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途跋涉的意思解释及典故(故事)

关键字:
成语接龙

长途跋涉的意思长途跋涉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长途跋涉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长途跋涉
拼音: cháng tú bá shè
频率: 常用
年代: 近代
词性: 中性词
结构: 偏正式
解释: 跋涉:登山涉水。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走长路的艰辛。

语法: 作谓语、宾语;指远距离奔走。
典故出处: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66回:“妾身身犯国法,理所当然,怎敢劳贤姐长途跋涉?决难从命。"
成语示例:胡天培《山村新人》:“~之后,又开了两个多小时的会,罗自正很有些疲倦。"
英文翻译: make the long trek <long and arduous journey>

长途跋涉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三千里寻母记经历了多少天?

《三千里寻母记》是在1976年1月4日至同年12月26日的一年间,作为《世界名作剧场》的一部来放送的。

同年被日本文化厅授予了电视动画向的优秀播映作品赏的称号。

这部作品讲述的是少年马可为了见母亲,从意大利长途跋涉到阿根廷的故事。

行程长达三千里(约定12000公里),花费2年的艰难历程让当时的许多观众热泪盈眶。

苏东坡去黄州的一生概括?

乌台诗案之后,苏轼被贬到黄州(今湖北黄冈)。

谪居黄州,苏轼名义上是团练副使,一个并无实权的小官,实际上属于朝廷的监管人员,并不能随意离开。

可以说这是他人生的最低谷了,但是,也正是这一段日子,苏轼终于成了苏东坡,他进入了一生创作中的巅峰时刻。

元丰三年(1080年)的大年初一,苏轼和长子苏迈,在御史台差人的押解下从京城出发。

经过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他们终于在二月初一到达了黄州。

由于职务低微,并无实权,所以经常到城外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名作,比如说《赤壁赋》、《后赤壁赋》等诗作,在这些诗歌中寄托苏轼谪居时的思想感情;公务之余,苏轼和朋友在城东开垦坡地,宜贴补生计,并自号为“东坡居士”。

关羽离开曹操,投奔刘备的一个典故?

你好,千里走单骑

千里走单骑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之一。“千里走单骑”的意思是形容独自一人走很远的路。“千里”指路程遥远,“单骑”就是单人独骑,有时就是单人独骑,有时仅指主人公自己,不包括他的随从,“走”就是行走。

千里走单骑。

关羽与刘备失散后,被迫来到曹营,向曹操提出几个要求,第一就是降汉不降曹,第二就是一旦有了兄长的消息,即去回到兄长身边。爱才心切的曹操答应了。

曹操对关羽真是无微不至的关怀,上表让汉献帝封他为汉寿亭侯,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盛情款待他,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赐锦袍来笼络他,关羽不为之所动,以斩颜良诛文丑相报。

后来得知兄长刘备在河北袁绍那里,即挂印,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寻兄而去。

千里走单骑。关羽投降曹操时,土山约三世约定一旦立了功,并且知道其结拜大哥刘备的下落时,直接投奔。于是经过过五关斩六将,走了千余里的长途跋涉。终于离开曹操投奔刘备。这就是千里走单骑的典故。彰显了关羽关二爷义气。情高义重的高尚情怀。

是千里走单骑。原因起源于关羽军和刘备失散后,关羽军被曹操军围困在山上,经过张辽苦劝,曹操答应等关羽知道刘备下落后再放他和嫂嫂走,但要暂时归顺于曹操的要求。因此关羽和刘备妻妾不得已暂时归顺曹操。关羽归顺期间,曹操对关羽很好,送礼送千里马送美女等等想收关羽心,但是关羽不为所动。当打听知道刘备下落后,毅然带着刘备妻妾离开曹操而去,途中还过五关斩六将,和夏侯惇打得热火朝天,龇牙咧嘴,打得夏侯惇嗷嗷的叫,幸亏张辽赶到,带来了曹操的通关文书和亲切问候,及时制止了夏侯的不理智行为,进行了安全思想教育,稳定了夏侯的烦闷情绪,同时,也让关羽再一次感受到了曹丞相的人才之爱。可是关羽仍然带着对刘备的热爱追随而去。此典故充分说明了关羽对刘备的忠贞不渝,即使相隔千里也要坚守的忠君思想和兄弟间无法停止的思念。

身在曹营心在汉,过五关斩六将,关羽带着嫂嫂们离曹操投奔刘备。

过五关斩六将呗。。。快快快。送嫂子。

典故应该是过五关斩六将

千里走单骑。护送嫂子投奔刘备

农夫山泉的故事?

《农夫山泉:一个你从来不知道的故事》:隆冬的东北长白山,零下30℃,农夫山泉的水源勘探师方强长途跋涉、千辛万苦终于在长白山麓的原始森林里找到了一处优质的天然水源,这是他第78次徒步上百公里进入长白山森林腹地勘探水源……“农夫山泉有点甜”以及“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

农夫山泉有点甜”

“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

“茶π,自成一派”

当这几句非常熟悉的广告语在你耳边响起时,你一定会联想到农夫山泉。

今日,农夫山泉登陆港交所。发行价为21.5港元/股,介于招股价19.5元至21.5元的上限。开盘价为39.8港元,较发行价暴涨85.12%,市值达4452.92亿港元。

其创始人钟睒睒的个人财富一夜之间急剧增加。按照农夫山泉与万泰生物当前的市值,以及钟睒睒的各自持股比例计算,钟睒睒的整体身价或已达4000亿元,跻身中国第一大富豪。

一直以来,“大自然的搬运工”是农夫山泉着力打造的市场形象,但实际上,相对于“搬运工”概念来说,农夫山泉更像是“大自然的印钞机”。

招股书清楚地显示了农夫山泉卓越的赢利能力:2017年收益174.91亿元、2018年收益204.75亿元、2019年收益240.2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7.2%。

近三年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33.85亿元、36.12亿元和49.5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1.0%。

2019年农夫山泉净利率上升到22.8%。而我国软饮料行业的平均净利率只有9.6%,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而60%的毛利率让农夫山泉再次走入聚光灯下,一直低调的掌门人钟睒睒也终于浮出了水面。

“有点甜”背后的故事

据江湖传言,钟睒睒一个颇富传奇色彩的人物。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出身书香门第的钟睒睒小学五年级被迫辍学,下放做了泥瓦匠。在他23岁那年,高考终于恢复,急于改变命运的钟睒睒参加了两次高考,却都名落孙山,第三次才终于考上电大。在报考《浙江日报》记者的日子里,他结识了同样两次高考失利的马云,二人惺惺相惜,互相鼓励。或许是钟睒睒考取记者的消息鼓舞了将要支撑不住的马云,当年的马云也考上了大学。

五年记者生涯,不仅让钟睒睒开阔了眼界,更积累了人脉和资源。当然,后来他经商中时不时流露的人文情怀、写广告、讲故事的超凡能力,或许也缘于此段经历。

九十年代初,钟睒睒从《浙江日报》辞职下海,前往海南创办《太平洋邮报》。最终,因为私营日报的刊号难以企及,这份浪漫主义的书生情怀被扼杀在了萌芽状态。随后种蘑菇、卖窗帘、经销娃哈哈口服液,几经折腾后,他才终于成功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1996年9月,钟睒睒创办了农夫山泉的前身,浙江千岛湖养生堂有限公司。彼时,饮用水市场上纯净水正大行其道,老牌“饮用水”娃哈哈、康师傅、怡宝正在争相标榜自己的产品,后起的钟睒睒完全处于劣势。然而,高超的讲故事能力却让他突破了重围。

2000年,钟睒睒高调宣布:停止旗下所有纯净水业务,全面转产天然水,原因是“纯净水对健康无益”。这个颠覆性的概念引发了饮用水行业的大地震。为了讲好这个故事,钟腅腅以广告片的形式,将水仙花、金鱼等分别放在纯净水和天然水中进行了公开实验,以证明天然水才是最好的。随后,其亲自撰写的广告词“农夫山泉有点甜”横空出世。“这则广告词成功击中了广大消费者,逐步使天然水的概念成为了饮用水市场的主流,农夫山泉由此逆势翻盘。

或许是早就预料到了天然水与纯净水的混战。混战开始前,钟睒睒先下手为强,买断了浙江千岛湖20年的独家开发权。随后,农夫山泉不断开拓水源地资源。时至今日,农夫山泉的水源地已经包括长白山、武陵山、峨眉山、大兴安岭。总之,哪里山清水秀,风景独好就买断哪里。买买买之余,广告达人钟睒睒也没闲着,又自撰了相关配套广告词:“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

2007年,农夫山泉和康师傅为争夺全国市场,展开了激烈的价格战。为了打破价格僵局,故事高手钟睒睒“水种概念2.0版”——弱碱性水更有利于健康。据媒体当时报道,农夫山泉在全国各大媒体上刊登“饮用水酸碱度测试”的广告,并安排大批促销人员在商场、大街小巷免费派发测试试纸。

一顿操作猛如虎,“弱碱性水”的故事产生了轰动效应:人们发现除了农夫山泉等少数几个品牌外,其他大部分瓶装饮用水都呈酸性。经此一役,康师傅瓶装水的市场份额下跌超过5个百分点,而农夫山泉的市场份额却上升了0.7%。

尽管后来酸碱体质理论被证明是伪科学,但并不影响农夫山泉的辉煌战绩:获得了10年的发展红利。

经过这几场大战,农夫山泉“乱拳打死老师傅”,将娃哈哈、康师傅等巨头一一挑落马下,2012年至2019年,农夫山泉连续八年雄据饮用水龙头老大之位。

尽管如此,针对不同人群和不同场景,钟睒睒推出的故事依然层出不穷。针对年轻人,他讲“维他命水”的故事;针对老年人,他讲“锂水”的故事;针对运动人群,他讲“运动盖矿泉水”的故事;针对婴幼儿,他讲“无菌天然水”的故事;在网易云音乐,他讲“人生百味”的故事;在故宫,他讲“帝王水”的故事……

在农夫山泉的发展过程中,钟睒睒讲故事、写广告的能力可以说是超凡脱俗。他将不会说话的大自然当卖点,玩了一出炉火纯青的“天然垄断、老天爷赏饭吃”的戏码,以令人拍案叫绝的广告词筑就了产品的护城河。故事背后,是对人性和消费心理的深刻洞察和把握,故事的前方,是水源地资源的扩张,产品线的扩张,渠道的优化以及品牌矩阵的布局。

从“有点甜” 到 “很有钱”,从“大自然的搬运工”到“大自然的印钞机”,农夫山泉的高估值,钟睒睒的高身价,绝对不只是讲了多少个故事,做了多少条广告那么简单。

“每一滴水,都有它的源头”这句由古诗演化而来的广告词,就是对农夫山泉的过去、今天和未来的最好的诠释。

围魏救赵故事简述200?

围魏救赵的故事

战国时,魏惠王派遣魏国大将庞涓攻打赵国。邯郸危在旦夕,赵国国君赵成侯求救于齐。齐威王任命田忌为主将,以孙膑为军师,率军救赵。孙膑认为魏军主力在赵国,魏国内部空虚,于是就带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因而,魏军不得不从邯郸撤军,在路经桂陵要隘,齐兵设伏截击魏军。庞涓几乎全军覆没。

出处:

围魏救赵出自出自《史记》 卷六五《孙子吴起列传》,原文如下:

邯郸之难,赵求救于齐。田侯召大臣而谋曰:“救赵孰与勿救?”邹子曰:“不如勿救。”段干纶曰:“弗救,则我不利。”田侯曰:“何哉?”“夫魏氏兼邯郸,其于齐何利哉!”田侯曰:“善。”乃起兵,曰:“军于邯郸之郊。”

公元前354年,势力强大的魏国进攻赵国,魏国将军庞涓指挥大军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第二年,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国任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八万前往救援。

田忌本来打算带领军队直接去赵国与魏军作战,孙膑认为,魏国的精兵都在攻打赵国,国内空虚,主张采取避实击虚的灵活战术,向魏国的国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进军,造成兵临城下,大军压境之势。田忌采纳了孙膑的计谋,率军进攻魏国。

庞涓得知消息,非常着急,丢掉粮草辎重,星夜从赵国撤军回国。孙膑预先在魏军回国的必经之地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设下埋伏,当庞误用率领长途跋涉、疲惫不堪的魏军经过时,齐军突然出击,大败魏军。这场战役又称为“桂陵之战”。在战史上,把这种作战方法叫做“围魏救赵”。

简要回答

故事概括: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

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他撤兵的战术。


中国古代兵书《三十六计》中记载着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围魏救赵、 淝水之战等等。

今天就来重点说下围魏救赵讲了件什么故事。


详细内容

01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欲释失中山的旧恨,便派大将庞涓前去攻打。

这中山原本是东周时期魏国北邻的小国被魏国收服,后来赵国乘魏国国丧伺机将中山强占了,魏将庞涓认为中山不过弹丸之地,距离赵国又很近,不若直打赵国都城邯郸,既解旧恨又一举双得。


02

魏王从之,欣欣然似霸业从此开始,即拨五百战车以庞涓为将,直奔赵国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赵王急难中只好求救于齐国,并许诺解围后以中山相赠。

齐威王应允,令田忌为将,并起用从魏国救得的孙膑为军师领兵出发。


03

这孙膑曾与庞涓同学,对用兵之法谙熟精通。

魏王用重金将他聘得,当时庞涓也正事奉魏国。

庞涓自觉能力不及孙膑,恐其贤于己,遂以毒刑将孙膑致残,断孙两足并在他脸上刺字,企图使孙不能行走,又羞于见人。

后来孙膑装疯,幸得齐使者救助,逃到齐国。

这是一段关于庞涓与孙膑的旧事。


04

且说田忌与孙膑率兵进入魏赵交界之地时,田忌想直逼赵国邯郸,孙膑制止说:“解乱丝结绳,不可以握拳去打,排解争斗,不能参与搏击,平息纠纷要抓住要害,乘虚取势,双方因受到制约才能自然分开。

现在魏国精兵倾国而出,若我直攻魏国。

那庞涓必回师解救,这样一来邯郸之围定会自解。

我们再于中途伏击庞涓归路,其军必败。


05

田忌依计而行。

”果然,魏军离开邯郸,归路中又陷伏击与齐战于桂陵,魏部卒长途疲惫,溃不成军,庞涓勉强收拾残部,退回大梁,齐师大胜,赵国之围遂解。

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围魏救赵”的故事。

又后十三年,齐魏之军再度相交于战场,庞涓复又陷于孙膑的伏击自知智穷兵败遂自刎。

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这个典故是指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战国时期公元前354年,魏国派大将庞涓攻打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向齐国求救,齐国派田忌、孙膑带兵救赵,田忌主张直趋邯郸,但孙膑认为派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敌方的要害,他对田忌建议魏国的精锐都在赵国,内部空虚,我们就派兵直功魏都大梁,庞涓就会带兵回来救魏,这么赵国的围就可以解了,然后我们趁魏兵疲惫在预先选好的作战的地方桂陵迎击他们,我们必定会胜利。

最后按照孙膑的策略魏兵大败,孙膑也因此出名,围魏救赵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被选入三十六计,围魏救赵在今天也有现实意义。

长征途中感人的故事40字?

初中“七根火柴”这篇课文至今另我难以忘怀。文中记述了在长征途中,一位无名战士斜靠在一颗枯树下,左手指着前方,就在他的腋下一个紧紧包裹的小布包里有七根火柴。

这“七根火柴”就是这位旡名战的生命,就像他生命火炬在发光,在燃烧。他手指的方向,就是红军前进的方向,就是胜利的方向。

长征途中还有“金色的鱼钩”里的老班长,把钓来的鱼给战士们吃,自己饿死在灶台旁。这样故事太多,感人心肠,另人难忘。

他们就是一座座丰碑,永远驻在我们的心房。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今天终达先辈所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强起来了。中国就如一艘巨轮乘风破浪驶向理想的彼岸。

一九三六年七月,我们红四方面军过草地。经过半个月的长途跋涉,来到了水旱相接的边缘地带。

在一个晴朗的下午,总部和党校的同志刚做完宿营准备工作,朱总司令来到了。

总司令身穿打了不少补丁的灰色粗布军服,脚穿一双草鞋,背着一个斗笠和一个公文皮包,拄着一根棍子,棍子的两头已近磨得溜光圆滑。为了党的事业日夜操劳,加上长征途中的艰苦生活,总司令比过去显得黑瘦,额上的皱纹也比过去深了,密了。

总司令站在一个草坡上,边喊边招手:同志们快来呀,告诉你们几个好消息。

一霎时,这喊声就把大家吸引到草坡的四周来了,总司令看了看前面的人群,兴奋地说:第一个好消息,毛主席领导的北上红军和陕西的红军打了大胜仗啦!总司令把“大胜仗”三个字拉得长长的,加重了语气。人群沸腾起来,掌声和欢呼声经久不息。总司令也激动得和大家一道使劲地鼓掌。接着,总司令又报告了两个好消息:我们已经渡过了最艰难的水草地,而且有了一条牦牛。

“牦牛!”很多人惊喜得叫起来。在这个渺无人烟的草地上,哪来的牦牛呢?经过总司令的解释,才知道是先头部队送给我们的。最近一个星期,我们每天两餐,每餐只有二两左右的炒面泡水充饥,再过几天,二两炒面也会发生困难。现在居然有了一条牦牛,怎么不叫人高兴呢?“把牦牛杀了,美美地吃一顿。”我们都这样想。但是仅仅一条牦牛,怎么够好几百口人吃呢?

总司令一下就把我们的心思猜中了,他笑着说:不能一顿吃了呀,最困难的时刻还没有到来哩。同志们,过日子要有个长远打算,不能光看到鼻子尖上。宁愿顿顿缺,不愿一顿无呀!我们四川有句俗话,“有了一顿充,没有了敲米桶”,我们可不能那样啊!

听着总司令的话,我们顿时觉得脸上有些发烧,内心感到很惭愧,大家纷纷议论要把这条牦牛留到最困难的时候。

总司令说:我的意见是把牦牛杀了,留下牛皮牛肉做干粮。牛骨头炖野菜,营养好的很,是我们今天最好的晚餐。等一会,大家去扯点野菜吧,他说罢,用征求意见的眼光向四周看了看。

“好!”“同意!”大家喊了起来。

开始挖野菜了,我们几个女同志走在一块。这时,总司令又出现在我们身旁,他给我们介绍草地上的各种野菜的名称:什么牛耳大黄、灰灰菜、野葱、车前草……总司令还能说出各种野菜的生长期和味道。我们一面按照他的指点挖野菜,一面想:总司令对野菜这样熟悉,他一定没少吃。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和红军战士一道,历尽千辛万苦……想到这里,我不由得看了总司令几眼,看到他那显得有些苍老却十分刚毅的面容,看着他那露这一道道青筋、正在拉扯野菜的手,我的心无法平静下来。

总司令一面细心地寻野菜,一面给周围同志分析当前的国内形势,教导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怎样对待困难,经受生活的严峻考验。他说:只要我们同心同德,团结一致,就一定能走过草地,到达陕北,见到毛主席;就一定能壮大自己的力量,打败日本鬼子和国民党反动派,取得革命的胜利。听着总司令的话,我浑身增添了力量,连肚子也不象刚才那么饿了,拔起野菜来也格外轻快了。

草地上的野菜并不多,寻了个把钟头,每个人才弄到一小把。我们把野菜洗干净,送到炊事班去。

临时伙房设在草地上,几口行军锅成“一”字形排列着,蓝色的火苗舔着锅底,锅内热气腾腾,一块块巴掌大的牛骨头,被沸腾的水卷起来又按下去。一阵微风吹来,香喷喷的牛肉气味直钻鼻孔。大家谈笑着,赞美着,都说今天的晚餐是一顿丰盛的“牙祭”。

开饭了,就餐的人们,蹲着的、坐着的、站着的都有。草地真是一个又大又好的露天餐厅。我盛了一碗野菜坐下来,一眼就看到总司令也端着一碗野菜,正津津有味地吃着哩。他边吃边向旁边的战士们称赞野菜的味道。战士们见首长和自己在一块吃野菜,又是那么平易近人,一点也不感到拘束,都争着与总司令拉话。

一个年轻的警卫员端着个大碗递给总司令,这是一碗米粥。粥可真稀,人影子都照得出来。总司令瞧了瞧,皱着眉头问:“这是哪里来的?”警卫员回答说:“先头部队送牦牛来时,顺便捎来一点点大米给您熬粥喝。”总司令温和地说:“给病号送去吧。我吃牛骨头煮野菜,营养好的很。”说罢,夹把野菜往嘴里送。他吃地那么香甜,看不出有丝毫难咽的样子。说实在的牛骨头炖野菜,闻起来香喷喷的,可一吃起来就不是滋味。就说那个野葱吧,香气和家葱一样,味道却像刚结出的李子,苦涩得使人难受。

警卫员知道总司令是说一不二的,尽管心里有些舍不得,也只好端着稀粥向病号那边走去。

病号中有个是党校二连连长,发高烧已经两天了,一点食物也没沾牙。可是他宁愿自己多忍受点艰苦,也不愿吃掉自己敬爱的首长的稀粥。其他几个病号也和他一样。警卫员没法,只得仍旧端回去,可是总司令又叫他送过来。这样来回几趟,弄得警卫员不知听谁的好。怎么办呢?稀粥都要凉了。大家知道我和总司令比较熟悉,便推我去劝说。

我走近总司令,说:“总司令,我看着稀粥还是应该您吃。论职务,您是首长;论年纪,您比我们大;论身体,您不比我们青年人。”我边说边扳指头,一口气把想好的这些理由都说出来。总司令听了,呵呵地笑起来,他踱到人群中间,用平稳清晰的语调说:“同志们,稀粥还是应该病号吃,他们有病啊!”总司令说着,慈祥地望着大家。大家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这在这时,康克清同志来了。她明白面前所发生的事情后,就从警卫员手中接过粥碗,对总司令说:“老总,你就尝尝吧。你不吃,他们是不会吃的。”说罢,用勺子盛了两三口粥倒在总司令冷碗中,余下的分给四个病号。总司令喝完粥,举起碗来向着病号说:我已经吃了,同志们快吃吧!

那个连长噙着眼泪,向其他病号说:“吃吧,不吃会辜负总司令的心意的。”病号都被感动得哭了。我们望着敬爱的总司令,心里感到无限的温暖和幸福。

夕阳把草原映得更加光辉灿烂。总司令那稳健的身躯,有如一株青松,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更加巍然高大。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过草地是红军长征途中最为艰苦的一段历程。红军指挥员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向北挺进。走在前面的部队断粮了还可以挖野菜吃,走在后面的部队则连野菜也找不到。

彭德怀率领红三军团负责殿后。他眼见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便把目光盯在自己的大骡子上。这匹从江西出发时就跟随彭德怀的大骡子,一路上又驮粮食和器材,每天它背上都堆得像小山似的。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分出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

现在,草地上断粮了,彭德怀决定杀坐骑解决燃眉之急。他把饲养员喊了来,问道:“总共还有几头牲口?”

“连你的大黑骡子还有6头。”老饲养员回答道。

“好,全集中起来,杀掉吃肉!”彭德怀的话就是命令。

“什么,杀掉?你不出草地啦?”老饲养员着急了。几个警卫员听后也急忙围拢过来,大声说:“军团长,大黑骡子可不能杀呀!”

彭德怀深请地望着拴在不远出的大黑骡子,平静地说:“部队现在连野菜也吃不上了,只有杀牲口解决吃的,或许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

老饲养员流者眼泪对彭德怀说:“可是你怎么走出草地?别的可以杀,大黑骡子一定要留下,它为革命立过功。”

彭德怀拍着老饲养员的肩膀说:“你们能走,我也能走。雪山不是已经走过来了吗?革命又算得了什么!大黑骡子是为革命立了功,这次就让它立最后一次大功吧!”

“还是把大黑骡子留下来吧!”大家在请求。

彭德怀有些不耐烦了,他大声地对身边的警卫员说:“邱南辉,传我的命令,让方副官长负责杀骡子!”

6匹牲口集中到了一起。老饲养员拍者大黑骡子的脖子又在轻轻絮语:“大黑骡子呀,大黑骡子!委屈你了,你为革命立大功吧!”

彭德怀背过脸去。枪声没有响,谁也不愿意开枪。

20分钟过去了,没有谁下得了那个狠心。6匹牲口都好像预感到了什么,集体嘶叫了几声,又默默地低下了头。

20分钟过去了,仍然没有听到枪声。

“副官长,快开枪!你不向它们开枪,我就向你开枪!”彭德怀双手叉在要间怒吼道。

手提机枪的方副官长把6匹牲口向远处牵了牵,枪口对准了它们,大家都闭上了眼睛。

枪声响了。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这天晚上,草地篝火旁多了些生机。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发火道:“我吃不下,端开!”

漫漫征程,再也见不到大黑骡子的身影了,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员鼓励战士们的竹板声里:“声无御寒衣,肚内饥。晕倒了爬起来,跟上去,走到宿营地。”

“长征过雪山途中,有个同志穿着单薄的旧衣服被冻死,指挥员让把军需处长叫来,想问问他为什么不给这个被冻死的同志发棉衣,队伍里的同志含泪告诉他,被冻死的这个同志就是军需处长。管被装的宁可自己冻死也没有自己先穿暖和一点,这是多么崇高的思想境界!”

红军长征

一、断肠就义红军师长

1934 年12 月初,中央红军突破敌军三道封锁线后,在湘江进行了一次惨烈的血战。红军伤亡很大,由出发前的8.6万人锐减至3万。在这场战斗中,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负责掩护中央机关转移。主力红军西渡湘江后,敌军切断了他们的通道,全体官兵血战数日,与敌人拼尽弹药。最后,除少数红军突出重围外,6000名将士几乎全部壮烈牺牲,鲜血染红了江面。至今,当地还有“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的说法。

中央红军第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带领的百余名官兵在突围中因寡不敌众全部阵亡,他本人腹部受重伤,不幸被捕。在被敌军抬往县城的路上,他从昏迷中醒来,乘敌不备,用手伸进腹部伤口,绞断了肠子,壮烈牺牲,年仅29 岁,实现了他“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用生命诠释了理想和信念。

二、贺子珍舍身救伤员

贺子珍是毛泽东的妻子,长征开始时,她已怀有身孕。1935年4月的一天,贺子珍随干部休养连在黔西盘县境内隐蔽休息时,突然遭到国民党飞机的袭击。一个担架员被炸死,伤员暴露在田地里,敌机又一次俯冲下来。在这危急关头,产后虚弱的贺子珍立即冲过去扑在伤员身上,用自己的躯体掩护着伤员。伤员得救了,贺子珍却倒在血泊中,她身上嵌入了17块弹片。当时医疗条件很差,只得把表层的弹片取出,有些深入体内的弹片伴随了她一生。

部队又要出发了,贺子珍为了不拖累大家,影响部队行军,主动要求留下来。毛泽东和战友们坚决反对。在战友们的帮助下,她继续随部队长征。贺子珍这种舍生忘死救伤员,一心只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激励着战士们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走向最后的胜利。

三、一封血信

1935年2月,红三军团与敌军为争夺娄山关展开了激战。军团长彭德怀十分焦急,因为不拿下娄山关,红军大部队就有被围歼的可能。

突然,军团宣传队长钟明彪发现,敌人阵地里跑过来一个人,他一手捂着肚子,一边往山上招手。钟明彪立即冲出掩体,跑去接应。跑近一看,原来是半年前刚入伍的小战士。他的衣服已被鲜血染红,肠子流了出来。见到钟明彪后吃力地喊着:“十团已冲上主峰,又被敌人压下来,快派部队增援!”钟明彪想给他包扎,他说:“别管我,快去报告!” 钟明彪只好飞速跑回指挥所汇报。

彭德怀立即命令干部团增援,一鼓作气拿下了娄山关。后来,钟明彪和战友们沿着一条血路,在一棵大树下,找到了已经牺牲的小战士。大家忍着眼泪掩埋了小战士,悲痛万分地踏上新的征程。

四、毛主席爱兵如子让担架

长征初期,毛泽东大病初愈,组织上给他制作了一副担架,配备了坐骑。但他很少用担架,不是让给生病的警卫员,就是让给冻脚的小战士。坐骑更是秘书、警卫、勤杂人员轮流使用。渡赤水河时,警卫员黄泽九因肚子痛掉队了。毛泽东马上将担架留给他,自己和战士们夜行军走了100里山路。尽管很疲劳,他们一路上还给战士们讲笑话,鼓舞大家。

一天,红军来到雪山脚下,机要秘书黄有凤又突然得了疟疾,打摆子发高烧。毛泽东亲自找卫生员给他服药治疗,又让他躺在担架上,一再鼓励他要坚持下去。可毛泽东自己却拄着拐棍,迎着刺骨的寒风,一步一滑地向着雪山走去。黄有凤躺在暖暖的担架上,望着毛泽东那举步维艰的身影,感动得热泪盈眶。长征中,红军将领们像这样爱兵如子的动人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11、一个铜锅的故事:红3军团某连有一个9个人的炊事班,携全连仅有的一个铜锅进入草地。炊事员一个个牺牲,铜锅一次次换肩膀……走出草地后,铜锅已挑在司务长的肩上,炊事班的其他同志全都牺牲了。

22、贺龙嚼了3天的牛皮:“为救命,贺龙把他的枣红马都杀掉给战士们吃了。”老红军胡守富回忆说,每到宿营地,贺老总便千方百计地钓鱼,“几条小鱼熬成的汤,把饿晕的军团政委关向应救醒了,而他自己却嚼了3天的牛皮。”

33、总理亲自抬棺送葬:身患重病的周恩来随红3军团过草地。时任军团兵站部部长的杨立三身体也很虚弱,却坚持亲自抬周恩来,走出草地后便累倒了。1954年,杨立三去世,身为共和国总理的周恩来亲自为他抬棺送葬。

《金色的鱼钩》长征途中感人小故事

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许多同志得了肠胃病。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赶不上队伍了,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让我们走在后面。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因为全连数他岁数大,他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三个病号走不快,一天只走二十来里路。一路上,老班长带我们走一阵歇一阵。到了宿营地,他就到处去找野菜,和着青稞面给我们做饭。不到半个月,两袋青稞面吃完了。饥饿威胁着我们。老班长到处找野菜,挖草根,可是光吃这些东西怎么行呢?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其实他这些天瘦得比我们还厉害呢!

一天,他在一个水塘边给我们洗衣裳,忽然看见一条鱼跳出水面。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个钓鱼钩。这天夜里,我们就吃到了新鲜的鱼汤。尽管没加佐料,可我们觉得没有比这鱼汤更鲜美的了,端起碗来吃了个精光。

以后,老班长尽可能找有水塘的地方宿营,把我们安顿好,就带着鱼钩出去了。第二天,他总能端着热气腾腾的鲜鱼野菜汤给我们吃。我们虽然还是一天一天衰弱下去,比起光吃草根野菜来毕竟好多啦。可是老班长自己呢,我从来没见他吃过一点儿鱼。

有一次,我禁不住问他:“老班长,您怎么不吃鱼啊?”

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

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着他。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老班长猛抬起头,看见我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手里的搪瓷碗,就支吾着说:“我,我早就吃过了。看到碗里还没吃干净,扔了怪可惜的……”

“不,我全知道了。”我打断了他的话。

老班长转身朝两个小同志睡觉的地方看了一眼,一把把我搂到身边,轻声说:“小声点儿,小梁!咱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再告诉别人。”

“可是,你也要爱惜自己啊!”

“不要紧,我身体还结实。”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人交给我,他临走的时候说:‘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小梁,你看这草地,无边无涯,没个尽头。我估计,还要二十多天才能走出去。熬过这二十多天不简单啊!眼看你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了困难出来啦’?”

“可是,你总该跟我们一起吃一点儿呀!”

“不行,太少啦。”他轻轻地摇摇头,“小梁,说真的,弄点儿吃的不容易啊!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弄一点儿鱼饵,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还有,我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

我再也忍不住了,抢着说:“老班长,以后我帮你一起找,我看得见。”

“不,咱们不是早就分好工了吗?再说,你的病也不轻,不好好休息会支持不住的。”

我还坚持我的意见。老班长忽然严厉地说:“小梁同志,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分配。你的任务是坚持走路,安定两个小同志的情绪,增强他们的信心!”

望着他那十分严峻的脸,我一句话也说不上来,竟扑倒在他怀里哭了。

第二天,老班长端来的鱼汤特别少,每个搪瓷碗里只有小半条猫鱼,上面漂着一丁点儿野菜。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唉!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又跑啦!”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两个小同志不知道为什么,也端着碗不往嘴边送。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他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我把碗端到嘴边,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我悄悄背转身,擦擦眼睛,大口大口地咽着鱼汤。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挨了一天又一天,渐渐接近草地的边了,我们的病却越来越重。我还能勉强挺着走路,那两个小同志连直起腰来的力气也没有了。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我们就这样扶一段,搀一段,终于走到草地边上。远处,重重叠叠的山峰已经看得见了。

这天上午,老班长快活地说:“同志们,咱们在这儿停一下,好好弄点儿吃的,鼓一鼓劲,一口气走出草地去。”说罢,他就拿起鱼钩找水塘去了。

我们的精神特别好,四处去找野菜,拾干草,好像过节似的。但是过了好久,还不见老班长回来。我们四面寻找,最后在一个水塘旁边找到了他,他已经昏迷不醒了。

我们都着慌了。过雪山的时候有过不少这样的例子,战士用惊人的毅力支持着自己的生命,但是一倒下去就再也起不来了。要挽救老班长,最好的办法是让他赶快吃些东西。我们立即分了工,我去钓鱼,剩下的一个人照料老班长,一个人生火。

我蹲在水边,心里不停地念叨:“鱼啊!快些来吧!这是挽救一个革命战士的生命啊!”可是越性急,鱼越不上钩。等了好久,好容易看到漂在水面的芦秆动了一下,赶紧扯起钓竿,总算钓上来一条两三寸长的小鱼。

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老班长,你吃啊!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我几乎要哭出来了。

“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看,你们都瘦得……”

老班长用粗糙的手抚摸我的头。突然间,他的手垂了下去。

“老班长!老班长!”我们叫起来。但是老班长,他,他的眼睛慢慢地闭上了。

我们扑在老班长身上,抽噎着,很久很久。

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有一位普通的红军叫做谢益先,过草地时,他分到了四斤干粮。在行军过程中,战士们看到了饿慌了的母子三人,小谢就瞒着队友,把自己的干粮袋给了他们,而他自己每天就吃些野菜、凉水充饥,最终,因体力不支,就这样走了。直到那母子三人来还这一只印着“谢”字的干粮袋时,部队的同志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谢益先明明知道,在茫茫草地上,哪怕是一小袋粮食,都是救命的“宝贝”,意味着一个人的生命!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是毅然把自己的粮食给了那位母亲。

《女战士小董》

长征途中,有位女战士叫小董,才13岁。爬雪山是每人发一个辣椒,怕冷的人就嚼一口。小董怕辣,没带辣椒。小董刚爬到山半腰,就冷的瑟瑟发抖。队员一直喊:“同志们千万别坐下,坐下就起不来啦。到了山腰,小董实在又冷又累,但还是坚持着,终于到了山顶,小董看队员们都滚了下去,一滚就是几十丈,她也一屁股坐了下去,一滚,100多丈。终于成功的翻越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

长征的故事《丰碑》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的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等待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

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将军的警卫员回来告诉他:“前面有一个人被冻死了”

将军愣了愣,什么话也没说,朝那边走去。风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点迷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可以看出镇定、自然的神情,却一时无法辨认面目,半截带纸卷的旱烟还夹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烟火已被风雪打熄。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好像要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边的肌肉明显地抽动了一下,蓦然转过头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一阵风雪吞没了他的话。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听见没有?警卫员!快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大幅度地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愤怒。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就要发火的手势突然停住了。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脸上,溶化成闪烁的泪珠……他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了右手,举至齐眉处,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雪更大了,风更狂了。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地钻进了弥天的风雪之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又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简单复述缇萦救父?

“缇萦救父”讲述了西汉文帝时期,太仓公淳于意获罪,将被押往长安处肉刑;淳于意小女儿缇萦跟至长安,上书汉文帝为父陈情,最后不仅救了父亲,还促使肉刑被废除的故事。

“缇萦救父”是西汉著名的历史故事,在《史记》《资治通鉴》《汉书》等古典文献中都有记载。

文帝四年时,有人上奏告发淳于意受贿,按照当时的刑法,应当押送淳于意向西前往长安受刑。

淳于意有5个女儿,跟着囚车在哭。他生气,骂道:“生孩子不生男孩,危急时连个能帮忙的都没有!”这时小女儿缇萦因父亲的话感到悲伤,就跟着父亲的囚车一路向西。

到达西安后,缇萦上奏书说:“我的父亲担任官吏,齐地的人都称赞他清廉公平,如今他犯法,应当获罪受刑。我为受刑而死的人不能复生感到悲痛,而受过刑的人不能再长出新的肢体,即使想要改过自新,这条路也没有多少人能走过去,终究不能做到。我愿意舍身做官府的奴婢,来赎父亲的肉刑之罪,让他能改过自新。”

缇萦的书信被皇上听到后,汉文帝为她的意愿感到悲伤,当年就废除了肉刑法。

缇萦是西汉王朝(大约公元前184至公元8年)时代的人。她住在山东。她的毅力和勇气,使父亲免受肉刑,而且也使汉文帝深受感动。因而废除这种残酷的肉刑。缇萦是淳于意五个女儿当中最小的一个。淳于意从前当过官,后来弃官行医,救死扶伤,深受民间尊敬。人们从四面八方,长途跋涉,找他求医。淳于意精于医术,替人医病,治愈了很多病人。

长途跋涉其他应用

组词

长组词途组词跋组词涉组词

笔顺笔画

长笔顺笔画途笔顺笔画跋笔顺笔画涉笔顺笔画

近义词

长近义词途近义词跋近义词涉近义词

反义词

长反义词途反义词跋反义词涉反义词

长途跋涉成语接龙

正接

涉笔成趣涉笔成雅涉海登山涉艰履危涉水登山涉世未深涉危履险

反接

敖不可长博采众长拔苗助长不遗寸长尺短寸长此风不可长愁多夜长触类而长村生泊长寸善片长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地久天长地阔天长短中取长儿女情长凫短鹤长飞短流长发短心长飞流短长发荣滋长福寿绵长各取所长根生土长各有所长孤阴则不生,独阳则不长衡短论长鹤短凫长好景不长好梦不长渐不可长较短比长校短推长较短量长校短量长较短絜长竞短争长尽其所长教学相长看生见长论短道长来日方长来日正长马齿加长马齿徒长马瘦毛长目无尊长藕断丝长弃短用长弃短就长弃短取长潜滋暗长日短心长日久天长日久岁长日引月长舍短从长说短道长舍短用长舍短录长数短论长说短论长舍短取长山高水长说来话长善善从长声生势长水远山长土生土长滕薛争长敩学相长敩学相长语短情长引短推长莺飞草长源广流长夜静更长一家之长一技之长揠苗助长用其所长一日之长源深流长一无所长意味深长用违所长源远流长意义深长寓意深长语重心长争短论长纸短情长嘴多舌长众阳之长茁壮成长

参考资料:成语接龙查询长途跋涉成语接龙

成语词典最新查询成语

秉笏披袍茶饭无心鼎力相助耳鬓厮磨反哺之情父母遗体凤食鸾栖富于春秋高牙大纛鹤发童颜恪守不渝口燥喉干狼烟大话脑子生锈片瓦无存谦谦下士区区之众尸骨未寒慎身修永塞翁得马率由旧章说嘴说舌山中宰相贪婪无餍温人之周相见无日呴湿濡沫嘻笑怒骂像心像意援笔立成羽翼丰满陟岵陟屺

成语词典大全 网址链接:https://chengyu.122cha.com/changtubashe4481.html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