问题,为什么说孔子“学无常师”?孔子是人中圣人,能做他老师的人太少了,他只能向自然学习了,以自然为师。

喜欢文化的我回答这问题。

孔子如何成为圣人,唯一的答案就是学习。孔子以好学著称,有两个关键词可以概括,一个是“学而不厌”就是孔子生命不息,求学不止的学习精神,另一个关键词就是“学无常师”,没有固定的老师,谁有长处就向谁学习。

可以说,孔子的一生贯穿着这两个关键词。

1,孔子在26岁时,听闻鲁国附属国郯国的郯子对远古时代的知识颇为渊博,于是在郯子来鲁国时,宾馆夜访,虚心求教。而那时的孔子已成闻名鲁国的学者,仍然如此谦虚好学,郯子当然恨不得将自己所有的历史知识倾囊相授。

2,向老子学礼,向苌弘学习音乐。老子当时任周王朝史官,熟悉礼仪典故。只是老子住在离鲁国千里之外的周王城洛邑,孔子克服困难,风尘仆仆,来向老子当面请教学习。老子见他远道而来,颇受感动,不仅倾心相授。还引见孔子认识大夫苌弘,向苌弘学习音乐理论。这次周王城之行,还有机会对周王朝很多典籍进行查阅和学习,再加上一系列的研讨活动,对孔子的思想产生诸多影响。

3,与师襄子切磋琴艺。师襄子和孔子一样同为著名乐官,本来孔子琴艺已相当有水平了,但他仍要向师襄子学习,不断地学习技巧乃至把握曲子的志趣神韵,正是在这样的切磋中,孔子的琴艺突飞猛进。

4,项橐三难孔夫子的故事更是孔子不耻下问的写照。巜三字经》里一段话:昔仲尼,师项槖。古圣贤,尚勤学。说的就是学富五车的孔子曾向七岁的项槖请教问题,充分体现了孔子好学和学无常师的精神。

5,理论联系实际,让书本知识活学活用。《论语》记载:子入太庙,每事问。孔子对周礼的知识主要来自书本,太庙祭祀刚好是实践形式,孔子当然不会放过理论结合实践的学习机会,所以每次太庙举行礼仪活动,孔子老是问这问那的,好像啥都不懂一样,其实他算资深专家,因为他知道只有勤学才能精进。

......

正是因为孔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这种学习精神,处处留心皆学问,学无常师,而成为一代圣人。

为什么学无常师呢?

首先,学无止境。人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你懂得的比一定比别人多,或许你一个人专业在行,理论上丰富,但运用到事实工作中去,也可以说不是按部就班的那回事?这时候的你,想要完成工作就必须向前辈们学习,当然也包括小字辈的。

其次,人无完人。他是你的老师,不可能是你百科教授,长处教了你,那短处呢?这就是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今后发展如何得全靠师从他人,听别人教诲,得到自我进步!

总之,孔子的话是对的,一个小孩子的话说得在理都可以拜为师。谦虚好学,人人为师。

自人类出现后,为了生存,智人就开始发现群居可以起到保护自我的作用,可以御敌。后来形成了语言,发明了文字,人们通过这些形式不断学习掌握生存的本领。

从农耕时代,到18、19世纪开始的工业革命和近代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日新月异,人们掌握社会发展的工具越来越丰富,为了适应快速发展的生活节奏,更好的生活生存下去,人们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掌握更多的应用工具,才能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资讯,才能更早更全面的了解社会本领,及时处理应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解决平时遇到的难题。

学习没有固定的空间和时间,学习一直伴随人的一生,教会你的不一定是一个人,可能是一个手机软件,也可能是一部电影,更有可能是一个动物。

学无常师,可能就是这个道理吧。(个人观点)

【任末好学】这篇文言文的翻译: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

译文任末十四岁,背着书籍不怕艰险(去拜师)。

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取得成就呢?"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

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遇上没有月亮的黑夜,他便点燃麻秆、蒿草之类取光。

看书有领会的时候,写在他的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

学生们钦佩他的勤学精神,常用洗净的衣服换取他写满字的衣服。

不是圣人的话不看。

他快死时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习的人,即便是活着,也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

主张学无常师的是谁?

韩愈认为,求师的目的是为学“道”,办法是“学无常师”。韩愈在阐述教师问题时,认识到了“道与师”、“道与业”、“师与生”之间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含有朴素的唯物辩证法的因素。提出了教师既应忠于理想、传播真理、又要学有专长、认真授业;既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又要求学生以能者为师,提倡教学相长。“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如果有专长,也可以为教师,教师也可以向有专长的弟子学习,教师与弟子相互学习。这些卓越的见解,不但丰富了我国古代教育理论,而且对当今教师正确理解职责、政治与业务、教书育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均具有启发意义。

韩愈《师说》:圣人无常师。他认为求师的目的是为学“道”,办法是“学无常师”。意思是: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善于学习的人可以向各种有专长的人学习。

《论语.子张》:“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晋袁宏《后汉纪.灵帝纪》:“蟠学无常师,博览无不通。”

晋皇甫谧《高士传.申屠蟠》:“三业先通,因搏贯五经,兼明图纬,学无常师。”

三国魏,卞兰《赞述太子赋》:“学无常师,惟得所在;恩无所私,惟得所亲。”

任末苦读文言文的意思?

原文 ;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

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克树汁为墨。

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

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

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选自 王嘉《拾遗记》 译文; 任末十四岁,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箱不怕路途遥远,危险困阻,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

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小草屋,削荆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

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昏暗(的话)就绑麻蒿来自己照亮。

看得符合心意,写在他的衣服上,来记住这件事。

一同求学的人十分喜欢他的勤学,更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他的脏衣服。

快死时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象活着;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也是庸碌无能。

项橐曾为孔子师是什么意思?

这是学无常师的一个故事分享,項橐年少,孔子不耻下问,拜項橐为师

学无常师有一业胜己者便从学焉什么意思?

学无常师,有一业胜己者便从学焉。

求学没有固定的老师,如果谁在哪一方面比我优秀,就可以向他学习。

任末好学负的意思?

任末好学负的意思?意思是背着。

原文佐证:

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选自王嘉志怪小说集《拾遗记》)

任末好学负的意思是背的意思.

求“学无常师”的解释?

《汉樊敏碑》字联 古人所重在大节,君子于学无常师; 门有古松庭无乱石,秋宜明月春则和风。

功乃不流有定节,敏而好学无常师?

此语出自《曹全碑》(东汉时别人为曹全所立的纪功碑),意思是(曹全)功绩永存气节留名,他聪明好学博取众长不以某一人为师。

后一句概括了曹全的求真理无常师的精神。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吾师,其中也包含了无常师的意思,他身体力行,向各个阶层的有道之人求教。

西哲也有言说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这句话应该是“和乃不流有定节,敏而好学无常师”,翻译过来就是君子要待人和气,又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定力节操,要聪敏好学,不以某一固定的人作为老师,要博取众家之长。

学无常师其他应用

组词

学组词无组词常组词师组词

笔顺笔画

学笔顺笔画无笔顺笔画常笔顺笔画师笔顺笔画

近义词

学近义词无近义词常近义词师近义词

反义词

学反义词无反义词常反义词师反义词

学无常师成语接龙

正接

师出无名师出有名师道尊严师老兵疲师老民困师心自是师心自用师严道尊师直为壮

反接

不愧下学长材茂学虫鱼之学笃实好学笃信好学笃志好学断织劝学菲才寡学肤浅末学高才博学高才大学高才绝学高才硕学鸿儒硕学江海之学记问之学家言邪学口耳之学困勉下学困而不学敏而好学卖弄才学诠才末学勤工俭学通才硕学通儒硕学晚生后学晚生末学形而上学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用非所学一家之学真才实学折节向学知物由学

参考资料:成语接龙查询学无常师成语接龙

成语词典最新查询成语

不痴不聋,不做家翁补阙拾遗百兽率舞德隆望重负乘致寇斧钺之人赫赫之名井底银瓶积毁消骨钜学鸿生枯骨之余枯燥无味马放南山欺人之谈仁义道德十死一生缩头缩颈三浴三熏贪心妄想颓垣破壁无出其右无颠无倒洗脚上船削足适履欲不可纵一惊非小油头滑脑云屯雾散以噎废餐枕戈披甲钟漏并歇装模装样

成语词典大全 网址链接:https://chengyu.122cha.com/xiweichayi32652.html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