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名节的意思砥砺名节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砥砺名节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砥砺名节
- 拼音: dǐ lì míng jié
- 频率: 一般
- 年代: 古代
- 词性: 中性词
- 结构: 动宾式
- 解释: 砥砺:磨砺;名节:名誉和节操。砥砺磨炼自己,立名立节。
- 语法: 作谓语、宾语;指磨炼自己。
- 典故出处: 《晋书·夏侯湛传》:“论者谓湛虽生不砥砺名节,死则俭约令终,是深达存亡之理。"
- 成语示例:明·刘元卿《贤奕编·廉淡》:“吾辈读圣贤书,论居官治民之法,孰不欲~哉?"
- 英文翻译:
砥砺名节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则思砥砺名行的砥砺?
砥砺意思是磨练。
这句话意思是不要忘记自己的最初想法与意志,并将自己磨练成像一把利剑一样奋进前行,也就是不放弃自己的最初想法,并努力的去完成并实现它。
本句出自《传习录》。
《传习录》是哲学著作,作者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理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此书记载了他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词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
砥砺前行:经历磨炼,克服困难,往前进步的意思。也作“砥砺奋进”。出处:近代郁达夫《为浪漫兄题刘大师画吉了君濂画石》诗:“顽石从来坚砥砺,汉禽自古薄夷酋。”译文:石头从哪里来坚持磨炼,汉禽自古少夷族首领。
1、砥砺前行的砥砺是磨炼的意思。
2、砥砺前行:经历磨炼,克服困难,往前进步的意思。也作“砥砺奋进”。
3、造句:
(1)砥砺前行、九死一生,以期纵横天下。
(2)大开放大合作的巴中正砥砺前行,跨步向前!王兴元。
(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可小看区区一句寻常话,有时候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有心者听了后付诸行动,砥砺前行。
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的意思是: 有道德修养的人看见它的节,就会想到砥砺名节、无论危险还是平安都始终如一的人。
信古好义以名节自砥砺?
他,做人如莲,品如莲花,志存高远。
“出淤不染品高洁,为人自律名清正物欲声色过眼云,清白无暇过一生”是他的真实写照;
“道充为贵,身安为富”是他的处世准则;
“信古好义,以名节自砥砺”是他的人生追求;
性情朴实,不慕钱财是他的率真心性;
“芋蔬可卒岁,绢布是衣食,饱暖大富贵,康宁无价金”是他的快乐生活。
养竹记中竹节贞的意思?
竹子的节坚定,坚定是为了立志,君子看见它的节,就想到要磨炼自己的品行,不管一帆风顺还是遇到危险时,都始终如一(想到砥砺名节、无论穷通祸福,始终如一的人)。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立身成败在于所染?
立身成败在于所染的意思是:君子立身为人,成败的关键之一在于所处环境的影响。
摘自:唐代·吴兢《贞观政要·卷十·论慎终》
原句:立身成败,在于所染,兰芷鲍鱼,与之俱化,慎乎所习,不可不思。陛下贞观之初,砥砺名节,不私于物,惟善是与,亲爱君子,疏斥小人。
翻译:君子立身为人,成败的关键之一在于所处环境的影响,入芝兰之室,久而不知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知其臭,每个人要受到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对于习惯不可不慎重,不可不深思。陛下在贞观初期,励精图治,注重名节,不存私欲,乐于施与,亲近重用君子,疏远贬斥小人。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意思是:堤:堤坝;溃:崩溃;蚁穴:蚂蚁洞。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比喻小事不慎将酿成大祸。
出处:先秦·韩非《韩非子·喻老》:“千丈之堤,溃于蚁穴,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立身成败在于所染全文及译文?
立身成败,在于所染,兰芷鲍鱼,与之俱化,慎乎所习,不可不思。
陛下贞观之初,砥砺名节,不私于物,惟善是与,亲爱君子,疏斥小人。
今则不然,轻亵小人,礼重君子。
重君子也,敬而远之;轻小人也,狎而近之。
近之则不见其非,远之则莫知其是。
莫知其是,则不间而自疏;不见其非,则有时而自昵。
昵近小人,非致理之道;疏远君子,岂兴邦之义?此其渐不克终四也。
君子立身为人,成败的关键之一在于所处环境的影响,入芝兰之室,久而不知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知其臭,每个人要受到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对于习惯不可不慎重,不可不深思。
陛下在贞观初期,励精图治,注重名节,不存私欲,乐于施与,亲近重用君子,疏远贬斥小人。
现在却恰恰相反,亲近小人,疏远君子。
疏远君子,是敬而远之;亲近小人,是轻信重用。
太近就看不到别人的缺点,太远就不知道别人的正确。
不知道君子的正确,其结果不是有意离间就是会自然疏远君子;不辨小人的缺点,那么就会主动去亲近他们。
亲近小人,不是治国之道;疏远君子,就能够使国家兴盛吗?这是朝廷不能善终的表现之四。
养竹记写了作者怎样对待人才?
《养竹记》中竹子是人才的象征,象征有坚定不移的品格,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虚心接受道,砥砺名节、无论穷通祸福,始终如一的人。
文章末段,作者由竹子的遭遇联想到人才的遭遇,阐述了“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这一道理,认为贤才是不能自我显示其才干的, 只有掌权者赏识和任用贤才才能充分发现贤才的才干,从而培养、重用他。
解释了作者希望 “用贤者”能够识才、惜才、爱才、重用人才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