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纲五常的意思解释及典故(故事)

关键字:
成语接龙

三纲五常的意思三纲五常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三纲五常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三纲五常
拼音: sān gāng wǔ cháng
频率: 常用
年代: 古代
词性: 中性词
结构: 联合式
解释: 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也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封建礼教提倡的道德规范。

语法: 作主语、宾语;指封建的道德规范。
典故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为政》:“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何晏集解:“马融曰:‘所因,谓三纲五常也。’"
成语示例:梁斌《播火记》:“~是维系社会的传统观念;仁、义、礼、智、信是人生哲学的根本。"
英文翻译: the three cardinal guides (ruler guides subject, father guides son and husband guides wife) and the five constant virtues

三纲五常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三纲五常的智的故事?

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修养,其中智的故事是指曹冲秤象。

三国时期,吴王孙权送给曹操一头大象,曹操想知道大象的重量,询问百官,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曹操7岁的儿子曹冲说:“把象赶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空船装载其他东西,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以后就可以知道了。”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实施了这个办法,果然知道了大象的重量。

古代的社会封建,多多少少也与当时的思想有着很大的关系,三纲五常作为儒家思想中最重要的,做到了禁锢人们在以前的时候行为、思想的作用,几千年以来,这种关系起到了维护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间距离、社会秩序的问题,接下来和小编一起去看看三纲五常的一些典故的故事吧。

三纲五常的典故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碰壁后,在冉求的帮助下回到了鲁国,他与季康子是不相为谋。于是专心着述,编辑整理《诗》《书》《礼》《乐》《春秋》,同时又开坛讲学,与弟子们坐而论道,正式总结出三纲五常等社会规范。

出处三纲者,何谓也?谓君臣、父子、夫妇也。《白虎通·三纲六纪》五常之道,仁、义、智、信也。汉·王充《论衡·问孔》

解释: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封建礼教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

用法:作主语、宾语;指封建的道德规范

相近词:清规戒律、三从四德

反义词:大逆不道、离经叛道

成语造句

封建法律以“三纲五常”为指导思想和基本内容,确认神权、君权、族权、夫权的神圣不可侵犯性,鼓吹事君与事父统一,“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故以孝事君则忠”。

我们看到,因果报应思想、封建的忠孝节义、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观念,溶化在戏曲形象中,潜移默化地对人们产生影响。

小结:三纲五常在我们的生活中约束着我们的生活,想一想这也到不是什么坏处,约束自己内心的对任何东西的欲望,约束着社会之间的秩序,人与人之间才可以和谐相处

封建法律以"三纲五常"为指导思想和基本内容,确认神权、君权、族权、夫权的神圣不可侵犯性,鼓吹事君与事父统一,"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故以孝事君则忠"。

◎我们看到,因果报应思想、封建的忠孝节义、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观念,溶化在戏曲形象中,潜移默化地对人们产生影响。

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的三纲五常,究竟是什么意思?

董仲舒。

三纲五常出自董仲舒的《春秋繁露》,最早渊源于孔子,董仲舒对五伦观念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提出了三纲原理和五常之道。

孔夫子三纲五常是什么意思?

封建礼教所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标准。

三纲指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

五常传说不一,通常指仁、义、礼、智、信。

三纲五常的意思是什么,出处是哪里?

我们经常说的“三纲五常”其实是由“三纲”和“五常”两个词合成而来。

所谓“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这就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

同时,君、父、夫也要为臣、子、妻作出表率。

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

所谓“五常”指的是“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品质,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在中国历史上,三纲、五常这两个词,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

董仲舒认为,世界万物皆合于阴阳之道。

具体到父子、君臣和夫妻而言,君臣为一合,君为阳,而臣为阴;父子为一合,父为阳,子为阴;夫妻为一合,夫为阳,妻为阴。

阴阳和合的思想自古有之,本来没有什么褒义和贬义,可是,董仲舒为了迎合当时官方统治的政治需要,硬要在阴阳之间分出贵贱高低来。

他的立场是:阳贵而阴贱,天数右(佑)阳而不右(佑)阴。

意思是说,“阳”天经地义就应该凌驾于“阴”之上,而“阴”就应该理所当然地作为“阳”的附庸而存在。

就这样,中国古代宝贵的“和而不同”的思想,到了董仲舒这里,最终蜕变成了“三纲五常”的僵化道德规范。

八股取士三纲五常是什么意思?

三纲五常,封建礼教所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标准。三纲指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传说不一,通常指仁、义、礼、智、信。

【拼音】 sān gāng wǔ cháng

【出处】

1、东汉·白虎观经学会议《白虎通·三纲六纪》:“三纲者,何谓也?谓君臣、父子、夫妇也。”

白话释义:什么是三纲呀?三纲就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2、汉·王充《论衡·问孔》:“五常之道,仁、义、礼、智、信也。”

白话释义:五常的含义,爱之仁,正之义,君之礼,哲思智,情同信。

【例句】

1、五四运动前夕的新文化运动,对维系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2、先生九经皆通,无书不读,岂不晓三纲五常之理?

扩展资料

一、三纲五常的近义词

1、清规戒律 [ qīng guī jiè lǜ ]

释义:清规戒律指佛寺禅院必须遵守的规则和戒律。泛指束缚人思想行为的规章制度。

出处:南宋·宗鉴《释门正统》:“元和九百丈怀海禅师;始立天下禅林规式;谓之清规。”

白话释义:元和九百多丈的怀海禅师,开始建立全国的禅林规式,也就是所谓的规则和戒律。

2、三从四德 [ sān cóng sì dé ]

释义:意思是妇女的思想品德、言语举止、仪容态度以至家务劳动,都要严格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

出处:春秋战国·佚名《仪礼·丧服·子夏传》:“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白话释义:女子有三从的道义,没有其他专门的。就是女孩子在未出嫁之前要听从家长的教诲,出嫁之后要礼从夫君,如果夫君不幸先己而去要尊重自己子女的生活理念。

二、三纲五常的反义词

1、离经叛道 [ lí jīng pàn dào ]

释义:原指不遵循经书所说的道理,背离儒家的道统。现多比喻背离占主导地位的思想或传统。

出处:元·费唐臣《贬黄州》:“且本官志大言浮;离经叛道。”

白话释义:况且本官志向远大、言论浮夸,背离占主导地位的理论或学说。

2、大逆不道 [ dà nì bù dào ]

释义:原指犯上谋反。现也指罪大恶极。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

白话释义:如今项羽在江南弑杀义帝,实在是罪大恶极。

三纲五常具体指的是什么?

董仲舒最先提出了束缚中国劳动人民两千多年的“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显然是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学说的发展。

其目的是要把所有阶级统治秩序化、合理化。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更是麻痹广大劳动人民的精神枷锁,试图让劳动人民心甘情愿地为地主阶级服务,备受压迫而毫无知觉。

他还认为“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经”,是天意,而要实现大一统,首先是思想上的统一,于是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都要罢黜。

皇帝受命于天,王侯受命于皇帝,大臣受命于国君;儿子受命于父亲,妻子受命于丈夫,所有这些都是天的意志。

由此也可以看出他提出的“三纲五常”实际上也是实现“大一统”的思想工具。

三纲五常其他应用

组词

三组词纲组词五组词常组词

笔顺笔画

三笔顺笔画纲笔顺笔画五笔顺笔画常笔顺笔画

近义词

三近义词纲近义词五近义词常近义词

反义词

三反义词纲反义词五反义词常反义词

三纲五常成语接龙

正接

常备不懈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常来常往常鳞凡介常年累月常胜将军

反接

不壹而三倒四颠三鼎足而三观隅反三接二连三举一反三径一周三连二并三连二赶三两两三三暮四朝三让再让三事不过三问一得三咸五登三一而二,二而三一而再,再而三语四言三朝四暮三至再至三

参考资料:成语接龙查询三纲五常成语接龙

成语词典最新查询成语

安车蒲轮拨乱济时辨如悬河长材茂学趁风转篷鼎鼎大名东道之谊大法小廉福无双至将本求利君辱臣死寄颜无所零碎不全莫措手足目睫之论买马招兵埋三怨四渺无边际暮景残光片瓦不存随近逐便桑田沧海豕突狼奔天年不测未形之患徙善远罪小往大来拥兵自固鹓鹭成行厌难折冲折冲千里整襟危坐

成语词典大全 网址链接:https://chengyu.122cha.com/sangangwuchang25376.html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