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天无亲,唯德是辅的意思皇天无亲,唯德是辅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皇天无亲,唯德是辅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皇天无亲,唯德是辅
- 拼音: huáng tiān wú qīn,wéi dé shì fǔ
- 频率: 生僻
- 年代: 古代
- 词性: 中性词
- 结构: 复句式
- 解释: 皇天:上天;辅:辅助。老天爷公正无私,总帮助有德行的人。
- 语法: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 典故出处: 《尚书·蔡仲之命》:“皇天无亲,唯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
- 成语示例: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夫~。民咏德政,则延期过历,下有怨叹,掇录授能。"
- 英文翻译:
皇天无亲,唯德是辅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那篇文章翻译?
“皇天无亲,唯德是辅”,意思是上天公正无私,总是帮助品德高尚的人.要求人服从天命,天就会赏赐,否则,天就会降罚于人.这其中隐含了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实际上,从历史社会的角度来说,它是统治者的统治武器,维护宗法分封制和礼乐制度.
“惟德是辅,敬德保民”的出处?
“惟德是辅”的出处为《尚书·蔡仲之命》:“皇天无亲,唯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
“敬德保民”似乎无明确出处。 周公制礼作乐,有一个基本的指导思想,即“敬德保民”。“敬德”,是因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有德才会得到上天的保佑。“保民”,是因为“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保民”实际上就是保社稷、保国家。周公提出“敬德保民”,是夏商以来中国思想从敬鬼神到重人事的一大转变.
知屋漏者在天下出自哪个朝代?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出自东汉著名哲学家王充的《论衡·书解》篇。
东汉时期的学术形态是经学,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子学颇不相同。
子学时代诸子之学为“私学”,各家都著书立说以干君主,希冀用世;而两汉经学则属于“官学”,经师大都为官员。他们不再独自立说,而是在注释经典说明圣贤思想的过程中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经师们重视“家法”“师法”,讲究渊源有自,矩蠖秩然。王充则很特立独行。他出身“细族孤门”而非世家大族,做过州县属官却因刚直不阿而仕路隔绝;他的学问不是经学,不由师授而深造自得,不囿于五经而直抒胸臆。
他把自己的著作叫作“论衡”,意在用冷静的理性分析精神来疾虚妄,重实际,论定得失;他甚至敢于“问孔”“刺孟”,表现了无所畏惧的求真精神,被后世称赞为“非圣无法”。
近代以来,“论衡”一词成为评定和批判的代称,这也是王充的一个贡献。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反映了王充长期处于社会基层的深切体会,也体现了产生于殷周革代之际的民本传统。
殷人相信神权,认为自己享有天命,政权有上天保佑,“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但真实的历史是,东夷成汤革了夏桀的命,西岐武王革了商纣的命。“汤武革命”促使周人反思保有一个政权的根本或者说一个政权存在的合法性所在。他们的结论是“惟命不于常”,“天命靡常,唯德是辅”“皇天无亲,唯德是辅”。
通俗地讲,就是没有永恒的天命,只有永恒的德性;帝或上天不会无原则地保佑一个政权,而只会保佑那些有“德”的政权;统治者的德性比天命更为重要。
所以,为了“永命”,就必须认识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敬德保民”,“以德配天”;否则就会被革命,身为天下戮。
殷周以来,“革命”成为中国文化的传统。《易传》说:“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德”的施与对象是“民”,得民者得天下。
以“德”为媒介,周人把天、天命转化为民、民心;主张欲知天意,须听之于民。《尚书》上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
如何听之于民?古代有相应的制度设计,“徇以木铎”是其中的一种,相当于现在的政治咨询。
《周礼》上说:“凡四时之征令有常者,以木铎徇于市朝。”《诗经》上说:“先民有言,询于刍荛。”刍荛即是割草打柴的平民。《诗经》中的《国风》反映了当时各地的风土人情,其来源之一即周王派使者到民间采风所得,这叫“木铎采诗”。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颜师古注释说:“采诗,谓采取怨刺之诗也。”
《诗经·皇皇者华》正是一首描述使者咨政的诗,其中说:“载驰载驱,周爰咨诹。……载驰载驱,周爰咨谋。……载驰载驱,周爰咨度。……载驰载驱,周爰咨询。”
由于历史上存在采风咨政制度,所以《左传》有“子产不毁乡校”的记载。子产说,人们在乡校中议论执政,“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这表现了贤人为政的气度和胸襟。
君子无逸解读全文?
周公写了《无逸》。
周公说:“唉!君子不应贪安逸。应先了解耕作的艰难,然后处在安逸的环境,就知道小民们是靠什么生活了。看看那些小民,作父母的在勤劳耕作,作儿子的却不知耕作的艰难,便安逸享乐起来,以至于放肆不恭,轻侮他的父母说:‘你们这些旧时的人无知无识,什么也不懂!’”
周公说:“唉!我听说:早在殷朝时,殷王中宗严肃谨慎,敬畏天命,用法度治民,不敢荒怠。所以中宗在位七十五年。到了高宗,他父亲曾让他长期外出,与小民在一起劳作。等他即位以后,又碰到父死守丧之事,便三年保持沉默。正因为如此,所以他偶尔说到什么,群臣都很高兴,很和谐。他不敢荒怠,安定了殷国。从小民到大臣,都没人发怨言。所以高宗在位五十九年。到了祖甲,他父亲让他代兄为王,他认为这样不合道义,就逃往民间,长期从事小民的劳役。等他即位以后,便很了解小民的生活情形,而能施惠于民,不敢慢待那些鳏寡之人。所以,祖甲在位三十三年。从那以后所立的王,生来就贪图安逸了。因生来就贪图安逸,所以不知道耕作的艰难,不了解小民的劳苦,只是沉溺在享乐之中。从那以后,帝王在位的时间就都不长了:有的十年,有的七八年,有的五六年,有的四年三年。”
周公说:“唉!只有我们周朝的太王、王季,能够谦虚谨慎,小心从事,文王干过卑贱的活,如建房耕田。他宽爱仁慈,和蔼恭谨,保护小民,惠及鳏寡。从早晨到中午直到太阳偏西,一直忙碌着,连饭都来不及吃,他这样做,为的就是治理好国家,使万民安乐,文王不敢耽于游乐田猎,以身作则,希望众邦国能效法供侍。文王接受天命即位时正是中年,他在位长达五十年。”
周公说:“唉!从今以后继位的王呵,希望不要过度放纵自己,去观赏、闲逸、游乐、田猎,而应正身行己,让万民效法供侍。这样,就不敢自我放松说:‘今天先享乐一下再说。’因为这不是教导民众、顺从天意的正当行为,这样的人就犯了大错了。所以,不要像殷纣王那样昏庸迷乱,以酗酒为德啊!”
周公说:“唉!我听说:古时候的人还相互训告,相互扶持,相互教诲,小民们没有相互欺诳骗诈的。假若不听从这些话,人们就会起而效法,就会变乱先王的各项法律制度,小民无所适从,心中就会产生反抗怨怼的情绪,无所适从,口中就会发出诅咒的语言。”
周公说:“唉!从殷王中宗到高宗到祖甲,再到我们的周文王,这四人都是圣明之君。有人告诉他们说:‘小人在怨你骂你。’他们便敬修德业,广施善政。他们有了过错,就说:‘这是我的错误。’他们实在是这样做的,不但不敢发怒,而且还想多听一些这样的话,假如不这样做,有的人就会欺诳骗诈,蛊惑你说:‘小人怨你骂你。’你就相信了。这样的话,就不会长念为君之道,难以宽缓自己的心胸,以至于乱罚、乱杀那些无罪、无辜之人。如此,人们便会一同怨恨你,把仇恨的情绪集聚在你身上。”
周公曰:“呜呼!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相小人,厥父母勤劳稼穑,厥子乃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既诞,否则侮厥父母,曰昔之人无闻知。”
周公曰:“呜呼!我闻曰:昔在殷王中宗,严恭寅畏,天命自度,治民祗惧,不敢荒宁。肆中宗之享国七十有五年。其在高宗,时旧劳于外,爰暨小人。作其即位,乃或亮阴,三年不言。其惟不言,言乃雍。不敢荒宁,嘉靖殷邦。至于小大,无时或怨。肆高宗之享国五十有九年。其在祖甲,不义惟王,旧为小人。作其即位,爰知小人之依,能保惠于庶民,不敢侮鳏寡。肆祖甲之享国三十有三年。自时厥后,立王生则逸。生则逸,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自时厥后,亦罔或克寿,或十年,或七八年,或五六年,或三四年。”
周公曰:“呜呼!厥亦惟我周太王、王季,克自抑畏。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徽柔懿恭,怀保小民,惠鲜鳏寡。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用咸和万民。文王不敢盘于游田,以庶邦惟正之供。文王受命惟中身,厥享国五十年。”
周公曰:“呜呼!继自今嗣王,则其无淫于观,于逸,于游,于田,以万民惟正之供。无皇曰:今日耽乐。乃非民攸训,非天攸若,时人丕则有愆。无若殷王受之迷乱,酗于酒德哉!”
周公曰:“呜呼!我闻曰:‘古之人犹胥训告,胥保惠,胥教诲,民无或胥诪张为幻〔51〕。’”此厥不听,人乃训〔52〕之,乃变乱先王之正〔53〕刑,至于小大。民否则厥心违怨〔54〕,否则厥口诅祝〔55〕。”
周公曰:“呜呼!自殷王中宗,及高宗,及祖甲,及我周文王,兹四人迪哲〔56〕。厥或告之曰:‘小人怨汝詈汝〔57〕。’则皇〔58〕自敬德。厥愆,曰‘朕之愆’。允若时〔59〕,不啻〔60〕不敢含怒。此厥不听,人乃或诪张为幻,曰‘小人怨汝詈汝’,则信之。则若时,不永念厥辟〔61〕,不宽绰〔62〕厥心,乱罚无罪,杀无辜。怨有同〔63〕,是丛〔64〕于厥身。”
周公曰:“呜呼!嗣王其监于兹〔65〕!”
〔注释〕 周公:周武王弟,成王叔父。名姬旦。 君子:指统治者。所:在位。 稼穑(sè):指农民在田地里辛苦的劳作。 依:疾苦。此句意为身居安逸环境也就知道农民的疾苦了。 相小人:看看那些小民。 厥:其。 谚:通“喭”,粗俗。 诞:诳骗。 否(pǐ)则:乃至于。 昔之人无闻知:从前的人不懂什么。 中宗:即殷王祖乙。 寅:内心恭敬。 度(duó):揣测。 祗(zhī)惧:恭敬小心。 荒宁:荒废政事,贪图安逸。 肆:同“故”。 高宗:即殷王武丁。 时:是,此,指高宗;旧:久。 爰:于是。 作:开始。 亮阴:亦写成“谅阴”、“谅暗”,天子守孝之礼。 雍:和谐,喜悦。 嘉靖:安定。 小大:指政府中的大小官员。 祖甲:武丁之子,祖庚之弟。 不义惟王:武丁欲废兄立弟,祖甲认为父亲立己为王是不合理的。 旧为小人:久为平民。 生则逸:生于安乐之中。 罔:没有。 太王、王季:周公的曾祖父和祖父。 抑畏:谨慎小心。 卑服:卑贱之事。 即康功田功:即,成就;功,事;意谓成就安定民众和开垦土地的事业。 徽柔懿恭:徽,善;柔,仁;懿,美。 怀:安。 惠鲜:爱护。 昃(zè):太阳偏西。 不遑暇食:没功夫吃饭。 用咸和:用,以;咸和,普遍和谐。 盘于游田:盘,乐;田,打猎。 供:同“恭”。句谓文王恭于邦国间之政事。 中身:中年。 淫:无节制。观:古借用为“欢”字。 皇:一解为且。 今日耽乐:今天尽情享乐一下(再说)。 攸:所。训:训导。若:顺。 时:同“是”。丕则:那就。愆:过失。 受:即纣,殷代暴君。 德:此处指凶德。 胥:相互。 〔51〕 诪(zhōu)张:诳骗。幻:欺骗诈惑。 〔52〕 训:同“顺”,模仿。 〔53〕 正:同“政”。 〔54〕 违怨:不满意。〔55〕 诅祝:诅咒。 〔56〕 迪哲:明智。 〔57〕 詈(lì):骂。 〔58〕 皇:《汉熹平石经》作兄,即“况”,意谓更加。 〔59〕 允若时:诚如是。下文“则若时”义同。 〔60〕 不啻:不但。 〔61〕 不永念厥辟:永,时常;辟,为君之道。 〔62〕 宽绰:宽广。 〔63〕 同:共同。 〔64〕 丛:集中。 〔65〕 嗣王:指周成王。监:同“鉴”,鉴戒。
〔鉴赏〕 夏灭商立,商亡周兴,周初统治者常慨叹“天命靡常”(《诗经·大雅·文王》)。因此一个问题时时萦绕于他们脑际:如何才能使周的统治永远维持下去?周公通过详尽地分析历史,认为朝代的建立和灭亡都和“天命”有关,而“德”是天表示自己意图的惟一根据,即所谓“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左传》僖公五年引《周书》)。天命的存在或转移,取决于德的有无。所以,统治者应该实行包括“修德配命”、“敬德保民”的德治,以使天命长久不坠。本文就是周公在归政之际,根据上述思想,着重从无逸、民本方面对成王进行的谆谆告诫。
全文首句“君子所其无逸”,可谓开宗明义。此句郑玄注为“君子处位为政,其无自逸豫也”。爱好安乐本是人的天性,但在周公看来,君主必须对此有所克制。因为无逸是德的重要内容,君主应该以此来“修德”,才能保持天命。为了使成王信服,周公总结了历史经验教训,列举了大量史实,并把殷周的有关君主分成两类:一为于政事小心谨慎、“不敢盘于游田”的无逸之诸明君;一为“惟耽乐之从”的追求享乐之众昏王。明君皆享国长远,如殷中宗“七十有五年”,周文王“五十年”;昏王均在位短暂,甚至只有三、四年的。至于商纣王,更是众叛亲离,身亡国灭。文章通过正反两方面的阐述和对比,有力地论证了首句论点对君主的重要性,深化了其警示意义。周公意在使成王领悟:无逸与否乃关乎国运泰否、君主寿夭之大事,今后必须努力克己以把握天命,方能在位长久,福祉绵绵。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做到无逸?周公从“舍”、“取”两方面进行了引导。舍,指摒弃某些行为,如“淫于观,于逸、于游、于田”之类。取,指要有所作为,如勤政。周公用崇敬的口吻赞叹周文王每日忙于国事,“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对勤政的前朝贤君,也一再称赞“治民祗惧”、“不敢荒宁”。周公自己在这方面也身体力行,堪称典范,“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史记·鲁周公世家》),其勤政的辛劳之态,足见一斑。勤政导致出现了“嘉靖殷邦”、“咸和万民”的太平景象。周公的舍取之道,是为了使君主通过无逸,达到“修己”和“安人”的德治境地。
根据“敬德保民”的观点,敬德是手段,保民则是目的,所以周初统治者十分强调民本观念。王国维曾指出,《无逸》等篇“言治之意者,则惟言庶民”(《殷周制度论》)。针对殷末轻民虐民导致国灭的实际教训,周公在文中较集中地阐述了一系列的民本思想:君主要体恤民情,应“知稼穑之艰难”;要惠民利民,“怀保小民”、“惠鲜鳏寡”,使民众安居乐业;要倾听民声,即使出现“怨汝詈汝”的谤言,也应反躬自责,勇于承认,这是明君应有的政治气度。周公重视民本,亦把它作为德的内容,是因为充分认识到民心的向背直接关系到国的兴亡存废,天命虽难测,但通过掌握民心就可以把握天意。至此,文章通过对无逸和民本两方面的阐述发挥,严密地论证了如何才能维持周朝的长久统治,字里行间充溢着周公关怀成王、希冀其德治成功的殷殷之情。
成王没有辜负周公的期望。其治国“天下安宁”(《史记·周本纪》),成了开创“成康之治”局面的一代明君,享国达三十七年。本文(以及《尚书》有关各篇)中开启先河的德治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是儒家德治思想的核心“仁政”、“民本”的理论来源;是诸如欧阳修“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五代史伶官传序》)等历代贤明君臣治国安邦警世通则的思想源头。直至今天,在对其进行合乎时代需要的改造之后,仍不失为重要借鉴。
本文记言完整而有条理,每段之间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可以连缀成意义贯通之文,所以超越了前代单纯的语录。记事如实而生动,出现了周文王那样较鲜明的形象。文章以“无逸”为标题,通篇阐发其广泛涵义,这种“据题抒论”的写法,对后世有关的议论文也有着重要影响。
克明德慎罚,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
治理国家,要能够以德教为主,实施刑罚要谨慎。
君主的权力不是当然的,上天只降福于那天有德行的君王;人民的心琢磨不透,但能以恩惠的仁爱之心来感化他们。
文言文唯才是任翻译?
唯才是任——是,语中助词。外动词之宾语倒置于外动词之前时,以“是”字居二者之中助之。
皇天无亲,唯德是辅。——《书.蔡仲之命》
唯余马首是瞻。——《左传襄十四年》
意思就是及物动词的宾语前置时,在这个动词和前置宾语中间加一个“是”字,以加强语气。这是古文“是”的特殊用法:唯才是任=只任命有才能的人。
唯德是辅=只辅佐有德行的人。
唯余马首是瞻=只要看着我的马的脑袋。
参见:杨树达《词诠 P 200》
公正和慈爱并存的形象的词语表达?
公明正大
读音: gōng míng zhèng dà
释义: 公正无私,光明磊落。
祁奚之举
读音: qí xī zhī jǔ
释义: 祁奚举荐贤人,不避亲仇,公正无私。
推诚布公
读音: tuī chéng bù gōng
释义: 示人以诚,公正无私。
执法不阿
读音: zhí fǎ bù ā
释义: 阿:迎合。执行法律公正无私,不屈从权势。
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仇
读音: nèi jǔ bù shī qí zǐ,wài jǔ bù shī qí chóu
释义: 举:推荐。举荐身边的人,即使是亲属也不回避;举荐外面的人,即使是仇敌也不躲开。形容办事公正无私
【公明正大】:公正无私,光明磊落。
【皇天无亲,唯德是辅】:皇天:上天;辅:辅助。老天爷公正无私,总帮助有德行的人。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亲:亲近;辅:帮助。指老天爷公正无私,总是帮助品德高尚的人。
【解狐荐仇】:解狐推荐仇人为相。比喻公正无私。
【没偏没向】:指为人公正无私。
【内称不避亲,外举不避怨】:举:推荐。举荐身边的人,即使是亲属也不回避;举荐外面的人,即使是仇敌也不躲开。形容办事公正无私。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怨】:举:推荐。举荐身边的人,即使是亲属也不回避;举荐外面的人,即使是仇敌也不躲开。形容办事公正无私。
【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仇】:举:推荐。举荐身边的人,即使是亲属也不回避;举荐外面的人,即使是仇敌也不躲开。形容办事公正无私。
【祁奚荐仇】:祁奚:春秋晋国人;荐:推荐;仇:仇人。祁奚举荐自己的仇人接替他。形容公正无私。
【祁奚之举】:祁奚举荐贤人,不避亲仇,公正无私。
【执法不阿】:阿:迎合。执行法律公正无私,不屈从权势。
以德育人中德指什么内容?
宋代史学家司马光说“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自古以来,国人都将修心立德放在首位。
先哲们认为,天人合一的本质是“疾敬德”,正所谓“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尚书·蔡仲之命》)。天子受命于天,然而只有有德者方能受此天命。同时,先哲们根据对人的地位和本性的认识,认为对人的管理应实行“仁者爱人”的“仁政”,把“道之以德”作为管理的主要手段。“以天为宗,以德为本”(《庄子·天下》),思想家们的眼光更多地专注于伦理政治问题,形成了趋善求治的伦理政治型文化。
《易经》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儒家提出“三纲”、“八目”,三纲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倡导的“仁义礼智信”五常伦理,成为中华传统美德核心价值观,与“忠孝廉耻勇”共同构成了中华传统美德体系。
孔子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士”,而“士”的标准是“君子”或“君子儒”。孔子对“君子”的要求是:“修己以安人”;君子应有“智、仁、勇”三方面的修养:“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要追求“尽善尽美”,应“文质彬彬”。道德是通过“心”向里向内追求,以达到内在力量对人的充实和完善。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自省就是通过自我意识来省察自己言行的过程。
孟子要求受教育者将先天就有的“良知”、“良能”加以扩充,发展成为仁、义、礼、智等内心道德。理学家认为“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是学”、“尽我之心,便与天同,为学只理会此。”张载提出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成为很多知识分子的奋斗目标。林则徐有十条格言:“存心不善,风水无益;父母不孝,奉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作事乖张,聪明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时运不济,妄求无益;妄取人财,布施无益;不惜元气,医药无益;不为百姓,做官无益。”陶行知认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主张教育就是要追求真理,教育学生学做真人。
很多谚语、俗话、顺口溜也蕴含着心灵修炼的哲理,如“性躁心粗者,一事无成;心和气平者,百福自集。”“看海听涛增度量,寻梅赏竹长精神。”“清正公慎勤为官,温良恭俭让处世。”“人生三修炼:看得透想得开,拿得起放得下,立得正行得直。”……“德高望重”、“德才兼备”、“德艺双馨”等向来为人们所称道并践行。
中国家庭教育一直是数千年来中国古代教育的主要阵地,非常重视道德教育,德育是核心,而且这种教育是终身的。少儿学做人,中青年要会做人,老了要教育后人,特别是以身作则。长期以来,家庭的德育教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体系,从思想意识到行为规范,从幼儿到耋耄之年,无所不包,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事不规。
当今社会,道德滑坡已是不争的事实,其原因可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查找。自我修养缺乏自觉性,既缺少传统文化的固本培元,又受西方文化的冲击、受当下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不少人以我为中心、自以为是,根本不想加强自身修养;家庭教育缺乏操作性,有的因是独生子女而过于溺爱,有的因忙于生计而无暇顾及,有的因不懂教育而无法尽责;学校教育缺乏有效性,教材的趣味性、可读性、针对性不足,有的思政课教师又照本宣科、空洞说教多,加上应试教育作祟、与外面世界的反差,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大打折扣;社会教育缺乏客观性,习惯于假、大、空的社会宣传教育难以达到入心、入脑的效果。
辅助的四字词语?
【辅弼之勋】:弼:辅助;勋:功劳。辅助国家的功劳。
【共为唇齿】:比喻互相辅助。
【皇天无亲,唯德是辅】:皇天:上天;辅:辅助。老天爷公正无私,总帮助有德行的人。
皇天无亲,唯德是辅其他应用
组词
皇组词天组词无组词亲组词唯组词德组词是组词辅组词笔顺笔画
皇笔顺笔画天笔顺笔画无笔顺笔画亲笔顺笔画唯笔顺笔画德笔顺笔画是笔顺笔画辅笔顺笔画近义词
皇近义词天近义词无近义词亲近义词唯近义词德近义词是近义词辅近义词反义词
皇反义词天反义词无反义词亲反义词唯反义词德反义词是反义词辅反义词皇天无亲,唯德是辅成语接龙
正接
辅车唇齿辅弼之勋辅车相将辅车相依辅世长民辅牙相倚反接
富丽堂皇冠冕堂皇汲汲皇皇景星凤皇戎马仓皇人心皇皇太上皇旋复回皇形色仓皇正大堂皇参考资料:成语接龙查询:皇天无亲,唯德是辅成语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