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国如家的意思解释及典故(故事)

关键字:
成语接龙

忧国如家的意思忧国如家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忧国如家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忧国如家
拼音: yōu guó rú jiā
频率: 一般
年代: 古代
词性: 中性词
结构: 偏正式
解释: 忧:忧虑。忧虑国事,就像忧虑家事一样。

语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典故出处: 汉·汉成帝《赐翟方进册》:“君其孰念详计,塞绝奸原,忧国如家,务便百姓,以辅册。"
成语示例:唐·韩愈《论今年权停举选状》:“以臣之愚,以为宜求纯信之士,骨鲠之臣,~,忘身奉上者。"
英文翻译: 

忧国如家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上李尚书书韩愈?

【赤心事上,忧国如家】出自唐代韩愈《上李尚书书》。意思是:忠心奉事君王,为国担忧就好像是担忧自己的家事一样。

韩愈作《上李尚书书》是企图为仕进创造客观条件,从宋代至今都受到不少学者指责,认为他在书中对京兆尹李实尽情赞颂,充满谀词。笔者个人认为这种指责有片面性,因为李实当时任司农少卿,又是宗室,且伪装得很好,半年后才暴露其恶迹,韩愈不可能预料得到。

韩愈后来上书《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矛头直指李实,并因此被贬到偏远的阳山,恰恰反映他不惧权势、敢做敢为的性格。

月日,将仕郎前守四门博士韩愈,谨载拜奉书尚书大尹阁下:愈来京师,于今十五年,所见公卿大臣,不可胜数,皆能守官奉职,无过失而已;未见有赤心事上,忧国如家如阁下者。今年以来,不雨者百有馀日,种不入土,野无青草,而盗贼不敢起,谷价不敢贵。百坊、百二十司、六军二十四县之人,皆若阁下亲临其家;老奸宿赃,销缩摧沮,魂亡魄丧,影灭迹绝。非阁下条理镇服,宣布天子威德,其何能及此!愈也少从事于文学,见有忠于君、孝于亲者,虽在千百年之前,犹敬而慕之;况亲逢阁下,得不候于左右以求效其恳恳?谨献所为文两卷,凡十五篇,非敢以为文也,以为谒见之资也。进退惟命。愈恐惧再拜。

赤心事上忧国如家的意思?

句意:赤胆忠心地侍奉君王, 忧虑国事就同操心自己家事一样。

传承的爱国儿童成语故事?

精忠报国

八百多年以前,河南省汤阴县岳家庄的一户农民家里,生了一个小男孩。他的父母想:给孩子起个什么名字好呢?就在这时,一群大雁从天空而过,父母高兴地说:'好,就叫岳飞。愿吾儿像这群大雁,飞得又高又远。'这名字就定下来了。

岳飞出生不久,黄河决口,滚滚的黄河水把岳家冲得一贫如洗,生活十分艰难。岳飞虽然从小家境贫寒,食不果腹,但他受母亲的严教,性格倔强,为人刚直。

一次,岳飞有几个结拜兄弟,因为没有饭吃,要去拦路抢劫,他们来约岳飞。岳飞想到母亲平时的教导,没有答应,并且劝他们说:'拦路抢劫,谋财害命的事儿,万万不能干!'众兄弟再三劝说,岳飞也没动心。岳母从外面回来,岳飞一五一十地把情况告诉了母亲,母亲高兴地说:'孩子,你做得对,人穷志不穷,咱不能做那些伤天害理的事!'

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一天,岳母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

'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

岳母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记着这一誓言。岳飞解开上衣,请母亲下针。岳母问:'你怕痛吗?'岳飞说:'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岳母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

后来,岳飞以'精忠报国'为座右铭,奔赴前线,英勇杀敌,立下赫赫战功,成为一名抗金名将。

更替继承。

郭沫若 《孔墨的批判·墨子的思想体系》:“ 尧 舜 禅让虽是传说,但也有确实的影响,那就是原始公社时的族长传承的反映。”

例句

1.

祖国的优秀文化要靠我们来传承。

传承的近义词

秉承 [ bǐng chéng ]

也作禀承。承受(命令、指示)。

流传 [ liú chuán ]

传下来或传播开:大禹治水的故事,一直~到今天。

当尽忠报国。”

释义

指竭尽忠心,报效国家。和“尽忠报国”都表示对国家忠心报效的意思,一般可通用。但“精忠报国”强调赤诚忠心;“尽忠报国”强调竭尽忠诚。

■ 赤心报国

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赤心报国,何罪之有!”

赤心:忠诚的心。用一片忠诚的心报效国家。

■ 忧国如家

出处:西汉·成帝《赐翟方进册》

“君其熟念详计,塞绝奸原,忧国如家,务便百姓,以辅册。”

忧虑国家大事,就像关心家事一样。

■ 匹夫有责

出处:清·顾炎武《日知录》

“存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匹夫:古时指平民中的男子,后泛指一个平常人。每个人都有责任。

忧国如家”是什么意思?

忠肝义胆:忠心耿耿,仗义行事。

出处:宋•辛弃疾《水调歌头》千古忠肝义胆,万里蛮烟瘅雨,往事莫惊猜。

宋•汪元量《浮丘道人招魂歌》:“忠肝义胆不可状,要与人间留好样。

”精忠报国: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出处:《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

” 赤胆忠心:忠诚﹔比喻真纯。

形容十分忠诚。

出处:明•汤显祖《还魂记•淮警》:“贼子豪雄是李全,忠心赤胆向胡天,靴尖踢倒长天堑,却笑江南土不坚。

”忧国忧民: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而担忧。

出处:《战国策•齐策》:“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爱国如家:原指帝王像爱抚自己的家室一样爱国爱民。

现指每个人都要象爱抚自己的家室一样爱国爱民。

出处:东汉•荀悦《汉纪•惠帝纪》:“封建诸侯各世其位,欲使亲民如子、爱国如家。

忧国如家可用以表现什么呢?“赤心事上,忧?

我会保护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不让侵略者抢夺,除非从我身上踏过去!

一个人对一个人忧虑的词语?

牵肠挂肚 [读音][qiān cháng guà dù] [解释]牵:拉。

形容十分惦念,放心不下。[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起手时;牵肠挂肚;过后去;丧魄销魂。” [例句]虽然他已经是大学生了,可他远在家乡的妈妈总是~地放不下心来。

【按纳不下】:按纳:抑制,忍耐。无法抑制。多指心里忍耐不住,情绪急躁或忧虑。

【蔽伤之忧】:蔽伤:优点被隐蔽,受到中伤。指优点被抹煞及受到陷害的忧虑。

【伯虑愁眠】:伯虑:国名;愁:忧愁。伯虑国的人忧虑睡眠。形容太过忧虑。

【不患寡而患不均】:患:忧虑;寡:少,贫穷;均:平均。不忧虑贫穷而忧患不平均。

【不眠之夜】:眠:睡眠。不曾睡眠的夜晚。常指极度兴奋或过分忧虑而睡不着觉。

【不足为虑】:不值得忧虑担心。

【参商之虞】:参、商:星宿名。参在西、商在东,此出彼没,永不相见。虞:忧虑。比喻人分离不得见面的忧虑。也比喻有不和睦的可能。

【畴咨之忧】:畴咨:访问、访求。指人才难求的忧虑。

【愁思茫茫】:愁思:忧愁的思绪茫茫:辽阔,深远。形容忧虑的思绪无边无际,既深且长。

【单忧极瘁】:指极尽忧虑辛劳之苦。单,通“殚”。

【笃定泰山】:像泰山那样稳定。比喻有绝对把握,无须忧虑。

【顾内之忧】:顾:照管,照顾。指对后方的忧虑、担心。

【挂肚牵心】:牵:牵挂。形容忧虑不安的心情。

【寒心消志】:形容担心忧虑。同“寒心销志”。

【寒心销志】:形容担心忧虑。同“寒心消志”。

【蒿目时艰】:蒿目:极目远望;时艰:艰难的局势。指对时事忧虑不安。

【患难夫妻】:患难:忧虑和灾难。指经受过困苦考验,能够同甘共苦的夫妻。

【饥而忘食】:食:吃饭。尽管很饥饿,但也忘记了吃饭。形容极其忧虑的样子。

【积忧成疾】:忧:忧虑。长久忧虑就会得病。

【焦眉愁眼】:形容忧虑愁苦的表情。

【焦眉皱眼】:形容忧虑愁苦的表情。同“焦眉愁眼”。

【焦思苦虑】:着急忧虑,苦心思考。

【焦心热中】:费尽心思,万分忧虑。

【焦心如焚】:焦:干燥到极点。费尽心思,万分忧虑。

【尽日极虑】:尽日:从早到晚。指整天非常忧虑。

【九回肠断】:形容痛苦、忧虑、愁闷已经到了极点。同“九回肠”。

【九曲回肠】:形容痛苦、忧虑、愁闷已经到了极点。

【疚心疾首】:疚:久病,忧虑。因歉疚而内心不安。心中不安,头痛脑胀。形容十分悲痛忧愁或不安。

【困心横虑】:心意困苦,忧虑满胸。表示费尽心力。

【缧绁之忧】:缧绁:捆绑犯人的绳子。引申为囚禁。被囚禁的忧虑。指有坐牢的危险。

【嫠纬之忧】:嫠:寡妇;纬:织物的横线。指为国忧虑。

【闷怀顿释】:心中的忧虑、烦闷一下子就消失了。

【悯时病俗】:指忧虑时俗。

【内顾之忧】:旧时形容没有妻子,身在外又要顾虑家事。现形容有内部的忧虑。

【漆女忧鲁】:鲁穆公时国事危急,漆室之女对国家深感忧虑。指不当政的人对国事担忧。

【杞国忧天】: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同“杞人忧天”。

【杞国之忧】: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同“杞人忧天”。

【杞人忧天】:杞: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杞县一带。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杞人之忧】: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同“杞人忧天”。

【杞天之虑】: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同“杞人忧天”。亦省作“杞虑”。

【寝食不安】:睡不好觉,吃不好饭。十分忧虑担心的样子。

【人言不足恤】:人言:别人的议论;恤:忧虑。别人的议论不值得忧虑。形容不怕别人议论。

【鳃鳃过虑】:鳃鳃:恐惧的样子。形容过于忧虑和恐惧的样子。

【伤心蒿目】:旧时指志士仁人对艰危时世的关切忧虑。

【失魂落魄】:魂、魄:旧指人身中离开形体能存在的精神为魂,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为魄。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失神落魄】:魄:旧指人身中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为魄。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适性忘虑】:指顺悦情性忘却忧虑。

【替古人耽忧】:指不必要的忧虑。

【同舟之惧】:比喻共同为某事而忧虑、畏惧。

【亡魂失魄】:魂、魄:旧指人身中离开形体能存在的精神为魂,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为魄。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卧不安席】:睡不安宁。形容心事、忧虑重重。

【卧不安枕】:睡不安宁。形容心事、忧虑重重。

【无妄之忧】:平白无故遭灾的忧虑。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虑在天下人之前,享受在天下人之后。比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先忧后乐】:忧虑在天下人之先,安乐在天下人之后。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后。

【先忧事者后乐,先傲事者后忧】:先为事业而忧虑,后来就为事业的成功而安乐;事业未成先骄傲,后来就会为事业而忧虑。

【先忧事者后乐事,先乐事者后忧事】:先为事业而忧虑,后来就为事业的成功而安乐;事业未成先享乐,后来就会为事业而忧虑。

【心病还从心上医】:心里的忧虑或精神负担必须消除造成这种精神负担的因素。

【心病还将心药医】:心里的忧虑或精神负担必须消除造成这种精神负担的因素。

【心病还须心上医】:心里的忧虑或恋念成了精神负担,必须消除造成这种精神负担的因素。

【心病还须心药医】:心里的忧虑或恋念成了精神负担,必须消除造成这种精神负担的因素。

【心病还用心药医】:心里的忧虑或恋念成了精神负担,必须消除造成这种精神负担的因素才能解决。

【心怀忐忑】:心神不宁的样子。指因心虛或忧虑而不能安心。

【宿夕之忧】:宿夕:早晚;忧:忧虑。早晚之忧。比喻暂时的忧虑。

【杨朱泣岐】:常引作典故,用来表达对世道崎岖,担心误入歧途的感伤忧虑,或在歧路的离情别绪。

【忧国如家】:忧虑国事,就像家事一样悬挂在心里。

【忧国忘家】:因忧虑国事而不考虑自己的家事。

【忧国恤民】:忧虑国事。怜恤百姓。

【忧深思远】:深刻忧虑,长远打算。

【忧心忡忡】: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

【忧心悄悄】:忧虑不安的样子。

【忧心如焚】:如焚:象火烧一样。心里愁得象火烧一样。形容非常忧虑焦急。

【忧心如惔】:火烧。愁得心里像火在煎熬一样。形容非常忧虑焦急。

【忧心如薰】:心里愁得像被火熏烤一样。形容十分忧虑痛苦。

【忧形于色】:形:表现。忧虑的心情在脸上表现出来。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忧虑。

【远愁近虑】:既发愁未来的命运,又忧虑眼前的处境。形容过多的忧虑。

【知命不忧】:识天命者无忧虑。

【终身之忧】:指一生的忧虑。

【主忧臣劳】:君主有忧虑,作臣子的要立即效劳。

有关国家安危的成语?

成语漆女忧鲁... 太子,身边的权势纷纷垂涎鲁室,国事甚危。一大户人家漆室有一个少女倚柱长叹,希望忠臣们能好好辅佐王室,然事与愿违,她只能是自己忧国忧民罢了

成语忧国忧民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而担忧。

成语忧民忧国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而担忧。

成语忧国如家忧虑国事,就像家事一样悬挂在心里。

成语忧国忘家因忧虑国事而不考虑自己的家事。

成语忧国忘思忧劳国事,不老虎个人私事

成语破家危国不但损毁自己的家庭,而且危害国家。

成语居安思危春秋时期,晋、宋等12国联合攻打郑国,郑国只好向晋国求和。郑国给晋国送去金钱珠宝美女等。晋悼公就把贡品分给大臣享乐。魏绛劝谏晋悼公不要只图享乐,要居安思危。晋悼公认为他言之有理,就采纳他的建议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居安思危,亲贤远佞

兴国安邦,百废俱兴,国泰民安

忧国忧民】 【心存天下】 【心系国家】【匹夫有责】【宵衣旰食

囯难当头,国富民强!

“玉与君子彼得焉”是什么意思?

爱国篇 重莫如国,栋莫如德。

——国语 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晏子春秋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孟子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屈原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屈原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 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

——贾谊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司马迁 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

——司马迁 孔子称:“志士仁人,有杀身成仁,无求生以害仁”,“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苏武有之矣。

——班固 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范晔 投死为国,以义灭身。

——曹操 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曹植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 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

——曹植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 烈士之爱国也如家。

——葛洪 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范晔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鲍照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陈子昂 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岑参 报国行赴难,古来皆其然。

——崔颢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李白 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

——杜甫 向来忧国泪,寂寞洒衣巾。

——杜甫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戴叔伦 赤心事上,忧国如家。

——韩愈 以国家之务为己任。

——韩愈 忧国者不顾其身,爱民者不罔其上。

——林逋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专利国家,不为身谋。

——司马光 报国之心,死而后已。

——苏轼 一身之利无谋也,而利天下者则谋之;一时之利无谋也,而利万世者则谋之。

——胡宏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 一寸赤心惟报国。

——陆游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 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

——辛弃疾 一身忧国心,千古敢言气。

——楼钥 但令身未死,随力报乾坤。

——文天祥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胸中有誓深如海,肯使神州竟陆沉!

——郑思肖 尽忠报国。

——脱脱 一寸山河一寸金。

——脱脱 富贵倘来君莫问,丹心报国是男儿。

——于谦 人生富贵岂有极?男儿要在能死国。

——李梦阳 丈夫所志在经国。

——海瑞 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吕坤 君子之为学也,将以成身而备天下国家之用也。

——宋纁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顾宪成 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

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张煌言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已。

——顾炎武 丈夫不报国,终为愚贱人!

——陈恭尹 富天下,强天下,安天下。

——颜元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 海水沸腾,耳中梦中,炮声隆隆。

凡百君子,岂能无沦胥非类之悲乎?图避谤乎?闭户之士哉!

——康有为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梁启超 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

——梁启超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谭嗣同 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保国家。

——秋瑾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拚得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秋瑾 抖擞精神,唤起国魂,思独立,心如百炼金坚。

把微躯为国捐,把微躯为国捐。

羞偷生,怕神州瓦解难全。

——黄遵宪 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詹天佑 中华道德名言精粹 守法篇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老子 和民一众,不知法不可;变俗易教,不知化不可。

——管子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

万事之仪表也。

——管子 私情行而公法毁。

——管子 凡将举事,令必先行。

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之。

——管子 求必欲得,禁必欲止,令必欲行。

——管子 诛不避贵,赏不避贱。

——晏子春秋 举事不私,听狱不阿。

——晏子春秋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论语 有权衡者,不可欺以轻重;有尺寸者,不可差以长短;有法度者,不可巧以诈伪。

——慎到 欲不得干时,爱不得犯法,贵不得逾亲,禄不得逾位。

——慎到 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李悝 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

——商君书 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

——商君书 背法而治,此任重道远而无马牛,济大川而无船楫也。

——商君书 夫制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从政有经,而令行为上。

——战国策 赏必加于有功,刑必断于有罪。

——战国策 一天下者,令于天下则行,禁焉则止。

——尸子 赏不行,则贤者不可得而进也;罚不行,则不肖者不可得而退也。

——荀子 一民之轨莫如法。

——韩非子 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

——韩非子 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亡。

——韩非子 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

——韩非子 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

——韩非子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韩非子 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

——韩非子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不敢争。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 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

——韩非子 好以智矫法,时以私杂公,法禁变易,号令数下者,可亡也。

——韩非子 国家必有文武,官治必有赏罚。

——韩非子 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持国。

——吕氏春秋 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

——礼记 矫不正不可以为方,规不正不可以为圆。

——淮南子 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司马迁 法正则民悫,罪当则民从。

——司马迁 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

——司马迁 世不患无法,而患无必行之法。

——桓宽 曲木恶绳直,奸邪恶正法。

——桓宽 刑一而正百,杀一而慎万。

——桓宽 功同赏异则劳臣疑,罪均刑殊则百姓惑。

——班固 政令必行,宪禁必从而国不治者,未尝有也。

——王符 国无常治,又无常乱,法令行则国治,法令驰则国乱。

——王符 赏毫厘之善,必有所劝;罚纤芥之恶,必有所阻。

——桓范 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陈寿 刑罚者,治乱之药石也;德教者,兴平之粱肉也。

——范晔 赏一劝百,罚一惩众。

——王通 刑滥,则小人道长;赏谬,则君子道消。

——吴兢 若甑生获免……有功之人,皆须犯法。

——吴兢 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戒惧。

——吴兢 法,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

权衡所以定轻重,准绳所以正曲直。

——吴兢 赏妄行则善不劝,罚妄行则恶不惩。

——魏征 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

——刘禹锡 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

——刘昫 法者,国仰以安也;顺则治,逆则乱,甚乱者灭。

——宋祁 法者,所以禁民为非而使其迁善远罪也。

——欧阳修 令在必信,法在必行。

——欧阳修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国,则一国治。

——王安石 执法而不求情,尽心而不求名。

——苏洵 约之以礼,驱之以法。

——苏洵 法行于贱而屈于贵,天下将不服。

天下不服,而求法之行,不可得也。

——苏辙 赏而不诚不劝也,刑而不诚不戒也。

——崔敦礼 法无宽严,清者斯贵。

——徐祯稷 凡事不可轻疑,惟断狱不可不疑。

——吕坤 赏及壬人,则善者不以赏为荣;罪及善者,则恶者不以罚为辱。

——吕坤 严下吏之贪,而不问上官,法益峻,贪益甚,政益乱。

——王夫之 法不立,诛不必,而欲为吏者之毋贪,不可得也。

——顾炎武 立法非难,守法为难;听谏非难,乐谏为难。

——张廷玉 强人之所不能,法必不立;禁人之所必犯,法必不行。

——魏源 中华道德名言精粹 诚信篇 无信患作,失援必毙。

——左传 信,国之宝也。

——左传 君子之言,信而有征。

——左传 失信不立。

——左传 信不由中,质无益也。

——左传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

——管子 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老子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辨,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老子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论语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 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论语 民无信不立。

——论语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论语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孟子 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孟子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

——荀子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诚者,君子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

——荀子 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

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

——韩非子 君子必诚其意。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礼记.大学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礼记.大学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

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

——礼记•中庸 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身。

——礼记•表记 君子不失口于人,故言足信也。

——礼记•表记 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

——礼记•儒行 内不自诬,外不诬人。

——韩婴 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司马迁 人先信而后求能。

——刘安 诚无垢,思无辱。

——刘向 布令信而不食言。

——刘向 尧舜之时,不贵爵赏而民劝,不重刑罚而民不犯,躬率以正而遇民信也。

——班固 夫高论而相欺,不诺忠论而诚实。

——王符 忠信谨慎,此德义之基也;虚无谲诡,此乱道之根也。

——王符 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待人,妻子疑之。

——杨泉 开诚心,布公道。

——陈寿 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

——傅玄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范晔 巧伪不如拙诚。

——颜之推 以一伪丧百诚者,乃贪名不已故也。

——颜之推 为国之本,在乎忠信;古人去食去兵,信不可失。

国家兴废,莫不由之。

——李廷寿 推之以诚,则不言而信。

——王通 夫妇有恩矣,不诚则离;交接有分矣,不诚则绝。

——魏征 不信之言,无诚之令,为上败德,为下则危身。

——吴兢 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

——武则天 尽诚可以绝嫌猜,徇公可以弭馋诉。

——刘禹锡 推诚而不欺,守信而不疑。

——林逋 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

——林逋 齐斗堆金,难买丹诚一寸真。

——晏几道 圣,诚而已矣。

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

——周敦颐 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

国保于民,民保于信。

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保国。

——司马光 不诚于前而曰诚于后,众必疑而不信矣。

——司马光 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

——司马光 以至诚为道,以至仁为德。

——苏轼 成事在理不在势,服人以诚不以言。

——苏轼 诚无不动者,修身则身正,治事则事理。

——杨时 处己、事上、临下,皆当以诚为主。

——薛瑄 诺而寡信,宁无诺。

——彭汝让 轻诺者必寡信,与其寡信,不如勿诺。

——申涵光 半句虚言,折尽平生之福。

——唐彪 忠诚敦厚,人之根基也。

——魏裔介 诚信相接,如坐人春风。

——王晫 心口如一,犹不失为光明磊落丈夫之行也。

——梁启超 中华道德名言精粹 知礼篇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令仪令色,小心翼翼。

——诗经 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

——晏子春秋 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

进退无仪,则政令不行。

——管子 君子动则思礼,行则思义。

——左传 礼之可以为国久矣,与天地养。

君令臣恭,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

——左传 富贵而骄,自遣其咎。

——老子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老子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老子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老子 道之以致,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论语 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 不学礼,无以立。

——论语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 见贤而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

——孟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孟子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

——孟子 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劝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

——荀子 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荀子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荀子 国无礼则不正。

礼之所以正国也,譬之犹权衡之于轻重也,犹绳墨之于曲直也,犹规矩之于方圆也,既错之而人莫之能诬也。

——荀子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

争则乱,乱则穷。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

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荀子 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通者常制人,辱者常制于人。

是荣辱之大分也。

——荀子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荀子 权力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

生由乎是,死由乎是,夫是之谓德操。

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

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

——荀子 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正义直指,举人之过,非毁疵也。

¬——荀子 水行者表深,使人无陷;治民者表乱,使人无私。

礼者,表也。

——荀子 正直者顺道而行,顺理而行,公平无私,不为安肆志,不为危易行。

——韩婴 行德则兴,倍德则崩。

——大戴礼记 忠信,礼之本也。

忠信之人,可以学礼。

——礼记 治国不以礼,犹无耜而耕。

——礼记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礼记 富润屋,德润身。

——礼记 礼尚往来。

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 遇士无礼,不可以得贤。

——刘安 不作威,不作福,靡有后羞。

——司马迁 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司马迁 君子之行,动则思义。

不为利回,不为义疚。

——班固 在官唯明,莅事唯平,立身唯清。

——马融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汉乐府 让礼一寸,得礼一尺。

——曹操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

——诸葛亮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 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

——陆机 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李百药 激浊扬清,嫉恶好善。

——吴兢 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

——韩愈 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

——白居易 良马不念秣,烈士不苟营。

——张籍 内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济。

——林逋 求名莫如自修,善誉不能掩恶也。

——欧阳修 礼贵从宜,事难泥古。

——王安石 礼之始作也,难而易行;既行也,易而难久。

——苏洵 民习礼义,易与为善,难与为非。

——苏辙 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私,吾家之所深耻,子孙戒之。

——陆游 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人之为不善,一不善而足。

——杨万里 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朱熹 知耻是由内心以生。

人须知耻,方能过而改。

——朱熹 锄一恶,长十善。

——脱脱 种树者必养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王守仁 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

——于谦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于谦 三生不改冰霜操,万死常留社稷身。

——海瑞 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顾炎武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朱柏庐 居官以正己为先;不独当戒利,亦当远名。

——张廷玉 待人要丰,自奉要约,责己要厚,责人要薄。

——陈弘谋 好说己长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长。

——申居郧 律己宜带秋风,处事宜带春风。

——张潮

保卫家庭的诗句?

保卫家庭的诗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意思是:为了报答国君招用贤才的诚意,手挥舞着利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出自 :李贺《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陆游《书愤五首·其一》

2、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令狐楚《年少行四首》

3、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张为《渔阳将军》

4、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6、赤心事上,忧国如家。——韩愈《上李尚书书》

忧国如家其他应用

组词

忧组词国组词如组词家组词

笔顺笔画

忧笔顺笔画国笔顺笔画如笔顺笔画家笔顺笔画

近义词

忧近义词国近义词如近义词家近义词

反义词

忧反义词国反义词如反义词家反义词

忧国如家成语接龙

正接

家败人亡家常便饭家丑不可外谈家丑不可外扬家丑不外扬家常茶饭家传户诵家传户颂家藏户有家传人诵家财万贯家长礼短家长里短家长理短家常里短家成业就家道壁立家道从容家道中落家道消乏家道小康家翻宅乱家烦宅乱家反宅乱家和万事兴家家户户家见户说家给民足家骥人璧家给人足家鸡野鹜家鸡野雉家累千金家累千金,坐不垂堂家贫亲老家破人离家破人亡家贫如洗家破身亡家人父子家书抵万金家生孩儿家散人亡家徒壁立家生子儿家势中落家徒四壁家无常礼家无斗储家无担石家无儋石家无二主家亡国破家弦户诵家学渊源家有敝帚,享之千金家业雕零家谕户晓家喻户习家喻户晓家有千口,主事一人家衍人给家殷人足家言邪学家至户察家至户到家至户晓家贼难防家至人说

反接

不测之忧不堪其忧报喜不报忧采薪之忧畴咨之忧儿行千里母担忧覆餗之忧负薪之忧顾内之忧高枕无忧高枕勿忧后顾之忧急人之忧季孙之忧乐而忘忧乐极则忧嫠纬之忧缧绁之忧乐以忘忧慢易生忧内顾之忧杞国之忧杞人之忧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有隐忧替古人担忧替古人耽忧无妄之忧萱草忘忧心腹之忧先忧事者后乐,先傲事者后忧与民同忧知命不忧终身之忧肘腋之忧

参考资料:成语接龙查询忧国如家成语接龙

成语词典最新查询成语

不急之务百万雄兵抽秘骋妍长舌之妇蠹居棋处杜口裹足放情丘壑各自为战含菁咀华解骖推食皆大欢喜家道中落謇谔自负龃龉不合九原可作开弓不放箭情逐事迁日削月朘仁义之师舍本从末所图不轨事危累卵私谐欢好无风生浪舞文弄墨贻诮多方崟崎历落志存高远专精覃思凿隧入井战无不胜自相矛盾

成语词典大全 网址链接:https://chengyu.122cha.com/yuguanrenlao34303.html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