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低眉的意思菩萨低眉的故事详细解释及典故菩萨低眉成语接龙、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 菩萨低眉
- 拼音: pú sà dī méi
- 频率: 生僻
- 年代: 古代
- 词性: 中性词
- 结构: 主谓式
- 解释: 形容人的面貌慈祥善良。
- 语法: 作谓语、宾语;形容人的面貌慈祥善良。
- 典故出处: 宋·庞元英《谈薮·薛道衡》:“金刚努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 成语示例: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五回:“那就任凭老佛爷见著你,也只好~了。"
- 英文翻译: with a kind expression on one‘s face
菩萨低眉的意思解释及典故
何为“菩萨低眉,金刚怒目”?
佛典中所说的「金刚」是佛菩萨的侍从力士,因手持金刚杵而得名;「菩萨」是努力于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人。
「怒目金刚」是形容人的威势、面目凶暴,以降伏诛灭恶人;「低眉菩萨」是形容人的面貌态度慈祥,以爱摄护他人。
两者形相、作法虽有差异,但都是为了帮助别人而有的方便作法。
一般人都以为怒目金刚是恶人,低眉菩萨才是慈悲的好人,其实这两者所展现的不同外相,正是「因材施教」、「观机逗教」,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世间的众生中,每个人的资质不一,根机有异,有人不得不角色扮演一番,有时怒目金刚相向,有时慈眉善目以对,开发我们的觉性,而这无非都是出自于一片真诚的悲心,希望帮助对方有所成就。
"不畏金刚怒目,只怕菩萨低眉”?
菩萨低眉,金刚怒目 《华严经》云:「心如工画师,画种种五阴,一切世界中,无法不造作。
」,说明人心是能善、能恶、知善、知恶的本源。
心,既是导引肢体语言行为的「善恶」,也就能表现人性本能与心理行为的「爱恨」。
因此「爱」与「恨」是一体的两面,人为了能满足私欲,就有无限的「贪爱」,一旦私欲难满时,「忿恨」就随之而起。
因此,从「自我」的观点来看,「爱与恨」是心理的,也是本能的,而爱与恨往往是人间的苦因,烦恼源头。
然而,爱与恨虽然是相对的,但也不尽然是绝对的;也就是说,「爱」未必全然是好的,而「恨」也未必都是不好的,唯有「大爱」和「大恨」,以公益为出发,「爱」与「恨」才有正面与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大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佛菩萨,是一种无污染、纯净的爱,如人饥己饥,人溺己溺。
大恨是大意志、大威德,是一种瞋恨的升华;也就是愤怒金刚、威摄邪魔的公义伸张。
《涅盘经》中,指出如有人危害社会而使社会受灾难时,菩萨会予以制止,阻其作恶,而菩萨已发愿承挑制止恶人的一切结果。
「爱」与「恨」有不同的层次与境界,於佛法而言,不落爱恨是超脱的菩萨,有爱无恨的是世间的圣贤,而人世间的凡夫,是「有爱有恨」的。
既然,有爱有恨,「菩萨低眉,金刚怒目」,怀抱「慈悲心」的爱与恨,才是现代人应有的情怀。
一切要爱得有意义,也要恨得有道理,内心清明自在的「爱与恨」,才是无挂碍的「爱与恨」。
《维摩经》说:「菩萨是向众生中求的。
」菩萨之所以成为菩萨,佛之所以成佛,是因为有众生让他度,有众生让他作功德,所以,菩萨成为伟大的救世者,佛能完成福德和智慧的大圆满者。
如果没有众生让他们度,让他们服务,那他们就不能成为菩萨,不能成为佛了。
芸芸众生并没有给菩萨与佛任何回馈,在没有任何回馈之中,他们本身已经完成了自我成长、自我建设、自我成就,从这个观点看,「给人方便」就已经成就自己,实在很划算。
《梵网经菩萨戒本》说:「应代一切众生,受加毁辱,恶事向自己,好事与他人。
」而在《瑜伽菩萨戒本》却规定菩萨不得不护雪(护持雪耻)外来的「恶声、恶称、恶誉」。
这是说,为了爱护众生,应代众生受怨受辱;为了维护三宝,应该护雪恶意的中伤。
再说,菩萨对众生,当存慈悲心,但在必要时也应以威折的方法,使得众生驯服。
所以,菩萨若见到有些人应加呵责,治罚、驱逐、默槟(不和他说话),而不如此处置的,便犯戒。
菩萨度众生,虽有只为众生而不为自利的存心,但从佛法的常理上说,总以健全了自己之后,更容易发挥度他的效果。
身教总比言教更能够感人,身教配合了言教,乃是佛法化世的常轨。
所以,作为一个佛弟子,他本身的言行,必须要一致。
他的言行必须是:说佛所应说的话,作佛所应作的事。
然后才可谈到影响他人而摄化众生。
从个人的自我教育与自我修持,而到度脱众生,这是上求佛道以自度,下化众生以度他的菩萨之道。
但是菩萨的精神,绝不是只在於自度的工夫之中,乃是於一边修行自度,同时也要从事於兼度众生的工作。
并且他们在基本观念上,没有自度的存心。
他们之将自己健全起来,目的是在利用健全的自己以度众生,而不是要使自己首先度脱生死的苦海。
个人健全之后,便可影响他的家人亲友,感化他的家人亲友,进一步影响他所处的时代和环境,形成一种佛化的风气,造成佛化社会的人间净土,这是菩萨行的主要任务和目的。
作为一个菩萨,他的境界越高,他所能够影响的范围也就越大;他的悲愿力越大,他能应化的众生类别也就越多。
一般的菩萨,仅能在人间的文明地区教化;圣位的大菩萨们,却能不离於圣位的本处而随类示现,乃至深入最低下的众生如傍生、饿鬼、地狱道中,应化救济。
但是,要度众生,单凭一股宗教狂热的情绪是不中用的,宗教的狂热,固然能使人们生出赴汤蹈火的勇气,去宣传、去辩论、去冲锋、去陷阵、去战斗、去牺牲,但那决计不能持久,也决计不能产生深远的良好影响。
佛教,是以服务社会为菩萨道的表徵,佛在往昔的无数生中,以种种身分、种种形态、种种方式,深入种种的族群中,每每能居王的地位。
所谓王,就是领袖,那些领袖的地位,不是仗武力打得来的,全是以服务大众的道德价值所感召而致的,因为,唯有真正能为大众谋幸福的人,才是最够资格做大众领袖的人,才是最能赢得众望所归并心悦诚服的人。
因此,一个理想的居士,虽然不必在任何场合都要以领袖的姿态出现,至少,他该是受到任何场合所欢迎的人,乃至是能受到任何场合所尊敬的人。
一个佛教徒的本色,应该是多尽义务,少享权利,才能获得他人的爱戴。
因此,佛为统摄一切团体——社会的要求,说了四种德目,称为四摄法。
摄是统摄和摄受,也就是领导或化导的意思。
所谓四摄法,就是领袖人物所不可缺少的四种处世方法,切实地做好了四摄法的工作,便能感化群众,也能领导群众了。
菩萨低眉,金刚怒目一话出自哪?求解?
菩萨低眉,金刚怒目《华严经》云:「心如工画师,画种种五阴,一切世界中,无法不造作。
低眉生慈的意思是什么?
低眉生慈意思:象菩萨那样低眉看人。形容人的面貌慈祥善良。
面相慈善的女人,往往运气不会太差
相由心生,一个人有怎样的面相,她就会有怎样的未来。
谦卑的态度,优雅的气质,是一个女人最顶级的香水。那些你读过的书,欣赏过的风景,都是生命里的重要财富,会展现在你的脸上。
一般指菩萨心肠.也是菩萨中的一相.佛语金刚怒目降魔.菩萨低眉生慈
低眉生慈的意思是低低的眉毛让人感觉到很慈祥。
为什么寺庙里普萨低眉,金刚却怒目?请详细解读?
金刚怒目,所以降伏四魔,普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啊。
我私下里猜测,或许普萨看到众生太苦了,才低眉以渡啊,低眉正是普萨善的表现呀。
金刚为什么怒目,菩萨为什么低眉?
「金刚怒目、菩萨低眉」成为大众所熟识的用语。
佛典中所说的「金刚」是佛菩萨的侍从力士,因手持金刚杵而得名;「菩萨」是努力于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人。
「怒目金刚」是形容人的威势、面目凶暴,以降伏诛灭恶人;「低眉菩萨」是形容人的面貌态度慈祥,以爱摄护他人。
两者形相、作法虽有差异,但都是为了帮助别人而有的方便作法。
怒目观音什么意思?
怒目观音,表示用坚强的意志摧服烦恼,菩萨低眉慈悲众生,表示随顺世间善法,弘法利人。
菩萨低眉其他应用
组词
菩组词萨组词低组词眉组词笔顺笔画
菩笔顺笔画萨笔顺笔画低笔顺笔画眉笔顺笔画近义词
菩近义词萨近义词低近义词眉近义词反义词
菩反义词萨反义词低反义词眉反义词菩萨低眉成语接龙
正接
眉飞目舞眉飞色舞眉飞色悦眉飞眼笑眉高眼低眉高眼下眉花眼笑眉欢眼笑眉头眼脑眉尖眼尾眉睫之祸眉睫之间眉睫之利眉睫之内眉开眼笑眉留目乱眉来眼去眉来语去眉目不清眉目传情眉毛胡子一把抓眉目分明眉目如画眉南面北眉清目朗眉清目秀眉舒目展眉梢眼角眉头一蹙,计上心来眉头眼后眉头眼尾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眉头一纵,计上心来眉下添眉眉语目笑眉扬目展眉眼如画眉眼传情眉眼高低反接
没有可接的成语