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二和尚的意思解释及典故(故事)

关键字:
成语接龙

丈二和尚的意思丈二和尚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丈二和尚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丈二和尚
拼音: zhàng èr hé shàng
频率: 一般
年代: 现代
词性: 中性词
结构: 偏正式
解释: 指十分迷惑。

语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典故出处: 冯志《敌后武工队》第二章:“敌人又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成语示例: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一片青山了此身》:“罗隆基忽然勃然大怒,浦熙修一时~摸不着头脑,不知怒从何起。"
英文翻译: 

丈二和尚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意思以及来历?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指的是弄不清是怎么回事。

因为古时人的身高为八尺左右,伸出手来也不过是一丈,而和尚的雕像的身高是一丈二尺,就算伸长手去摸也摸不到,所以说是摸不到他的头脑的。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来源于一段古代传说。

故事发生在古老的苏州西园寺,这里有座迷宫式的“八卦”罗汉堂。

这座罗汉堂结构严谨,建筑奇特,总能引来游人驻足赞叹。

据说,这座罗汉堂是由当时一个身材高大的和尚设计建造的,但人们都不知道他的法号,便根据他的身材特点叫他“丈二和尚”。

在施工建堂的时候,匠人们都迷迷糊糊的,因为“丈二和尚”并没有把图样画出 来,而且连施工计划都没有告诉大家。

“丈二和尚”只是胸有成竹地像个工头一样领着工人们干活,他边干边指挥,干到哪里就要别人跟到哪里。

一个“八卦”式的建筑,左拐,右扭,东弯,西曲,把瓦木工人们都弄得晕头转向,不知所以。

因此,人们都说,摸不着“丈二和尚”的头脑。

也就是说,弄不清他是怎么想的。

就这样,人们只能稀里糊涂地跟在“丈二和尚”后面干,临到竣工的时候,大家伙仔细一看,才明白这些日子都干了些什么:一座造型优美,布局合理,玲珑剔透的八卦罗汉堂此时就展现在众人的面前。

人们都啧啧称赞,没有一个不佩服“丈二和尚”本领高强。

自此,“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句话就慢慢传开了,成了我们普遍运用的一句歇后语。

为什么叫七尺男儿?

我们常常听到人们说一个词,就是“堂堂七尺男儿”,大概意思就是说身为男子汉,自然应当有所作为,有一种顶天立地的感觉在里面。但是这个词如果用来说男子的身高,又似乎有些说不过去。我们知道,现在的三尺为一米,算下来六尺就是两米了,普通人,就算是男子,想要达到两米,也不是每个人都能长得起来的,那么为什么会有“七尺”这个说法呢?

其实道理也是很简单的。就像是另一个词“半斤八两”一样,本意是说两方势力势均力敌,那么既然如此,半斤应该等于八两才对,可是现在的半斤应该是五两啊?事实上,这个词当然应该放在古代的环境里面来理解。在古代,一斤并非是现在通行的十两,而是十六两,这样下来的“半斤”,可不就是八两吗。

七尺男儿当然也应该放在古代的大环境下来说。然而每个时代的“尺”都是不一样的长度,商代的一尺为16.95厘米,人的身高也大约在一丈,这也是“丈夫”这个词的由来。但这个时候的七尺就只有不到1.2米,放到现在那就是一个连公交卡都不用刷的小孩子,所以这个说法当然不可能出自商朝。

随后,历朝历代的“尺”的长度基本上都保持着不断增加的趋势,例如周朝和秦朝是23.1厘米,汉代21.35到23.75厘米,三国24.2厘米,南朝25.8厘米,北魏30.9厘米,隋朝29.6厘米,唐朝30.7厘米,宋元时期31.68厘米,明清时期木工与裁缝的尺是不同的,木工为31.1厘米,裁尺明朝是34.1厘米,清朝是35厘米。

从这些数据来看,30厘米左右以及更高的数据定然不会用到“七尺”,也就是说,这个词的起源很可能是在周朝至南朝期间,事实上,这个词第一次出现正是在战国时期的《荀子》中,那时候的七尺大约就是1.6米多一点,说实话,这个身高放在现代,如果是女子尚可,作为男子有些偏矮了,但在战国时期,这个身高应该就是男子普遍的身高尺寸了。

还有一个类似的词,是“丈二和尚”,初次见到这个词,可能很多人都不理解“丈二”是什么意思。这个词出自《金瓶梅传奇》,“诸方地保瞧见,恰似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觉腿关节软了下来,扑通扑通跪成一片。”根据成书时间来看,明清时期“丈二”的身高那可就是不止3米了,这样的身高当然是不太可能的,不排除是一个虚构夸张的说法。

丈二和尚的说法有一个传说,苏州有一个和尚,大家不知道他的身高,只根据他的身高叫他“丈二和尚”,他涉及修建了一个八卦罗汉堂,请人来建造的时候,大家跟着他就像无头苍蝇一样东修一下,西修一下,找不着什么规律,和往常不一样,建好之后才发现这个建筑有多么精巧,因此就会把“摸不着头脑”和它连在一起做一个歇后语。也有另一个意思,那就是一般人摸不到身高一丈二尺的和尚的脑袋,所以叫摸不着头脑。

“丈二和尚_摸不着头脑”是一句歇后语,你还能写出两句吗?

秋后的蚂蚱,蹦哒不了几天;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孔夫子放屁,文绉绉;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得一家人;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

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3、蚕豆开花--------黑心              

4、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5、打破砂锅--------问到底            

6、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7、虎落平阳--------被犬欺            

8、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9、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10、井底青蛙--------目光短浅

11、大海捞针--------没处寻           

12、竹篮打水--------一场空

13、打开天窗--------说亮话           

14、船到桥头--------自会直

15、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16、百米赛跑--------分秒必争

17、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18、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19、芝麻开花--------节节高           

20、新官上任--------三把火

21、瞎子点灯--------白费蜡           

22、兔子尾巴--------长不了

23、偷鸡不成--------蚀把米           

24、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25、老虎屁股--------摸不得           

26、老虎拉车--------谁敢

27、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28、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29、墙上茅草--------随风两边倒      

 30、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31、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32、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33、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34、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35、猫哭耗子--------假慈悲           

36、饺子破皮--------露了馅

37、扁担挑水--------一心挂了两头     

38、对牛弹琴--------白费劲

39、八仙聚会--------神聊             

40、霸王敬酒--------不干也得干

41、板上订钉--------跑不了           

42、背鼓上门--------讨打

43、草把做灯--------粗心(芯)       

44、竹笋出土--------节节高

45、菜刀切豆腐--------两面光         

46、钉头碰钉子--------硬碰硬

47、高山上敲鼓------四面闻名(鸣)   

48、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49、关公走麦城--------骄必败         

50、铁打的公鸡--------一毛不拔

51、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       

52、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53、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    

54、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55、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       

56、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57、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58、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59、泼出去的水--------收不回         

60、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61、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62、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63、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64、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65、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66、王八吃秤砣--------铁了心

67、歪嘴讲故事--斜(邪)说         

68、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69、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70、周瑜打黄盖--------两厢情愿;

71、赶鸭子上架--------吃力不讨好     

72、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73、瞎子戴眼镜--------装饰           

74、猴子捞月亮--------空忙一场

75、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     

76、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77、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78、和尚训道士--------管得宽

79、过年娶媳妇--------双喜临门       

80、聋子见哑巴--------不闻不问

81、铜钣上钉铆钉---一是一,二是二    

82、里弄里扛竹竿--------直来直去

83、苦水里泡黄连--------苦上加苦     

84、我解缆,你推船--顺水人情

85、猪鼻子里插葱--------装象         

86、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87、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88、放风筝断了线--------没指望了

89、池塘里的风波--------大不了      

 90、谈心不点灯--说黑话

91、顶风顶水划船--------硬撑         

92、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93、东洋人戴高帽--------假充大个     

94、到火神庙求雨--------找错了门

95、鲁班门前耍斧--------有眼无珠     

96、老太太吃汤圆--------囫囵吞

97、出太阳下暴雨--------假情(晴)   

98、挂羊头卖狗肉--------虚情假意

99、担着胡子过河--------谦虚过度     

100、唱歌不看曲本--------离谱

101、泰山顶上观日出--高瞻远瞩      

102、提着灯笼砍柴--明砍

103、提着马灯下矿井--步步深入      

104、跳上舞台凑热闹--逢场作戏

105、推小车上台阶--一步一个坎      

106、大姑娘坐轿——头一回

107、借了一角还十分--分文不差      

108、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109、窗户边吹喇叭——名声在外        

110、螃蟹过街——横行霸道

111、上鞋不用锥子——针(真)行      

112、程咬金的斧头——就这三下子

113、聋子耳朵——摆设               

 114、二十一天不出鸡——坏蛋

115、冰糖煮黄莲——同甘共苦          

116、八级工拜师傅——精益求精

117、大水淹了龙王庙——不认自家人    

118、木匠带枷——自作自受

119、半夜三更放大炮——一鸣惊人      

120、飞机上点灯——高明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牛)角抹油——又尖又滑。

老(虎)嘴里拔牙——冒险。       

(兔)子尾巴——长不了。

(龙)王跳海——回老家。         

打(蛇)七寸——找要害。

(马)尾搓绳——不合股。        

 挂(羊)头卖狗肉——有名无实。

(猴)子照镜——得意忘形。        

(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

(狗)捉耗子——多管闲事。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小是人

刘备访贤——三顾茅庐              

关公放曹操——念旧情

孔明斩魏延——借刀杀人            

关公走麦城——死到临头

关老爷赴会——单刀直人            

张飞古城骂关羽——误会

曹操杀华佗——以怨报德            

诸葛亮隆中对策——先声夺人

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关公降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

歇后语源自唐诗的一种歇后体,是一种短小,幽默,生动活泼,妙趣横生而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语句,俗称俏皮话,通常是谜面在前,迷底在后的组成方式,除以上楼主给出的歇后语,例如还有狗掀门帘-全凭一张嘴,外甥打灯笼-照舅(旧),口渴了打井-来不及了等等

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十五个水桶---七上八下

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

猪鼻子插大葱---装象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猪八戒啃猪蹄---自食骨肉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挂羊头卖狗肉---虚情假意

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歇后语在日常说话中为了调剂生活经常用到;还有在文章中为了润色也要用。所以歇后语在生活中必不可少!

1、丈八罗汉——摸不着头脑

2、三丈长的扁担——摸不着头尾

3、半夜吃黄瓜——摸不着头尾

4、夜里栋个黄zd瓜——摸不着头尾

5、半夜里捉迷藏瞎摸——摸不着

6、呆子把脉——摸不着

7、木偶下海——摸不着底

8、瞎子上轿——摸不着门道

9、瞎子寻针——摸不着

10、瞎子过河——摸不着边心里没底

竹篮打水--一场空,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茶壶里煮饺子--满肚子的话说不出,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外甥打灯笼--照旧(舅),做梦娶媳妇--净想美事,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飞机上挂暖瓶--水平高,窗户上挂喇叭--名(鸣)声在外,墙上挂帘子--没门。

这种歇后语在生活中十分风趣生动,幽默,听起来引人入胜。下面试举一些例子,如①聋子放炮_听不到声音,白搭的意思。②瞎子点灯_白费焟,浪费的意思。③桿面杖吹火_一窍不通,意思没用。@飞机上吊大闸蟹_悬空八只脚,意思相羞很远。⑥戴草帽亲嘴一相差太远一点。诸如此类还挺多。

答:司马昭之心一路人皆知。竹篮打水一一场空。铁打的公鸡一一毛不拔。新官上任一三把火。大水淹了龙王庙一不认自家人。周瑜打黄盖一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瞎子点灯一白费蜡。留得青山在一不怕没柴烧。哑巴吃黄连一有苦说不出。初生牛犊一不怕虎。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歇后语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比喻弄不明情况,搞不清底细。如明·周楫《西湖二集》卷二八:“丈二长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中文名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比喻义弄不明情况,搞不清底细原义一丈二尺高的金刚摸不着脑袋见于《西湖二集》

吕洞宾与苟尧的故事?

传说在蓬莱八仙里有个吕洞宾,他原是读书人,但两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未中举,从此以后,他就不再读书,而依靠祖辈留下的家产,会客访友,游山玩水,过着逍遥自在的日子。

  吕洞宾在成仙之前,有个同乡好友叫苟杳,他父母双亡,家境十分贫寒。

吕洞宾很是同情他,和他结拜为金兰兄弟。

并请他到自己家中居住,希望他能刻苦读书,以后好有个出头之日。

  一天,吕洞宾家里来了一位姓林的客人,见苟杳一表人才,读书用功,便对吕洞宾说:「吕先生,我想把愚妹许配给苟杳,你看如何?」吕洞宾怕耽误了苟杳的前程,连忙推托,但苟杳得知后便动心了,就对吕洞宾表示同意这门亲事。

  吕洞宾说:「林家小姐貌美贤惠,贤弟既然主意已定,我也不拦阻了,不过成亲之后,我要先陪新娘子睡三宿。

」苟杳一听不禁一楞,但思前想后,还是咬牙答应了。

苟杳成亲这天,吕洞宾喜气洋洋,而苟杳却无脸面见人,干脆躲到一边不见面。

晚上,洞房里新娘子头盖红纱,倚床而坐。

这时,吕洞宾闯进屋来,也不说话,只管坐到桌前灯下,埋头读书,林小姐等到半夜,丈夫还是不上床,只好自己和衣睡下。

天明醒来,丈夫早已不见,一连三夜都是这样,可苦坏了林小姐。

  苟杳好不容易熬过了三天,刚进洞房,见娘子正伤心落泪,连忙上前赔礼,林小姐只管低头哭着说:「郎君,为何三夜竟不上床同眠,只对灯读书,天黑而来,天明而去?」这一问,问的苟杳目瞪口呆,半天,他才醒悟过来,双脚一跺,仰天大笑,原来是哥哥怕我贪欢,忘了读书,用此法来激励我。

哥哥用心,可谓太狠心啊!

林小姐被苟杳说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待苟杳说明经过,夫妻两个才双双欢喜起来,齐声说道:「吕兄此恩,我们将来一定报答他!

」   几年后,苟杳果然金榜题名做了大官,夫妻俩与吕洞宾一家洒泪而别,赴任去了。

  一晃八年过去了,这年夏天,吕家不慎失了大火,偌大一份家产,化成一堆灰烬。

吕洞宾只好用残留的破瓦烂砖搭了一间茅草屋,和妻小在里面躲风避雨,日子十分艰难。

夫妻俩商量,决定去找苟杳帮忙。

吕洞宾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苟杳府上,苟杳对吕洞宾家遭大火的事非常同情,并热情招待他,可就是不提帮忙的事情,一连住了一个多月,一分钱也没有给吕洞宾,吕洞宾以为他忘恩负义,一气回了家。

  吕洞宾回家一看,原来家里盖了新房,很是奇怪。

他刚要迈进家门,却见大门两旁贴着白纸,知道家中死了人,他大吃一惊,慌忙走进屋内,见屋内挺着一口棺材,妻子批麻戴孝,正在嚎啕大哭,吕洞宾楞了半天,才轻轻叫了一声娘子。

娘子回头一看,惊恐万状,颤颤抖抖地叫道:「你,你是人还是鬼?」吕洞宾更觉诧异,问:「娘子,何出此言,我好好地回来了,如何是鬼呢?」娘子端详了好久,才认出真是吕洞宾说:「吓死我了!

」原来,吕洞宾走后不久,就有一帮人来帮他盖房子,盖完房子就走了。

前天中午,又有一大帮人抬着一口棺材进来了,他们说吕洞宾在苟杳家病死了。

  吕洞宾一听,知道是苟杳玩的把戏。

他走近棺材,气得操起一把大斧把棺材劈开两半,只见里面全是金银珠宝,上面还有一封信,写道:「苟杳不是负心郎,路送金银家盖房。

你让我妻守空房,我让你妻哭断肠。

」吕洞宾看完信后如梦初醒,他苦笑了一声:「贤弟,你这一帮,可帮得我好苦啊!

」   从此,吕苟两家倍加亲热,这就是俗话常说的「苟杳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因为 "苟杳" 和 "狗咬" 同音,传来传去便成了「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了。

狗咬吕洞宾典故二   吕洞宾成仙后,一次路过河边,见一男人淹死在河里,他将死尸捞上来,并且杀了路边的一条狗,挖它的心脏救活男人。

没想到男人一醒来,破口大骂:“我本想死,为何要救我?”   吕洞宾又用泥土捏了个心脏,填在狗的胸膛中,救活了狗,然后被活过来的狗追咬。

烽火佳人真实故事?

烽火佳人不是真实故事,而是小说改编的。《烽火佳人》是一部由袁英明、钱升玮、朱少杰执导,邹越担任编剧,舒畅、陈键锋、乔振宇、李智楠主演的电视剧。于2013年12月14日在安徽卫视、深圳卫视、河北卫视播出。

该剧改编自瞬间倾城的小说《烟火阑珊》,讲述了一个清末的格格在经历家族落魄后,在坎坷的环境中逐渐成长为一个商场女强人的故事。

这部电视剧讲的就是作者主父和主母的爱情故事。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烽火佳人》的男二周霆琛是作者虚拟出来的人物。这也真的印证了那句话,男二是大家的,男主是女主的。可能有些读者站在这个故事的真实性角度上,感觉这样的女主三观实在是碎一地了。因为这部剧中女主从始至终都还爱着男二,但却嫁给了男主。

民国初年,北京城时局动荡不安。这天清晨,城内最火的妓院醉春楼刚一打开两扇大门,就见一只三寸金莲迈进门槛,来人虽未涂抹胭脂香粉,却有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连一旁的大茶壶也看呆了。女子“哼”了一声道:“去把老鸨子叫来!”大茶壶这才醒过神来,他一脸谄笑、讨好地说:“我们这儿不接待女客,敢问小姐上这是来寻家眷的吧?”大茶壶看得多了去了,除了寻找自己在外偷食的男人,单身女子一般不轻易上这种地方。“我没工夫陪你废话,快把老鸨子叫来!”女子执拗地呵斥道。看女子一身装扮并非一般家庭出身,大茶壶不敢随便得罪,正要转身叫人,却见老鸨子已经一扭一摆从楼梯上下来了。“哟!这大清早的,哪位姑娘家在这儿嚷嚷啊,姑娘你找妈妈有啥事?”这醉春楼的老鸨叫韦春花,最会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此刻她上下打量女子一番,眼睛都看直了,这姑娘要是在醉春楼,一定是京城的头牌,可惜了!“妈妈,你看我值多少钱?”女子嫣然一笑。韦春花乐得差点儿背过气去,不过她仍旧不动声色地说道:“姑娘你要是入了我这醉春楼,就再也甭想出去了!我这儿的规矩是银货两讫,不退不还也不赎!”“白银5000两,送到狗尾巴胡同老槐树大院,以后我就是你的女儿!”大茶壶差点儿跳起来,韦春花瞪了他一眼,心绞痛似的捂住胸口吩咐大茶壶,立即去钱庄取银子。

签字画押后,韦春花收好卖身契,皮笑肉不笑地说道:“打今后你的名字就叫珍儿,你是我们醉春楼最珍贵的姑娘,好好在这儿干,妈妈不会亏待你。”韦春花一面令丫环看紧珍儿,一面派人送了一封书信出去。

果不其然,让韦春花最为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掌灯时分,正是醉春楼生意最火爆的时段,就在这时,一大群拿着家伙的家丁冲了进来,一时间嫖客妓女惊呼乱串,刚才还娇笑、调情声不断的场面瞬间冷清了下来。领头的男子一声怒喝,手下的家丁操起家伙就一顿猛砸,韦春花出现得正是时候,她娇斥道:“住手!这位爷有事好好商量,君子动口不动手嘛!”“好说!把我家主子交出来!”男子手一抖搂出一张画儿,画上是一位头戴旗冠的满人女子,韦春花只瞟了一眼就坦白承认道:“不瞒爷说,这姑娘就在我这儿,今儿个早上刚买了她的身子,字据都在这儿,是她自愿的!”韦春花从贴身肚兜里拿出那张字据,凑到男子眼前就这么一闪,马上又收了起来。“不可能!我家格格怎么会甘愿卖身为妓?”男子浑身一抖,像被刺中了心脏,额头冒出一层黄豆般的汗滴。韦春花“扑哧”一声就笑了出来,她活了大半辈子,第一次听到这么好听的笑话,格格卖身为妓?不过她只笑了两声,马上就厉声道:“别说格格,就是皇帝到了这儿也出去不了!这位爷,现在可是民国,大清王朝早就结束了……”“说得好!马上滚回你的王府去,要是再来闹事,别怪老子的枪子不长眼睛!”这期间韦春花派出去送信的大茶壶返身回来,并带来了一支军队。慑于洋枪土炮的威力,男子低垂下头,领了家丁走出门外。

时局混乱,各路英雄横空出世,要想在乱世中站稳脚跟,就必须有过硬的靠山,醉春楼的靠山是当今民国政府副总统黎元洪的一支亲信首脑梁世荣。梁世荣拥有这醉春楼50%的股份,当天下午他接到大茶壶送的急信后,带着军队快马加鞭从军营奔赴过来。

“不管这丫头是何身份地位、有何企图,既然进来了就别想着再出去,安安心心做咱的摇钱树吧!”韦春花敬了梁世荣一杯酒,笑得花枝乱颤。楼下像刚才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数不清的男男女女搂着在一块喝酒调情。大茶壶突然推门进入说:“老板娘,刚才那小子又来了!”“找死!”梁世荣拔出腰间的短枪就往楼下走去。

那男子把几根金条往桌上一扔说:“珍儿我包了,就让她陪我一个!”韦春花一看,忙收起梁世荣手里的枪媚笑道:“上门都是客,只要出得起钱,谁都可以来玩,不过这些金条用在咱头牌珍儿身上,顶多只能消遣十天半个月的……”男子不等韦春花聒噪完,就心急火燎地三步并作两步跨上楼梯,挨间挨户大喊“珍儿”。

男子见到珍儿,“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嘴里叫着:“奴才无意冒犯格格,还请格格恕罪!”珍儿一把扶起男子,笑吟吟地说:“李清,还是你对我好,这儿你都能找着,不过你是怎样找到我的?”李清低下头不好意思地说:“格格容貌天下无双,只要见过一眼,就很难忘记,奴才是满京城打探才知道……”李清后半句话没敢说下去,不过格格知道他要说什么。李清是王爷府里的管家,练得一身好功夫,格格平常去哪儿都是李清陪伴,那几天格格一直和王爷在闹别扭,李清也不知道具体发生了啥事。今天一大早就看见府里闹翻了天,原来格格不见了。他带着手下一路打听,才知道格格进了妓院。

原来清帝退位后,整个王朝家族都没落了,昔日的王爷沦落到民间,除了有花不完的钱财,却再也没有一点权势。王爷知道格格自愿沦落风尘,气得浑身发抖,碍于面子,他不好亲自出马,就只好听凭李清拿主意。李清现在想的是先稳住妓院这班打手,等找到时机再带人潜逃出去。没想到格格听清楚李清的意思,竟然嘴角往上一翘,赌气似的说:“我不走!要走你自己走!”这唱得是哪出啊?李清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格格冰雪聪明,怎么犯起这等糊涂来?更惊悚的还在后面,格格竟然求着李清去大街小巷把自己卖身为妓的消息给散播出去。

李清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哽咽着说:“我的好格格,你这般都是为了啥啊?”“狗奴才!我这么做自然有我的道理,你不答应,我现在就死给你看!”说着她抽出发髻上的一根簪子,对准了自己的咽喉。“好好,你别乱动,我去不就得了!”李清长吁短叹地答应下来。

京城的地就那么巴掌点大,才一时半会儿的工夫,关于萧亲王第十格格爱新觉罗·显琦卖身为妓的消息就像风一样刮散开了。醉春楼里的珍儿知道后,高兴得竟然流下了眼泪。看着格格悲喜交加的样子,李清心里有股说不出的难过。

就在韦春花再三提醒李清金条快花完之时,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那天,只见数千名留着辫子的军士攻进总统府,把黎元洪一伙给赶走了。又过了一晚,李清上街打探消息,却见大街小巷挂起了大清龙旗,一些前清的遗老遗少拖着长辫子正大谈阔论恭请圣上归位一事……

不久,就有一顶八抬大轿停在醉春楼前,一群辫子军把韦春花和大茶壶等人绑起来,狠狠抽了一顿,梁世荣随军队撤离得快,免过了一劫。显琦格格被一帮子人敲锣打鼓地抬进皇宫觐见皇帝。

李清这时才明白过来,格格是促成圣上归位功不可没的大功臣。辫子军的首领叫张勋,他早就想进宫护主,苦于勇气不佳,更重要的还有经费不足。显琦格格长在深闺,突遭宫廷变动,落入民间,身份地位一夜之间一落千丈,这使她心里产生极大的落差感,她日夜幻想着大清王朝能够再次兴盛,这与张勋的想法不谋而合。当她提出供给张勋资金时,却遭到父亲的反对,萧亲王认为小小张勋不成气候,但格格却想放手一搏。她离家出走,卖身入妓院,就是为了感动张勋。在收到格格的卖身银两后,张勋果然不负所望,率领辫子军赶走了黎元洪和段祺瑞,拥护溥仪称帝成功,复辟了帝制。

不过显琦格格高兴还没几天就又伤心起来,张勋复辟后,遭到全国人民反对,各路军阀讨逆军讨伐张勋,最终这场复辟闹剧仅过了12天就草草收场,显琦格格的梦想也就这么着破灭了。王府因惧怕受到连累,拒不接受格格回府。就在格格走投无路之际,李清突然一身青布衣找到了她。经历了这么多风风雨雨,格格也明白李清对她的一片真心,她泪流满面地扑进李清怀里。

后来李清带着格格离开北京城,回到了他的老家湖南。从此之后,格格改名易姓,弄了个汉人名字,我从我家族谱上查到的是“周梦蝶”。周梦蝶是我家祖爷爷二弟的正房,也就是显琦格格。据说她擅长制作宫廷养颜秘方,亲手著了一本《宫廷驻容术》,我家族现在经营的美容护肤连锁药店都是承了她的恩泽。

黄鹤楼上撒金叶子的故事?

明朝末年,一位姓贾的宜昌商人在南京做生意发了大财,为了把财产运回家乡,他买了一艘大船,装满了锡砖,叫儿子贾元押运回宜昌。这锡砖外表上看是锡,其实,里面包着的全是白银,为的是掩人耳目,以防盗匪。这事做得十分保密,连儿子贾元也蒙在鼓里。

从南京到宜昌是逆水而上,所以船行得慢,一个多月后,才抵达长江重镇汉口。汉口地处九省通衢,各路客商云集,是个繁华之地。贾元抵不住诱惑,心想一路辛苦,也该上岸玩几天了。于是命船工停了船,上了码头。

贾元在船上困了一个多月,上岸后如同出笼的小鸟,被汉口的花天酒地吸引住了。他忘了父亲的嘱咐,迷恋上了花楼街的美女秋月。不知不觉间,一月过去了,他身上的银子也花光了,这才想起父亲的叮嘱。慌忙回船打发船工开船,可是晚了,冬季临近,枯水季节来临,大船搁浅了。满船的锡又沉又重,船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拿它没辙。万般无奈,唯一的办法,只能等到来年春天涨水了。数日后,眼见连吃饭的银子也没有了,贾元急得团团转,一位船工点拔他:“船上这么多的锡,何不拿一点去换点柴米钱?”贾元一听,茅塞顿开。尽管父亲一再叮嘱不准动锡,可是吃饭事大呀!于是,他取了一块锡砖,用布包着上了岸。哪知,在汉口的大街小巷穿梭了一天,却寻不到买主。夜色临近,贾元又累又饿,满腹失望地往回转。穿过一条小巷时,他见到路边有一个锡匠在给人焊铁桶,不觉眼前一亮。他走过去,亮出了锡砖,问锡匠要不要。锡匠一见锡砖,连连摇头说:“买不起,买不起。”贾元想到船工们还在等米下锅,就说:“随便你给多少钱,我留着也拿不动了,我还有一船这样的锡砖呢!”

锡匠掏遍全身,仅掏出半两碎银。这点碎银连一个锡砖角也买不回。但贾元顾不了那些了,放下锡砖,抓起碎银就走。

这位买锡的穷锡匠姓沈,穷得连房子都租不起。这天晚上,沈锡匠心里喜滋滋的,正好他的锡用完了,就在自己搭盖的窝棚里将烙铁烧好,准备把便宜得来的锡砖化整为零。哪知表面的锡一化开,里面却是硬邦邦的,他起先还以为上当了,仔细一看,里面竟然是白花花的银子,不由又惊又喜,张大的嘴忘了合拢。高兴之余,猛然间想起,那个卖锡砖的小子说过,他还有一船这样的锡,那是一笔多大的财产呀!沈锡匠简直不敢想象,想来想去,不由起了贪心。

第二天,沈锡匠经过打听上了贾元的船,果然见到满船的锡砖,顿时大喜过望。他压住心中的喜悦,佯装一副平淡的样子,和贾元攀谈起来。谈话中他谎称自己有个表哥在做五金生意,想高价进一批锡,出的价要比市面上的价高出一倍。贾元一听喜笑颜开,心想,如此好的商机打着灯笼也找不到呀!这些锡运到宜昌也卖不到这样的好价,还不赶快出手,节约了运费不说,连船工的伙食费也省了。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就这样,沈锡匠将前一日得来的银子买了一批锡砖,回家后将这批锡砖化开变成了银子,再上船去买锡。这样来回倒,倒了几天后,就把一大船锡倒空了。

船一空,也就不搁浅了,贾元也就高高兴兴打道回府了。顺风满帆,又是轻舟顺流,十来天后,便到了南京。贾元叫人抬上了卖锡的一袋银两,满心欢喜去见父亲,得意地讲了卖锡的经过,然后等待父亲的夸赞。哪知父亲气得面无血色,口吐白沫,几乎昏死过去,指着贾元的鼻尖,狠狠地说:“你去死吧!去死吧!”贾元开始还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待知道了个中隐情后,后悔得呼天抢地大叫一声冲了出去。还没等旁人反应过来,他已冲出了宅院,冲到江边,一头扎进了滔滔江水中。

传说贾元死不瞑目,阴魂不散,魂魄在武昌江面上飘忽了近十个月,才来到阎王殿,要告阴状。阎王不管阳间之事,说:“你自己的事自行了断。不过,你想投胎何处可以依你。”贾元的阴魂说:“我要到千人打拱、万人折腰的地方。”阎王点头,一脚就把他踢到了他要求去的地方。

再说沈锡匠发了横财以后,一贫如洗的他,一夜之间有了万贯家财,成了汉口的首富,人们不叫他沈锡匠了,而是叫他沈锡万了。他置了房产,开了商铺,娶了媳妇。媳妇很快就有喜了,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婴儿出生的这天,贾元的魂魄来到了汉口,附在了婴儿身上降生了。汉口是面临长江的大码头,江上船多,那时的船全靠风帆和摇橹划桨,摇橹和划桨要打拱折腰,千人打拱、万人折腰正是应了此地呢。

沈锡万一夜暴富,又逢中年得子,自是喜上加喜。他给儿子起名沈继财,指望儿子把万贯家财一代代传下去。不幸的是,沈公子出生后,哇哇大哭,比一般的婴儿哭的声音都要大。起先沈锡万还以为这是好事,证明小家伙有气力。哪知,这小子哭起来不知疲倦,日日夜夜,没完没了。沈锡万请了最好的郎中,也不顶用;叫人在汉口大街小巷贴满了“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好哭郎.过路君子念一遍,一觉睡到大天光”的条子,也不见效。眼见儿子哭得越来越瘦,沈锡万急得直跳脚。一次,丫鬟给他倒茶时,孩子哭得他心焦脑烦,一把将茶杯摔在地上。奇怪的是,随着“砰”的一声瓷器破碎声,儿子居然不哭了。沈锡万大喜,连忙叫人准备瓷器,只要孩子一哭,马上就摔。家里的瓷器很快就摔光了,于是到街上成批地买,还派人驾船去景德镇源源不断地购买。就这样,在瓷器的破碎声中,沈公子渐渐长大了,而沈锡万得来的横财,也因为买瓷器摔去了一半。

沈公子十六岁时,生得一表人才,在外结交三朋四友,花钱如流水。沈锡万心想还有半船的银两,任他十辈子也花不完,只要他高兴就行。一日,沈公子从汉口遥望大江对面的黄鹤楼,闹着要去玩。沈锡万就带足了银子,乘船过了江。时逢仲春,风和日丽,黄鹤楼游人如织。上了蛇山头,登上黄鹤楼,千里风光,尽收眼底。沈公子站在楼台上,好不高兴。突然,楼下有几个游人认出了沈公子,高呼道:“沈少爷,给赏钱!”许多游人一起高呼:“沈少爷,给赏钱!”

沈公子一听,立马就掏出身上的银子往下扔。这一扔,下面的人就一阵疯抢,有的在地上打滚,有的扭打在一起,有的又哭又叫,有的头破血流。沈公子见状,高兴得手舞足蹈,身上的银子扔完了,就伸手找父亲要。沈锡万只好给,直到所带的银子全部扔光。

黄鹤楼上飞金了!消息不胫而走,一传十,十传百。黄鹤楼下的人越聚越多,沈公子见没银子往下扔了,又哭又闹,叫沈锡万回家拿银子,不然就要从黄鹤楼上跳下去。沈锡万只得忙不迭地叫人回汉口取银子,就这样,沈公子在黄鹤楼上整整扔了一天的银子,直到天黑看不见了才回家。

这天夜里,沈锡万翻来覆去难以入眠。心想,自己年岁已高,一旦撒手人寰,儿子定会饿死无疑,沈家也就断了后。他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个让儿子不会饿死的万全之策来。

第二天,沈锡万便行动起来。他倾其所有,在汉口沿江盖了三百六十五间房子,在这些房子中间,盖了一座小祠堂,名沈家庙。一切办妥后,他贴出告示,这些房子免费给商户居住,只有一个条件,就是每户每年需供沈公子吃一天饭。如此一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沈公子就天天有饭吃了。如此优惠的条件,深受商户们欢迎,不几日,三百六十五间房子就被商户占满了。以后发生的事果然如沈锡万所料,他归天后,沈公子很快就将家产挥霍一空,然后就住进了沈家庙。从此以后,沈公子就开始挨家挨户吃饭,一天一家地轮换。因为每户每年只供他吃一天,所以家家户户都好菜好饭,对他热情地招待。

沈公子终身未娶,活到九十九岁,在沈家庙寿终正寝。传说,那三百六十五间房子经过数百年的沧桑,解放初期还在。由于城市建设,特别是汉口的商业发展,那一带渐渐就演变成了今天驰名中外的汉口商业中心——汉正街。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故事由来绘本音频故事?

话说在蓬莱八仙里有个读书人叫吕洞宾,因两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未中举,从此以后,他就再不读书,而依靠祖辈留下的家产,游山玩水访友,过着逍遥自在的日子。

据说,在吕洞宾在成仙之前,有个同乡好友叫苟杳,他父母双亡,家境十分贫寒。吕洞宾同情他,便和他结拜为金兰兄弟。并请他到自己家中居住,鼓励他能刻苦读书,将来才有出头之日。

一天,吕洞宾家里来了一位姓林的客人,见苟杳一表人才,读书用功,便对吕洞宾说:“吕先生,我想把愚妹许配给苟杳,你看如何?”吕洞宾怕耽误了苟杳的前程,连忙推托,但苟杳对吕洞宾表示同意这门亲事。

吕洞宾说:"林家小姐貌美贤惠,贤弟既然主意已定,我也不拦阻了,不过成亲之后,我要先陪新娘子睡三宿"。苟杳一听不禁一愣,但还是咬牙答应了。苟杳成亲当天的晚上,洞房里新娘子头盖红纱,倚床而坐。这时,吕洞宾闯进屋来,也不说话,只管坐到桌前灯下,埋头读书,林小姐等到半夜,只好自己和衣睡下。天明醒来,丈夫早已不见,一连三夜都是这样。

好不容易过了三天,苟杳刚进洞房,见娘子正伤心落泪,连忙上前赔礼,林小姐只管低头哭着说:"郎君,为何三夜竟不上床同眠,只对灯读书,天黑而来,天明而去?"这一问,问的苟杳目瞪口呆,半天,他才醒悟过来,双脚一跺,仰天大笑,原来是哥哥怕我贪欢,忘了读书,用此法来激励我。哥哥用心,可谓太狠心啊!林小姐被苟杳说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待苟杳说明经过,夫妻感动地说道:"吕兄此恩,我们将来一定报答他!"

几年后,苟杳果然金榜题名做了大官,夫妻俩与吕洞宾一家洒泪而别,赴任去了。

一晃八年过去,这年夏天,吕家不慎失了大火,家产瞬间化成一堆灰烬。吕洞宾只好以破瓦烂砖搭了一间茅草屋,和妻小在里面躲风避雨。夫妻俩商量,决定去找苟杳帮忙。经过一路的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苟杳。然而,苟杳对吕洞宾家遭大火的事非常同情,可就是不提帮忙的事情,一分钱也没有给吕洞宾,一个多月过去了,吕洞宾以为他忘恩负义,一气回了家。

吕洞宾回家一看,原来家里盖了新房。他刚要迈进家门,却见大门两旁贴着白纸,意思是家中死了人,他大吃一惊,见屋内挺着一口棺材,妻子批麻戴孝,正在嚎啕大。吕洞宾叫了一声娘子。娘子回头一看,便颤颤抖抖地叫道:"你,你是人还是鬼?"吕洞宾更觉诧异,问: "娘子,我好好地回来了,如何是鬼呢?"娘子端详了好久,才认出真是吕洞宾说:"吓死我了!"原来,吕洞宾走后不久,就有一帮人来帮他盖房子,盖完房子就走了。前天中午,又有一大帮人抬着一口棺材进来了,他们说吕洞宾在苟杳家病死了。

吕洞宾一听,知道是苟杳玩的把戏。他走近棺材,气得操起一把大斧把棺材劈开两半,只见里面全是金银珠宝,上面还有一封信,写道:"苟杳不是负心郎,路送金银家盖房。你让我妻守空房,我让你妻哭断肠。"吕洞宾看完信后如梦初醒,他苦笑了一声:"贤弟,你这一帮,可帮得我好苦啊!"

从此,吕苟两家倍加亲热,这就是俗话常说的"苟杳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因为"苟杳"和"狗咬"同音,传来传去便成了"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了。

中国民间故事苏东坡画扇读后感?

苏东坡,宋代文坛上最有名的人物之一。他不仅是一位高产的诗人,其名字也是经常和扇子联系在一起的。他不仅记扇、咏扇,而且还能书扇、画扇。

《桃源手听》中就曾记载了他在杭州任职时,书画扇子而了却一桩债务纠纷的轶事:

东坡为钱塘守时,民有诉扇肆负债二万者,逮至则曰:“天久旱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

公令:“以扇二十来就判。”举笔随意作行、草及枯木、怪石以付之。才出门,人竟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遂悉偿所负。

熙宁间苏东坡曾通判杭州,15年后的元祐(1086—1094年)间,他又以龙图阁学士出知杭州,政绩还不错,苏堤就是那时修筑的。之所以叫“苏堤”,就是人们仰其功德,自然而然叫起来的。他的“画扇结案”一事,比起修筑苏堤来,显然算不得什么功德大事,其蕴涵却是丰富得很。

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正是苏东坡从京城到杭州做通判的第二年。某一天,苏东坡鹤巾青衫,喜气洋洋,在官邸后花园内招待从汴京前来看望他的几个学生和诗友,准备饮酒赏菊。这小园是苏东坡来杭州后亲手布置的:远处山石参差,近前小亭翼然,一泓清流环绕竹林,十分秀丽。

日上三竿,所有骚人墨客接踵而至,一番寒暄甩文论艺,好不热闹。

就在大家吟诗作赋兴趣正浓之际,突然从前面传来一阵鼓声,紧接着,老家人一溜小跑来到小园:“大人,外面有人击鼓告状,请大人即刻开堂审案。”

东坡来到堂前,发现走得匆忙,写诗的墨笔还在手中,不禁摇头苦笑。他往堂下一看,众役、差人早就侍立两旁,再细看去,他们一个个挤眉弄眼,掩口而笑。东坡不觉十分诧异,忙整理衣冠,正襟危坐,这时才发现自己身上还穿着青色长衫,忙起身转到后堂,更换官服,这才重新上堂。随着差人威严的吆喝声,告状人被带上堂来。

告状人叫吴小乙,在杭州城内开着一家小店,以卖绸绢为生。只见他穿孝服,双手颤巍巍地呈上状纸,告他的邻居张二赖账不还。

东坡接过状子,看了一遍,立即吩咐差人传张二上堂,当面对质。

一会儿,张二被带上来了,他面黄肌瘦,衣衫褴楼,时值秋天,身上只穿一件缀满补丁的粗布单衫。苏东坡见他进来,先问吴小乙:“你告张二赖账不还,借钱多少?何时借的?细细讲来。”

吴小乙连忙回答:“禀告大人,去年冬天,他到小人店铺,租我十丈白绢,合价二万,说好半年还清,到现在已近一年,分文未付,小人几次讨账,他却一再推托不还。望大人明断。”

东坡听罢,大声问道:“张二,吴小乙告你赖账不还,可是实情?”

张二瞅一眼吴小乙,低声回答:“吴掌柜所说,均是实情,小人确是借他两万大钱未还。”

东坡听罢,惊堂木一拍,正言道:“你既欠人家钱款,就该早还,何故拖延至今?”

张二吓得浑身发抖,说话也结巴起来:“大…大人,小的世居西湖岸边,祖传三代,制扇为业。我买他的白绢,本是制作扇子用的。我们交往已有四五年了,过去一直守信用,按期还钱,谁知今年做的扇子,一直卖不出去,一家人糊口都难,哪里有钱还债。”说罢,泪如泉涌。

听罢张二说后,苏东坡冷眼旁观,见张二衣衫破旧,言谈举动,厚道老实,不是市侩尖滑之人,心中十分同情。他暗自思忖:借账还账,古今通理,可眼前这张二做扇子赔了本,无力还账。已是十分可怜,不能再去逼他。可这案如何了结?心中十分作难。

半响,苏东坡才转脸对吴小乙道:“张二扇子卖不出去,无钱还你,并非故意赖帐。你再宽容几日,待他有钱再还不迟。”一听这话,吴小乙急了,忙说:“大人,小人和张二相处多年,这次讨债也是万般无奈啊。”

接着他讲了年前老父去世,出殡时花钱过多,店铺亏空,快要关门之事。东坡听了,无话可说。一个店铺倒闭,凭理要账;一个一贫如洗,无钱还债。他好一阵没吭声,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两旁的差人都很奇怪:平时办案干干脆脆的苏老爷今日为何优柔寡断起来?

而这时,东坡想的却是:怎样帮他两人度过难关,了结这场官司?

只见他双目微闭,习惯地捻着胡子苦思苦想起来。这时,突然他看见桌上那支从后院带来的墨笔,眼睛一亮,顿时有了主意。他一边吩咐大家到堂下等候,一边命随从速去家中取扇子20把。听东坡这样吩咐,大家十分奇怪。东坡也不解释,等扇子拿来,便带着扇子回到小园。

小园里的宾客早就等得不耐烦了,一见主人来了,几个好奇的客人就急切地打问发生什么事了。苏东坡将情况叙述一番,然后拱手道:“此案到现在还悬而未决,此事还得有劳各位帮忙。”说着把带来的扇子分发给大家,请宾客各自在扇上题诗作画。

他先挥笔在扇上画了松竹梅岁寒三友图,并把自己吟出的那首诗题在上面。客人们开始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后来才恍然大悟,纷纷动手,把自己的诗词写在扇面上。

苏东坡谢过大家,回到堂前,把扇子交给张二,要他即刻上街去卖。

一会儿功夫,张二乐颠颠地跑了回来,说二十把扇子已被抢购一空,每柄卖大钱一千,正好二万。苏东坡把钱全部交给了张二,叫他还清吴小乙的借债。张二和吴小乙忙叩头谢恩,两人和好如初,相随回家去了。

一件案子就这样被苏东坡轻轻了结。不久,这一故事不胫而走,在杭州城里传为佳话。

苏东坡画扇读后感:

苏东坡用他的书画才能在扇面上题字、作画,使扇子很快卖出,解决了制扇人的欠债,体现了他对老百姓的关心;也说明艺术才能有很高的价值。

后来这个典故用来比喻关心百姓疾苦,爱民如子。

丈二和尚其他应用

组词

丈组词二组词和组词尚组词

笔顺笔画

丈笔顺笔画二笔顺笔画和笔顺笔画尚笔顺笔画

近义词

丈近义词二近义词和近义词尚近义词

反义词

丈反义词二反义词和反义词尚反义词

丈二和尚成语接龙

正接

尚方宝剑尚慎旃哉

反接

白发千丈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佛高一尺,魔高一丈光芒万丈光焰万丈火冒三丈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日高三丈日落千丈食案方丈食必方丈食前方丈食味方丈一落千丈一日千丈

参考资料:成语接龙查询丈二和尚成语接龙

成语词典最新查询成语

不伦不类壁立千仞槌胸蹋地痴云腻雨独霸一方怠惰因循箪豆见色国步艰难各抒所见虎狼之威叫苦不迭镌空妄实家累千金,坐不垂堂口干舌燥帘窥壁听明敲明打默然无声青出于蓝入邦问俗日积月聚认影迷头神气十足世世生生上天入地血流成川血气之勇义方之训引狼拒虎玉砌雕阑一竹竿打到底只轮不反足音空谷

成语词典大全 网址链接:https://chengyu.122cha.com/zuoerlundao38173.html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