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矩准绳的意思解释及典故(故事)

关键字:
成语接龙

规矩准绳的意思规矩准绳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规矩准绳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规矩准绳
拼音: guī jǔ zhǔn shéng
频率: 常用
年代: 古代
词性: 中性词
结构: 联合式
解释: 规:圆规;矩:矩形;准:水平仪;绳:墨线。指应当遵守的标准、法则。

语法: 作谓语、定语;指标准。
典故出处: 汉·王符《潜夫论·赞学》:“譬犹巧锤之为规矩准绳的遗后工也。"
成语示例:廖仲恺《答胡适论井田书》:“使国语的文学有个~。"
英文翻译: compasses,set square,spirit level and plumb line <standards>

规矩准绳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准绳和标准的区别?

准绳:测定平直的器具,比喻言论、行动等依据的原则或标准。

准绳的准就是指标准的意思,如果说一个人做事情的时候都是符合相应的准绳的要求的,也就是意味着这个人做起事情来是非常标准的一个事情,这个人做事情的时候就是一个符合规矩的一个人,所以他是符合这个人生的要求和标准的,这也就是意味着这个人不会轻易的

区别:

1、准绳:测定平直的器具,比喻言论、行动等依据的原则或标准。例如:“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2、“准绳”偏向于实操性,比“准则”具体化。

3、标准是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

4、标准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为基础,经过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的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5、标准,对活动或活动的结果规定了规则、导则或特殊值,供共同和反复使用,以实现在预定领域内最佳秩序的效果。

法律准绳?

以法律为准绳,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程序法和组织法等,并根据实体法关于犯罪的构成要件、量刑标准、量刑原则等规定做出适当的处理。

延伸:

以事实为根据,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决定提起刑事诉讼、采取具体的诉讼措施以推进刑事诉讼的进程和最终定案处理时,必须以业已查明的案件客观事实为基础。而不允许把主观想象、推测、怀疑作为处理案件的根据。为此,《刑事诉讼法》第 44 条进一步规定: " 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人民检察院起诉书、人民法院判决书,必须忠于事实真相。故意隐瞒事实真相的,应当追究责任。 "

准绳:是古代测定物体平直的器具,引申为标准、准则。以法律为准绳,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以及在各个诉讼阶段对案件做出最终的结论时,必须严格遵守程序法和组织法等,并根据实体法关于犯罪的构成要件、量刑标准、量刑原则等规定做出适当的处理。

准绳是器具,准,测平面的水准器;绳,量直度的墨线。准绳和规矩的道理一样,规即圆规,矩即尺子,引申为制度、标准。准绳就像木匠用的墨盒。

当然,准绳并不是单纯一根绳子,因此不能理解成铁丝。 绳之以法的“绳”也是标准、准则的意思,它同“以法律为准绳”的意思一样, 指用法律来制裁。

以法律为准绳,就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党内没有凌驾于党纪之上的“特殊党员”,法治国家也没有凌驾于国法之上的“特殊公民”。任何社会成员,不管他是什么人,不管涉及谁,只要违反和触犯了法律,就必然受到法律的惩处,决不姑息,决不例外。

以法律为准绳,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人民公仆,以身作则,做好遵守法律的模范和维护法制的表率。作为执政党的一员,任何党组织和党员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决不允许做法律禁止的事,决不能逾越法。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是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之一。中国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均规定,司法机关办理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这一原则包含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以事实为根据。要求司法机关办理案件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依据客观存在的事实认定案件事实。以法律为准绳。

以法律为准绳,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程序法和组织法等,并根据实体法关于犯罪的构成要件、量刑标准、量刑原则等规定做出适当的处理。

准绳:是古代测定物体平直的器具,引申为标准、准则。以法律为准绳,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以及在各个诉讼阶段对案件做出最终的结论时

法律这个合成词的来源?

“法”字的产生和演变

“法”字的由来与演变历经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其含义也不断的演进。法字古时候是写成“灋”字,据记载,最早出现于西周时期的金文。

据许慎的《说文解字》里说: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会意。

《异物志》记载:“东北荒中,有兽名獬,一角,性忠,见人斗,则触不直者;闻人论,则咋不正者。”

“灋”字一眼看去,与现代的“法”字长得还是挺像地。仔细拆分其字形是由“氵(水旁)”和“廌(zhì)(神兽)”、“去”三部分共同组成。

一、“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上善若水;从形状看“平之如水”,有平静、公平的联想含义;代表着执法公平如水。

二、“廌”、据说是獬豸(读作:xiè zhì)(电视剧中的古代牢房大门顶上,通常会有这种动物的图案),现实中的许多法院门口摆的就是这神兽,并不是狮子哦,不要搞混了!传说,“廌”是一种能明辨善恶是非的神兽;因为只有一只角,又叫独角兽。

三、“去”,就是古代法官在判案的时候,将廌放出来,它会闻着气味,对没有道理的一方冲上去用独角抵他,因它会冲不正直的人而“去”之,所以廌下面有一个去,代表一个契合的过程。

由上可知,“灋”字就是,公平、明辨是非、判断是非,融合在一起的意思;这样看来,法本身就是正义和公平的化身。

据《墨子.尚同上》描述:“苗民弗用灵,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所以在古时候,刑就是法的意思,从后世的重刑主义、刑用重典等都可以看出法等同于刑,由此可以确立“法”字的重要地位,视其为国家治理的主要手段。

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更加方便人民群众尽快的识字懂义,“灋”字就逐渐演化成为了现在的“法”字,这个演变过程虽然漫长,但一直没有失去“法”字的本质内涵和潜在价值。

古代还称“法”为“典”,古书籍《广韵》里说:“典,主也,常也,法也,经也。”,往往与“法”同义并同用,才有了“法典”的叫法,典,五帝之书,尊阁也;所以法和典一样还有受人尊重、代表权威的含义。

不管是把“法”当作刑,还是称“法”字为典,都是代表国家治理的主要手段,与现代社会关于“法”的理解和运用没有多少出入,只是现代社会将法的体系构建的更加完善,建构的更加完美,这就是文字传承的价值所在。

“律”字的产生和演变

据《说文解字》里记载:“律”,均布也;均布是一种调音乐器。法家用均匀分布意指法律的平等适用,也说明其使用过程中所追求的平衡状态,让听者受用,看者认可。

《汉书.律历志上》还有记载:夫“律”者:“规圆矩方,权重衡平,准绳嘉量,钩深致远”,这里的规矩、权衡、准绳其实都是标准的意思,代表公平公正的方向,又可以解读为固定的规范和广泛适用的行为准则。

“律”字并没有繁体字,是一个未简化过的字;但关于“律”的含义和使用,却包含了字义的内涵和价值追求。

最早的解释词义的书《尔雅·释诂》篇记载:“法,常也;律,常也。”,法和律其实是一样的意思,而商鞅变“法”为“律”,是为秦律,也遵循法就是刑,所以商鞅也是变“刑”为“律”,这就是刑罚的延续和发展,同时赋予了法律新的含义。

这一系列操作,实际上就是将律和法提到相同的规范地位,两者都是用于制定规则后的称呼,具有同等的地位和规范价值。

至此之后,“律”字代替“法”字被广泛于后世所使用,比如现在世界上保存最完整,最有名的封建成文法典《唐律疏议》;法制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法典《大明律》;都是以“律”字来统称法律规范。

因为“律”被赋予了和“法”一样的含义,所以将法律二字放在一起使用,一是同义并列,让人更好表达与记住。二是有见律知法,法律一起的含义。

在古代汉语中,“法”和“律”二字最初分开使用,含义也不同,以后发展为同义,便合称为“法律”。据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解释词义的书《尔雅·释诂》篇记载:“法,常也;律,常也。”由此可见,早在秦汉时,“法”与“律”二字已同义。

在中国古代最早把“法”、“律”二字联在一起使用的是春秋时代的管仲,他说:“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也”,后来西汉晁错称:“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贪贱矣。”

但真正把“法”、“律”联用作为独立合成词,却是在清末民初由日本输入我国的。

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句子的意思是:构筑城郭,不必拘泥于合乎方圆的规矩;铺设道路,也不必拘泥于平直的准绳。

出自《管子》: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译文:凡是营建都城,不把它建立在大山之下,也必须在大河的近旁……要依靠天然资源,要凭借地势之利。所以,城郭的构筑,不必拘泥于合乎方圆的规矩;道路的铺设,也不必拘泥于平直的准绳。

这句话是说做事情不一定要墨守成规,要知道灵活变通。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什么意思?

出自《吕氏春秋·自知》 释义:想要知道一个物体是否平直,那么一定要用准绳量一量;想要知道一个物体是方还是圆,那就要用规矩来测一测。

黄河入海口的故事

传说在帝尧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鲧接受任务后,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舜帝继位以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改鲧“围堵障”为“疏顺导滞”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从高地迁回平川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后来禹因此而成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并被人们称为“神禹”而传颂与后世。

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事迹。相传他借助自己发明的原始测量工具——准绳和规矩,走遍大河上下,用神斧劈开龙门和伊撅,凿通积石山和青铜峡,使河水畅通无阻。他治水居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连自己刚出生的孩子都没工夫去爱抚,不畏艰苦,身先士卒,腿上的汗毛都在劳动中被磨光了。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成功地治理黄河水患的治水英雄

规定准则的成语?

循规蹈矩,有章可循,仁义礼智,彡规民约,义方之训,直道守节,指挥若定,一定之规,规规矩矩,都鄙有章,雷打不动,应规蹈矩,以身作则,有典有则,规矩准绳,贪欲无艺,宅心知训,纪纲人伦,诗礼人家,事预则立,官不易方,事无常师,五讲四美,忠孝节义,忠孝节烈

规矩准绳其他应用

组词

规组词矩组词准组词绳组词

笔顺笔画

规笔顺笔画矩笔顺笔画准笔顺笔画绳笔顺笔画

近义词

规近义词矩近义词准近义词绳近义词

反义词

规反义词矩反义词准反义词绳反义词

规矩准绳成语接龙

正接

绳床瓦灶绳锯木断绳厥祖武绳捆索绑绳墨之言绳趋尺步绳愆纠谬绳愆纠缪绳愆纠违绳其祖武绳枢瓮牖绳枢之士绳枢之子绳先启后绳一戒百绳之以法

反接

叠矩重规蹈矩循规打破常规打破陈规固守成规橛守成规墨守成规切磨箴规潜神嘿规同文共规一定之规月衔半规因袭陈规折矩周规

参考资料:成语接龙查询规矩准绳成语接龙

成语词典最新查询成语

懊悔无及挨山塞海丙吉问牛辩口利舌不容置喙白头到老寸步难行攧唇簸嘴东怒西怨奋臂一呼沸反连天凤冠霞帔鼓唇摇舌海岱清士鸠工庀材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剑头一吷渺然一身狞髯张目囊萤积雪难以预料你争我夺被发徒跣失魂丧魄上替下陵忘生舍死血气方刚项庄舞剑一秉至公以毒攻毒言而不信月中聚雪

成语词典大全 网址链接:https://chengyu.122cha.com/guijuzhunsheng10016.html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