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阙拾遗的意思补阙拾遗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补阙拾遗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补阙拾遗
- 拼音: bǔ quē shí yí
- 频率: 常用
- 年代: 古代
- 词性: 中性词
- 结构: 联合式
- 解释: 阙:同“缺",缺失;拾遗:补录遗漏。补录缺失遗漏的内容。
- 语法: 作谓语、宾语;指补录缺失遗漏的内容。
- 典故出处: 《晋书·张轨传》:“圣王将举大事,必崇三讯之法,朝置谏官以匡大理,疑承辅弼以补阙拾遗。"
- 成语示例:《明史·孙磐传》:“其次扬清激浊,能~。"
- 英文翻译: cornpensate forthe shortage and leakage
补阙拾遗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求“补阙拾遗”的解释?
弭耳[mǐěr]
弭耳,犹帖耳。形容动物搏杀前敛抑之貌。亦指驯服、安顺貌。
补阙:弥补缺漏
出处:1.匡补君王的缺失。《左传·襄公元年》:“凡诸侯即位,小国朝之,大国聘焉,以继好、结信、谋事、补阙,礼之大者也。”杜预注:“阙,犹过也。”《后汉书·胡广传》:“达练事体,明解朝章。虽无謇直之风,屡有补阙之益。”《明史·孙磐传》:“请定建言者为四等:最上,不避患害,抗弹权贵者;其次,扬清激浊,能补阙拾遗。”清朱克敬《瞑庵杂识》卷一:“且使外廷共见共闻,则怀忠抱义之士,於朝廷之得失,皆得以补阙拾遗,随时论捄。”2.引申为弥补缺漏。吴格《<诗三家义集疏>点校说明》:“搜残补阙,网罗遗佚,为后人提供迄今最完备之三家《诗》读本。”
拾遗补阙的意思是什么,出处是哪里?
含义:补充旁人所遗漏的事物。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原文节选: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显岩穴之士;外之,不能备行伍,攻城野战,有斩将搴旗之功。
译文:其次,又不能给皇上拾取遗漏,补正阙失,招纳贤才,推举能人,发现山野隐居的贤士;对外,不能备数于军队之中,攻城野战,以建立斩将夺旗的功劳。
补齐的拼音?
补的拼音读音bǔ,最早见于先秦时代。
基本含义为补缀破衣;引申含义为弥补、修补、补充、补助等。
补的常用组词为缝补、补葺、弥补。
包含补的常用成语为补天柱地、补天浴日、补阙拾遗。
齐的拼音读作qí,jì,zī,zhāi,有平整、整齐等意思,也指整治、整理。
该文字在《周礼·天官·醢人》和《礼记·乐礼》等文献均有记载。
补齐的拼音读音是;bǔ qí
一个补一个四两个羽读什么字?
一个补一个四两个羽组成的字,在其新华字典中没有找到这样组成的字,读什么不知道,即我们题目没有其答案。
补,汉语常用字,读音bǔ,最早见于先秦时代。
包含补的常用成语为补天柱地、补天浴日、补阙拾遗。
右拾遗是什么官?
右拾遗是唐朝及后来朝代设置的小官,是咨询建议官员,字面意思是捡起皇帝的遗漏,相当于当代的监察兼助理机构。
右拾遗为正八品官职,除了元代,汉族统治者朝代介以左为大,右为小,所以左拾遗比右拾遗大一些。
拾遗是以谏为职的官员称作谏官,又形象地被称作言官,但言官亦指监察官员。类似于谏议大夫、补阙、正言、司谏之类的官员。
唐代进谏使命由门下省和中书省共担。门下省设给事中四名及辅员若干,并设左谏议大夫四名,左散骑常侍四名。中书省则设右谏议大夫四名,右散骑常侍四名。唐代还创设了补阙和拾遗两个官职,分置左右,左隶门下省,右隶中书省。补阙和拾遗均为谏官,负责看管供其他谏官呈递奏折所用的四只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