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涉卬否的意思人涉卬否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人涉卬否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人涉卬否
- 拼音: rén shè áng fǒu
- 频率: 生僻
- 年代: 古代
- 词性: 中性词
- 结构: 联合式
- 解释: 卬:我。别人涉水过河,我不渡。比喻自有主张,不随便附和。
- 语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典故出处: 《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
- 成语示例: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虽有犀舟劲楫,犹~,有须者也。"
- 英文翻译:
人涉卬否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迨冰未泮什么意思?
写的是天已渐渐大亮,通红的旭日升起在济水之上,空中已有雁行掠过,那“雝雝”鸣叫显得有多欢快。但对于等候中的女主人公来说,心中的焦躁非但未被化解,似乎更还深了几分。
而“士如归妻,迨冰未泮”二句,读来正如发自姑娘心底的呼唤,显得十分热切。诗之末章终于等来了摆渡船,那定是从对岸驶来载客的。船夫大约早就体察了女主人公的焦躁不安,所以关切地连声招唤:“快上船吧!”
“人涉卬否”二句之重复,重复得可谓妙极:那似乎是女主人公怀着羞涩,对船夫所作的窘急解释。船夫的会意微笑,姑娘脸庞飞红的窘态,以及将情人换作“朋友”的掩饰之辞,所传达的似怨还爱的微妙心理,均留在了诗外,任读者自己去体味
迨:及,等到;乘时。泮:分,此处当反训为“合”。冰泮,指冰融化。
迨冰未泮:乘着冰还没融化时。
出自 [ 先秦 ] 诗经 的《匏有苦叶》
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
有瀰济盈,有鷕雉鸣。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
雍雍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
迨冰未泮什么意思?迨】《廣韻》徒亥切《集韻》《韻會》《正韻》蕩亥切,音隶。《爾雅·釋訓》迨,及也。《詩·召南》迨其今兮。又與逮同。詳後逮字註。
【冰】〔古文〕《唐韻》筆陵切《集韻》《韻會》悲陵切,逼平聲。《說文》本作仌。《徐曰》今文作冰。《韓詩》說冰者,窮谷隂氣所聚,不洩,則結而爲伏隂。《禮·月令》孟冬水始冰,仲冬冰益壯,季冬冰方盛。水澤腹堅,命取冰,冰以入。《周禮·天官》淩人共冰。秋刷冰室,冬藏春啓,夏頒冰。又《爾雅·釋器》冰,脂也。
雍雍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为泮的意思是又听嗈嗈大雁鸣,天刚黎明露晨曦。男子如果要娶妻,趁未结冰来迎娶。
出处:周代 无名氏《邶风·匏有苦叶》:“雝雝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
译文:又听嗈嗈大雁鸣,天刚黎明露晨曦。男子如果要娶妻,趁未结冰来迎娶。船夫挥手频招呼,别人渡河我不争。别人渡河我不争,我将恋人静静等。
须文言文意思?
①<名>胡须;胡子。《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②<名>动物的触须。《促织》:“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
③<动>等待。《诗经·匏有苦叶》:“人涉卬否,卬须我友。”
④<动>需要。《梦游天姥吟留别》:“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⑤<副>应该。《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⑥<副>本是。《[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你须身姓刘,你妻须姓吕。”
⑦<副>却。《失街亭》:“到丞相面前须分不得功。”
涉有什么成语?
涉世未深
长途跋涉、
涉笔成趣、
荆人涉澭、
跋涉山川、
涉艰履危、
三豕涉河、
跋涉长途、
窥涉百家、
涉想犹存、
盘山涉涧、
跋山涉水、
涉笔成雅、
登山涉水、
人涉卬否、
爬山涉水、
涉海登山、
若涉渊冰、
涉海凿河、
跋山涉川、
若涉渊水、
负重涉远、
远涉重洋、
一尘不涉
涉世不深。爬山涉水。长途跋涉
涉世不深,跋山涉水,
跋山涉水,长途跋涉,好了
跋山涉水,涉世未深,长途跋涉
窃取别人的劳动成果的成语?
“贪天之功”的原义是天所成就的功绩说成是自己的力量;现指抹杀群众或领导的力量,把功劳归于自己;在句子中可充当宾语;含贬义。
据为己有,汉语成语,拼音是jù wéi jǐ yǒu,指把本来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占据下来归自己所有(释义来自《新华成语词典》)。出自《宝剑记》。
《监临自盗》
成语现解: 窃取公务上自己看管的财物。同监主自盗”。 成语古解:曾憊《类说》卷二引《名臣传·杜衍》衍在中书,权幸欲去之,以舜钦监进奏院市故纸监临自盗除名,以撼动衍,衍亦以此求退。”
《监主自盗》
成语现解: 窃取公务上自己看管的财物。同监守自盗”。 成语古解:《旧唐书·杨炎传》更召他吏绳之,曰‘监主自盗,罪绞。’”
《主守自盗》
成语现解: 窃取公务上自己看管的财物。 成语古解:《汉书·刑法志》守县官财物而即盗之。已论命复有笞罪者,皆弃市。”颜师古注即今律所谓主守自盗者也。”
《彼弃我取》
成语现解: 别人摒弃的我拿来。指不与世人共逐名利而甘于淡泊。 成语古解:无
《采及葑菲》
成语现解: 别人征求自己意见时表示谦虚的说法。 成语古解:《诗经·国风·邶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己饥己溺》
成语现解: 别人挨饿、落水就象自己挨饿、落水一样。旧时形容在位者关心人民疾苦。也比喻对别人的痛苦深表同情,并将解除别人的痛苦为己任。 成语古解:《孟子·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人弃我取》
成语现解: 别人抛弃的东西我拾起来。原指商人廉价收买滞销物品,待涨价卖出以获取厚利,后用来表示不跟别人争,仍然有好处。 成语古解:《史记·货殖列传》当魏文侯时,李克务尽地力,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人涉卬否》
成语现解: 别人涉水过河,而我独不渡◇用以比喻自有主张,不随便附和。 成语古解:《诗·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毛传卬,我也。”郑玄笺人皆涉,我友未至。我独待之而不涉。以言室家之道,非得所適贞女不行,非得礼义昏姻不成。”
《人一己百》
成语现解: 别人一次就做好或学会的,自己做一百次,学一百次。比喻以百倍的努力赶上别人。 成语古解:《礼记·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通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随声是非》
成语现解: 别人说是,自己也说是;别人说不是,自己也说不是。指毫无主见,一味盲从。 成语古解:无
子字的意思是什么?
谢邀。
不但有小桂子、小玄子,还有戏子、婊子呢。
这和作为尊称的“子”其实完全两码事,不要把它们扯到一起来。
作为美称的“子”,其意实指,也就是说,是有实实在在的意义的,是实词。
比如孔子、孟子,这个“子”是“先生”的意思,同时也是敬辞,比如《左传》中郑庄公对祭仲说“子姑待之”,意思就是“先生你等着瞧吧”。
其实我们知道,“子”还是传说中西周五等爵位中的一个:子爵。
虽说在五等爵中,子爵是最低一等,而且多为蛮夷,但既然贵为爵称,那当然是一种高贵的称呼。
春秋士人的谥号,也多称”子“,比如赵襄子、栾武子等等。
无论是作为“先生”的“子”也好,还是作为爵位的“子”也好,或者是士人谥号中的“子”也好,它们都是有实实在在的意义的,是实词。
但是,也是从春秋时期开始,“子”这个字又同时承担一个虚词词缀的功能,在这个时候,它没有任何意义,只是一个词缀。
比如《论语》中,曾皙说“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这个“童子”的意思就是“童”,“子”在这里没有任何意义,只是表明此处有个音节而已。
再比如,晋惠公和秦穆公打仗,打输被秦军俘虏了。
他妹妹穆姬是秦穆公的妻子,听到丈夫抓了哥哥,于是就在高台上堆起柴草,自己坐在上面,派人给秦穆公说:“晋君朝以入,则婢子夕以死;夕以入,则朝以死。
唯君裁之”,意思就是“如果你早上我哥哥当作俘虏带进都城,我晚上就死。
如果你晚上把他带来,我早上就死,你自己看着办吧。
”这里穆姬自称“婢子”,这里的“子”和“童子”中的一样,也是一个没意义的词缀,只表示此处有一音节,婢子就是婢,有没有这个子字,不影响意义。
作为实词的“子”,往往含有敬意,但作为词缀的“子”,或者用在贬称中,或者就是形容小的词汇中。
这是怎么回事呢?我想了想,可能是下面的原因(未必对,欢迎方家指点)其实,“子”的原意,就是小孩子。
甲骨文、金文中的“子”字,都是幼儿的形象。
由此引申出来一个“小”的意思。
此外,鸟类的蛋,也因此被称为“子”,——直到现在,有地方还把鸡蛋叫“鸡子”。
商族起源的传说,说他们的始祖简狄洗澡时,吞了一个燕子的蛋,因而有孕,生下来契,就是商人的祖先。
这也就是所谓“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因为简狄是吞鸟卵而有孕,因此商人的姓就是“子”。
——这个说法对不对姑且不论,我们就当商人“子”姓的来源就是这样的好了。
因为商人姓子,所以在商朝时,“子”无疑是一个高贵的称呼,我估计也只有个别地位极高的贵族才有资格称“某子”,比如微子是纣王哥哥,箕子是纣王的叔叔。
由此,以“子”为敬称、为爵位名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这应该就是“子”作为敬称的来由。
但是,我们也说了,“子”的本意是小孩子,因此又引申出“小”的意思,而作为虚词后缀的“子”,最早就应该是从“小”这个意义发展出的,到最后实指意义消失,变成了词缀,多附在形容小东西的词语后面。
如“童子”等。
题主说到“小玄子”、“小桂子”,这恰好就是用在小孩名字后面的后缀,和“童子”的用法相同。
而且也表示亲昵。
后来,又由“小”引申到“贱”,又附在了一些贱称的词的后面,比如“婢子”等。
——到现在,我们还会说“鬼子”什么的,都是贱称。
对了,还有“婊子”。
到现在,作为虚词后缀的“子”极大地流行,好多词汇后面都要加“子”,也就不单单局限于小或贱的意思了。
好多平常的东西都被加上了“子”的后缀,比如桌子、凳子、狮子、豹子、梳子、辫子、脚丫子、裤衩子等等最后,“子”还有一种用法,就是半实半虚,其实指意义并未完全丧失,附在词的后面,表示“××的人”,比如“舟子”,就是架舟的人,《诗经》中说“招招舟子,人涉卬否”,意思就是说“船夫摇摇摆摆地划着船,别人都要过河只有我不愿意过”。
到后来,这种用法也大行其道,比如“戏子”,就是唱戏的人,瘸子,就是瘸腿的人,聋子,就是耳聋的人,瞎子,就是瞎眼的人,骗子,就是行骗的人,等等。
——不过说起来,这种词汇也貌似大多数不是好词。
总之,作为实词的子和作为虚词词缀的子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