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外之人的意思方外之人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方外之人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方外之人
- 拼音: fāng wài zhī rén
- 频率: 常用
- 年代: 近代
- 词性: 中性词
- 结构: 偏正式
- 解释: 方外:世外。指言行超脱于世俗礼教之外的人。后指僧道等出家人。
- 语法: 作宾语;指僧道。
- 典故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6回:“侄女出家多年,乃方外之人,岂可擅离此庵。尚求伯母原谅。"
- 成语示例:刘斯奋《白门柳·鸡鸣风雨》第七章:“不想别来才只年余,昆铜兄已成~!"
- 英文翻译: person outside the boundaries of this earthly world
方外之人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人们为啥把僧人、道士,为什么被称为“方外人士”?
僧人、道士追求“跳出三界外,不在红尘中”的境界,自称是方外人士。
方外是指什么呢?与此相对有方内吗?这种称呼缘何得名呢? 在《管子》、《诗经》等书中,方外是则指区域之外、中国之外,即夷狄之地。
而后,方外一词的意思有所转变。
《庄子》中有言“彼游方之外者也”,此处的“方外”就是指浮世之外,或超越世俗的世界。
“方外”,犹言世外。
“方”,就是“道”的意思,也指世俗秩序或邦国律法。
平常百姓皆在世俗秩序及邦国律法约束之内,故都是方内之人。
而在此世俗价值体系规范之外者,就是方外之人。
方内、方外的划分,是以儒家价值标准区分的。
儒家认为:除了儒家之外的思想,均可叫做方外之学。
佛教乃外国、夷狄之教,故称佛教为方外之教,又称僧侣为方外之侣。
但依佛教、道教思想理念而言,僧侣、道士都是出家人,摈弃了世人固守的道德规范,不能用世俗的规律加以约束,因此都可称作方外人士或尘外之士。
后世便以方外人士指代舍世之人,专指佛教徒或道教徒之出家者而言。
出家的女僧人俗称尼姑,这个称呼是怎样来的? 方外人士中的僧侣道人各有不同的称呼,其中女性僧人称为尼姑。
乍一看,这个称呼与被称作和尚的男性僧人似乎关系不大,其实,两者是有关联的。
出家的男僧人最早称作比丘,女性僧人则称为比丘尼。
比丘是印度梵语的音译,原语有破烦恼者之意,意指出家得度受具足戒的男子。
比丘尼也是梵语的音译,又作苾刍尼、刍尼等,意为乞士女、除女,又称沙门尼、尼,皆指出家得度受具足戒之女子。
比丘尼所受具足戒要比和尚多,有三百四十八戒,通常举其大数,号称五百戒。
据说,最早的比丘尼就是释迦牟尼的姨妈。
尼姑的说法就来源于比丘尼,尼即比丘尼的简称,而姑则是古代对于女子的泛称,比如女道士也被称为道姑。
所以,尼姑就成为古代对于出家修行的女僧人的称呼,号作女和尚。
与尼姑相近的称呼还有姑子,如《红楼梦》中的鸳鸯不愿意嫁给贾赦,就宣言要出家作姑子去。
此处的姑子就是指尼姑,这是对比丘尼的又一种称呼。
“方外”是什么意思?
方外,读音fāngwài,汉语词汇,意思是区域之外;世俗之外;世外。
1.世外。今指僧道等。《淮南子.俶真》:「驰于方外,休乎宇内。」唐.韩翃〈同题仙游观〉诗:「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2.异域。《诗经.商颂.长发》:「方外大国是疆,幅陨既长。」《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时方外事胡越,内兴制度,国家多事,自公孙弘以下至司马迁皆奉使方外。」
最早的时候,方外是指中国以外的夷狄之地,也指中国之外的边远地方。
成书于春秋的《诗经》和成书于战国的《管子》中都有“方外”一词,说的也都是这个意思。
战国时的大思想家庄子赋予“方外”以崭新的内涵。
《庄子》中有言“彼游方之外者也”,这里的“方外”指的是“浮世”之外,带有超越世俗的意思。
在“方外”一词中,“方”是“道”的意思,也指国家法律和世俗秩序。
因此,“方外”就是世俗之外的意思了。
寻常百姓都是世俗之人,都叫“方内”之人。
而僧侣、道士都是出家人,无须遵守人世道德规范,也不受世俗律法的约束,故称“方外”之人。
这种说法思想上来源于儒家思想。
因为中国的道德律法,都以儒家思想为主导,整个社会都是按照儒家之道(方)设计的,所以,在这个秩序约束之内,叫“方内”,不接受儒家思想的其他宗教和思想都叫“方外”。
相对而言,外来的佛教文化,在世俗人看来就是方外之学,早已不问红尘世事的出家人,摆脱了世俗的羁绊,所作所行,已不能再用凡世的规定戒条来衡量了。
他们的思想,他们的七情六欲,都已不再被世俗所染,于是,出家人就有了“方外之人”的称号。
世说新语·任诞节选三个故事?
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2阮籍遭母丧,在晋文王坐进酒肉。司隶何曾亦在坐,曰:「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丧显于公坐饮酒食肉,宜流之海外,以正风教。」文王曰:「嗣宗毁顿如此,君不能共忧之,何谓?且有疾而饮酒食肉,固丧礼也!」籍饮啖不辍,神色自若。
3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妇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当祝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妇曰:「敬闻命。」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示。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引酒进肉,隗然已醉矣。
4刘公容与人饮酒,杂秽非类。人或讥之,答曰:「胜公容者,不可不与饮;不如公容者,亦不可不与饮;是公容辈者,又不可不与饮。」故终日共饮而醉。
5步兵校尉缺,厨中有贮酒数百斛,阮籍乃求为步兵校尉。
6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衤军)衣,诸君何为入我□(衤军)中!」
7阮籍嫂尝回家,籍见与别。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辈设也?」
8阮公临家妇,有美色,当垆酤酒。阮与王安丰常从妇饮酒。阮醉,便眠其妇侧。夫始殊疑之,伺察,终无他意。
9阮籍当葬母,蒸一肥豚,饮酒二斗,然后临诀,直言:「穷矣!」都得一号,因吐血,废顿良久。
10阮仲容、步兵居道南,诸阮居道北。北阮皆富,南阮贫。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皆纱罗锦绮。仲容以竿挂大布犊鼻□(衤军)于中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复尔耳。」
11阮步兵丧母,裴令公往吊之。阮方醉,散发坐床,箕踞不哭。裴至,下席于地,哭,吊唁毕便去。或问裴:「凡吊,主人哭,客乃为礼。阮既不哭,君何为哭?」裴曰:「阮方外之人,故不崇礼制。我辈俗中人,故以仪轨自居。」时人叹为两得其中。
12诸阮皆能饮酒,仲容至宗人间共集,不复用常杯斟酌,以大瓮盛酒,围坐,相向大酌。时有群猪来饮,直接去上,便共饮之。
13阮浑长成,风气韵度似父,亦欲作达。步兵曰:「仲容已预之,卿不得复尔。」
14裴成公妇,王戎女。王戎晨往裴许,不通径前。裴从床南下,女从北下,相对作宾主,了无异色。
15阮仲容先幸姑家鲜卑婢。及居母丧,姑当远移,初云当留婢,既发,定将去。仲容借客驴,着重服自追之,累骑而返,曰:「人种不可失!」即遥集母也。
16任恺既失权势,不复自检括。或谓和峤曰:「卿何以坐视元裒败而不救?」和曰:「元裒如北夏门,拉□(扌罗)(挪?)自欲坏,非一木所能支。」
17刘道真少时,常鱼草泽,善歌啸,闻者莫不留连。有一老妪,识其非常人,甚乐其歌啸,乃杀豚进之,了不谢。妪见不饱又进一豚。食半余半,乃还之。后为吏部郎,妪儿为小令史,道真超用之,不知所由,问母,母告之,于是赍牛酒诣道真。道真曰:「去,去!无可复用相报。」
18阮宣子常步行,以百钱挂杖头,至酒店,便独酣畅。虽当世贵盛,不肯诣也。
19山季伦为荆州,时出酣畅。人为之歌曰:「山公时一醉,径造高阳池,日莫倒载归,酩酊无所知。复能乘骏马,倒着白接篱,举手问葛强,何如并州儿?」高阳池在襄阳。强是其爱将,并州人也。
20张季鹰纵任不拘,时人号为「江东步兵」。或谓之曰:「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
什么方什么之成语?
方寸之地、方便之门、方闻之士、方正之士、方外之人、方外之国……
世说新语任诞思想内涵?
任诞第二十三【题解】任诞,指任性放纵。这是魏晋名士作达生活方式的主要表现。名士们主张言行不必遵守礼法,凭禀性行事,不做作,不受任何拘束,认为这样才能回归自然,才是真正的名士风流。在这种标榜下,许多人以作达为名,实际是以不加节制地纵情享乐为日的。
名士作达的首要表现就是蔑视礼教,不拘礼法。第7 则记阮籍说的“礼岂为我辈设也”,就道出了这一点。他们不管男女有别。婚丧礼节等,执意我行我素。第7、8 则记阮籍不顾“叔嫂不通问”的礼制,与嫂话别;醉后睡在酒家妇旁边。第2、9、11 则记阮籍在母丧期间纵酒,以致亲友来吊唁时仍醉态朦胧,裴楷只好无奈地说:“阮方外之人,故不崇礼制”。其次就是不分场合。不分时候地纵酒放荡,不管为官居家,都毫无节制地饮酒。例如第28 则记周伯仁喝酒“尝经三日不醒。时人谓之三日仆射”;第12 则记人和猪共喝一瓮酒。他们以为这就是名士风流。第53 则记王孝伯之言,可说有点睛之妙,他说:“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
除此以外,他们要随心所欲,不勉强自己,不限制自己。例如第47 则记王子猷雪夜忽忆邻县戴安道,立刻乘船去拜访,经一夜才到,可是又及门而返,说:“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其余如赌博、抢劫、偷拿别人财物、酒后唱挽歌、言谈不检点、等等,都是故意放纵自己的表现。至如第31 则记殷洪乔去上佳时替亲友带了百来封信,走到半路,把信全都扔到了江里,声称自己“不能作致书邮”。这纯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无赖行径、与名士任诞似无甚关系。
任诞的动机,各人或有不同。第13 则记阮籍不同意自己的儿子“亦欲作达”,可见阮籍有时是不得已而为之,他要借酒浇“胸中垒块”(第51 则),而他的儿子只是为了追求名士风度,无怪他要反对了。
有的名士借作达以避乱世,有的名士要求在官场中保留一些个性自由,不失人的真性,其任诞言行对反礼教来说,有一定意义。但多数名士的任诞行为是不可取的。本书分立《任诞》一门,多少可以看出编纂者并不同意这种行为,还是主张以礼法准则来规范人们的社会行动。
方外之人其他应用
组词
方组词外组词之组词人组词笔顺笔画
方笔顺笔画外笔顺笔画之笔顺笔画人笔顺笔画近义词
方近义词外近义词之近义词人近义词反义词
方反义词外反义词之反义词人反义词方外之人成语接龙
正接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不可貌相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人不聊生人百其身人不人,鬼不鬼人存政举人不自安人不知,鬼不觉人才辈出人才出众人材出众人才济济人财两空人财两失人才难得人单势孤人稠物穰人多口杂人地两生人地生疏人定胜天人多势众人多手杂人丁兴旺人道主义人多嘴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人非草木人非木石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非土木人非物是人逢喜事精神爽人浮于食人浮于事人欢马叫人荒马乱人喊马嘶人各有志人海战术人杰地灵人间地狱人间天上人间天堂人急偎亲人己一视人迹罕至人极计生人急计生人给家足人尽其才人见人爱人急智生人间重晚晴人困马乏人来客去人来客往人来人往人老心不老人离乡贱人老珠黄人民城郭人命关天人面狗心人模狗样人模人样人面兽心人面桃花人满为患人命危浅人莫予毒人面逐高低,世情着冷暖人怕出名猪怕壮人贫志短人贫智短人前背后人琴俱逝人琴俱亡人去楼空人情冷暖人琴两亡人强马壮人穷气短人情世故人强胜天人情世态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人情汹汹人情恟恟人穷志不穷人情之常人穷志短人穷智短人如潮涌人人得而诛之人人皆知人人自危人涉卬否人事不省人事不醒人事不知人生路不熟人死留名人生面不熟人寿年丰人生七十古来稀人生如风灯人山人海人生如寄人生若寄人生如梦人生如朝露人生地不熟人声鼎沸人事代谢人生观人神共愤人神共嫉人所共知人生何处不相逢人神同嫉人手一册人生一世,草生一秋人生自古谁无死人生在世人鼠之叹人头畜鸣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亡邦瘁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亡家破人心不古人心不足蛇吞象人心大快人小鬼大人心隔肚皮人心归向人心皇皇人心惶惶人心涣漓人心涣散人心莫测人心难测人心叵测人心齐,泰山移人心如镜人心如面人心所向人无貌相,水无斗量人微权轻人五人六人我是非人微望轻人亡物在人微言贱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微言轻人无有千日好,花无有百日红人亡政息人心惟危人心向背人烟凑集人烟稠密人妖颠倒人烟辐辏人约黄昏人欲横流人烟浩穰人一己百人言籍籍人言可畏人仰马翻人语马嘶人以群分人怨神怒人怨天怒人烟稀少人云亦云人言啧啧人走茶凉人之常情人中豪杰人足家给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中龙虎人嘴两张皮人中之龙人中骐骥人众胜天人中狮子人自为战人自为政反接
变化无方百计千方辨物居方措置乖方措置有方独霸一方大大方方登界游方德被八方戴圆履方耳听八方凫鹤从方抚绥万方各霸一方纲纪四方割据一方规圆矩方规圜矩方化被万方餬口四方好恶乖方好恶殊方教导有方井井有方见诮大方见笑大方据义履方绝域殊方绝域异方举止大方落落大方立贤无方泥古拘方欺以其方枘圆凿方四面八方随圆就方狩岳巡方天各一方外圆内方行不逾方挟天子以征四方应变无方游必有方元方季方盂方水方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眼观四处,耳听八方一干一方贻诮多方遗哂大方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仪态万方贻笑大方遗笑大方异域殊方有勇知方祖传秘方凿圆枘方智圆行方杖钺一方志在四方成语词典最新查询成语
百动不如一静不劳而食比量齐观不名一文不识人间有羞耻事超古冠今聪明睿智才气过人从天而降乘兴而来,败兴而归长揖不拜察言观行词约指明打光棍斗筲之人洞悉其奸大中至正谔谔以昌风波平地浮头滑脑归老林下高门大户高攀不上厚酒肥肉寒气袭人胡为乱信汉武托孤海晏河澄绝地天通急公好施金壶墨汁精妙入神夹七夹八疾声大呼金石交情锦上添花浸微浸消进贤黜恶疾言遽色街言巷语举止言谈亢极之悔老蚌珠胎力蹙势穷烈火真金朗朗乾坤龙拿虎跳浪蕊浮花劳形苦心龙跃凤鸣另眼相看兰质蕙心茅茨土阶目瞪口哆磨砥刻厉漫山遍野名声籍甚冥思苦想枚速马工民贼独夫莫衷一是南来北往纳奇录异挠曲枉直匹夫怀璧潘陆江海翩若惊鸿娉婷袅娜前呼后拥裙屐少年犬马之诚情文并茂穷心剧力稔恶不悛燃膏继晷日久天长人困马乏神鬼不测三纲五常顺天恤民视险如夷死心眼死于非命诗中有画天高地远韬曜含光外刚内柔乌头马角毋望之福危于累卵威重令行心存高官,志在巨富相辅相成衅发萧墙寻流逐末笑面夜叉郤诜丹桂揎腕攘臂硝烟弹雨闲言碎语骁勇善战有备无患倚大欺小鬻儿卖女莺飞燕舞燕颔虎颈一虎难敌众犬饮流怀源抑强扶弱以求一逞云扰幅裂游山逛水一岁三迁雨散云飞玉石杂糅摇尾求食咿咿呀呀一指蔽目,不见泰山执鞭随蹬芝残蕙焚造端托始争风吃醋滓秽太清捉奸见双,捉贼见赃坐视不顾直言不讳仗义疏财正正当当成语词典大全 网址链接:https://chengyu.122cha.com/fangwaizhiren8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