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九鼎的意思一言九鼎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一言九鼎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一言九鼎
- 拼音: yī yán jiǔ dǐng
- 频率: 常用
- 年代: 古代
- 词性: 中性词
- 结构: 紧缩式
- 解释: 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象征九州。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 语法: 作主语、谓语、定语;指重信用。
- 典故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 成语示例: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40章:“贤妹是他的救命恩人,~。"
- 英文翻译: solemn promise
一言九鼎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一言九鼎是不是历史寓言故事?
一言九鼎不是寓言故事,而是一个成语。
“一言九鼎”这个词语出自司马迁所写的《史记·平原君列传》,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主要就是夸赞毛遂先生的三寸不烂之舌比百万军队还有用,他说的话比九个鼎还有分量。
据记载,在我国的战国时期,赵国都城邯郸被秦军包围了,平原君临危受命,带领毛遂及另外十九个门客到楚国那边搬救兵。
一开始,平原君用了九牛二虎之力,都无法说动楚国君主出兵援救赵国,后来毛遂挺身而出,对楚过君主说了一番话。
毛遂那番话大致意思就是,楚国虽然军队多,但是总是打败仗,如果今天楚国不救赵国,那么楚国日后也会孤立无援,届时就算楚国军队多,但是楚国之前大大小小的战斗以失败居多,所以面对侵略,也没有太大胜算。届时没有赵国的帮助,楚国肯定也会和赵国一般,兵临城下。
楚国君王听了毛遂的话,觉得非常有道理,于是出兵救赵。于是平原君回国以后,便发了个感慨,感慨的大致意思就是夸赞毛遂能说会道,他的一句话能比得上九个鼎。
后来,“一言九鼎”这个成语延续至今,就演变成了说话有分量,讲诚信的意思了。
一言九鼎是历史故事?
据记载,“一言九鼎”这个词语出自司马迁所写的《史记·平原君列传》,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主要就是夸赞毛遂先生的三寸不烂之舌比百万军队还有用,他说的话比九个鼎还有分量。
一言九鼎不是寓言故事
一言九鼎的意思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那么一言九鼎有什么典故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一言九鼎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一言九鼎的典故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
一言九鼎的诚信精神这句话正确吗?
不正确。
成语一言九鼎 的意思是,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成语“一言九鼎”由这个故事而来,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
一言九鼎中的九鼎代表哪里?
相传,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象征九州,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九鼎,是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夏朝、商朝、周朝三代奉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战国时,秦、楚皆有兴师到周王城洛邑求鼎之事。周显王时,九鼎没于泗水下。后世帝王非常看重九鼎的权力象征与意义,亦曾屡次重铸九鼎,武则天、宋徽宗也曾铸九鼎。
代表九州。
“一言九鼎”指一句话重于九鼎;形容说话极有分量。
成语故事: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
成语“一言九鼎”由这个故事而来,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
九鼎代表的就是九个州,分别是雍州、冀州、青州、兖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豫州。豫州是王上所在的地方,所以就放在正中间的位置。当时九鼎可就代表了一个王上所拥有的最大权利,在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更迭中,换了很多的主人,历代的王上都想去争这九个鼎。不过到最后这九鼎也没有留下来。
我们现在说的成语“一言九鼎”就和这个有关。当时是夏禹实现了统一之后,就把全部炎黄子孙所在的整个大陆给分成了九个板块,就是这九个州。然后他在每个地方派出一个人去管理,还让他们一人从自己管理的地方拿出一点铜来造一个青铜鼎。最后青铜鼎全部都给运到了王上在的关中地区。
《一言九鼎》这个故事主要写了一件啥事?用一两句话概括出来?
解答——
故事梗概:赵国平原君前往楚国求援以解邯郸之围,原不受平原君看好却自荐同往的毛遂一言打动楚王,他的话语作用堪称一言九鼎。
分析:
原故事如下: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您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您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
这个故事包含了“毛遂自荐”和“一言九鼎”这两条成语。毛遂身为赵公子平原君赵胜的门客,居平原君处三年未得展露锋芒。公元前257年,他自荐出使楚国,促成楚、赵合纵,声威大振,并获得了“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
一言九鼎的成语解释——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象征九州。形容说的话分量大,起决定作用。
一言九鼎的故事一年级?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
一言九鼎重于泰山是谁说的?
一言九鼎典故发生在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一言九鼎成语故事的读后感?
“一言九鼎”这一典故,用来形容言辞有分量;有时也用来表示说到做到,信守诺言。
做人应做到言出必行,慎重许诺,忠实履行,才能为人所信服。
一言九鼎,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
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三足两耳.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象征九州。
形容说的话分量大,起决定作用。
不能表示守信用,也不能用于自己。
同时也形容人说话信誉极高,一言半语就起决定作用。
一言九鼎的故事20字?
话说东周有一国宝,九鼎,是君临天下的象征,世人都想拥有它。当时的周朝势微,又想保住这个鼎,又不敢得罪各个诸侯强国。
秦国仗自己兵多马壮,想用武力来强迫周王交出宝鼎,周王(应为周显王〈前321年〉)非常害怕,但又不敢真得罪秦国,这时周出了一个能人,名叫颜率,能言会道,对大王说:“大王,你不用担心,我向东边的齐国借兵求救就可以了。”
颜率到了齐国,对齐王说:“如今秦王暴虐无道,兴强暴之师、兵临城下威胁周君,还索要九鼎。我东周君臣在宫廷内寻思对策,最终君臣一致认为:与其把九鼎送给暴秦,实在不如送给贵国。挽救面临危亡的国家必定美名传扬,赢得天下人的认同和赞誉;如果能得到九鼎这样的国之珍宝,也确实是贵国的大幸。但愿大王能努力争取!”齐王一听非常高兴,立刻派遣5万大军,任命陈臣思为统帅前往救助东周,秦兵无奈地撤了兵。
当齐王准备向周君要九鼎,以兑现颜率的诺言时,周王又忧心忡忡了。颜率说:“大王不必担心,请允许臣去齐国解决这件事。”颜率来到齐国,对齐王说:“这次在贵国的义举下,我们国家才得到保全,所以我们愿意让出九鼎,但是从我们国家到东齐要经过好几个国家,大王打算借哪条道将鼎运过来呢?”齐王回答:“寡人准备借道梁国。”
颜率说:“万万不可借道梁国,因为梁国很早就想得到九鼎,他们在晖台和少海一带谋划这件事已很长时间了。所以九鼎一旦进入梁国,必然很难再出来。”于是齐王又说:“那么寡人准备借道楚国。”颜率回答说:“这也行不通,因为楚国君臣为了得到九鼎,很早就在叶庭(地方名)进行谋划。假如九鼎进入楚国,也绝对不会再运出来”。齐王说:“那么寡人究竟从那里把九鼎运到齐国呢?”
颜率说:“我东周君臣也在私下为大王这件事忧虑。因为所谓九鼎,并不是像醋瓶子或酱罐子一类的东西,可以提在手上或揣在怀中就能拿到齐国,也不像群鸟聚集、乌鸦飞散、兔子奔跳、骏马疾驰那样飞快地进入齐国。当初周武王伐商纣王获得九鼎之后,为了拉运一鼎就动用了9万人,九鼎就是九九共八十一万人。士兵、工匠需要的难以计数,此外还要准备相应的搬运工具和被服粮饷等物资,如今大王即使有这种人力和物力,也不知道从哪条路把九鼎运来齐国。所以臣一直在私下为大王担忧。”
齐王说:“贤卿屡次来我齐国,说来说去还是不想把九鼎给寡人了!”颜率赶紧解释说:“臣怎敢欺骗贵国呢,只要大王能赶快决定从哪条路搬运,我东周君臣可迁移九鼎听候命令。”齐王终于打消了获得九鼎的念头。
由此可见,九鼎的分量之重。《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记载:“毛先生(毛遂)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意思是“一句话抵得上九鼎”,形容一句话的作用很大。后来,人们渐渐引申出“一言九鼎”的成语。——《战国策·东周策》
一言九鼎有关的历史人物特点?
毛遂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
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
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
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
”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
”(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
) 成语“一言九鼎”由这个故事而来,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
一言九鼎相关的当代故事?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
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您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您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 “一言九鼎”和“毛遂自荐”出自同一个典故。
平原君夸奖毛遂“一言九鼎”的本意是烘托出他的口才好,演变到现在就成了信守诺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