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乎其难的意思难乎其难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难乎其难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难乎其难
- 拼音: nán hū qí nán
- 频率: 一般
- 年代: 近代
- 词性: 中性词
- 结构: 紧缩式
- 解释: 难:不容易。形容事情难办到不可想象的地步。
- 语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十分困难。
- 典故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25回:“但一说到办法,就是难乎其难。"
- 成语示例:刘玉民《骚动之秋》第七章:“一个外姓外村人只身闯入,要想干成一件事~。"
- 英文翻译:
难乎其难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吾知其难也,其孰能讥之乎的“其”是什么意思?
其:加强反问语气的副词,难道。
句意:这难道谁还能讥笑吗?
节选:《游褒禅山记》宋代·王安石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翻译:对于这件事我有所感慨。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虽然)有了志气,也不盲从别人而停止,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而使人感到模糊迷惑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支持,也不能到达。可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这难道谁还能讥笑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
扩展资料
背景:本文是王安石34岁时(1054年)从舒州通判任上辞职,在回家的路上游览了褒禅山,三个月后以追忆的形式写下的。12年后(1070年)罢相。他不顾保守派反对,积极推行新法。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这与本文的观点也有相似的地方。
赏析:本文不同于一般的游记,不重山川风物的描绘,而重在因事说理,以说理为目的,记游的内容只是说理的材料和依据。文章以记游的内容为喻,生发议论,因事说理,以小见大,准确而充分地阐述一种人生哲理,给人以思想上的启发,使完美的表现形式与深刻的思想内容和谐统一。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是什么意思?
天下的事有难易之分吗?做,难的事情也会变简单,不做,容易的事情也会变难。
人求学也有难易之分吗?学,难的事情也会变简单,不学,容易的事情也会变难。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 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 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 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 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吾资之聪,倍人也, 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 “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 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 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 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 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文言文,远水不救近火,鲁患其不救乎的其是什么意思?
鲁穆公让自己的儿子们有的去晋国做官,有的去楚国做官。
犁鉏说:“从越国借人来救溺水的孩子,越国人虽然善于游泳,但孩子一定救活不了。
失火而从海里取水来救,海水虽然很多,但火一定扑不灭了,因为远水救不了近火。
现在晋国和楚国虽然强大,但齐国离鲁国近,如果受到齐国攻击,鲁国的祸患恐怕难救了。
”
表示要完成某事十分困难,难以办到的成语?
大费周折:周折:曲折,不顺利。
指事情复杂,办起来非常困难。
关山难越:形容困难非常大。
戛戛乎其难矣:戛戛:困难的样子。
形容极其困难。
戛戛其难:戛戛:困难的样子。
艰难困苦:形容处境艰苦,困难重重。
荆棘塞途:满路都是荆棘。
比喻环境困难,障碍很多。
荆棘载途:满路都是荆棘。
荆天棘地:到处都是荆棘。
形容困难重重,障碍极多。
来日大难:表示前途困难重重。
菱角磨作鸡头:比喻困难大,波折多。
末路穷途:穷途:处境困窘。
无路可走。
比喻处境极端困难。
“知难则行易,知易则行难”是什么意思?
历来,既有说“知难行易”的,也有说“知易行难”的。
其实两种说法都是对的,人们只是由于处在了不同的境地,故而看到了得出了这两种看似截然相反的结论。
“知”是知识,“行”是实践,知识来源于实践,但又是在实践基础上进行了高度概括、抽象而来,往往是在进行了大量实践之后才能总结出来。
而为了提高知识的复用性,必须对实践经验进行去噪提纯,得到更为凝练、更为本质的知识。
知识可以看做是在简化模型下得到的基本理论,而实践则是包含了很多干扰项的实验/应用过程。
当我们在用知识指导实践过程中受到干扰信息影响而无法得到预期结果时,我们会感慨知易行难。
而当我们在没有知识指导下实践成功时,我们又很难从这少量的实践中总结出准确的知识,这时我们就会感慨行易知难。
知易行难最好的例子就是我们完全弄清楚了牛顿经典力学,却无法解决三体问题。
行易知难就比如火,我们使用了几十万年才弄明白火到底是什么。
其实知和行都很难,但有知识指导下的行肯定是要比没知识指导下的行更容易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