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以抱怨的意思德以抱怨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德以抱怨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德以抱怨
- 拼音: dé yǐ bào yuàn
- 频率: 生僻
- 年代: 古代
- 词性: 中性词
- 结构: 紧缩式
- 解释: 德:恩德;怨:仇怨,怨恨。以恩德回报仇怨。
- 语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品德高的人。
- 典故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刘繇传》:“知敦以厉薄,德以抱怨,收骨育孤,哀亡愍存,捐既忘之猜,保六尺之托,诚深恩重分,美名厚实也。"
- 成语示例:
- 英文翻译: render good for evil
德以抱怨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中国古代寓言以德报怨故事的概括?
中国古代寓言以德报怨的故事,农夫与蛇,故事内容是一位农夫捡到一条冻僵的蛇,他为了救蛇就把它放到自己的衣服了,蛇刚刚苏醒就咬了农夫一口,农夫死掉了
以德报怨什么道理?
"以德报怨",这句话其实并不是要向人们讲明某些道理,而是后人断章取义,孤立地从文中取出的一词。“以德报怨”这句话,出自《论语·宪问》原文: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白话文翻译:有人问孔子:"用恩德来报答怨恨怎么样?" 孔子回答:"怎么回报恩德?用正直报答怨,用恩惠报答德"。《论语》里其实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并非"以德报怨";应"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感激、恩德来报答恩德"。意思就是说,"对待怨恨,要用坦诚、公平、正直的心来面对。而对待别人对自己的恩惠、恩德,要抱有感激之心,用自己的恩德来回报他人";否则"正义则不存,黑白颠倒,人心则沦丧"。成语示例:
1、杨虎城听了周恩来的意见后说:"共产党置党派历史深仇于不顾,以民族利益为重,对蒋介石以德报怨,令人钦佩。
2、同行的记者"以德报怨",用"狗大爷"这一外号向法笛同志表示了感谢。扩展资料:以德报怨感情色彩:褒义词。以德报怨近义词:以直报怨、以礼相待、以德报德以德报怨反义词:忘恩负义、无情无义、翻脸无情成语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成语故事:梁国有一位叫宋就的大夫,曾经做过一个边境县的县令,这个县和楚国相邻界。梁国的边境兵营和楚国的边境兵营都种瓜,各有各的方法。梁国戍边的人勤劳努力,经常浇灌他们的瓜田,所以瓜长得很好;楚国士兵因为懒惰很少去浇灌他们的瓜,所以瓜长得不好。楚国县令因为梁国的瓜长得好,而对自己楚国的瓜长得不好感到很生气。楚国士兵心里嫉恨梁国士兵(瓜种得)比自己好,于是夜晚偷偷去破坏他们的瓜,所以(梁国的)瓜总有枯死的。梁国士兵发现了这件事,于是请求县尉,也想偷偷前去报复破坏楚营的瓜田。县尉拿这件事向宋就请示,宋就说:“唉!这怎么行呢?结下了仇怨,是惹祸的根苗呀。人家使坏你也跟着使坏,怎么心胸狭小得这样厉害!要让我教给你办法,一定在每晚都派人过去,偷偷地为楚国兵营在夜里好好地浇灌他们的瓜园,不要让他们知道。”于是梁国士兵就在每天夜间偷偷地去浇灌楚兵的瓜园。楚国士兵早晨去瓜园巡视,就发现都已经浇过水了,瓜也一天比一天长得好了。楚国士兵感到奇怪,就仔细查看,才知道是梁国士兵干的。楚国县令听说这件事很高兴,于是详细地把这件事报告给楚王,楚王听了之后,又忧愁又惭愧,把这事当成自己的心病。于是告诉主管官吏说:“调查一下那些到人家瓜田里破坏的人,他们还有其他罪过吗?这是梁国人在暗中责备我们呀。”于是拿出丰厚的礼物,向宋就表示歉意,并请求与梁王结交。楚王时常称赞梁王,认为他能守信用。所以梁楚两国的友好关系,是从宋就开始的。古语说:“把失败的情况转向成功,把灾祸转变成幸福。”《老子》说:“用恩惠来回报别人的仇怨。”就是说的这类事情呀。别人已经做错了事,哪里值得效仿呢!
以德报怨的道理和感悟?
"以德报怨"
就是违背道义,知恩不报。当一个人遇难时被人相救,之后反害其人,真可谓,狗咬吕洞宾,不知好人心。这就是以德报怨的道理。
以德报怨的事例50字?
诸葛亮与孟获 三国鼎立时期,孟获的叛乱严重危害了蜀国的稳定,但诸葛亮在讨伐南中时,却一次次放走对手孟获,最后使桀骜不驯的孟获心悦诚服,从此效忠蜀汉,听命于诸葛亮的调遣,成为蜀国巩固后方的基石……
史记中顺的故事?
史记中记录中国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有这样一个故事。
住在当时鲁国的一个少年名字叫闵损,从小就过着饥寒心酸的生活,因为幼时丧母,失去了慈母之爱,童年的生活很孤苦。父亲闵公后来给他找了个继母,生活才算有了改变,刚开始继母待闵损还好,等到她自己生了儿子后,情形却逐渐改变了,她只慈爱自己所生的骨肉,对闵损开始冷落了下来,处处看着都不顺眼。
父亲在家时还好些,等父亲出门儿做生意离开家后,母亲对闵损便没有什么温暖,不但让他带看弟弟,而且把家中所有的脏活儿累活儿全叫他干。曾饱受苦难的孩子竟然懂事早,九岁的他不但乐意去干一切脏苦累活儿从不怨言,而且对待打骂也能逆来顺受,能以德报怨,对人讲话总是彬彬有礼;特别是对五岁的弟弟非常疼爱友好,处处关心而谦让弟弟,兄弟俩心心相印亲密无间。
这年冬天,父亲从远方做完生意归来,全家人欢欢喜喜得以团圆,闵损给父亲送上一碗热水,但因为身上发冷,两个手臂不由自主地哆哆嗦嗦抖个不停,碗中的水竟洒了一多半,母亲瞪了他一眼,赶紧告诉小儿子又奉上一碗。这种情形父亲看在眼里,心里不是滋味,骂闵损不长进、没出息。
饭后,父亲带上兄弟两个赶着马车去拉货,一路上迎着凛冽的寒风,闵损冻得身体缩成一团,父亲看他穿着厚厚的棉衣,不觉火从心起,并斥责说:看看弟弟穿的比你少,也没有冻成你那样,看你怎么活像个冻死鬼脱生似的,太没出息啦!
说着便顺手抽了闵损一鞭子,弟弟见状心疼哥哥,扑在哥哥身上,这第二鞭子打下去后,闵损的棉衣被打破了,突然从破洞处露出一些芦苇花洒了一车,父亲一看愣住了,刹那间他就已经明白过来:原来后娘竟如此狠心待儿子,气得当下掉了眼泪。
待到拉完货回到家里后,立即写了一纸休书,令其妻快快回返娘家!妻子吓得跪地磕头如捣蒜,盛怒的闵公只说:你心太狠了,是绝不可原谅的。看母亲头已磕破,闵损和弟弟慌忙地跪了下来。那时女人地位很低,一旦被夫家休了,这一生就算是完了,为此走投无路而轻生寻短见的不在少数。
中国民间故事聪慧的巧姑?
巧姑出自河北的一则民间故事,在故事之中巧姑心灵手巧而且面容姣好,被父母许配给了隔壁村的年轻人铁锁。故事主要讲述的是巧姑以德报怨、大智若愚的故事。
巧姑夫家父亲去世多年,与母亲相依为命,在农忙之后还会磨豆腐进行售卖,家境还算不错,因此巧姑的父母和其本人对于铁锁十分满意。
不过在巧姑新婚当天,巧姑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自己的新房外老是有异常的响动,第二天巧姑将此事告知给了自己的丈夫和婆婆。
铁锁自幼便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因此不顾母亲和妻子的反对在家中逐一搜索,结果发现是有人故意使坏吓唬巧姑二人。
此事解决之后巧姑家的生活在夫妻二人的辛勤劳作之下开始变得蒸蒸日上,直到一年之后的一天夜里,巧姑家的大黄狗突然狂吠,铁锁当即冲出门外抓住了一个正在翻墙之人。
巧姑也急忙穿好衣服出门,结果发现铁锁擒住的人精锐是自己的舅舅,铁锁得知此事之后也十分尴尬,二人急忙将舅舅迎入家门并安排舅舅在家中住下。
第二天巧姑的舅舅表示自己的母亲尚在家中等待,不能在巧姑家中就留,执意要回家。巧姑觉得自己舅舅可能遇到了难处,于是便用布袋装好米面并放上了几两碎银,交给舅舅带走,舅舅感动得热泪盈眶。
再过一年,巧姑的舅舅决定登门拜谢,然而等到他赶到巧姑家门口时却发现巧姑的邻居二狗正在利用一具尸体准备诬陷巧姑夫妇,于是便偷偷替巧姑将尸体搬到了二狗自己家门口。
次日民众看到尸体便将二狗送到了官府,其实在巧姑新婚当夜使坏的人便是邻居二狗,而两家的恩怨则是铁锁和二狗的父辈所结。
二狗偷鸡不成蚀把米,二狗的母亲为了救出儿子只好四处奔走借款,还要卖掉自己家的房子筹措银两,巧姑得知此事之后亲自登门表示愿意倾力相助。
最后在巧姑等人的帮助之下,众人终于弄清楚了尸体的来龙去脉,二狗也得以返回家中,自此之后两家前嫌尽弃,巧姑表示“远亲不如近邻,近邻还不如对门呢。大哥以后要多行善事,好好在母亲面前行孝,千万莫再好逸恶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