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激涕零的意思感激涕零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感激涕零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感激涕零
- 拼音: gǎn jī tì líng
- 频率: 常用
- 年代: 古代
- 词性: 中性词
- 结构: 补充式
- 解释: 涕:眼泪;零:落。感激得掉下眼泪。形容极度感激。
- 语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极度感激。
- 典故出处: 宋·黄庭坚《谢黔州安置表》:“罪深责薄,感激涕零。"
- 成语示例:茅盾《欢迎古物》:“老百姓~之余,应该高呼三声:古物万岁!"
- 英文翻译: shed grateful tears <be moved to tears of gratitude>
感激涕零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感谢和拜谢的区别?
感谢和拜谢的区别:感谢是语言,拜谢是行动。感谢多用于口头上致谢,有感激涕零、感激不尽的意味,感谢的方式很多,可以面对面致谢,也可以打电话、发信息;拜谢则是指登门拜访致谢,感谢一般指来自语言或文字交流中的谢意,而拜谢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见面致谢的举动。
“拜谢”情感的强度会比“叩谢”稍微弱一些。
1、叩谢 [ kòu xiè ]释义:磕头感谢,泛指表示深切的谢意。出处:《太平天囯故事歌谣选·翼王做寿》:“话刚讲完,老爹和所有贫苦百姓都一齐上前向翼王叩谢。”
2、拜谢 [ bài xiè ]释义:行礼表示感谢;十分感谢。出处:清代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八回:“等事妥了,少不得我们娘儿们过去拜谢。”
感谢和拜谢的区别?我的理解是:感谢的意思是指感动地谢人家。比如,有一位年迈老人迷路了找不到家,民警把老人送回家,老人家里人给民警写了一封感谢信,深表谢意。拜谢的意思是指叩拜谢人家。叩拜叩首是旧时的做法,一般对长辈或敬重的人。拜谢一般是当面进行。所以,感谢和拜谢都是表达谢意,但是方式上略有不同。
感谢:可以是书面表达谢意,也可以言辞表达谢意。拜谢:一般是登府上门拜见且表达谢意,包含着崇敬的谢意。
先利人后利己故事?
相传当年宰相张英的邻居建房,因宅基地和张家发生了争执,张英家人飞书京城,希望相爷打个招呼“摆平”邻家。
张英看完家书淡淡一笑,在家书上回复:“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看后甚感羞愧,便按相爷之意退让三尺宅基地,邻家见相爷家人如此豁达谦让,深受感动,亦退让三尺,遂成六尺巷。
穷人拿着唯一的一块铜钱买食品,店员接过一看,发现钱是假的,不肯卖给他。
穷人急得直掉眼泪。
正好一位军人经过,问明原委,就拿出一块钱给他,把假铜钱往口袋里一放,就走了。
穷人感激涕零,买了食品回家,军人随后上前线了。
一天,一颗子弹射了过来,军人感到前胸震了一下,可是并没有受伤。
他摸摸胸口,从口袋掏出那块假铜钱,发现铜钱的正中央凹了下去——原来是这块假铜钱救了他的命。
这就是利人利己的故事,救人急难等于救自己。
一因一果例子?
一因一果例子——
江西《传奇故事》栏目讲述了一个真实的一因一果的故事:
在一座小城,有位幼儿教师,是单亲母亲,带着幼小的女儿,与外公外婆一起生活,日子清贫而宁静。谁知,女儿5岁那年,厄运降临患了白血病。一家人砸锅卖铁给孩子求医,病情却不断恶化。医生说,若不尽快给孩子做骨髓移植,后果将不堪设想。幼师便想着把自己的骨髓给女儿,但医院做配型化验要八百元钱。听说骨髓捐献中心化验不要钱,幼师便来到捐献中心化验,心想,若是行就做手术,不行也省下了八百元钱。结果,幼师的骨髓与女儿并不相配,却与本城一名患有白血病的7岁男孩相配,于是,捐献中心动员她给男孩捐献。
幼师的家人一口回绝,理由很简单,若是幼师在手术中出了什么意外,女儿怎么办?一家老小怎么办?
男孩的父母得知这个消息,带着孩子找到幼师家,跪地求她救命。幼师一见男孩惨白的面容,潸然泪下,满口应承。由于人体干细胞要增长到一定的数量才能进行移植,所以,手术前,医生要给幼师用药,促进干细胞加速增长。
但这种药物的副作用大,会引起发烧等症状,所以,给药的间隙拉的比较长。幼师惦记着躺在病房的女儿,要求医生缩短给药进程。于是,幼师在成天高烧40度的煎熬下,提前完成术前准备,顺利地给男孩做了骨髓移植。男孩的父母,为了感谢救命恩人,送了5万元钱给幼师。幼师却说什么也不肯要。她说,孩子术后的治疗期还很长,钱应该花在给孩子治病上。男孩父母感激涕零,来到新闻单位反映这位品格高尚的女幼师。
一个人寿命再长,也难免有一死,这是一种必然的关系,是人体内部新陈代谢这一根本矛盾解决的,至于某人死于什么病,什么时间?这是一种偶然关系,是受许多因素制约的,又如时势造英雄,时代与英雄的关系是必然联系的,谁在这一时代成为英雄则是一种偶然关系。
被故事感动的成语?
[热泪盈眶] 盈:充满;眶:眼眶。因感情激动而使眼泪充满了眼眶,形容感动至极或非常悲伤。
[动人心魄] 魄:迷信者指依附人形体而存在的精神。形容使人感动或令人震惊。
[感人肺肝] 形容使人的内心深受感动。
[感人心脾] 形容使人的内心深受感动。
[感深肺腑] 犹言感人肺腑。形容使人的内心深受感动。
[抱头大哭] 形容非常伤心或很是感动的样子。
[抱头痛哭] 指十分伤心或感动,抱头大哭。
形容感动的词语有:感人肺腑、隔世之感、感天动地、感同身受、感遇忘身 、铭感五内、霜露之感、热泪盈眶、感激涕零。
兔和鞋的词语典故?
战国时期,齐国相国田文,号孟尝君,门下养了三千宾客,其中有一个门客叫冯谖(xuān),是个很有才能的人,但一直没有受到孟尝君的重视。一天,孟尝君召集宾客,问道:“我在薛地放了不少债,谁能为我去收取本利?”别人还没开口,冯谖抢着说:“我愿意去。”孟尝君点头同意。冯谖又问道:“我收完了债,要给您买些什么回来?”孟尝君随口说:“先生看我家中缺什么,就买什么吧。”
冯谖带着债券来到薛地,他召集老百姓,把债券核对后,放火烧了。他对老百姓说:“孟尝君体谅大家的苦处,命令我将所有的债券一概免除!”借债的百姓无不感激涕零。
冯谖见到孟尝君后,诉说了一切,孟尝君很不高兴。一年后,齐王罢免了孟尝君,三千宾客都跑了。冯谖劝他去薛地居住,孟尝君的车子走到离薛地还有一百里的地方,薛地的老百姓就前来迎接。孟尝君叹了口气说:“先生为我买了‘义’,我今天才算真正见到了。”
冯谖说:“狡兔三窟,方能免除一死,如今只有一窟,还不能高枕而卧,让我再为您凿两个窟吧。”
冯谖来到魏国游说,魏王派出使者带着马车一百辆和黄金千金,去薛地聘请孟尝君。冯谖又劝孟尝君拒绝他们的聘请。这样,魏国的使者往返了三次,孟尝君就是不肯到魏国去做相国。
齐王知道了这件事以后,恐怕孟尝君为别国卖力,连忙派大臣带上千斤黄金和一柄有白玉佩带的宝剑,到薛地去向孟尝君谢罪,并恢复了他相国的职务。这就是冯谖为孟尝君凿成的第二窟。
随后,冯谖又要孟尝君向齐王请赐先王的祭器,在薛地建造宗庙,供奉起来。宗庙建成后,派人去报告孟尝君说:“三窟已成,您可以高枕无忧了。”
与兔有关的成语典故篇二:守株待兔
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
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飞奔过来,猛的撞在那棵大树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断了,蹬蹬腿就死了。
这个农夫飞快的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
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我可不能放过这样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结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没等到。他却不甘心,从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死。
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
“守株待兔”的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人们用它来比喻不想努力,而希望获得成功的侥幸心理。
与兔有关的成语典故篇三:兔死狐悲
从前,有一只兔子和一只狐狸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就是猎人,兔子和狐狸互相结盟,发誓一定要同生死,共患难。
有一天,兔子和狐狸在田野里享受大自然的美景的时候,没想到身边竟然有一群猎人正对它们两个虎视眈眈,猎人一箭就射死了兔子,狐狸侥幸逃脱。猎人离开后,狐狸就跑到兔子的身边开始哭泣。
有一个人路过,看见狐狸正对着兔子大哭,感觉很奇怪,就走上前问狐狸为什么要哭。
狐狸啜泣道:“我和兔子我们两个都是森林中微小的动物,都是猎人喜欢猎杀的对象,我们曾经约定一定要共同对抗我们的敌人猎人,生死与共。现在我的同盟兔子不幸被猎人杀死了,兔子今天死去,也就预示着他日我的死去。我们是真正的好朋友。你说你的好朋友死去了,你能不伤心难过吗?”
路人听后叹了叹气说:“你为你的同盟,你的好朋友哀悼和哭泣是有道理的。”
与兔有关的成语典故篇四:兔死狗烹
春秋时期,吴越之间经常起争端。公元前497年,吴国大败越国,越王勾践委曲求全向吴国求降,去吴国给吴王夫差当奴仆。在大夫范蠡的帮助下,越王勾践终于骗得夫差的信任,三年后,被释放回国。勾践为了不忘国耻,就每天晚上睡在柴草上,坐卧的地方也悬着苦胆,每天吃饭之前都要先尝一口苦胆。经过十年的奋斗,越国终于打败了吴国。
辅助越王勾践报仇雪恨的主要是两个人,一个是范蠡,还有一个是文种。当时勾践在会稽山一战中大败,国力也不足以与吴国相抗。他就和范蠡、文种两个大臣商议怎样才能报仇雪耻。范蠡劝勾践主动向吴王示好,以便争取时间发展生产,增强国力,提高军事力量。
这时候,夫差因当上了霸主,骄傲起来,一味贪图享乐。文种劝勾践向吴王进贡美女。越王勾践就派人到处物色美女,结果在浣溪边找到了花容月貌、沉鱼落雁的西施。越王派范蠡把她献给了夫差。夫差一见西施,顿时被迷住了,把她当做下凡的仙女,宠爱得不得了,也逐渐放松了对勾践的监视。随后,文种和范蠡又帮助勾践取得夫差的信任。他们还设计让夫差杀了忠臣伍子胥;送给吴国浸泡过、不能发芽的种子,害得吴国当年颗粒无收,到处闹饥荒,国内人心大乱。
越国能够灭掉吴国,范蠡和文种是最大的功臣。勾践在灭掉吴国后,因范、文二人功劳卓著,便要拜范蠡为上将军,文种为丞相。但是范蠡不仅不接受封赏,还执意要离国远去。他不顾勾践的再三挽留,离开越国,隐居齐国。范蠡离开后,还惦记着好友文种,于是就派人悄悄送了一封信给文种,在信上告诉他:你也赶快离开吧,我们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勾践心胸狭窄,只可与他共患难,不能同他共富贵。你要记住:“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但是,文种不相信越王会加害自己,坚持不肯走,还回信说:“我立下这么大的功劳,正是该享受的时候,怎么能就这样离开呢?”果然在文种当丞相不久,勾践就给他送来当年夫差叫伍子胥自杀时用的那把剑,同时带了这么一句话:先生教给寡人七种灭吴的办法,寡人只用了三种,就把吴国给灭了,还剩下四种没有用,就请先生带给先王吧。文种一看,就明白了,后悔当初没有听范蠡的话,无奈之下只好举剑自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