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过其辞的意思解释及典故(故事)

关键字:
成语接龙

理过其辞的意思理过其辞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理过其辞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理过其辞
拼音: lǐ guò qí cí
频率: 一般
年代: 古代
词性: 中性词
结构: 主谓式
解释: 过:超过。说理过甚而文采不足。

语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文章等。
典故出处: 南朝·梁·钟嵘《诗品》:“稍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成语示例:
英文翻译: 

理过其辞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理不胜词是什么意思?

理不胜词,是一个成语,拼音为lǐ bù shèng cí,

意思是说理不能胜过文辞,指文章的用词遣字好,说理则不够畅达,通常用作宾语、定语,用于文章等。[感情色彩]:褒义词[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文章等扩展资料反义词:【成语】: 理过其辞 【拼音】: lǐ guò qí cí【解释】: 说理多而文采不足。

【反义词】:理不胜词【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文章等。

“理不胜词”是什么意思?

lǐbùshèngcí成语释义指文章说理不能胜过言辞成语出处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词。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文章等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理不胜辞反义词理过其辞

事昭而理辨气盛而辞断是什么意思?

事情要讲清楚道理,并运用贴切的例子来证明

理不胜辞,理不如词语?

说理不能胜过文辞。

指文章的用词遣字好,说理则不够畅达。

出处 编辑 理不胜辞 说理不能胜过文辞。

指文章的用词遣字好,说理则不够畅达。

近义词 编辑 理不胜辞 反义词 编辑 理过其辞 用法 编辑 作宾语、定语;用于文章等

浓与淡的区别?

浓与淡,中国古代的一对美学范畴。

主要指艺术作品的风格。

“浓”指浓艳、华丽、雕饰;“淡”指淡雅、质朴、自然。

梁钟嵘首先把浓淡用于诗歌的鉴赏,批评永嘉以后的玄言诗“理过其辞淡乎寡味”(《诗品序》)。

虚词的来源和传说?

虚词的故事

1.而

兵者,诡道也,须戮力同心。蟹六跪而(1)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也,而况(2)战乎?故冯婉贞曰:“ 诸君而(3)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婉贞,而(4)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蓝而(5)青于蓝。婉贞博学而(6)日参省乎己,非特效书生终日而(5)思也。众应之。既而(8),婉贞率诸少年结束而(9)出,果大捷。众皆叹:婉贞,小女子而已(10);其行,乃巾帼英杰而(11)。

解析:(1)连词,表并列。(2)复音词,即“何况”,用反问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3)连词,表假设。(4)代词,通“尔”。你,你的。(5)连词,表转折。(6)连词,表递进。(7)连词,表修饰。(8)复音词,不久,一会儿。(9)连词,表承接。(10)复音词,放在句尾,表限制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11)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

译文:兵法,(是一门讲究)变幻莫测的学问,(并且)需要齐心协力。螃蟹有六条腿和两个钳子,(但是)(它是)(一种)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法藏身的动物,更何况是兵法呢?所以冯宛贞说:“大家如果有抗敌的想法,看我的马头(就)可以了。”宛贞,你的父亲就是一位英雄豪杰,但是(你)(就像)靛青,从兰草中提取却比兰草的颜色更深。宛贞博学多才而且每天反省自己的言行,不知效仿读书人整天地枯坐思考啊。大家回应她。不久,宛贞率领众少年穿戴好服装出来,果然大获全胜。众人都赞叹:宛贞,(只是)小女子罢了:她的行为,却是巾帼豪杰啊。

2.何

“徐公何(1)能及君也?”本谬也,然其妻如此言者,何(2)也?其所据何(3)为?原其理,乃爱之深也。嗟乎,情之误,何(4)其大也!然何(5)人能忘情耶?何以(6)除此弊,望君教我以良策,何如(7)?

解析:(1)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疑问,怎么。(2)疑问代词,表原因,后面常带语气助词“哉”“也”;相当于“为什么”、“什么”、“什么原因”。(3)代词,做宾语,什么。(4)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相当于“多么”。(5)代词,做定语,相当于“什么”。(6)即“以何”,介宾短语,用在疑问句中作状语,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7)即“如何”,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怎么样”、“怎么办”。

译文: “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这样说)本来是错误的,但他的妻子这样说,为什么呢?她依据什么(才这样说)呢?推究其中的道理,(是)爱自己的老公很深啊。哎,感情造成的谬误多么大啊!但是什么人能够忘情呢?拿什么消除这种弊端,希望您能教给我(一个)好办法,怎么样?

3.乎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1)。然吾曾见一人,其家世代捕蛇,多人死乎(2)是,而操此业不辍,问其故,曰:“可塞赋敛也。”嗟乎(3),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4)!而王胡为乎(5)好乐甚?若王专于理事,必恢恢乎(6)而有余,则王之所为其胜乎(7)好乐者也。臣之驽顿,所言者谬,王能谅之乎(8)?

解析:(1)句末语气助词,表揣测,相当于“吧”。(2)介词,相当于“于”,“在”。(3)(4)句末语气助词,表感叹,相当于“啊”“呀”。(5)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6)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地”。(7)介词,表比较,相当于“比”。(8)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

译文:大王喜欢音乐太投入了,那么齐国治理得(也)差不多了吧。但是我曾经看到一个人,他家世代捕蛇,有多人死在这件事上,却仍然做这件事不停下来,问他原因,(他)说:“(捕蛇)可以应付赋税啊。”哎,赋税的危害真是比毒蛇还厉害啊!然而大王您为什么还如此沉溺于音乐呢?如果大王在治理国事上专心致志,一定会游刃有余的,(这样的话)大王的作为真是比耽溺于音乐强百倍啊。为臣愚钝,所说的话难免有误,大王能原谅我吗?

4.乃

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乃(1)读之。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2)翁”一句,大为感佩,乃(3)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乃(4)曰:“此徒沽名耳。”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乃(5)不得已而谢。原其言,炒作乃尔(6),无乃(7)自高耳。

解析:(1)副词,表承接,于是。(2)代词,用作第二人称,“你”、“你的”。(3)副词,表判断,相当于“为”、“是”、“就是”。(4)副词,表转折,相当于“竟然”、“却”。(5)副词,表条件,相当于“才”。(6)复音虚词,相当于“样子”。(7)复音虚词,表猜测,相当于“恐怕……吧”。

译文:曾经听说陆放翁的节操气节,全都表现在《示儿》这首诗里,于是读了读它。读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句,深深地受到感动并佩服他,(陆放翁)(真是)忠诚正直的臣子啊!然而也有人瞧不起他,竟然说;“这只是沽名钓誉罢了。”大家向他询问道理,他无话可说,才不得不道歉。推究他说的话,恐怕是炒作来抬高自己(的名气)吧。

5.其

狐谓狼曰:“羊肉其(1)鲜乎!君其(2)有意,叼其(3)一而啖之,得饱其(4)口福。”狼曰:“其(5)如猛犬何?”狐间于犬曰:“羊数詈言,其(6)言不堪入耳,君乃无所怒,其(7)无闻邪,其(8)畏主人邪?及其(9)嬉逐,愿为一雪其(10)耻。君其(11)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其(12)无辞乎?”犬乃悟狐之野心,知路曼曼其(13)修远矣,护羊愈谨。狐与狼遂去。

解析:(1)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或许。或表感叹语气,多么,真。(2)连词,表假设,如果。(3)指示代词,其中的。(4)第一人称代词,自己的。(5)副词,加强反问语气,又。(6)第三人称代词,他的。(7)(8)连词,连用,表选择,是……还是……。(9)第三人称代词,它们。(10)指示代词,那种。(11)副词,加强祈使语气,表希望、要求,相当于“一定”、“还是”。(12)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怎么。(13)音节助词,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

译文:狐狸对狼说:“羊肉真鲜美啊!”您如果想尝一尝,叼来其中的一只吃掉它,就能够一饱自己的口福了。狼说:“那如何对付猛犬呢?”狐狸就到猛犬那里离间说:“羊好多次说你坏话,他们说的话不堪入耳,您却一点不生气,是没听到呢,还是害怕主人呢?等到他们嬉戏打闹的时候,我想为您把这耻辱全部洗刷掉。希望您答应我!”猛犬笑着说:“想要给他加上罪名,难道还怕没有借口吗?”猛犬于是明白了狐狸的野心,知道守护羊群的道路很漫长,守护羊群更加谨慎。狐狸与狼就离开了。

6.且

“存者且(1)偷生,死者长已矣”,此岂石壕一地,中晚唐王朝尽然耳。若此,帝尚每日笙歌,且(2)委政奸佞之人,则李唐且(3)亡,必矣。且夫(4)志士且如(5)河水清且(6)涟矣,于斯世则无进身之途。纵有“死且(7)不避,卮酒安足辞”之豪气,无用武之地,亦何用?

解析:(1)副词,暂且、姑且。(2)连词,表递进,而且、并且。(3)副词,将要。(4)复音词,用在句首,表示下文要进一步议论,况且,再说。(5)复音词,就像。(6)连词,表并列关系,又。(7)连词,表让步关系,尚且、还。

译文:“活着的人姑且苟活着吧,死去的人就永远逝去了。”这难道只是石壕一个地方的现象吗?中晚唐王朝全都这样啊。(国家治理得都)像这个样子(了),皇帝仍然每天玩乐,而且把朝政委托给奸佞的人,因此李唐将要灭亡,(是)一定的了。再说有志之士就像河水那样清澈见底,在这样的世道上就没有入仕做官报效国家的道路了。纵使他有“连死都不躲避,一杯酒怎么值得拒绝”的勇气,(却)没有用武之地,又有什么用呢?

“开其意达其辞”的意思是什么?

开其意达其辞的意思:即启发的意思,开导指点或阐明事例,引起对方联想并有所领悟。

宋代理学家朱熹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状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

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

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愤: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

悱: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

“举一隅”三句:举出一个角为例来告诉学习的人,而他不能推断其他三个角如何,就不用再教他了,因为他不用心思考。

名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的是:学生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经常用来说明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时启发。

理过其辞其他应用

组词

理组词过组词其组词辞组词

笔顺笔画

理笔顺笔画过笔顺笔画其笔顺笔画辞笔顺笔画

近义词

理近义词过近义词其近义词辞近义词

反义词

理反义词过反义词其反义词辞反义词

理过其辞成语接龙

正接

辞不意逮辞不达义辞不达意辞不获命辞多受少辞富居贫辞丰意雄辞金蹈海辞简义赅辞简意赅辞简意足辞穷理极辞穷理尽辞穷理屈辞巧理拙辞微旨远辞喻横生辞严气正辞严义正辞有枝叶辞严谊正辞严意正辞尊居卑

反接

爱答不理爱理不理秉公办理不近道理擘肌分理残民害理惨无人理持之有故,言之有理洞彻事理待答不理待理不理断事以理断无此理分条析理各安生理公道合理公平合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格物穷理公有公理,婆有婆理横蛮无理合情合理衡情酌理居敬穷理井井有理尽情尽理即事穷理揆情度理聆音察理蛮不讲理蛮横无理蔑伦悖理民情物理慢条斯理漫条斯理靡颜腻理逆天背理逆天悖理逆天违理强词夺理岂有此理岂有是理入情入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忍心害理深情底理丧天害理伤天害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情达理通权达理推情准理天文地理通文达理违天悖理违天害理违天逆理玄关妙理相应不理相助为理研幾析理迎刃而理有条有理援疑质理言之成理言之有理喻之以理政平讼理知情达理坐视不理知书明理置之不理

参考资料:成语接龙查询理过其辞成语接龙

成语词典最新查询成语

鞍马劳神矮人看戏必不挠北聪明睿智春秋责备贤者淡泊明志涤秽布新东南之秀德洋恩普讹以传讹高情远韵好恶同之口耳相承口蜜腹剑楞头呆脑临危不苟六艺经传穆如清风能说惯道破格提拔翘尾巴热热闹闹三人行,必有我师托钵沿门无可非难轩鹤冠猴倚马七纸越鸟巢南枝一日万里装痴作傻整年累月坐食山崩

成语词典大全 网址链接:https://chengyu.122cha.com/liguoqici17048.html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